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历史?
如狼似虎般跋扈
博览史书,多学科涉猎,深入体验社会。
学好历史,首先要积累占有大量史书史料,并且要看多家之言的各类史书,最忌自己先有个观点再去看史书。然后,在学历史同时,对政治、法学、文学、新闻宣传、心理学、科技发展都应该有所涉猎。最后,最好能深入体验社会,特别是官场。我们国家史学优点不说,不足之处有:过度以人为主,对地理、科技、对外交往等方面记录明显不重视;儒家思想对历史记录影响过大,造成我国史书记载中明显儒家倾向。
当然,如果是为了考试,还是好好看教课书,多做点应试习题吧
KylieGreen
首先,我认为学习历史,就必须了解什么是历史,学习历史给我们的生活赋予的意义。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接触历史,历史就是以往发生的人和事,以及这个人和事给社会带了什么价值。我们通过学习历史了解一下英雄人物事迹。可以是我们体会到当时那个社会背景下人民的生活面貌和生活状况,以及那个社会的方方面面。
其次,学习历史可以使我们更加明智,使我们更加更加聪明,更加睿智。我们与人交谈时候可以是自己更为有文化的样子。历史可以使我们效仿古人,从国人的身上找到激励自己的的事迹。
最后,我认为历史可以给我们带来发展,人类从元谋人进化到现在社会人,可以说,从生活方式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使我们人类社会快速发展。所以说学习历史应该接触相关文献和相关博物馆的展览。
皢繎
学习历史,首先要培养历史兴趣,即对历史产生兴趣,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有一定的探索欲望。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首要前提,反之,如果对历史缺乏一定的探索求知欲望,我们已经失去了对历史学习的动力,更别提学好历史。如何培养历史兴趣呢,笔者认为,我们在面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时候,要进行历史场景的重现,在脑海中对历史事件进行重演,把自己融入这个历史事件,想象自己身处这一时期时会发生什么,如何面对这一事件。当我们在无形中的想像时,我们就慢慢对历史产生了兴趣,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其次,学习历史时我们脑海中必须构建历史框架,这个框架可以以时间为主轴,或以空间为主轴,把某一时刻或某一区域发生的时事加以填充,镶嵌在我们构建的框架中进行更好的记忆。这对我们学好历史来说必不可少。我们只有在这历史框架的导引下,才能对历史发展的脉络有更加清晰地了解。
止水
无论什么学科课堂永远很重要,然后你要仔细看书,一定要细看!多看!琢磨课本!课本很重要,不要以为刷题就可以,其实课本比它还重要!课本为主刷题为辅。答题也有技巧老师会讲,大题别一大堆答要标序号。字要工整别潦草,如果字迹潦草的话会影响你的得分。
Dophin
“穿越时光”体验历史(学习时把自己代入进去,想象自己在亲身经历)
超级小包子
方法一 依据年代线索将历史事件分布其中。
方法二 依据历史事件将人物和年代分布其中。
方法三 依据人物将事件和时间分布其中。
核心理论依据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liyqc
1,放长线钓大鱼,不要紧盯眼前进度和考试,你的唯一考试就是高考,把几本历史书做个规划,每天背熟一两节内容即可,内容少或学有余力乐适量增加,学长好历史就是一个慢慢积累记忆量的过程,一轮背完再背第二轮,第三轮。周末时间可酌情复习,看书的时候,不要把勾勾画画的看了,小故事,名言,图片也要看,这是一个放轻松解闷的不错途径,也是积累冷知识点的好办法。
lee_vivina
学者说历史是胜利者写的,
翔哥爱唱歌
读史遵从事实,研史抛砖引玉!
