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认为天下才子必读六本书,你认为如何?
Lucifer同学
金圣叹(1608年4月17日—1661年8月7日),名采,字若采。一说原姓张。明末清初大才子,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自称泐庵法师。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少有才名,喜批书。入清后,以哭庙案被杀。
行刑时天下起雪来,金圣叹高声吟了一首诗:“天悲悼我地亦忧,万里河山带白头。明日太阳来吊唁,家家户户泪长流。”吟罢刀光一闪,一代才华横溢、不畏权贵的文坛巨星陨落了。只留下那字字珠玑情真意切的对联和诗,让人读罢悠然神飞,涌起深深的怀念之情。
“六才子书”是由金圣叹所评定。此人的一大嗜好就是评书,而且评得特别精彩、非常有名。才子评才子,自然别具慧眼,他们的书,自然也是顶级的才子书。
金圣叹在〈三国志演义〉序中云:“余尝集才子书者六。曰庄也,骚也,马之《史记》也,杜之律诗也,《水浒》也,西厢也。谬加评订,海内君子皆许余,以为知言。”
第一才子书:《庄子》。《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该书反映了庄子的哲学、艺术、美学、异端思想与人生观、政治观等等。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其中,一般认为“内篇”七篇是庄子所写,内篇为庄子思想的核心。外篇十五,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杂篇十一。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价值等都有详尽的论述,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
第二才子书:战国屈原所著《离骚》(南方韵文之祖)。《离骚》是《楚辞》的篇名,为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全诗370多句,2400多字,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王逸楚辞章句题作《离骚经》,也有人称为离骚赋,或简称骚。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来指代《诗经》和《楚辞》。
“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揭露了统治集团的丑恶,抨击了他们的奸邪、贪婪和残暴。同时,也塑造了坚持正义、追求真理、不避艰难、热爱乡土和人民的人物形象。
第三才子书: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纪传体之祖)。《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
第四才子书:唐朝杜甫的《杜工部集》(诗圣之作)。《杜工部集》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文集。现存诗1400余首,文30余篇。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杜甫与李白齐名,并称为“李杜”。他的诗歌立足于忠厚,其风格雄浑高古,自成一家,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最高峰。杜甫的律诗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是近体诗创作的集大成者。尤其是他的律诗,代表了近体诗创作的最高成就。
第五才子书:明初施耐庵所著《水浒传》(章回小说之祖)。《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古典长篇白话小说,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歌颂了农民起义,塑造了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的生动形象。《水浒传》流传于世的是一百回本,原名叫忠义水浒传,金批本去掉了后三十回召安后的故事,删定为七十回,把名字改成了《水浒传》。传说李自成的将领军队更是喜欢金批水浒,金圣叹在水浒刊印发行时就说水浒将使“未为盗者而为盗,已为盗者而自豪”。
第六才子书:元朝王实甫所编《西厢记》(元典经典)。《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而终成眷属的故事。《西厢记》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金圣叹为人孤高,率性而为,个人主义,以才子自居,狂放不羁,讥笑其他秀才庸俗愚拙。他自幼学佛,劝人向善,倾向佛道二家的自由放任,又有儒家的入世冲动。
他亦不失儒生身份,期待有用于世,敬佩杜甫的忠君爱国,特别认同孔子弟子曾点。曾点以无意仕宦与向往自由而著名,为孔子所赞叹,金圣叹特此取字为“圣叹”。
政治思想上他倾向保守,批评明末官府苛政,同情被欺压的百姓,甚至主张官逼民反,但认为王命和礼法终不可违,对盗匪大肆谴责,特别讨厌梁山泊首领宋江。
