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贾宝玉偏喜欢林黛玉?
sharpcy
贾宝玉偏爱林黛玉一是因为他们之间有一段天生的缘份。贾宝玉是神瑛殿上的神瑛侍者的化身,心地善良,眼看西天灵河畔上绛珠草快要干渴而死,于是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浇灌,绛珠草活过来,逐渐有了灵性,修炼成女体,约定用泪报答神瑛侍者,林黛玉正是绛珠草的化身。他们之间这种缘份注定了相知相爱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二是因为他们有超脱世俗的品德和性格,世俗品德标准是三纲五常,但是他们劫把人当作有灵性的人看待,贾宝玉见了男人就糊涂,见了女儿就清爽,说林黛玉象天仙一样,好生面熟,像在那里见过。林黛玉讨厌世俗的男人,两人都喜欢读西廂记,表明了对封建伦理纲`常的背叛。三是因为他们的志趣相投,在背叛封建伦理纲常的道路相互支持,相互关心,看到了循规蹈矩下的虚假伪善,以及兴盛的贾府掩饰下人情冷漠,世态凄凉。在贾宝玉的周围,除过林黛玉之外的贵族阶层中,全都是封建的守道者。所以贾宝玉偏爱林黛玉。
苑之思语
陈晓旭曾提到自己对两个人的理解,听完之后深以为然。
宝钗是一种世俗的实用主义,当你还处在生存需求阶段的时候,你最想要的一定是宝钗,她相夫教子,持家有道,举案齐眉,一定是个贤妻良母,一定可以教导子女经济仕途,一定可以兴旺家族。
而黛玉是一种境界,自然,随性,真实,是一种比较高阶的需求,她并不是一个只会使小性爱挖苦人的刻薄女子,当你超越初级阶段的需求之后,一定会去追求世俗之上的东西,追求“真”的东西,追求可以丰富精神世界的东西。红楼梦中唯一对于“木石情缘”可能造成威胁的就只有宝钗,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宝钗、黛玉这两个人。
宝钗:美丽、温柔、大方、贤惠、有才情、持家有道,可以获得几乎所有人的偏爱,另外她也城府世故、热衷经济仕途、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黛玉:美丽、聪明、有才情、有创造性(葬花)、真诚、有趣、自然,当然也爱使小性、多愁善感、经常尖酸刻薄挖苦人,导致不被很多人喜欢。
那么宝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衔玉落草于钟鸣鼎食白玉为堂金做马的贾府,从来不会为世俗需求而烦恼,他从来不用考虑持家,从来不用费心振兴家族。这样的宝玉如何忍得每天有一个人在耳边念叨经济仕途这般混账话?即使是最亲近的人。所以在宝玉面前,宝钗相比黛玉缺乏“核心竞争力”,而这个核心竞争力就是黛玉身上的“真性情”和超越凡事俗务的精神追求,而这一点是宝玉最在意、最喜欢的。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曹公在最初已经交代,神瑛侍者精心呵护绛珠仙子,绛珠仙子心怀感动来报神瑛侍者的恩情,所以到了凡间之后两人也必定互相倾心。如果是黛玉单恋宝玉,那两人之间如何能有如此动人的故事?
更多红楼梦相关资料,可在公众号xuanqiushuang01中获取
回复“蒋勋”,下载蒋勋细读红楼梦音频文件;
回复“电视剧”,下载87版36集红楼梦电视剧;
回复“剧照”,下载87版红楼梦珍藏高清剧照;
回复“孙温”,下载清·孙温绘本红楼梦画册。
人物关系图、红楼梦相关电子书、红楼梦演职人员20年/30年再聚首及人物专访,可留言。
gjtgy
贾宝玉只喜欢女孩,不喜欢女人,所以并没有偏爱谁。
VERACHIEN
曹老说的
ronnie
谢邀!说是仙缘都是作者弄虚作假哄人的神话杜撰,连古代没有什么文化的王熙凤都不相信阴司报应,如今己是玉兔都能在月宫漫步的时代,难道还有人相信木石前盟?
