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灭亡时,场景有多惨烈?

提到的作品

[作品]新唐书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宋欧阳修、宋祁等奉敕撰。其监修者则曾公亮,故书首《进表》以公亮为首。陈振孙《书录解题》曰:“旧例修书,止署官高一人名衔。欧公曰:‘宋公於我为前辈,且於此书用力久,何可没也?’遂...

欧阳修/宋祁

[作品]资治通鉴

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三家分晋一直到五代十国,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全书分二百九十四卷,共有三百多万字,取材十分广泛,历史资料十分丰富。《资治通鉴》刻...

司马光

最新跟帖
白妞

白妞

每个王朝灭亡时,除了宋朝取代北周时候,大都画面惨烈,比如中国古代巅峰的唐朝灭亡时候皇室、大臣的境遇非常凄惨

唐朝的末代皇帝是唐昭宗李晔,尽管他曾经想有一番作为,但无奈唐朝积弊太深难以去除,更何况皇权旁落,皇帝此时不是被藩镇就是宦官控制着,自己手上一点兵权都没有

天复三年(903年),宣武节度使朱温控制唐昭宗后,随即派兵诛杀光宦官,随即又解散宦官干政的军事力量-神策军,事后朱温封梁王,成为唐帝国实际上的主策,成为了实际的皇帝,皇帝此时只不过他手中的玩物,想怎么弄就怎么弄

到了904年,朱温学习东汉末年曹操,把唐昭宗劫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洛阳,唐昭宗真的彻底成为了他的囚徒,为了彻底控制唐昭宗他把唐昭宗身边的200多宦官和近臣全部杀掉,换上了自己的亲信

等这些做好后,朱温就急不可耐的想建立新朝,并派遣亲信威逼唐昭宗禅让皇位给自己,但唐昭宗拒不配合,而且私底下想联合李克用等其他藩镇势力来解决掉朱温,朱温大为生气便派部将杀死了唐昭宗

朱温弑君后,又扶持了新的皇帝,并获得“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兼备九锡之命”特权,但是此时唐朝皇室还在,大部分公卿心向唐朝,纷纷指责朱温所作所为

朱温毕竟不是曹操,面对天下人的指责和反对他篡位,他便要杀掉反对他篡位的皇室和大臣,于是905年二月,朱温指使蒋玄晖邀请唐昭宗-总共十几个儿子赴宴,趁他们酒酣之际,一一诛杀,然后投尸于九曲池中,算是彻底清除了唐朝皇室,资治通鉴对此有清晰的记载

全忠使蒋玄晖邀昭宗诸子:德王裕、棣王祤、虔王禊、沂王禋、遂王祎、景王祕、祁王祺、雅王禛、琼王祥,置酒九曲池,酒酣,悉缢杀之,投尸池中。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五·唐纪八十一。


紧接着,依附于朱温的宰相柳璨与朱温的大谋士李振联合建议,将二人平素最为嫉恨、最忠诚于唐室的公卿重臣全部罢免、逮捕,一股脑地杀死在白马驿,随即将他们投尸黄河(“时全忠聚枢等及朝士贬官者三十余人于白马驿,一夕尽杀之,投尸于河。”引文同上)。经此一事,朝堂中的“清流派”为之一空,奸佞之徒则竞相求进,从此再无人敢于反对朱温篡位。

唐朝皇室被清除的一干二净,忠诚于唐室的公卿重臣也都被杀光,可是说唐朝从此之后再也没有皇室后裔能复国,曾经盛极一时的唐帝国也就烟消云散了

冰山熊

冰山熊

那是相当惨烈。历史上哪个王朝灭亡之时,不是一阵腥风血雨。新的上位者为了巩固政权,自然就要对那些前朝余孽除恶务尽。

作为辉煌一时的大唐王朝,也逃不出这个“诅咒”。其灭亡之时的场景,在现在看来,也堪称悲惨至极!

作为大唐帝国倒数第二位皇帝(其实也算是上亡国皇帝了)唐昭宗李晔,他的命运的确是挺悲惨的。即位之初,这个所谓的大唐朝廷已经名存实亡,尤其是经历过黄巢起义后,各地藩镇基本上已经不把这个所谓的“大唐皇帝”放在眼里了。

这不,在苦心经营数年之后,依然还是逃不出这些藩镇的手心。公元903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在一番争夺下,最终控制了唐昭宗,就像东汉末年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过朱温过之而犹之及。

他比曹操还恨,在控制唐昭宗之后,他就命令他的宣武军将宫中的宦官屠杀殆尽,随之又解散宦官们赖以干政的军事力量——神策军。刀在别人朱温手里,这些人只得引颈就戮。不过这倒是解决中唐以后一百多年来宦官专权的现象。可是俗话说得好,刚逃了虎口,又进了狼窝。这宦官虽然专权,但毕竟这大唐还是姓李的,可是这朱温却是要你李家的天下!

很快,在公元904年,他就将唐昭宗劫持到洛阳,美名其曰迁都。可即使如此,他依然对唐昭宗不放心,为了彻底控制皇帝,朱温将自己的亲信安排在皇帝身边。可就算这样,朱温依然对这个皇帝不放心,怕他联络李克用等人讨伐他,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就派他手下将唐昭宗给处死了,对外宣称是病亡。

皇帝死了,自然需要新帝登基。于是朱温立唐昭宗九子为帝,是为唐哀宗。这时的朱棣自封魏王、相国、诸道兵马元帅,离九五之尊仅一步之遥。不过为了更好地让自己上位,他必须要除掉还忠于李唐王室的皇室和公卿。

在公元905年二月的某一天晚上,朱温设宴将唐昭宗诸子以及其他李唐宗室尽皆缢杀。随后将忠于李唐的公卿全部罢免,并且一股脑地将他们杀死在白马驿,还将其尸首投入黄河中。由此朱温篡位一事再也无人阻挡。

公元907年,这个窃国大盗正式逼迫唐哀宗禅位,大唐王朝灭亡。

浅(^o^)浅

浅(^o^)浅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一、唐昭宗时期的藩镇和宦官之祸

昭宗李晔即位时二十三岁,正当英年,颇思振作,想要整肃宦官与藩镇以挽回国家的颓运.怎奈积痿已深,纠纷难解,终至一筹莫展。

1、杨复恭之乱

唐昭宗在王邸时便深恶宦官。宦官杨复恭在僖宗末年,代田令孜为左神策中尉六军十二卫观军容使。昭宗即位,复恭以援立功,加金吾上将军,颇专朝政,行为不法。复恭收养子多人,或为节度使,或为州刺史,或掌禁兵,布满中外。昭宗舅父王瓌,因为得罪复恭,被复恭害死,故昭宗对于复恭极为不平。即位之初便和宰相孔纬张潜,谋加抑制,而畏惧复恭的养子天威军使杨守立。因召见守立,赐名李顺节,升为天武都头,加以笼络。