金圣叹是中国白话文学研究的开拓者,提高了通俗文学的价值,卓有远见,被视为中国白话文运动的先驱。前人称赞白话文学大多泛泛而论,他却以细致深入的评点,证明这些作品如何优秀,能与经典名作相提并论,白话文学自此在士人间更为流行。
金圣叹的最大贡献,在于最早提高小说与戏曲的应有地位,是最早和最有影响文学提倡者,并开创了细读文本的文学批评方法,成为中国史上最有创意的文学批评家之一,在小说批评的领域更是首屈一指。
因为他攻击《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一度被中国大陆学者批评为反动和“封建旧社会统治阶级代言人”。金圣叹在哭庙案中服刑,又被清末革命党尊为抗清先烈。
金圣叹所写评点之详尽细致,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前所未有。在小说批评领域,他的权威地位超越王世贞、李贽和锺惺诸大家,继后的毛宗岗评《三国演义》与张竹坡评《金瓶梅》,亦屈居其下。李渔赞赏独有金圣叹能指出《西厢记》优胜之处,深入至一字一句;清人如冯镇峦、毛庆臻都赞赏金圣叹《水浒传》评语匠心独运, 周作人说“小说的批,第一自然要算金圣叹”。
金圣叹评语具原创性,个性分明,趣味盎然,而且准确清晰,细致入微,着眼于个别字词的艺术功能,远胜于中国其他诗话的含糊笼统。金圣叹强调细读文本,与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中的新批评流派有相通之处,西方学者因其评点与西方文论可以互相发明,特别加以关注。
猫女的利爪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一个非常有趣、有才的文学评论家,其评书语言犀利毒辣,一针见血,很多观点往往深得读者之心,其黑色幽默至精,往往让人禁不住拍案叫绝。正因为此,金圣叹被明末清初以来的文学批评界视为妙人、雅痞、先锋人物,深受鲁迅、林语堂、胡适等大师的推崇。
金圣叹评书时,以德和才为标准,将天下好书分为圣贤书和才子书两类。在诸多的才子书中,金圣叹最为称赞的是所谓“天下六才子书”,就是才子书中最负盛名的六本书,也是他所认为的天下才子必读的六本书,即《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
金圣叹在〈三国志演义〉序中云:
余尝集才子书者六。曰庄也,骚也,马之《史记》也,杜之律诗也,《水浒》也,西厢也。谬加评订,海内君子皆许余,以为知言。
在这段话中,他说:“海内君子皆许余,以为知言。”意思是他所提出的天下六才子书的说法以及他对这六本才子书的评论都已经得到天下读书人的普遍认同,大家都觉得他的评说非常正确。
下面,我们来看看金圣叹所定的六大才子书以及金圣叹对这六本书的评论。(实际上只完成了《水浒传》和《西厢记》的点评,对其他才子书的点评只能散见于对这两本书的点评中。)
金圣叹评第一才子书《庄子》:庄子是怨愤才子之首。《庄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为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也叫《南华经》,与《周易》、《老子》合称“三玄”。《庄子》集中体现了庄子的哲学、艺术、美学等思想,原著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
金圣叹对《庄子》的点评多集中在《庄子》那些文采突出和对生命感喟的篇章,这说明金圣叹评才子书时最看重的是文采,文采也或许是金圣叹评选出这六大才子书的标准。
在金圣叹的心目当中,六大才子书《庄子》当排第一,但是,常人读庄周梦蝶,读到的是庄周对自由的向往,而金圣叹读庄周梦蝶,读到却是庄周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读出了庄周的怨,他更多的是从一个不得意的文学家的角度去理解庄子,所以将庄子列为第一怨愤才子,怨愤排位甚至在司马迁之上:
若复置其中之所论,而直取其文心,则惟庄生能作《史记》,惟子长能作《庄子》。
在这一点上,我非常认同金圣叹对《庄子》的评价,很多时候,世人所谓的洒脱,只是源于对现实的怨愤和无奈,而非真正的心灵自由。
金圣叹评第二才子书《离骚》:为屈原的才华和高尚所折服。《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所作,在这首诗中,诗人自述身世,描写了自己在楚国受到的不公遭遇,表达了作者不屈于命运的坚强意志。在诗中,作者笔端表现出的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情感受到历来国人的赞美和推崇。
金圣叹本有意对六大才子书一一点评,但却因其英年殒命最终没有实现。金圣叹对《离骚》及屈原的点评只能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金圣叹说:
先是倾倒其文章,次是痛悼其遭遇,次是叹诧其执拗,末是拜服其邈旷。凡作四折文字,折折都是幽窅、萧瑟、挺动、扶疏。所谓化他二人生平,作我一片眼泪。
在这段话中,金圣叹表达了对屈原才华的倾倒,对其遭遇的痛心和同情,对屈原坚强不屈性格的感叹及拜服。
从这段话看来,金圣叹深深认同屈原的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情感,这说明,金圣叹言语虽惊世骇俗,但是在骨子里,他还是和屈原一样,拥有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
