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刘罗锅》实际上既不是宰相也不是罗锅,这是真的吗?

提到的作品

[作品]四库全书

含四本:《绿野仙踪》、《禅真逸史》、《品花宝鉴》、《姑妄言》

三韩、曹去晶

[作品]宰相刘罗锅

刘墉是乾隆、嘉庆年间权重如山、炙手可热的大臣,也是民间及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老百姓称他为“刘罗锅”、“刘青天”,将他比作包拯似的大清官。 刘墉除了具有正直的品行之外,还充满睿智,在诗和书法上的造诣也很深...

禾三千

[历史]清史稿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姓爱新觉罗氏,讳努尔哈齐。其先盖金遗部。始祖布库里雍顺,母曰佛库伦,相传感硃果而孕。稍长,定三姓之乱,众奉为贝勒,居长白山东俄漠惠之野俄朵里...

柯劭忞

最新跟帖
Zandra02

Zandra02

宰相刘罗锅》中只有“刘”是真的,宰相和罗锅都是假的,刘墉既不是宰相也不是罗锅。



首先说说不是罗锅

首先清朝选拔官吏是有严格的长相要求的;并且创造性地运用了汉字的象形特征进行了限制“同田贯日身甲气由”,将脸型、身材分为上、中、下三等,

上等为同、田字形,同,就是同字脸,方而长;田,乃田字脸,方而短;

中等为贯、日字形,贯,即头大而身体长而直;日,即肥瘦长短均适中,并较为挺直。

符合以上四字标准的都可以中选。



下等为身、甲字形; 身,就是身体斜而不正;甲,是指头大身体小;

还有气、由字形;气,是两肩不平,一肩高耸;由,即头小身体大。凡有以上长相的,则皆不入选

如此看来,刘“罗锅”连[气由]两个字都谈不上,根本就不可能入朝为官。

实际上在1958年,刘墉墓打开的时候就证实了刘墉并不是罗锅,而是一个身高挺拔,接近1米9的人。被称为罗锅的原因也是因为乾隆嘉庆身高只有1米7左右。刘墉也不得不稍稍弯腰以示恭敬。而到了嘉庆时期,刘墉已经年迈,嘉庆看到后随口说了一句“刘坨子”。这样就流传开来了。



再来说说也不是宰相

明朝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取消了宰相制度,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宰相一职。转而将权力分散,设置了内阁制度。而清朝承袭了明朝的制度,所以也没有设置宰相一职。到了嘉庆二年,刘墉被授体仁阁大学士一职。于是后来为了突出刘墉的形象,便加上了宰相的称呼。



正所谓宰相非刘墉,刘墉亦非罗锅。宰相和罗锅并不是后人的对刘墉的嘲讽,相反对于刘墉的钦佩之情更多。

星云

星云

提起《宰相刘罗锅》满满都是回忆。当年这部电视剧是风靡一时。特别是受电视剧的影响,还出产了一款冰糕,我记得是麻花的样子,上面有枚大枣。

一晃许多年就过去了。李保田演的刘罗锅深入人心。里面的故事也特别生动,现在回想起来,历历在目。

好,闲话少说,书归正传。

刘墉是清朝时的政治家、书法家。他的父亲刘统勋是乾隆时的重臣。刘墉曾做过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翰林院庶吉士、内阁学士等职。刘墉的书法造诣很深,当时的人们都称他是“浓墨宰相”。

那么刘墉是不是罗锅啊?

刘墉是个大个子。他的身高超过一米八以上。

刘墉是乾隆十六年考中的进士,凭的是真才实学,从此为官。

个子大不能像现在笔管条直。刘墉上朝总得刻意弯着腰。不能在皇帝面前耀武扬威。

有一次,刘墉上朝,他低着头,弯着腰,往皇帝面前一跪。

皇帝一看就乐了:“刘墉啊,你这一跪不成了罗锅了吗?”

刘墉立即说:“谢主隆恩!”

乾隆一听糊涂了:“刘墉啊,你没事谢什么恩啊?”

刘墉不紧不慢的说:“启奏万岁,您这是封我为罗锅,您这一封,我一年又多了一份俸禄,哪有不谢之理?”

乾隆一听,明白过来,合着我一句话又出去许多银子?他这罗锅是我封的。

刘墉不是真正的罗锅,他的罗锅是皇帝封的。

那么,刘墉是宰相吗?

