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想知道金庸老爷子,怎么想出这么多武林绝学的名字?
asdfghj12345
谢谢邀请!
其实很简单啊,老话说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学的人才能下笔如有神助,金老爷子很明显就是个博学的人。看他的小说,有一种看历史的感觉,里面不但穿插历史人物,还有医卜星相各种三教九流的知识,可见他知识之博。腹有诗书气自华嘛,博学了自然就能起出好名字。
onox
神雕侠侣写的时间比笑傲江湖早大概七年,写神雕侠侣的时候金庸还没想出来独孤九剑,写笑傲江湖的时候金庸才加的独孤九剑,你瞎分析毛线。不过后来金庸修正小说,又改了许多,想把以前小说里的悬疑都解释串通起来
lvcpdan
为什么喜欢金大侠,就因为中华文化功底很深,好多不懂的事,经过他的描写,不知不觉,就会深深的喜欢上了中华文化,所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大侠。这就是金大侠的魅力。
清雅的香水百合
前两天读了地藏经,才知道,天龙八部,这个词是地藏经的一句经文,金庸先生对佛教有很多研读和体会,尤其是在丧子之后,另外金庸对古典诗词也都熟读于心,文学底蕴深厚,凌波微步,这句就是来自于古诗曹植的《洛神赋》
钻石_JT
谢邀。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学好金庸武侠中的武功都来自哪些典故。
《易经》——降龙十八掌“降龙十八掌”是金庸武侠中的绝世武学,刚猛凌厉,是侠之大者的武学。降龙十八掌的招数主要出自《易经》。第一掌叫做“亢龙有悔”,出自易经·乾卦:上九,亢龙有悔。
不仅“亢龙有悔”,降龙十八掌的十八个招式名称几乎全都来自《易经》,
第一式——亢龙有悔。出自易经·乾卦:上九,亢龙有悔。
第二式——飞龙在天。出自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第三式——见龙在田。出自易经·乾卦: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第四式——鸿渐于陆。出自易经·渐卦: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第五式——潜龙勿用。出自易经·乾卦:初九,潜龙勿用。
第六式——利涉大川。出自易经·需卦: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此式还见于《易经》之同人卦大畜卦颐卦益卦涣卦中孚卦未济卦。
第七式——突如其来。出自易经·离卦: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第八式——震惊百里。出自易经·震卦: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第九式——或跃在渊。出自易经·乾卦: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第十式——双龙取水。或言此招源自佛经。待考。
第十一式——鱼跃于渊。或言此招源自佛经。待考。
第十二式——时乘六龙。出自易经·乾卦·彖传: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第十三式——密云不雨。出自易经·小畜卦: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此式又见于易经·小过卦: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第十四式——损则有孚。出自易经·损卦: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第十五式——龙战于野。出自易经·坤卦: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第十六式——履霜冰至。出自易经·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
第十七式——羝羊触藩。出自易经·大壮卦: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
第十八式——神龙摆尾。出自易经·履卦: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也是《天龙八部》中绝世武学,段誉从密洞中学得,练就了天下无敌的轻功。其实,的原始含义是指涉女子的,确切地说是洛神,出自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曹植是曹操的儿子,也是有名的诗人。
原意是形容洛神体态轻盈,浮动于水波之上,缓缓行走。因为是写洛神的,所以可以浮动在水波上。洛神,又名宓妃,远古时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乃伏羲氏之女,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阳。儒风小编不得不说,金庸先生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描写“洛神”的“凌波微步”发挥创造成一种轻功,妙哉!