金圣叹评第三才子书《史记》:我就是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之首,对中国后世文学尤其是史书的编纂影响深远,此后,中国的史书大多都采用了《史记》的纪传体书写方式。鲁迅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金圣叹虽然并没有对《史记》作过完整的点评,但是他却系统点评了《史记》里的九十多篇论赞,而且,他对司马迁的写作思路、方法也作了大量的评价。
他认为,司马迁在选择人物作传时非常偏爱英雄豪杰,司马迁之所以选择很多原本不足以立传的英雄豪杰作传,是因为司马迁把这些英雄豪杰当成了自己,借他们来感叹自己的身世和命运的不公,来寄托自己的理想。
金圣叹在《史记》中读出了司马迁的怨愤,指出司马迁是在发愤著书,并表示了深深的同情与认同。金圣叹认为,自己也是司马迁,所以也会像司马迁一样发愤著书。事实上,金圣叹确实继承了司马迁发愤著书的文学创作理论,并以此来指导自己评点六才子书。
金圣叹评第四才子书杜诗:我是杜甫肚子里的蛔虫。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一生创作颇丰,一共留下来1500多首诗歌,记录了唐代由盛而衰的转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劳动人民的疾苦。正因为如此,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金圣叹评点望岳时说:
“岳”字已难着语,“望”字何处下笔?试想先生当日有题无诗时,何等惨淡经营!一字未落,却已使读者胸中、眼中隐隐隆隆具有“岳”字、“望”字。盖此题非此三字(“夫如何”)亦起不得;而此三字非此题,亦用不着也。
金圣叹认为,杜甫是诗歌领域最杰出的人才,在诗歌作者中对杜甫情有独钟。金圣叹生前好友曾说,金圣叹对杜甫的诗非常痴迷,无论是吃饭睡觉,甚至出门做客时都会带上杜甫的诗,他曾以杜甫肚子里的蛔虫自譬,立志要评尽杜甫的诗歌,可惜英年早逝,只评点了160余首,所评仅仅只是杜甫所著诗歌的十分之一,憾矣。
金圣叹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腰斩《水浒》。明代末年,金圣叹就已经完成了对《水浒传》的评点并出版。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金圣叹点评的《水浒传》只有七十回。《水浒传》一共有一百回(明容与堂本),但是金圣叹认为前七十回为作者(施耐庵)所作,这七十回也是金圣叹所赞叹的才子书。七十回之后的三十回是罗贯中狗尾续貂所作,成就远不如前七十回不说,而且罗贯中所作之文都是“恶札”。
在金本《水浒传》中,金圣叹调整了《水浒传》的内容,他以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为楔子,把原本的七十一回改为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惊恶梦作为结尾。金圣叹以他看到的是古本《水浒传》为理由,强势地将原本《水浒传》一截为二,史称“腰斩《水浒》”。
金圣叹为什么会腰斩《水浒》?有学者猜测可能跟他所经历的乱世有关,金圣叹特别憎恶《水浒传》后三十回的“强盗”行为。
金圣叹评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珠玉在上,天地妙文。金圣叹点评的《西厢记》全称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讲述的是张生与崔莺莺之间的爱情故事。因为作者为王实甫,所以也称王西厢,是元代著名杂剧之一。和《水浒传》一样,金圣叹完成了对《西厢记》的点评和出版。
《西厢记》描写的是男女不合礼教的爱情故事,所以,《西厢记》自被创作以来,就受到了封建文人们的诋毁和污蔑。但金圣叹却极为推崇《西厢记》,认为《西厢记》是“珠玉在上”的“天地妙文”,将其与《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并列,誉为“天下六才子书”。
如同对待《水浒传》,金圣叹也对《西厢记》大动手脚,进行大肆的增删,如金本《西厢记》拷红一折中红娘所唱:“定然是神针法灸,难道说燕侣莺俦。”而原本则为:“我则道神针法灸,谁承望燕侣莺俦。”
可以说,我们看到的金本《西厢记》已经将王本改得面目全非,该书几乎被金圣叹给改写了一遍。金圣叹所赞叹的才子或许已经不再是王实甫,而是他本人。
结束语从金圣叹所甄选的“六才子书”可以看出金圣叹对自由(《庄子》)、道德(《离骚》)、命运(《史记》)、家国(杜诗)、社会(《水浒传》)、爱情(《西厢记》)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与见解。
金圣叹一生狂傲不羁,但立身其正,骨子里渗透的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血,所以他所选择的这六本书,无论是对当时的读书人还是对今天愿意读书的人们来说都有着重要的引导意义。
但是,由于金圣叹的个性与人生经历,金圣叹在选择、评点这些书籍时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其中不乏牵强附会之说,我们在阅读、品评时一定要注意甄别。很多时候,阅读古籍应不限于一家之说,博采众家之长才是我们应有的读书态度。
yangmeng
现在可能已经有些不太适用了!这六本书,恐怕现在中科院院士里面还真没几位大才子是全部读完了的!但要是文学、汉语、新闻、教育等相关类的专业门类,要想成为文科类全能“才子”的话,还是真的需要认真读一读的!
