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里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如题,《鹿鼎记》里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提到的作品

[作品]连城诀

《连城诀(旧版)》讲述了淳朴懵懂的乡下少年狄云随师父师妹进城为师伯贺寿,遭师伯一门陷害,被打入死牢,遭遇种种不白之冤,却也练成绝世武功。情深义重的义兄惨遭毒死,心爱的师妹嫁作仇人之妇,敬重的师父原来为...

金庸

[作品]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思想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辫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

[作品]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套装共5册)(旧版)》一书以北宋、辽、西夏、大理并立的历史为宏大背景,将儒释道、琴棋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其中,书中人物繁多,个性鲜明,情节离奇,尽显芸芸众生百态。《天龙八部(套装共5...

金庸

[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曹雪芹

[作品]笑傲江湖

名门正派的华山派大弟子令狐冲只因心性自由、不受羁勒,喜欢结交左道人士,被逐出师门,遭到正宗门派武林人士的唾弃而流落江湖。令狐冲依然率性而为,只因正义良知自在心中。后来他认识了魔教圣姑任盈盈,两个不喜权...

金庸

[作品]鹿鼎记

《鹿鼎记(珍藏本)(套装共5册)》是金先生最後一部小说,也是登峰造极之作!小说讲的是一个从小在扬州妓院长大的小孩韦小宝,他以不会任何武功之姿态闯江湖各大帮会、周旋皇帝朝臣之间并奉旨远征云南、俄罗斯之故...

金庸

[作品]阿Q正传

《阿Q正传》收录鲁迅中短篇小说17篇,包括《阿Q正传》《狂人日记》《药》等名篇。其中《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阿Q的主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他已经成为现代文学中最著名的、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

鲁迅

[作品]碧血剑

《碧血剑》当代著名作家金庸著,著于1956年,是金庸的第二部武侠小说。至今为止,已经过三次修订。现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 本书讲的是明末抗清将领袁崇焕之子袁承志的故事。 × × ...

金庸

[作品]欢乐英雄

成书于1971年。当时是古龙巅峰时期,是古龙个人最爱的作品。但因为小说与一般传统的武侠小说有着许多不同,叙述也是采用了散文化的笔法,因此在一些读者中间并未得到好评。但也有一部分读者认为这是古龙最好的作...

古龙

[作品]潜伏

《潜伏》主要内容:战争年代,英雄用血肉坚守高地,气壮山河!李西闽《诡枪》:浓雾中的真相子弹般击穿人心!焦国力《六日惊魂》:一个异国军人身陷困境如何脱险?卢洪营《潜伏》:拆弹特工绝地厮杀,祖孙三代兵戎相...

李西闽

最新跟帖
小胖子游世界

小胖子游世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有很多细节:

第一,阿珂和苏荃孩子究竟是谁的。

大家注意,在阿珂、苏荃和韦小宝在丽春院发生关系之前至少一二个月,他在宫里和公主发生关系,后来才去了扬州丽春院。

而后来阿珂和苏荃的孩子,比公主的孩子出生还要早,而且要早接近2个月。

如果说早产,不可能两人都早产吧。

那么唯一的解释是,阿珂和苏荃的孩子和韦小宝压根没关系。


苏荃不提,阿珂孩子很可能是郑克塽的。

很有可能是郑克塽,发现阿珂和韦小宝发生了关系,对她非常嫌弃,连肚子里的孩子也不要了。毕竟郑克塽是未来台湾之主,怎么能娶一个失贞的女人做王妃。

所以,阿珂才会骂郑克塽无耻。

而且,阿珂的态度转变得太快,在丽春院还要杀死韦小宝。后来却一百八十度大转弯,阿珂直接把韦小宝当做如意郎君。

唯一解释是,阿珂把韦小宝当做背锅侠,不然她未婚先孕,只能寻死。

而韦小宝出生于妓院,未必把女人贞操看得很重。



第二,小宫女蕊初去了哪里?

小宫女蕊初是一个重要配角,曾经和韦小宝关系很好,两人甚至晚上约会。

但是,蕊初运气不好,曾经帮助假太后处理了光头师兄的尸体。

随后,蕊初就消失了,再也没有出现过。

蕊初去了哪里?

恐怕早就死了。

一来,蕊初知道光头师兄的真相,假太后肯定要杀她灭口;

二来,就算假太后手下留情,真太后也不是善类。小宫女蕊初是假太后的贴身宫女,知道的秘密很多,恐怕也会被真太后灭口杀死。

皇宫里面好可怕啊。



第三,康熙既然早就了解天地会的一切,为什么不尽快将他们除掉。

康熙通过叛徒风际中和其他人,对天地会青木堂非常了解。

只要他愿意,完全可以选择将陈近南和天地会一网打尽。

为什么康熙不这么做呢?

唯一的解释是,康熙认为天地会的威胁不大。

就青木堂来看,确实没有什么人才,都是一群四肢发达的人,比韦小宝都不如。

当年冯锡范和郑克塽两个人进入青木堂,险些杀死陈近南,还能将整个堂口高手消灭。

可见,天地会实力虽然貌似很强,其实康熙根本没有放在眼里。



第四,九难的黑化。

在碧血剑中,独臂神尼九难叫做阿九,是一个单纯美丽的可爱少女,大明的公主。

袁崇志也被九难的美丽纯洁吸引,爱上了她,仅仅因为对温青青有承诺才没有抛弃后者。

温青青很快发现这点,自行离开,试图在华山父亲身边自杀而死。

这么一个可爱的少女,在鹿鼎记中却变成一个极为狠毒的人。

她为了报复吴三桂,不惜将她女儿盗走,灌输了10多年反吴思想后,让她去暗杀吴三桂。

这样,无论吴三桂是否被杀死,也会发现亲生女儿竟然是死敌。

这比杀了吴三桂,还要狠毒的多。

九难的做法,让一向厉害的韦小宝也有所害怕。

为什么阿九会变成这种人?

恐怕袁承志冷血无情的抛弃,以及明知复国无望的悲哀,才是九难黑化的根本原因。

她要通过各种狠毒的报复,发泄心中的愤恨。



第五,天地会另一个卧底是谁?

风际中时候,康熙仍然掌握天地会青木堂的一切,说明还有卧底。

很多人认为是钱老本,因为他是个市侩商人。

其实,并不是钱老本,不然他有天大的胆量,也不可能将沐剑屏送到皇宫里面去。

要知道,沐剑屏即便年龄很小,也是一个反贼,此举等于是钱老本人为造成皇帝的危险。

这可是诛九族之罪。

所以,一般认为是被当做书呆子的祁清彪。

祁清彪表面上迂腐,其实每次都在关键时候推波助澜。

而这个推波助澜,往往是可以将天地会陷入不利的地位。

类似的东西很多,随便举个例子。

祁清彪摇头道:“咱们第一步是借鞑子之手,对付吴三桂这大汉奸。韦香主如在这时候造反,说不定鞑子皇帝又去跟吴三桂联成一气,那可功亏一篑了。”韦小宝原不想对康熙造反,一听这话,忙道:“对,对!咱们须得干掉吴三桂再说,那是第一等大事。司徒伯雷只不过几百人聚在王屋山,小事一件,不可因小失大。

其实,当时台湾郑家和天地会,都是支持吴三桂的反叛的,只是没有及时出兵支援而已。

而祁清彪作为青木堂的智囊之一,不可能不知道陈近南和天地会的立场,却恶意煽动韦小宝和吴三桂为难,并且要求却剿灭反清的王屋山。而王屋山是天地会的同路人,此举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这不是祁清彪糊涂,而是刻意如此,这对于满清是最有利的。祁清彪让反清力量,互相仇杀。

而祁清彪直到最后也没有被识破,仍然是青木堂的智囊大脑。

这相当可怕,大脑都是叛徒,青木堂还能好的了吗?



第六,康熙对于韦小宝的贪污并不在意。

康熙只是在乎韦小宝是天地会成员,而不在意他的贪污,甚至纵容他贪污。

比如捉拿鳌拜以后,康熙特别命令韦小宝协同索额图去查找鳌拜家产,其实就是给机会让他贪污。

而康熙知道鳌拜家中包括宝衣在内的很多宝贝没了,也不追究,知道是被韦小宝弄走了。

这说明,康熙知道大清的官员腐败是必须的,是一种官场润滑油,不当回事。

那么,连皇上都认可这种制度的合理性,也无外乎下面大贪特贪了。

韦小宝在满清大臣看来,不过是一个小无赖宠臣。只是因为康熙宠幸他,上到王爷、兵部尚书,下到普通武官,都想方设法向他行贿。

韦小宝就是权力的代名词,得到他的帮助,官员就可以升官,获得更大的利益。

那么,如果韦小宝如果失去皇帝的宠爱又会如何?

恐怕就像最初韦小宝在天地会一样,被当做笑柄,没人把他当回事。




第七,韦小宝真的对康熙有很深感情吗?

