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王夫人放着名门之后的黛玉不娶,而要娶皇商出身的宝钗?
nessice
林黛玉虽然是名门之后,但这个名门,只是个书香之门。父亲林如海虽是盐官,身任肥差,却未必有万贯家财。林家也不属于四大家族。林黛玉父母双亡后,她并没有继承什么家产。她实际上是投靠外祖母的孤女,吃穿用度,全靠贾府。
而薛宝钗出身皇商,父亲虽逝,但是家里的生意还在。薛家又是四大家族之一。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说的就是薛家。薛家住荣国府是交房租的,一应开支,全是薛家自己花钱。你看凑份子那一回,贾母出20两银子,薛姨妈随贾母也出20两(邢夫人,王夫人,不过各自出了16两银子),由此就知道薛家不俗的经济实力了。
薛宝钗,白富美。她的经济实力,比林黛玉强得不是一星半点。
薛宝钗能赠送林黛玉珍贵的燕窝,而林黛玉只有接受恩赐的份儿,是又一个明证。
经济实力悬殊,这是第一点。王夫人想的是强强联合,尤其是在贾府已经眼看着就要日薄西山之时,更需要这样做。
第二点,薛宝钗是王夫人的亲外甥女,而林黛玉跟王夫人没有血缘关系。从情感上说,王夫人也会向薛宝钗倾斜。
第三点,薛宝钗身体比林黛玉健康得多。林黛玉自会吃饭,便会吃药。一年到头,药不离身。因为身体太弱,风一吹就倒,连个烤鹿肉都不敢吃。谁愿意找这样一个病歪歪的儿媳妇呢?
第四点,许多年前,王夫人和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可能关系不和睦。王夫人嫁过来时,贾敏尚未出嫁,同在一个屋檐下,姑嫂关系不好,影响了后来王夫人对林黛玉的评价。
第五点,王夫人的朋友圈。王夫人对婆婆贾母是表面尊敬,实际上我行我素。王夫人对丈夫贾政,也是表面上相敬如宾,实际上各行其是,贾政平时和赵姨娘一起生活。所以,在贾宝玉的婚事上,贾母和贾政的意见,都不占优势。一言九鼎的,是王夫人。
王夫人和谁贴心贴肺呢?一是亲妹妹薛姨妈。她俩经常说私房话,难道不说说儿女的婚事?薛姨妈四处散播说,和尚说了,薛宝钗要嫁个有玉的才好,这不是指贾宝玉又是指谁呢?王夫人薛姨妈这老姐倆一合计,谁又能阻挡住?
王夫人第二个贴心人是宫里的贾元春,她的亲女儿。王夫人进宫时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女儿听,元妃焉能反对母亲?不少人认为金玉良缘是元妃的意思,我倒觉得,也有可能是王夫人的初心,赢得了元妃的赞同。
ousyouka
宝钗是自己妹妹薛姨妈的亲女儿,是自己的亲外甥女。自己娘家人,黛玉是自己姑子的女儿。论亲疏。自然宝钗更亲。
宝钗沉稳大气,身体健康,典型的封建淑女形象,以后成为人妻,也是乐羊子妻那种贤妻,规劝老公走上正途的一类,黛玉体弱,又不劝宝玉读书,一味和宝玉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王夫人把宝玉当自己的唯一指望,希望儿子将来为官做宰。娶黛玉这样的儿媳,儿子的魂都在媳妇身上了,还怎么支撑门户(对照陆游和唐婉,唐婉还是陆母的亲侄女,可只要耽误儿子前程了,一样被赶)。
黛玉性格太娇弱,动不动虐宝玉一下,不是剪帕子大哭,就是要回扬州老家(尽管是紫鹃编的,但王夫人未必不会把这帐记黛玉头上),每一次令宝玉身心俱伤。你要当妈,看着儿子天天被儿媳虐,你不难受心疼,恨媳妇狐媚子祸害人。但王夫人心里,宝钗就不同了,自己人,长得好,性格好,情商高(王夫人逼金钏儿跳井,连她自己都心生愧疚,但宝钗硬说是金钏儿在井边玩,自己掉下去的)。王夫人听了这话,还不得感激宝钗。
RyanFlyer
正常人都会选宝钗做儿媳妇,不会选病罐子黛玉。
清静
林如海一死,林黛玉还有什么???动不动就什么名门之后,谁会搭理她。连族人都没几个了。豪门联姻,讲究人脉。薛家再不济,也是个皇商,多少还有点人脉资源。至少跟王子腾还是亲戚。
ranran126
王夫人要娶宝钗为儿媳,与其家庭出身无关,而是另有隐情。
王夫人是小说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小姐。王夫人嫁到贾家时,她娘家王家的权势与富裕程度还不如贾家,这也是当时女嫁男的基本要求,女嫁男要嫁一个比自己家庭情况好的。
王夫人在娘家性格还是比较开朗活泼的,不假思索,信口开河的。嫁到贾家之后,王夫人像变了一个人,平时少言寡语,后来又求神拜佛,把荣国府的管理大权,交给她的侄女王熙凤,自己一心向佛,沉闷地生活。这是为什么呢?