顺节果为昭宗所用,将复恭阴私俱奏知昭宗,昭宗更为震怒,就在大顺二年出复恭为凤翔监军,复恭不肯行,称病请求致仕。复恭退居于昭化里,地方靠近玉山营。玉山军使杨守信也是复恭养子,不时前往省视复恭。

有人密告复恭父子谋反,昭宗便派李顺节与神策军使李守节将兵逮捕复恭。杨守信和杨复恭率领营兵家丁拒捕、兵溃,复恭守信挈同族人逃奔兴元,投奔兴元节度使杨守亮,因为守亮是杨复恭之侄。复恭到了兴元,联合杨守亮、杨守贞(龙剑节度使 )杨守忠(武定节度使)杨守厚(锦州刺史)一齐造反,守贞、守忠、守厚,都是复恭的养子。

景福元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靖难节度使王行瑜,镇国节度使韩建,同州节度使王行约,与秦州节度使李茂庄,共上书请讨杨守亮 唐昭宗便用李茂贞为山南西道招讨使,李茂贞、王行瑜不待诏书,竟自发兵袭击山南,于景福元年八月攻下兴元,杨复恭与杨守亮等亡奔阆州。李茂贞占领了兴元,自请要做兴元节镇。昭宗便任命茂贞为山南西道武定节度使,另派徐彦若接替李茂贞的凤翔节度。李茂贞欲兼有两镇,竟不奉诏,于是杨复恭的问题甫告一段落,而李茂贞又跋扈起来。

2、李茂贞之乱

李茂贞恃功骄横,对于朝廷极其不逊,公然上表毁谤昭宗。昭宗大为震怒和宰相杜让能商议,决志要讨伐李茂贞,让能以为不可,昭宗说:“朕不能甘心为孱懦之主,愔愔度日,坐视陵夷,”力主征讨。强迫让能留中书计划,诏以覃王嗣周为京西招讨使,与神策大将李刿讨伐李茂贞。李茂贞联合王行瑜拒战于兴平,覃王所帅禁军望风而溃。茂贞等乘胜进逼京师,上表请诛杜让能,昭宗不得已挥泪赐让能自尽,诏拜李茂贞为凤翔节度使兼山南西道节度使,尽如茂贞之意。

茂贞乃兼领两节镇,据有凤翔、兴元、洋、陇、秦等十五州之地。

昭宗又拜王行瑜为太师,赐号尚父。李茂贞等得命,方引兵西退。从此朝廷的一举一动都要意命于邠岐。

3、三镇之乱

乾宁二年(公元八九五)春,护国节度使(即河中节度使)王重盈病卒,军中立重盈之侄行军司马王珂为留后,王珂为李克用之婿,王重简之子。王重盈之子王珙不服,引兵攻击王珂,并宣称王珂非王氏之子。王珂乃求援于李克用,王珙则求援于王行瑜、李茂贞与镇国节度使韩建。于是李克用为王珂请命,三节度为王珙请命。唐昭宗先已允许克用,遂拒绝三镇的要求。

三镇不快,王珂又从中煽动,在乾宁二年五月,三帅各率领精兵数千人入朝请愿,其势汹汹,百姓惊扰,纷纷逃避。唐昭宗亲临安福门,贵问三帅发兵之故。王行瑜与李茂贞不能对答,独韩建陈述南北司各结朋党,紊乱朝政.要求朝廷诛杀宰相韦昭度、李谿,昭宗不许,王行瑜竟自捕杀韦昭度与李谿,又杀死宦官数人,并逼请朝廷任命王珙为河中节度使。昭宗被迫,只得依从。

三帅又谋废立,忽闻李克用起兵河东,三帅都畏惧克用,乃留下一部分军队驻防京师,各自引兵归镇。是年六月,李克用率领藩汉兵大举南下,申讨三镇。时王行瑜之弟王行实在京为左军指挥使,闻沙陀兵来,欲劫持车驾前赴邠州。李茂贞养子李继鹏在京为右军指挥使,欲劫持车驾前赴凤翔。

两军为了争劫天子,在长安城中发生混战。有捧日都头李筠率领部分禁军,保护昭宗逃出长安,驾幸石门镇(陕西蓝田乡西南)。李克用进至渭桥,遣兵护迎车驾还京,一面发兵进击王行瑜与李茂贞。李茂贞恐惧,上表请罪,昭宗乃诏赦茂贞,令与李克用并力讨伐邠州王行瑜。十月李克用大破邠宁军于梨园,十一月攻下邠州,王行瑜亡命庆州,被部下所杀。

十二月晋封李克用为晋王,李克用上书请乘胜讨灭凤翔李茂贞以为一劳永逸之计。昭宗与左右计议,以为茂贞若灭则沙陀太盛,朝廷不能制。乃下旨慰谕克用说:不臣之状行瑜为最,茂贞韩建既皆知过谢罪,可以不必深究,当以休兵息民为要,李克用奉表叹道“不去茂贞,关中无安宁之日矣!”遂率兵返回河东。果然李克用去,李茂贞又复骄横。

唐昭宗自石门还京之后,为了自卫,于神策两军之外增置殿后四军,选补数万人,使诸王统之。李茂贞听信谣言,以为朝廷要讨伐凤翔,乃宣称赴阙诉冤。就在乾宁三年七月将兵直趋京师,京师士民,闻风亡命。昭宗一面遭使告急于李克用,一面拟驾幸太原。走到渭北富平地方,被镇国节度使韩建所邀留。

遂东幸华州。李茂贞即率兵进入长安,而长安已成为一座空城。当时李克用受幽州刘仁恭的牵掣,未能南下勤王。昭宗在华州,为韩建所挟制,全失自由。建逼迫昭宗撤消殿后四军,罢诸王兵权,令诸王归宅。又发兵围诸王邸第,将通、沂、睦、济、韶、彭、韩、陈、覃、延、丹等十一王一齐杀死。