韦小宝自然把康熙当做好朋友,但这种感情也是脆弱的。

韦小宝把师傅陈近南几乎当做父亲,曾经三次不惜生命危险救了陈近南。

而陈近南死时,韦小宝极为痛苦,这才是真的感情。

但韦小宝被康熙揭穿是天地会的时候,第一个念头竟然是杀死康熙后逃走。

仅仅是认为未必能够成功,加上康熙可能不会下毒手,韦小宝这才放弃。

其实,韦小宝对康熙的友情,主要是最初的几年,两人还是有友情的。

后面康熙越来越高高在上,对韦小宝操着生杀大权,后者也逐步沦为奴仆一样,感情逐步没有了。



其实还有很多,就说这么多吧。

xjr933

xjr933

最细思极恐的,也是全书精华部分的情节,难道不是书末,那帮子人要拥立韦小宝做皇帝吗?


顾炎武推开船窗,向外眺望,但见四下里一片寂静,回过头来,说道:“我们来劝韦香主自己做皇帝!”

乒乓一声,韦小宝手里的茶碗掉在地下,摔得粉碎,他大吃一惊,说道:“这……这不是开玩笑吗?”

查继佐道:“决不是开玩笑。我们几人计议了几个月,都觉大明气数已尽,天下百姓已不归心于前明。实在是前明的历朝皇帝把百姓杀得太苦,人人思之痛恨。可是鞑子占了我们汉家江山,要天下汉人雉头结辫,改服夷狄衣冠,这口气总是咽不下去。韦香主手绾兵符,又得鞑子皇帝信任,只要高举义旗,自立为帝,天下百姓一定望风景从。”


这段看了实在令人细思极恐。

古代文士侠客起义有成功的吗?项羽一世英雄,倒是输给了素有流氓之称的刘邦。为何古往今来,成事的都是如韦小宝一般不学无术、吹牛拍马之辈呢?

韦小宝父亲是谁,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判定自己是满是汉呢?

顾炎武也算一代大儒,有相当的号召力,会认为韦小宝在天下百姓心目中,会好过康熙皇帝,究竟是古代知识分子太缺乏毛主席思想的熏陶,还是天下百姓真的这么想?

贝儿

贝儿

鹿鼎记》是金庸的封笔之作,被倪匡称之为最好的一部武侠小说,也是武侠小说史上一部反武侠的经典之作,是最另类的武侠小说之一(古龙的《欢乐英雄》可以称得上是另一部另类却十分经典的作品)。

鹿鼎记》把武侠小说“武”和“侠”的外衣剥个干净,它更像是一部政治小说,跟《笑傲江湖》那种隐喻政治的武侠小说大不相同,它是赤裸裸的把一干人放进历史中,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鹿鼎记》开头第一回纵横钩党清流祸 峭茜风期月旦评,便是写文字狱。

北风如刀,满地冰霜。一片肃杀之景。

这里是江南,一队清兵押着七辆囚车,可怜的“囚徒”与凶恶的清兵形成强烈的对比。而一位文士与小孩的对话揭开了真相。

爹爹,他们犯了什么罪?

无辜株连。

由此引出明史案。也让读者知道了无耻卑鄙的吴之荣

可是明史案的告发者中除了吴之荣,还有金庸的祖上查伊璜、吴六奇,金庸的文字能力不可谓不强,很巧妙转移了大家的焦点,看《鹿鼎记》的,除非去找历史真相的,普通读者还真把一些坏人当好人了。

好了,还是从小说说起,这部小说我还是在上高一的时候看的,当时刚播完陈小春版的《鹿鼎记》,对原著心生向往,看原著和看电视是两种感觉。说说当时的一些小困惑。

1、韦小宝的父亲到底是谁。韦小宝出生在1655年左右,在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发生十年之后,康熙出生一年后。那个时候,满清对汉民族的统治矛盾尖锐,发生了“剃发易服”“文字狱”等重大历史事件,扬州十日便是发生在顺治在位期间。怀胎十月,韦春花于1654年怀孕,妓女接客最怕的是什么,性病和怀孕,前者要命,后者丢饭碗,所以妓女都会做避孕,可偏偏怀孕了,还生了下来。韦小宝不识几个字,但很聪明,不然也不可能混那么好,可见韦小宝的父亲不是一般人物。到底谁呢,结尾韦小宝追问自己的生身父亲是谁,韦春花自夸道:“那时你娘我标致得很,每天有好几个客人,我怎么记得这许多?”韦小宝追问不止,韦春花才抬起了头,回忆往事,道:“那时候有个回子,常来找我,他相貌很俊,我心里常说,我家小宝的鼻子生得好,有点儿像他。”韦小宝道:“汉满蒙回都有,有没有西藏人?”韦春花大是得意,道:“怎么没有?那个西藏喇嘛,上床前一定要念经,一面念经,眼珠子就骨溜溜的瞧着我。你一双眼睛贼忒嘻嘻的,真像那个喇嘛!”说那么多,避重就轻,韦春花极有可能知道韦小宝的生父。

2、鳌拜死于1669年,鳌拜被擒,韦小宝当立首功,十三四岁的韦小宝混进宫里假太监才没多久,立下这么大的功劳,简直是开了超级外挂,接下来成为人生赢家,跟康熙成为好朋友,成为“平生不识陈近南,就是英雄也枉然”的陈近南的弟子、天地会的青木堂香主,从此开启双面间谍之路。这里我有个问题,就是结尾处自己暴露身份的风际中,风际中是个老实人,三十岁左右,在天地会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武功还是地位都不低(不然这个卧底也没什么用,风际中别看存在感不高,只是用来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以他的武功我料想在青木堂中有一定地位),既然是康熙派来的卧底,且很早就被派出去,可当时康熙年纪还小,我认为不可能是康熙派出去的(康熙是1661年登基),年幼的康熙不大可能有那么多的心机,可能是顺治派出去的。风际中是一个值得去解读的人,可惜金庸没有提供很多线索。

3、顺治皇帝在清凉寺出家原本是个秘密,可是当康熙知道后,很多人都知道了,看来康熙身边有几方势力派来的卧底。

4、很多事情是在丽春院里发生的,各方势力都在丽春院谈过事情,难道丽春院是某个势力开的?这一点周星驰电影版的《鹿鼎记》有了某种解读

5、年轻的康熙明明很精明,知道很多事情,却不知道真假太后的事,似乎是金庸故意这么写的。

6、鹿鼎记的最大赢家是康熙,赢得了百姓的心,却是借韦小宝这个人物去宣传康熙是鸟生鱼汤好皇帝,康熙不杀韦小宝是因为不能杀,以韦小宝在天地会和神龙岛的职位,就是拉出去砍十次头都不够。

7、《碧血剑》中的归辛树夫妇就不讨人喜,虽说是正派人物,可是没写他们有多少侠义之事,到了《鹿鼎记》中再黑一把,《碧血剑》写于1956年,是金庸第二部作品、《鹿鼎记》写于1969年,金庸的封笔之作,十三年的跨度,并没有将归辛树夫妇写得可爱一些。

8、《连城诀》揭示人性的黑暗,《笑傲江湖》揭示政治的肮脏,那么《鹿鼎记》告诉读者权力面前谁都不可靠,所有人都是为了权力争斗而相互厮杀。

9、韦小宝这样身份的人物,三妻四妾很正常,而韦小宝恰恰有七个老婆。

十八年没看《鹿鼎记》原著,很多剧情已经记不住了,只能写上那么几条,各位看官请见谅。

路过无声

路过无声

鹿鼎记》一书有很多游戏文字,以下回答亦是游戏文字。娱乐而已,若见共鸣之处,诸君切莫细想追思。

1.

小说第三十七回,韦小宝在丽春院中,与六美胡天胡地一番。一夜功夫,苏荃、建宁公主、阿珂三人同时怀孕。

擒鳌拜、削三藩,都不足以让我感叹韦公的才能;然而每每读到这里,不得不由衷赞叹:少年英才者,韦公小宝也。

小说这一回的回目叫做:先生乐事行如栉,小子浮踪寄若萍。竟一句道破了,小子——我——此时对韦公的崇拜。

2.

仅一夜春宵,就有三美怀孕,按韦公这生育能力,韦氏一门,自当儿孙绕膝、瓜瓞绵绵才是。

然而韦公及七位夫人流落于“通吃岛”上,通吃岛岸潮起潮落,年去月来,“这几年来,七位夫人倒没多添子女”。这倒是奇哉怪哉了。

具体缘由,作者没有交代,你我读者也不敢多想。

3.