雨丝cc
历史都是由胜利者所写,怎么有利于自己就怎么写。至于学习历史,不仅应该学习本国历史,也应该学习外国历史,包括敌国历史,从中挖掘真相
snower_q
死记硬背,看电视剧呀
931064398
我认为,学习历史之前我们更要明确应该以什么样的方法和心态去学习历史,我认为这可能更适合于问题,而且对于历史学习者更重要。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话,但实际上学历史者很少真正在意这句话。如何以史为镜知兴替,如果站在其中,或者心里存有偏向,刘备就是小人,曹操就是真英雄,就不可能客观的了解历史,只会让心中的戾气越来越重。学历史者,希望在学之前,多读读杨慎的21史弹词,尤其是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如果没有惯看春风秋月的心态,理论知识背的再好,也只是个书生而已。
另外,有些人是历史虚无主义,总更相信野史也不相信历史。比如,老是喜欢为商纣,隋炀帝犯案,但常喜欢用自己的推断。学历史有怀疑是好的,但是关键要以证据说话,比如隋炀帝,也不讨论太多,免的偏题或太多无谓的争论。我就说一点,现在很多人说他是明君,有很多功劳,但是在当时他的确是个暴君,就算是正确的政策超过了时代的承受能力也是错误的。
另外孤证不不立,现在很多人喜欢拿《竹书纪年》说事,但是他是孤证,没有其他佐证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心里打个问号,逐渐寻找证据剥开真想。但捧着一条野史孤证,就当做真理,不是急功好利,就是有病了。
以上是我认为学历史前,必须要有的心态,不然历史学的再好也会是偏激的,同时随着学习的深入,反过来可能还会影响自己的秉性形态,走火入魔,影响到正常的三观和日常生活。
除此之外,真要学好历史,我认为必须要好学习以下学科:哲学,宗教,地理,气候,民俗,生物,心理,经济,还有科学等尽量多其他各个学科,历史虽是文科,但实际上是一门综合学科,想要了解历史的真相,必须尽量不要偏科。
比如我初中的时候看过一套世界个主要文明的全史,时间太久具体名字和作者忘了。但是内容影响深刻,他前几章不会直接讲历史,他会先介绍这个文明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情况,主要动植物资源,然后再讲主要名族组成和所占比例,语言体系和文字。最后才会介绍具体历史事件,但会在每个时代插入当时的气候,人口,宗教,文化,科技。别看这些无用,任何历史事件,或古人的人生和行事都不是偶然的,都是受到这些影响的。为什么中华文明传承不断,是什么导致了阿拉伯人的名族性格,这里都有答案。才能了解历史的真面目。
另外,学习历史时应该学习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比如学习汉朝历史时,可能同步学习古罗马历史,是什么在相同时期早就了东西两大帝国,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这是纵向比较。
读书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都是循环往复的,横向比较就是,在不同的时间短找相同的时间,比如比较汉末农民起义和明末农民起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但这里有个陷阱,一定要转换思维,不要用你现代或汉末的思维去考虑明末的事,也不要明末去考虑汉末的事。更不要把不同历史人物拿来对比谁厉害,关公战秦琼是相声,如果现实发生是很愚蠢的。毛主席点评24史里有一句话我认为非常好“明末事不同于汉末事。”简单,但很有意义。
历史人物是学习历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多数人学习历史的动力。但是我觉得对历史人物的学习要尽量的客观,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和讨厌的历史人物,不能完全客观,但决不能带着刻板偏见对某个人物下偏见。
我认为历史人物在演变过程中是有三个形态的,我们要区别对待。
第一,真实形象。这是历史的真实人物,想想除了当事人,即使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你敢保证100%了解他?更何况是通过他人视角。所以正史也好,野史也好,我们看到的都已经不是真实人物了,所以对一个历史人物的学习一定不能先入为主。
第二,历史形象。实际上历史形象已经是他人,甚至多人转述后记录下来的形象了,更别说可能存在的误传甚至串改。只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参考,但无论如何,他是相对最接近真实的了。另外敌对双方对一个人物可能有不同的描述,这是我最喜欢研究的。一般来说当敌人都赞赏的人差不到哪去,连自己人都看不下去,这人一般是真的次,多数情况八九不离十,但有时候别绝对了。
第三,民间形象。这包括戏曲,宗教,演义小说等里面的形象。有些可能是寄语了人民的思念,并加上了百姓希望融合出的形象。比如民间崇拜的关羽,已经升华为人民对忠义的崇拜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比如没人拜秦桧希望他保家卫国的,但一定要谨慎区分,也会有无良文人打击报复,或扭曲事实。但如果拿庙宇里的关公和三国演义里面的,与真实关羽混为一谈,那这历史学的,还不如花功夫织条白绫,找找哪有东南枝。
总体来说,如果真想要学好历史,死记硬背的东西反而是次要的
高小闹
谢谢邀请回答!
