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刘罗锅》实际上既不是宰相也不是罗锅,这是真的吗?

提到的作品

[作品]永宪录

本书为“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之一。本书系记录康熙六十一年(公元一七二二年)到雍正六年(公元一七二八年)七年间发生的几椿重大历史事件,如胤祯“夺嫡”及其即位后几年中不断制造的年羹尧、隆科多、阿其那、塞思黑...

萧奭

[作品]宰相刘罗锅

刘墉是乾隆、嘉庆年间权重如山、炙手可热的大臣,也是民间及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老百姓称他为“刘罗锅”、“刘青天”,将他比作包拯似的大清官。 刘墉除了具有正直的品行之外,还充满睿智,在诗和书法上的造诣也很深...

禾三千

最新跟帖
yongyyy

yongyyy

快醒醒吧,大家都被电视剧给骗了,此人确实不是宰相,更不是罗锅。电视剧只不过是夸大了表现手法,忽悠了大家而已。

刘罗锅其实就是刘墉,他是乾隆年间的人。刘墉字崇如,号石庵。出生于官宦世家,是非常典型的书香门第。在乾隆16年中进士,其前半生多在地方为官,做过知府、学政、巡抚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着实为地方办了不少好事,被百姓誉为宋代包公。乾隆47年,奉调入京,任右都御史,行走上书房。

这个时候,他开始与一个非常有名的人共事,那就是和珅。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在此时描述的是刘罗锅与和珅斗智斗勇,刚正不阿的正面形象。但是历史记载,他确实一个阿谀奉承,委曲求全的人。不过身在宫中为官,他只是前途一片光明,这么做,也是为了保全自己。

话又说回来,在清朝年间是没有“宰相”一说的,他只是一个体仁阁大学士,属于是实权派,地位相当于宰相,但直接说他就是宰相的官职,是与历史不符合的。

再来说他这个“罗锅”的称号,估计有些人不知道“罗锅”是啥意思,其实就是“驼背”“驼子”这个意思。清朝官场是十分看重外貌的,说是外貌协会也不为过。当时的选官制度非常严格,是大不可能选择一个外貌形象欠佳的人入朝为官。

按照规定,举人会试三科不中,可应考“大挑”科。这一科不考文章,也不考口才,只论相貌,标准是“同田贯日身甲气由”,以字形来比拟身形。“同”指长方脸,“田”指四方脸,“贯”指方头大脸身体直长,“日”指高矮肥瘦适中,符合以上四个字便有入选的可能。“身”指身体歪曲,“甲”指头大身体小,“气”指肩膀一边耸一边平,“由”指头小身体大,凡是与这四个字有关者,落选无疑。

不过,也有历史加载了“刘罗锅”这个事,当时刘墉已经八十多岁了吧,有点儿背驼其实也是正常的事情,何况他还爱好书法,更容易驼背,有次被乾隆调侃是“罗锅”,估计这一称号就这么来了。

综合上述来看,《宰相刘罗锅》这个电视剧,从某些方面来讲,确实是与历史有出入,大家当个故事看即可,不用太过于认真。

luluvy

luluvy

一部《宰相刘罗锅》把刘墉从书本上,推到了屏幕上,也让人们多了个了解他的途径。然而事实上,宰相刘罗锅,既不是宰相,也没有罗锅。1958年,考古学家打开了刘墉的墓穴,他们惊奇的发现,刘墉的小腿竟然有75公分,整个身体的长度达到了1.9米,并且从他的骨骼来看,刘墉并非是个驼背之人。

那为啥有人说他罗锅呢?原来,刘墉侍奉的两位皇帝,乾隆和嘉庆皇帝的身高都只有1.7米,为了跟主子保持一致。也为了不让自己因为身高被别人弹劾,成为别人的眼中钉,所以他尽量弯下腰,低下头,看起来身高跟别人差不多。

不过罗锅这个称号还真跟刘墉的学生嘉庆皇帝有关。嘉庆当皇帝之后,刘墉已经七八十岁了,他又刻意弯腰,看上去就像罗锅一样,嘉庆一次就戏说刘墉为“刘驼子”,没想要这个称呼就这么穿了开来,演变成了后来的刘罗锅。