小说第四十八回,回目为“都护玉门关不设,将军铜柱界重标”,这回目每一次读到,都会让我感动庄重肃穆,大有陆游、苏轼之诗风。然而小说里这一回,竟全是游戏文字。

这一回讲的是韦公与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这是中国和外国所签订的第一份条约。小说中,作者这样评价道:“自康熙、雍正、乾隆诸朝而后,满清与外国订约,无不丧权失地,康熙和韦公当年大振国威之雄风,不可复得见于后世。”

众所周知,金庸先生有两支笔,左手写社论,右手写武侠小说。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苏联撤走包括桥梁专家在内的一千多名苏联在华专家。这件事也被金庸以游戏文字的方式写进了《鹿鼎记》书中。

当时,“中国造桥技术甲于天下,外国人来到中国,一见到建构宏伟的石桥,必定啧啧称异,赞赏不止,何以拱桥能横越江面,其下不需支柱,更觉神奇莫测。”

苏菲娅公主让使者传话“亲亲小甜心”韦小宝,想他向俄罗斯支援几名桥梁专家,原因是“公主殿下天天见到中国石桥,在桥上走来走去散步,就好像天天见到大人阁下(韦小宝)一般。”

出于苏菲娅公主的“初衷”,韦公送给了苏菲娅公主一个大箱子。“苏菲亚公主收到后打开箱子,竟是一座韦小宝的裸体石像,笑容可掬,栩栩如生。”

“这石像便藏于克里姆林宫中,后来彼得大帝发动政变,将苏菲亚公主驱逐出宫,连带将此石像击碎。唯有部份残躯为兵士携带出外,罗刹(俄罗斯)民间无知妇女向之膜拜求子,抚摸石像下体,据称大有灵验云。”

七位夫人没有多添子女,想来韦公是将一生福气,分为了两份。一份用在了那晚的丽春院,一份分给了俄罗斯民间膜拜求子的妇女。

4.

小说第四十六回,韦公离开“通吃岛”时:

笑道:“庄家已经离岛,这里不能再叫通吃岛了,咱们得改个名字才成。”施琅道:“正是。大人请看改什么名字最好?”韦小宝想了想,说道:“皇上曾派人来传旨,说周文王有姜太公钓鱼,汉光武有严子陵钓鱼,凡是圣明天子,必有个忠臣钓鱼。皇上派了我在这里钓鱼,咱们就叫它为‘钓鱼岛’吧。”

至于这钓鱼岛是否就是后世的钓鱼台岛,可惜史籍无从稽考。若能在岛上找得韦公的遗迹,当知在康熙初年,该岛即曾由国人长期居住,且曾派兵五百驻扎。

5.

韦公到台湾上任第一天,便以“请命费”为由,花差花差,轻轻松松的便贪污了一百万量银子。施琅(施世纶父亲)清廉,韦公腐败。然而,小说里却这样写道:

虽然“施清韦贪”,百姓反觉这位韦大人和蔼可亲,宁可他镇守台湾,最好施琅永远不要回来。

上得天心,下感黎民,韦公做官的手段,同样也是细思极恐。

6.

后世史家记述康熙六次下江南,主旨在视察黄河河工。但为什么他以前从来不到江南,韦小宝一失踪,当年就下江南?巡视河工,何须直到杭州?何以每次均在扬州停留甚久?又何以每次均派大批御前侍卫前往扬州各处妓院、赌场、茶馆、酒店查问韦小宝其人?查问不得要领,何以闷闷不乐?后人考证,《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之祖父曹寅,原为御前侍卫,曾为韦小宝的部属,后被康熙派为苏州织造,又任江宁织造,命其长驻江南繁华之地,就近寻访韦小宝云。

很多读者喜欢拿《鹿鼎记》与《阿Q正传》作比较,其实在我看来,《鹿鼎记》效仿《红楼梦》的地方更多。然后读罢上文,方才知道:若无韦公,世间当无《红楼梦》。



编辑于 2019-12-30

零度柠檬

零度柠檬

简单的说《鹿鼎记》中最“细思极恐”的细节是,在一个毫不不起眼的配角名字里面竟隐藏着一个尸横遍野的大案,一个几乎将浙西文人赶尽杀绝的血腥文字狱。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的“金盆洗手”之作,也是耗费了金老先生大量心血的巅峰之作。在这部作品中,金先生用工笔的手法细细地描绘出183个主要人物,并通过人物之间的联系,为读者展现出一段博大的、隐秘的江湖传奇故事。这本“非武、非侠、非史、非传奇”的“四不像”作品中也隐藏了很多“让人细思极恐”的细节。

鹿鼎记》的开篇第一回中,金庸先生借江南名士顾炎武、黄宗羲、吕留良之口说出了轰动一时的“文字狱”大案—明史案。

下面土鳖君就给诸位看官盘一盘《鹿鼎记》中最隐秘的血腥历史。

壹丨茅十八,没那么简单

众所周知,金庸先生对书中人物名字的打磨是非常非常的用心的,他喜欢在将一个巨大的寓意暗暗地隐藏在人物的性命之中。

比如《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慕容一族来自鲜卑东支,是南北朝时期北燕的皇族,“复”则代表着复国。所以,慕容复一名与他嘴里念念不忘的“光复大燕”是对应的。再比如阿朱和阿紫之名则来自《论语》中“恶紫之夺朱也”,暗喻着阿紫将取代姐姐阿朱成为大侠萧峰的身边之人,最终两人死在了一起。

茅十八是《鹿鼎记》中出场非常早的人物,这个五虎断门刀门下的江洋大盗,曾带着韦小宝闯入紫禁城,但被海大富的一片木头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乍一看,茅十八这个名字就像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一样平白无奇,再一品又觉得此名也不过有点江湖,符合江洋大盗的身份。但如果细细想来,茅十八这三个字又是字字啼血,他的背后是十八颗血淋淋的人头。

贰丨史概,一本戳痛爱新觉罗神经的“明史”

朱国桢,明万历十八年进士,天启年间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内阁首辅。这位朱老先生是一位业余司马迁,曾写了一本名叫史概的明史著作。

到了顺治年间,老朱家家道中落,他的后人只能变卖家产,这本没有出版的史概就以一千两纹银的价格卖给了湖州南浔的大富豪庄家。


买书的是庄家的少爷庄廷鑨,据说这位富二代眼睛患有恶疾,早就双目失明。

诸位看官要知道,在我国的古代只要是身有残疾的人,都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而入仕的,就算学习再好也没个卵用。

所以,庄少爷一心想学“左丘失明”,也写一本像《国语》一样的皇皇巨著。但苦于文化水平达不到,只能买这样一本草稿。

在得到史概之后,庄廷鑨花重金请了20个门客,一同补齐了缺失的天启、崇祯和南明小朝廷的部分,便算是写成了。

自从清兵入关之后,在江南作下了不少血案。在当时,江南士林的“思明”情绪还是非常主流。所以庄廷鑨还是以“明朝遗老”的视角去补齐史概。在书中他仍然沿用了“隆武”、“永历”等南明年号当作编年,仍然以明朝的官称“建州都督”称呼努尔哈赤,对爱新觉罗的祖先用“虏酋”的称呼,这在当时绝对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这本史书写成不久,庄廷鑨就因病去世了。此后校勘、刻版、印刷、刊行的工作便由其父庄允城完成。

这位庄老爷子曾是明朝的贡生,清兵入关之后加入了反清复明知识分子团体—复社。因此,在“大逆不道”这一点上,庄氏父子二人颇有共鸣。

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这本史书终于以明史辑要的名字发行,为了沽名钓誉,在书的序言里提到了茅元锡、吴之铭、陆圻、査继佐等江南名士的名字,声称他们也参与了这本书的刊校工作。对于这十八位老先生来说,简直就是天降大锅。

叁丨案发,血流成河

明史辑要出版之后,查继佐、陆圻、范骧三人发现自己的名字竟然被莫名其妙地写进了“反书”之中,吓得三魂飞出去了两魂,这要是追究起来绝对是诛九族的大罪。于是,他们三人一商量,决定先下手为强,赶紧去报案。


三人联名跑到浙江学政胡尚衡处举报,胡学政连忙让湖州府学教授赵君宋去核查这件事。

赵君宋在办差时,庄允城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消息,连忙托人找到赵君宋,给了一大笔银子蒙混过关。为了补救此事,庄允城费了很大力气收回之前所印的书稿,重新修改之后,又摆上了各大书摊。

后来,这件事又被吴之荣所揭发,这才掀起了弥天大案的序幕。

吴之荣是一位因贪腐而丢掉乌纱帽的知县。据清实录顺治朝实录记载,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吴之荣因贪墨4万两白银被浙江巡按牟云龙参劾,后被判了个“绞监候”。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吃了六年牢饭的吴之荣遇大赦出狱,一直在寻找起复的机会。

按照当时的规定,凡有军事行动、重大工程、国家庆典等需要耗费大量钱财的时候,只要花点钱就能够买个官做。

为了快速募集到“买官”的资金,吴之荣便跑回自己当初的任所吴兴县一带,四处找富户化缘,由于有湖州推官李焕作保,富户们倒也乐得借钱给他。

唯有南浔的朱佑明和庄允城不惯吴之荣毛病,一毛钱都不出。

吴之荣确实是个睚眦必报的阴暗小人,在聚敛钱财的同时,他也一直在寻找打击报复的机会。

终于,在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一本明史辑要的初稿摆上了他的案头。吴之荣简单翻看之后,便知道一石二鸟的机会来了。

