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史上,有没有可以称得上逆天的军事行为的战役?
smiley
平安格勒城战役
维维小主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毛主席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的军事家,他的军事眼光超前,他一生中也有很多神来之笔的军事指挥,如:四渡赤水、挺进大别山、攻占锦州等等。其中毛主席最得意的当属四渡赤水,而我认为挺进大别山最具战略意义。
1946年6月由于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进行围歼,周恩来给负责调停的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写了一封对和平无望的信,正式宣告“和平已死”,解放战争全面爆发。
蒋介石调集了30万大军对中原部队进行围剿,中原6万部队被迫突围,国民党重新占据了大别山地区,并由桂系负责管制。此时的蒋介石做梦都没有想到,仅仅一年多是时间,解放军又重新回到了这里,直接维系南京和武汉。
解放战争进行的第一个年头里面,解放军处在防守阶段,这段时间我军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国民党以攻城拔地为目的,双方都以各自的战略目标为胜利基准。这种情况下,解放区被进一步压缩。
1947年初,华东的苏中解放区全部沦陷,苏北也只有数县在我军手中,而山东临淄以南大片区域也丢失,整个华东野战军被压迫的只剩下纵深不到200公里的解放区。华北的解放区在解放战争初期就已经丢失了张家口、长城以北的解放区也基本都丢失殆尽,华北与东北的通道也被国民党占领。东北方面国民党长驱直入,解放军分为南满和北满,其中北满的部队被赶到了松花江以北,南满的部队只剩下4个县城做为依靠。西北方面,胡宗南率领部队进入延安,毛主席被迫到陕北转战。只有中原还好一点,虽然损失了十数个县城,但是部队在黄河以北站稳了脚,且牢牢控制住了平汉铁路。
战争进行到最艰难的时候,此时国民党在全面进攻失败之后改为了终点进攻陕西和山东,毛主席称这段时间为爬山,马上就要到山峰了,但却也是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比军事更艰难的是经济,当时由于战争基本都是在解放区爆发,严重的影响了解放区的正常生产、生活,耽误了解放区的粮食生产。再加上各地解放区的面积不断缩小,很多解放区已经不能负担起庞大的军队用粮,尤其是陕西最为艰难,彭老总基本都是要算着粮食打仗。
战争若继续在解放区进行,即使我们能更多的消灭敌人,那我们也会被自己的经济拖垮,解放区的人民也将难以生存。此时在陕北山沟沟转达,吃着黑豆的毛主席想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将部队跳到外线去,到大别山区建立根据地,将战争引向敌统区。
毛主席所预定的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定在中原地区,中原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又是蒋介石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进入中原就需要控制大别山,大别山地跨苏、皖、豫、鄂、陕五省,北枕黄河,南临长江,东起运河,西迄汉水。我军控制大别山,就可南扼长江,东摄南京,西逼武汉,直接威胁蒋介石南京政权,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这个方略毛主席最初准备让华东野战军执行,但是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的压力又太大,所以毛主席决心将这个跃进的任务交给晋冀鲁豫大军,也就是刘邓大军。
从全局的战略角度考虑,挺进大别山是一个从敌人中心位置突破的战略;从经济角度考虑,是一次将战争引向敌占区的战略;从政治层面考虑,是一次大反攻,有利的打击了国民党。这是一个三位一体的反攻,但是所需要攻占的位置是国民党的核心地区,毕竟还是太凶险了,太凶险了。
刘伯承元帅作为一员宿将,他深知此行的艰险,而且部队刚刚与国民党鲁仲廉部干了一架,现在部队急需休整。此次千里跃进,是一次没有后方的跃进,是一个没有根据地的跃进,也是一次前途莫测的跃进,若此行稍有不慎,则十几万大军可能就全军覆没。
十几万大军没有后方挺进中原,是一把利剑,锋利无比,但是也容易折断。而从晋冀鲁豫南下,需要跨越国民党的数个军事集团,危险万分,故而刘帅在仔细查看地图之后,依然不能直接决断。
1947年7月29日,刘邓接到了一封让他们不得不做出决定的电报,电报是由毛主席发来了,电报中赫然写到:“现陕北已经甚为困难”。看到这句话,刘邓没有犹豫,决心南下大别山。
刘帅指挥部队首先在黄河边上摆了一个迷魂阵,让国民党以为刘邓大军要北渡黄河,然后又大踏步南下,等到国民党发现的时候,刘邓大军已经到达了黄泛区。宽20多公里的黄泛区,遍地淤泥,积水没膝,深处及脐,荒无人烟,行军、食宿均十分困难,为了大军渡过黄泛区,刘邓大军将所有的啊重武器抛弃,于17日战胜困难,胜利通过黄泛区。
18日,又渡过沙河。20日,部队轻装向汝河急进。至23日,第3、第1、第2纵队在击退国民党军沿途少数阻击部队后,均渡过汝河,逼近淮河。24日夜,第6纵队渡过汝河,夺取子渡口,掩护纵队主力及领率机关安全渡河。至27日,刘邓大军已全部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
当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的电报发给毛主席时,毛主席高兴的笑了,他对周总理说,“我们熬过来了。”
毛主席曾经对进入大别山此行有过三种估计:一,部队到不了大别山;二,部队到大别山后站不住脚;三,部队扎根大别山。毛主席一生自信两百年的,做出这样的估计,可见挺进大别山的艰难和不确定。
进入大别山的部队也异常困难,由于红军曾经两次离开了这里,所以当地的百姓都对红军产生了不信任感,再加上桂系的严苛管制,进入大别山的部队受到了不少的困难,但是他们最终站稳了脚跟。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此次战略具有极大的魄力,此战为直接改变了中原战场以及全国战场的局势,整个中国的一盘棋下活了。
很多人说进入大别山的时候,12万多人,出大别山的时候,不到六万人,就认定大别山是一个失败的战略,其实这是不懂全国战略。此次挺进大别山,不仅仅牵制了数十万的国民党部队,而且改变了战争在解放区进行现状,从经济层面也是一次反攻,故而被称之为“战略大反攻”。
毛主席的雄才大略,无人能及,挺进大别山的成功,更可谓逆天的军事行为。
尹哲嘉豪
“四渡赤水”是毛主席生平最得意之作,充分利用了红军灵活机动的特点,以3万之众,将蒋介石的40万大军牵着鼻子走,耍的团团转。短时间内,多次使用“调虎离山”这一计策,并且都成功了,这的可以说是用兵如神。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撤出根据地,进行长征,遭到蒋介石40万大军围追堵截,就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四渡赤水战役打响了。
一渡赤水红军兵分三路,从元厚镇、土城镇向西度过赤水河,摆脱跟敌人纠缠的局面,集结扎西,寻机歼敌。
