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里的大侠去客栈里吃饭经济来源是什么?
miumiu雅
许多看武侠小说的朋友都有一个疑问:武侠世界中的大侠不工作,整天行侠仗义,到底有什么经济来源供他喝酒吃饭住客栈。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大侠们的财富多得超乎你的想象。大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背后是有团体的,那个团队叫做某某派、某某帮、某某教。这些派、帮、教既是一个武术团体,也是一个经济组织。它们的资产也非常庞大。
你看过金庸《笑傲江湖》吧,里面令狐冲当上恒山派的掌门,日月神教的任盈盈送给恒山派的礼物是什么?是三千亩良田——日月神教在恒山脚下购置良田三千亩,奉送给恒山派的无色庵作为庵产。这批田地租佃给恒山周边的农户,每一年的田租就是一笔巨大财产。
恒山派算是小门派,拥有的田产就有三千亩以上。作为武林的泰山北斗,少林派的田产更庞大,据少林寺准敕改正赐田牒记载,唐初,高祖李渊曾赏赐少林寺“寺前件地,为常住僧田,供养僧众”,“合得良田一百顷”。一百顷等于一万亩。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再赏赐少林寺田地四十顷,水碾一具;又依均田令分给每个僧人三十亩的“口分田”。
武当派呢?可以说,武当山下的一大片良田都是武当派的。明代成化十二年(1476),朝廷发了一道给武当派划拨田产的敕令:“地东至青羊涧,西至行宫,南至桃源涧,北至明真庵为庵中永业。”有些寺院还涉足金融业,开办银行。宋代时,那些由寺院开设的放贷机构叫做“长生库”。
还有丐帮,别以为那是叫化子组成的帮派就很究,丐帮帮主的财富其实比你我都要多。宋时,丐帮帮主叫做团头。明代话本小说讲了南宋杭州的一个真实的丐帮帮主,姓金,名老大,“祖上到他,做了七代团头了,挣得个完完全全的家事,住的有好房子,种的有好田园,穿的有好衣,吃的有好食,真个廒多积粟,囊有余钱,放债使婢,虽不是顶富,也是数得着的富家了。”
丐帮帮主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众丐平日需向帮主缴纳“日头钱”,并服从帮主的权威,以此换取组织的照应:当雨雪天气,众丐无处乞讨时,帮主要负责熬粥供养众丐。帮主则将收到的“日头钱”用于放贷盘利,理财投资,慢慢的便积累下过人的财富。
现在,你还担心大侠成天行侠仗义,没有经济来源供他喝酒吃饭住客栈吗?
gigantic
在中国过去几千的历史中经济条件虽然比现在不可日而语,但也不乏地主,财主,庄主,寨主什么的。在春秋什么时代就有一个什么君养了三千门客,一天下来那得花多少银子?单雄信可算是个大财主广结天下英雄,宋押师也小有碎银不时周济好汉。少林和尚不让须眉,几十亿的财产不成问题。当十山八洞好汉大闹少林寺时,后院养满牛羊,吃喝不成问题。虽是笑话,足以说明古时大寺院资产现金还是很多的来往侠客吃几碗干饭还是绰绰有余。也就是说大多江湖侠客背后都有赞助商,如同林丹一样,不仅有饭吃,还有宝马骑。豪车开。
Terrorist
其实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知道大侠们都是有不同的经济来源的,我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为例,来说一说这些大侠经济来源的渠道。
有的人从出生就是含着金钥匙的,没办法,谁叫人家命好呢?