宰相一职,自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为了防止宰相专权,加强中央集权,便已废除。清延明制,所以清朝根本没有宰相一职。而清朝相当于宰相职权的机构是军机处,而刘墉官海沉浮,自始至终都没有进到军机处,他最大的官职是体仁阁大学士,是个没有太大实权的文职。

而老百姓之所以称刘墉为宰相,大概是因为老百姓知道他为官清廉,是个好官,官做的很大,反正宰相官也很大,就这么称呼他为宰相了,也说明了老百姓对他的爱戴,尊敬。

所以,刘墉被称为宰相刘罗锅就这么在民间流传开来,刘墉被后世误会也就不足为奇了。

睡咖

睡咖

按照清朝“拜相”的标准,刘墉能和“宰相”沾边;而“罗锅”这一词,跟刘墉长相一点也不沾边,应该只是嘉庆皇帝对他的戏称。

<先说宰相的事>

宰相和丞相概念相同,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秦朝时期,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候会分设左右两位丞相,以左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

元朝时期,“宰相”有十余人之多: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副职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员都是宰相。

明朝朱元璋在处死胡惟庸以后,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从此以后,没有了丞相,朱元璋直接管理六部。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没有劳模朱元璋的劲头,于是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此时,内阁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清朝时期,雍正设立军机处,类似于明朝内阁。军机处的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所以,军机大臣都可以称为“宰相”。而且,清朝时期,习惯上称授大学士为拜相,虽然没有宰相的名份,但是大学士也算是“相”。

我们在看刘墉的官职: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刘墉是大学士,已经拜相,所以,可以被称为“宰相”。而且,刘墉因为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因此,他还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是名副其实的“宰相”。刘统勋历任官职中有: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所以,刘统勋有宰相之名,也有宰相之实。

<再说,“罗锅”的由来>

清朝选官,很注意形象的,用四个字要求官员:“身、言、书、判”。“身”指的就是相貌端正、体格健壮;“言”指的是要能言善辩,口齿清楚;“书”指的是要写得一手好字;“判”指的是要思维敏捷。刘墉要真是个罗锅,肯定不会被选出来做官,更不会被重用。

民间关于刘墉“罗锅”的由来,有两个故事。

一是,刘墉个子高,常年躬背读书写字,背看上去有点驼。所以,被称为“罗锅”。

二是,嘉庆戏称刘墉为“刘驼子”。封建社会,大臣见了皇帝都要卑躬屈膝。刘墉因为个子高,再加上已经七八十岁的人了,驼背很正常。刘墉在嘉庆皇帝面前弯腰的时候,好像“驼子”。因此,嘉庆就戏称刘墉为“刘驼子”。

(文|勇战王聊历史)

Sxy

Sxy

确实是真的。

在明朝,因皇帝不耐烦处理繁琐的政务,遂设立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使得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等到了清朝,虽沿袭明朝制度,仍设立内阁大学士 ,但自雍正帝开始,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内阁大学士则不过是一种政治荣誉和待遇。因此,尽管习惯上仍把授大学士称为拜相,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宰相。

刘墉官拜体仁阁大学士,但非宰相,称其为宰相,更多的是民间对他的一种尊崇和喜爱。

当年,《宰相刘罗锅》热播时,因电视剧加入了很多戏说的成分,并非正统、严肃的历史剧,因而采用了民间口口相传的宰相称谓,且将很多他人与和珅斗智斗勇的事例,嫁接到了刘墉身上,为的是增加电视剧的观赏性,与真实历史相去甚远。

实际上,刘墉是标准的官二代——为名臣刘统勋之子,作为名门之后,加之刘墉才能出众,乾隆帝对他始终是关爱有加的。同时,刘墉很善于处理与乾隆帝的关系,乾隆四十二年秋天,时任江苏学政的刘墉,向乾隆帝奏请自行刊刻乾隆帝的御制新乐府、全韵诗,并建议敕发各直省刊刻。这一建议,让附庸风雅的乾隆帝很受用,对刘墉亦是一再擢升官职。

得到乾隆帝恩宠,刘墉有了自保的护身符,但他也没有得意忘形,同更得乾隆帝恩宠的和珅,既保持一定的距离,又不触犯其利益,算是无欲无求、明哲保身吧。刘墉最大的长项,还是舞文弄墨,与纪晓岚私交甚好。