庄允城出版“反书”这是忤逆之罪,满门抄斩是肯定跑不了的。如何给朱佑明也罗织一个罪名,这需要费一番脑子。

巧就巧在,朱佑明自己办了一件作死的事情。当时,朱佑明在自家园子里盖了一座楼阁,为了沽名钓誉,他托人买来一块“清美堂”的匾额。这块匾额正是变卖家产的朱家后人所买,而清美堂正是朱老相国的书斋名。

更巧的是,庄允城刻印的明史辑要中刻的也是清美堂出品。这不是要了亲命了吗。

搜集好了证据之后,吴之荣托人见到了驻防将军松魁,告发了此事,松魁将书转给了浙江巡抚朱昌祚,朱昌祚再次安排浙江学政胡尚衡彻查此事。但松魁帷幕中有位叫做程维藩的师爷,私下里将这事告诉了庄允城,老庄给了松魁、朱昌祚和胡尚衡各数千两银子,算是又摆平了此事。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登天的台阶,吴之荣怎么会善罢甘休?他又花重金搞来一本明史辑要的初稿,将里面违禁部分全部圈出后,直接呈给了刑部。

刑部看过之后不敢定夺,又呈给了当时的首辅大臣鳌拜。鳌中堂行动也算迅速,派刑部侍郎前往湖州彻查此事。事情已经捅上了天,就算庄允城再有钱也不好使了。

肆丨奇冤,上千人涉及其中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十月,庄允城被锁拿京城,死在了刑部的天牢之中。庄廷鑨被从棺材里挖出来,分了尸。

当然以清朝文字狱的风格,这绝对不算完。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正月,钦差大臣再次来到湖州。凡是给这本书作序的、校阅的、刻版的、印刷的、卖书的、买书的、收藏的、名字莫名其妙地被列到书上的人,共计70余人统统被杀。其中,庄廷钺、李令皙、茅元铭、蒋麟征、张寯、韦元介、潘柽章、吴炎、吴之镕、吴之铭等十四人被凌迟。而范骧、查继佐、陆圻三人因为首告有功被无罪释放。

将军松魁和浙江巡抚朱昌祚革职查办,松魁的师爷程维藩因包庇罪犯被诛杀。浙江学政胡尚衡、松江提督梁化凤、守道张武烈等人以重金行贿得免。湖州原任知府陈永命畏罪自杀,棺材被运回杭州后,开棺分尸。他那在江宁当知县的弟弟被开刀问斩。归安县学新任训导王兆祯、推官李焕、湖州新任知府谭希闵等人皆被判处绞刑。

最冤的人应该是朱佑明,因为清美堂的招牌,被凌迟处死,三个儿子皆被问斩,百万家产全部充公。

另外,这些人的家人全部被发配到宁古塔,给披甲人当奴隶。共计上千人。

而此案的始作俑者吴之荣,因功起复,最后做到了右佥都御史。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您。

我是土鳖君,一位爱极了中国的书生。

点关注,不迷路。

用文字带您领略中华之美。

岁月斑竹

岁月斑竹

鹿鼎记》这本书,真是让人一言难尽。。。。

里面至少有两个段落,读完是十分让人生气的。

一个是在扬州,韦小宝迷奸阿珂、苏荃。

一个是在通吃岛,站在道德高点讽刺施琅。



扬州妓院,初看韦小宝抱七个人上床,还还没太在意,以为众目睽睽之下,他也只敢搂搂抱抱。但万万没想到,读到后面,韦小宝居然承认,他当晚强奸了其中的三个,并导致其中人两人怀孕。

我读到这里简直头皮发麻,这不就是古代版的“喜欢就去强奸啊,表白有什么用,追不到就艹,艹不到就下药”吗?关键是韦小宝还对此沾沾自喜,一点不以为意,甚至还觉得没睡到阿琪很可惜,这。。。。。也太让人恶心了吧。



他几个老婆的反应也很奇怪。总之,至此之后,鹿鼎记书中的女角色很明显失去了之前的光彩,完全沦为韦小宝的附庸。

联想到其他几本书的情节,金庸似乎很喜欢“某女讨厌某男→强奸→两人互相喜欢”这种桥段,真是让人细思极恐。

无论如何,我只想对强奸犯吐口水。



另一个桥段在通吃岛,施琅收复台湾后,封二等公,来通吃岛,拜见他的恩人韦小宝。

韦小宝忽然就变了个性格,挖空心思讽刺施琅,拐弯抹角地骂他是汉奸,骂了整整一章。期间各种引经据典,施琅气得,一度想和韦小宝同归于尽。

这一段真的有让我弃书的冲动。

施琅历史上是什么人不重要,但在这本书里面,韦小宝是最没资格说施琅是汉奸的人。施琅一家都让老郑屠了,投了清朝完全能够让人理解。而且他既然站队了,就一直站到底,为清廷尽职尽责。



韦小宝呢?前一秒还在口口声声讲义气,下一秒就杀兄弟多隆;归家三口行刺康熙,韦小宝拼了命地保护,导致行刺计划失败,三人全挂,没两年过去,康熙统一全国,韦小宝又觉得难受,觉得施琅收复台湾,所以是个大汉奸?有没有搞错?论汉奸谁比得过韦小宝?看看自己身上的官职再说好吗?

真是让人无语。。。

有人说鹿鼎记是金庸小说集大成者,其实我读完这本书,感觉是非常奇怪的。里面主要的历史角色,除了康熙,其他人的智商、政治能力几乎都为零,吴三桂、葛尔丹跟个小孩子一样,别人说啥他们信啥。



天地会、沐王府的人都愚不可及,全要仰仗韦小宝,沙皇女皇造反那段,更是扯到天上去了。而且韦小宝人物这一角色,只有在小说中期是比较立体的,前期,后期都很扭曲,前后完全连不起来,感觉根本不是一个人。

我能理解金庸试图创作一个打碎侠义精神世界的决心,书里面也确实做了很多反常规的处理,让人读完会心一笑。但这两段,真的是,三观歪的惊人。

精肉肉记性

精肉肉记性

韦小宝其实是真太监

以康熙皇帝的英明神武,是决不会允许自己的后宫管理工作出现任何瑕疵的,像假太后、韦小宝、前明宫女等人的存在,其实他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掌握着的。实际上,这也是康熙皇帝的另一条战线,估计是由情报部门负责,他安排了该部门的得力人员长期进行秘密跟踪,周密部署,为的就是放长线、钓大鱼,打入敌人内部,一举歼灭。连天地会的常委会干部里他都安插了自己的人员,你说他不知道韦小宝未阉割而且还给他肆无忌惮地住进皇宫后院,谁信?

真实的情况是,康熙知道天地会出现人员变动,第一时间也掌握了韦小宝的资料,发现韦小宝是有利用价值而且容易控制的线人,于是乎,安排海大富等人,利用高科技神不知鬼不觉地给韦小宝做了一个类似今天结扎的手术,韦小宝文化水平低,也没见过什么世面,当然不懂这其中的利害,所以一直沾沾自喜。

那么问题来了,有人问:那韦爵爷不是生了两儿一女了吗?

这位观众问题问得很好,问得很妙,这个问题才是问题的根本。

伟人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实韦小宝的三个小孩都不是他亲生的,他后来在通吃岛上也慢慢开始发现不对了,在通吃岛上,没有Wifi、没有丽春院、没有南方电网供电、也没有牌友斗地主搓麻将,韦爵爷处于失业状态,又不喜欢习武健身,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七个老婆打游戏,问题是八年了、整整八年,户籍部门一直没有接到韦小宝要登记新户口的申请,不是,那会户籍部门无权登陆通吃岛,总之,韦爵爷在八年里,除了从大陆大肚子带上岛的三个小孩外,他没有再生出一个小孩。

这时候,应该又有人问了:你胡说,那韦爵爷之前不是生了两儿一女了吗?

这个问题现在可以公开公布了,其实韦小宝的三个小孩都不是他亲生的(为什么呢?)

