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算不算百书之首?为什么老子仅凭借《道德经》一书,就可以称为圣人?
惊鸿醉雪
短短50OO言,已去二千年,
虽然年已久,读之代代传。
上善本为道,无为法自然,
阴阳皆有律,违者道之反。
只要老子见,它书不想看。
道中总有道,道里法无完。
宇宙道中理,太极法又玄,
恍恍惚惚悟,恍恍惚惚传。
心灵
学有所长,术有专攻。我研究什么,我专攻什么,我崇尚什么,我爱好什么,我信仰什么,我追求什么,那这一类的书籍就是我的百书之首。儒、道中所产生的圣人,都是后人追封的,儒家、道家对圣人的认定并无验证的标准,一个人的知见,语言和行为超越常人,他就是圣人了。老子对自然界、对人文,对社会的洞悉程度超越了凡人,所以就是圣人。五千言的巜道德经》,开篇即不同凡响,一鸣惊人,让人云里雾里,恍兮惚兮也!自古以来,人们对道德径的理解千差百异,道德经的开篇第一节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借此话题,也试着探索一二,作抛砖引玉之谈。
道可道也。非常道也。名可名也。非常名也。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以观其眇也。恒有。欲以观其徼也。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道也。非恒道道也”。道是可以说的,但不是简单就能说清楚的。道是变通的,不是恒常不变的,就是说,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道是什么?道是与宇宙、大自然相通的路径,所以道家和其它宗教把修行称之为修道,修行是按照相关的方法去体悟、契入,通达这条路径,所以,那些修行有成的称为“得道”。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名:名字,名相。人们为一切事和物都取了名字,名字可以便用,但是名字也不是恒常不变的,比如说,“蚕”,吐丝后成为茧,茧剝开后,蚕的本体却称为“蛹”,麦子磨成粉称为面,面团蒸熟了即称为“馍”。面团拉长放入油锅炸一下,叫“油条”,“油果子”。“铁”,通过加工,成为各种名称的用器。“云”可以成为雨,雨水汇集成为江河大海,可以形成滚滚浪潮.......。当然事也一样,是变化的,分明看到张三在喝茶,可一会儿他不在了,喝茶变成打球了。一个男人,通过手术后,变成女人了。等等,以此类推,所以“名”,也不是恒常不变的。
“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幼学琼林: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汽之轻清上浮为天,气之重浊下凝为地。混沌初开,地球尚未形成之初,浑浑噩噩,模模糊糊,一片虚无缥缈,什么也没有,所以“无”,名天地之始。大地形成后,渐渐的有了生机,有了物种,这就是“有”。通过“有”的发展和变化,有了万物,所以“有”为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以观其眇也。恒有欲以观其徼也”。恒无,欲以观其眇也。所以,当大地处于虚无缥缈的时候,人们将会去分析它的形成和发展,眇,小也。从分子,原子,离子,去剖析一切物质的本源,真相。恒有,欲以观其徼也。恒有,一切物质,物种的生成,人们将去认识它,追根溯源,无边无际,无穷无尽,只有认识它,才能利用它。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大地由无成有,无和有,其实就是一个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真的是玄之又玄呀,奥妙无穷呀,知道宇宙间,大自然的一切深奥、神妙的内在联系,这就是开启进入自然科学的门道。
几千年前,老子能有如此这般的智慧,就不奇怪为什么称他为圣人了!
Oneice
老子的《道德经》经过几千年风风雨雨,千苍百孔的历史长河经久不衰,必然有它得道之处。书里论人生、谈治国、讲道德、聊人性……小到个人邻里、公司、企业,大到集团、党派、国家,一书受用无穷。科学界、科技界、教育界、医学界、农业产业界等等无不广为应用,这已经足以证明它是大地神州的葵宝,百经之首当之无愧!
老子的《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字字珠玑,句句精辟,章章造诣深。“道可道,非常道”,万物轨迹,自然法则,玄之阴阳,因果轮回,顺道利我,逆道祸患源河……你们说老子为什么不能凭借《道德经》一书,成为圣人呢?
且我们不谈《道德经》一书,就谈老子本人吧。
第一点,以他的资质在当时完全可以当个一官半职,享尽荣华富贵,但它没有,它乐于清贫。
第二点,为什么他大半部《道德经》都在论无为而治?最大一点就是忧国忧民,他痛恨战争,向往和平,为民主、民权、民生考虑的多。
第三点,用现代话说,老子零绯闻。在史册里,老子只娶了一个老婆,有无子嗣并无记载。这足以说明老子个人自律性很强,为人正派,有君子之道骨。
因此,从上述这几点来说,一个爱国、爱民、爱妻的人,老子被世人尊称为圣人,也是当之无愧。各位看官觉得如何呢?