宝玉偏喜欢黛玉的原因,一是两小无猜,知根知底,二是发现了在美人心计中的真善美,是宝钗的处心积虑反衬了黛玉的纯洁可爱。三,他们的共同语言是对儒家思想的背叛,不沽名钓誉。四,爱情言于溢表,当面不奉承,背后夸奖无私心。五,聪慧过人,心有灵犀一点通。六,她是宝玉文化知识上的良师益友。
宝玉从林妹妹进府时就萌生了怜悯之心,一句“这个妹妹我见过"就是黛玉的心灵鸡汤,顿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每次的口角锋芒,歉让都是因为妹妹从小离殇,远离家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无人诉衷肠,每逢委屈泪满眶。
宝钗利用探春大观园管理改革的机会施入惠讨好茗烟的娘,通过史湘云送的绛纹石戒指转赠袭人,收买宝玉的奴才男女两个左右贴身,真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通过帮做宝玉的针线活,一石三鸟,一减轻湘云的劳累,二分担袭人的女红,三讨好宝玉。可是第一次让宝玉反感的事,是宝钗当着王夫人的面撒谎,掩盖她哥哥的劣迹,她明知道她哥哥和宝玉要了头上带过的珍珠,而且王熙凤都能证明薛蟠要头面珍珠己找过她,(史湘云后来替宝玉梳头时发现少了一颗珍珠,黛玉就知道被谁诓骗去了)。薛宝钗的棒疮药只治表,不能治里,螃蟹宴收买了史湘云以及大多数人,却未能打动宝玉。多次诗词的挑逗,黄花瘦,宝玉无动于衷,一句含有金玉良缘的呼唤宝玉的酒令,却被宝玉回答"敲断玉钗红烛冷",替宝钗做的一个生日,处处讨好贾母的样子,都是众人感觉到的胶柱鼓瑟。
他她们对当朝社会的视觉与鲁迅笔下所抨击的封建礼教能杀人同出一辙,他们置身于上流社会,看到的都是肮脏交易,满目疮痍。为什么薛宝钗会借扇机双敲,因为她原本以为宝黛砸玉剪穗子闹矛盾会有机可乘,哥哥在家过生日唱戏都无心观看,一贯崇尚礼教的宝钗,连宾客都不陪,特地赶来看笑话,结果大失所望,他们又和好如初了,加之宝玉损她为杨妃,所以恼羞成怒。因为她知道杨玉环的结局是悲惨的,历史上的口碑也不好,而且宝黛一向都是贬低杨玉环的,你看现代人如果问谁是四大美人,肯定回答中有杨玉环,刁蝉,而宝黛的观点不是这样,即使宝玉大声叫好的五美吟,有西施,王昭君,虞姬,绿珠,红拂,也没有杨玉环的位置。
宝玉在前一分钟想送金麒麟给史湘云,后一分钟能为黛玉和冷场。
黛玉有仿人写字逼真的特长,有过目成诵的灵窍,如果没有黛玉的出现大观园的沁芳泉就是死水一潭,怕读书的贾宝玉就不可能有爱学习的动力,后来也就没有了曹雪芹著书的前进方向!刻骨铭心的爱,亦造就了情人毁灭性的悲伤,或也可成为诞生伟人的摇蓝!
Crystal_ZY
一则是林楚楚可人;二是近亲肯定长的有点想像,看到她有点像看到了自己;三是男人都有英雄情结,看到谁可怜就想保护她;四是其实林也挺会撩的,会撒娇。
筱芊小公主
因为知己难遇,他们两个简直就是一个人,性格一样,不说也懂得各自的生活秘密!
