乾隆刚死,和珅就被嘉庆处死,这是乾隆的意思吗?

tonywanght
不请自来,我是不爱长篇大论的文史并蒂,谈谈我的看法。
虽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证据,但我认为这种可能性还是有的。古代皇帝为下一代皇帝铺路的方式不外乎三种,第一种是把对后代有威胁的人统统杀掉,最典型的莫过于朱元璋,朱标死之前,他把可能对朱标有威胁都给杀了;朱标死之后,他把可能对朱允炆有威胁的都给杀了。这种方式简单粗暴,但是副作用也非常明显,继位皇帝可能面临无人可用的境地。
第二种是为后代培养一批忠心可用之才,最典型的莫过于朱棣、朱高炽了,给朱瞻基留下了杨溥、杨士奇、杨荣三人,组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三杨”内阁,一举开创了“仁宣之治”,这种情况就赌这些能臣会始终忠于朝廷。
第三种是自污名声,替后代树立一个靶标,这个靶标可以是正面人物,比如说故意打压一批忠臣,然后让新皇帝再去起复,起到笼络人心的作用;也可以是反面人物,比如说故意放着一些人尽皆知的恶人不去处理,让后代皇帝去处理,帮助新皇帝快速树立权威。这种情况主要是笃新皇帝有能力去处理这些事。
乾隆生前虽然宠爱和珅,但未必不知道和珅是个巨贪,而且想必也知道和珅的这种行为对大清王朝的伤害。以清朝这几个皇帝的尿性,与大清江山相比,几乎就没有他们不能牺牲的东西,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么我认为不排除和珅是乾隆故意留给嘉庆皇帝树立权威的靶标,而且如何处理和珅,两人肯定也进行过商议,不然和珅也不会如此“束手就擒”,按照正常情况,至少也应该选择致仕以自保吧。

小狮妹
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皇帝清仁宗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乾隆帝死后十五天,清仁宗赐和珅自尽,时年四十九岁。
显然不是乾隆的意思,是嘉庆的意思…

四_十三着的花
乾隆刚死,短短半个月时间,嘉庆帝就办了和珅。然后民间传言也许是乾隆故意为之。史书上没有的记载的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看法,权当是一种学习心态吧!
我觉得从乾隆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来讨论的话,应该是不可能去。乾隆是个很爱面子的人,他应该不会允许嘉庆这波操作的。
乾隆晚年与大臣尹壮图的一场荒唐赌局公元1790年,乾隆55年十一月,当时乾隆自认为在自己的治理下。国家是长治久安,盛世年华。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内阁学士尹壮图的一道奏折,直指和珅首倡的“议罪银制度”的弊端,认为财政亏空就是因为这个制度引起的,说官场腐败,民不聊生。
他这不是信口雌黄,而是他从南到北一路所见所闻,一路上所见皆是贫苦,他才上奏的。
乾隆自诩为盛世,而你却上奏说是乱世,这不是打他脸吗,他心里当然不爽,本来他可以直接杀了尹壮图的,但这样会坐实了乱世之说,碍于脸面他公开和尹壮图进行了一场究竟是盛世还是乱世的赌博。
他决定派满族大臣、户部侍郎庆成跟着尹壮图到山西去盘查,线路是由北而南,宣化行走,再至大同。不是暗访,而是每到一处都得提前知会地方官。让他们做好迎接准备。
试想敲着罗,打着鼓去捉奸,怎么可能捉得到奸呢。赌局最后当然是乾隆赢了。它不仅赚回帝国和自己的面子,还打击了“造谣”的尹壮图。关乎国家形象的大事他绝不允许有污点。
另外一件事是关于执政了60年退位的事也体现了他爱面子。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他已经68岁,眼看着快要成为古稀老人,仍在位主政,而他的爷爷康熙死的时候是69岁。但是乾隆这个时候还没有放权的意思。
迫于外界质疑他贪恋权位的声音,遂下旨向天下宣称,他的皇爷爷在位六十一年,说他不敢和康熙比,只敢在位六十年,时候一到,我就退位。
君无戏言,在执政了60年后碍于面子只能兑现诺言,乾隆六十年,正式册立爱新觉罗·永琰为皇太子,次年登基,立年号为嘉庆。但作为太上皇的他依然掌握着大权直至到死。
嘉庆借乾隆的死来诱捕和珅,虽说让人称快,却不够光明磊落。更何况和珅是乾隆的宠臣,在守灵时抓人,那不是说他乾隆一直有眼无珠,错用人吗?无疑是打脸乾隆,陷嘉庆于不孝。
乾隆那么爱面子的人,应该不可能会这样做的,要他牺牲皇家脸面,往自己脸上摸黑去除掉一个对他来说还够不成威胁的贪官,应该不可能。