韩建阳称护驾,实与李茂贞相表里。在乾宁四年时朱全忠声势方盛,尽有中原诸州,欲迎劫昭宗前往洛阳。韩建李茂贞畏惧朱全忠,乃由茂贞上书天子表示悔过,并共致书李克用,愿弃嫌修好同尊王室。韩建又请昭宗下诏罪己,罢诸道讨凤翔之兵,赦复李茂贞官爵,然后修复宫阙,奉帝还都,昭宗也只得听凭韩建的摆弄,于光化元年二月,诏复以李茂贞为凤翔节度使。八月昭宗自华州返回长安,遂改华州为兴德府。李茂贞韩建的问题尚未结束,而宦官之祸又起。

4、宦官之祸

唐昭宗自华州返回长安后,心情不佳,喜怒无常。憎恨宦官枢密使宋道弼与景脩务之专横,与宰相崔胤谋杀宦官。崔胤和朱全忠有私交、密约朱全忠相助,昭宗于光化三年六月间诏流道弼与脩务并赐死,道弼脩务既死,崔胤遂专制朝廷,宦官震恐,南北司如同水火(时称宦官为北司,宰相为南司),各引外方藩镇为后援。

宦官左军中尉刘季述,右军中尉王仲先,和枢密使王彦范、薛齐偓等暗中商议说:“主上轻佻多变诈,难于奉事,专听任南司,吾辈终将受祸,不如奉太子临朝尊主上为太上皇,引歧(凤翔李茂贞)华(华州韩建)为援,谁能害我!”昭宗一日射猎回宫,饮酒夜醉,杀死黄门侍女数人,翌日辰已时分,宫门未开,刘季述称宫中恐有变,帅领禁军千人破门而入,问明情由,出谓宰相说“主上所为如是,岂可理天下,废昏立明,自古有之。”

乃陈兵殿廷,强迫崔胤与百官署名作状,请太子监国。再率兵入宫,逢人便杀,将皇帝皇后与侍从十余人迁往少阳院。季述以银挝画地数责昭宗说:“某时某事,汝不从我言,其罪一也;某时某事,汝不从我言,其罪二也……”一直数到数十事。

然后将皇帝皇后反锁在少阳院中,从墙穴中传送饮食。太子李裕嗣位,尊昭宗为太上皇。刘季述专总内外,杀人立威。凡昭宗所宠信的左右宫人方士皆被榜杀,每早用车十乘载尸出宫。季述欲杀崔胤,畏惧朱全忠未敢动手。时有左神策军指挥使孙德昭,对于刘季述极为愤慨,密与崔胤及右军清远都将董彦弼,周承诲等共谋营救太上皇。

就在元复元年(公元九零一)正月乙酉,孙德昭伏兵安德门,杀死右军中尉王仲先,继率兵赴少阳院破门迎出昭宗帝后,由崔胤奉登长乐门楼接受百官朝贺。同时周承诲等发兵捕获刘季述王彦范,用乱梃棰死。昭宗复位诏令太子仍还东宫,以孙德昭为静海节度使赐名李继昭,周承诲为岭南西道节度使赐名李继诲,董彦弼为宁远节度使赐名李彦弼,三人并同平章事,时人称为三使相。

刘季述之死不是表示宦官问题的解决,而是说明宦官与宦官之间的倾轧,在刘季述这一群宦官失败后,另一批宦官又复抬头。刘季述王仲先既死,昭宗另派宦官韩全诲为左军中尉,张彦弘为右军中尉,袁易简周敬容为枢密使。宰相崔胤见宦官仍典兵权,恐终为宦官所制,乃密结东方的朱全忠以为后援。韩全海、张彦弘则密结西方的李茂贞以为后援。朝廷内外又形成为两派的对立。

当时朱全忠正与李克用争衡,欲取河中以制河东,乃发兵渡河攻取绛晋两州(今山西临汾与新绛)切断河中与河东的联络,再进攻河中(治蒲州,今山西永济)。河中节度使王珂投降了朱全忠,朱全忠报告朝廷,昭宗诏拜朱全忠为宣武、定义、天平,护国四镇节度使。全忠占有河中,不仅威胁河东,兼亦威胁关中。这时朱全忠欲迁都洛阳,李茂贞欲迎驾凤翔,各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意。

崔胤在朝中谋诛宦官,和宦官倾轧甚烈,乃致书朱全忠,称有密诏令全忠率兵迎接车驾,朱全忠得书,就在天复元年冬十月从大梁发兵西上。韩全诲等大为恐惧,即派遣禁兵把守宫门,威胁天子西幸凤翔。昭宗遣人密赐书与宰相崔胤说:“我为宗社大计,势须西行,卿等但东行也,惆怅! 惆怅!”朱全忠率领大兵进至河中,上表请车驾东幸洛阳。一时都中大乱,不知何去何从,百官也都不敢入朝。

韩全诲率兵上殿奏称“朱全忠大兵逼京师欲劫天子,求传禅,臣等请奉陛下幸凤翔以兵拒之。”昭宗不许,杖剑登乞巧楼,全诲等率兵逼帝下楼,李彦弼又于御院纵火,昭宗不得已,只得与皇后妃嫔诸王百余人,上马恸哭出宫,西赴凤翔。

朱全忠由河中渡河,引四镇之兵七万人进入华州,韩建迎降。崔胤在长安,使百官列状,请朱全忠西救车驾。朱全忠乃继续率兵西进,经长安,攻下邠州。李茂贞等发书求救于李克用,克用方与全忠为敌,乃发兵袭击全忠的后方。全忠闻讯乃回镇河中,命崔胤率领百官与长安居民移住华州,天复二年(公元九零二)四月,崔胤从华州往河中,泣请朱全忠讨伐李茂贞。

五月,朱全忠将精兵五万,再自河中出发,进击凤翔。李茂贞将兵迎战,大败于虢县,死者万人,朱全忠遂进围凤翔。全忠朝服向城哭道:“臣但迎车驾还宫,不愿与歧王角胜负也!”李茂贞坚壁拒守,从天复二年六月攻打到天复三年正月,凤翔附近茂贞所辖州县都为全忠所有,只剩下凤翔一座孤城。茂贞支持不住,便与昭宗议定,将劫驾的责任诿诸宦官。将韩全诲、张彦弘、袁易简、周敬容等宦官五十余人,一齐斩首。遣使押送首级奉诏书与朱全忠讲和。