二渡赤水敌军主力被吸引在川滇边境,贵州空虚。我军出其不意地从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度过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灭敌人。5天之内消灭敌军2个师加上8个团。
三渡赤水遵义大捷后,蒋介石亲自坐镇贵州卷土重来。我军主动撤出战斗,从茅台镇第三次渡过赤水,挺近川南,将敌军的部署打乱。
四渡赤水敌军疲于奔命,我军却又秘密地第四次从太平渡口、二郎滩、九溪口渡过赤水,而后向南渡过乌江,彻底跳出敌军的包围圈。
江小鱼鱼鱼鱼
配得上“逆天”的战事,笔者首先想到了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这是个出乎全世界所有军事家意料之外的大胆作战模式:志愿军携带着绝对劣势的武器装备,在悄无声息中对武装到牙齿的十多万联合国军实现了伏击,一举改变了朝鲜战场的局势。“轻步兵的巅峰”,一战成名。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到8月初,朝鲜人民军占领了南部90% 以上的土地和人口,迫使对方残余力量退守洛东江以东。
但在7月,美国迅速纠结了17个国家组成“联合国军”,由美军远东总部统帅麦克阿瑟统一指挥。9月15日,联合国军在仁川港登陆,一举截断朝鲜人民军的运输通道,前后夹击之下,半岛战局瞬间扭转。
为了防止局势向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中国政府警告美国不要进一步扩大军事行动,并倡议用和平的方式解决朝鲜问题。
但当时的美国上下,携二战胜利之威,凭借傲视全球的强大国力军力,根本不把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放在眼里;美国政府内部,主张重视苏联、中国态度的声音,逐渐被强硬派的叫嚷所掩盖。
至于麦克阿瑟,作为当时日本的“太上皇,多年来形成的自信,让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体东亚国家更是极端轻视,压根不相信中国真的敢出兵。而他的意见,对于当时的美国影响巨大。
据悉,美国在10月中旬进行了一次民测,结果64%的美国人支持越过三八线。这一结果让美国学者感慨:只要事不关己,人们往往会毫无顾忌的拥护更激进的政策。
于是,在上下几乎一致的态度下,美军几乎把中国的警告当成了笑话,他们不仅在于10月1日越过三八线,甚至疯狂叫嚣:“鸭绿江并不是把两国(指中朝)截然分开的不可逾越的障碍”,言下之意,是要威胁中国当时的重工业基地东北。
后来,美国著名战地记者、普利策奖获得者大卫·哈伯斯塔姆这样说道:
美国在20世纪有过许多军事误判,但麦克阿瑟决定一路打到鸭绿江边这一错误绝对无人能及。
面临迫在眉睫的威胁,老一辈领导人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0月19日,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起先,志愿军计划在朝鲜北部设立防线,其后待条件成熟后再进攻平壤;但此时美军动作之迅捷已远远超出了之前的设想,他们集结了13万的兵力,由元山、平壤,分东,西两线全面向中朝边境推进,甚至叫嚣要在在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
同时,随着“联合国军”北上,他们沿路并未发现中国军队的身影,愈发相信中国不会出兵,于是他们几乎是唱着歌、如同度假般的往鸭绿江推进。随着警惕性的降低,战线越拉越长,各路军队间的间隔越来越远、兵力逐渐分散、互相间的交通联络情况不佳;同时,朝鲜半岛冬日的天气越来越寒冷,补给线逐日拉长的“联合国军”危机四伏。
根据这一敌情,以彭德怀为首的志愿军将领根据领导人“争取战机,在运动中歼敌”的指示,进行了精心计划和周密组织,作出以下战役规划:
以第42军的两个师,位于长津以南的黄草岭,赴战岭地区进行防御,阻击、钳制东线的美军;
以第39军和第40军进抵云山,温井等地,从正面伏击冒进中的美军;
以第38军及第42军的第125师首先歼灭熙川之美军,占领德川,然后沿清川江向新安州方向迂回,阻美军增援和断美军退路;
以第50军和第66军开赴安东、新义州等地,作为战役预备队。
对于志愿军是否入朝,美军其实保持着警惕,他们的侦察机时常在朝鲜的天空中巡逻,甚至抵达鸭绿江畔。
但那时的侦查,主要靠相机拍照以及飞行员的眼睛,在漫天白雪皑皑的环境下,这两样的功能其实都被严重削弱。志愿军入朝时,挑选黄昏及夜间行进,同时每位战士都披着白布作为伪装,白天几乎看不到任何动静。在严格纪律性的保证下,20多万志愿军按照命令,按部就班抵达战斗位置,有些部队甚至已经迂回到了敌军的背后。
这期间,虽然发生了零星与中国军队交火事件,但美军上下仍认为这是区域性偶然事件,麦克阿瑟甚至自信的判断:入朝的中国人顶多五六万,构不成什么威胁。
但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中国志愿军,已经静静埋伏在“联合国军”的身边,默默地注视着大大咧咧的敌人越陷越深。
10月25日深夜,当敌人几乎完全掉进口袋后,志愿军在各条战线上同时发起总攻。事后美国人惊讶的感慨:在人类历史上,极少有哪一支军队在动用如此规模兵力的情况下,向对手发动出其不意的攻击。
开展前,领导人作出了先打伪军(韩军)、 再打美军,“先打弱敌,后打强敌”、西线重点、东线为辅的安排,以击垮“联合国军”的整体士气。
事实证明,韩国人“不负众望”。一跟中国军队交火,他们瞬间崩溃。
25日,志愿军在云山以北轻松击退韩军第1师先头部队;紧接着,以拦头、截尾、斩腰的战法全歼韩军的一个营和一个炮兵中队,其后乘胜前进,占领温井。28日,几乎歼灭了冲的最前的韩军第6师、重创第8师。
据美国军官称,出现过韩军整团携带武器全副武装溃逃的情形,这些人的军官甚至一路跑到汉城,把一个装满鸭绿江水的瓶子呈给了李承晚。
这样一来,各支美军的侧翼几乎完全暴露在志愿军的眼皮底下,军心开始动摇;11月1日黄昏,志愿军第39军发起云山战斗,歼灭美军骑兵第1师第8团大部、击溃第5团,毙伤俘敌2000余人;第38军沿清川江左岸攻击前进,严重威胁西线“联合国军”侧后。
在正面、侧后遭到严重突击、威胁后,西线美军全线撤退,11月5日西线作战结束。
东线,志愿军第42军的主要任务是阻击美军第10军向江界推进。面对双方武器装备相差悬殊、粮弹后勤不足的极度困难环境,志愿军顽强抗击,将敌人狙击在三丰里一带,有力地配合了西线主力作战。
这次战役,面对用飞机、坦克等最先进武器武装起来的世界最强军队,初次入朝的志愿军以战术、纪律、意志弥补武器装备、后勤补给等方面的巨大差距,以伏击、迂回穿插等我军传统经典战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创造了歼敌1.5万余人的战绩,把对方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这也证明,不管在任何时代,武器装备固然重要,但人总是第一位的。在那个一穷二白的艰苦年代,我们的先辈以聪明的头脑、顽强的意志、灵活务实的战术,创造了对抗世界最强大阵营的奇迹,洗刷了之前的百年屈辱,奠定了让中国人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底气;时至今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
陈燕飞
图解战争史上,最逆天的军事行为----“四渡赤水”!
