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就开始被诸侯吊打?

提到的作品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作品]诗经

(风雅颂三卷册,全彩插图)

骆玉明 解注

[作品]左传

本书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史学名著卷”中的一本,该卷包括《左传》、前四史及《资治通鉴》,它们是中华史学的精华,认识历史,当从此着手。本书是为普通读者提供的一个《左传》选本,所选篇章或长或短,基本上囊括...

左丘明

最新跟帖
阿呆小猪猪

阿呆小猪猪

西周周幽王由于废嫡立庶引起后宫的内乱,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为王后,姬伯服为太子,王后申氏带着太子姬宜臼(即后来的周平王)暗中逃往娘家诸侯国申,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周平王姬宜臼为避犬戎之难,将都城迁往今天的河南的洛阳,至此东周开始,但周朝势力更加衰落,地域面积更小,诸侯国不将周平王放在眼里,各自争夺土地,相互之间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诸侯争霸的纷乱局面,开启了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大变革的动荡时期。周平王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曾经号令天下的威仪已经不复存在。

伊芙琳小飞

伊芙琳小飞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西周时期的分封图:

这幅图看起来有点复杂,但从这图上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周王室都城所在镐京附近肥沃的关中地区,只有一个诸侯国,那就是秦国,当时秦国给周王室养马,先封在了秦城(甘肃天水),后来西戎背叛,秦国立了功,又封了犬丘(咸阳附近),但总体上而言,在西周时期,秦国还不算是诸侯,只是西周属臣,负责抵御西周核心统治区域最大的敌人犬戎。

所以,西周王室是独占关中的!

然而我们再来看看其他诸侯国,他们完全是被散在各地,林林总总一共108个国家,除了北面的燕国,极东边的齐鲁、南边的楚国这种名义上的封国,以及东南的吴国以外,函谷关以东中原地区的诸侯国那叫一个密集。几十个诸侯国瓜分了河南、山西、河北一部分的重要区域。

为什么说中原是一块重要区域呢?因为中原地区,特别是河南以及山西南部,从夏朝开始到西周长达1000年的时间里,都是华夏农业文明的主要活动区域,很长一段时间里代表着华夏文明的生产力。

至于北东南几个方向,不好意思,很长时间里,这些地方都很穷,农业不发达,交通条件不好,文化也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加上距离西周王室也比较远,所以形成不了什么威胁。

西周的分封并不是傻了吧唧地瞎封,人家也是讲究势力平衡的。所以相比较关中而言,相对富裕的中原早就被分成了几十个诸侯国,根本没有势力抗衡独占关中的周王室。毕竟打仗打的是人口,是经济。西周王室拥有关中沃土,经济条件极好,而西周的对外战争大多都要征召诸侯作战,所以周王室能够长期形成对诸侯的绝对优势。

但周王室并非没有敌人,他的敌人来自于距离他很近的犬戎。所以周王室经常跟犬戎打仗,在周懿王时曾一度打到了镐京,周懿王不得不暂时跑到犬丘去办公。

而到了周幽王前后时期,这个局面发生了变化,靠近边区的几个诸侯国靠着对外扩张逐渐强大起来,实力上虽然还没有达到周王室的水平,但已经凌驾于其他诸侯国之上。而至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个事情有没有不好说,但是犬戎再次攻打周王室的时候,诸侯不勤王,很大程度上就是周王室分封制趋于瓦解的标志,毕竟诸侯们的实力强了,没道理还继续在周天子面前做孙子吧。

犬戎对西周的攻击是毁灭性的,导致了周王室再也没有像样的军队抵御犬戎之后的入侵,所以迫不得已,不甘犬戎骚扰的周平王,决定迁都,迁去洛邑。

虽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洛邑也是周公时代就开始营建的王城,但这个王城远离周人的大本营关中地区,长期处于诸侯的包围之中,就只有一座城而已。

周平王东迁之后,等于是放弃了周人传统领地,骤然跑到中原去组建新班子,可问题是这个新班子周围早的地盘早就被分封完毕了,留给周天子的地盘就只有洛邑附近有限的区域。以这样的地盘,又如何能够组建一支大军,威压诸侯?

周天子直属军队的丧失,加之迁都以后没有了经济实力为后盾,还处于诸侯的层层包围之中,而后起之秀秦国,又乘机占据了西周原来的地盘,如此一来,周天子还拿什么号令天下?

这个都城迁得真的很尴尬呀。

HIHOPEGOGO

HIHOPEGOGO

周朝以“平王东迁”为标志,分割为西周和东周两段历史,西周天子吊打诸侯,东周天子被诸侯吊打。

西周的都城镐京,即后来的长安,东周的都城雒邑,即后来的洛阳。北魏迁都,让它完成了统一北方的伟业,大明迁都,奠定了三百年江山基础,周平王迁都,怎么就把周王朝带进坑了呢?他为何要迁都呢?

公元前772年,周朝发生了一件大事,申侯勾结鄫国和犬戎,突袭并攻破镐京,周幽王在骊山脚下战死。这段故事,在史书上被演义成了“童话故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其实真相是申国导演的一场叛乱。

申国为何背叛宗主国周朝?因为周幽王为了立宠妾褒姒的儿子姬伯服为太子,废掉了嫡出太子姬宜臼。

废嫡立庶引发的政治动荡,几千年都不曾间断,因为太子不光是个体,而是政治利益的代表人,每一次废立,都是王(皇权)与既得利益集团的掰手腕,失败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

申国就是太子姬宜臼背后的利益集团代表人,申侯是太子的外公。

申侯赢得个人的胜利,姬宜臼顺利接班,是为周平王,但周王室却成了大输家。犬戎是雇佣军,人家出兵是有条件,按照协议,战后犬戎对镐京地区大肆劫掠,把一个花花世界变成了现代“巴格达”。

“挟洋自重”的下场,自古有之,今人不可不鉴!

周平王配合外公杀鸡取卵,最后的烂摊子没法收拾了。总不能让堂堂的周天子,当重建家园的劳模吧?好在周朝疆域宽广,咱搬家,搬到东都雒邑去。

早在周公姬旦执政时期,就意识到随着疆域的扩张,必须营建东都,以方便统治东夷诸国。于是周公兴建雒邑,并亲自驻守此地,从那时候开始,周朝就存在东西两京。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周平王喜滋滋地抛弃镐京,于公元前770年,迁都雒邑。

雒邑既然是周王室经营多年的政治中心,为何周平王迁都,却落得被诸侯吊打呢?其实周天子被吊打,跟迁都没多大关系,早晚会有这一天,周平王顶多是换了个“苦主”而已。

我们梳理一下西周的历史,就能看出这个必然性。

西周第一阶段:武成康三的顶峰期

从周武王灭商,到成康之治,新生的周王朝,依靠军事实力和周公建立的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在疆域扩张、政治联盟和经济等几方面,都迅猛发展,百余年间达到了历史顶峰。

西周第二阶段:昭穆共三王的衰退期

昭穆共三王统治期间,井田制、分封制遭受挑战,周王朝出现了明显的衰弱迹象。周共王在位期间,为了弥补财政危机,开始压缩军队开支,并逐步开始放开土地私有化,井田制开始松动。

不过,这段时间周王室的军事实力依旧很强大,相对于诸侯三军的上限,他们拥有14师。昭王和穆王多次依仗军事实力,不断南征东伐,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王朝衰弱的实质。

西周第三阶段:懿孝夷历四王的坠落期

庞大的军费开支,和不断分封,以及诸侯有意识地躲避义务,导致周王室经济趋于崩溃。受此影响,军队数量和质量都锐减。

于是第一个危机爆发:诸戎入侵带来的生存威胁!