刘墉被称为刘罗锅,是源于嘉庆帝称他为刘驼子。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刘墉年岁大了,有些驼背,嘉庆帝这样喊他,透出君臣关系的亲昵。另一方面,嘉庆帝可能也是觉得刘墉越来越圆滑,只是哈腰恭顺,不肯谏言,无伤大雅地加以戏谑。这一点,从刘墉死后,嘉庆帝赐其谥号为“文清”,而非更高规格的“文正”,即可看出一二。

另据考古学家论证,刘墉身高应该接近一米九,如果属实,那刘墉就更不可能是影视剧的罗锅了。

温柔乡

温柔乡

说刘墉不是宰相,是因为自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以后,明朝与沿袭明朝制度的清朝都不设宰相,但是在实际的政务运作中,皇帝还是需要让渡部分相权给政治上的助手,因此由数个大学士组成内阁,大学士就是实质上的宰相,虽然权柄和职能与原先拥有相权的宰相有一定的区别,事实上,索额图、明珠乃至和珅都被人称为某相,虽然如果在皇帝面前这样称呼多少是犯忌讳的。

和珅曾经称王杰为状元宰相,刘墉也被当时人称为浓墨宰相,所以电视剧这么称呼也谈不上错,当然如果更严格一点,索额图、明珠时代没有军机处,和珅、王杰等都是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在乾隆朝,不兼军机大臣的大学士如刘墉按照苛刻一些的定义不能算是宰相,这个说法同样没有错。

罗锅就是驼背,刘墉不是残疾意义上的驼背,但是可能会有驼背的习惯,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两个,首先刘墉的身高达到190厘米,由于身高太高往往需要俯就与自己对话的人特别是皇帝,因此可能有驼背的习惯,其次有一个说法是嘉庆帝称呼他为驼子,当时刘墉已老,因为年老导致的骨质疏松等疾患也会使得人驼背——然而这样的驼背主要是生理意义上的,而不是病理意义上的。

宰相刘罗锅》作为一部影视文艺作品,演义一些不算什么,窃以为不必上纲上线到5个字中错了4个字。

以勒yvon

以勒yvon

历史上真正的刘罗锅,既不是罗锅,也不是宰相。

在清朝,选拔官员比较看重外貌,虽然不要求个个是帅哥,但至少面貌要周正,不能是歪瓜裂枣,更不能有身体残疾,像罗锅这样的,要首先排除在外的,连考秀才的资格都没有,更别提做官了。


所以,刘罗锅肯定不是罗锅。

那么,刘墉为何有“罗锅”这个绰号呢?原来这个绰号大有来头,是嘉庆皇帝亲自给他起的。

刘墉个子很高,大约有一米九,人又很瘦,据说还挺帅,长年累月的读书,使得他有点驼背,加之,清朝官员见到上级领导,都喜欢点头哈腰的,见到皇帝更是如此,头低得很低,越低越代表尊敬和臣服。

有一回,嘉庆召见刘墉,刘墉来了之后,扑通一下跪倒,嘉庆赶忙让刘墉起身,刘墉站了起来,但依然躬着身子,像只大龙虾一样,嘉庆见了,忍不住噗嗤一笑,说道:

“刘爱卿啊,我看你叫刘驼子更贴切!”

从此之后,刘墉就有了“罗锅”的绰号,不过,绰号是皇帝给取的,算是御赐的,虽然有点不雅,但刘墉也欣然接受。


在《宰相刘罗锅》电视剧里,刘罗锅天生罗锅,满脸褶子,家境贫寒,靠着努力读书,考取了状元,然而,真正的历史大相径庭。

首先,刘罗锅不是罗锅,这个前面已经说过了。

其次,刘罗锅家里不穷,而且出身名门望族,有权有势,说他是官二代,或者是富二代毫不为过。

刘罗锅祖孙三代都是高官。刘罗锅的曾祖父是进士,祖父是四川布政使,父亲是军机大臣,是乾隆身边的股肱之臣,曾做过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绝对一等一的实力派。

有这样的家庭背景,有这样实力派的爹,刘罗锅等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想要实现人生的小目标,简直太容易了,这不,刘罗锅连科举考试都没参加,直接以恩荫举人的身份参加当年会试和殿试。

当年,范进考到了七十岁,才中了举,兴奋过头,一下子疯掉了,而刘罗锅因为父亲的关系,年纪轻轻地,就免试成了举人。


所以,古代的科举,公平只是表面上的,更多的穷人学子只是富家子弟的陪考,成为第一批被挤下桥的可怜虫。

不过,刘罗锅也是有两把刷子的,否则也不会在会试和殿试中,考中二甲第二名进士。

那么,刘罗锅是宰相吗?