宝宝猪0605
因为在贾宝玉的眼里林黛玉才貌双全,同时林黛玉更能让贾宝玉感到快乐和自由。喜欢一个人和了解一个人,真的是始于颜值,中与才华,陷于人品。他们在一起,三观相合。
张家姑娘
因为懂得,所以喜欢。
syysale
很显然,按现代人的观念以及法律规定,无论是林黛玉,还是薛宝钗,都不能和贾宝玉结婚,不然,将会得到很不好的名声,比如乱伦。没办法,谁叫一个是他表妹,一个是他表姐,血缘关系太近。但既然是在过去,那就另当别论了——这话的意思不是说过去的人就应该乱伦,只是,过去乱伦的界定和现代乱伦的界定不一样。
《红楼梦》里写出了那么多容貌美、心灵美的女子,一下子让人决定要谁不要谁,着实有点困难,最好的法子自然是多多益善,一锅端。可事实上,不可能如此。现在的问题是,一向在女儿堆里混,见多识广的贾宝玉,最后,为什么只看上了林黛玉?真可谓:天下美女多如云,我心独爱你一人。
原因一:林黛玉是美女,且身上有异香。
美丽永远是女人的财富。很难想象,如果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丑八怪,或者,相貌平凡者,还会不会引起贾宝玉的关注?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诚如毛伟人所说,爱是需要条件的。从古至今,男人对女人身材的审美情趣,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喜欢苗条型(非骨瘦如柴),比如楚王好细腰,一种,是喜欢丰满型(非全身是肉),比如唐朝时的以胖为美。勿需多猜,林黛玉是属于前一种,苗条型(历史回响:苗苗苗、条条条、型型型)。当然,林黛玉的苗条,是指整体上的苗条,局部上的丰满,否则,何以担当起曹学芹笔下所给的那四个字:风、流、袅、娜。
原因二:林黛玉是才女。
套用梅艳芳的一个句式来说,既然没才的女人也可能会没德,有才的女人也可能会没德,那何不找一个有才的女人呢。更何况,林黛玉是既有才又有德。有些贬林黛玉的人,常有
这样类似的评价,什么爱得起,养不起,真是可笑又可笑,用贾雨村的话来回应之,岂有这样放屁的事!凭着林黛玉的才华,她要是活于了现代,还指不准谁养谁呢,如果按职业分,她很可能会成为:作家,诗人,编辑,DJ(苏州人,说话声音又好听),节目主持人(形象好,口才好),手工艺术者(会做荷包),行为艺术者(表演葬花,并深情咏诵葬花吟),等等,太多啦。
原因三:林黛玉是至情至性之人。
在《红楼梦》里,林黛玉何止是哭得多,同时,也是笑得多,而且,每一哭,每一笑,多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非矫情者可比。真正说来,她的性格,是既忧郁又开朗,既率直又含蓄,既高傲又谦和,比较复杂,因为复杂,所以丰满,因为丰满,所以真实。很多时候,当她和贾宝玉闹别扭了,旁边若是有人找说话,多半是态度不好,反之,则多半是态度很好。明知道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要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却还有了这种反应,实在是因为,陷入爱河了,控制不住自己。她不爱便罢,一爱就是全心全意,执着到底。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
;(因为我的眼里只有你。)后,宝玉被打卧在床上,让晴雯送两条半新不旧的手帕,她收到了,一时间却神魂驰荡,感动莫名。(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原因四:林黛玉有诗意的内心世界。
有美丽的女人不算少,有智慧的女人不算少,有诗意内心世界的女人不算少,但能有三者集于一体的女人就是少之又少了。看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有时可以从她的喜欢上看出来——例如有一次,宝玉坐在船上,见河里的枯荷叶可恨,说要拔掉,黛玉就引用了一句李商隐的诗,留得残荷听雨声;有时可以从她的诗中看出来,真情之诗多能代表个人之灵性——例如黛玉的娇羞默默同谁诉
原因五:林黛玉不仅懂得人情世故,而且,还保持着一颗纯真的童心。
不要以为林黛玉时常在贾宝玉面前有些情绪化,就是不识大
