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看书吗?

阿佑
你好,我还在看。
我从小就比较喜欢看书,小学的时候就在县城的图书馆办过借书证,在图书馆度过了两年每周都去看书的时光。
以前喜欢看各种故事书,后来就读小说,再往后年纪大了就开始看一些畅销书或者是一些天文地理物理历史方面的书籍。
我曾经也疑惑,人为什么要读书呢?后来我在书上看到一篇文章,里面说:因为书可以帮你解决各种问题。
完美的答案!
互联网现在非常发达,你可以在网上找到各种你需要的知识,但是我仍然读书。因为书籍记载的内容是经过筛选的,是标准的,是相对权威的。
以上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好。

渴望自由
对于自己看不懂又感兴趣的书可以锻炼大脑;

Professor.
谢谢邀请!今天这个问题比昨天的题要好,我蜗居在一个小房子里,让我回答一岁孩子分被与分床的问题,就像是让我评价满汉全席一样。
因为有的还要,加给他,让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有的也要夺过来。这是摘自圣经的一句话,我感觉这句话很有道理。现在很多商人他们的钱是越挣越多,穷人却是越来越贫穷。喜欢读书的人书越读越多,知识越丰富,而不读书的人则把知识都还给老师了。
我参加工作后读的书比较杂,各方面的书都读,所以知识比较杂乱,没有章法。太极拳方面的书以洪均生的为主,莫言的小说,电工基础知识等。
我将一如既往的把书读下去。

兔子coneja
平时还会看书,没事遇到比较不错的图书推荐,还是会买纸质版的去。有人说阅读给人带来诸多益处,我不知道给他们带来的是什么,对于我来讲,阅读能使浮躁的我平静下来。我们生活在这个浮躁、嘈杂的社会环境中,会让人有一种不真实,想要逃避的的错觉。这种情况下,我就会拿起一本书,静下心去阅读,把自身替换到书籍的世界里,涕净浑身的疲惫,亦或者说让自己饿灵魂换一种活法。

看呀,这就是我的退休生活。
电子书虽说方便却没有纸质书的墨香味。尤其喜欢名著,这些名著真不是现代文化市场上一些自诩作家的作品能比的!


hopelvan
会啊,很多原创性系统化的观点,还有严谨的论证,包括一些清晰的图片,只有教科书、专著书上才有呢。
网络上的文章大部分都是碎片式的知识点,还不足以支撑学习和研究,只能是一种知识拓展和补充。网络上的一些知识资讯的优点在于它在检索方面的快速方便。但是很多网络信息都是相互抄袭,彼此都是一样的,而且没有经过验证,存在着一些可靠性上的风险。
还有就是,国内的知识版权保护存在问题,把很多专著书流行书做成电子版上线卖钱,大部分应该是没有版权的吧。
最后来说,看书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坐在阳台花园或者地铁上晒着太阳品着茶看书,做个专注文静的菇凉或者安静的魅蓝纸,比举着手机或者对着显示器、对着PAD要有感觉一点吧,哈哈

大树
看,看些古人观止的文章及红楼梦,三国等非常有好处。对写作书信。

黄姚田田客栈
当我们面对着一波又一波袭来的新浪潮,托夫勒于上世纪掀起的“第三次浪潮”仿佛已随斯人湮灭,他更早的成名之作《未来的冲击》似乎更少人提及。然而重读此书,书中的观点还是那么振聋发聩、发人深思。
比如在“未来的教育”这一章,托夫勒讽刺了哈钦斯所倡导的通识本科教育(当年被杜威称为“试图用100本经典的书,就代表人类最基本的哲学和最形而上的思考”),他认为哈钦斯24年芝加哥校长的教育实践所获得的成功在于那是一个工业化时代,只要因袭过往、循规蹈矩就行了。读到此处,我不禁会想:托夫勒是否像叔本华那样让我们不要读书吗?(关于叔本华另文详述)
以前,学生在教室、图书馆、实验室苦读,如今手机形影不离、电脑常伴左右,我不怎么“看书”,指尖敲击的却是整个世界,人类文明思想成果随时可被触及。更年轻的“数字一代”在语言尚未成熟时候,已经可以学会使用电子设备的所有指法和功能。
现在学校时常宣扬教育要面向未来,这不应光是个口号,而该是所有教育改革家、政策制订者、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当然,在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自我教育更要面向未来。
应对未来的冲击,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智识和技能?托夫勒指明了道路,首先,要有一个开放的心灵,可以拥抱未来、吐故纳新;其次,就像他在应对未来科技飞速发展所建议的那样,采取“中庸之道”(这是我的提法,因为我发现托夫勒的观点与“中庸之道”相似,不过无法确证托夫勒曾受到中国哲学思想影响)。书当然要看,然而“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要抛弃书中不合时宜的陈旧观点,面向未来深入思考,让过去服务于未来,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从容不迫地应对“未来的冲击”。

浮生一梦
谢谢邀请!
看书是一种习惯。
曾几何时,最奢望的就是能够寻一处静逸之地,任凭天崩地裂,也不要扰我看书的美梦。
现如今手机便捷,但没有看纸质书籍的感觉。
没办法,习惯是不容易被改变的。只要有机会,逛书店,泡图书馆,还是最爱……

ilovesimonverymu
当然,不过现在看工具书多

geniusfc
我们就想低成本甚至免费阅读,目前有近10000本书,该如何盘活?有可做租书(共享图书模式),有可线下现代书店,有可与其它场景结合?恳求点子或合作?@传悦免费租书


closetorain
看,只是少了许多,阅览次数下降,电子产品对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老卢的世界
谢谢邀请。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互联网非常便利,手机软件多种多样,能够接触外界信息的APP数不胜数,每个软件花一点时间,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但是在快速发展的现在,不管在网上浏览什么东西,就算是知识类的信息都很难被记住,更别说吸收了,所以我也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给自己定了一些计划,每天花一点时间在看书上,去尝试写一些文章。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能够发现用书籍看书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记忆力更好了,学习能力更强,心态也会比较稳重。
大家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