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夫人深受刘邦宠爱,为何最后的命运甚是悲惨?

最新跟帖
小Kitty

小Kitty

这是戚夫人悲剧,有戚夫人个人原因,有刘邦的原因,再加上吕后是手段比较狠,又有一定能力的人。深层次的是腐朽封建社会制度的原因,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原君一文中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抨击,对刘邦把天下当作自己私有财产进行了指责。

刘邦是非常有能力的帝王,但是有好色的坏毛病,彭城兵败逃到定陶也就是山东荷泽还搞艳遇,遇到戚夫人成亲。戚夫人能歌善舞,又会下围棋,是一个各方面都很出色又很倔强的人。戚夫人经常跟随刘邦身边,又为自己儿子刘如意争权势,这造成了她悲惨命运。

刘邦宠爱戚夫人,西汉建立后,刘邦几次想立戚夫人所生之子如意为太子,这是吕后不能接受的。“母以子贵”,表面上是戚夫人和吕后争风吃醋,实质上是两个人之间权利之争。这种废长立幼做法也招到许多文武大臣们的坚决反对,最终没有成功。

刘邦生前宠爱戚夫人及其她嫔妃,冷落了吕后,又几次想更换太子,用戚夫人所生刘如意取代吕后所生刘盈为太子,认为刘如意像自己,刘盈软弱。其实,吕后的哥哥、妹夫都参加了反秦起义,是开国功臣,刘邦也担心吕后及外戚专权。戚夫人家里示弱,不易外戚专权。某种意义讲,戚夫人成为刘邦遏制吕后的砝码。这些都为戚夫人悲惨命运埋下伏笔。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对戚夫人及刘邦生前宠爱过的缤妃进行了打击。而薄夫人不着刘邦宠爱,吕后也没有为难打击薄夫人。把戚夫人囚禁做苦役,戚夫人唱舂歌,吕后听后大怒,认为戚夫人还想依靠儿子赵王如意。因此,毒死赵王如意,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很优秀的戚夫人命运很悲惨。

戚夫人也是封建男权社会造成,也是封建君主制度造成的。早在明清之际黄宗羲就对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进行了批判,君主把天下当成自己私有财产,拆散人家的妻子母女,供君王一人享乐。像北魏立太子杀太子亲生母亲,朱元璋搞“殉葬制”等等都有草菅人命现象。这些都是不对的。从深层次考虑如果没有封建社会缤妃制度,也就不会产生戚夫人悲惨命运。

C.C.

C.C.

重阳节的来历,据说和戚夫人有关。

戚夫人被害后,侍女受到牵连。被赶出宫,嫁给了一个贫民,把在宫里过重阳节的习俗带了出来。

人们纷纷效仿,于是这种习俗就在民间广泛流传了。

戚夫人是刘邦的妃子,能歌善舞,很得刘邦宠幸。

历史上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吕后对她的迫害。吕后把她双手双脚砍掉,两只眼睛挖出来,熏聋耳朵,强迫喝下哑药,装进瓮子,扔进厕所,是为“人彘”。

几千年的岁月飘过去了,现在想起来,对这样血腥的手段,依然感到不寒而栗。

当时已继位的刘盈看到母亲这样泯灭人性,从此一蹶不振,终日借酒浇愁,只当了七年皇帝,24岁上就病死了。

戚夫人很可怜,因为她的对手是吕后。这位历史上曾灭韩信诛彭越,将彭越剁成肉酱,送给英布的恐怖女人。

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戚夫人最大的败笔,就是看不清自己,不自量力。

借着刘邦的支持,恃宠而娇,屡次陷害吕后的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欲将置其于死地。

还想废掉太子刘盈,立自己的儿子如意为太子,把自己高估为吕后的对手。

吕后是和刘邦一起征战天下的人,宫里宫外都是自己的党羽。刘邦即位后首先将吕后的儿子刘盈立为太子,可见吕后的权势。

而戚夫人呢,出身卑微不说,除了刘邦这一个靠山外,没有一个自己人。

当年自己年轻貌美,眼里只有刘邦,对别人都是不屑一顾。

如果在很得宠的时候,帮一些朝臣,做一些好事,笼络一些权重人物,想来吕后在刘邦死后若看一些朝臣的面子,戚夫人也不能有这么一个结局。

可结果是没有一个人肯为她说话,也算是因果报应吧。

人世间的事情都是一样的,再长久的时间,人性也不会有很大的改变。

一个单位,一把手很可能决定自己的政治命运。但自己若不注重自身的能力修养和培育过硬的人力资源,只靠花言巧语媚上,仅仅抱着一个人的大腿,戚夫人的下场可是前车之鉴。

一路走来

一路走来

戚夫人深受刘邦宠爱,为何最后的命运甚是悲惨?