朱全忠亦奉表受旨,李茂贞遂开城送出天子,由朱全忠保护昭宗东还长安。在这时凤翔城中前后共诛杀宦官七十二人,朱全忠又密令京兆搜捕宦官九十人。昭宗回到长安,崔胤复为宰相,奏请尽除宦官。这次由朱全忠作主,一日之中杀死宦官几百人,只留下几十个幼弱的黄衣小儿供宫廷洒扫,宣传诏命都令宫人出入。

将左右神策军所统八镇之兵,与六军同拨归宰相判领,唐代宦官专军之患到此结束,而唐代的国运也到此结束。这和汉末的诛杀宦官的情势如出一辙。

二、唐朝覆亡时的惨状

朱全忠诛杀宦官后,留步骑兵一万人驻守京师,代替神策军,担任宿卫。分以其部将朱友伦、张廷范、王殷、蒋玄晖等统领之,然后辞别天子回归大梁。

他一方面对于河东的李克用,采用怀柔手段,奏请朝廷派大臣前往抚慰。一方面却以全力向东方发展,扫荡青齐,经过了几番惨烈战斗,先后攻下博昌、临淄、临朐,围攻青州,到天复三年九月,淄青节度使王师范投降,遂尽有淄青之地,于是大河南北全为朱全忠所有。全忠又置重兵于河中,以监视关内外的动静。

宰相崔胤本依附于朱全忠,及见朱全忠破李茂贞后行为跋扈,知朱全忠有篡夺之意。时宦官尽诛,六军(左右龙武,左右羽林、左右神策)判归宰相统领,而六军有名无实兵额不足,崔胤乃奏请召募补充积极建军,以谋保护朝廷抵制全忠。事为全忠所悉,深为不快。

适逢宿卫都指挥使朱友伦击球坠马死,全忠疑是崔胤所害。就在元祐元年正月.密奏崔胤专权乱国离间君臣,令其将朱友谅纵兵捕杀崔胤及六军都卫副使郑元规、威远军使陈班等。

靖难军节度使李继徽是李茂贞养子.其妻为朱仑忠所污,继徽愤怒,对茂贞说:“唐室将灭,父何忍坐视!”遂鼓励李茂贞,联兵西进,进逼京师。朱全忠得讯,将兵进屯河中造将奉表称“邠岐兵逼畿甸,请天子迁都洛阳”。留守在都中的全忠将领朱友谅、张廷范等,逼昭宗即日起程,并迫促百官与城中百姓一齐东走,扶老携幼,哭声满路。车驾经过华州时,华州百姓看见天子,群呼万岁,昭宗泣道:“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

夜住兴德宫谓侍臣道:“鄙语说:纥干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处乐,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不觉泣下沾襟。车驾先驻陕城,到四月间洛阳宫室修好,始入洛阳。到了洛阳,昭宗左右的侍卫都被朱全忠所杀,代以全忠军士。车驾离开长安后,张廷范等奉朱全忠命尽毁长安的宫室百司及民间卢舍,取其木材浮渭水而去,长安经此浩劫乃沦为废墟。

昭宗到洛阳之前曾有密旨,令淮南节度杨行密,河东李克用,与西川节度使王建等发兵勤王。于是李克用、杨行密、王建、李茂贞等移檄往来,以兴复为辞。天祐元年六月,李茂贞李继徽又联合王建传檄讨伐朱全忠。昭宗在洛阳宫中,终日与皇后对泣,朱全忠疑忌不安,恐生变故,就在天祐元年八月壬寅日,密令朱友恭、氏叔琮、蒋玄晖等将兵入宫,杀死昭宗。

扶立太子李柷即位,是为昭宣帝。朱全忠佯为不知,闻朱友恭等弑逆,赶到东都伏在棺木上恸哭流涕,奏杀朱友恭氏叔琮。友恭临刑大呼道“卖我以塞天下之谤,如鬼神何! 行事如此,望有后乎!”

昭宣帝年仅十三岁,即位后,并未改元,第二年即天祐二年,二月社日,朱全忠令蒋玄晖邀昭宗诸子德王李裕等九人饮宴于九曲池,尽杀之投尸池中。六月间,又将稍负时望的朝臣裴枢、独孤损、崔远、陆扆等三十余人聚杀于百马驿,投尸于河,朝中王公撍绅为之一空。十一月朱全忠晋位相国,加九锡。

又过了一年到天祐四年三月,逼令昭宣帝禅位于梁王。四月,梁王朱全忠更名朱晃,称皇帝,即位于大梁。废唐昭宣帝为济阴王,旋杀之。朱全忠即位,是为后梁太祖。以汴梁为东都,洛阳为西都。李唐的政权,凡历二十一帝二百八十九年而亡。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快樂happy小寶

快樂happy小寶

何止是唐朝,哪个朝代灭亡时不惨呢?唐朝灭亡的惨状,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百姓生灵涂炭

唐朝末年爆发的黄巢起义,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整个唐王朝变成了人间地狱,百姓生不如死。黄巢还杀俘虏充作军粮。

楷击陈州败死,巢自围之,略邓、许、孟、洛,东入徐、衮数十州。人大饥,倚死城堑,贼俘以食,日数千人,乃办列百巨碓,糜骨皮于臼,并啖之。皇帝遇弑

公元904年六月,权臣朱温以抵御契丹的名义,带兵离开京城,却暗中安排人暗杀唐昭宗。朱温刚离开京城没几天,他的手下就动手杀死了唐昭宗。

朱温得知唐昭宗的死讯后,连忙返回京城,假模假样地趴在唐昭宗的遗体上嚎啕大哭,并指责自己的手下,“你们这些王八蛋杀了陛下,却让我背负千秋骂名。”

诸皇子全部遇害

公元905年二月,朱温假借宴请之名,把唐昭宗的9个儿子灌醉后,再命手下蒋玄晖将这9个皇子全部勒死,投尸池中。

是日社,全忠使蒋玄晖邀昭宗诸子:德王裕、棣王祤、虔王禊、沂王禋、遂王祎、景王祕、祁王祺、雅王禛、琼王祥,置酒九曲池,酒酣,悉缢杀之,投尸池中。白马驿之祸

公元905年六月,朱温以唐昭宗的名义逼令裴枢、独孤损、崔远、陆康、王溥、赵崇、王赞等官员自杀。

随后,朱温又在滑州白马驿(今河南滑县境),把仆射裴枢、新除清海军节度使独孤损、右仆射崔远、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守太保致仕赵崇、兵部侍郎王赞等三十多名士族出身的官员,全部杀死,然后投尸于黄河,史称“白马之祸”,又称“白马驿之祸”。