也不是,宰相制度早在朱元璋时期就被废除了,人家朱元璋能干,一个人就搞定了六部,把权力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天下之事,唯有他一个人说了算。

朱元璋很能干,但事必躬亲,很累,很苦,经常加班,可是朱元璋任劳任怨,不辞辛苦,但他愿意这么受累,但子孙后代却不愿这么累,于是渐渐衍生出了内阁。


到了清朝,把明朝的制度全盘照抄下来,到了雍正一朝,又有了军机处,到了乾隆时代,军机处已经成了权力核心部门,只有进入军机处,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实力派。

而刘罗锅终其一生,从未进入军机处,所以他算不上乾隆的红人,也不是宰相。

yangyielle

yangyielle

1.先肯定的回答,不是宰相是真的。刘墉最高官职——体仁阁大学士(尚未到“殿”级大学士)的时候,大学士无论从名称还是从实质上,都早已经没有了“宰相”的意思。

2.肯定也不罗锅,我在博物馆听导游讲过,说刘墉不但不罗锅,而且是大个,因为在皇帝面前,需要低头躬身。时间久了,大臣们就以讹传讹变成了“罗锅”。

丁丁

丁丁

“宰相刘罗锅”这句话其实是对的。

刘罗锅是宰相,而不是丞相。


我们先说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主(含诸侯、帝王等)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通称,而非法制上的名称。宰相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

例如汉代的丞相可以称之为宰相,魏晋南北朝的录尚书事可以算宰相,唐代的三省长官,甚至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都算宰相,明清时期的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都可以称之为宰相。所以说宰相就是一群人。

而丞相则是一个人。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宰相正式职称之一。一般指帝王下面的最高行政官员,辅佐皇帝总理政事的百官之长。

李斯是中国第一个宰相,明初被废黜,胡惟庸是中国最后一个宰相。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之后,明太祖罢中书省,废除宰相。

由于国家事务繁多,皇帝无法处理,必须有大臣辅佐。

洪武十五年九月,朱元璋仿宋殿阁制设内阁,挑选能力强又得到皇帝信任的官员入阁,担任内阁大臣。内阁开始只为皇帝的顾问,后来逐渐掌握实权。内阁官员虽无宰相之名,但有宰相之实。

而内阁中位列第一的辅臣称首辅。比如张居正就当过首辅。而首辅虽然没有丞相之名,却有丞相之实。

而内阁官员也可以称之为宰相。

清朝时期,可以称宰相的官员有: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等。

刘墉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

刘墉既然担任过体仁阁大学士,自然有资格称之为宰相。

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再说罗锅。

民间故事中刘墉天生残疾,是个驼背,所以他在民间有个外号叫作刘罗锅,但并不符合史实。

至少史书上从未记载刘墉是个罗锅。

一般入史书的人有残疾,史书上都会有记载,比如康熙的哥哥福全史书就曾记载,他自幼瞎了一只眼,因而与皇位失之交臂。

永宪录》卷三:“裕亲王向以损一目不得立。”

关于刘墉驼背,有两种说法

一是传说刘墉个子很高,常年躬身读书写字,所以背看上去有点驼,所以有了个“刘罗锅”的外号。

二是嘉庆皇帝曾开玩笑称刘墉为“刘驼子”,不过刘墉当时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老人有些驼背弯腰是很自然的。

所以说,刘墉被称为《宰相刘罗锅》没有错误。

风雨冰凉

风雨冰凉

李宝田老师主演的《宰相刘罗锅》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剧中刘罗锅这个形象被刻画得深入人心。在很多人心里,估计早已把剧中的刘罗锅当作是历史上真实的刘庸了。不过电视剧和历史还是有区别的。就以《宰相刘罗锅》这部电视剧来说,剧中就有一些情节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历史上的刘墉出生并不卑微,而且刘墉也称不上是宰相。至于“罗锅”一说则没有很确凿的证据。