小狐狸睡到天昏地暗
他是17世纪的精神先锋。他的使命是惊世骇俗。乱世中,他最达观。浊世里,他最清醒。他是清醒的酒鬼,玩世不恭的才子,爱吃狗肉的佛教徒,精通哲学的神棍,恶毒的文艺批评家,视规则如狗屎的学者,反礼教的孝子慈父。他属于中国历代文人中有趣、任性又精神分裂的稀有物种。
金圣叹(1608~1661),中国清代文学批评家。名人瑞,字圣叹,以字行。原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更名。一说本姓张。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诸生,一生绝意仕进,以著述为业。性格诙谐怪诞,狂放不羁,好饮酒,言行不同流俗。学问渊博,议论多警世骇俗。顺治十八年(1661),清世祖崩,吴地官吏设幕祭灵,时金圣叹与诸生百余人为逐贪官县令哭于文庙,因而以震惊先帝、聚众倡乱罪被处斩。
一位傲视千古的文人,才华横溢、见解独到的书评家,大清奇才20世纪新文学运动中,文学史家都赞扬金圣叹,胡适认为他是"大怪杰", 林语堂称他是"十七世纪伟大的印象主义批评家"。
据说,金圣叹读《论语》,认同孔子弟子曾点的话。曾点以无意仕宦与向往自由而著名,为孔子所赞叹,于是,金圣叹取字为"圣叹"。这,就是金圣叹名字由来。
关于他还有好多段子。据说他在最后的临刑前,耳朵里突然掉出两个纸团子,刽子手好奇地捡起来,打开一看:一个是"好"字,另一个是"疼"字。
提出“六才子书”之说,提高了通俗文学的地位。他诗文均有名,而主要成就在文学批评,尤在小说戏曲的评点上。他将《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合为六才子书,准备逐一评点,仅完成第五、第六两种。他的评点提高了小说、戏曲地位,评点中颇多精警之见。著有沉吟楼诗集、唱经堂才子书汇稿等。
可以说金圣叹乃明末清初一代奇人、才子。
他的性格洒脱豁达,文思精妙高深,才情气贯长虹。作品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金批水浒”和《天下才子必读书》。
金圣叹从文章立意、行文写法、遣词造句、人物性格分析等多方面入手,给出切题批语,可谓深得要领、直至人心。我们又从书中精选传世作品,配合读者需要,加以注释、翻译,成此《金圣叹评点才子古文》。《金圣叹评点才子古文》突出的金圣叹的批语。
“六才子书”介绍《天下才子必读书》全书共十六卷,352篇。篇目按时代先后排列,分先秦、汉晋、唐宋三大部分。其中先秦部分五卷;汉晋部分四卷,汉代文章又分西汉、东汉、后汉(蜀汉),晋文仅9篇;唐宋部分六卷,唐文和宋文各占三卷。最后一卷为补遗,《左传》2篇,《史记》16篇,此外有汉文6篇,唐宋文各1篇。《天下才子必读书》除了作为散文选本外,也还可以作为金圣叹的文艺思想资料来看。清初著名学者金圣叹编选批注的古代散文选本,多为古代名篇佳作,每篇均有总评,文中夹批、夹评,妙语连珠。疑难词句由研究者详加注释。《天下才子必读书》是古文爱好者阅读、收藏的佳作。
金圣叹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 文学批评家,是“评点”这一文学批评形式的集大成者。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金圣叹的全部评点成就,对金圣叹诗文选、评点春秋战国才子书、评点秦汉两晋才子书、评点唐宋才子书、评点历代才子书 补遗、评点诗经、古诗、 唐诗、宋词、评点第四才子书· 杜诗解、评点第五才子书 《水浒传》、评点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等。本书是国内目前较完整的一套金圣叹评点全集。
一点感慨在明清的评点学研究中,金圣叹的历史评点是一个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这主要源于对金圣叹历史评点的错误定位。金圣叹的历史评点绝非简单的写作教科书,而是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与人们通常把历史当成客观的“事实”不同,金圣叹是把历史作为“文”,作为一种叙述来加以评点的。
金圣叹敏锐地发现了那些一直被视为经典的史学著作的不可靠性,并对之进行了颠覆性的解读,从而把历史由“可读的文本”变成了“可写的文本”。正确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重新认识金圣叹乃至整个明清的诗文评点,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质朴的花儿
读了这六本就是才子?难怪我读了六千本,还不是才子。看来是读过头了!(哈哈)
其实书真不在于读多读少,也不在于读什么,我读书就喜欢杂,前面开玩笑说读了六千,当然是假,但加上网文的话,也真差不离。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章回体的读过不少。
我看书只粗读不求细解,曾一晚上看完《雪山飞狐》三本。很多前面看完,后面立马就忘。但若是与人谈天吹牛或写诗作词时,脑子里能立即回忆搜索到相关阅读过的知识点!