建宁公主能和小宝胡来,和宫里其他的青少年如大内侍卫、内大臣等也能胡来。

至于阿珂,和郑克塽情投意合、一往情深,两人独处的时间不少,郑克塽也不是什么有志青年正人君子,早就把阿珂办了,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后来阿珂对小宝的态度突然一百八十度转变,是因为看清郑克塽的家庭背景是不允许她进入豪门的,但是,糟糕的是,她发现她好像怀上了郑克塽的孽种,咋办?只能找韦小宝这个二百五做接盘侠。

还有苏荃,身为神龙教的政委,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洪教主虽无生育能力,但是,神龙教还有其他男人,特别是苏政委得到教主的充分信任,一直致力机构改革,推进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建设,特别注意外貌优秀的青年进入队伍,难道这不是洪教主自知自己某方面功能不太行,补偿年轻貌美的妻子,苏荃敢这么干?能这么干?至于招来的青年才俊,苏政委怎么亲自培养、手把手教授,篇幅有限,就不在这里研究了。

后来,苏荃通过各种渠道知道康熙要剿灭神龙教的计划,又发现自己刚好怀有身孕,应该不小心和某位部下某次工作中不小心操作造成的。刚好韦小宝及时出现,她马上随机应变,当机立断选择韦小宝作为保命之人,一箭双雕,既保命又有人接盘,买一送一。

还有一个重要的证据,在丽春院中,几个女人在床上胡天胡帝,韦小宝年轻气盛,他会只搞两个就罢休?我不信。

可是,为什么最后只有这两个女的和建宁公主大肚子?答案昭然若揭。

所以,从皇宫的手术台下来以后,韦小宝就已经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结扎青年,达到了皇宫管理制度里的太监的标准。

捕雾追风

捕雾追风

鹿鼎记》全书只有一个能称得上细思极恐的细节:那些反清复明“志士”们的智商。

在全书中,只有两个人智商在线,韦小宝和小玄子。其余众人,给人的感觉十分奇怪,尤其是那些为了反清复明奔走的江湖人,一个个城府极深,行事老辣,可为何总被韦小宝漏洞百出的“计谋”,骗的心甘情愿?

这就说明,他们所有行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反清复明,而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存在的理由。有了一个很难实现的理由,他们就可以心安理得行走江湖,说是骗吃骗喝骗银子可能有点过分,但说他们纯属忽悠绝对有一定道理。

也不是没有真心反清复明的人,陈近南和独臂神尼就是其中两个。可他们两个人的遭遇,实在令人感慨。陈近南一腔忠勇,竟然被怀疑,独臂神尼走遍江湖,其实心中也明白,大明已是昨日黄花,她 不过是找个寄托罢了。

小玄子那里也好不到哪里去。宫内争斗不断,和韦小宝一起办事的朝廷大员们,又有几个是忠肝义胆?不过是在得过且过中维护着自己的一方天地罢了。

江湖之上,朝堂之中,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之人。不是小玄子英明神武,也不是韦小宝机智过人,他们所利用的,不过是自小便看明白的人性。整个《鹿鼎记》,道明了江湖的本质: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用周星驰在电影《鹿鼎记》中的一句话来说:我们反清复明的目的,就是把银子和女人夺回来。江湖侠义沦落至此,不过尔尔。

作品均为原创

请关注风舞鹰翎

houwenxin

houwenxin

其实《鹿鼎记》中有很多细思极恐的细节,也许作者金庸大侠创作的时候都没有想到这些,但是却可以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空间,下面就来简略说一说《鹿鼎记》三个让人细思极恐的细节。

南明如果人人都如陈近南一般想法那才是细思极恐的事情

在《鹿鼎记》第九章中沐王府的白氏兄弟中的白寒松与天地会青木堂中的徐天川因为拥立唐王还是桂王之争打了起来,徐天川后来失手打死了白寒松,之后天地会与沐王府也是因为这件事争执不休。

小说中的唐桂之争就是历史上南明的一次最严重内讧,以致南明所拥有的广东全省都被清军攻克。

南明时期,弘光帝朱由菘被清军杀害,于是割据福建的海盗军阀郑芝龙在福建福州拥立了唐王朱聿键为帝,改元隆武,是为隆武帝。

郑芝龙一心想拥兵自重割据福建,根本没有想过力图光复明朝,而隆武帝朱聿键算是南明最有作为的皇帝,他一心想光复大明,但可惜主要兵力都被郑芝龙所掌控,所以朱聿键很无奈,后来朱聿键力图北伐突破清军包围,最终朱聿键在汀州遇害,郑芝龙率部降清,而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正式与父亲郑芝龙决裂,率部继续顽强抗清。

有了这层关系,那么隶属于台湾郑氏的天地会陈近南等人自然是拥护唐王一系了。

隆武帝朱聿键被杀之后,瞿式耜和丁魁楚等人在广东肇庆拥立了崇祯一系的近亲桂王朱由榔为监国,实际就是准备立朱由榔为帝。

后来赣州被清军攻陷,但当时清军还没有完全进入广东,监国朱由榔就害怕了,丁魁楚也畏惧清军,赶紧带人保护朱由榔跑到广西梧州。

朱由榔逃跑之后,被丁魁楚排斥的隆武帝朱聿键生前亲信大学士苏观生为了贪图拥立之功,他在广州以兄终弟及的理由直接拥立了隆武帝朱聿键的亲弟弟唐王朱聿鐭为帝,并改元绍武。

由于苏观生等人拥立了朱聿鐭时间比较仓促,以至于朱聿鐭的龙袍和大臣们的朝服都来不及制作,只能临时从戏班子里借来戏服暂时充数。

而跑到广西梧州的朱由榔政权得知朱聿鐭在广州称帝,自然十分不高兴,于是丁魁楚等人又迅速拥立了朱聿键登基为帝,并改元为永历,也就是南明末帝永历帝。

永历帝称帝之后,立刻派人去告知绍武帝,让他撤去帝号,复为唐王。绍武帝和苏观生等大臣自然不同意,于是永历帝就调遣大军去攻打绍武政权。永历帝为了平复绍武政权调用了在韶州防守清军的李明忠一万狼卫前来攻打绍武政权,同时永历帝还派遣了林佳鼎从广东出兵攻打绍武政权。

由于永历帝系皇室嫡系近亲,所以当时在名义上士大夫们都比较拥护永历帝,而绍武政权则拥护者寥寥无几,因此永历帝派来攻打绍武政权的大军最初很顺利,苏观生见此情况不利,于是他招降了广东沿海附近的四姓海盗,让他们诈降到林佳鼎和李明忠军队之中,结果诈降记成功,四姓海盗突然反水趁乱奇袭了林佳鼎和李明忠大营,导致林佳鼎和李明忠全军覆没,林佳鼎当场被海盗乱刀砍死,李明忠单骑逃脱。

樊纲听到这里,插口道:“白二侠,请你别见怪。隆武天子殉国之后,兄终弟及,由圣上的亲兄弟绍武天子在广州接位。桂王却派兵来攻打绍武天子。大家都是太祖皇帝的子孙,不打满清鞑子,自己打了起来,岂不是大错而特错?”白寒枫怒道:“那老贼的口吻,便跟你一模一样!可是这到底是谁起的衅?我永历天子好好派了使臣到广州来,命唐王除去尊号。唐王非但不奉旨,反而兴兵抗拒天命。唐王这等行为明明是犯上作乱,大逆不道,可说是罪魁祸首。”

樊纲冷笑道:“三水那一战,区区在下也在其内,却不知道是谁全军覆没?”白寒枫大怒,站起身来,厉声道:“你还在算这旧帐么?”韦小宝听了樊纲的话,便知三水这一仗是唐王胜而桂王败,忙问:“樊大哥,三水一仗是怎么打的?”樊纲道:“桂王听了手下奸臣的教唆,派了一个名叫林桂鼎的,带兵来打广州……”苏冈插口道:“樊大哥,这话与事实不符。那是唐王先派兵去攻肇庆,我永历天子才不得已起而应战。”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说的多是旧事,渐渐的剑拔弩张,便要动起手来。

姚春连连摇手,大声道:“多年前的旧事,还提起他干么?不论谁胜谁败,都不是什么光彩之事,最后还不是都教鞑子给灭了。”众人一听,登时住口,均有惭愧之意。

——《鹿鼎记

此战也就是小说中樊纲说的三水之战,这一战可谓是两败俱伤,没有赢家,如果非要说赢家,真正的赢家那就是清朝,这一战初期绍武政权式微依靠海盗才反败为胜,损耗了绍武政权在广州的防御力量,而最终永历帝军队战败,李明忠镇守韶州的一万狼卫是永历政权在广东省内最后的屏障,也是唯一能抵御清军的精兵,结果这一万精兵没有用来抵抗清军,反而都折损在了内讧之中,所以说是两败俱伤,真正的赢家实际是清朝。

三水之战后,随即清朝佟养甲和李成栋的大军就进驻广东,李成栋不费吹灰之力就很顺利的攻克了广州,绍武帝被俘后最终宁死不屈饿死殉国,苏观生自缢殉国。

整个三水之战就像后来陈近南所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我们汉人的人数是满人很多倍,但却失去了江山,归根结底在于大家不够团结。

所以仔细想一想书中还在拘泥于正统之争,但不管时沐王府也好,还是天地会也好,他们守护的大明其实自崇祯帝之后就已经灭亡,他们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在任何实质性成绩都没有取得的情况下,反而先为了正统性内讧。