刘墉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名门望族,他的曾祖父,祖父以及父亲都是朝廷的官员。尤其是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官至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是名副其实的宰相。刘墉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世家,无论如何也谈不上是出生卑微。相反,按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刘墉算是一名标准的官二代了。除了身世有所出入,剧中至少还有两个地方值得斟酌。那便是刘墉是否是宰相,以及刘墉是否驼背很严重。

刘墉的科举之路比较特殊,他并不像一般的学子那样从秀才开始一步一步去考取功名。刘墉是通过他父亲刘统勋的关系,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直接以举人的身份参加会试和殿试。在这次考试中,刘墉考了全国第五名,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了。考中进士后,刘庸先是在翰林院任职,之后又当过学政、知府、总督、尚书,最终位列体仁阁大学士。

清朝从乾隆时期开始,一共有三殿三阁六种大学士。而不管是哪一种大学士,品级都是正一品的。清朝的大学是还有另外一个称呼,那就是中堂。刘墉当过体仁阁大学士,可以称呼为刘中堂。至于能否称为宰相则需要斟酌。

我们都知道,自从朱元璋废除胡惟庸后,宰相制度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之后明朝和清朝都没有再设立宰相一职。所以严格来说,清朝并没有宰相这个职务。不过与宰相相当的职务还是存在的。比如明朝的内阁首辅就被视为等同于宰相。而明朝的内阁大学士也称为阁老,是明朝最顶级的几位官员,凡是进入内阁的官员通常被视为位列宰辅。从这个角度来说,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可以称得上是宰相。

而清朝的情况和明朝略有不同,清朝除了有大学士以外,还有像军机大臣这样权势非常大的官员。像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即是大学士又担任过军机大臣,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宰相。而刘墉只是当过殿阁大学士,理论上并不能算宰相,只能说位居宰辅之列,算得上宰相的副职吧。

刘墉驼背应当是事实,但是否严重驼背则不好说。刘墉往年被嘉庆帝戏称为刘驼子。虽然当时刘墉已经是年过古稀的老人,有点驼背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只是正常的因为年龄大而驼背,那么嘉庆帝应当不至于笑称刘墉为刘驼子。

而且一般来说,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没有驼背,那么年纪大的时候也不会突然就严重驼背。所以,最可能的情况是,刘墉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有些驼背了,等到他晚年的时候,驼背就更加明显了。所以刘墉驼背很可能是历史事实,但是应该不至于像《宰相刘罗锅》中演的那么夸张。

宰相刘罗锅》这部剧主要是要把刘墉刻画成一位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清官。中国历史上诸如此类的清官一般都是出生寒门的,这就解释了剧中为什么要把刘墉的身世有意说成是出生卑微。为民请命的清官往往是鞠躬尽瘁而又接地气的,而“刘罗锅”这个称呼就是用来体现这两点的。

xibeiyulin

xibeiyulin

看了很多人的回答,基本都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即认为朱元璋废黜了丞相制度,所以刘墉不可能是宰相。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因为“宰相”与“丞相”不是一个概念。朱元璋废除的是“丞相”,而不是“宰相”,事实上他也没有办法废除“宰相”,因为宰相并不是一个明确的官职,而是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所谓“宰”就是主宰,“相”乃辅佐之意,两者合起来就是辅佐皇帝的主宰之臣。

历史上的太宰、相国、丞相、大司徒、尚书令、中书令、侍中、中书舍人、内阁大学士(明朝)、军机大臣等都可以称之为宰相。

再来看看刘墉的经历,他于乾隆十六年中进士后,先后在清朝朝廷担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最后两个职务都是可以参与清朝最高层决策的职务,因此,说刘墉是宰相是可以的。

至于刘墉是不是罗锅,这个其实没有办法考证,但是我们可以从侧面进行推测。在清朝,想要中举并不容易,尤其是想要身居要职并不容易,因为古代也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如果一个人的形象不好,是很难中举的。所以刘墉至少年轻的时候应该不是罗锅。