答案是,刘墉也不是宰相。因为清朝根本就没有设立宰相一职。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部分情节是虚构的。刘墉既不是宰相,更不是罗锅。

回答完毕。

野狼情

野狼情

刘墉现在之所以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完全归功于“宰相刘罗锅”的一炮走红。其实,历史上的刘墉没那么牛,电视剧里的刘墉有其历史上的影子,但大多是艺术再创作。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出生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乾隆16年中进士,其前半生多在地方为官,做过知府、学政、巡抚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着实为地方办了不少好事,被百姓誉为宋代包公。

乾隆47年,奉调入京,任右都御史,行走上书房。开始与当时红得发紫的和珅共事,这时的刘墉绝不像电视剧所演那样,与和珅斗智斗勇。而是委屈求全,甚至阿谀奉承。借用“清史稿”的话就是:委蛇期间,惟以滑稽阅容期间”。木秀于林风必折之,刘墉久在官场,深谙其道。他如此逢迎和珅,不过是明哲保身罢了。

乾隆48年后,刘墉官运亨通,先后出任直隶总督、礼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但在此期间,刘墉错误不断,官声渐不如从前,多次被皇帝责备:不肯真心做事,干活懒散。所谓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这就是难得糊涂,这就是刘墉的圆滑之处。

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嘉庆4年,刘墉奉旨办理和珅植党营私,擅权纳贿一案。他不畏权贵,秉公办事,查明和珅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白银等罪行20条,奏报朝廷,嘉庆随即将和珅处死。

嘉庆9年,刘墉逝世于北京驴市胡同家中,享年85岁。

刘墉最高职位是体仁阁大学士。在明朝与清初,大学士是个实权派,地位相当于宰相。不过,随着雍正在朝廷设立军机处后,大学士不在参与机要事物,从那时起,大学士成了有名无实虚衔,与宰相的权力差之千里。

刘墉是个大个子,由于长期读书的缘故,背有些驼,被嘉庆戏称刘驼子。

由此可知,刘墉既非宰相,又非罗锅。所以,刘墉墓发现的秘密不是什么秘密。刘墉所谓的宰相与罗锅不过是民间一种误传罢了。

flywhc

flywhc

刘墉系山东人氏,他确实是由进京赶考及第而入朝为官的。他的故事多见于古装戏刘墉传。在戏中,他被说成是朝中三太子,下南京私访判案,惩恶扬善。虽然把刘墉演的很正面,是个大清官,但其剧情内容包括服装等各方面都是表现的面目全非,毫无吻合之处。而后拍摄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则是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与戏曲舞台上截然不同的刘墉,而且还是个驼背佬,这从某种程度上讲及近是对刘墉的丑化。只是由于饰演刘墉的演员李保田把这个角色演的幽默风趣,显得很搞笑,平添了不少喜剧色彩,因此他塑造的这一形象给观众留的印象很深刻。但是真实中的刘墉既不是“三太子”,也不是宰相,因为清朝本无宰相一职。就是明朝,也只是开始有,自胡惟庸被处置后,明太祖朱元璋就立了一制度,从此不准再设宰相职务。若再远及前面,唐朝实行的是“三省分工”制,实际上也无宰相一职,宋朝虽有宰相,但若论实际职权与汉朝比起来还是要低的多。清朝是历来一直都不设宰相的,它只有像军机处、内务府什么的一类机构,但刘墉显然不在此列,他顶多相当于内阁大学士那样的官职,身份也不低。至此我们说刘墉不是宰相,当然人家也不罗锅,那纯粹是电视剧中出于剧情搞笑的一种刻意安排。好在人家电视剧一开始就已申明“不是历史”,所以我们也大可不必把剧中人物硬与实有的人物身上去联系,而只能把他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去理解了。以上仅个人观点。谢谢!

jackiewjq

jackiewjq

这两个细节牵扯到清朝的官制和八股取士的细则。

一是,宰相。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清朝沿明制设内阁大学士,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由此,宰相说法是不成立的。

历史上真实的刘墉:生于1719年,卒于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在清代未进过军机处,不可能官至宰相。