学好历史课程,应该是学生问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将从学习的心态出发,探讨学习的方法和应试的技术。
在现在分科教育条件下,选择学习历史,我猜测应该有两种情况:一是对历史类的文科产生浓厚的兴趣,非常想研究历史的各种进程和变化。这是兴趣导向型的;一是不得已选择学习历史学习,比如理科确实难度大掌握有困难,比如所在学习文科教育非常好,比如文科高科感觉更有把握考的好。这是利益导向型的。
那么这里面就涉及到学习的初心问题了,可以说一个人做事的初心就决定了他能走多远的路。我们看过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面就有兴趣导向型的人可以走到的人生高度,以及利益导向型的人可以走的人生层次。
问这个问题的同学,我相信就是利益导向型同学,因为如果真的深爱历史,根本不会问这个问题,自然有无穷无尽的精力和动力去学习和研究。只有利益导向型的学生,才会不断探寻“术”这个层面的东西,也就是方法和怎样考试考的好。
所以,即使这位同学是利益导向型的,我还是希望的说,想在一个学问上达到一定高度,首先是要感兴趣,要在心态上将历史当成一项有趣的学习研究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历史课程中,事半功倍。毕竟兴趣才是最关键的因素。而且就算这位同学达不到兴趣导向型学生的程度,但有了兴趣,才能在学习中苦中作乐。
下面我将探讨下“术”这个层面的东西,也就是这位同学可能希望获得的干货。
为了应付考试,历史课程必然是一种以不断记忆为主要方法的课程。好了,提到记住东西,有很多专门记忆训练方法。鉴于我们都是普通人,所以按照正常的记忆能力完全可以学好。
首先,要有记忆的目的性,有的放矢。大家都知道,历史课程涉及上下几千年,国内国外多少大事件。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这就是学生首先要研究的。怎样研究,对于高中生而言,很简单,把历史高考大纲拿过来仔细研究,每个考点找教材的出处。这些考点,就是学习记忆的目标。
其次,有了目标,学习就有了方向,但怎样把书面的考纲知识点变成同学大脑中的知识点,这就是归纳和总结。鉴于大家都是普通人的记忆水平,任何知识点可能都要背几遍才能记住。但是,如果只是孤立的记忆知识点,有很多缺点:一是容易忘记,二是不能相互联系各类知识点,三是答题做题不会运用知识点,有提笔即忘的特点。所以很多同学大量记忆很多知识,不知用,不会用,从而觉得背诵是浪费时间。但除了背诵又觉得没有其他方法。估计,提问者应该就是遇到这样的问题。那么怎样解决。很简单:归纳总结。什么意思,就是在研究考纲基础上,把各类知识点按照类似的各种标签归纳在一起,做成图表形式,然后各类图表整合在一起,在大脑中形成网络状结构,每个知识点就是一个节点。那么如果形成这样的网状结构,肯定对单个知识点非常熟悉,对各个知识点的相互关系一清二楚,举一反三。那么,再碰到历史综合题,不是很容易就能答出相关知识点。
再次,既然是为了应付考试,肯定是要多做题。但做题也是有技巧的,不是盲目做题,而是每做一次题,都在做题前先把该题目要考的知识点分辨出来。这样,通过大量做题,形成条件反射,自然而然就能轻松答题,答对题。
最后,要将历史与政治,哲学,语文等课程联系起来。要知道,课程分科,但知识不分科。所有知识都是相同的。要将历史的网络状知识结构与其他课程的网络状结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最终的知识结构。
总结一下,学习任何东西,先要有兴趣,不要认为自己是被逼学习,实在讨厌。而是要像谈恋爱一样,虽然不是一见钟情,但也能日久生情。在有了兴趣条件下,先把书读薄,就是研究考纲,把书读成考纲一样。然后把书读厚,就是不断归纳总结,拓展知识面,形成网络状知识结构。最后把书又读薄,就是看题目就相当于看到知识点。每个题就对应哪些知识点。
最后,祝你学业有成,不断进步
你好芭娜娜
作为中山大学历史系出来的,只能说高考题有不少是我的教授们出的。对了,那些你觉得课本上没有出现过的知识点,可能就是他们出的题。
有些历史高考题,那些没被采用的或者已经被采用的,可能会作为我们大学期间考试的试题哦。所以小伙伴们知道部分历史高考题为什么这么难(一眼看过去就有答案,但答案偏偏不是你想的),大学内容也会有的,只不过稍微简单了一点而已。
有很多题是课本上有对应知识点,但是老师们觉得考生们应该知道的。但教授们觉得高三考生该知道的,高三考生真的知道吗?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毕竟我们的大学考试题也是教授们觉得我们该懂的,但是这也就造成了我们老师在课上讲过的一个案例,明明他觉得出的题很简单,为啥高考的时候正确率就那么低呢!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我会简单说一下遇到这种题目该怎么办。