体,不顾大体,她的识大体顾大体,从她一进荣国府时就表现出来了,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可以这样说,黛玉不仅识大体,而且,还很会识人。比如对王熙凤,有一次,宝玉被打了,她见众人都来,独她迟迟没来,便猜知必有原故,后,果不出所料,去找贾母一起了。比如对妙玉,即景联句时,宝玉输了,李纨罚他去栊翠庵折一枝红梅来,并说要派人跟着,黛玉一听,就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李纨听后,以为是。和薛宝钗相比,虽然她们俩都善于观察,懂得人情世故,但真正处理起来,却有很大不同,薛宝钗是和众人打成一片,显得更成熟,而林黛玉是只找自己喜欢的人玩,交际圈比较小,颇有隐士之风,显得更自我。男人撒娇,可恶,女人撒娇,可爱。在宝玉面前,黛玉是会撒娇的,当然,这种撒娇,可以名之为使小性子。一个女人,如果没有了童心,不会使小性子,整天只像一个礼学士一样守在男人面前,那是多么没有情趣的一件事。不难推测,倘若黛玉和宝玉结婚了,宝玉将是,不仅能知道她的爱,而且,还能时常感觉到她的爱,仿佛一直活在热恋中,永不变老,变老了爱情也永葆青春,如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似的,到了四十多岁,于通信中,还能存有着这样的对话,深深地吻你轻轻吻你——你的超,生活可谓是,被爱情养润的有滋有味。
原因六:更重要的是可以共梦。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有些像假小子,做朋友固然好,要是做老婆,就未必对味了。例如有一次,宝玉惹她生了气,便说些情意绵绵的话来解释,她却不适应,道,大正月里,少信嘴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哪像和黛玉时,一说完;香玉的故事,就能把她引得又气又笑,大有快乐感、成就感、温馨感。薛宝钗么,人非常之好,但相处时间一长,就会发现,她其实很难似一团火般将人燃烧,且,虽然有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的品质,但终究摆脱不了说服别人最终走上仕图经济道路的世俗之心,男人娶了这种女人,有了事业心倒好,若是没有,将会很郁闷,很感压力。哪像和黛玉时,除了怕经常会在感情上闹些小波折出来,其它,还真没什么可忧可虑的,更遑论压力感之说。与这样一个重情为情的女性生活在一起,即便生活困苦了,也不会觉得平淡、泄气,真能应了那一句俗话:有情饮水饱。
柒小琪
宝二爷的选择
薛宝钗有德有才还有貌,是贤德的标志,是理想的宝二奶奶;黛玉多愁多病,尖酸刻薄,爱哭爱闹,不食人间烟火,并不可爱,更不适合做宝二奶奶。合府上下是这么想的,大多数读者也是这么想的。但当事人宝二爷却不这么想,他只喜欢林黛玉,视黛玉为知己。难道宝二爷的选择错了?非也。宝二爷有自己的选择标准,有自己明确的价值观。
首先,宝钗的价值观与宝二爷背道而驰。宝玉最厌恶官场和八股文章。在宝二爷看来,官场污浊腐朽不堪,官场上的人也被污染得污浊不堪,他称官场上的男人是“须眉浊物”、“国贼禄鬼”,他不愿自己也成为国贼禄鬼的须眉浊物,所以他喜欢在内帷里与丫环小姐们厮混。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 便觉浊臭逼人。”那个时候女人不做官,没有染上官场的腐败气息,他喜欢的是女儿思想的干净。他还说过:“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女孩儿被社会势利俗气熏染后,也会污浊不堪,他也不喜欢。宝钗、袭人、湘云不失时机苦口婆心劝他,要他时常去会见当官的,学些做官的学问。这些话,在大多数人看来是良药忠言,是停机之德的美言,但在宝二爷听来,却是“混帐话”,非常逆耳,说他们“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宝钗、袭人已然成为了“没有光彩宝色”的死珠,将来还会变成鱼眼睛。只有林黛玉,从不对他说“混帐话”,还与他一起读《西厢记》、会真记、《庄子》等杂书,因此,宝玉与黛玉的心越靠越近。而黛玉在贾府中不刻意讨好各色人等,远离是非,洁身自好,是真正思想干净的女孩,是宝玉眼中的“无价之宝珠”,难怪他们能够互相视为知己,至死不渝。
其次,宝钗不可能与宝玉谈情说爱。宝钗是传统美德自觉的践行者,克己复礼是她行事做人的主要标准,在《红楼梦》诸多人物形象中,她像一尊道德丰碑伫立在大观园中,宝玉也视她为“山中高士”。这样的道德楷模,是值得常人尊敬的,但作为恋爱对象,是否可爱,是否让人动心?宝二爷的选择给出了答案。《红楼梦》没有直接描写宝玉在宝钗心目中的情感地位,但通过人物形象和判词及情榜可以知道,宝钗对情的特点是如雪一般冷。这种冷情,是她克己复礼压抑自己的结果,还是根本就无情?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不适合做宝玉的恋人。试想想,宝玉对黛玉说的那些甜言蜜语,改为对宝钗说,会是什么结果?第三十回看戏的时候,宝玉把宝钗比作杨妃,宝钗便“红了脸,待要发作,又不好怎么样”,便迁怒于丫头,厉声说道:“你要仔细!你见我和谁玩过!”可见她不会和谁玩,更别说谈感情了。