西周初年,关中一直遭遇戎族的袭扰,但是基于周朝军事实力的强大,诸戎也只能在周边打草谷。但到了周懿王时期,形势逆转,周朝军队战斗力锐减,对付戎族有点力不从心了。

倒霉蛋周懿王,被写入《诗经》讽刺,其实他只是祖上的背锅侠。期间周朝四次兵败,诸戎一直打到镐京周边,严重摧残了王朝的生存安全。

在外族入侵的同时,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激化。立国之初,诸侯国与天子血缘关系近,王室军事实力强,诸侯们既有意愿,也不得不老老实实尽义务。

但随着王室这两大武器的丢失,诸侯们开始轻慢天子,想方设法躲避义务。税能少交就少交,朝觐能不去就不去,贡品找个借口就赖掉。

于是第二个危机爆发:王室与诸侯之间关系的倾覆!

周夷王在位期间,发生了一件大事,他听信纪炀公的谗言,把前来朝觐的齐哀公,扔进大鼎活活烹杀!

周夷王本想杀鸡骇猴,震一震诸侯王们躁动的心。可他忘了一件事,刀悬在头上才有威胁,落下来后,往往遭遇反抗。周王室已经不具备对诸侯国的军事碾压实力,这种虚张声势,带来的必然是诸侯们赤裸裸的对抗。

从周夷王开始,周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

外部危机迭起,内部也不安宁,王畿以内,各派政治势力与周天子之间的矛盾,也开始频频爆发。

于是第三个危机爆发:政治势力逐步架空了王权!

周朝的中央政权,自周成王以来就实行周召二公辅政的模式。辅政的周召二公家族,政治势力往往压过天子,他们与王权之间必然展开最高权力的搏杀。

历史上第二个“童话”——周厉王失国,本质就是周厉王,在王权与“相权”的斗争中失败了,被迫流亡。

以周召二公所代表的政治势力,已经掏空了王室的经济基础,周厉王决定发动一系列改革,强力打压贵族势力,企图振兴王权。

可惜周王朝已经积重难返,周厉王败了,胜利者把他描绘成一个昏聩无能的家伙,其实真相根本不是如此。

外族入侵、诸侯离心、权臣秉政,到了这一部,周王朝已经不可避免进入堕落的轨迹。然而,老天又来插一脚,给了周王朝当头一棒。

于是第四个危机爆发:自然灾害频发加速王朝奔溃!

周懿王时期遭遇寒潮袭击,连嘉陵江和汉水都封冻,人畜冻死无数。周懿王认为遭到天谴,一度向西迁都到槐里。

周宣王和周幽王期间,关中遭遇严重干旱,洛水、泾水、渭水同时干涸,后又遇持续地震,河床整整干枯了十年之久,关中经济遭遇致命打击。

这四大危机,事实上已经把周王室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西周第四阶段:宣幽二王的崩溃期

周宣帝在位期间,虽然出现短暂的所谓“中兴”,现在看起来无非是回光返照,周宣王无力从根子上解决以上危机,甚至到了晚年,他自己也堕落为昏君。

昏庸的周幽王在位只有十年,即便他是武王再世,恐怕也无力回天了!废嫡立庶,无非就是点燃炸毁腐朽王朝的最后一个仪式而已。

梳理了西周王朝的历程,就不难看出,周平王迁不迁都,命运都一样,周王室早就风雨飘摇,吹弹可破!

从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到周平王东迁,历经276年,不偏不倚落入“三百年魔咒”!历史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当时的政治体制、生产力水平,及自然条件的限制,注定周王朝已经走向了“年老体衰”,下一步就是分崩离析。

唯一不同的是,迁都,他们遭遇关东诸侯国的吊打,不迁都,将遭遇诸戎和关中诸侯的吊打!

猜一下,当今世界,下一个被吊打的将是谁?

奇幻漂流

奇幻漂流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搞清楚周平王为什么一定要东迁。通过史料分析,周平王的东迁并不像《史记》中所载的“辟戎寇”那么简单,其中更是牵扯了诸侯们之间的博弈,周平王东迁不过是诸侯分裂的标志罢了。因此,周平王东迁后,再也不能对诸侯们如臂使指。

犬戎为何能构成严重威胁

犬戎是周人对分布在周朝以西民族的称呼,北方的则被称为狄。我们知道,周朝在灭商之前,周文王就是靠着征伐西戎起家的,而周朝建立之后,建都于丰镐的周王室也经常和犬戎交战,且都是胜多败少。那么为何突然间犬戎就形成了巨大威胁呢?

犬戎在西周初期就已被周王朝打怕了,于是形成了“犬戎氏以其职来王”的局面,可以说这一时期犬戎是臣服于周王朝的。但很快犬戎就不再来朝了,于是便有了西征犬戎之战,这一次战争周王室再次大获全胜,“至穆王时,戎狄不贡,王乃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又得四白鹿,四白狼,王遂迁戎于太原”(后汉书·西羌传)。可见,此时的西戎对周王室根本构成不了威胁。

甚至到周宣王时期,周王室再次多次出击,仍然多次取胜。但到了宣王后期,周王朝再次出兵太原,却落下了“不克”的结局,自此之后周王室多次出征竟然变成了败多胜少。但即使如此,犬戎仍然没有形成巨大威胁,史载晋侯就曾大败犬戎于汾水。

由此可见,犬戎是否能够构成威胁,完全取决于诸侯对周王室的支持程度,如果周王朝能够团结起来,犬戎根本构成不了威胁;反之,一旦周王室再也指挥不动诸侯,那么犬戎的威胁就变得极大了。

周平王东迁的根本原因

这件事还得从周幽王被杀说起,周幽王为何被杀,如今看起来完全不是“烽火戏诸侯”那么简单,而极有可能是权力博弈的结果,周幽王宠信褒姒不过是诱因罢了。

周幽王八年(公元前775年),周幽王废嫡立庶,废黜申后的王后之位,姬宜臼的太子之位,改立褒姒为王后,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为太子。 姬宜臼便与母亲申后暗中逃到申国,投奔申侯。(史记·周本纪).

