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评孟浩然《春晓》“非妙悟者不能道”,到底妙在哪里?

唐诗解评孟浩然春晓“非妙悟者不能道”,到底妙在哪里?
最新跟帖
仓央加菲

仓央加菲

这是一首惜春诗,诗人抓住春宵一刻,通过听觉,处处闻啼鸟,写出春天生机勃勃。通过意觉: 花落知多少,写出大自然的更替代谢。诗以清浅的语言,将美好的瞬间凝成永恒。在就是它的真妙之处。
cj_solomic

cj_solomic

孟浩然的春晓,妙在其悠长的韵味,读之如品茶,它的味道一层一层地袭来,让人沉醉其中。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诗解中评孟浩然的春晓说:昔人谓诗如参禅,如此等语,非妙悟者不能道。要妙悟,就要进入诗境,去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情感。春眠不觉晓,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春睡醒来,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时刻。诗人醒了,但他并没有起来,而是听到了四处的鸟叫,春天的勃勃生机通过听觉传达至诗人的心灵。然而,诗人没有继续写醒来后的情景,而是诗笔一荡,由鸟啼声联想到昨夜的风雨声,又由风雨声联想到被风雨打落的花儿。这个转折很耐人寻味。很多人再读前面两句的时候,都会觉得诗人昨夜睡得很好,因为诗人是自然醒来,而且醒来后听到的是生机勃勃的鸟啼声。但是,如果睡得很好,那他怎么会听到昨夜的风雨声呢?要知道,诗中特意提到昨夜的风雨声,那便不是诗人在酣睡间不经意听到的,而是这风雨声已经触动了诗人的情感。我们也许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一个风雨萧萧的夜里,失眠了,思绪随着风雨飘荡,然后不知不觉入睡,如果没有什么事的话,我们也许同样会在鸟啼声中醒来。所以,这首诗写的才不是什么喜春惜春的情感,而是诗人昨夜的情思。那么,诗人昨夜再想什么呢?其实,人的内心活动是复杂的,诗人躺在床上,被风雨声所触动的是一种情绪,并没有具体的的对象,而只有大概的指向,所以,诗人用“落花”来隐喻这种情绪。落花,可以指青春的逝去,可以指一切美好事物的消逝。读诗的后面两句,有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然而你回头前面两句,却又是众鸟啼鸣的勃勃生机。诗人在春睡醒来之时,昨夜的情思未过,今朝的新绪又来,两种情思交织,形成独特的诗境。而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也只有刚刚睡醒之时才会有。诗,一般都有特定的主题,有的就专写对美好事物的留恋,有的就专写万物生发的喜悦之情,而孟浩然这首春晓,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巧妙地将两种情绪糅合在一起,悲喜莫名,我们只有不断地咀嚼,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答者:谢小楼
yuan5

yuan5

春晓这首诗,大家耳熟能详。连三岁的小娃娃也能背的出。而且还有很多版本的春晓歌曲,十分悦耳动听。唐诗解云:昔人谓诗如参禅,如此等语,非妙悟者不能道。这首诗妙在哪里呢?孟浩然的名字与人生。圣人孟子曾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浩然的大名因此而来。人如其名,可推断孟浩然尊崇儒学,追求儒家理想,圣人孟子就是他的榜样。从孟浩然的一生来看,少学诗文,青年求仕,晚年隐居山水。和很多儒生一样,孟浩然先是想入世为官,为官不成又出世隐居。入世成儒,出世修禅,是当年很多文人的一生写照。孟浩然与李白是至交。从其诗文也可以看出,孟浩然才华横溢,是不亚于李白杜甫的诗坛巨擘。春晓的禅意与妙处。孟浩然早年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归隐故乡。春晓是他晚年隐居鹿门山时所作。这首诗不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入世之作,而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出世心声。禅宗讲究明心见性的顿悟。春晓这首诗讲的就是孟浩然对开悟的理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在禅定之中,似睡非醒,四处的鸟鸣都能听见。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直坐到深夜,忽然听闻窗外风雨声,花朵纷纷落下。按照禅宗的理论,落花多少当然知道,甚至连有多少雨点都知道。春晓妙就妙在,将无法言说的禅,用十分形象的诗,以一种人人都能读懂的形式,展现给世人。总结一句话:诗中有禅意,欲辩已忘言;风吹花雨落,鸟入不动天。
紫岚

紫岚

孟浩然的诗歌,除了大家熟知的清淡自然之外,还有一层不易察觉的隐喻情感。提到唐代诗人孟浩然,他身上的标签就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之一,和王维并称为“王孟”,代表了大唐盛世山水田园诗的最高成就。孟浩然诗歌中的自然恬淡风格,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解读的那样,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是他的诗歌最为显著的艺术特色,是毋庸置疑的。这里侧重要说明的是,他在是诗歌中所隐含的表达内容。以他脍炙人口的一首春晓为例,主流的认识和解读,都是在一片春意盎然之中,诗人睡意阑珊,通过白描似的描写,和对鸟啼、风雨声,花落等意象的具体勾勒,看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和内心的愉悦之情。实际上真是如此吗?因为“诗言志”的文体特性和功能,古代很多文人的诗歌,都是他们生活状态和心态的具体写照。王维的很多诗歌,充满了禅意禅趣,也是他在经历了仕途上的风光之后,感悟社会和生活的体现。魏晋时期的陶渊明,独树一帜的田园诗,也是他在经历了仕途上的几次大起大落之后,对官场的各种虚伪深深厌倦之后,对生命价值的自我体验和生活感触。找到了一个最适合自己生活方式的归宿。而孟浩然,在他的一生之中,基本上和当时文人都狂热向往、并不懈追求的仕途,没有交集。是一个终生都未曾染指仕途的文人,这对于一个以儒家思想行事入世的人而言,打击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孟浩然的诗里面,并没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豁然敞亮。据一些史料记载,长期借酒消愁的孟浩然,体弱多病,尤其是到了晚年,更是由于毒疮而常期卧床不起。在这种状态下,写出的诗歌,与其说是被误解的喜悦,还不如说是他诗歌创作风格一以贯之的自然表现。这样,诗歌内容和真实的心理状态,至少在后人解读时,容易出现错位和不对等效果。就像晚唐大诗人李商隐的很多无题诗一样,诗歌字面上的含义,由于其朦胧隐晦的特点,已经让后人带着猜测研读了数千年。这些诗歌背后,真正的含义,或许已经被我们过分解读了,或许我们还没有触碰到诗人诗作的本意。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欢迎留言交流,欢迎关注坡后梨花开。
阿敏

阿敏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