这是个常见的问题,我简单说几句抛砖引玉。

戚夫人深受刘邦宠爱,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戚夫人是在刘邦被封为汉王时,跟了刘邦的,是刘邦的姬妾之一,她生下的儿子叫刘如意。刘邦有八个儿子,分别是刘肥、刘盈、刘如意,刘恒,刘恢,刘友,刘长,刘建,嗯,从名字咱们应该可以看出一点端倪来,如意如意,如我心意,如此取名,可见刘邦对这个儿子的喜欢。小毛孩子受到的喜爱,和母亲是有很大关系的。

刘邦常说刘如意像他,是不是真的像他一样有政治天赋,这个咱们不好说,毕竟刘如意没机会展示,但戚姬得宠,是随处可见的。某一天接见大臣周昌时,刘邦毫不避忌和戚夫人腻歪,以至于周昌看不下去直接要走人。史载“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戚夫人是刘邦后宫得宠专宠第一人。戚夫人会跳舞,尤其拿手的是刘邦爱的楚舞,刘邦唱,戚夫人舞,基本也算得是夜夜欢歌了。(剧照图)

戚夫人的结局惨不惨?挺惨的。

刘邦死后,母子的命运和刘邦在世时完全两样。刘如意带着周昌去了封地当王,戚夫人成了吕后砧板上的一块肉,先是吕后把戚夫人发到永巷去干苦力,估计享惯了福的夫人,早就忘了当初的劳动技巧,也或是觉得尊严上受到了极大的践踏,她一边干活一边唱:“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女即汝,指赵王)”这一声声地唱出来,别人听来是凄凉,吕后听来却感觉完全不同了,于是,把赵王召回了都城,小小计谋一用,赵王就成了赵隐王,戚夫人,也被制作成了人彘。

其他的夫人呢?基本安好,薄氏还成为了太后,为什么只有戚夫人最惨?

咱们都明白,吕雉不是一个善茬,在她那里,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只要是不利于汉家,不利于她本人的,一概不轻饶,看看韩信看看彭越,惨得很。她当然是一个有手段的,乱世中的女人没点能力怎么行?如果说戚夫人的手段是美貌加枕头风,吕雉的手段就是稳准狠。

虽然咱们说话不腰疼,感觉杀人不过头点地,吕雉对戚夫人过分了点,但是没站在她的立场上,谁都不能理解她的心。其实戚夫人的死,不全赖吕雉。戚夫人的死,多半也是自己作的。

对于吕后来说,刘邦是皇帝,三宫六院很正常,以她的能力,不会不明白没有戚夫人也会有八夫人九夫人什么的,这都不是个事,一个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头子,即便他是皇帝,也没什么看头,就那样吧,爱宠谁宠谁。只有一点,她的未来不能变,她的儿子必须是太子,必须是未来的皇帝,你刘邦可以封七个八个爱妃爱子,但太子位上坐的,必须是刘盈,是她的亲生儿子。这是她的底线,不能过,过了就不轻饶。

薄氏等人为什么没被狠狠相待?完全同情她们就放过?不是的,吕雉又不是慈善家,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她们虽也有儿子,但是都完全构不成威胁。她们也并没有怂恿刘邦废太子,都聪明得很。可是戚夫人完全不同啊,她“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雉年老色衰,不能得到丈夫的宠幸也就罢了,可是戚夫人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成天地鼓吹废太子的论调是怎么回事?不但吹枕头风,据有些史料还记着戚夫人还把手伸到了鲁元公主那里,把鲁元打压得不成样。

刘邦不是一次要废太子,是多次,在朝堂上被群臣怼得体无完肤,下次继续抛出议题,誓有不换太子不罢休的劲儿。对于吕后来说,这样的事情,有一次就够了,还来?再来?有完没完呢?所以,她跪谢周昌,半威胁张良出主意请商山四皓,咱们都可以理解,因为再不作为就死无葬身之地了!刘盈要是废了,她母子能不能好好地去封国,是个大问题,那会儿儒家法度可还没立起来,戚夫人母子胜出,等待她们的,会是什么?八成是灭亡。于吕后来说,半生奔波,半生操劳,所有的心力都给了老刘家,所有的资源都给了汉家,换来的却是家破人亡的结局?那肯定不能,必须杀一儆百,必须不让人欺负孤儿寡母,就拿蹦达得最欢的戚夫人下手。

戚夫人从头到尾,都不了解自己的对手,也不清楚自己的斤两,甚至根本没有自己的计划,没有自己的势力,拿什么保护自己甚至夺大位呢?她不了解吕后的手段,以为夺嫡就是过家家,就是地主老财家分点财产,她也不明白自己这边到底有多少人,以为只要刘邦站队就可以,她完全不明白朝堂上的那些功臣都是吕后的伙伴,根本不可能支持她,她也不想想本质上来说,她的如意和其他的几个皇子都是一样的,所以她高歌一曲曲,等着儿子来救自己,素不知,正是这一曲高歌,把儿子也拉下了水。没有自知之明,没有知人之明,失败在所难免。