周幽王的所作所为引起了申侯的恼怒,于是他联合鄫国(河南方城)、西夷犬戎大举进攻西周都城镐京。不久,犬戎攻陷镐京,在骊山之下杀死周幽王,掳走褒姒,取走周朝的全部财物离去。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

由此可见,周幽王被杀是申侯与犬戎合谋所致,实际上就是申侯为了外甥弑君夺位而已。

而申侯的所作所为却并没有获得所有诸侯的支持,这种情况下诸侯们自然不会团结在平王周围,于是诸侯的分裂已然成为必然。更重要的是,犬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犬戎虽说帮助申侯杀死了周幽王,可曾经的朋友也会变为敌人,在诸侯分裂之后,周平王根本无力对抗犬戎,这导致犬戎对周王室构成了严重威胁。

所以说,《史记》所记载的“平王避犬戎东迁”不过是结果罢了,根本原因是诸侯分裂导致平王无法有力对抗犬戎,这才不得不用迁都来避祸。

诸侯分裂致使周王室权威尽失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秦襄公、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的带兵护送下东迁洛邑(现在的洛阳)。前文说过,周平王的继位并未获得所有诸侯的支持,谁让幽王死的不明不白呢。于是周幽王迁都后不久,携王在虢公的支持下也称王,周王室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这样一来,周平王东迁后被诸侯“吊打”的问题就很好理解了,根本原因有三点:

1、周平王的合法性遭到质疑。诸侯们分裂之后,一部分诸侯出于自身利益选择了支持周平王,例如秦穆公、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等诸侯。另一部分诸侯对幽王之死和平王的即位与东迁心有怀疑,甚至不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幽王罪不当死,平王继位不正,周平王的合法性受到诸侯的质疑。

2、反对者脱离周王室控制。随着各诸侯的逐渐做大,原本就已经对周王室的统治不再顺从,但由于礼制的原因,加上诸侯之间相互牵制,没有人敢明目张胆的脱离控制。如今周平王的合法性遭到质疑,更使得他们脱离控制变得名正言顺起来。如此一来,周王室的权威大失,反对的诸侯已经完全脱离了周王室的控制。

3、周王室受制于支持者。周王室东迁之后,远离根基之地,处于诸侯们的包围之下,虽然脱离了犬戎的威胁,却又置于了诸侯们的威胁之下。导致周王室东迁后,即公元前770年至前707年长达六十多年的时间里,周王室不得不依靠晋、郑两国的支持和保护,正如《左传》所说“我周之东迁,晋郑是依”。然而,与其说晋、郑等国支持周平王,不如说周平王受制于晋、郑等国。

综上所述,周平王的迁都虽然是无奈之举,奈何也着实是一着臭棋,不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已经完全脱离了周王室的控制,周王室权威尽失,衰落已成必然。而随着诸侯的不断强大和周王室的衰落,岂有不被“吊打”之理。

alexyu26

alexyu26


周平王迁都实是无奈之举,而周天子被吊打还没迁都就开始了,由周幽王引发的犬戎进入中原,招致灭国之祸,这是不得不提的。


申侯借兵,后果很严重

周宣王死后,周幽王走马上任。由于周幽王整日只爱吃喝玩乐,且沉迷女色,于是爱拍马屁的褒国就给他送了一个美女,她就是“千金难买一笑”的女主角:褒姒是也。


自打褒姒入宫后,周幽王半步也不愿离开她,没过多久,褒姒就给老周生了一儿子,取名伯服。由于对褒姒母子的宠爱,幽王便想废了现任皇后申侯之女和太子姬宜臼,欲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



申侯闻言幽王要废了自己的女儿立褒姒为后,于是心生怨恨。结果这么私密的事情却传到了周幽王的耳朵里,幽王大怒,后果很严重,他要攻打申国。


申侯听说后,大惊失色,申国国小兵微,西周虽已没落,但终究瘦死的骆驼还是比马大,申国哪里是周王的对手。思前想后,他决定向犬戎借兵。


犬戎是游牧民族,曾活跃于陕甘一带,中原王朝习惯把他们称之为犬戎。这一借对于中原王朝来说,犹如引狼如室,由于犬戎打通了通往中原的路径,此后成为华夏民族的劲敌之一。



申侯借着犬戎的力量击败了周天子,周幽王吃掉了自己一手制造的“烽火戏诸侯”的后果,镐京被犬戎攻破,幽王被杀,城中财富被劫掠无数,申侯入镐京。


犬戎之主终日饮酒作乐,申侯备好金银布匹相赠,而人家丝毫没有归去的意思,申侯只好向内求助,由卫、晋、郑出面,才将犬戎赶回其本国,之后申侯迎回太子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


周平王是一个有点理想的青年,但是此时的周朝已经不给力了。府库空虚,诸侯也不听话了,犬戎更是经常劫掠周朝西部的疆域,并渐渐逼近镐京。



满朝文武都很惶恐,镐京上次遭到犬戎洗劫,宫殿近半被焚,光景凄惨,至今无力修复。鉴于这种情况,周平王便有了迁都的想法,他要将周都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洛阳),并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于是在公元前770年,关中平原通往黄河流域的要道上,便出现了一支特殊的队伍,从此之后,东迁的周朝放弃了以镐京为核心的宗周,定都都洛邑,史称“东周”。


周幽王被褒姒吊打,被申侯吊打,被犬戎吊打,最终被自己吊打,自食恶果,引来灭国之祸。



周郑交质事件

东周与西周最大的区别就是,原本西周的宗法制被逐渐破坏,原本高高在上的周天子,也渐渐失去了权力。


周平王虽是个有为青年,但也是个苦命的青年,他爹周幽王在位时,处处谋害他,好在外公申侯出手,他顺利接了大位。


但迁都后的东周,地盘只剩巴掌大点,总共也不过六百里,仅相当于当时的一个中等诸侯。周平王也很有自知知名,他知道自己没实力,不能乱来,要想有点面子的生活,只能借力。



于是他既拉拢有实力的诸侯,比如郑国和晋国,也注重培植新势力,比如,他向秦襄公曾许诺:只要你能收复镐京,不仅镐京是你的,西北的地盘,你打下多少都算你的。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呀,结果秦襄公几年就收复镐京,一跃成为诸侯中的“暴发户”。秦人的崛起对东周早期的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比较有实力的郑、晋、秦三国形成三足鼎力的局面,互相制衡。这样一来,位于中心的周天子相对安全了,没有了实力,依旧保持了做大王的面子。


对于不听话的诸侯国,比如宋、郑、鲁等国,他们之间相互打来打去,周天子也无力去管,造成的局面就是,国土和人口谁抢到算谁的,因此,诸侯间的兼并战争愈演愈烈。



到周平王执政末期,周天子与最不听话的郑国发生了重大矛盾。郑国本属周王宗室,到了郑庄公时代,郑国强大起来,在周王室的政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让周平王很是担心。


一直以来,周平王对各诸侯国采取的是又拉又踩的政策,扶持弱者上位,打压强者,以求得自己地位的平衡。对于如此强大的郑国,周平王实在无法容忍。



于是在公元前720年,周平王不自量力地宣布,要撤掉郑庄公“客卿”的职务。客卿是一官职名,就是非本国人被请来本国当职的高级官员。也就是说郑庄公当时既在郑国当职,又在周王室兼职,一人吃两份饭。郑国权倾一时,在诸侯国中横着走,然后周平王就不乐意了,要将他撤职。消息一出,引起轩然大波,郑庄公一气这下,杀到了城门外。


周平王见势不妙,只好认怂,亲自出面辟谣打自己的脸,说谁说要撤你的客卿了,这纯属谣言。但郑庄公可没那么好哄,提出要交换人质的要求。



周平王只好照办,把儿子姬狐送到郑国,作为交换,郑庄公也把儿子姬忽送给周天子,这就是“周郑交质”事件。


周平王吃了哑巴亏,等于被郑庄公牵着鼻子走,这可是奇耻大辱啊。想我堂堂一周天子,你一诸侯王,竟然敢在我头上动土了,周平王受不了这样的侮辱,同年就去世了。



葛之战

但是周王朝不甘心就这样屈居诸侯下,到了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也是一个有志青年,可惜也是生不逢时,继续被郑庄公吊打。


公元前707年,今天河南的长葛市,一支狼狈不堪的军队正在仓皇逃窜。在他们的身后,杀声震天,一支威武的军队正在追杀而来。


败兵营中有一位浑身血污的统帅,他的肩膀中了箭,鲜血直流,他用仇恨的目光注视着身后呐喊而来的敌军,但再仇恨的目光也变不成大炮,他终究无力阻止敌方的凶猛。



这场战争就是著名的葛之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身为周天子的周桓王和周朝的诸侯郑庄公。这两人为啥要打呢?还不是为了周天子的面子!