汝@梦
一朝天子一朝臣。

兔皮虎
传说:乾隆告诉嘉庆,第一个杀,和珅,因此人,狡犿危险,钱比,大清国库都多,必须杀之。

小手
乾隆皇帝死了,杀和珅应该是嘉庆的意思,因为乾隆皇帝在把帝位传给嘉庆时,乾隆皇帝还是掌握这大权的,他把帝位给嘉庆,只是不想在皇帝位上的时间超过康熙,他是权利欲望很强的一个人,所以虽然嘉庆接了他爹的皇位,但是没有权,说话不算,在这段时间,和珅就有点作死了,他一直还是靠在老皇帝这棵大树上,不把嘉庆放在眼里,甚至在乾隆面前想法设法不让乾隆给嘉庆权利,有时候还打压嘉庆,嘉庆对和珅那是恨得牙痒痒的,但是老皇帝乾隆在他也没有办法,只能是怀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心态等时机,乾隆死了,机会来了,虽然和珅在乾隆死了以后也去向嘉庆表过忠心,但那是一点作用也没有,因为嘉庆从心里已经把和珅判死刑了,另外他在朝中的权利也太大,所以乾隆一死,嘉庆立马动手把和珅收拾了。

mhy31
不是乾隆意思但一代明君能预测到,所以留一旨给和珅,和还以为是免死圣旨,实质叫嘉庆给他留亇全尸也不枉服侍了他大辈子。和给嘉庆留下了一个大金庫。

樱木花道24
是的,乾隆不杀和珅,主要是考虑到和珅对于乾隆来说利大于弊!
1.和珅本人很有才,也是个能臣。和珅精通满蒙汉藏四地语言,懂得如何处理朝廷内外的事务,业务手段强。这一点放在当时没有几人能比。
2.乾隆喜好儒雅,喜欢古玩字画。和珅在该方面是大家,和珅对于古董字画研究颇有造诣,和珅收藏的都是精品,也对乾隆的胃口!
3.和珅也是乾隆的财务大管家,和珅一人出谋划策给乾隆敛钱!要知道乾隆的十全老人的称号,可是要大量白银支撑的。征大小金川,灭准格尔,平白莲教,七下江南等等,这些可不是一年两年的赋税能填地平的。要不是和珅各种征税措施,乾隆早就穷死了!这一点放在朝廷上无人能比!
4.和珅虽然跋扈,但是很忠于乾隆!乾隆虽然是皇帝,但是也是个人,无法做到对每个大臣控制到位。随着年纪变大,精力更不如从前。和珅可以作为乾隆的左右手,开对朝廷的重臣进行间接控制。同时利用帝王术平衡不同利益集团的重臣,乾隆可谓是省心省力,何乐而不为?
5.乾隆为了嘉靖留下的政治遗产!扳倒和珅,不仅仅是巨额财富,还是树立巨大的政治威信。和珅纵横朝廷几十年,其威望不可以言语。嘉靖扳倒和珅,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威信,实现了权力的平稳交接!这一点乾隆看的很远!
乾隆喜欢和珅是真,不过也把和珅当成了棋子,来服务于他的帝王术!

珑岚
是的。必须办,因为他太有钱了。所以必须办的。

钟晓音小猴子
不是,首先,乾隆和和珅的关系,跟《铁齿铜牙纪晓岚》上面演的差不多,和珅虽然是一个贪官,但是他对乾隆的忠心和办事能力,是值得认可的,乾隆曾经对和珅说过:“和珅,朕在就能保你一生无忧”。可见,乾隆知道和珅所做的事,因为宠信和珅,所以不会杀他。

琦琦走天涯
不,这是嘉庆的意思

fozwolt
乾隆上台后,和珅是乾隆皇帝的最喜欢和最值得信赖的人,也是他的得力助手。乾隆年间,和珅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风光无限。乾隆不仅重用了和珅,还把自己最喜欢的公主嫁给了他的儿子,并赋予了他最高的权力。
和珅在财务管理方面绝对是个天才,同时也是敛财的高手。乾隆后期,政权相对稳定。乾隆沉醉在自己的个人享受和奢华的生活中。和珅不仅以有序的方式管理了国家的财政,它还为乾隆的小金库不断添加了金银,为乾隆皇帝的享受提供了保证。同时,他也收敛了很多财富。
尽管乾隆让位给嘉庆,但他没有放权,和珅扮演乾隆的眼睛和耳朵。嘉庆不管做什么,和珅都要向乾隆汇报。为了控制嘉庆,和珅还在嘉庆旁边布置了卧底,监视嘉庆的一举一动。尽管嘉庆继位,但他却没有真正的力量,就向是个木偶一样。和珅的权利甚至大过了嘉庆,遭到嫉恨是不可避免的。
乾隆晚年时,已经知道和珅贪污,和珅的财富比国库还富裕。当时,国库几乎处于亏损状态,但乾隆并没有动。他知道嘉庆是多么仇恨和珅,拿下和珅,国库将无比充盈,所以他把和珅留给了嘉庆

黑羽怡洁
一朝皇帝一朝臣,这朝不用那朝人。人们不要胡乱演绎了。

美丽的世界
是嘉庆的意思!

冲击
我觉得不是。乾隆这么聪明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和珅是个大贪官。
和珅这个人很厉害,对内对外是一把好手,所以乾隆更多的是想留一笔财富给自己的儿子,不是有句话叫: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嘛。和珅的治理能力,就是财富。
水至清则无鱼,官场上,像包拯、海瑞这种还是非常非常少的,关键得看会不会用。但是,可惜的是,乾隆还是高估了自己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