《黄帝内经》——六脉神剑“六脉神剑”出自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乃大理段氏的最高武学,由大理开国皇帝段思平所创。所谓六脉神剑,是指含于指尖的内力隔空激发出去,使其以极高速在空中运动(区别于隔空点穴)的一门技术。
早在上古奇书皇帝内经中就提出了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六脉源自于人体中十二经脉中的六脉——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阳小肠经。金庸将十二经脉中,与手有关的经脉单独拿出来,称为六脉神剑的理论基础。
《庄子》——逍遥游《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学的是洪七公的“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掌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惟世闲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楚辞》抱朴子——九阳神功
据吕氏春秋通诠·知度载:九阳,天地的边沿。
楚辞·远游:“朝濯发於汤谷兮,夕晞余身兮九阳。”王逸注:“九阳,谓天地之涯。”晋嵇康琴赋:“夕纳景于虞渊兮,旦晞干於九阳。”唐李白明堂赋:“于是横八荒,漂九阳。”
道家以纯阳为九阳。晋葛洪抱朴子·勖学:“振天专以广扫,鼓九阳之洪炉。”晋陆机列仙赋:“呼翕九阳,抱一含元,引新吐故,云饮露飡。”
《庄子》——北冥神功北冥神功是《天龙八部》中,道家的上乘武学。北冥出自《庄子》。
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又指传说中阳光照射不到的大海,在世界最北端。在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中有: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北冥是鲲的栖息之地。
《周易》——两仪剑法武当派武学,武当二高手与令狐冲过招时所使。
两仪,出自《周易》。易传·系辞上传:“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一般认为两仪就是指的阴阳。阴阳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大命题。“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变化消长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阴阳有四对关系:阴阳互体,阴阳化育,阴阳对立,阴阳同根。
《礼记》《左传》——玄冥神掌玄冥在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主要指神的名字,如水神、冬神、北方之神等等。而道家则用来形容“道”的,道教称肾之神。到汉代,汉族民间用来指阴间,九泉;同时用于汉代郊祀歌名,歌词为:“玄冥陵阴,蛰虫盖臧……”取首二字为歌名。到唐代以后,就有用来称为北方的,也有用来称为冬季的。而到了现代,“玄冥”则成为各种武侠小说里武功怪异人的代名词了。
《韩非子》——参合指参合,指验证相合;并列;符合。语出韩非子·主道:“知其言以往,勿变勿更,以参合阅焉。”
《五灯会元》——拈花指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拈花一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相通、心心相印。
《后汉书》——混元功混元指天地元气。亦指天地。
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六九:“混元生两仪,四象运衡璣。”后汉书·班固传:“厥道至乎经纬乾坤,出入三光,外运混元,内浸豪芒。”李贤注:“混元,天地之总名。”唐方干处州洞溪诗:“混元融结后,便有此溪名。”宋司马光次韵和邻几秋雨十六韵:“混元初不宰,霪雨浩无程。”《封神演义》第八二回:“混元初判道为尊,炼就乾坤清浊分。”
《太玄》——太玄经《太玄经》,金庸小说中的最强武功,在《侠客行》书中二十章出现。
主角石破天误打误撞下,参透“侠客岛”上惊天动地的武功秘诀《太玄经》图谱,成为一位震古烁今、不可企及的武学大宗师。
《太玄经》为古代汉族哲学著作。汉扬雄撰,也称扬子太玄经,简称《太玄》、玄经。扬雄将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并在构筑宇宙生成图式、探索事物发展规律时,以玄为中心思想。是汉朝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四库全书》为避康熙皇帝玄烨之名讳,改为太元经。
《金刚经》——金刚般若掌西域少林外门武学,刚相曾使之打张三丰。
《心经》——波罗密手“波罗密手”是武侠小说中“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饼干皇叔
现在的人,的确会有此一问,事实上,金庸先生笔下的武学名称,早就在江湖上广为留传,当然是在一定的圈子里,比如说:旧时没有电影等现代传媒吧,但茶馆很多,光喝茶也不是个事,谁家还没有二两茶呢?说书先生,对,就是说书先生,一代代的,口耳相传,那些剑仙侠客,武学绝招,全在他们绘声绘色的描绘里;另外,真正的武学里,也的确有许多招式,套路名称如此,再就是练功的方法等。现在六十岁左右的人,年青时稍喜受练武的,或多或少,儿时都知道这些名称。
Lee
金庸先生的武功招式的英文版,译者用心良苦,但看了还是笑坏肚皮。
「 九阳神功 」,译成 Nine Men’s Power,九个男子的力量。
「 九阴真经 」,变为Nine Women’s Story,九个女人的故事。
阴译成女人,阳译为男的,也不能说不可以,但是略有知识的外国八,都知道 Yin And Yang 是阴阳,不一定指雌雄。
「 九阴白骨爪 」,更滑稽,译成 Nine Women Catch A White Bone,九个女人抓着一个白骨。
《雪山飞狐》中的「 胡家刀法 」,译为 Dr. Hu’s Sword,胡博士的剑。可以直译为胡氏Hu’s,为甚么要加上「 博士 」呢?大概是从金庸先生得到剑桥博士衔头的印象吧?