自打“周郑交质”事件发生后,周王室与郑庄公的关系便走向恶化,郑庄公的实力越来越强大,而周王室则是一路小跑地下滑。等到周桓王时,郑庄公已经通过战争兼并了不少诸侯国,一跃成为郑、齐、鲁三家联盟里的老大。



但周平王的苦心经营也不是全没效,他的又拉又踩政策,也拉拢了一批诸侯,比如他与中原的蔡、卫就结成了铁杆联盟。周桓王也抓住机遇,在晋国遇难时,火上浇油,将强大的晋国笼络到自己麾下。


于是,此时的周桓公也想给目中无人的郑庄公一点颜色看看,到了公元前707年,经过精心准备的周桓王,要攻打郑国了,双方在河南葛对峙。



周桓公以为自己很牛,但没想郑庄公比他牛十倍还不止。此前周桓公对郑庄公还进行了一系列小儿科似的试探,一会抢郑国一块地,一会又联合陈国牵制郑国,郑庄公都未做理会,于是周桓公以为这郑庄公是个“图有其表”的人。


错误的判断必招来致命的打击,周天子虽站在了道义之上,但率领的一支杂牌联军实在不给力。大战打响,联军被打得满地找牙,雄心勃勃的周桓公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在撤退的时候,自己还中了一箭,要不是郑庄公手下留情,他的小命也难保。



周室天子败光了自己微薄的家底,以致于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想打仗只能靠借钱了,而且还闹了笑话,末代天子周赧王亲自为我们发明了“债台高筑”这一成语。


到了公元前770年,周天子彻底沦为摆设,那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时代。东周最后一任天子周赧王身秦国投降,之后不久病逝,被蹂躏了多年的周朝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疯狂骚年@zhao

疯狂骚年@zhao

周平王迁都洛阳是周天子被诸侯吊打的结果,也是周王朝由盛而衰的开始。

周王室跌落神坛三部曲:周幽王身死骊山、周平王周郑互质、周桓王繻葛之战。

周幽王身死骊山

西周王朝承平了四百余年的江山,到了周厉王的时候出现了颓废之势。周厉王对内极尽盘剥之事,将原本公用的山林河川一概划归天子专有,禁止人民入内砍伐渔猎。为了压制国人的不满情绪,周厉王又实行了因言获罪的高压政策,终于,在镐京城内的贵族发动了“国人暴动”。虽然周宣王时期出现了短暂的中兴,但是,周王室的统治却真真正正的被动摇了。

周幽王即位之初在镐京城内就发生了一场严重的大地震,可是,周幽王面对颓废的西周王朝,不仅没有励精图治,重振文武霸业,反而迷上了一个叫褒姒的绝色佳人,从此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平王东迁图

为了讨喜褒姒,周幽王不仅在烽火台上戏弄天下诸侯,还冒天下之大不韪,居然将原来的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全部废除,要想以褒姒和其子伯服取而代之。申后的父亲是申国的诸侯,当听到女儿被废黜的消息,一怒之下,就联合鄫国和犬戎向周幽王的镐京城发动了攻击。

无力抵抗的周幽王烽火台之上只好燃起狼烟,向诸侯求救,可是诸侯仍然以为是周幽王讨好褒姒的把戏,拒绝出兵勤王。周幽王没有办法,只好在御林军的护卫下,狼狈逃往了骊山,也就是2700年后蒋中正被捉住的地方,被赶来的犬戎杀死,褒姒也在战乱之中不知所踪。

周幽王和褒姒浮雕图

这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戏码,但是吕不韦在记载这件事时,没有出现烽火台,而是从国都通往各诸侯国的大道上,修建了无数个高堡。周幽王通过在高堡之上,击鼓将各诸侯引来,博得了褒姒一笑。所以,有人就认为,依靠“烽火”或“鼓声”传递军事的可操作性不强。而在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记载,是周幽王主动进攻原来的申国,申侯才联络戎族了打败周王,西周因而灭亡。

不管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还是周幽王主动攻打申国,最终的结果却是一样的,从此以后,周天子已经无力掌控天下的诸侯了。

周平王周郑互质

随着周王室的东迁,虽然周天子的权威不再像以前那样神圣不可侵犯,但是天下的诸侯却也不敢轻易挑战天子的权威,所以,周王室暂时还保持着其天下共主的地位。

不过,很快就被周王室最亲近的本家打破了。

这个本家就是春秋时期才出现的郑国。

郑国的第一位君主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儿子,也是周幽王的亲叔叔。郑桓公在申侯攻打镐京的时候,以身殉国,其子郑武公在周平王东迁之际,因护驾有功被封为卿士,不仅可以参与周王室政务,还获得了很多的封赏。郑武公的儿子郑庄公更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人,他在郑武公死后,也进入了周王室担任执政的卿士。

周平王为了削弱郑庄公的权势,以其忙于郑国的事务,无暇顾及朝政为由,将郑庄公在周王室掌握的职务转交给了虢国国君虢公忌父。虢国也是周平王东迁时的有功之臣,其开国之君是周文王的弟弟。周平王之举是想利用虢国的势力来牵制郑公庄公的权势。

消息传到郑国,郑庄公勃然大怒,兴冲冲的从郑国新郑赶到洛阳质问周平王。周平王见郑庄公来势汹汹,顿时没有了先前的胆气,只好否认原先的事实。周平王为了安抚郑庄公,表示自己对郑国的信赖,竟然派出自己的次子公子狐前去郑国当质子。

那个时候,诸侯国之间为了表示同盟的诚意,相互滞留对方的皇室成员,以此作为互不侵犯的保证,但是,“周郑互质”绝对如此简单,因为交换质子的一方是此前君权神授、神圣不可侵犯的周王室。这也说明了周王室自降身价,把自己摆在了和诸侯国相同的地位。

周桓王繻葛之战

周平王死后,由于长子泄父早逝,在郑国当质子的公子狐在回国途中伤心过度,到洛阳不久也病逝了,所以,周王室贵族只好将周平王之孙姬林(泄父之子)立为天子,是为周桓公。

周桓公年轻气盛,试图挽回周天子的脸面,就剥夺了郑庄公在周王室的所有权利,将其全部交给虢公忌父。郑庄公为了报复周桓公,就派出大军将周王室田地上的夏麦和秋粮全都抢了回来,周王室和郑国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周桓公为了报复郑国,干脆解除了郑庄公的所有职务,并以郑庄公长期不朝见为由,召集了陈国、虢国、蔡国、卫国联合讨伐郑国。郑庄公也不甘示弱,双方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展开了一场激战,史称“繻葛之战”。