二是,“罗锅”之说也不成立。清八股取士讲究“身言书判”,身形与相貌非常重要。如果罗锅是不可能考中进士的。有史料称,他晚年做嘉庆帝老师,略微驼背,皇帝戏称的,但君无戏言,也就叫下来了。而据考古挖掘,刘墉一表人才,玉树临风呢。

一竖

一竖

关于宰相刘罗锅一题,简答如下:一、明清除胡文庸外,均不设宰相,设大学士数人代行宰相事。民间、小说泛称宰相。刘墉当然无宰相之名。

二、考古发现刘墉尸骨,身材高大,因此证明无罗锅是不动脑子。罗锅背并非骨节变形。即使真罗锅也难从一节节脊骨中看出。很可能因个高而驮背。

mizugo

mizugo

感谢回答,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中国视频题材除国家性新闻发布,记实,记录等电视视频不可更变,扭曲,题材变化以外,作为电视剧,没有对题材记实还是偶像路线固定约束,更多的是博取观众眼球,提高收视率,加大商业价值,所以剧情及人物有所不同也很正常,比如同样是张国立和王刚饰演的 [铁齿铜牙纪晓岚 ] ,距史学考证,纪晓岚不仅带有口痴,而且权利和和珅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这里就不多举例说明,总之电视剧情是可以美化,事实即便没有根据也是可以的,不扭曲剧情就行,谢谢

shanmo

shanmo

从历史来看,我们现在考公务员要面试,在清朝,面试非常讲究,给人家说你朝中没有能人,用个“罗锅”也非常讲究人的形象问题,那为什么叫“罗锅”呢,这里面有个故事。

自古科考出身的人,不说一个个都要求潇洒俊男,但是基本体形必须具备,刘墉是乾隆15年进土,如果真的驼背,恐怕连科考的机会都没有的。

给刘墉取名字“罗锅”的也不是电视剧里的乾隆皇帝,而乾隆家儿子嘉庆皇帝,嘉庆帝当皇子的时候,刘墉做过嘉庆的老师,二人师生关系也比较好。嘉庆当皇帝的时候,刘墉己经是80多岁的糟老头了,又有几个80多岁腰不弯背不驼的呢,当然很正常,嘉庆帝曾经戏称他“刘驼子”,皇帝金口玉言,这一称呼就流转千古,古时候叫驼子,不叫驼子,叫“罗锅”,从此“刘罗锅”名字就流古到今了。

真实中的刘墉也不是什么宰相,为什么呢!清朝根本就没有宰相一职。自胡惟庸被处置后,明太祖朱元璋就立了制度,废除宰相制,从此以后到今就没有什么宰相一职了,清朝是历来一直都没有设宰相的,它只是有像军机处,内务府什么的一类机构,但是刘墉显然也不在此列,

刘墉最高职位是清朝的体仁阁大学土,官职身份也不低了。在明朝与清初,大学士是个正真的实权派,地位不低于宰相。不过随着雍正在朝延设置了军机处后,大学士不在参与机要大事,从那时起,大学士成了有名无实权的虚职了,与宰相的权利差之千里。所以《宰相刘罗锅》实际上既不是宰相,也不是什么“罗锅”,这个是正的啊!

北极熊女王大人

北极熊女王大人

谢谢邀请!小时候就听说“三千岁刘墉”的故事,在一些说书艺人的口中称为“刘罗锅”,所谓“罗锅子”,就是指人驼背,或者说人的腰弯了,刘墉八十岁,嘉庆皇帝还任用,八十左右岁的人,腰怎能不弯呢?人们称他“刘罗锅”,原因可能就在此,也可能他的腰弯得严重些,古时候,那个大臣上朝不弯腰,不下跪,时间长了脊背必然会弯,何况八十岁的人。如果说刘墉年轻的时候腰是弯的,那是不可能的,刘墉是乾隆年间的进士,国家通过科举选拔人才,全国就那么几个人,不仅才华要过关,面貌、体形也是要过关的,可以说刘墉年轻的时候,是不可能弯腰驼背的。