但是到了晚年,驼背的可能性比较大,即便是到了现在,依然后很多人驼背的老年人,这主要是与年轻时候从事的工作有关。而且刘墉活到85岁才去世,在古代这是妥妥的高寿,也该到了驼背的时候,所以所谓刘罗锅,估计是刘墉上了年纪后,乾隆对他的一种戏称。

克克贝Helen

克克贝Helen

当然了。

刘墉官职最高是体仁阁大学士。

这个官虽是正一品,但清代雍正以后的内阁大学士已不能和明代等同,毕竟军机处成立后已经分去了内阁大部分权力。

所以,刘墉的大学士从职权上说最多也就是皇帝副秘书长(大学士可是一群),负责备份皇帝咨询的责任,有议政影响力但远不能说是宰相。除非是大学士+军机大臣(等于唐代中书令)或者大学士+尚书(拥有决策+执行权)才能算真宰相。

此外,历朝历代对于官员的仪表是非常重视的,刘墉年轻就是驼背的话,别说乾隆16年殿试成为二甲第二名(第5名)进士,就是恩荫举人都不大可能得到。

所谓刘罗锅的说法来自于嘉庆称刘墉为刘驼子,但此时刘墉近80岁,长期伏案工作形成驼背是正常现象,也与乾隆无关。

bunnyzr

bunnyzr

“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特别容易被人接受并喜欢。

刘墉有没有当过宰相或者担任过相当于宰相的职务,这得从古代朝廷政治中枢构成说起,宰相是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的最高长官是丞相。民间口口相传,没分得那么认真,两者混为一谈也是正常默认的事。明朝朱元璋时在胡惟庸一案后,朱元璋从此取消了丞相这一职务,自己当劳动模范,包揽一切掌管六部。

那刘墉的履历表上有哪些任职经历呢,他担任过吏部尚书,工部尚书,督察院左都御史,体仁阁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职务蛮多,名气也不小,可是他从未进入过军机处,也就是讲刘墉从来没有接触过帝国的政治决策中枢。他入过內阁,当过体仁阁大学士,叫“刘中堂”是最恰当的。

刘庸真正出名,实际上是到了嘉庆4年,倒和珅的时候,不畏权势的一面,查明和珅及其党羽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自肥等罪行20条,奏报朝廷。

还有他被称作“罗锅”的事,自古科考出身的人,不说一个个都要求潇洒俊男,但基本体形必须具备的,刘墉是乾隆15年进士,如果真的驼背,恐怕连科考的机会都不会有的。

那会刘庸都已经80多了,刘墉山东人,个子又高,经常低头读书写字,年纪大了变成个驼背很正常。嘉庆出于开玩笑的那种爱称,称呼他为“刘驼子”。这一流传出去,大家就只管他叫他刘罗锅了。

老百姓叫刘墉刘罗锅,实际上也是出于爱称。

平凡ooo内依

平凡ooo内依

从明朝开始,就已经没有宰相这个职位了。最后一名宰相是胡惟庸,被朱元璋咔嚓了的。之后就不再设立宰相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位。明代代替宰相的是首辅,比如张居正就是首辅,做决定靠的是拟票,就是投票。后来朱棣觉得首辅还是权利太大,于是又给太监一个功能叫做内廷披红,作为监督。到了清代,雍正觉得效率不够,于是绕开了外廷来了一个军机处。进军机处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最高的清朝官位档次了。刘墉记得也是进过军机处的,然后乾隆很爱面子的,所以乾隆选官也要看好看不好看。结果就是刘墉可能的确有点驼,但是绝对不会有影响到观感的情况,否则乾隆这种皇帝的欣赏水平,会让乾隆自闭到不愿意上朝看到他的

heyleo

heyleo

老无历史观来回答这个问题。

宰相刘罗锅》里刘墉给人的形象是一个驼背瘦小的样子,他经常敢于在朝堂上与和珅硬刚,让和珅出丑。

民间老百姓由于喜爱刘墉,也亲切地称呼他为“宰相刘罗锅”。

实际上在正史里,刘墉既不是宰相也不是罗锅。

宰相刘罗锅》剧照

宰相的含义及名称变迁

宰相二字中,“宰”是主宰,“相”是辅佐,“宰相”合在一起就有主宰朝政、辅佐君王的含义。古时候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说的就是宰相。