任国军如何围堵,他都能见缝拆招,并寻机歼灭处于局部劣势的敌军。
遵义会议后,红军主意打算北上赤水县,寻机北渡长江。
走到一半,发现敌人已经在赤水县做好了防御。毛主席就率部西渡赤水,准备进攻古蔺地区,寻机再北渡长江。这就是“一渡赤水”。
国军赶紧放4个旅布防在长江沿线,用3个旅堵在毕节地区,同时,还用8个旅追击红军。毛主席果断率部队前往扎西地区。
等红军到扎西地区后,开始缩编部队,将部队整编为16个团,提高部队机动性和战斗力。此时,国民党部队集中36个团,分成四个纵队,对红军形成合围之势。毛主席趁敌人未合拢之前,率部由扎西再向东行军,“二渡赤水”!
渡过赤水后,红军趁敌人兵力空虚,五日之内,依次拿下桐梓、娄山关、遵义三个地区。国民党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损失两个师和八个团,3000多人被俘。
之后,红军在北部和南部组建阻击阵地。南部阵地在红花岗、老鸦山一代。北部阵地在桐梓西北地区。红军得到机会补充物资和休整。红军士气高涨起来。也是在这期间,红军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三人团"又称"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方便迅速灵活的指挥部队。
从此之后,"在重要问题上,大都是毛泽东出主意,其他同志同意的"。当国军再次调动部队围攻遵义的时候,毛主席为了调动敌人,从茅台镇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国民党军赶紧尾追其后,同时,在长江布防,防止红军北长江。
红军见北上渡江无望,分出红一军团一个团佯装主力,继续向西北前进。主力则从二郎滩“四渡赤水”,折向东北。然后,突然南下遵义,并让红九军团佯攻长杆山方向王家烈部,让国民党军以为红军还是要北上渡江,引国民党军北上。红军主力却突然渡过乌江,直逼贵阳!
贵阳是老蒋“行辕”所在地,却只有四个团的兵力。蒋介石吓蒙了,赶紧叫人“救驾”,甚至,他都追备好飞机随时跑路了。毛主席在国民党重兵围堵的情况下,还有如此操作,真是神人。
红军主力趁着滇军奉命东调增援贵阳之际,乘虚折向西南,进军云南,度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文|勇战王聊历史)
沐子朵_ting
1947年8月18日,刘邓首长回电陈赓:“我们开进顺利,并不太紧张,你们晚些天过河没有关系,渡河要确保安全,不要急躁”!陈赓接电万分感动,因为他深知此时刘邓大军身边团团围着蒋军30多个整编旅,压力非常之大,所以此电充满着宽慰和爱护。许多年以后,陈赓每每回忆起南渡黄河的往事,总是感慨地说:“我们吃的是刘邓的饭”。
(陈赓将军)
原八路军第129师名将陈赓,此时正担任新组建的临时兵团“陈谢集团”的司令员兼政委,所部战斗序列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陈赓的太岳纵队)、第九纵队、第八纵队之第22旅、起义过来的孔从洲“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全兵团共29个团80000余人的兵力。该集团主力虽然是晋冀鲁豫军区的部队,但是已转隶军委直接指挥,成为一个独立的“准战略集团”。
始终活动在晋南和豫北地区的陈谢集团,原本曾经主动请缨西渡黄河保卫中央的,但是伟人做出了更伟大的决策:着该兵团南渡黄河杀入豫西地区,攻击胡宗南薄弱的后方和兵力稀少的开封、洛阳等地,切断陇海路,配合刘邓大军的挺进大别山和华东野战军的外线出击,使三路大军成“品”字形完成战略配合和展开,共同经略中原。
(陈赓照相)
这是一招妙棋,一旦陈赓兵团南渡黄河,陇海铁路西段将直接处于我军的攻击之下,不仅胡宗南必须抽调进攻陕北的部队回援,围攻刘邓大军的白崇禧集团也得分兵救援,必将彻底调动敌人从而极大改变中原战场的局势。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陈赓兵团能否及时、成功地渡过黄河天险,迅速在敌占区完成战略展开。
然而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第一个困难是晋南地区遭遇前所未有的暴雨天气,导致多处山洪爆发进而冲毁了道路,使我八万人马的行军变得异常困难,陈赓不得不紧急电告正在转战陕北的军委、以及焦急盼望的刘邓首长,所以才有了本文开篇的那封回电。第二个困难是连日大雨使黄河水暴张,而我军只有一些小木船,根本无法顺利实施强渡。
(陈赓)
黄河水流的湍急程度与长江完全不同,流速猛,旋涡多,小木船在如此汹涌的水流中极易倾覆,同时,陈赓兵团选择渡河的潼关到孟津一段,自古就是黄河要冲,河道狭窄,地势险峻,对岸敌人又早已封锁渡口修建了防御工事,拥兵两个整编师又一个旅。更要命的是,陈赓麾下的指战员多为北方籍而不习水性,一旦翻船则人船都难以自救。
军情如火,陈赓将军在北岸也是心急如焚,八万大军聚集在黄河北岸是难以长时间保密的,设若被敌人发现而加强对面的防御和兵力,后果不堪设想。事情的诡谲在于,南岸的蒋军反而此间大为放心毫无戒备,因为按照常理,如此暴涨后湍急的黄河水,别说是大军南渡,就是少数有经验的黄河船工都不敢冒险而选择歇工了。
(解放战争中的陈赓)
1947年8月22日,陈赓在大雨中下达了强渡的命令,次日凌晨,各纵队的突击队乘坐小船出发,而跟随他们同时下水的,是由当地民兵组织的“葫芦队”。这些身上绑满葫芦的青年民兵都是泅渡的好手,他们持枪游在木船的前后及两侧,卫护着船队前行。队伍行进到黄河中间时,仍然被南岸守敌发现了,于是黄河两岸的炮火和河中间的步机枪打成一片。
突击队仅仅用了30分钟就到达南岸,随即猛扑敌人的防御据点,而我军大部队的强渡随即开始。由于船只很少,当地百姓特别制做了一种独特的渡河工具:用油布把棉花和秸秆包裹起来,重量很轻但是浮力不小,即使中弹也不影响使用,所有不会水的战士都抓住这种东西勇猛向前。因此在黄河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景观:小船、葫芦、油布包、木筏甚至门板纷纷下水,夹杂着巨大的勇气和胆量在急浪中翻滚,毫无畏惧地奋勇向前。