刘墉也没有任过宰相,原因是清朝不设宰相一职,满人入关后,改国号为清,顺治登基时年龄还小,多尔衮为摄政王;康熙登基时,年龄也小,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为辅政大臣。因为索尼为首辅大臣,只能说级别、权利相当于宰相,可是官名不是宰相。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也沿袭以前惯例,没设宰相一职。刘墉也不是辅政大臣,更不是首辅大臣,更谈不上宰相的级别,况且刘墉做官的时候,也没有辅政大臣的说法,他官做得最大的时候,也只是学政的官,还任过嘉庆皇帝的老师。民间称他为“三千岁”,是有道理的,如果是宰相的话,那也是“九千岁”才行。可见刘墉不是宰相。人们称刘墉为“三千岁”,体现了人们对刘墉很敬佩,充分地说明刘墉是个好官。

尾巴草的故事

尾巴草的故事

荧屏上的《宰相刘罗锅》里,刘罗锅是一个刚正不阿、足智多谋的清官。他心怀百姓,惩贪治腐,常常让乾隆身边的“红人”和珅丢人现眼。实际上的刘墉即不是罗锅,后期也没有那么刚正,才高嘴利肯定是有的。

实际上的刘墉出身于官宦世家,祖孙三代都是官居高位。他曾祖父刘必显是顺治时进士,祖父刘檠是康熙年间著名清官,父亲刘统勋是乾隆前期首席军机大臣。从刘墉的曾祖父到他的侄孙刘喜海,刘氏家族共有35位举人、11位进士和两位大学士。可见刘墉出身贫寒之说并不是真实的。

那么刘墉真的是罗锅吗?显然这也不是真实的。据古文献考证,清朝选拔官吏有全面严格标准,四个字“身、言、书、判”。“身”就是相貌端正,体格健壮;“言”是口齿伶俐、表达清晰;“书”是指字体工整、笔法清秀;“判”是断事精准、思维敏捷。刘墉要做清朝官员,必须符合以上条件。而“身”是第一要素,“罗锅”不仅难立官威,而且有损大清国体,即使刘墉出身再高,也不可能入朝为官。

那么刘墉的罗锅之说从何处而来呢?这个传说应该是刘墉年老时有些驼背。嘉庆皇帝继位时,刘墉已经年近八旬,嘉庆皇帝常戏称其为“刘驼子”。这样民间就以为刘墉天生就是驼背,所以“刘罗锅”就在民间流传开来。

刘墉30岁之前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直到33岁时,刘墉才因为其父刘统勋的功绩,直接参加了在京城举行的会试和殿试,被钦点为二甲第二。我们知道会试的资格只有举人才能应试,这是皇帝因为其父刘统勋才开的后门。不过刘墉才华是有的,举行殿试的时候乾隆皇帝本欲把他点为状元,经过其父刘统勋的极力反对才没有点。

刘墉中进士后翰林院进修三年,授予翰林编修,不久晋升为翰林侍讲,并多次担任乡试、会试主考官,三次兼任国子监,曾先后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三通馆、会典馆总裁。《清史稿》评价刘墉的才能为“外娴政术,内通掌故,博通经史,长于古文考辩”。刘墉不仅学识出众,而且还是著名书法家。

刘墉前期做地方官,确实刚正不阿、为民除暴,革除了科场、官场很多弊端,被百姓称为“刘青天”。刘墉清正廉洁最为人称颂史实就是查办山东巡抚国泰一案。国泰是皇妃的伯父、和珅的心腹,党羽众多、势力庞大。乾隆派和珅和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刘墉一同前往山东查办此案。和珅暗中给国泰通风报信,阻止刘墉查办此案。刘墉派出阻力,暗中查访,结果发现国泰罪行累累、证据确凿,遂顶着各方压力,向朝廷历数国泰的种种罪行,摆出查案铁证。最终,国泰认罪伏法,涉案30多名官员被处置。这个案子轰动全国,在百姓中广为传播。

可惜的是,刘墉为官后期不再奉行棱角分明、刚正不阿的处世风格,而变得圆滑世故。自调入京城做史部尚书兼工部尚书并充任上书房总师傅后,看到和珅位高权重、党羽众多,便对和珅及其亲信虚与委蛇,这也许和乾隆对和珅的信任有关,刘墉做起“老好人”,不愿再得罪官场同僚。他也没有做到宰相的官职,他的父亲刘统勋才是宰相。