在众多反清复明的人士中,其实大多都是拘泥于名号和正统性,这之中为由陈近南最为清醒,但陈近南内心中其实恐怕更加拥护的是郑成功家族,毕竟郑成功以国士之礼待陈近南,而陈近南也甘愿为郑成功家族抛头颅洒热血。

可是陈近南还有一处清醒的地方就是他知道在任何成绩都没有的情况下,更应该团结所有反清复明人士,排除门户正统之争,只有一致对抗清朝才是当务之急,但奈何即便是明朝已经灭亡了,这些反清复明人士还要为了那虚无的名分地位而争。

其实金庸先生在写作这段白寒松和白寒枫兄弟为了正统名号与徐天川发生死伤的打斗何尝不是在讽刺历史上南明朝廷在朝不保夕的情况下还不忘记争权夺位的内讧,南明如果能团结一致,未尝不能如南宋一般实现南北而治的局势,但南明君臣在亡国之下还想着互相争权夺位,清朝想不统一都对不起南明给营造出来的内讧局面。

所以从《鹿鼎记》中这段故事看出来,想一想如果南明的君臣真要个个都像陈近南这般清醒,知道先团结一致的话,那恐怕国家就此南北分裂,就更加恐怖了。

老奸巨猾的少林方丈晦聪

当康熙大张旗鼓派人护送韦小宝去少林寺做他的替身出家为僧,而少林方丈晦聪对这些朝廷侍卫颇为礼敬,还很热情的接待了他们,并给韦小宝亲切的举行了剃度仪式,看完这些大家是不是觉得少林寺当时应该是已经臣服于清政府统治,不然不会这么恭顺的对待韦小宝等御前侍卫。

但是很让读者奇怪的是,在后来反清复明的江湖豪杰组织为了诛杀吴三桂组织杀龟大会的时候,晦聪还被推选为河南省盟主,很显然他还一面臣服于清政府,一面还参加民间的反清复明组织,是反政府成员首领之一。

但是再想一想后来韦小宝被康熙调到五台山清凉寺去当主持,其实是去守护康熙那已经出家为僧的父亲顺治皇帝,后来康熙带领御前侍卫微服私访去五台山清凉寺探望已经出家为僧法名行痴的顺治帝。

当时康熙是微服私访秘密出行,可是在探望完顺治之后,康熙在清凉寺上香时却受到了崇祯的女儿已经出家为尼成为绝顶高手的九难突袭,九难当时已经明确知道在清凉寺上香的是微服私访的康熙,可是既然康熙是微服私访,那九难又是如何知道的呢?

这时候再想一想晦聪后来出任河南省盟主的事,是不是就能明了了,很可能是康熙让韦小宝从少林寺带十八罗汉转任清凉寺主持实际上暗中保护顺治的事被晦聪猜到了大概,所以晦聪凭借这些判断出康熙未来很可能会去清凉寺微服私访,于是暗中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了九难。

于是绝顶高手九难就暗中在清凉寺附近守株待兔,而康熙微服私访带了大批武功高强的御前侍卫随行,尽管他是微服私访,但众多的护卫还是暴露了康熙的身份行踪。

再有一点就是韦小宝带到清凉寺的少林僧人都是武功超强的高手,但是这些高手除了脑筋混沌且和韦小宝关系极好的老师侄澄观奋力出手之外,其余的少林僧人感觉更像是敷衍了事,按理说这些少林僧人如果一起联手,虽然不一定能打过九难,但肯定不会让九难顺利逃走,可是九难还是从容的掳走了韦小宝,可见这些僧人大多受到晦聪交代没有出全力。

当然这些只是推测,不过细思之下这少林方丈晦聪果然是心机高深且深藏不漏,他表面上表现出拥护清政府,背地里又出任了反清复明组织的首领,可以说他是书中最为老奸巨猾之流,令人生畏。

真太后比假太后毛东珠没好到哪去

书中把神龙教中的人物都刻画的心肠极其歹毒,这其中也包括假太后毛东珠。

毛东珠自称是皮岛总兵毛文龙之女,是神龙教打入皇宫中的卧底,毛东珠后来囚禁真的孝惠章皇后也就是仁宪太后,自己假扮仁宪太后。

毛东珠武功不弱,且宫内还有神龙教派来的卧底内应,她本来完全有机会杀害还年幼的康熙,然后在找人假冒替代康熙也可以,那时候恐怕整个大清国都是由她操控了吧。可是毛东珠却没有这么做,她还是细心抚育康熙,还教了康熙一些武功,她唯一利用康熙的地方就是想拿取四十二章经,除此之外她对康熙总得来说是有养育之恩。

在书中康熙自己都说如果没有毛东珠杀害了端敬皇后的儿子,自己都很难继位,尤其是当毛东珠在最后识破被抓后见到康熙还关切的问他是否每天有喝茯苓燕窝粥,康熙回答了一声有,从这一对话中就能看出毛东珠对康熙是有着母子之情,她在最后真相大白时还能关心着康熙。

而相比之下真的仁宪太后被救出来之后,又是如何对待假太后毛东珠与瘦头陀的私生女建宁公主呢?

真太后是很烦建宁公主,根本不想再见到她,虽然书中没有表现出来真太后后来对建宁公主究竟有多么烦,但是大致也能看出真太后对建宁公主的态度就是没杀她就算够意思了。

但是真太后对待建宁公主和假太后毛东珠对待康熙的态度来看,相比于心地歹毒的神龙教出身的毛东珠,真太后的心肠没比毛东珠好哪去,至少毛东珠对待康熙还展现出了温情的一面,而真太后表现的却也没比心肠歹毒的毛东珠好到哪去,这也是让人看完之后不禁唏嘘的地方。

当然,历史上真正的仁宪太后心地非常善良,她和太皇太后孝庄共同担起了抚育康熙的重担,她对康熙是关爱有加,而历史上的建宁公主则是康熙的姑姑,乃是皇太极之女,这在书中金庸先生是有备注的。

写在最后

其实《鹿鼎记》中还有一个让人细思极恐的事情,那就是小说最后结尾交代康熙之后每次南巡其实都是为了寻找故意玩消失的韦小宝,他后来让曹雪芹祖父曹寅常驻江南出任江宁织造就是为了寻访韦小宝,因为曹寅曾经是追随过韦小宝的御前侍卫,对韦小宝比较熟悉,所以康熙派他常驻江南寻找韦小宝。

那按照这个逻辑来说,这还真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如果韦小宝不玩失踪,那恐怕曹寅也没机会常驻江南,那更不会在江南建造大观园,那他的孙子曹雪芹也写不出来中国历史古典名著《红楼梦》了,没有《红楼梦》这算不算得上古典文学界的一大损失呢?

这么看来这还真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selena同学

selena同学

隐藏在《鹿鼎记》中的宫斗戏,细思极恐。

鹿鼎记》中有两个很不合理的桥段,一是韦小宝冒充小桂子在宫中横冲直撞,竟然没被大内侍卫砍死;另一个就是毛东珠,她冒充皇后在皇宫中潜伏多年,不仅暗杀了董鄂妃和她的妹妹贞妃、儿子荣亲王、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还给瘦头陀生了一个孩子,建宁公主。

毛东珠暗杀顺治的妃子和孩子先不说,就是生孩子这事,就超出常理了。

要知道,皇帝临幸后宫,可是要详细记载的。某夜,临幸哪个妃子?多长时间?几次?都会有专门的太监详细记录,然后收入内庭秘档,由专门的太监保管。等妃子怀孕时,在取出对照。如果对的上还好说,对不上的话,那估计就是满清十大酷刑了。

顺治皇帝从没临幸过毛东珠,她竟然就那么光明正大的生下了建宁公主,特别是这孩子,还是在顺治假死出家后生的。竟然没有引起任何人怀疑,也没有人说三道四。

这只能证明一件事,有人在背后保她,把一切事情全给压下去了。只有这样,这一切才说得通。

而毛东珠背后这个人,肯定是孝庄无疑。

因为康熙亲政前,皇宫之中权利最大的就是孝庄。只有她才有权利把一切事情给压下去。

孝庄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她憎恨董鄂妃。

历史记载,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8月25日,封为贤妃;1个月后又晋封为皇贵妃。董鄂妃可以说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后来,顺治接连废掉孝庄安排的皇后,想立董鄂妃为后,这彻底激怒了孝庄,让孝庄对董鄂妃恨之入骨。

(1660年董鄂妃病逝,追尊为皇后,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曾有野史记载,董鄂妃死后,孝庄对其鞭尸。)

因此,我大胆猜想,毛东珠就是孝庄安排进皇宫的。不然毛东珠杀董鄂妃、贞妃、荣亲王干嘛?这些人跟她没有任何冲突。而且,作为顺治的宠妃,爱子,身边的护卫怎么会少?如果不是有人刻意安排,毛东珠那点武功又怎么会轻易得手,还没有人发觉?要知道,神拳无敌归辛树一家去刺杀康熙,都没有成功,落得全家惨死的结局。

至于杀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也很好理解,康熙没了生母,这方便孝庄的掌控,少了一个跟她争权夺利的人。

有人会说,董鄂妃死后,孝庄为什么不除了毛东珠,干嘛留着个后患?