(晋冀鲁豫野战军首长)
看见这逆天景像的蒋军士兵已然吓懵了,本来我军第一波登岸的突击队数量并不多,但是其决绝的攻击和河面上的壮观场面,让守军彻底胆寒,不少人放弃抵抗狂奔逃命,陈赓兵团仅用24小时全部渡过黄河,1947年8月24日拂晓,陈赓将军本人及司令部渡河到达南岸,三天后率部攻克渑池县城和观音堂车站,彻底斩断陇海铁路的运输,迫使陕北和大别山之敌纷纷回援,胜利达成战略目标。
陈赓兵团在凌晨南渡黄河的战役不仅出乎敌人所料,并且由于其逆天的军事行为,在当地百姓间也引起了巨大轰动,民间啧啧称奇并且越传越神。以至多年以后,这里还流传着“骑龙过黄河”的传说,说是陈赓将军的部队到了河边,只见狂风怒号,河水翻腾,正束手无策之时,一条巨龙自云中而罗,颌首领命,大吼三声,驮着十万将士直飞南岸云云,种种有鼻子有眼。
古小雨
整个人类历史上,战争就像一个幽灵始终伴随着整个人类的发展和前进。甚至很多人认为:战争也是促进人类往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其实这句话也有一定的道理,战争使得科技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战争也让人类知道了自然界生存的残酷真相——优胜劣汰、物竞天择。
今天我们来说的这场战争之所以被称为“逆天之战”,是因为这场战争彻底的改变了人类的战争形式和战争伤亡概念、军事科技的格局。此战过后,人类的战争形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了。
这场战争就是1991年发生在海湾地区的战争,也叫做——海湾战争。那么为什么我认为这场战争可以称之为“逆天之战”呢?我来说说,我个人的理由吧!
这场战争估计大家都知道,交战的双方是:伊拉克军队VS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
这场战争的起因非常的简单: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经过一天不太激烈的战斗,科威特全境随机被伊拉克军占领了。
随后萨达姆对外宣布:科威特已经成为了伊拉克的“第十九个省”了,说白了就是伊拉克用武力把科威特吞并了。
这场战争的过程其实也很简单:从1990年8月2日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开始,以美国主导的国际社会就一致要求——伊拉克从科威特无条件的撤军。不过萨达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始终硬挺着不撤、也拒不执行联合国各项决议。
最终的结果就是:海湾战争如期的爆发了。往后就是伊拉克的几千辆坦克、上千架飞机、几十万大军被美军以及多国部队给“降维打击”了。萨达姆自己也从此一蹶不振,直到2003年走向了绞刑架结束了自己从天堂到地狱的一生。
虽然这场战争的持续时间很短,从开打到结束才一个多月的时间,可是这场战争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说句夸张一点的话,这场战争彻底的改变了人类战争的模式和走向,也对整个世界的军事思想产生了颠覆式的影响。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海湾战争可以被称为“逆天之战”呢?原因一:开战前,美军的强大战略运输能力是以往战争中都不曾出现的
其实在海湾战争还没有开始之前就让我们见识到了一次:逆天之举了。萨达姆当年之所以毫无顾忌地侵略科威特、后来又敢于不理睬联合国的决议以及美国的警告等等。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人当时在海湾地区的实力有限或者说是严重的不咋地。
1990年8月2日海湾危机爆发的时候,美国在伊拉克周边的驻军不足一万人,重型武器几乎一样都没有。这也是萨达姆敢于侵略科威特、敢于不理睬美国人态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说到底就是:萨达姆认为美国人不过是个“口号派”、只是虚张声势而已,没啥真东西。
1990年8月7日,也就是萨达姆攻占科威特的5天之后,美军第一架运输机降落沙特开始,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路程最远、运输能力最强的军事部署开始了。
在随后的一个星期之内美军就用大型运输船把4万士兵及其一切武器装备运抵海湾地区。后来30天里美军从地球的另外一端运来了超过10万名士兵和武器装备。
老美在接下来的4个月的时间里,把54万军队、2000辆各种战斗车辆、1000多架飞机、四个航母战斗群摆在了伊拉克的门口。美国甚至把可口可乐都运到了伊拉克的前线。
我想说的是,美军在海湾战争前这种超级强大的战略运输能力是不是很——逆天。这种运输能力在以往的战争中是不曾出现过的,这是我认为海湾战争是“逆天之战”的一个主要原因。
原因二:海湾战争中双方的战损比同样很“逆天”
整个海湾战争从开打到结束仅仅持续了四十多天的时间而已,可是就在这短短的几十天里美国人给全世界上了一课——什么叫做“零伤亡”战争。
从开打到结束:美军仅仅阵亡148人,战斗受伤458人,非战斗死亡138人,就打垮了伊拉克号称的“百万精锐之师”。其实美军绝大部分的伤亡都是自己造成的,伊拉克军队实际上没有打死几个美军。
反观伊拉克这边就惨了:伊拉克大军伤亡人数大约10万人(其中2万人直接死亡),8.6万人被俘,损失飞机324架,坦克3847辆,装甲车1450辆,火炮2917门,舰艇143艘,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美元。