要是宝玉对宝钗说:“宝姐姐,我的五脏都揉碎了,你还只是哭”这样的话,一定是没有什么好结局的。宝钗是“非礼勿动,非礼勿言”的正人君子,在婚姻态度上,等待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宝玉想与宝钗谈恋爱,无异于与一尊毫无情感的佛谈恋爱,那有什么趣味呢?而黛玉就不同,喜欢就是喜欢,哪有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不停的用言语、用哭闹、用眼泪、用诗词来试探宝玉,看看宝玉对她的态度,“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这样真挚热烈的诗句,让宝玉时时心动神摇,难怪宝玉能够理解黛玉那些所谓的“尖酸刻薄”的话,能够忍受她的小性、气恼和辖治,这些都是黛玉在乎宝玉,试探宝玉的表现啊,哪个恋爱中的女主角不是变着花样考验试探自己心仪的对象啊?
第三,从袭晴看钗黛。品评家们一直有“晴为黛影,袭为钗副”的说法。曹雪芹善于运用环境、语言、借他人之口等艺术手法,对人物进行反复刻画、渲染、衬托,使之性格鲜明突出。作者用袭晴渲染衬托钗黛,应该也是其中的一种(脂砚斋称之为有正有闰)。宝钗贵为小姐,内心深处的东西我们无法揣摩,有的读者认为她城府深,把她比作“女夫子”,甚至是“女曹操”,似乎没有太有力、太确凿的证据。但袭人这个人物形象卑劣的一面却是处处可见的。她身为宝玉的丫头,却一直以怡红院女主人的身份行为做事,俨然一个未封的宝二奶奶,这怎不叫人恶心?她最早与宝玉做了不才之事,却日夜悬心宝玉会与别的小姐丫鬟有不才之事,还偷偷摸摸去给王夫人进言,甘心情愿当王夫人的情报员,这样的行为配称贤人?她借着贤能的美名,只不过是想挣得宝二姨奶奶的位置罢了。如果袭为钗副的说法成立,那么,宝钗在大观园一举一动树立起来的道德楷模,也就可以理解为是为了谋求宝二奶奶的地位了。如果这样的推论成立,宝钗这个人物形象的确太可怕了,跟她有关的饱受诟病的滴翠亭扑蝶、金钏之死、帮贾母点戏等,看似无心的情节,似乎已然包藏有心了。特别是利用黛玉在行牙牌令时说出了《西厢记》的句子之后,刻意“审”黛玉,以此收买黛玉的心,让顾忌防范她那么久的黛玉,最终还是诚服于她,让人觉得黛玉实在太可怜了。当然,宝钗,袭人这样的人,在无利益之争的时候,是无公害的,是让人可敬可叹的。但让人心生畏惧的是,一旦有利益之争的时候,这样的人会不惜毁坏一切的。从文本看,宝钗难脱谋取宝二奶奶位置的嫌疑,她自从进贾府后,只有第四回提到她是来待选的(这事本就十分功利),之后在贾府若干年,从没提到待选的事,倒是听到几次金玉良缘的说法,他们母女在京城贾府一呆就是几年,到底是准备干嘛呢?宝黛的情缘,他们是深知的,不管是哪个版本的结局,黛玉的死,都是因为宝玉娶宝钗,都是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宝黛二人生死存亡的痛苦之上。因此,从结局上看,宝玉不爱宝钗,是对还是错,自然见分晓。
曾经有一种骇人的观点,说宝钗是“身处世内而心向世外”,黛玉是“身处世外而心向世内”,黛玉是外道内儒,宝钗则是外儒内道。也即:宝钗是真君子,黛玉是假清高。论据是:宝钗外边看起来是封建社会标准下的淑女,恪守道德规范,但内心却是愤世嫉俗的;外表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但内心对官场也是深恶痛绝深感厌弃的。从表面上看,黛玉是清高、孤傲、叛逆的,但骨子里,她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世俗名利、地位和声望的追求,在诗章里明确表示自己渴望“邀恩宠”、“独立名”的总是黛玉。这种观点太具有蛊惑性了,但却是站不住脚的。就像一个人,做了一辈子好事,由于做错了一件事,就被定性为坏人,而做了一辈子坏事的人,因做了一件好事,却被定性为本质不坏,是个好人,这样的观点岂不荒唐?这种观点的错误性在于没有抓住主要矛盾或者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于宝钗,其实质是身心俱在世内,内外均是儒家的道德规范,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只不过,她也有心神向往的纯净之地,也可以做做螃蟹诗来讽刺时人,但那不是她的主要方面,不能因为她偶尔这样的言行就说她是外儒内道了。黛玉刚好与之相反,黛玉身心俱在世外,内外均是道家,这是黛玉精神世界的主要方面,只不过,作为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面对具体的事情,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并不掩盖黛玉的真性情,并不能因此就认为黛玉是“身处世外而心向世内,是外道内儒”!