比如说段誉。
他爹是大理镇南王,他是世子,是段家指定的皇帝继承人,这样的身份和地位注定人家不会操心吃喝这个事情。
还有一灯大师。
又是一个出身尊贵的人,一灯还是段誉的晚辈,人家又是皇帝又是五绝之一,都当皇帝了应该操心的是银子怎么花而不是吃完喝完拿什么付钱。
林平之也是个富二代。
别看他一家老小都被余沧海杀害了,但林平之的积蓄还是很丰厚的,后来到了华山派,岳不群带着一群人下山一路的费用都是小林子负责的。
郭靖就是典型的例子。
他离开大漠来到中原第一次见到黄蓉的时候,请黄蓉吃了一顿大餐,临别还把汗血宝马和貂皮大衣也送给蓉妹妹了。
他的这些都是蒙古大汗赠送给他的。
反正不是花自己的钱,又不用心疼。
令狐冲也碰到过这种情况。
林平之的外公金刀王天霸就主动要送给令狐冲许多的银子,不过令狐冲自己不想要给拒绝了。
这种方式是最广泛的。
任何门派建立以后都是要收徒弟的,别人把孩子送到你这来学武,学费是肯定少不了的。
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派里就有两个人是非常有钱的。
一个是徒弟郝大通,一个是师弟周伯通。
他们没来全真教的时候都是富甲一方,到了全真派以后钱财自然都捐献给门派了,全真派能发展成为天下第一派,没有足够的财力前期工作是不好展开的。
少林都是出家人,剃头的这些徒弟估计是不用交教学费不用交教学费的,不过基本上是要打一辈子工的。
他们还招收一些俗家弟子,这些俗家弟子肯定是要拿出一笔学费的。
还有什么恒山派,华山派......都一样。
学武功的一样可以做生意,开镖局就是其中一种,毕竟做这门生意和专业最对口。
林平之能够称为富二代就是因为他祖上林远图有生意头脑,开了一家镖局,开始起步的时候估计可能要自己护镖,不过生意越做越大之后,就直接请一些镖师,他自己在家数银子就可以了。
没有生意头脑开不了镖局怎么办呢?
还可以去做镖师。
都大锦就做了这样的选择,估计林家请的那些镖师中也有很多都是江湖中人。
能够进入朝廷做官,光是俸禄就足够吃喝不愁了,这还不算那些灰色收入。
恒山派的二把手刘正风就接受了朝廷的册封,成了一名正式的朝廷官员,拿到了铁饭碗,不过还没有等到走马上任就在金盆洗手的当天,就被被人给杀了。
可见江湖人想要去当官也是有危险的。
郭靖在襄阳住了几十年,吃的喝的住的都没有花自己一分钱,都是朝廷出的。
虽然郭靖不像刘正风那样有正式的官职,但郭靖比他还厉害,朝廷军队都听他的指挥,这种应该属于半体制,不过待遇肯定是不低的。
这也是大侠们经济来源最普遍的方式之一。
毕竟不需要长时间的付出,并且见效又快,哪怕是点好酒菜之后去来一趟回来都不耽误结账。
乔峰偷过钱。
乔峰其时身在京西路汝州,这日来到梁县,身边银两已尽,当晚潜入县衙,在公库盗了几百两银子。一路上大吃大喝,鸡鸭鱼肉、高梁美酒,都是大宋官家给他付钱。
令狐冲抢过钱。
令狐冲一提他包袱重甸甸的,打开一看,竟有好几百两银子,还有三只金元宝,心想:“这都是这狗官搜刮来的民脂民膏,难以物归原主,只好让我吴天德参将大人拿来买酒喝了。”
黄药师的徒弟也曾去大内皇宫偷东西孝敬师父。
不过在大侠们来说,不叫偷或抢,他们叫劫富济贫。
在古龙的小说中,除开这些方式之外,还有两种最古老的行业。
古龙书中的杀手是最多的。
比如中原一点红,就出身于最出名的杀手组织。
杀手的钱来得快,花的也快。
虽然是高收入职业,但风险系数也很高,需要谨慎考虑。
古龙说出卖色相和做杀手是最古老的两种行业。
仔细想下也的确是这样。
武侠中的侠客鼻祖就是几位刺客,出卖色相自古有之。
相比于做杀手,出卖色相风险系数相对小了很多,不过只要进入这一行,就注定没有办法再过平常的生活。
看来看去,还是自主创业,开宗立派收徒弟赚学费最好。
只要有一定的实力,收徒弟自然不是问题,规模发展起来之后,钱财自然不是问题。
如果做的足够好,甚至还能在后世江湖留下一段佳话,真是名利双收的好行业。
南海渔翁
行侠仗义只是武侠的精神,而人总是要吃饭的,吃饭就要花钱,钱从哪里来,这是一个问题。
武功高强的大侠也跟普通人一样,也是需要挣钱的,只不过挣钱的手段不一样。
稍微举几个例子
《楚留香传奇》中的男主角楚留香,他的主业并不是偷,虽然被称为盗中之帅,但并不以偷盗为生,他的真实身份是地主。
《多情剑客无情剑》里的主角李寻欢和阿飞就那么有钱了,一个是把老婆和家产都让给龙啸云的痴情汉子,一个是孤儿,还记得第一章里阿飞买酒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吗?对,杀人。