散光

散光

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发展到五代十国,非但没见丝毫的缓解,反而达到史上的顶峰,以至于各个政权的建立者,莫不是当地势力最强大的藩镇,而政权能否保持和平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帝王跟藩帅们的关系如何。所以,各国的帝王一方面要竭力争取藩帅们的支持,但另一方面却都在处心积虑地想要削藩。


然而削藩是一门很高深玄妙的艺术,只有深谙韬略、威望极高的皇帝才能做到,并且要辅以必要的优待条件,使得被削藩者心甘情愿地放弃兵权,否则削藩不成,往往还会激起变乱。比如,后唐之所以灭亡,便缘于末帝李从珂失败的削藩政策,而他要解决的对象,是与其势若水火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



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李从珂颁布诏书,调任石敬瑭为天平军节度使,并命他即刻上路。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连傻子都清楚,皇帝这是要向石敬瑭下手。对于这种局面,石敬瑭当然不肯俯首听命,就此打出造反的旗号。李从珂闻讯后,下令罢免石敬瑭的一切官职,并命建雄节度使张敬达为主帅,率领大将杨光远、安审琦、相里金等人讨伐河东。


张敬达奉命出师后,驻军于太原城南的晋安寨,并准备休整完毕后,便进攻太原城。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战斗尚未打响,前锋安审信、代北戍将安重荣、虎北口戍将张万迪等人便率部叛附河东,给唐军讨逆事业蒙上一层阴影。果不其然,张敬达率军猛攻太原,却迟迟未能得手,而伴随着石敬瑭引来契丹援军,更使得唐军的形势愈发不妙。



当年九月,契丹国主耶律德光亲率五万铁骑南下,仅用了十余天时间便抵达太原城外,随即在虎北口列阵,向唐军发动挑战。契丹先以三千赢弱的骑兵诱唐军追击,待其进入埋伏圈后,随即对张敬达等人进行包抄、拦截,一战便击杀唐军万余人。张敬达遭此大败,狼狈地退回到晋安寨。


就当时的形势而论,唐军虽然损失万余精锐,但主力尚存(五万士兵、一万匹战马),若能整军再战,胜负并未可知。然而张敬达畏敌如虎,竟然就此坚守不出,并派人向李从珂求援。张敬达死守不出,给了敌军良机,契丹与河东联合作业,仅用了两天时间便在晋安寨周围筑起了长围,就此截断唐军与外部的联系。



李从珂得知张敬达死守不出以致被围的消息后,气得暴跳如雷,但饶是如此,还是不得不派天雄军节度使范延光、卢龙节度使赵德钧、耀州防御使潘环等前去救援。然而范延光等人或畏惧于契丹的军势强盛,或者心怀叵测,都不肯尽心竭力地救援晋安寨。后来在李从珂的督促下,赵德钧才极不情愿地驻军团柏谷,对晋安寨遥为声援。


当年闰十一月,晋安寨被围已达数月之久,期间,大将高行周、符彦卿虽然多次率军突围,但均未成功。此时,营中粮草殆尽,将士只能分食饿死的马匹,情况悲惨至极。在这种情况下,杨光远、安审琦便劝张敬达投降,在遭到拒绝的情况下,竟然将主帅杀死,然后率众出降。



其实在晋安寨失守之前,李从珂曾亲自带兵前去救援,但抵达怀州后便驻军不前,天天躲在御帐中借酒浇愁。昔日的“战神皇帝”如今被叛军的气焰吓破胆,竟然当着大臣们的面讲道:“诸位卿家莫再提石郎的名字,他让我感到心肝坠地!”(“帝忧沮形于神色,但日夕酣饮悲歌。群臣或劝其北行,则曰:“卿勿言,石郎使我心胆堕地!”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


皇帝胆怯如此,局势会如何发展,便可想而知了。果不其然,石敬瑭夺得晋安寨后,又与契丹联合进攻团柏谷,赵德钧听闻敌军来攻,竟然不战而逃。士兵们见状,便纷纷溃逃,结果相互之间践踏拥挤,死者多达数万人(“契丹以其将高谟翰为前锋,与降卒偕进。丁卯,至团柏,与唐兵战,赵德钧、赵延寿先遁...士卒大溃,相腾践死者万计。”引文同上)。



晋安寨、团柏谷等唐军或降或溃,此时李从珂再也抽不出军队御敌,洛阳的陷落只是朝夕之间的事情。李从珂见大势已去,为避免亡国后遭受羞辱,便携带着传国玉玺,同曹太后、刘皇后及皇子李重美等人自焚于洛阳玄武楼(“帝举族与皇太后曹氏自燔于元武楼。”见旧五代史·卷四十八),时在同年(936年)十二月。至此,立国仅13年的后唐灭亡。


史料来源: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鉴

寒梅傲雪

寒梅傲雪

在唐朝后期节度使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但他们的权力欲望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还想要干预朝,想政协天子以令诸侯,节度使李茂贞就曾多次想进攻长安威胁唐昭宗,还把唐昭宗逼得出逃。

节度使韩建在唐昭宗出逃河东的路上,将棋虏到华州软禁起来,以此来干涉朝政。他为了削弱皇室的力量,将唐昭宗的亲军解散,又污蔑覃王李嗣周、延王李戒丕等谋反,而矫诏将包括李嗣周、李戒丕等十一王并他们的随从、侍者赶到石堤谷,全部杀害。

之后几经坎坷,唐昭宗被放回了长安,但是在900年的时候神策军两中卫联合发动政变,将唐昭宗囚禁在了邵阳宫,立皇太子李裕为帝。

带来的结果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换了一位天子,那么这朝堂之上的臣子也要换一大波。《新唐书》载:

季述等皆先诛戮以立威,夜鞭笞,昼出尸十辇,凡有宠于帝,悉榜杀之。杀帝弟睦王。

他们大开杀戒,在夜里大肆杀人立威,然后在白天将尸体分十辆车运出去,唐昭宗的弟弟睦王李倚也被杀死。

而不久后,宰相崔胤求助于朱温,最终复立已经成为太上皇的唐昭宗为帝,刘季述护卫王仲先等数十人都被杀死

而不久,宦官们逼迫唐昭宗逃到了李茂贞的地盘凤翔,朱温派兵围攻凤翔,持续了一年多,凤翔城很快断粮,百姓大量饿死,最终李茂贞支撑不住,将依附于他的二十多名宦官杀死送给朱温求和,并将唐昭宗交给了朱温。