嘉庆九年,刘墉卒于官,享年85岁。他一生廉洁,但因为乾隆皇帝的原因没有做到始终刚正不阿。因此,嘉庆皇帝赐他谥号“文清”,而不是“文正”。

当阿Q遇上阿Y

当阿Q遇上阿Y

1:本来就不驼背啊。清朝制度是六根不全的不能做官。残疾就会有损朝廷的脸面。刘墉可能是整天伏案,有点小小的水蛇腰,加之清朝面君并不是像电视剧那样一堆人在殿里的,而是等召,并且毕见的时候不得抬头挺胸,仰面视君,须低头看二钮,看起来就更弓着身子子像罗锅了。2清朝并没有宰相制度,因此也没有宰相。取而代之的是军机大臣和内阁大学士

Carrie_Lee

Carrie_Lee

刘墉是罕见的官四代,不提牛人父亲刘统勋,祖父刘棨就是从二品的四川布政使,曾祖刘必显则是户部广西司员外郎。刘墉有心理阴影,来自于不可能超越的父亲,自己守成则可;一辈子也没干过首辅,清朝更不设宰相。刘墉干过最有权力的官位有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左都御使、直隶总督、湖南巡抚。

清代官员选拔讲究身言书判,外形排第一位。刘墉的身高约一米九(1958年发掘陵墓时刘墉腿骨长达75厘米),乾隆皇帝不到一米七(溥杰一米五七,当时岳父见了,啊呀长的这么高,抱定独身的嵯峨浩一见倾心。),刘墉在皇帝面前弯了一辈子腰,辛勤工作了几十年,老年后有点驼背而已,刘墉晚年时嘉庆(嘉庆元年刘墉75岁)叫过他刘驼子,罗锅可能这么来的。

零八三一

零八三一

宰相刘罗锅》实际上既不是宰相也不是罗锅,这是真的吗?

宰相刘罗锅》是前些年热播过的一个电视剧。李保田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演员。他曾经拿奖拿到手软,最后干脆宣称:“以后不要再给我奖了,我得到的,已经够多了。”

李保田在《宰相刘罗锅》里饰演的就是罗锅刘墉。

刘墉,出生于山东高密 。清朝政治家、书法家。也是大学士刘统勋的长子。家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家族成员世代为官,因此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乾隆皇帝后期,我们知道,有三个比较有名的大臣:刘墉、和珅、纪晓岚。被称为乾隆朝“三大中堂”。但是,在这三个人里,刘墉、纪晓岚两人只能被称为“中堂”,而不能被称为宰相。既可以被称为“中堂”,又可被称为宰相的,其实只有一个和珅。

乾隆十六年(1751年),刘墉因为父亲关系,以恩荫举人身份参加当年会试和殿试,考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在散馆担任编修,不久又升迁为侍讲,成为其步入仕途的起点。

后来他先后担任过安徽学政、江苏学政、太原知府、江宁知府、广西乡试正考官、冀宁道台、陕西按察使、内阁学士、《四库全书》馆副总裁、户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湖南巡抚、都察院左都御史、直隶总督、吏部尚书等职。

总结刘墉一生,他为官五十余载,宦海沉浮,几经起落,官职最高时做到体仁阁大学士,总体而言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继承了父亲刘统勋的衣钵,成为乾隆、嘉庆朝的重要大臣。刘墉不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书法家,是帖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余三人为成亲王、翁方纲、铁保)。

当然,刘墉也并不像电视剧描述的那样睿智、完美,也有很多缺点,比如:

1,因口风不严,泄露皇帝和大臣之间的谈话而被降职。

2,兼理国子监期间发生乡试考生馈送堂官的贿赂案,被御史弹劾。

3,被乾隆皇帝斥责“为官懒散”。

4,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刘墉担任当年会试主考官,却安排失当,阅卷草率,导致违制与不合格的卷子很多,受到处罚。