《武林外史》中的沈浪,他是百年武林世家沈家九州王沈天君的唯一传人。十岁散尽家财,流浪江湖,二十一、二岁於仁义庄一战成名,尔后纵横江湖十年有余。他的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看过原著就知道了,以缉捕名凶和凶盗所得之花红为生,且身经百战,战无不胜。
《陆小凤传奇》中的花满楼、西门吹雪、叶孤城原本就有很好的家世,陆小凤的身世是个谜,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只知道七岁就成名了,有很多朋友,西门吹雪、司空摘星、朱停、花满楼、老实和尚、木道人、叶孤城、李燕北、蛇王等都是他朋友,甚至连当朝皇帝,都将陆小凤视为知心好友。像这样的人,原本也是不愁吃穿的。
《三少爷的剑》男主角谢晓峰,翠云峰,绿水湖,神剑山庄的三少爷,五岁学剑,六岁解剑谱,七岁时已可将唐诗读得朗朗上口,十多岁时就已击败了华山派门下的第一位剑客游龙剑客华少坤。神剑山庄是武林中的圣地,江湖人的禁地。这样的家族,能在江湖上立足,靠的不单单是武功,还有管理能力。谢晓峰不想做谢晓峰,做没用的阿吉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大侠也可以这样挣钱。
《欢乐英雄》中的郭大路,当过镖头、厨子、卖过唱、卖过艺等等,这可能是武侠小说中最接近真实世界的人物。
在我的武侠小说《温柔刀》(原名温柔的刀,未修改版在头条有连载)中的主角温柔,是个侠盗,但并不以偷盗为生,他是一个大家族的一份子,财富无可计数。鬼哭小斧中的张老实,双重身份,杀手和捕快,不为钱杀人,收入全靠衙门里的工资。
武侠小说中的大侠,各有各的生存之道,有的是因为家世好,比如唐门弟子,比如古龙小说中的花满楼、西门吹雪等人,比如金庸小说中的慕容复,有的是靠走镖为生,也有是靠杀人赚取报酬,也有靠出卖体力。
在中国古代,有穷学文富学武的说法,学武的基本上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但武侠小说有很多虚构的地方,读者可以想象他们的收入来源,事实上对于武侠小说来说,这不是最重要的,武侠小说要宣扬的是侠的精神。
gxinxin
在我印象中,貌似大侠个个都有来源。
出身不好的要不有人仗义疏财,要不好运连连,要不就是有身份家事显赫,不愁钱。
就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先从古典武侠水浒传说起,其中对各位大侠的经济来源说的那是面面俱到,有仗义疏财的及时雨和后周世宗嫡孙柴大官人这两大财主,各位大侠就算落难也有了容身之地。还有晁盖等七人智取生辰纲又得了十万贯,成为后来梁山聚义的经济基础,怎么样,都有交代吧,就是李逵那也是个官呢,时迁那是个神偷也不用替他担心。
再来就说说金庸,有人说郭靖和黄蓉吃酒不合理,估计他忘了成吉思汗赏了他十斤黄金,托雷给的貂裘超值钱,还给了江南七怪一批打王罕得来的金器珠宝,而那桌酒席才19两七钱四分,别说吃一桌菜,就是买下这栋酒楼都绰绰有余。
天龙里乔峰帮主,段誉王子,虚竹前期和尚后期教主,都是不愁钱的货,唉啥也不说了,羡慕啊
射雕里杨过最有争议,有些人会说他钱哪来的,其实金庸书中有交代,靠的就是劫富济穷,锄强扶弱,最后大家都叫他神雕大侠,不会忘记吧。韦小宝就不用说了吧
訫唸
小时候看罢武侠小说或者电视剧之余也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些人天天不干活哪来的银子啊,每次进入一个客栈不是上等的房间,就是好吃的食物,好像他们的钱都花不完似的,后来知道的多了,其实他们的盘缠来源无外乎以下几种。
第一种若是门派出身的,门派会提供他们出行所需,要知道古代的门派都是有田产的,再加上门派的各种收入足以支持门下弟子的外出,还有一种没有门派的或是山庄之类的,这些都是大户人家,有资产,有钱财,因为古代讲究穷文富武,钱都没有怎么会去习武,所以能练武的基本上都是有钱人,有背景的人。
第二种极个别的小户出身,但这类人一般运气爆棚,也有一定的生活常识,所以打猎或者是获得某个先人遗留的宝藏之类的,然后混社会自然不需担忧财产来源。
第三种就是没有名气时劫富济贫啦,或者是去官家大户人家“借”一点,有名气啦就会有人专门的人为他们提供钱财以求得他们的庇佑。
第四种。。。。欢迎各位补充呦!