而这时的朱温已经有谋夺皇权的想法了,带唐昭宗回到皇宫之后,就立刻把服侍唐昭宗的宦官全部杀掉,唐昭宗身边的近臣也被他血洗一空,唐昭宗能够接触到的人全部都换成了朱温的人。唐昭宗在这时就完全成了朱温的傀儡。

904年,朱温逼着唐昭宗迁都洛阳,但这依旧不能让朱温安心,他生怕唐昭宗落到别的军阀手中,于是在这一年的八月份他派人将唐昭宗杀死。

在唐昭宗死后,朱温又立唐昭宗的第九子继位,即唐哀帝。这时的皇帝只有13岁,并且完全没有任何天子的权利,完全是听从朱温的安排。而猪瘟完全掌权之后,对朝堂上又进行了一次血洗。

905年六月,朱温在李振和柳璨的鼓动下,将裴枢、独孤损、崔远等三十多位朝廷重臣集中在白马驿全部杀死,将尸体扔进了黄河中,这就是著名的“白马之变”。

而在半年之后,朱温又将自己曾经的心腹蒋玄晖、宰相柳璨和太常卿张廷范处死的处死,五马分尸的五马分尸,原因就是这几个人曾劝说朱温不要急着称帝,而被朱温认为是他们不希望自己称帝。三人的亲戚以及同党也有数人被杀。何太后则被诬陷与蒋玄晖有私情,而被逼自杀。

朝廷中的阻碍分子基本都除掉后,朱温在907年逼迫唐哀帝退位而自己称帝。唐哀帝被降为济阴王,并被安置在曹州朱温的亲信家中,一年后,朱温派人杀死了唐哀帝。

以上都是围绕皇宫里面进行的惨烈血腥斗争,这样的斗争还只是在皇宫里面的,皇宫外面还有更多。各个藩镇之间为了扩大土地,为了争夺权利引起的战争,又导致了多少人失去生命,失去家园,其惨状从皇宫的血腥斗争中可见一斑。辉煌的唐朝也就此灭亡。

大人物们争夺权利,到头来还是苦的老百姓,千古兴亡多少事,莫过于此。

回来了

回来了

原来对唐朝的印象还挺好,后来发现这个朝代有点变态:儿子去老爸的妃子,父亲又霸占儿子的妃子这样乱伦的事时常发生,不管它有多繁荣,但是违背了伦理纲常,叫人感觉很不舒服[呲牙][呲牙]

Doleven

Doleven

"啖其人,可饱吾众。"“办列百巨碓,糜骨皮于臼,并啖之”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五下 列传第一百五十下 逆臣下

人都被吃了,惨不惨。一个王朝破灭的时候,王室的死亡还会有记载,但是作为普通人连名字都不会留下,只会被当做军粮吃掉,这才是最惨画面。

唐末两大吃人天王,一个是黄巢,一个秦宗权。

黄巢就是那个写出“满城尽带黄金甲”咏菊的黄巢,著名的起义军将领,

而秦宗权先是打不过黄巢然后投降,最后在黄巢兵败之后又自立为王的军阀。

满城尽带黄金甲

磨人而食的黄巢

中和三年五月,“贼围陈郡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旧唐书

“人大饥,倚死墙堑,贼俘以食,日数千人,乃办列百巨碓,糜骨皮于臼,并啖之”《新唐书

不管新旧唐书中都记载了黄巢列碓磨,将人的骨肉打成肉糜做成军粮的事情,每天吃掉几千人蜕变的农民起义者站到了农民的对立面。

黄巢吃人,是源于黄巢起义的大破坏已经打乱了原本社会的秩序,几年没有耕种,人都饿得只能靠墙而站,粮食不够,就开始吃人,学习的是安史之乱中,张巡守睢阳时候在粮绝时候吃掉三万老百姓的故智。

我们现在只有吃撑到靠墙,难有饿到靠墙的经历。用新唐书形容当时的景象就是“树皮草根皆尽”。而用石磨将人打成肉糜做成午餐肉充军粮,孟子说苛政是率兽食人,更恐怖是变兽食人。

腌腊肉的秦宗权

旧唐书贼首皆剽锐惨毒,所至屠残人物,燔烧郡邑。西至关内,东极青、齐,南出江淮,北至卫滑,鱼烂鸟散,人烟断绝,荆榛蔽野。贼既乏食,啖人为储,军士四出,则盐尸而从。

新唐书》“贼渠率票惨,所至屠老孺,焚屋庐,城府穷为荆莱,自关中薄青、齐,南缭荆、郢,北亘卫、滑,皆麕骇雉伏,至千里无舍烟。惟赵犨保陈,朱全忠保汴,仅自完而已。然无霸王计,惟乱是恃,兵出未始转粮,指乡聚曰:"啖其人,可饱吾众。"官军追蹑,获盐尸数十车。

新唐书》因为是欧阳修、宋祈等人修撰,更重文采,基本就是重新用文学化的语言在描述一遍旧唐书,送上面两段古文就能清楚的识别出两部史书的不同。

总的一句话,就是说秦宗权这些贼人全都彪悍狠毒,见人就杀,遇屋烧屋,连原来的府城都已经荒废,长满了荆棘,从关中到山东,南到江苏淮河一带,北到河南新乡一带,也就是整个中原地区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了。

秦宗权要出去打仗的时候都没有带军粮,也没有军粮。他也学习他曾经贩盐的上级黄巢,指着一群老百姓说,吃了他们我们就饱了了。然后那些人本身要消耗粮食,秦宗权就杀了他们用盐腌起来,免得肉腐坏了。

