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时唯一能读懂作者感情并看哭的课文就是《我与地坛》,你们呢?
Vivi君心
《我与地坛》当时读的时候很受感动,史铁生说我这一生主要是生病其次才是写一些东西。刚开始他总是认为自己是不幸的,可殊不知自己的痛苦在母亲哪儿是加倍的。母亲的离去对史铁生的感触极大,再也不会平白无故的自怨自艾。相信人生活在这个世上是有意义,死亡确实是一件不怎么令人着急的事。人往往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其实不管怎么样都要好好爱自己好好爱家人使自己和家人幸福美满快乐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一旦明白这一点一切也就不再那么痛苦了,读着《我与地坛》我感动的热泪盈眶与其说自己不幸但和真正不幸的人比起来我们又是何等幸运呢!有些东西是自身也是家庭没办法改变的,我们也就只能依靠自己。史铁生的文字朴实无华细腻感情真挚,是心灵对心灵的倾诉既是写给读者也是写给自己的内心独白。跳上生活的这辆车你就是驾驶者,无论走的怎样都由你自己掌握。
Freedom 噔-
谢邀。我读书的时候,还没有这篇散文。刚才看到您的提问,我去细读了前两章。想看下去,真的感觉很压抑,就没接着读。
真是太难过了,作者的母亲真伟大,多难啊!四十九岁就去世了,真像作者想的那样才能安慰自己:上天看她太难过了,就让她离去了。
作者也太难过了,二十岁的最好的年华,失去了双腿,好几年才能从苦难中磨难中解脱出来,还全靠着地坛,从荒凉中看出生机,让自己的生命重新焕发活力。
可是,母亲不在了,母亲不在了,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作者真是太多灾多难了。可是,没经历这些磨难的话,作者又怎么能写出这样触动人心震撼人心的力作呢?
细雨飘然
如果题主限定的中心词是“课文”,课文《我与地坛》确实让人感动,但说读懂和看哭,觉得有点夸张
我记得,《我与地坛》是高中语文课文,现在还是不是,不知道了。
读高中那会,看过《我与地坛》不知几篇,都是为应付考试。语文老师讲得很动情,下面学生听得恹恹欲睡。自习课看它,也是很难看下去。在高中语文课里,它算是一篇篇幅很长的了,那时还不能理解读者,不能理解课文。
真正读懂和受感动,是中工作后,在成家后,在有了小孩后,在推着轮椅轮椅上坐着妈妈在公园里散步的时候,突然思想深处似乎穿越时空,回到《我与地坛》里的场景,一下子似乎有了感悟。
这种感悟突兀而来,却深深扎根在心里。
随着年龄增长,感悟也多了,对生命的体会也深了很多。
在中学语文“课文”里,让人感动甚至感动到哭的作品不止《我与地坛》我记得,我那时的语文课本里,还有几篇,现在想来,情感动人,不下于《我与地坛》。
像祭妹文,这是袁枚写的,忆昔伤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
真乃性灵之极的文字,言简意赅,言短情深。
像项脊轩志,这是归有光所写,追忆阿奶,细微之处,方显情真。读来无不恻然欲泪。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课文之外,读来使人感动的文章很多,但像怀念萧姗和《我们仨》这样能打动人的文章,却不多见怀念萧姗是巴金所作,《我们仨》乃杨绛女士所作。
都是高龄时写出,退尽铅华,不加修饰,情感自然流露,淡淡的哀愁和思念,老人的人生观照,无不烛照夜空。
我们看很多好文,都能感动,但要说看哭,大概是一种修辞手法。至少我没有被哪篇文章看哭过,但确实被感动过。
你,是我猜不到的不知所措
两三年前的一些日子,我内心异常不安,可以说愁肠百结。生活长期累积下来的压抑和压力,使我的心理几乎难以承受了。在一个秋末冬初的时节,我决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第一站就是北京。
在地坛公园里四处走一走,然后静静地呆了好久,这真是一处幽静的所在。距离文章里写的时候过去了几十年时间,地坛风貌可能已经迥异,在这样一个冬日午后,在银杏树下的长椅上,静静地坐着,也许内心并不安宁,但想一想几十年前,曾经有一个无比绝望不安和苦闷的青年,在这个古老的园子里,花了几年的时间,终于在精神上走出了困局,我们这些普通人因工作生活造成的压力,所导致的内心惶惑又算得上什么呢?
那个下午,阳光温柔,和煦,暖暖地照在人身上,照在心田。打开手机,找到那篇经典的《我与地坛》,一字一句地慢悠悠地阅读起来。在地坛公园里读《我与地坛》,的确有很不一样的体验,只能体验,无法言喻。
人的欢乐和苦痛都是对比出来的。没有绝对的东西。所以当有心结时,想到文章的作者曾经在这个园子里所要面对的,是从肢体上再也站不起来的绝望,他都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解脱,相形之下,普通人生活里的愁苦也许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幸福。
当然,普通人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也各有不同,不可能说拿最绝望的事物来做对比,就能马上化解,但至少,这样的对比或参照之下,人会在总体上有一个积极的判断和认知,就是这一切都会好起来,都会得到解决的。然后在这个积极的感觉之下,静下心来,耐下心来,条分缕析,总能找到问题的所在,走出心理上的泥淖。
讲完这个故事,回到题主的问题。这肯定不是我唯一能读懂作者感情的文章,而且我也没有流泪,尽管我觉得自己已经很懂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寄托的情感。我觉得作者也不会流泪,了解史铁生的人应该知道,他所有的文字、所有的努力都是对命运的救赎,他从精神上早已解脱,远远早于身体几十年。
而且,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大学语文里选入的《我与地坛》是节选。
直到后来我看了整篇文章,才知道作者最经典的一句话在结尾。就是那句“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把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永恒有怎样一个俗世的姓名,可以忽略不计。”
我感觉这是一句内涵极深的话,深到可能作者自己也不能完全用语言阐释出来,所以放在文章结尾,让每一个读者自己去解读。以上@耕读随笔 的回答希望题主喜欢,期待大家评论留言讨论。
cby777
也看的很感动。
小一大书悦读还推荐阅读过史铁生的另一本很著名的书《务虚笔记》,本书是由二十二个段落合成的长篇小说,叙述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嬗变带给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一代人的影响。本书是史铁生首部长篇小说,也是史铁生半自传式的作品。
1.忘记和不曾察觉的事,等于从未发生。
2.不管你对多少异性失望,你都没有理由对爱情失望。因为爱情本身就是希望,永远是生命的一种希望。爱情是你自己的品质,是你自己的心魂,是你自己的处境,与别人无关。
3.我站在今天设想过去又幻想未来,过去和未来在今天随意交叉,因而过去和未来都刮着现在的风。
小一大书悦读会,每天推荐一本五色图书。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