Becky小兔
武侠小说里的大侠经济来源,有好多种。有的本来家境就好,偏偏喜欢做个大侠,因此这类人根本不用考虑外出吃不饱穿不暖,只需带足银两即可;有的是靠朋友或者富人接济,走到哪里都有贵人相助;再有的就是劫富济贫,自己再留点,也就不愁吃穿了。
小QiQi
谢谢邀请,侠:夹人者。象形文字,引申为助人。泛指通过自身力量帮助他人的对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的,且具备超出一般人的能力、勇气、道德仁义,有大作为的人以武犯禁的侠客,可以不求回报为他人争取正当利益而牺牲自身的利益。
侠者有德且有大本事者,有德可以甘于贫寒,大本事者不缺钱。
jraixue
大侠也分很多种的,像金庸小说里的大侠,好像从来不缺钱似的,往往一掷千金,郭靖刚出道时请黄蓉吃的那顿饭,还有送他的礼物,搁现在来看几百万都不止。所以说金庸武侠小说就是成年人的童话。
古龙书里的大侠就不一样,好多都混不上饭吃,天天在小酒馆里,吃的也是卤蛋、蚕豆等,哪有那么多的珍馐美味,他想吃也吃不起啊。像阿飞刚出道时穷得一逼,天天吃面,欢乐英雄里的主角们也不富裕。当然也有富的,李寻欢、陆小凤、楚留香,哪个像缺钱的主儿。
所以大侠们但凡是有点经济头脑的,都不会饿着,你想啊,古代讲究穷文富武,能够练武的一般家庭条件都不会差,运气好的碰上哪个绝世高人拜为师父的,随便教一两手就够徒弟混的了。
侠以武犯禁,大侠们武功高强,如果生活不如意,惹得大侠不高兴了,晚上去哪家不得搬个千八百两。地主老财的高墙大院对普通的小毛贼或许还有用,碰到那些个高来高去的大侠,挡都挡不住。乔帮主就曾有豪言,说哪怕是皇宫大院他也来去自如。当年乔帮主打伤了阿紫,抱着她去北方找熊胆医治,没钱买人参还不是照抢不误。
再有一个,一般大侠们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每年都会收不少供奉,像青城派,远在四川,福建的福威镖局每年好大一笔供奉,就那余观主还不太给面子。华山派在陕西也有不少人抬举,王元霸在洛阳,离渭不算远,想跟华山派结交都没门子。
还说乔帮主,记得帮主第一次与段誉见面,两人在酒楼拼酒,几十坛酒下肚,段誉囊中羞涩,乔帮主也付账啊,反而让旁边一位胖财主给的钱,就这那财主还乐呵呵的,感觉像是被赏赐了一样。
他伸手怀中,取出一个绣花荷包来,往桌上一掷,只听得嗒的一声轻响,显然荷包中没甚么金银。要知段誉被鸠摩智从大理擒将出来,身边原没携带财物。他是镇南王世子,在大理之时,若要用钱,自有旁人替他支付。这只绣花荷包虽是精致,缠了金丝银线,一眼便知是名贵之物,但囊中羞涩,却也是一望而知。
那大汉见了大笑,向身旁一个肥肥胖胖的中年富商道:“张大爷,这里的酒帐,你给咱们结了吧。”那富商笑道:“当得,当得,难得乔大哥赏面,让兄弟作这个小东。”说着便从囊中取出一大锭银子上来。
所以说与其担心大侠们的经济来源,还不如老老实实搬砖的痛快。maygnos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古代的大侠在现在有些也类似于赏金猎人或者高级保镖。那么他们到底是怎么来钱的?我想了几种他们赚钱的方式。
一、大侠之所以能做大侠,肯定要行侠仗义铲奸除恶。大侠伸张正义的时候,经常会抓到政府悬赏令上的罪犯。这时候官府也会有一定补偿。这就我上面说的有些类似于赏金猎人。
二、大侠之所以能叫大侠。做人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身边各种各样的朋友,其中不乏有钱的。再说了,去客栈里吃饭,有时候也不一定需要他们花钱。这有点类似于现在有些人朋友多,经常会吃吃喝喝一样。
三、因为大侠武功高强,有些富商或者电视剧里所谓的庄主,经常会去找大侠帮忙。有些富商或者庄主的孩子,都拜了大侠为师。你觉得那些富商或者是庄主会不给大家一些钱财吗?毕竟找人帮忙给人好处,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
四、大侠惩奸除恶,有时候也会杀掉一些反面人物。因为电视剧里没有播过这些人物死掉,大侠搜他们的身。但是这个现实中,有些也是会搜身的,这有可能也是一个经济来源。
以上是我想的一个几点的观点,估计还有很多的不足。
小伙儿-大麦-老爷们
小说高于生活中,大侠无影快如风。
劫富济贫钱如水,保镖护院属精英。
miss蔯
大侠也是人所以也需要吃饭住宿,去哪?客栈!小说里都会描述大侠去客栈后会非常豪气的说一句,“小二,好酒好菜尽管上”,“小二,准备一间上好的客房”。拿到现在来说就是土豪啊,有钱任性,就要吃最好的住最好的,方能显出大侠风范,豪气冲天!