大家千万不要忘了,当时的伊拉克军队可不是一支弱旅。他们刚刚打完八年两伊战争,所有的士兵都是经过战火检验的老兵。
伊拉克军队当时的装备也不差,例如当时比较先进的:T72坦克和T-80主战坦克、、米格系列飞机等等。伊拉克军队当时装备坦克5600辆,装甲车6000辆,火炮4000余门,飞机770余架,“飞毛腿”导弹800余枚。
这也是萨达姆敢于挑战多国部队的信心来源,在萨达姆心里:伊拉克军队还是可以与多国部队“一决雌雄”的。
可是海湾战争绝对是打成了一边倒的碾压局。试想一下:以前的哪次战争打成了这个状态,一边只战死了100多人;另一方却几乎全军覆没了而且武器装备也损失大半。我说,海湾战争是“逆天之战”大家应该不会反对吧!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海湾战争之所以能被称为“逆天之战”,是因为海湾战争彻底的改变了人类战争的模式海湾战争之前的几乎所有战争虽然武器不同、战场不同、参战人数不同,可是战争形式几乎都差不多。说一千、道一万就是:地面战是战争的主要形式,几乎全部都是靠地面战来决出胜负的。例如:苏德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等。
可是海湾战争彻底的改变了这种阵地战、地面战的为主作战模式了。当年美国人几乎就是靠着空袭、靠着轰炸、靠着空中的精准打击而打败了伊拉克军队。
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一共出动飞机近10万架次,投弹达到了9万多吨,并使用一系列最新式飞机和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对选定目标实施多方向、多波次、高强度的持续空袭。美军甚至采用了电视直播的方式来现场直播打击伊拉克的军事设施。
伊拉克军队当时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他们面对美国人的空中打击似乎成了“失明和失聪”的状态了了。伊拉克军队往往都不知道美国人在哪里的情况下,自己就被KO在地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海湾战争彻底的改变了人类的战争形式。战争形式从此:从地面走向了空中;战争从拼消耗变成了拼科技了。
从此以后,改变战争走向的不是靠军队数量、武器数量以及士兵的什么勇敢、什么大无畏、什么决心了。战争变成了赤裸裸的高科技对决了,例如:科索沃战争,这场战争就是:北约在没有出动所谓的地面部队的情况下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最后小小总结一下:海湾战争之所以能被称为“逆天之战”主要是因为:
一是,海湾战争中美国人表现出来的超级强大的战略运输能力可谓是“逆天”级。
二是、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在当时世界上还算强大的军事实力,结果被美军打成了碾压局。双方伤亡比的巨大差距是以往战争中不曾有过的,伤亡比这一块也是“逆天级”的。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海湾战争彻底改变了人类战争的形式和模式。此战过后,高科技成为了战争中的绝对主角了。以前那些战争中,靠士兵的精神、靠战士的不怕死就能取得战争胜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最后我想说,往后的战争其实只需要拼一个东东就行了,那就是拼——两国的科技实力谁更加强大而已。举个最直接的例子:如果我能拦住你家的核武器,而你家对我的核攻击毫无办法的话,那么我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干掉你了。奇奇
1950年朝鲜,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要在这个半岛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及以其为首的联合国军首次对抗。
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许多英雄部队及战斗英雄,被称为“万岁军”的范天恩就是其中之一。
入朝之处,范团长刚度过新婚蜜月,在誓师大会上他给自己定下目标,“以我一个团消灭敌人的一个团”。
或许连范团长自己都想不到,他和他的团,将在一个叫飞虎山的高地上,与敌一个师又一个团殊死一搏。
在云山遭遇打击的美军,此时正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由芥川和军隅里向北发动“钳形攻势”。
潜伏在朝鲜北部山区的志愿军,面临美军步步紧逼的威胁,而迟滞美韩部队北上、保护大军侧后,就必须将敌死死钉在飞虎山。
领到命令的范天恩带着他的三三五团迅速占领了飞虎山,随即转入“就地防御”。
彭德怀在部队选择上是做了一番考量的,三十八军是主力军,一般担负作战尖刀的角色,之所以将阻击这样的任务交给他们,就是因为敌军战斗力很强,因此必须用最强的部队。
后来的事实证明,彭总的选择没有错,因为飞虎山在美韩第九军和南韩第七师、美五团之间,在敌军中间扎钉子,势必招来敌疯狂打击。
如若飞虎山顶不住,美韩军队再往前一步,就可直抵鸭绿江,那里可是祖国啊!
在修筑工事时有个趣事,由于进攻时战士们为了方便,就把小揪和小镐都扔了,等到要挖战壕了,战士们不得不冒着冷雨,用双手和刺刀在坚硬的石头上作业,不少战士双手都被石头划破。
这时完全没有战斗经验的文化教员穿越敌人火力封锁,把先前丢弃的小揪和小镐送到阵地。连范天恩团长都忍不住夸这名勇敢的教员,“你这个知识分子行”。
这或许是文化教员给战士们上过最生动的一场爱国主义教育课,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我们英勇无畏的革命战无不胜!