但实际上除了辽朝时有宰相这个官职,其他时期都无此官职,只是民间里对于上辅佐君王、下统领群臣的人的统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宰相地位的职务各不相同。

商朝时,“尹”相当于宰相,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有个大臣叫伊挚,汤拜他为尹,所以后人又叫伊尹。

伊尹当时的权力很大,甚至能流放商王。当时商王太甲不遵守商汤的大政方针,就被尹送往汤的墓地悔过三年。


伊尹画像

周朝时太宰相当于宰相。

到春秋战国时期,“相”成为辅佐君主的那个人,当时著名的相有齐国的管仲、赵国的蔺相如。

战国秦武王设置了丞相这一职务,商鞅、张仪、吕不韦、李斯等都做过丞相。

汉代继承秦国的制度,萧何成为汉朝第一个丞相,有自己开府的权力(即在自己的府邸设置下属、独自办公)。


萧何画像

到了东汉司徒、司马、司空都是宰相。

唐朝时实行的是多宰相制度,即掌管行政中心的三个部门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最高长官都可以叫做宰相。

到了明朝,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建立了内阁,进入内阁的大学士替皇上处理政务。

民间习惯把内阁大学士称之为宰相,但这些大学士只可以像皇上提建议,却不能自己决断,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大学士期间,就是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权的人物。


张居正画像
清从明制,也设立了内阁,不过到乾隆时期,替皇上办事的主要是军机处的大臣,内阁大学士已经成为一种尊荣,不过通俗上还是称大学士为宰相,但他们既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也没有宰相的名份。


刘墉在乾隆朝一直没有受到皇上太大的宠幸

由于吸取了前朝的教训,清朝从不给大臣绝对权力的机会,在清朝当官只能听从皇上的命令。

即使如和珅这样的权臣,嘉庆皇帝几天就把他给收拾了。

刘墉是清朝名臣刘统勋的长子,在其父亲在世的时候一直外放为官。



直到刘统勋去世,朝廷感念刘统勋的多年功绩,才调刘墉入京为官,先后担任户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左都御史、吏部尚书。

但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之后数年,刘墉不断犯错,多次受到官声渐不及从前,并多次受到皇帝责备,后来一度被罢免大学士之职。

到了嘉庆二年,刘墉才被重新授予体仁阁大学士(大学士中的最末一等),乾隆并说这是因为没人了才把大学士授予他。


刘墉画像

可见在乾隆当政期间,虽说刘墉一度也得到皇上赏识,但绝没有达到像和珅那样宠幸的地步,所以即使他也是内阁大学士,但作为一名汉族官员,他时刻受乾隆的敲打,既没有宰相之名,也没有宰相之权。


刘墉不是罗锅,反而是个大高个

1958年,专家通过观察刘墉的尸骨,惊奇发现如果按照刘墉小腿骨的长度推算,刘墉身高达到了1米9,在现代都是个大高个。

那为什么会有“刘罗锅”的外号呢?

有种说法是刘墉常年弯腰读书写字,久而久之,背就显得有点驼。

另外据史料说嘉庆是第一个叫刘墉“刘驼子”,也许是因为当时刘墉年老,自然佝偻。

当然刘墉身这么高的身高,如果直挺挺地站在皇上面前,让皇上情何以堪。

因而高情商的刘墉,自然在皇上面前躬身,外人看来就像是驼背一般。



宰相刘罗锅》剧照

综上,刘墉既没有宰相之名,也没有宰相之权,更不是个罗锅。



我是老无历史观,给你带来有料、有聊的历史。

蔬菜饼

蔬菜饼

感谢回答,排头需要说明的是华视频题目坎子社稷属性时务发布,记实,纪要辈电视机视频不可更变,扭曲,问题平地风波之外,作为曲剧,没有对子问题记实竟偶像线一定枷锁,更多的是博取观众黑眼珠,提高收益率,加大商业价值,故剧情齐人士面目皆非倒酷正常化,比如相同是张国立和数王刚串演的铁齿铜牙纪晓岚,去微电子学考证,纪晓岚不光带有口痴,并且权和数和珅公干的错一点半点,这里附毋余举例说明,一言以蔽之悲剧情是上上标榜,实事即使如此没有据却是妙的,毋扭曲剧情把行,鸣谢

巴丹吉林

巴丹吉林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