也不是甚么都添加,有的却是删减,像轻功「 水上飘 」,只译为 Flying Skill 飞行技能,就辞不达意了。「 吸星大法 」译为吸取全中国的星星 Suck Star Over China,那个中国从哪里来?「 打狗棒法 」,变成 Guide of Dog Beating 打狗指南,那个棒字又去了哪里?
同样的,「 飞龙在天 」,变成 Flying in the sky,为甚么不加一个 Dragon 呢?
「 黯然销魂掌 」,译为深深忧郁的掌压 Deep Blue Press,译者懂得不把蓝色和忧郁混淆,已记一大功。
最妙的还是「 葵花宝典 」,译成 Sunflower Bible from gentleman to a lady,向日葵的圣经,让绅士变为淑女。
「 潜龙勿用 」是 Don’t bother me while I amsleeping 别吵我睡觉。
多一个 R 和少一个 R 都搞不清,有一部西片的字幕,对白说:Don’t Bother Me。( 别吵我 ),字幕打出「 别兄弟我!」
willis1981
金庸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武侠小说家,除此以外他还兼有社会活动家、政治评论家等称号。金庸先生一生写过十多部武侠小说,在武侠迷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金庸先生在他的作品里创造出数量众多的武林绝学名称,这些名称不仅听起来高雅,而且与所属的门派非常贴切,让人印象深刻。那么金庸先生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金庸先生的家世显赫,他从小就受到家族的熏陶,对历史和武侠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金庸先生出生在名门望族,他的祖上姓查,是有名的书香门第,在清朝时期就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的说法。
查家家风纯良,崇尚读书,金庸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这种家风的熏陶,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书籍,后来他对武侠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研读了《荒江女侠》、《七侠五义》、《水浒传》等小说,金庸先生的这些经历为他今后从事武侠小说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金庸先生的文学功底深厚,他懂得融会贯通,很多武林绝学的名称由此而来。
金庸先生先后在求学期间阅读了大量书籍,积累了深厚的文学功底,这在他今后的文学创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大理段氏的六脉神剑就是取自《黄帝内经》中对人体十二经脉的描述;北冥神功取自《庄子》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的说法;武当派的绝学两仪剑法出自《易经》中“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诸如此类的武林绝学比比皆是,这些名字带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深究起来大有学问,这是金庸先生才高八斗的生动体现。
3、作为一名著名的小说家,很多武林绝学的名称是金庸先生创造出来的。
对于小说家来说,他们必备的一个技能就是虚构故事、为故事中的人物取名字,为人物匹配相应的性格和特长等,在武侠小说中为武林高手创造一个惊世骇俗的武林绝学名称必不可少。
金庸先生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比如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梯云纵、白驼雪山掌、龙爪手、柔云剑术等等,这些都是金庸先生虚构出来的武学名称。
结语金庸先生之所以能够创造出数量众多的武林绝学名称,一方面得益于家族的熏陶,其次是因为他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另外他作为小说家的独创性非常重要,这些让人印象深刻的武功名称是金庸先生的作品之所以名扬四海的一个重要原因。
雅雯
很简单,因为金大侠是武林盟主
蓝月
明明是躺尸剑法
庸人自扰Mike
这些武林绝学比得上达文西的“要你命3000”吗?
HSCnana
他是老中医出身!武侠小说和中医文学各方面离不开的!!
unser
有人采访过查老爷子这个问题,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怎么来的,老先生说“灵感”,书读得多了就有了
smile000000000
我觉得是这么想的。
1,肯定是国学做基础。
2,创作时先想读音,前后鼻音搭配,读来上口,这是一定要的。
3,接下来就是最后一个名字的选择,什么经 拳 剑 刀 谱
4,随后加之数字的作用。
5,还有就是考虑字了,得做到比划详略得当,多少搭配,这就是难点,付之五行八卦阴阳这那乱七八糟一通解释,读者就会觉得很牛逼了!
我叫阮阮阮
一行有一行术语,360行,把自己工作的术语说出几十个,个个也是独一无二的。我先来,,,,,一眼入物。二马共享,三大为生,三生万物,三六十行,四海为吾,五海一体, 六生自地,七字言语,八史任游,九地求图,十九八一。其实第个都可以写本小说了,人的想象力一旦打开,你就知道自己是做什么的了。是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