不要以为你的第一印象是对的,遇到问题多考虑几次,多读一读题目。
有很多答案说,要相信第一印象。但是经过反复考虑后的答案,真的没有你第一印象更好吗?其实很多时候第一印象是对的,只是幸存者偏差,当你看答案时发现,自己竟然把本来选对的题目改错了,这时候懊悔之情油然而生啊。而你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改正的题目,即使改对了也没这么大的感受。
为什么要多读一读题目呢?目前全国卷考题其实走的路线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融会贯通,让你从材料中找到答案。高考题的每一句话都不是废话,废话早就在出题的时候被删掉了。所以很多时候多读几遍材料,或许才能发现材料中隐藏的信息。
当遇到不懂的题目(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的时候,去想一下是不是有类似的知识点出现过。历史学是有不少理论的,不管是之前的实证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或者后现代主义,历史学中也有很多固定的理论模板。
比如当你看到太监权力很大的时候,就应该下意识想到这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当然,这个只是一个基本常识,如果现在看到前半段还想不到后半段的,一定要恶补基础的东西。
但这提供了一个思路。因为一个相同知识点在高考题中出现很多次,用我们老师的话来说,会显得出题的老师很low,而那些饱腹经纶的教授们怎么可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呢!所以即使是同一个类型的题目,也会变着花样的出题。
就比如外戚专权、皇后垂帘等等,虽然看起来不同,但本质上还是皇上与太监的关系,要回到权力的真正归属上来。
在做大题的时候,多读材料,逐字逐句地去读。必要的时候(当你在课本中找不到相应知识点的时候),超出课本(不要去像课本中有什么),因为课本上什么都没有。
什么知识点都用不到也没关系,因为有的题本来就用不到知识点,在材料的话里总结就是一篇很好的满分回答了。(在这种时候,往往材料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是答案)遇到这种不懂的题的时候,才是最不需要慌张的时候。稳定情绪,还是多读材料。
好了,最关键的一步来了。既然一些题涉及到了大学的知识点(往往是理论部分,因为高中很少有历史理论的内容,当然还有一部分真的是课本里没有的历史常识),不要寄希望于去翻大学课本,因为大学课本也没有啥。这时候,让自己多做题,多做题,多做题。只有多做题,才能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补充一些常识。也只有这样,才能看到一个题,一眼看过去就有答案,节省时间,提高做题效率。
上面的几个方法都是在非常熟练掌握了课本内容之后的,关于如何熟练掌握课本的内容,已经与不少回答都说了。掌握课本是基本!如果连课本的内容都掌握不了,那连历史的发展脉络都不清楚,怎么可能进一步从历史发展的脉络中抽丝剥茧,找到一些规律呢?(但是历史学是不是找规律的学问,不是科学,这只是针对高考的答题而言)
庆丰包子铺主
要想学好高中历史:
首先,上历史课专心听讲很重要。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课上集中注意力紧跟老师思路。因为一般来讲,老师教授的知识都是根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来进行的,所以上课时专心听讲很重要。
其次,及时复习巩固,防止遗忘。最好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安排复习。
第三,做题巩固,查缺补漏。学好历史,做题练习是少不了的,可买一本高质量的教辅用书,杜绝题海战术,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
最后,再次提醒一下,历史知识往往记得快忘的也快,要及时复习!复习!再复习!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