然而美韩联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支援下,进攻还是十分猛烈的。飞虎山阵地原本坚硬的石头都炸得粉碎,繁茂的树枝也变得光秃秃,到处都是浓烟和烈火。
三三五团的战士们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潜伏在阵地侧翼,待敌军十分靠近时,突然以密集的手榴弹招呼,敌人立马被炸得滚回山下。这阵势日本山崎大队在《亮剑》里见识过~
短短一天时间,敌军七次进攻全部被打退,但我军也伤亡惨重。三三五团六连的连长和指导员先后重伤被抬下来,营教导员立马带着通信员到阵地上查看,只见六连的阵地上只剩一个班长。
后来,这名班长被任命为排长,他摸索着把活着的战士从土里扒拉出来,又重新投入到战斗中。
此时飞虎山阵地不仅面临当面之敌的火力攻击,甚至连芥川的联合国炮兵也在炮火覆盖过来。
在三三五团五连的阵地上,敌我反复争夺了竟有16次之多,几乎每次都是肉搏战, 最艰难的时候,五连的一个排就剩排长和三名战士,他们依靠收集而来的弹药,勉强支撑着。
抗美援朝,我军最艰苦的除了战斗,还有后勤保障。飞虎山阻击,粮食迟迟送不到前线,战士们竟然把石头放进嘴里啃,原因是啃石头分泌大量唾液,能让人感到不那么饥饿。
在狙击战的最后一天,双方都杀红了眼,美军80多架飞机、数百门火炮一齐开火,五公里的阵地上蔓延着肉搏的嘶喊声和呻吟声。
敌人知道我军没子弹了,肉搏一阵后,后退20米,喘口气又接着攻上来。战斗就这样从日出持续到日落。
终于,师部命令三三五团撤退,范天恩团长还不愿意,表示后退就回到鸭绿江了。在师长的严令下,三三五团才结束战斗,后撤30公里。
在飞虎山的五昼夜,三三五团以轻武器,成功阻击韩军一个师及美军一个团的疯狂进攻,歼灭敌军1800余人。
随后三三五团边打边撤,还一路释放俘虏,目的就在于向美军表明,我军无力继续介入战争,造成我军示弱的假象,诱使美韩联军继续向北深入。
这种一面坚决阻击,一面又快速消失隐蔽的战术,只有侵华日军和逃到台湾的蒋军见识过,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我军士兵是如何做到仅凭几根玉米棒、风餐露宿、有限的火力,就能抵挡现代化钢铁洪流。
这逆天的军事奇迹,创造者属于“最可爱的人”——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佛隅
特赦1959中,王耀武曾经吐槽过蒋校长的指挥能力,说他是一个连一张手纸都舍不得扔的人。他早就建议放弃山东,集中兵力,退守江淮,准备与解放军决战,可是蒋就是不同意,不肯放弃山东,反而让他死守济南,最后他在济南死守待援,蒋又不肯大举增兵,导致他兵败被俘。作为一个跟随蒋多年的高级将领,有这种体会的人不止是王耀武,还有一大堆人。
军事上上要说逆天,就不能不提到蒋校长。他的每次操作都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明明形势不错的仗,让他咔咔一顿操作,形势马上就逆转了,最后被对手打得落花流水。而且,这种错误他不是一次出现,而是反复出现,每次都是导致灾难性的后果,都要丧师失地。所以我们现在看国军将领回忆录,几乎都把战败的责任甩给了蒋校长。
蒋校长指挥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有能力将敌人压缩到一个狭小地区内聚而歼之的时候,他总是企图以小的代价开换取胜利,导致最后兵力始终无法有效集中起来,本来应该打歼灭战的时候,他总是给指挥成了添油战术,不断逐次增兵,把精锐一点一点的投入进去,被对手消灭。淞沪会战如此,淮海战役还是如此。而这两次都是直接导致了战争局势的急转直下。
淞沪会战是最典型的这种逐次增兵的添油战术。再一开始,日军在上海的兵力很少,按照之前国军在一二八抗战以后确定的作战计划,是应该在一开始就投入优势兵力,将日军在上海的据点包围,然后迅速予以歼灭,使日军失去在上海登陆的必要性。在七七事变后,国军在华北连战连败,就开始在淞沪战场打主意,所以八月十一日就已经命令在当时的京沪线的八十七师和八十八师秘密进入上海,准备开战。
到八月十三日,日军和国军就已经交火,那么这时候应该是马上按原定计划将在上海的日军歼灭的好机会。至少从兵力对比上,国军是有这个能力的。但是张治中已经准备开始下令打了,蒋突然命令停下来,等待国际调停。这一拖,就拖到了十五日。十五日双方再次交火,但很快又奉命停下来了,因为蒋认为国际干预马上就要来了,还是有停战的可能。
等到十七日,国军才正式展开兵力,对日军据点进行围攻,但这时候日军的增援部队已经快要到了,所以日军的抵抗是非常顽强而坚决的,国军的进攻没有多少进展。于是国军也开始增调部队投入到淞沪战场上来,尤其是当时认为比较精锐的德械师,比如三十六师,第一军等部队,都很快就投入进去了。但在国军增援的同时,日军也在不断派部队增援。所以,到二十一日以后,国军就比较被动了,只能被动防御,日军则转入进攻。
随着战争的发展,蒋嫡系的中央军很快就兵力枯竭了,只能抽调地方部队来增援,比如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的部队,就都奉命来到淞沪战场参战。起初是按照德国顾问的意见,后面上来的部队部成建制进入阵地,而是抽调补充已经在前线积累了一定的与日军作战经验的八十七,八十八和三十六师,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地方部队,尤其是广东和广西部队上来以后,就只能成建制投入进去了,被打残了再撤下来。