繻葛之战的结果是以周桓公为代表的王室联军被郑庄打得溃不成军,就连周桓公也被郑将祝聃一箭射中了肩膀,只好忍痛逃窜。

繻葛之战的影响是深远的,周王室残存的那点摇摇欲坠的权威,就这样被郑国一箭射落在地。原本代表正义、权威的周王室,竟然被区区一个诸侯国打败,此时的周天子对诸侯国已经没有任何威慑力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泡沫娇儿

泡沫娇儿

这件事得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周王朝的衰落是从周穆王以后开始的。周穆王巡游天下,留下了著名的穆天子传。周厉王在全国实行暴政,更是被人民所放逐,周朝进入了共和时期。周宣王继位以后虽然时刻谨记父亲被放逐励精图治实现了“宣王中兴”。

宣王统治后期,穷兵黩武,想要恢复周王朝往日的风采。四处征伐使得本来渐渐恢复的经济再次遭受重创,晚年的时候更是听信谣言,怒杀有功之臣,各诸侯王越来越不听指挥。

周宣王的继任者周幽王是一个无道昏君,沉迷美色,宠幸奸臣。纳了褒姒为妃以后,更加胡作非为,废掉皇后,赶走太子,触怒了自己的老丈人。周幽王为了薄得褒姒一笑,用尽各种办法未果,最后烽火戏诸侯。老丈人为申国诸侯王,勾结犬戎外族,攻打周朝,都城镐京被破,犬戎占据镐京日夜宣淫。

以郑国,卫国为首的四个诸侯国辅佐周幽王太子继位新王为周平王。周平王迁都洛邑,以辅佐他登上王位四国诸侯王在京辅政。郑国经过郑武公和辅佐周王登基渐渐强盛,以周郑交换人质挑战周王朝威望,郑庄公继位后,郑国几乎成为最强诸侯国,被称为春秋小霸。

文/红雨说历史

Miss_5_空

Miss_5_空

周平王可不是『只迁了一下都』,这里面还牵扯到尘封在『竹书纪年』里面的一些王室的秘辛。

其实东周和西周从立国之初,就是完全不能相比的。西周立国可谓是水到渠成。周文王时期,周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到了周武王时期,养精蓄锐已久的周朝趁着殷商大军东征,干脆利落的灭掉了商朝。然后在周朝的根据地镐京设『宗周六师』,在洛阳设立『成周八师』,把洛阳和镐京连成一线,震摄天下诸侯。从图上可以看出,周王室占尽了从镐京到洛阳的天下中心之地,而分封的都是当时的边境,或者需要镇压的地方。

此时周王朝中央直属的兵力,加起来就是十四个师,而诸侯呢?礼法规定最多只能有三师,这力量悬殊之大,足以让所有的诸侯都没有反意。

但是周幽王伐犬戎失败,宗周的六师几乎全军覆没,后来依赖着诸侯打跑了犬戎,这就让周王室的直属兵力有了很大的削弱。按照史记的说法,这个时候周平王继承了周朝的法统,后来因为镐京残破而迁都洛阳。但是如果看『竹书纪年』,会发现在这个期间,还有一位周『携王』,和周平王二王并立。 携王是周幽王的弟弟,是宗周的旧臣们所拥立的;而周平王则是幽王已经废掉的太子,又和杀父仇人犬戎的关系不清不楚,甚至有研究说正是因为幽王废了平王的太子之位,所以平王一怒之下引犬戎攻周,直接导致了宗周的灭亡——这么看的话,平王简直就是吃里扒外、令宗周亡国的罪人了。所以携王和平王谁更正统一些,不言自明。

就这样二王并立二十年,后来周平王应该是和晋、郑乃至于秦达成了一些政治交换的条件,换得了晋文侯的支持,让晋文侯攻杀了携王,才结束二王并立的局面。

本来重建六师,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周宣王就做过这样的事情。但是周平王的政治交易太大了,不但把关中的位置让给了秦,还把关中和洛阳连接的区域让给了晋,东周相当于被禁锢在了洛阳,周围全是诸侯,没有任何发展壮大的空间。

但是即便如此,周天子的实力因为之前太深厚了,依然相当于一个大诸侯。和春秋小霸郑庄公打的时候,天子依然强大,如果不是郑军射中了当时的天子周桓王,胜败还未可知。但是久而久之,周边没有发展空间的问题还是暴露了出来,周朝永远只能把自己的土地封赐给有功的诸侯,而无法从诸侯哪里获得土地。后来经历了几次王位争夺的内乱,周天子就彻底沦为了看客,也可以说被周边的诸侯『吊打』了。

陌黎

陌黎

因为历史反复证明一事,畏敌怕打仗,不敢打,那么迟早会让人吊打!

而东周正是为害怕西戎再次来袭,畏敌、怕挨揍而迁都,然后让诸侯瞧不起了。

就犹如一个本来很有名气的江湖帮派老大,让敌人揍一顿之后,从此见了敌人就要抱着头、躲着走路了。这样,形象尽毁,英雄成了狗熊,面子就没了。

他手下的那些大小头目们一看,这样的老大,咱们还跟着混什么呢?

于是,自然是各自带着自己的兄弟们,纷纷独立自主的闹单干了。

别不信,历史也反复证明,最简单直接的,就是最大的智慧!


周平王是个什样的人?他就是烽火戏诸侯的西周幽王之子,名叫姬宜臼,本为西周太子,王储。

但是,自从周幽王得了一相貌长得如花似玉、名叫褒姒的大美人之后,姬宜臼的命运就改变了。

绝色美人褒姒入怀,让幽王喜爱的,天天抱着爱不释手了。然后,褒姒给幽王生了儿子,名叫伯服。

周幽王爱屋及乌,为了搏美人一笑,连烽火戏诸侯这种不要命荒唐事都干得出来,还有什么是不能干的?

于是,竟废了申王后及太子姬宜臼。改立褒姒为王后,以伯服为太子。

自古废太子,一般都是要挨一刀的。于是姬宜臼逃奔他外公处,就是申国。

申侯自然要替本家出头,便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周幽王。

周幽王猝遇敌军大举进攻,首先当然是点烽火向诸侯求援。但是诸侯皆以为,这熊孩子,又在为了搏褒姒一笑,而用烽火在玩游戏了。


于是,诸候看着烽火连天,就当是看了一场烟花,呵呵一笑,洗洗就睡了,谁也没当一回事。

这下,可了不得了!攻入京都的犬戎凶猛如虎,杀了周幽王,在京辅政的郑桓公也丧于兵祸。

如花似玉的褒姒被犬戎掳走,从此就天天让犬戎酋长们抱于怀中了,这一下,她再也不敢耍大牌性子了,估计不想笑,也得强颜欢笑了。

随后,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姬宜臼继位,这就是周平王。

平王的外公引入犬戎为祸,让平王见识到了犬戎的兵锋之锐。从此,心理落下了“敌人凶狠、畏敌如虎”的阴影。

长于深宫的平王,终归是少了气魄。为避犬戎再次为祸,竟然于公元前770年,决定把都城东迁至洛邑。


于是,从周平王始,史称东周。

说实话,那时代的中国士大夫,实际是没有什么中原人害怕胡人等等观念的。

那时代的中原农耕民族,绝大多数,还真的是一个士风雄烈,不服就干的战斗民族。

要论凶猛狠辣,那时代的中原知识分子,人人都是合格的甲士。个个都能挽强弓,挥长戈,驾烈马驱战车的,单挑真也没一个会怕犬戎的。


而一个畏惧敌人的周王,那是怎么也领导不了那些战斗种族的。

于是诸侯对于周天子迁都避敌,是打心眼里充满了鄙视的。

什么货色,就这熊样,也配做老大?