兴,百姓苦。亡,百姓更苦。不做乱世人,宁为太平犬,就是因为在乱世之中,一不小心就要成为食物被人吃掉。

卷阿

卷阿

水能载大舟,也能沉破船。任凭人性腐烂,纵有瓷玉的外表,一样会破碎成渣。

大漠羌笛

大漠羌笛

想要具体的了解唐朝灭亡时的场景,就不得不提一个人——朱温。这位仁兄几乎一手灭掉了唐朝几百年基业,而且,唐朝末年那些惨绝人寰的是,也基本出自这位老兄之手。

朱温其人

朱温,就是唐朝的终结者。早起他就参加活过起义活动,还攻陷了长安洛阳等重要的城市,让唐朝更加的摇摇欲坠。不过不久后他又归附了唐军,成为唐朝军队的一员。很快朱温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身体素质在战场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的实力和地位也就不断得到提升,并最终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一股军阀势力。

已有如此实力,朱温又如何甘心只做一方势力的主子呢。在唐昭宗的时候,他把爪子伸向了中央政权,并且控制了这一权利。吹响了灭亡唐朝的号角。

朱温称帝,唐朝灭亡,两代皇帝被杀

朱温早已有了反唐自立朝代的打算。在天佑元年之时,朱温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而在当时,有一些节使用复李唐的名号讨伐朱温。当时朱温出征,却怕唐昭宗在后背搞怪,令其手下闯入皇宫之内,将唐昭宗杀之。而后,又立李柷为帝,也就是世人所说的唐哀帝。

在次年之后,朱温更是令蒋玄晖将唐昭宗的诸位儿子全部杀害。并投尸于九曲池,彻底的断其后患。在此之后,再也无人可以阻挡朱温的立帝之路。在元祐四年的时候,朱温逼唐哀帝禅位,而后的一年,唐哀帝也难逃一死,被朱温毒害,年仅17岁。皇帝尚且如此,更何况一方百姓。

一个晚上的时间,杀光了李唐30多位的忠臣

都知道斩草一定要除根,不然春风吹又生。朱温能从一位起义军到归附唐朝,效力唐朝,而后又一步步掌握唐朝政权,让唐朝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如此人物绝对不简单。所以他也深知斩草除根这个道理。对于李唐的皇子与忠臣,他丝毫没有手下留情,该杀的还是得妥妥的杀。毕竟现在不除,以后要是又来一个反水,那他千辛万苦建立下的江山不就危险了。

因此朱温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杀光了李唐30多位的忠臣,朱温的士兵将他们杀害后将遗体全部投入黄河,一时间黄河水都被染红。而且杀所有皇子时,朱温只用了一顿饭的时间。如此速度,也甚是残忍了。不过这也是他作为统治者必须要做的事,因为他需要为自己江山的未来考虑。

不过朱温辛辛苦苦大半辈子却也没有好好享受来之不易的皇位。他在仅仅登基4年之后就被自己的儿子乱刀砍死。而他所建立的后梁也是一个短命政权,五代十国的乱世就此拉开序幕。

百姓之苦

其实在黄超之乱以来,唐朝百姓一直就苦不堪言。公元880年,对于长安城的百姓来说,这一年是噩梦的开始。黄巢率领起义军杀入长安,顷刻间这座繁华的城市变成了人间地狱。起义军烧杀掠夺无恶不作,整座城池哀嚎遍野。遭殃的不仅仅是百姓,为了粉碎唐朝政府,黄巢抓获了长安城的高官贵人,逼迫他们交出金银财富,如有违者必死无疑。

唐朝政府军为了夺回长安城悄悄潜入城池,在城池内百姓的配合下,唐朝军队很顺利地将起义军赶出了长安,在流亡途中,为了确保跟随黄巢的将士不被饿死,但军队仅有的物资和军粮难以支撑黄巢数十万人的口粮,最终出现了以人肉作军粮的残忍现象,也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食人纪录。

当时黄巢军队在山东、河南地区游荡,唐朝末年,山东、河南等地人口众多,黄巢在这里犯下的罪行造成了无数百姓惨遭杀害。据史书记载,仅仅300多天,为了维持军内文武百官以及跟随黄巢打拼的将士能有口粮,被食人数难以想象,无论男女老少都被活活磨成肉糜。

唐末之惨,大抵如此。

g9stars

g9stars

怪谁?唐朝灭亡是咎由自取,贫富差距太大!社会阶层固化,权利大于一切,不亲听民意,嘴上一套,背地里一套,这样的国家迟早灭亡,这是历史发展规律!和哪个朝代无关

电脑组装

电脑组装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中国古代几千年都逃不掉的规律。在中国的历代王朝中,唐朝可谓是最负盛名的强盛王朝,造就了万邦来朝的强悍地位,被后人誉为唐朝盛世,至今唐朝在国际上都具着极大的影响力,许多华人都被称之为唐人。像这样的王朝也避免不了被人给颠覆。唐朝在被颠覆之时,皇子们死伤殆尽,三十多名大臣他们及其家人一夜被杀,遗体全部投入黄河,一夜间黄河之水被染成鲜红色。

这些惨无人道的事是谁做的,答案是 朱温!!

有的朋友不知道朱温早朱温是谁,不知道到可以翻看我的回答”朱温的哪些行为不如禽兽?“,回答里面有介绍。

回归题目,这唐朝灭亡场景有多惨。

一代帝王唐昭宗穿着单衣绕柱而逃,哀求不断,结果还是被砍死。

唐昭宗的嫔妃也无一幸免。

唐朝皇子全部被杀害,

朱温邀请所有皇子一起吃饭,做出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酒酣耳热之际,随着朱温的酒杯落地,一批伏兵冲了出来,把所有皇子诛杀殆尽,并投尸于九曲池,彻底的断其后患。而十七岁的唐哀宗眼睁睁看着这一幕,只能咬紧牙关,泪流涕下!