Doria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可歌可泣。那贾宝玉为什么倾心林黛玉呢?林黛玉有什么魅力呢?行者不才,抛砖引玉,就先在这里浅陋地谈上几点:
1.超凡脱俗,不染尘埃。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没有正面描写过黛玉的美丽,但是在侧面却是烘托了得不少。比如薛宝钗哥哥薛蟠第一次见到黛玉就惊为天人,根本就迈不动步了。还有贾府众人为什么能容忍黛玉的小性子,还是和黛玉的美丽分不开的。黛玉作的诗细腻,典雅,正是衬托黛玉超凡脱俗的美丽和她优雅的气质。所以贾宝玉最终钟情之人也只能是黛玉。
2.心思细腻,体贴入微。在《红楼梦》中,虽然贾宝玉身边有那么多的女孩儿,但是曹雪芹最浓墨重彩的莫过于黛玉。而且黛玉进贾府,包括待遇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无一不细致入微,我们从中更能体会到黛玉细腻的心思。她对人细腻,对诗词细腻,对待与宝玉的感情更是细腻,于是也就有了不断地落泪,而每一次落泪不仅让宝玉难过,更是让读者牵挂。有一种要呵护她的感觉。
3.心地善良,与世无争。在大观园中,各种名利冲突此起彼伏,无论是贾家以王熙凤为首的主子之间,还是那些奴才、丫鬟和仆人之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计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俗圈子和名利圈子。唯独黛玉,她虽然爱哭,爱使些小性子,但是她对人很真,她喜欢的就是喜欢,不喜欢的就是不喜欢,她不会为世俗名利去改变自己的看法,她也不会让自己在世俗是非间沉沦,于是她最终的结局也就只能回到属于她的那片圣洁之地了。
liningjuan
因为两人志趣相投,都看清了当时封建社会的虚伪和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人生丑态,和对"三从四德"等封建思想和礼仪的厌恶,对新思想文化有共同兴趣和共同追求,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驴哥
所谓富贵荣华,及至到手,味同嚼蜡。得到了的那一刻,不如想得到的那一刻。林黛玉冷漠清高,可望而不可及,左看右看,尽是完美。因此才“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若宝钗也似黛玉那么高不可攀,恐怕又会“终不忘山中高士晶莹雪了……”
贪食猪
因为林黛玉不劝贾宝玉读书,入世,考取功名,这正好和贾宝玉的憎恶世俗,崇尚自由的追求相吻合。黛玉的这些"纵容"是在那个家庭、那个时代是少有的。宝玉最怕的就是他爹,因为他爹几乎每次都嫌他不好好读书,不为考取功名而努力,不为光宗耀祖而奋斗。
至于说喜欢黛玉的容貌,我觉得不是没有,只不过比起黛玉对宝玉的“纵容”,对黛玉容貌的喜欢应该排第二,因为宝姐姐的容貌也不比黛玉的差,但宝玉就不喜欢宝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