要问大侠的经济来源是什么?那得看作者咋安排!如果是江湖独行侠,无门无派那肯定得靠个人,如雪山飞狐的胡斐,独来独往无亲无故,行走江湖需要的花费,可能是行侠仗义的时候别人因为感激而给的报酬,也可能是一方富豪欣赏其为人而给的资助!如果大侠被定义为某个门派的首席大弟子或者掌门人,比如乔峰乔帮主,豪爽之人,虽是丐帮帮主,那肯定也不缺钱,绝对吃得起好酒好菜住的起上等房间!如果大侠是王公贵族的子弟,出来游历江湖的,那自然不用说,家里有钱,出门肯定带着大把大把的银票,可能全国都有他俩的分店,到哪吃都不用花钱!
小说得凸显大侠的英雄气概和侠骨柔情,所以大多的章节也是在描述大侠的这些,还伴有儿女情长,这才是吸引人之处!所以不会去描述一个大侠吃吃不起,住住不起!下馆子,就得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是金钱如粪土,而且还得把银子往桌子上一扔,说句“有啥好吃的尽管给大爷弄来,剩下的钱,赏你了!”侠之大者,必须大气!
秦时*尘湮
这个问题还蛮有意思的,不过,如果仔细想一想,其实不难回答。武侠小说也好,影视剧中也好,大侠们在客栈里,酒足饭饱后,总是丢下一大锭银子,一副不缺钱的样子。他们的钱怎么来的呢?其实无非出身,门派,职业以及劫富济贫而已。
先说出身,这个最好理解,如果人家的的人设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那还缺钱吗?我们以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为例。东邪西毒南帝北丐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东邪是桃花岛岛主,偌大的岛屿。就是偌大的家业啊。西毒是西域贵族,每次出场都很气派。南帝更不用说,一国之君,还缺那点钱?之于北丐,怎么说也是掌管天下第一大帮派,帮派里面的流动资金还是够帮主随便花的。
再说门派。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还是举金庸的例子。笑傲江湖,五岳剑派,那不只是五座大山那么简单,是大帮派,更意味着大产业,大公司。帮派里面,有收入,自然也会给弟子们发俸禄什么的。就像当代的大公司大集团一样,帮派越富裕,下面的人就越有钱。看看人家令狐冲,华山派大弟子,放今天,那就是世界五百强的大董事,还是排名靠前的董事会成员,这么重要的人设,经济来源还少吗?人家联姻的对象,明教的圣姑,可见,武侠小说的世界,那也是很讲究的。
三,职业。李连杰主演过一部武侠片洪熙官。片中,洪熙官落魄到身无分文的时候,就去给大财主当保镖,三餐解决了不说,还有工资拿。存够钱了,不干保镖就是了。在水浒传中,职业收入更加明显。宋江武松林冲等人都是公职人员,每月固定领俸禄的人。
四,劫富济贫。这一点,其实不大光彩,一般小说里都会回避一下,或者不明说。认真说起来,劫富济贫就是一部水浒传。水浒传里面还有个有趣的事情。当年鲁智深被打虎将李忠和花太岁请上山的时候,两人不愿意把自己的财宝拿出来给鲁智深,反而下山打劫,而鲁智深则乘着他们下山的空挡,搜刮了两人的金银财宝下山。
cwcs
金庸先生啊,应该是没考虑过大侠怎么收入的,因为提钱那就俗了。像韦小宝这样什么都和钱扯在一起的,很明显就是个彻头彻尾的俗人。
金庸不仅不想让自己笔下的大侠为了五斗米折腰,甚至对古代一些能赚钱但口碑不好的行业都甚少提及。