(感谢阅读!我是诗蓦1,原创回答首发头条平台,欢迎您来关注与评论!)
ggchuckbass
道德经,易经,相辅相乘,同曰无尚甚深之经典,遵循者可治国理政,长治而久安,奉道者可返夲还原长清久静,天文历法,用兵取利皆可以此为纲,故曰不朽。
伊依一陈娟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
对于华夏文化来说,《道德经》确实一本极为重要的经典,它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居士我认为,说它是百书之首并不为过。《道德经》的重要性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道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专著。
老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哲学家,他写下了五千余字的《道德经》论述了自己哲学思想,构建了一个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而且《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哲学专著。春秋时代的其他典籍,《尚书》是历史文献汇编,《易经》是卜筮用书,《论语》是孔子弟子所记录的孔子言行,都不像《道德经》那样是哲学家专门写出的、系统论述哲学主张的著作。所以,《道德经》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第二,《道德经》影响了很多重要思想家。
仅以先秦为例,先秦时代号称百家争鸣,但最为重要的是道、儒、法三家。道家自不必言,老子是道家重要代表人物。而儒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如孔子、韩非子等人,都从《道德经》中吸取了很多养料。
在之前的一篇回答(https://www.wukong.com/answer/6682643195559411981)中,居士我分析过,孔子的思想受到老子的很大影响,他的很多言论都能在老子所著《道德经》中找到蛛丝马迹。
在论语·述而篇中记录了孔子曾经说过得一句话:“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意思是:我只阐述前人的思想却不创作,以相信的态度去爱好古代文化,我觉得自己可以同老彭相比了。
可见孔子是很推崇老彭的,但这个老彭到底是谁呢?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老彭就是老子与彭祖;有人认为,老子生于彭城,因此被孔子称为老彭;有人认为,在当时的方言中,“聃”和“彭”读音一样,所以老彭就是老聃,也就是《道德经》的作者老子。
不论学者如何解释“老彭”这个词,他们都认为,孔子对于老子很是尊崇。他在“老彭”前面加了一个“我”字,说明了自己的态度,就像现在的粉丝说“wuli韬韬”一样。
老子推崇无为而治,反对君主强作妄为。老子说,只要顺应百姓的自然天性,便能够治国安民,即《道德经》中所说的:“为无为,则无不治”。
孔子也认同无为而治的思想。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道:“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伟大的舜帝才能做到无为而治啊,他为什么要有作为呢,只要恭恭敬敬地坐在王位上,天下自然就治理好了。原来,儒家认为,只要统治者自己修德,百姓就会自动追随,自我治理,不需要君主三令五申的发布政令。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圣人“利万物而不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圣人化育万物却不占有它们,为百姓操劳却不居功矜劳。而在论语·泰伯中,孔子说:“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孔子认为,舜和禹身居天子之位,拥有天下,然而他们却不积聚财产。很明显,孔子在这里说的话,与老子极其类似,同样表达了“利万物而不争”的。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说:“慈而故能勇。”意思是:人因为慈爱,所以能勇敢。而论语·宪问中记录了孔子的话:“仁者必有勇。”意思是:仁爱的人一定很勇敢。老子与孔子对于勇敢的描述如出一辙,很可能孔子也是受了老子的影响才提出了这一思想。
先秦法家一向深受道家影响。
先秦时代道家的主流是黄老道家,他们推崇黄帝与老子,主张虚无为本、因循为用、采百家之长以经世致用治国安邦。而这个黄老道家其实是法家的源头之一,今天学术界常称黄老道家为道法家。
先秦法家本为极其凌厉之学问,多有真切喜人之处,而道家老子之深邃精奥则远过其他诸子。凌厉之法家与深邃之道家本一脉相承,故学者有“道生法”一说。
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如:申不害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慎到、田骈、接子、环渊“皆学黄老道德之术”而“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也非常崇信老子。他的作品集《韩非子》中有解老、喻老二篇,这是最早的对《道德经》进行注解与阐释的著作。这些事实都是学术界公认的,可见道家对于法家影响之深远。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欢迎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PonyoIvy
天下第一经书道德经五千言八十三章!成就了大圣老聃!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liuhaozys
算!你说的不对他不是圣人,是真人。
cathy_ricky
老子,