所以,东周一迁都,那就从本来的诸侯之共主,即将沦落成要让诸侯吊打的货,已经注定了。

就因为东周怕打,不敢打,那么,迟早就要让人痛打,这是历史反复证明过的铁律。


而周平王东迁时,因秦襄公在犬戎攻周之战中,作战得力,立有大功,而且还派兵护送他迁都,于是升秦襄公为诸侯,许秦立国。

并把岐山以西,已被犬戎攻占的土地,全部赐给了秦国。

并与秦襄公盟誓允诺,只要秦国能夺回这些土地,那这些土地就全归秦国所有。并与秦襄公盟誓。

而实际上,当时以中国军制组织起来的经制之兵,兵法、组织纪律性占优、武器占优,人数占优,勇力又不输,硬碰硬打犬戎,实际就真的像砍瓜切菜一样容易的。

所以,不久后,秦就全部攻占岐山以西地区,秦国从此开始壮大。


而周平王为何如此害怕犬戎,真是奇怪了!

由于西岐大片故土丧失,迁都后的东周王朝仅仅拥有今河南西北部一隅之地,地域东止于荥阳,西不过潼关。南不越汝水,北止于沁水南。方圆只六百余里,地窄人寡,与周边方圆数千里的大诸侯国相比,它这个所谓中央王朝,实际只相当于一个中小诸侯国了。

这样的东周王朝,想不衰落,那也不行了。

东迁之后没几年,自郑庄公开始,周郑交兵,小小一个郑国,一巴掌甩过去,把周天子打了个鼻青脸肿。

从此后,王室尊严荡然无存!但也是罪有应得,谁让你明明有实力,却要自废武功,放弃实力,偏偏选择畏敌如畏虎呢。


(图来自网络)

carol8

carol8

很多人认为,西周的衰败,是由周幽王造成的,周平王东迁,虽然并没有实现周朝的中兴,但是毕竟保住了周朝,是有大功劳的。

但其实,周平王对整个周王朝的衰败,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周平王东迁)

第一,犬戎之乱,因周平王而起。

周幽王乱政,烽火戏诸侯,让周王朝在诸侯心中的信誉大减。但是,如果没有后面的换太子风波,周朝也不会衰败到哪儿去。

周幽王宠幸褒姒,废黜太子姬宜臼(周平王),立褒姒的儿子伯服太子,还废了姬宜臼的母亲申后的王后之位。这让申后的父亲申侯非常不满,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西周,造成镐京被攻破,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灭亡。而这时候,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姬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周平王害怕犬戎继续攻打镐金,才东迁洛邑。

由此可见,西周的灭亡。虽然不是周平王造成的,但是与周平王有最直接的关系。再说了,如果周平王为国家大局,他就应该劝他外公别干引狼入室的事情。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所以,他是负有责任的。

(犬戎之乱)

第二,诸侯做大,因周平王放权。

史记》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句话明确地说明了,周王室是在周平王的时候衰败的,齐、楚、秦、晋这些诸侯国相继做大,周平王把周王朝的政权,都交给了他们。

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些诸侯国在拥立周平王,以及帮助他东迁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周平王既然是这些诸侯国把他扶起来的,他当然只得听这些诸侯国的了。

第三,周郑交质,周礼在周平王手中失去尊严。

西周分封诸侯,周王室在数百年的时间里,能够一直坚挺不倒,靠的是什么?靠的最主要就是周礼。周礼让整个周朝的社会秩序变得非常稳定,上下尊卑,纹丝不乱。(而在后世,诸侯王的问题,之所以是一个大问题,就在于后世没有周礼作为统摄。)

但是周平王因为“周郑交质”,让周礼的尊严颜面大减。

(周郑交质)

当时周平王东迁以后,因为郑国护国有功,周平王任命郑国的国君为卿士(差不多相当于宰相),但是周平王看见郑国的权利越来越大,心里很担忧。当郑庄公继位的时候,周平王就借口让郑庄公忙不赢,不来周朝担任卿士了。这让郑庄公很不满。于是埋怨周平王,还带着军队去向周平王施加压力。

周平王在这种情况下,再三向郑庄公道歉,最后还把自己的儿子放到郑国去做人质。郑庄公也把他的儿子放到周朝做人质。

这种做法,看起来是平等的,其实严重地损害了周王朝的尊严。周王降到了和一般诸侯王平起平坐的地位。

第四,土地太少,无法节制诸侯。

我们说了,周王朝能够节诸侯数百年,靠的主要是周礼。

不过除了周礼以外,周王朝还拥有大量的土地,可以对诸侯进行分封。但是周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原来所拥有的大片土地丧失了非常多。周王室的土地面积,连一个中等的诸侯国都比不上。这样一来,他又如何能够通过分封,来提高自己对诸侯的统摄能力呢?

所以说,周王朝的衰微,周平王是负有大责任的。

(参考资料:《史记》《周礼》)

smilewangdan

smilewangdan

周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衰微,这是事实,但周王室的衰微绝对不是因为周平王的东迁,而是因为周平王本来就不招人喜欢,在天下没有什么威信。

大家知道,周幽王本来册立申后为王后,姬宜臼正是王后之子,但是周幽王宠幸褒姒之后,就废黜了申后,改立褒姒为后,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后来,申侯联合了缯国和犬戎进攻周幽王,周幽王被杀,而姬宜臼就被推举为新的周天子,是为周平王。

所以“凡拥护平王诸国,如许、申、郑、晋、秦、犬戎等,皆别有野心,形成一非正义之集团,为东方诸侯所不齿。因此周室东迁后,政令亦骤然解体”,周平王以躲避犬戎为由迁都雒邑,当时的局面就是“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周平王虽然在位长达五十年之久,但一直都是不受待见的。

周平王驾崩之时,鲁国甚至都不去奔丧。但是呢,周平王的儿子周桓王依然低着头曾经五次派人出使鲁国,企图得到东方最有面子、根正苗红的鲁国国君的拥护。除了鲁国不待见周王室,更著名的则是“郑庄公射桓王中肩”之事了。

所以,周平王不是因为迁都才导致周王室衰微,而是周平王的即位,导致了周王室衰微。

江小蓝

江小蓝

周平王迁都后的东周被诸侯吊打,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周平王是被迫迁都,周室实力衰弱;第二繻葛之战让周天子威信扫地,开启了列国蔑视王室的先河。

先说一下繻葛之战

周平王东迁后,虽然短暂出现了二王并立,但终究是王室继承的问题,最终周平王胜出,此时周王室余威尚存。周室的权威并不是一下子失去而是一个逐渐的过程,这其中涉及到最主要的人物就是郑庄公。

周平王去世后周桓王继位,繻葛之战前,周王室尚且能调停诸侯矛盾,号召诸侯进行攻伐,比如干涉晋国、包围芮国等,打压此时已经崛起的郑国,想要重振周王室的威望,最终与郑庄公发生了繻葛之战。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统周军及陈国、蔡国、虢国、卫国四国部队讨伐郑国。郑庄公率军在繻葛列阵御敌。结果周师大败。周桓王还被郑国将领祝聃一箭射中肩膀,周天子第一次在战场上正面并有记载的败给了曾向自己纳贡称臣的诸侯国君。此后周天子威信扫地,郑庄公声威大震,成为三小霸之一。

繻葛之战后,周室对诸侯国的非礼所为只能苟且隐忍,而不敢妄加干涉。此后诸侯之间有战争,周天子欲救援或支持,朝臣变引用郑国射王事件来反对。

诸侯国也用此事件蔑视王室,如楚国熊通请周桓王给他尊爵,桓王不同意,熊通斥责说:"郑人射王肩,而王不能讨,是无罚也,无赏无罚,何以为王!"