我猜想,孝庄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毛东珠手里有着孝庄的把柄,而且武功不算太差,还有瘦头陀在暗中保护,不论是暗杀,还是抓捕都不容易。

如果不能一举除掉毛东珠,事情就会闹大,这对孝庄没有任何好处。此时的皇宫内有顺治安排的密探海大富,外有权臣鳌拜。一旦被人知道孝庄安排了杀手进皇宫暗杀了董鄂妃等人,还秽乱宫廷。那孝庄的下场绝对好不了。

因此,孝庄只能忍着气,由着毛东珠的在皇宫中为所欲为。

孝庄有火发不出,还得给毛东珠擦屁股。因此就给她女儿,一个建宁公主的封号。建宁,奸佞?你品,你细品,这封号是不是话里有话?

后来,皇宫中闯入了一个小孩子,就是韦小宝。韦小宝什么事不懂,大白天就蒙着脸,满皇宫溜达,就差逢人就说自己只抽华子,抽别的咳嗽了。

孝庄得到消息后,觉得这是个机会,就由着韦小宝胡来,并且暗中保护。

韦小宝果然没让孝庄失望,先是辅佐康熙除掉最大的权臣鳌拜,然后又除掉海大富,揭开毛东珠的真面目,还娶了皇家之耻——建宁公主。

这一次,孝庄大获全胜,利用韦小宝,不但除掉了所有的敌人,还没留下任何把柄,深藏功与名。

小结

金庸先生曾在《碧血剑》中写过这样的桥段,大玉儿和多尔衮偷情败露,然后杀掉了皇太极,扶持顺治登基为帝。而到了《鹿鼎记》时,金庸对这个传奇女性,却是提也不提

要知道,李自成,吴三桂,陈圆圆这些历史人物,可都在《鹿鼎记》中担任了重要角色。而孝庄在清朝历史中影响之大,可是远超这三位的。金庸不让孝庄出场,必有深意。

因此我大胆猜想,金庸先生是把孝庄放到了幕后,让她在暗中操控一切。

注1:以上只是我的个人看法和观点,如有不同意见请随便拍砖。

注2::此文只为逗您一笑,切莫较真。如果您觉得写的很烂,那我向您道歉,浪费您的宝贵时间了。

小兽1101

小兽1101

金庸先生的《鹿鼎记》里出场人物众多,而且纷繁芜杂,围绕在主角韦小宝身上发生的事情也非常离奇,搞笑。不过,我们在羡慕韦小宝左拥右抱,倚翠偎红的同时,也有一些情节让我们细思极恐。


一、齐元凯身份之谜。

齐元凯名义上是康亲王王府的武师,其实他的真实目的是盗取《四十二章经》。

而且这个人很富有心机,如果不是韦小宝误打误撞破坏了他的行动,他就得手了。

但是,也正是他由于的目的没有得逞,导致以后他就在康亲王府潜伏下来了,此后再也没有出场。

那么,问题来了,他是如何知道《四十二章经》中的秘密的?

他隶属于哪个派别?

知道《四十二章经》秘密的有四路人马。

天地会,神龙岛,桑结和陶红英。

他肯定不是天地会的人;神龙岛的人从没提起过他;桑结属于西域;

难道他和陶红英是一伙儿的?

二、第三个人是谁?


通吃岛上,韦小宝和他的七位夫人聚齐后,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

苏荃,阿珂和建宁公主都怀孕了。

建宁公主怀孕是和韦小宝去云南送亲的路上胡天胡地的结果,两人心知肚明。

苏荃和阿珂怀孕是韦小宝在扬州丽春院胡闹时播下的种子。

当时房间内共有八女一男,男的当然是韦小宝。八个女的中,除了建宁不在,其余六个后来成为他老婆的女人都在,另外再加上毛东珠和阿珂的师姐阿琪。

韦小宝那会儿和葛尔丹刚刚结拜为兄弟,阿琪是葛尔丹的未婚妻,他觉得自己不能调戏结义兄弟的女人,就把阿琪从床上抱到了椅子上。

那么,那张床上的七个女人中,除了六个后来成为他老婆的女人外,就剩下毛东珠了。

当时蜡烛熄灭,所有人都蒙在被子下面。韦小宝清楚的记得,那天晚上自己一共和三个人做了头发。

现在苏荃和阿珂怀孕,可以确定是其中的两个。

那另外一个是谁呢?

其余的五个老婆里,建宁不在场,首先可以排除。

可当他质问其他几女时,都说当时没有和他做过头发,沐剑屏甚至以为只有拜了天地才会生小孩子。

而且,到全书结尾,这几个女人也没有怀孕的迹象,看来她们所言非虚。

那就剩下一个了,毛东珠。

而毛东珠已被归辛树给打死了,还是韦小宝指引着归辛树一家去干的。

难道……

三、谁是奸细?


韦小宝从通吃岛出发,绕道台湾,再回到北京时,康熙原谅了他一直隐瞒自己天地会香主身份的事,并派他统兵解决和罗刹国的争端。

韦小宝妥善的处理完后,康熙非常高兴,给他加官进爵,重修公爵府。

韦小宝又志得意满。

一天,他想起见见天地会的兄弟,就带着双儿来到了天桥,按照原来的程序,找到徐天川。

徐天川带着他俩来到杏儿胡同,见到了在京的青木堂的骨干份子。

众人先以为他杀了陈近南,怒目而视。误会消除后,大伙儿又想让他带进宫去,刺杀康熙。

韦小宝不想对不起康熙,就找了个借口推辞出来了。

可是第二天,当他面见康熙的时候,康熙直接把他昨天的行踪说了出来,并让他早点儿决断。

韦小宝惊出一身冷汗,连连称是,心里清楚:青木堂里面又出现了内鬼。

此时,原来康熙派的卧底风际中早已死在通吃岛。

那这回会是谁呢?

昨天,在杏儿胡同聚会的所有人员是:韦小宝、双儿、李力世、玄贞道长、樊纲、徐天川、祁彪清、高彦超和钱老本。

奸细肯定就出自这些人中,可是,到底哪个是呢?

好在,韦小宝从来不是一个较真儿的人,想不通就索性不想了,最后携七位夫人和老妈韦春花隐居大理,过上了逍遥自在的生活。

门清无会儿

门清无会儿

一、反清复明的口号

陈近南决定让韦小宝进皇宫盗取四十二章经,把他叫到屋里对他说,读过书,明事理的人大多数已经在清廷里当官了,所以要对抗清廷,就要用蠢一点的人。

对付那些蠢人,就决不可和他们说真话,必须要用另外一种形式来催眠他们,使他们觉得所做的事情都是对的。

所以反清复明只不过是一句口号,跟阿弥陀佛其实是一样,清廷一直欺压汉人,抢走我们的银两跟女人,所以我们要反清,要反清抢回我们的银两和女人,复不复明根本就是脱裤子放屁。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陈近南才是真正聪明的人,本身自己是真心想反清复明,知道和韦小宝谈民族大义、信仰之类肯定不干,所以就和韦小宝只谈钱和女人,此处和《潜伏》中谢若琳的“满嘴都是主义,满脑子都是生意”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韦小宝刺杀多隆

当韦小宝从通吃岛回来,发现当年他逃走时刺杀得多隆没有死,多隆反而感谢韦小宝,当初刺客偷袭,多亏韦小宝出手相救,语态真诚,韦小宝都信以为真了。

皇帝也亲口对多隆说,刺客要杀他,是韦小宝救了他,多隆又不是傻子,怎么会不明白其中真相。韦小宝是皇帝身边的红人,现在连皇帝都袒护韦小宝,自己怎么能得罪起?一定要把疑虑烂在肚子里。

明明是韦小宝先动手杀人,现在反而怕韦小宝猜忌自己,以为是自己哄骗于他,暗地里伺机报复,现在最重要的是让韦小宝相信自己完全不知道真相。

尤其是“不必提了,总而言之”这句,明白地告诉韦小宝不要猜忌自己,让韦小宝不要继续谈论这件事。

多隆的意思已经相当明白,过去的事我已经放下,你在不要有猜忌报复之心。

是什么让多隆不再计较韦小宝杀他的过去?权利!多隆给皇帝当差,自然没有资格怀疑皇帝,另一方面,他也真心想和韦小宝继续当兄弟。

权利不仅让多隆说了谎话,还让一个相对比较厚道的大内高手人性彻底扭曲,看似是韦小宝左右逢源的结果,实际为跪拜权力的结果。

三、皇帝为何不除天地会

康熙通过风际中早已经知道了天地会的一切,为何不尽快将他们一网打尽?