比如:我写诗词时喜欢用典,不写时,你若突然问我一个典故,我可能忘了;但若是写作时,我若写到这典故的情景上就会突然想起来了!如拙作母亲节所写十一首【鹧鸪天】之序,
/浔阳隐
树有根来水有源。为人百善孝当先。羔羊跪母知恩义,反哺乌鸦识孝贤。
人在做,上天看。卧冰割肉早流传。愚身命续双亲血,切莫无知学獍残。
“獍”:当时写到这结尾时,我并没有想到这词。但前面写的都是大家知道的二十四孝,我就突然想到不孝的,凶残的东西。如“杜鹃鸟”,在刚出生就会把孵它出生的鸟的蛋推出巢穴。还有“獍”,一出生就吃它的母亲!
黑寡妇:一种蜘蛛,交尾后吃掉公的!
最后:读书还是要读,而且要多读,但不分种类,都应看看。书到用时方恨少,这话是真理!
丸子小美
在金圣叹的时代,读了其所指认的六本书,其实也只能说及格水平。金本身就是大才子,他批注六才子书显示了博学及才华,他从汗牛充栋的古籍中选出六本可以说代表中国文化最高建树的作品,更佐证他的阅读面和眼光。
现在“知识爆炸”,与金的时代大异。我们称之为才子的人,除了学术有专攻,研究有方向,还在知识结构上广采博纳。对金批的六才子书应当了解,不一定深研,除非有浓厚的兴趣。因为:建构自己的才气是更多的领域渉猎,而一生太短。
紫果果
才子不是读书多,而是解决的问题多
ak47
时代中人,自论时代中的事
江南无影手
《天下才子必读书》一共有16卷,分为
卷一 左传
卷二 左传
卷三 国语
卷四 战国策
卷五 战国策 秦文
卷六 西汉文
卷七 西汉文·史记
卷八 西汉文
卷九 东汉文 三国文 晋文
卷十 唐文
卷十一 唐文
卷十二 唐文
卷十三 宋文
卷十四 宋文
卷十五 宋文
卷十六 补遗
详细的我举一个例子,比如《左传》,有这些文章。
卷一 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庄公戒饰守臣
齐伐楚盟召陵
宫之奇谏假道
齐桓下拜
秦伯不食言
阴饴甥对秦伯
子鱼论战
重耳历楚至秦
介子推不言禄
展喜犒师
宁武子保身济君
烛之武退秦师
蹇叔器师
晋败秦师于肴
商臣弑父本末
晋立灵公
季文子讥齐侯不免
子家与赵宣子书
楚子问鼎
楚子不筑京观
士贞子谏杀林父
宾媚人责晋人
楚归晋知*
巫臣忧莒城
晋使吕相绝秦
卷二 左传
穆叔重拜《鹿鸣》
戎驹支不愿与会
臧武仲不能诘盗
子产论币重
晏子不死君难
季札观周乐
子产坏晋馆垣
子阔论尹何
子围逆女以兵
张耀智在君子后
晏婴叔向女韩楚
司马侯许楚召晋诸侯
吴蹶由对楚子
子革对灵王
穆子不受鼓降
子产不与晋玉环
晏子认梁丘据
吴许越成
子产戎服献捷
太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这本书现在各大书店都有卖的,可以买一本去读,也算是经典之一了。
叽叽&咪咪 、
一个文学爱好者必学
手插口袋不爱
读其文,扼其要。
Mr.大雄.
原来古代就有必读书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