王夫人的丈夫是贾政,是贾母的次子。王夫人嫁到贾家之后,就住在婆婆贾母身边,替贾母料理家务。时间长了,王夫人感觉不对劲,她经常问自己,凭什么贾母要和我们住在一起?把管家的事交给自己是什么意思?这不符合礼法家法啊!
根据封建社会礼教家法,贾母嫡长子贾赦住在宁国府,贾母应该跟着贾赦生活才是。可是,贾母却住在荣国府,跟着次子贾政生活,这就有悖于封建礼教家法。但是,贾母却由嫡长子贾赦世袭爵位了,凭这点,贾母对封建礼法家法是很明白的。
在封建社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女人“在家从父、出嫁从父、夫死从子”。可是,贾母与丈夫贾代善有两个儿子,丈夫不在了,按规定,贾母应该跟着嫡长子生活才对,然后,由嫡长子继承父权和家业。可是贾母按照封建礼教家法,让嫡长子贾赦世袭一等将军。而自己却跟着次子贾政一起生活了。
贾母跟随这次子贾政是生活,但是,贾政在贾家没有继承权。贾府荣国府还是由贾母大权独揽,贾政和妻子王夫人还要替着贾母管理荣国府的家务事,照顾好贾母。贾母的这些做法,王夫人怎么能想得通的。
王夫人对婆婆贾母的这些做法想不通,不满意,有意见。长此以往王夫人性格变了,变得面无表情地严肃了,脾气急躁冒进了,上来一阵子,不计后果了。例如对丈夫冷漠的态度;因她发生的“金钏事件”;她操作抄检大观园的事件;她无情狠心地发落园中丫鬟晴雯、四儿、芳官等人。她推说自己年纪大了精力不济,把大权交给自己的内侄女王熙凤等等。
王夫人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就是想逃避现实。当王夫人听说贾母支持林黛玉和贾宝玉“木石姻缘”时,王夫人被震醒了,她认为,这是贾母想把继承权交给她的外孙林黛玉,为了争夺继承权,王夫人开始了自己行动,抛出了“金玉良缘”,公开表态支持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外甥薛宝钗成婚。
王夫人之所以这样针锋相对,就是为了与贾母争夺继承权。趁着贾家继承权还没落地之机,王夫人想把贾家的继承权夺过来。这才是王夫人要娶宝钗的隐情和真正的目的。
薛宝钗是王夫人的亲外甥。薛家败落,王夫人妹妹薛姨妈无处投奔,找到自己弟弟王子腾,王子腾又找到姐姐王夫人,为了王子腾仕途,两人商定,叫薛姨妈领着一对儿女去王夫人那里寄居,因为,当时薛蟠闹事,官府正在捉拿,王子腾正在官位上,担心提拔受影响。
薛宝钗来到贾府时,并不怎么受欢迎。由于是亲戚关系,贾母也就同意住在荣国府了。时间久了,贾府上下都对薛宝钗的看法挺好的。
王夫人看到自己的外甥很优秀,接着贾母的“木石姻缘”,抛出了“金玉良缘”,最终王夫人争取到了贾母的同意与支持,在通过自己的内侄女王熙凤,实施调包计,完成了“金玉良缘”,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结果,林黛玉含恨而去,贾宝玉削发为僧,薛宝钗流落他乡,王夫人也不知所向,下场都很悲凉。
其实这一切,都是王夫人想多了,做多了,做得太过分了所造成的。王夫人对贾府继承权的认识是错误的。贾府两府,宁国府和荣国府,这两府都是朝廷下诏赐予贾家先祖贾演和贾源的,贾家只有居住权和使用权,并没有所有权,朝廷随时可以收回去,因此,宁国府和荣国府家产,在贾家是谈不上继承权问题的。但是,祖上留下的爵位是可以享用继承的,例如贾赦世袭了一等将军爵位就是明证。
综合以上分析,王夫人要娶宝钗,并不是因为家庭出身问题,而是另有隐情,而是为了贾家继承权的归属。宝钗嫁给自己的儿子,就等于是自己人了,毕竟宝钗与王夫人有血缘关系。而黛玉与王夫人没有血缘关系,嫁给自己的儿子,不保险,因为黛玉是贾母的外孙,有血缘关系。
一切都明白了,为什么王夫人要娶宝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