至于说为什么他被人们叫做“刘罗锅”呢?这个在历史上还真无据可考。不过,有两种说法,可能和他被人称为“刘罗锅”有关。

一是民间传言,说这个刘墉个子很高,常年躬身弯腰读书写字,从后面看上去有点驼,因此产生了“刘罗锅”的说法。

也有史料指出,嘉庆皇帝继位时,刘墉已经是八十岁的老人了,在朝堂上站立时难免有点弯腰驼背,因此嘉靖皇帝曾经戏称刘墉为“刘驼子”。

至于“刘罗锅”的说法究竟是产生于哪一个,无法查考。或许这两种说法兼而有之,后来人们只要提起刘墉,就称呼他刘罗锅。刘罗锅已经成了一个代号,既有敬重的意思,也有戏谑的成分。似乎这样更接地气,当然也表达了人们希望这些官员们和普通老百姓更靠近一些,让他们更懂得一些黎民大众生活的艰难。

nicolajia

nicolajia

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现在清宫辫子戏满屏热播,各种美化、乃至纯属编造的戏说比比皆是。火爆一时的《宰相刘罗锅》算是清宫戏的鼻祖之一了。

其实,“宰相刘罗锅”,五个字错了四个,刘墉既非宰相,也不是罗锅。说刘墉不是宰相,是因为清朝根本没有设有宰相一职,虽然大学士也被称为相,但比之真正的宰相一职,权力差的很远。

称刘墉为刘罗锅,则更是完全错误。刘墉的家族在清朝十分显赫,刘墉也是通过科举途径考中进士,方进入朝堂做官。从隋朝隋文帝创办科举制度以来,对参加科举的学生考察,从来不单单只有才能一方面。

清朝科举,有“身言书判”一关,其中“身”考察的就是身体和外貌。如果刘墉真的是罗锅,那么他连考试的资格都没有,更遑论中进士了。因此,即使刘墉不是帅哥,也可称得上五官端正,身体无缺陷。

当然,刘墉被称为刘罗锅,也有其原因,准确的说法,他的外号应该是“刘驼子”,这个是嘉庆帝叫出来的。当时的刘墉已经80多岁,再加上长期伏案办公读书,刘墉难免会驼背,因此被嘉庆帝称为“驼子”。

tiudiang

tiudiang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前几年的热播让刘墉成了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人物,流行媒体的作用确实是巨大的,不然的话刘墉不知道还要在故纸堆里躺多少年。

刘墉有没有当过宰相或者担任过相当于宰相的职务,这得从古代朝廷政治中枢构成说起,宰相是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的最高长官是丞相。民间口口相传,没分得那么认真,两者混为一谈也是正常默认的事。明朝朱元璋时在胡惟庸一案后,朱元璋从此取消了丞相这一职务,自己当劳动模范,包揽一切掌管六部。

他的子孙没他那样的干劲,处理政务需要帮手,就慢慢形成了内阁制,明代中后期内阁大学士权力已经相当大了,在內阁中权力较大的首辅人们习惯称之为宰相。



到了清代,继承了一部分明代的制度,清朝任文华殿,武英殿,保和殿,文渊阁,体仁阁,东阁大学士就相当于內阁大学士,但清朝皇帝为了防止本朝的内阁像明代的那样权力过大,采取了一些措施实际上架空了内阁。

譬如康熙喜欢和自己信任的大臣在南书房办公,雍正皇帝更是设立了军机处,成了皇帝的秘书班子,到后来发展成国家一切军政要务的决策机构,尽管论权力比不上明代的首辅和以前的宰相。

所以清朝官场中人认为,当了三殿三阁的大学士,只能称作“中堂”,并不能称宰相,一定要入职军机处,才可能被称作宰相,而军机处领班大臣那才是名副其实的真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那刘墉的履历表上有哪些任职经历呢,他担任过吏部尚书,工部尚书,督察院左都御史,体仁阁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职务蛮多,名气也不小,可是他从未进入过军机处,也就是讲刘墉从来没有接触过帝国的政治决策中枢。他入过內阁,当过体仁阁大学士,叫“刘中堂”是最恰当的。



还有他被称作“罗锅”的事,自古科考出身的人,不说一个个都要求潇洒俊男,但基本体形必须具备的,刘墉是乾隆15年进士,如果真的驼背,恐怕连科考的机会都不会有的。

给刘墉加上“罗锅”帽子的不是电视剧里的乾隆皇帝,而是他儿子嘉庆皇帝,嘉庆当皇子的时候,刘做过他的老师,二人关系也比较好。嘉庆当皇帝时,刘已经是80多岁的人,背有些驼也是正常的,嘉庆皇帝曾经戏称他“刘驼子”,皇帝金口玉言,这一称呼就流传开来,本来好好的不驼背的刘墉被传成了天生一驼子。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巴丹吉林

巴丹吉林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