可以说因为繻葛之战后,诸侯的崛起以及周王室自此自缚手脚,威望最终失去,彻底沦为只有一个名号的傀儡。

周王室的迁都并不是主动,实际上是灭国之后的一次被动迁都

迁都在先秦时期并非没有,商朝曾多次迁都,盘庚迁殷后更是造就了商朝一次武丁盛世。洛阳本就是周王室的陪都,如何周平王东迁后周朝就不行了?

1、周平王是因为外敌入侵被迫迁都,大片土地与人口丧失,地窄人寡

主动迁都跟被迫迁都是两种情况,尤其是在被敌人打进都城,烧杀抢掠后仓皇出逃的迁都。

岐、丰之地,都被犬戎占据,周平王倒是做了一次顺水人情,封给了秦朝。迁都后的东周,领域有多大呢?

东不过荥阳,西不跨潼关,南不越汝水,北只到沁水南岸,仅仅拥有今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方圆只有六百余里,地窄人寡,与方圆数千里的大诸侯国相比,周王室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而已。

在古代,土地与人口就是国家实力,周王室实际控制面积沦落成一个中等诸侯国的大小,如何与地大物博的如晋、楚、齐等诸侯相比。

2、东周前,西周实力就已经衰弱

西周自成康之治后,实力开始下降,周昭王死于南征楚蛮(不是楚国,此时楚国还是地五十里的子国)

从周昭王开始到周幽王,除了宣王中兴,其他时刻都在衰落,周王室对中原诸侯恃强凌弱的情况,或不讨伐,或加剧与诸侯的矛盾,此时西周已经衰落,诸侯不来朝贡而互相攻伐。

诸侯之所以还没有吊打西周王室,是因为此时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威望尚在,还能着急诸侯进行征讨。中原诸侯敢怒但是不敢公开反抗而已。

知道郑庄公开启了与周天子对战的先例,将周王室的威望彻底踩在了诸侯国的脚底。

gins

gins

天子靠什么统治别人?靠的是实力。

没了实力,被吊打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公元前771年(幽王十一年),申侯发难,联合缯国及犬戎,共同出兵进攻镐京。周幽王急忙下令,燃起狼烟,向诸侯们求援。被烽火戏诸侯玩弄过后,居然没有一个诸侯国出兵拯救周天子。

犬戎军队在申、缯两国的配合下,如入无人之境,直捣镐京。周幽王一路逃到骊山,最终被杀死。一代绝色美女褒姒被犬戎的军队掳走,最后结局如何,不得而知了。镐京成了一座死寂的空城。

申侯的外孙、前太子姬宜臼登上周天子的王位,这就是周平王。首都镐京经历浩劫之后,已破败不堪,新的周王开始漫漫的东迁之路,从镐京迁都到了洛邑,这意味着中国历史上的西周时代结束,东周时代开始,这一年是公元前770年。

这是周王朝历史的转折点。

在此之前,周王室是天下之共尊,经骊山之役后,元气大伤的周王地位大降,完全丧失领袖的地位。原先躲于幕后的诸侯们则是群雄并起,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纵横捭阖,争雄斗霸。至时历史为之一变,天子成了配角,而诸侯成了主角,中国由是进入波澜壮阔的春秋战国时代。

周室东迁,象征了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周平王是一个不幸的落魄君主,从他开始,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他虽然仍然保有“天下至尊”的王号,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权。不过,上天待他不薄,他在王位上呆的时间竟然超过半个世纪之久,在位时间总计长达五十一年。

古语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有帝王与臣子,就有由上而下的约束,这是一种政治秩序。这种政治秩序的先决条件,是帝王(中央)必须是强有力的,有能力约束诸侯的扩张与反叛。因此,西周政治制度对诸侯的城邑、军队有明确的约束。比如说,诸侯国的都城,不能超过王都的三分之一;周王可以拥有六个军(师)的兵力,诸侯国不能超过三个军(师)等等。

然而,骊山之役,周王室的精锐武装被打残了,没有武力支撑的中央,又拿什么来吓唬地方诸侯呢?于是乎,诸侯们开始蠢蠢欲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国进入了长达五百多年的混战时代。东周的政治秩序出现转折,权力倒悬,诸侯打起霸业旗帜,周王沦为诸侯争霸的工具。

韩笑的菜青虫

韩笑的菜青虫



周朝推行的是联邦制,周天子是联邦中间的老大。

在历史学上,最标准的称呼是封建制。周王推行的是封土建国,建立了几百个诸侯国,把自己的王室子弟和功臣们分封到各地去,让他们藩屏中央。

周天子之所以在诸侯中间有很高的权威,是因为其他诸侯国的国君都是他分封出去的。另一方面,周天子是有自己的封地的,并且比其他诸侯国的封地要大得多。

这就保证了周天子的权威性,如果有诸侯国敢对周天子不敬,他就会调集自己的军队,号召其他诸侯一起去讨伐。



周幽王的时候,受到了外敌的入侵,他本人也被抓走了,这之后才是周平王继位。

周平王继位以后,为了杜绝类似的事情再发生。周朝就开始迁都,从陕西关中迁到了河南洛阳。

这同时还发生了另外一件事,周平王自己陕西的封地有不少被西方的少数民族占领了。他就报其他的封地给了自己的大臣,也就是秦国的祖先,让他保护自己到洛阳。同时他也承诺,只要秦国的祖先能够把丢失的领土给收回来,就全部是秦国的封地。

就这样周平王丧失了自己在陕西的封地,就只剩下洛阳附近的一点点封地。



到周平王的时候,周朝已经建国几百年了。其他的诸侯国虽然和周天子有亲戚,但也是几百年前的事了,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没有那么密切。

周天子自己的封地变小了,对其他诸侯国的震慑也就变弱了。在周国封地边上的郑国,首先开始发难,并在战争中打伤了周天子,当然他也不敢杀死周天子。

从这时起,各诸侯对周天子就缺乏了敬畏心,他们之间相互攻伐吞并,甚至连周天子自己的封地也被侵占。

这时的周天子就成了一个摆设,一面旗帜。诸侯利用他的时候才能想起他,只是在需要打他的旗帜的时候才表面上尊重一下。

zuozuo_sj

zuozuo_sj

吊打周王室,而且还把周王室打得很受伤、很丢脸的,恰恰不是齐、晋、楚这些大国,而是中原小霸王郑国。具体事件,就是公元前707年的繻葛之战。此时距离平王东迁(前770年),已经快70年了。



此战之后,周王室这个天下共主彻底威信扫地。不仅因为战败而暴露了力量太弱,连小霸郑国都打不过,关键是诸侯国可以揍天子,而且揍了就揍了。沦落到这种境地,周天子还怎么再言: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以后就是诸侯做大而且日益做大,天子式微而且日益式微,直至微到尘埃中。

那么,这个后果是平王东迁所导致的结果吗?