到十月底,国军在蕴藻浜一线得阵地已经坚守不住了,撤退是必须的,不说按照之前的计划有组织的撤退到吴福线,锡澄线的永备国防工事,最起码的也是要撤退到苏州河以南。但蒋又要求国军再坚持一下,等待国际调停。最后实在坚持不了,比撤退到苏州河以南。到十一月一日,军事上国军已经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继续在上海坚守,然而蒋认为华盛顿公约缔约国马上就要开会了,所以又让国军再坚持一下。
一直到日军在金山卫登陆,国军后路被切断,国军在上海也坚守不住了,而蒋一直期待的国际调停也并没有什么结果,国军才又下达了总撤退命令,要求国军全线撤退到吴福线的国防工事去继续抵抗。但这时候国军知道后路已经被切断了,所以根本无心恋战,都是直奔南京,只有川军在嘉兴一带组织了对日军的迟滞性战斗,其它部队都是一溃千里。淞沪会战也就以最后的溃败结束了。
sammi味道
一九四六年六月的中原突围之役,皮旅冒出主力担任军区主力西进的任务,堪称战争史上一场逆天的军事行动。
抗战结束不久,蒋的大部队在经历豫湘桂会战的洗礼后,犹如雨后春笋般从大后方冒出,由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统一指挥第一及第五两大战区三十余万大军,将位于大别山处的中原解放区围得水泄不通,看来是要下山摘桃了。
中原解放区是由抗战时的鄂豫皖解放区演变而来,一九四五年十月底由新四军第五师和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及河南军区主力等共同组建起中原军区,正规部队近六万人还包括大量的民兵部队,主要活动于湘赣皖豫鄂五省交界处开阔地带,当时解放区内的人口高达一千五百多万而且地区仍在不断扩大,这一令敌寝食难安。
基于谈判的存在,我方在中原解放区内做出了巨大让步,放弃了湘赣皖豫鄂五省交界处大片区域。而鉴于四六年初双方谈判有了新的进展,中原军区主力近六万大军放弃转移而留在原驻地坚持,但蒋始终停不下来蚕食中原解放区的脚步,命令爱将刘峙逐步收缩包围圈。直到进入至三月份初,中原解放区已经被压缩在以湖北宣化店为中心,周围方圆不过百余里的狭长地带,面积缩减为原来的十分之一而且人口仅剩四十来万,刘峙控制了军区对外联系的交通要道,连最基本的粮食补给都成了大的问题,中原军区主力彻底陷入了困境。
因此,突围事宜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于是电报请示延安立即组织突围行动,而且当时已经截获了刘峙欲对中原主力发起总攻的时间,但迟迟无法得到批示。是因为延为了给华北战场特别是刚撤退至松花江的东北民主联军争取更多的时间,认为现在还不能走,六万大军能拖多久就拖多久,直到六月二十三日延安才了最后决心,发出了至中原“同意立即突围,今后一切行动不需请示”的急电。
而为了使得军区主力在敌铜墙铁壁下得以最大限度的生存,中原军区主力选择了声东击西分散式突围,即以皮旅六千人担任掩护主力突围的任务,至少要拖住敌人三天时间减轻主力突围压力,待主力越过平汉路后,皮旅再自行选择突围方向(弃卒保车)。而当时的刘峙已经把宣化店给团团围住了,而且判断中原主力突围方向从宣化店以东突围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早已部下二十万重兵坐得对手往里钻,总攻时间定义七月一日而且信心十足计划四十八小时之内结束战斗。
一支孤军在完全没有队友打掩护的情况下,皮旅六千人要想凭一己之力在敌数倍于己的合围之势下突围出来,其难度可想而知了。而中原主力也知道,倘若完成三天掩护任务后的皮旅自己也将深陷重围,其生存的可能性很低,因此为了以防不测提前给主要人员准备了便衣。但皮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于六月二十六日冒出主力从刘峙重兵集结的宣化店以东猛扎,摆开强行突围的架势诱使刘峙主动来进攻。
皮旅的提前行动一度令刘峙摸不着头脑,由于搞不清中原主力真实的行动意图,为了谨慎起见只是派了少量的部队前往探底。而皮旅在敌眼皮底下且战且退、忽左忽右,两天的时间里刘峙连个影子也抓不着,直到二十八日拂晓发现中原主力出现在平汉路附近时,刘峙才发现中了声东击西之计,于是命令大部队务必阻中原主力于平汉路以东,同时整编七十二师在合围圈内搜剿从中捣乱的皮旅。
皮旅完成三天掩护任务后在包围圈内带着整编七十二师兜圈子不断地突破防御圈,于二十九日跳出了合围圈,全旅近六千人开始上演千里奔袭式突围,最终历经二十余日连续孤军奋战,全旅在数倍于己的敌人合围之势下几乎全身而退,也是三支突围部队中保留建制最完整的一路,完美的皮氏走位走出了最顽强的过河卒,堪称战争史上一场逆天的军事行动。
黑衣捕手
1.毛主席一生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
2.第四野战军在辽沈战役中,碰巧俘获廖耀湘。
3.声东击西,盟军诺曼底登陆。
4.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蔡长元,铁原阻击战。
lxlliuxiaoling
这一战,是新中国的国魂之战。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组织了美国第7师31团的2个营,总共3000多人的兵力,在多达16个炮兵营的280门大炮和200多架次战斗机和轰炸机的支援下,向中国人民志愿军两个连控制的,总面积为3.7平方公里的两个山头发动猛烈进攻。
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和韩军将领们乐观地认为,只需要6天时间,付出伤亡200人的代价,就可以把这两个山头完全占领。
因为,他们所拥有的火力,包括300多门大口径火炮,100多架轰炸机,170多辆坦克,上百万枚的炮弹和炸弹储备,可以完全把这两个山头上所有的土,用弹片犁十遍!