一,说道做道。道,的内容,至今难以理解,似对似不对,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多,对的话好像越来越多。老子的道,不是指人的“道”,人的“道”是森林法则,以争抢为主,为了名誉,也总是文饰狼狈。但慢慢发现,老子的道也适合人的道,不争才是最大的“争”。
二,说到做到,然后走了。只留一本书。
这种行为与观念说法一致,是最让人敬佩与遵重的。
而也有不少人,去考究他的历史时,很多是说一套做一套,说的比唱的好听,不可信。
学习一个人的言论,一定要尽量去了解他的背景与经历,更重要的是他的衣食来源,很大地决定他言论的底气。
咖啡胖老鼠
《道德经》是上古哲学之书,从探索自然规律入手,悟出了治国之道,比孔子思想更为深遂。孔子只强调有为,忽视了无为,老子强调无为,是对当时现实中诸侯你争我斗的否定。例如,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不争是最大的争,被誉为最大的智慧。老子从简单的自然现象入手,把深奥的道理讲出来。例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运行,相互之间是有很大空间的。老子讲的“道”,既是自然之道,也是治国之道。有人说,文景之治,是老子理论的最好铨释,是汉武帝破坏了“道”。事实上,文景之治也非无为,其实,“无”和“为”是事物的两个方面,老子曾说,做房子,砌墙开门开窗,就是为了一个“无”字,就是房子里的空间。反过来想,如果不做房子,那房子的空间从何而来?所以,文景之治,也是治,也要出台许多措施,例如刘邦修订法律,杀人者死。平定七国之乱。所以,我认为,老子讲的道,应该是要留下空间,这个空间应该是道的重要内涵,留下空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例如,绘画,就要留白。做行政管理,更应如此。包干到户之所以受农民欢迎,就是给了农户极大的自主权,自由空间大了,生产积极性就上去了。市场经济为什么能成功,是给企业极大的行动空间,企业有了自主权。只有把政府的管理与市场的自主运行结合起来,就是老子讲的“有为”与“无为”的统一。这样,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可以解释得通了。老子讲的“道”就是事物的矛盾性,即对立统一规律。“道可道”其意就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非常道”其意就是矛盾的特殊性。“名可名,非常名”其意就是:任何事物都有规律性,但规律都有特殊性。所谓“道”,就是阴阳,也是有与无的关系,实则讲的君主与百姓的关系,君主治理百姓,有道可行,但又不能固化。一切要以百姓的生存空间为根本,不要侵犯百姓的私权。“为学日增,为道日损”也好理解了。意思就是:一方面,要增长知识,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归零。因道中的为与无,增加一个必然损害另一个,只有做减法,无为而无所不为。现实中,往往是为损害了无,例如,城里的房子太挤,沒有了空间,人就会感到很压抑。美国的总统不管州长的事,这个不管,就给了州长自由发展空间,各州的竞争力明显增加,反之,如果大包大揽,各地都只伸手,动力就不足了。
隽永的小米粥
谢邀,没听说《道德经》为百书之首这种说法,只听说易为六经之首,而这种说法是以正统自居的儒家经典的排序。《道德经》是道家学说的鼻祖老子所撰,原称上下篇,到汉代才称《道德经》,东汉创立道教后,被奉为道教的祖典。如果按这个体系讲,《道德经》就不仅是百书之首,而应是万书之首。因为在中国古代除了《永乐大典》,《四库全书》这样的大型丛书外,还有一个神秘的大型丛书道藏,现存的《中华道藏》是明万历年间编辑的正统道藏和续道藏。共收入各类道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加上历代亡佚的古籍,何止万种。《道德经》虽只五千余字,但是它讲了两个最根本的问题,一个是怎样认识世界,这就是″道"。另一个是怎样改造世界,这就是"德"。这些充满智慧的语言,影响了中国人近三千年。但在中国历史上很少称老子为圣人的,因为道家学说是帝王之术,讲的是求变的途径和"非恒道″的方法,一般密而不宣。改成《道德经》后,将人们引到修炼成仙的宗教中,也不称为圣人,而是称为真人。圣人的宝座被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家创始人孔子坐了。
胆小唬
《道德经》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开创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学说。作者:老子,又称老聃,名李耳,春秋时期楚国人,曾任东周王室柱下史。东周末年,老子归隐,途经函谷关时,遇守关长官尹喜问道,老子遂留下五千言的《道德经》,上篇道经,下篇德经。
经中老子用“道”来解释宇宙万物,以道为万物的本源。道先天地而生,至虚至无,乃万物之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万事万物都要遵循于道,天地万物在道的作用下生生不息,变化运动不停。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重为轻根,静为燥君。老子的思想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对中国的哲学影响深远。
鲁迅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道德经》一书所含思想博大精深,堪称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世人读之,各有所得。它就像一口永不枯竭的井泉,放下汲桶,自然与人生的真意唾手可得。哲学家从中洞察天道,军事家从中参透兵法,政治家从中得安邦定国之策,大志者从中建功立业,淡泊者从中养生延年。总之,读懂了道德经一书,进可治世兴邦,退可顿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