鳌拜手握大权,大搞文字狱,威逼还未成年的康熙,绝对是有能力废除皇帝,可是天地会目光短浅,不等乱政再搞几年,非要将对反清复明有利的鳌拜杀死,甚至把杀死鳌拜的韦小宝当成大功臣。

沐王府拙劣的嫁祸,失手反被吴三桂所擒,结果韦小宝成了他们的救命恩人。

鳌拜死后,能够有实力推翻满清的只有吴三桂。吴三桂联合三藩、蒙古、西藏、神龙教、台湾等说不定真可以扭转乾坤,可是天地会一帮乌合之众只会跟着韦小宝东奔西跑,查吴三桂造反的证据,最后搅的盟友不战而溃。

好容易归辛树和归二娘出了个正经主意,反清的唯一出路就是破釜沉舟刺杀康熙,还被韦小宝顺利搅局。

反观韦小宝在康熙的指点下,擒拿鳌拜,救顺治,破神龙岛、抓吴应熊,签订尼布楚条约,几乎个个都是立世之功。

这些事情表面上看去是韦小宝深谙官场,左右逢源的偶然结果,实际上康熙对天地会的行踪和家底了如指掌,天地会跟着一个毫无大局观的韦小宝每天瞎胡闹,肯定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这也说明了康熙在战略眼光,军政水平,大局意识上要比天地会高出好几个档次,他根本不把天地会放在眼里.

奔波半生号称“平生不识陈近南,纵称英雄也枉然”的陈近南在这方面,还不如一个十几岁的康熙。

四、扬州那晚和通吃岛的区别

扬州那晚,韦小宝和七人同眠,据后来在通吃岛回忆,当晚是三次,但只有阿珂和苏荃怀孕。

那为何在通吃岛十年,居然一个也没怀上?

在通吃岛,首先是阿珂产下一子,次日苏荃又产下一子,建宁公主是又过了一个多月,才生下一女。

当初公主跟韦小宝宫中嬉乐一番后,小宝就出外公干,再次见面,公主说怀孕,然后是攻打王屋山,去扬州,这期间相差近两个月,但是她却是最后一个生的,难道她在深宫中耐不住寂寞?

扬州那晚之后,阿珂跟着郑克爽走了,后来郑克爽落难被逼,阿珂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时,在这种情况下,两人能说真话吗?

难道就不可能是:两人有了,郑克爽之母觉得阿珂出身不好,棒打鸳鸯,而郑克爽无力反抗,只得接受。阿珂无家可归,流落街头之际,正好借扬州那晚,让韦小宝接盘?

在神龙岛上苏荃找陆高轩要药打胎,只能说明洪教主无能,能肯定证明是韦小宝的吗?她怎么知道陆高轩有药?

只有说明韦小宝的孩子是他老婆们跟别人生的,是他自己不行,才能解释为何在通吃岛那么长时间在没有人怀孕。

大家是否还羡慕韦爵爷吗?

花咕嘟

花咕嘟

如果把《鹿鼎记》当武侠小说看,那么看到最后就是很郁闷。在这本小说中,武功已经没落了,真正验证了“武功在高,也怕菜刀”这句话。冯锡范、陈近南也好,洪安通也罢,再高的武功,在一把洋枪面前什么也不是。韦小宝勾栏出身,在官场、江湖混得如鱼得水靠的不是武功,也不是人品学问,那他靠的是什么?这才是整本小说最让人细思极恐的地方。

一、出身于青楼的韦小宝,养成了“坑蒙拐骗偷”的特性,做人无下限的韦小宝为什么如此适合于大清朝的官场生活?

二、陈近南一生光明磊落,武艺超群,“平生不识陈近南,亦称英雄也枉然”,就是这样又如何?他想要做的事情终其一生也没有做到。韦小宝就是一个无赖,武功平平、出身低微,一肚子藏污纳垢,这样的人却有能力轻而易举的做到陈近南想做到的事情。

难道现实中,很多的问题用“仁义道德”就没有办法解决吗?

三、《鹿鼎记》是一本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所有的武侠小说,写的都是侠和义,忠与孝。但《鹿鼎记》不是,韦小宝没什么武功,也不算好人,和你我一样只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这是一个让大家代入感很强的人物,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最后站在了人生的巅峰。

我们和韦小宝比,到底缺少了什么?

四、粗看韦小宝是一个一无所长的人,只是因缘附会,一直向上攀升。但仔细看下来这个人又决不是一无所长,而是全身皆是本领。他的本领人人皆有、与生俱来,只不过很多人不敢去做,也不屑去做,但韦小宝确做的无所顾忌,不以为错,而他最后确成功了。从他追老婆的手段就可以看出,毫无道德底线。

难道突破一切清规戒律,将人性彻底解放就是成功的最大秘诀?

五、韦小宝喜欢赌,书中所有人物也是置身各种各样的赌局之中,参赌者有输有赢。吴六奇也好,吴三桂也好,鳌拜也好,强如陈近南、洪教主那个不是在赌,只不过最后都是输的精光。康熙从头到尾都在坐庄,最后就他赢,别人都输。韦小宝做帮庄,又见好就收,自然也是大赢家。

李自成赌品最差,韦小宝的赌品最好,康熙赌品最大方,难道人生就是一场大赌局?

六、在小说中,满朝文武官员真的算不上君子,无论是索尔图、明珠等朝廷重臣还是慕天颜、吴之荣等扬州地方官吏,怎么看都算是小人。纵览全书,竟然找不出一个可以让人赏心悦目的读书人形象来。

就书中而言,武功,道义,儒家经典全都靠不住,你要想站在人生巅峰,什么才靠得住呢?难道真的如韦小宝这样,只有无下限的狡诈和虚伪,只有满口谎言才靠得住?

七、如果在现实中也有韦小宝这样的人,那么他会不会也如书中一样,获得巨大成功?

把以上一看,细思极恐!!!

Phibbie

Phibbie

第一个,是风际中,谁都想不到他这样的人竟然是奸细。

风际中沉默寡言,模样老实之极,武功虽高,举止却和一个呆头木脑的乡巴佬一般。韦小宝偶尔猜测这奸细是谁,只想到口齿灵便、市侩一般的钱老本;举止轻捷、精明乖巧的徐天川;办事周到、能干练达的高彦超;脾气暴躁、好酒贪杯的玄贞道人,连对见多识广、豪爽慷慨的樊纲,以及近年来衰老体弱的李力世、说话尖酸刻薄的祁清彪,也都曾猜疑过,就是对这个半点不像奸细的风际中,从来不曾有过丝毫疑心。

在韦小宝刚刚加入天地会时,陈近南为了力挺他做香主,收韦小宝为徒弟,特意强调了一条规矩,就是要守信。

‘凡我兄弟,须当信实为本,不得谎言诈骗。’

陈近南很清楚,以韦小宝的年纪,其他“十禁十刑”他不大会触发,只提这一条,也说明它是重中之重的规矩。


子曰:人无信不立。信义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崇尚兄弟义气的江湖好汉来说更是如此,尤其是天地会群雄做的还是机密大事,冒着生命危险,更加需要守信。

只是我们干的是反清复明的大事,以汉人的江山为重,自己的身家性命为轻。

然而,涉及到个人私利时,没有什么不可以出卖,自己的灵魂、兄弟的鲜血,都是个人加官进爵的筹码。

像风际中这样的内奸,历来很多,没有手段可以预先识别,也没有办法能够对他加以约束。

在威胁和诱惑面前,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坚贞不屈,这既是小说中的情节,也是真实的现实。

第二个,则是天地会折射的社会现实。

对于那些坚持信念的义士来说,反清复明是他们奋斗一生的事业,为此流血牺牲而在所不惜,如陈近南。

然而,遗憾的是,他们以为是大义,兢兢业业为此努力,结果却徒劳无功,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内部斗争更加残忍。

在《鹿鼎记》小说中,陈近南苦心劝说变节的施琅,对施琅晓于大义,本来施琅已经回心转意,但只想小利的冯锡范根本不顾大局,郑家的二公子还亲手杀死陈近南,哪怕他忠心为郑家效劳几十年。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农夫要杀死辛苦多年的耕牛时,还会犹豫很久,迟迟下不了手。

从某种角度来说,陈近南等人非常可悲,他们信奉并投身其中的事业,却被同一阵营的力量弃若敝履,倾覆在际,仍然内斗不止。

而在中国古代,一向有着内斗的传统。一直有说法,中国人“一个人一条龙,一群人一条虫”。

即使是作为忠臣典范的史可法,在南明最后的时期,也避免不了互相倾扎。

以此作为背景来看天地会的宗旨,会觉得荒唐可笑,在那样的状况下想要获得成功,无疑痴人说梦。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辛亥革命能够取得成功,难以想象其经历的艰辛。



〈完〉



—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 感谢点赞、评论、关注

TanTonG抑制去改名baby

TanTonG抑制去改名baby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