本来在武侠小说里,能读到不少今天已经消失了的行业。
金庸写了镖局。
不过干这一行的都挺惨,福威镖局被余沧海灭门,龙门镖局被殷素素灭门,西蜀镖局又被张三李四灭了门。
金庸又写了青楼。
烟花柳巷在中国古代不仅仅是劳动人民的娱乐场所,还是文人雅士们的风花雪月之地。这种地方,古龙笔下的侠客们一般去得比较多,金庸比较内敛,但令狐冲在群玉院养过伤,张无忌为了找寻谢逊误入过梨香院,而韦小宝更是出生在扬州的丽春院。
但还有一种古代常见的行业,这个行业就是当铺。
典当的历史要比钱庄票号都要早,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可见这个行业在中国古代人民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这个行业的口碑却不太好,所以金庸就刻意避开描写,只在飞狐外传让胡斐去过一回。
最早的当铺起源于南朝,当时的经营者是佛门僧人,叫寺库。
而且在那时候,不仅穷人周转上当铺,连皇上都要去当铺。大家都知道《连城诀》中有个梁元帝,留下了金佛宝藏,这个梁元帝和他爸爸梁武帝都是狂热的佛教爱好者。梁武帝就曾经把自己当到寺庙里,然后让朝廷拿钱来赎他,用这个方式变相向庙里头捐钱。
但就是这么一个普遍常见的行业,却在金庸笔下仅仅出现过一回,还是属于坏人凤天南的产业,被胡斐收拾了一顿呢?
这还真不是金庸有偏见。
咱们今天的成语“上当受骗”“吃亏上当”中的上当,指的就是上当铺,这可都不是什么好词儿。
首先旧社会的当铺结构设计就很不友好,看过影视剧的都知道,那个柜台一米七八那么高,你来当东西就是高仰着脸求他,而朝奉在里头居高临下斜着眼看你。
鲁迅小时候给父亲抓药,每天都要来回当铺和药店,对这一点就很不满意,称之为“在侮蔑里接了钱”。
再加上这一行本身就是暴利,朝奉自然是心狠嘴狠黑心杀价,像《大宅门》里头白景琦当棉袄,几家当铺联手压价,让他十五两的东西最后只能当五两也是常有的事。
所以金庸不仅在作品中甚少让当铺出场,更是借《笑傲江湖》中恒山派女尼的嘴做了批语:“又开当铺,又开米行,想来为人也好不了”。
不过咱们说的这都是过去当铺给人的老印象,实际上1987年重新恢复了典当这一行业之后,现在的当铺早也变成顾客至上的服务行业了。
至于大侠们怎么谋生嘛,参考胡斐教训当铺令狐冲收拾白剥皮的作法,看到为人不好的就劫富济贫干上一回,也能管好久的饭钱了!
好啦,这个问题咱们就聊到这,您有什么看法都欢迎给我留言,大家一起讨论。
我是二狗扯读,和无聊的人吃饭不如听有趣的人扯淡,我在悟空问答等你。
samxls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如果连自己的温饱都不能解决,又如何做大侠呢?金庸写的是家国天下,他笔下的人物自然不用担心生计问题。不信你看,成吉思汗的金刀驸马郭靖,大金六王爷的孩子杨康。桃花岛岛主的女儿黄蓉。那个像是缺钱的主?梁羽生写的是江湖儿女情长,可也有天下第一大帮派的红花会总舵主陈家落,貌美如仙的香香公主。后来还入宫成了王妃。他们怎么会缺钱呢?古龙写的是热血江湖,写的是人性丑陋。才会偶尔交代几笔故事人物的生存之道。所有的武侠小说说他是童话故事也不为过,所以不必太当真了。每天想着怎样填饱肚子的人,成不了大侠也不符合大侠形象,所以你就不必去深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