01.周天子式微,只是在时间上跟平王东迁有关

繻葛之战在平王东迁数十年之后,但这并不能说明平王东迁导致了天子式微,而天子式微导致繻葛战败。



实际的逻辑线索应该是周王室式微,然后只能平王东迁,因为在关中镐京站不住脚了,所以只能往成周根据地跑。东迁到洛阳的时候,周天子和周王室还有一定实力,因为洛阳周边还有600里土地,而且极为富庶。

南阳背泽、潞,富甲天下;轘辕、伊阙,披山带河。

但是,周王室在关中镐京怎么衰落的,它在中原洛阳就怎么衰落。周王室就必须衰落而且还得一直衰落,这跟东迁与否没啥关系。

洛阳成周有六百里富庶土地,而且还有成周八师这支军事力量。这是什么?土地和军队,这是实力;但同时,这也是钱啊。你周王室即便东迁了还这么肥,那就不要怪别人惦记了。但是,齐国、晋国这些大国就是惦记也没用,因为要么是异姓要么是旁支。所以,只能是比较近的亲戚能惦记出钱来。



这时候,郑国这个损公肥私的家伙就出现了。初封君主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小儿子,跟王室的关系非常近。所以,郑国国君就一直担任周天子的司徒。近水楼台先得月,而且还是非常近的亲戚,于是郑国干起损公肥私的勾当,就方便多了。即便平王东迁,郑国也要一直霸着西周的国政。

到了平王的孙子周宣王时代,周天子不干了。周天子就是脾气再好,也不能一直容忍郑国这个大蛀虫。所以,周郑交恶,恶到一定程度,那就只能兵戎相见。而兵戎相见的结果就是周王室被吊打,然后威信扫地。

02.周王室其实应该很强,因为得关中者得天下

在最初分封天下诸侯的时候,周王室的实力是最强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不是因为只有天子的名号和宗法的要求,还因为天子的实力。而天子的实力就建立在千里关中之地的基础上。

秦汉以前,得关中者得天下、以关中制天下,就是战略铁律。原因是千里关中形胜千里,“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不仅能窥周室、问九鼎,而且能挞伐天下、制衡九州。



所以,周天子就以关中为总根据地,制衡天下诸侯。但是,镐京毕竟离诸侯太远,所以为了控制起来更方便,也为了让自身实力更强大,于是就筑城成周,开发了洛阳周边六百里根据地。

西有千里关中之地、东有六百里成周之地,周王室的这个实力不容小觑。所以,周初奠定的这个天下格局,完全可以确保周天子地位稳固。我土地最多、我人口最多、我军队最多、我还最有钱,那我这个天子还能不稳固吗?



战国时代,秦战国也是这个套路。西有千里关中总根据地,然后逐渐从韩魏手中蚕食了中原之地,再之后就可以想打谁就打谁。只不过秦战国比周王室多出了一块巴蜀之地。所以,如果周朝能够一直保持这个天下格局,即便过了千年也能一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不管宗法礼制、也不问诸侯忠心,咱们就论实力:携千里关中和六百里成周的周王室,天下谁与争锋?

但是,平王东迁之后,周天子放弃了关中这个总根据地,格局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还是可以以关中制天下,但是周王室放弃关中了,周天子就不能制天下了。

周平王为什么放弃关中?不是因为周平王脑子出问题了,也不是因为犬戎虎视眈眈,而是实力不允许。周王室越来越弱、周天子越来越式微,已经控制不住关中根据地了,所以只能东迁。

但东迁也没用,东迁之后,周王室和周天子还是越来越弱。变弱的原因就是因为宗法制。

03.周王室只能越来越弱,这是宗法制的反噬

周人以一族之力,不仅灭了强大商朝,而且把统治区域扩展到整个九州天下。所以,商周之变是中国历史的一件大事。

在周以前,就是实力说了算。商人能打到哪里、能打服哪里,哪里就是商朝的附庸或联盟。这种附庸和联盟关系,跟草原民族的部落联盟差不多。关系的基础是武力,统治的范围也只能建立在武力征伐的基础上。



但是,西周则不然。它创造了宗法分封,讲了礼乐这个故事。所以,周朝可以极大地拓展自己的统治范围。

给姜子牙的部族一套青铜器,然后老姜家带着自家兄弟和族人,跑到千里之外的齐地搞军事殖民了。但是,姜齐诸侯,还要尊周天子为共主,还要常常进贡,还要出兵跟着周天子去打架。这这种政治智慧,应该是周人的一大创举。



所以,周王室就把旁支和异姓诸侯全都封到外边搞殖民、开疆拓土,然后把关系较近的同姓诸侯都封在自己周边。一是自己周边的土地最好、开发最早,淝水不流外人田;二是打仗亲兄弟,近宗亲戚还可以跟着自己压制那些远支和异姓诸侯。

然而,这里面有一个极大的问题。那就是宗法分封的反噬。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其原因是宗法分封。但宗法分封制却要求周王室和周天子必须把宗法分封贯彻到底。而周王是要生儿子的,而生了儿子就要封一块土地。而且,周天子直接直接封的,都是是诸侯而不是大夫和士。所以,总根据地关中镐京周边的近亲诸侯就会越来越多。而越来越多的诸侯,他们的土地和臣民来自于哪里呢?自然就是周王室的总根据地,即千里关中。

你这么搞下去,周天子和周王室的实力能不弱吗?所以,宗法分封就形成路径反噬,让周天子和周王室越来越弱,弱到连关中都守不住。



大夫可以用士给自己当家臣,诸侯可以用大夫给自己当家宰,而周天子只能用诸侯给自己当卿士。这就是宗法分封下的用人逻辑,周天子不允许跨过诸侯而直接启用大夫和士。而诸侯可是有封国的,封国诸侯还担任周天子的官员,那这些人就必须要损公肥私,不这么干就真心对不起自己。

又是宗法分封的路径反噬、又是诸侯卿士的损公肥私,周天子要是不弱,那就真是见了鬼。

周天子就不能改革吗?改革了,周厉王其实就是在进行一种改革尝试,结果国人暴动,把这位周天子给赶跑了。什么是国人?都是一群大族长和近亲诸侯们。周宣王跟郑国交恶,其实也是一种改革,但繻葛之战直接打得他满地找牙。



周天子能搞彻底变法吗?答案是不能。周天子之所以是周天子,就是因为宗法分封这个礼乐秩序。你周天子首先颠覆这个秩序,那天下诸侯还怎么认你当周天子。所以,周天子只能一直弱,直至弱到尘埃中。即便战国之时仅有成周一地,周天子还得咬牙分封。这就是周天子的宿命。

最后总结:

周天子之所以能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因为宗法分封;周天子之所以越来越弱,也是因为宗法分封。所以,越来越弱的周天子在控制不住千里关中后,就只能东迁成周。

但是,宗法分封的路径反噬就是周天子的宿命,他改变不了、也不能改变。所以,周天子继续越来越弱,而繻葛之战后,实力就已经只能堕落到二流诸侯国了。但是,这还不够,因为宗法分封还得贯彻,这个路径反噬就要继续,所以直至弱到尘埃里。

kittylisa

kittylisa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