朝廷里忠于唐王室的三十多名股肱之臣被带到白马驿,三十多名大臣及其妻儿父母全部坑杀,遗体全部投入黄河,一夜间黄河一片血红。

blaine1986

blaine1986

大唐王朝从李渊到最后的唐哀帝被废期间经历了将近三百年的时间,从初唐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发展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一直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更是在唐玄宗时期,唐朝的发展到达了顶峰,但是也正是在唐玄宗统治时期,唐朝也是由盛转衰的开始,其中不得不说的就是安史之乱。可能是因为唐玄宗开辟了大唐盛世,但是也加速了各种矛盾的激化,安史之乱给了唐玄宗当头一棒,也成为了唐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

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一系列问题更加困扰着大唐王朝,也一步一步将大唐推向了无尽深渊,后期农民起义迭起,曾经创造了一代传奇的帝国就这样走向了灭亡。

在中晚唐时期也出现过几个明君,也曾开创过一度的盛世局面,但是后来人却一步步将祖先的基业毁于一旦,唐穆宗,唐僖宗都是只知道吃喝玩乐,纵情声色,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大家对于这个王朝的统治越来越不满,强盗横行,导致民不聊生。僖宗继位的第二年开始爆发了农民起义,也成为黄巢起义的开端。

历来的起义军都是农民纷纷出于对于政权的不满而起兵反抗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新的政权,可是他们却并不会将农民看在眼里,人命无论在起义军眼里还是在镇压者的眼中都是被视为草芥的。他们都是强盗,在他们经过的地方都会被洗劫一空,灾民无数。

除了起义军之外,藩镇的势力也发展起来,藩镇割据加上起义军的破坏,民间强盗横行,这些无不威胁着王朝的生存,藩王拥兵自重,想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各个藩镇都对王位虎视眈眈,皇帝之位似乎成了摆设或者是玩物,被他们利用。前唐昭宗被软禁,后又在宫中发生政变,皇帝也只能出逃。这个时候大唐的政权早就岌岌可危,昭宗逃到了凤翔,朱温也就打到了凤翔,因为只有皇帝在自己的手里,心里才会有安全感,后来皇帝也就成了朱温的傀儡,后来朱温干脆将皇帝杀掉,培养一个新的傀儡小皇帝,而朱温又开始了他的禽兽行为,朝堂的大臣几乎被朱温屠杀殆尽,又换上了自己的亲信。

朱温称帝的条件成熟,后逼唐哀帝退位,自己建立了梁。王朝的灭亡都少不了屠戮,而唐王朝的灭亡屠戮尤为甚,不仅仅百姓在这个过程当中死伤无数,上至皇帝下至大臣都被屠杀殆尽。一个政权一个王朝的更迭,受到冲击最为严重的还是平民百姓,他们被各方人视为草芥,随便他们杀戮,甚至血流成河。一个政权的产生是无数人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

爱游尤

爱游尤

唐朝的衰落要从唐朝的第十六位皇帝唐宣宗“李忱”开始算起,虽然他在位期间创造了唐朝晚期的唯一的一个盛世“大中之治”,但是,自从他大中十三年,也就是公元859年驾崩之后,整个唐朝皇室内部的主旋律便不再是继续挽回大唐的颓势,而是,“李忱”的几个儿子之间开始争夺皇位的继承权。

皇室之内争权夺利,再加上宦官的势力不断做大,到了最后,实际上究竟由谁来继承皇位基本上成为了宦官集团可以一手把持的事情,这种情势之下,最终遭殃的还是广大的贫苦百姓,正因如此了,到了唐朝的第十八位皇帝唐僖宗“李儇”在位初期,便爆发了由“王仙芝”领导的农民起义。

这场农民起义爆发的具体时间是在唐僖宗乾符二年,也就是公元875年,当时王仙芝在他的出生地濮州濮阳正式发动起义,由于他当时聚集了大量的苦难百姓,因为这场农民起义一直持续到了乾符五年,也就是公元878年才结束,与此同时,这场农民起义可以说进一步加速了唐王朝的衰落。

不过,唐王朝也并没有就此获得一个喘息的机会,因为就在“王仙芝”去世之后没多久,曾经积极响应“王仙芝”起义的另外一位首领“黄巢”接过了“王仙芝”手中起义的大旗,“王仙芝”时候,他的很多旧部全都投靠到了黄巢的麾下。

就这样,黄巢自称自己为“冲天大将军”率领着规模更大的农民起义军,掀起了一场波及范围更广的农民起义运动,广到什么样的程度呢,据史料记载,黄巢曾经率领抵达现如今的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省在内的广大地区。

可以说,除了比较偏远的地方之外,几乎就没有黄巢带着起义军席卷过的,正因如此,即便是七年之后唐王朝终于平息了这场农民起义,但是,唐朝的经济根基已经被这场农民起义破坏殆尽了,到了这个时候,唐王朝已经到了“苟延残喘”之际。

就在“黄巢起义”结束之后仅仅四年,为了躲避起义而逃去了蜀地的唐僖宗去世了,具体时间是在公元888年的4月20日,享年仅有27岁,而且,就在他去世之前,由于他长期卧病在床,又被宦官集团辖制,所以,就致使在他去世的那一年出现了地方上的“节度使”开始不断做大的情况。

唐僖宗去世之后,他的弟弟李晔在宦官杨复恭等人的拥立之下,继承了皇位,便是后来的唐昭宗,不过,他仍然处在宦官集团的控制之下,由于这个时候“黄巢之乱”已经平定,唐昭宗连同皇室宗亲以及王公大臣等便全都返回了长安。

唐昭宗继位之后,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想要通过平定叛乱、休养生息的方式来挽回大唐的颓势,但是,他却同时又犯了两个错误,一是对自身所拥有的军事力量估计不足,在针对平定四川陈敬瑄和河东李克用的战争当中损失了大量的禁军。

第二个就是无视各个地方上的节度使仍然在不断地坐大,这便使得宣武节度使“朱温”成为了诸多节度使当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人,逐渐地脱颖而出,成为了割据中原的霸主。

也正因如此呢,此后的唐昭宗便长期地受到了宦官集团以及李茂贞和朱温等地方军阀的双重辖制,再也没有力量去实现他即位之初的“理想”了,等到了天祐二年,也就是公元904年,朱温便发兵攻陷了长安,此后,他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一路控制着唐昭宗去了洛阳,并且对外宣称正式迁都洛阳。

等做完了这一切,朱温便下令弑杀了唐昭宗,到了第二年,朱温便开始大范围地驱赶朝臣,为了避免死灰复燃,他还把三十多位朝臣全都集中在了“白马驿”这个地方,并且残忍地将他们全部屠杀而死。

虽说这个时候,朱温表面上仍然奉唐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唐哀帝“李柷”为君上,不过也只是一种伪装而已,大唐王朝实际上已然名存实亡。

鹏城万里

鹏城万里

唐朝的灭亡根本:一,少数裔族实行怀柔没错,但不能放过多的军政大权给他们。二,几百年一更替,已经成为华夏族的传统,一家代代相传,经过苦难的洗礼,从基层劳苦大众处获得信息,民心所向,才能长久安制。三,对军队一定是皇权把握的重点,民心养军,才能是政权稳定的基石

diudiu0723

diudiu0723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