美军向志愿军阵地大举进攻
事实上,他们也完全这样做了,从10月14日开始,美韩军队就以每秒钟6发炮弹的密度,对志愿军的阵地展开不间断的轰击,使得阵地表面已不容任何活物生存。树木炸光,石头炸成石粉,表土炸成土灰。
尽管进攻的两个营10天就损失了70%的兵力,但美军的增援部队源源不断,火力支援也越来越猛烈,到10月17日,表面阵地已经基本被美韩军占领,但志愿军通过坑道保存实力,积极在夜间出击,曾经十四天组织十一次夜袭,使得美韩军焦头烂额,胆战心惊。
10月23日起,美韩军开始重点对志愿军所占领的坑道进行争夺,采用无后坐力炮抵近射击;用炸药包爆破;向坑道里投掷手榴弹;甚至使用飞机低空俯冲扫射,用毒气弹、硫磺弹熏;用巨石块堵洞口;用铁丝网缠绕成团堵塞通气口;从坑道顶部凿眼装药爆破等等手段,却始终未能战胜坚守坑道的志愿军。
暗无天日,缺粮断水,缺少弹药,没有消毒药品。这样地狱般的环境,都没有让志愿军战士退缩,没有水就喝石头缝里渗下来的雨水,没有吃的就吃一颗慰问团战前送来的糖,至于没有酒精和绷带,就只能咬着被单忍着,直到牺牲……
志愿军战士在坑道中坚持战斗
一位在坑道里呆了20天的15军45师摄影员回忆说:“坑道里被炸得一直在掉土,没有任何亮光,空气混浊。坑道里大小便不能及时处理,烈士的遗体不能及时掩埋,硝烟味、硫磺味、血腥味、屎尿味弥漫在坑道里,让人窒息。坑道里最缺的是水,压缩饼干根本就咽不下去。有的时候甚至要喝尿,但因没水喝,尿也很少啊……有一个坑道,10多名战士直到饿死,还端着冲锋枪守在坑道口。”
从21日至29日,志愿军坚守坑道的部队夜间主动出击达158次,其中仅9次失利,其余均获成功,累计歼敌2000余人,将敌人占领的阵地逐步压缩。10月30日,志愿军第15军组织11个连,在160多门火炮掩护下向据守高地的韩国军队发动反攻,到31日晨恢复了大部分阵地。
31日,美韩军与志愿军围绕每一寸土地展开了血腥争夺,韩军遭到志愿军痛击,在近3万枚手榴弹和手雷,260根爆破筒,30多万发子弹,21000多发炮弹的打击下死伤1500多人,却一无所获。而第15军也已陷入了无兵可用的危急局面。
11月1日,志愿军第12军的4个团加入战斗,一个连一个连地与进攻的敌人进行车轮战,保存了大量骨干有生力量,此时,在阵地附近的志愿军达到3个师6个团,双方反复拉锯,韩军曾经14次占领某阵地,而被志愿军第14次反击夺回,到11月25日,由于伤亡过大,美韩军队被迫停止了对597.9高地和537.7高地的进攻。
在围绕两个高地及其周边阵地的43天争夺中,“联合国军”付出了死伤25000多人的代价,却仅仅占领了1000平方米的一块阵地,美国媒体哀叹道:“这次战役实际上变成了朝鲜战争的‘凡尔登’,即使用原子弹也不能把‘狙击兵岭’(537.7北山高地)和‘爸爸山’(五圣山)上的共军部队全部消灭。”
美国总统杜鲁门和“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认识到,为了这样小的阵地付出如此惨重的伤亡代价最终却几乎一无所获,将会使“联合国军”很快把血流尽,不得不就此停止了对志愿军的大规模进攻。
在整个战役中,天上没有出现过一架志愿军的飞机;志愿军的坦克也没有参战的记录;我军的炮火最多的时候也不过是对方的四分之一,美军总共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5000多枚航弹,我们只有40万发炮弹,而且几乎全是后期才用上。
15军军长秦基伟指挥作战
志愿军战士只能用手雷,手榴弹,爆破筒跟敌人的飞机坦克对抗,有38名战斗英雄和敌人同归于尽。
但就是这样的武器装备,志愿军把武装到牙齿的强大敌人死死地摁在五圣山前,不能前进一步。美军指挥官们承认,战役的失败对“联合国军”的士气造成了沉重打击。
这,就是新中国的国魂之战,上甘岭战役。当朝鲜战争打完,尤其是上甘岭战役打完,西方才真正认识到,这个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跟过去百年来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真的不同。
阿峰
在战争史上,我觉得解放战争中的四平保卫战堪称经典,也算是比较逆天的战役。
1946年3月18日,东北民主联军万毅率领的第七纵队和保安一旅6000余人攻占四平。同时西满军区三师、北满军区七师、第三五九旅和东满军区二师及总部直属的一师,分别部署在四平外围各要点。林彪亲自坐镇四平指挥。
国民党首先投入四平战场的是新一军和七十一军等5个师。黄埔军校一期生、新一军首任军长、东北保安副司令郑洞国任四平前线总指挥。
3月19日,四平外围战斗打响。杜聿明倚仗新一军是“天下第一军”,根本不把民主联军放在眼里,大摇大摆如入无人之境,直扑四平。民主联军三师在名将钟伟的指挥下采用运动防御战术,从铁岭到昌图节节抵抗,使新一军付出了不小代价。4月7日,新一军新三十八师在兴隆泉、柳条沟一线钻进了民主联军三师八旅、十旅、独立旅和第一师设下的伏击圈,结果遭到了民主联军猛烈围攻,损失了800余人。就在这一天,新一军第五十师在进攻朝阳堡时也遭到了民主联军三师第十九团猛烈反击,一天之内伤亡了400余人。
接着,国民党第七十一军八十七师在四平以南的大洼又中了民主联军的埋伏,被歼灭4300多人,差点全军覆没。
在此次战役中国民党军队投入的军队当中的新一军是当时国军中的王牌部队。抗日时期在印度组建,有着对英美抗日物资运入中国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功劳。有“蓝鹰部队”、“天下第一军”之称。
新一军的前身为宋子文的税警总团,其装备为全美式装备,其装备在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中是首屈一指的。在抗日战争中税警总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十八师,编入陆军第六十六军战斗序列,随即参加了中国远征军。
1942年10月,蒋介石下令将驻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新二十二师编为新编第一军,郑洞国为军长,孙立人为新三十八师师长,廖耀湘为新二十二师师长,在兰姆伽换装美械装备,接受美式训练。
在四平保卫战中东北民主联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作战月余,伤亡8000余人,毙伤俘国民党军1万余人,林彪指挥的东北民主联军在四兵保卫战中的表现堪称逆天。
Dormant
战争史上逆天的军事战役都是毛泽东,从古至今无人能及,毛主席的四渡赤水把红军从绝境中带了出来,也是逆天的军事战役,抗美援朝更是逆天,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军事家但是从古至今没有一个军事家敢以一敌十几个国家的联军,而且是世界上最精锐的装备世界一流的美国,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国家敢与十几个国家对抗的,而且是装备极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为首的联军,这样的逆天军事战役震惊世界,也让中国人在全世界站立起来了,也为新中国奠定了和平建设国家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