夺嫡之争,似乎从来没有什么完全的对错,有的,只有输赢,只是历史兜兜转转,谁笑到最后,后来人才知道。

抛砖引玉期待朋友们的关注。

zery555

zery555

想知道的历史,不得不说的真相。大家好!我是史道驿站x,感谢关注与点评。

男人+女人就是一个帝国,女人+女人就是一个故事。刘邦一生阅女无数,但真正能在他生命中留下厚重一笔的,也只有吕雉、戚夫人、薄姬、张美人和曹寡妇。

吕雉是他的原配妻子,跟他结婚的时候,刘邦只不过是个泗水亭的亭长,要钱没钱,要权没权,吕雉的爸爸也不知道是真的会看相,还是脑子进水,硬是要把吕雉嫁给大她15岁的刘邦(当时还是叫刘季)。刘邦这个高兴呀!打了四十来年的光棍,终于有媳妇啦!说吕雉下嫁刘邦并不为过,吕雉跟着刘邦也没过什么好日子,还跟着他受大哥大嫂的气,并为刘邦生下了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

戚夫人是在刘邦成为汉王后,收在身边的侍妾,戚夫人比刘邦小30来岁,她能歌善舞,小鸟依人,常年征战的刘邦,在戚夫人的身上找到了快乐,也感受到了男人的自信。戚夫人为刘邦生下了儿子刘如意,刘如意聪明可爱,非常讨刘邦喜欢,以至于刘邦有了废太子刘盈,立刘如意为太子的念头,刘邦的这个想法,导致了在他死后,戚夫人和刘如意悲剧的发生。

薄姬是个苦命的女人,本来跟魏王豹很恩爱,没想到魏王豹让刘邦给灭了,于是她就成了刘邦盘里的菜,刘邦是个很滥情的人,在一个不经意的日子里,临幸了薄姬后,就把薄姬忘到了九霄云外。可是人生就是有那么多的奇迹和偶然,就这一次,薄姬竟然怀上刘邦的孩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

张美人也被称为赵姬,是刘邦到赵地出差,业务安排侍寝的一个女子,她也为刘邦生了一个儿子,那就是第七子刘长,可她为了让刘邦认刘长这个儿子,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刘邦只好把刘长交给吕雉抚养,刘长和四哥刘恒是在吕雉死后,刘邦八个儿子中还活着的两个。

另外一个女人就是曹氏,曹氏在史料上记载并不多,据说是个寡妇,在刘邦的老家沛县中阳里,经营一个小酒馆,刘邦经常去蹭吃蹭喝。曹氏还为刘邦生了第一个儿子,也就是长子刘肥,刘邦登基以后,封刘肥为齐王。刘邦去世后,吕雉并没有杀刘肥。

薄姬因不得刘邦喜欢,跟随儿子代王刘恒到封地生活,刘邦对儿子刘恒也没有寄予什么厚望。远离京城的母子,偏安一隅,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虽然日子过得清苦,却躲过了吕雉的毒手,也许在吕雉的心里,薄姬和她一样,是个苦命的女人,而且薄姬不争不闹,一副与世无争的态度,同吕雉也没有利益冲突,因此吕雉并没有为难薄姬和他儿子刘恒。

唯一让吕雉伤心费神的就是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刘如意。吕雉虽然是皇后,可一年也难得见到几回刘邦,刘邦无论是出差还是旅游,都要把戚夫人带在身边,两人有说有笑,恩爱有加,这是任何女人都难以忍受的事,但吕雉可不是一般的女人,她为了儿子刘盈,就算心在滴血,也咬着牙忍着。没想到,戚夫人和刘邦得寸进尺,一再动摇她的核心利益。刘邦鬼使神差的竟然要废了太子刘盈,想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这是吕雉最大的痛,她决定不再退让,在张良的建议下,吕雉派人请来了刘邦都请不动的‘’商山四皓‘’,这会刘邦傻眼了,他知道刘盈的太子之位是无法改变了。他也预感到,在他去世后,戚夫人和刘如意在劫难逃了。于是刘邦安排戚夫人在他死后去赵王封地,同儿子刘如意呆在赵地,不要回京城,并安排声望极高的周昌去保护赵王刘如意。

可这一切在他去世后,都化为乌有,仇恨已经深埋心里的吕雉,在刘邦去世后,立即对戚夫人下手,手段残忍,戚夫人被吕雉做成了‘’人彘‘’,什么是‘’人彘‘’?在此我就不进行描述,如果心里素质好的,想了解,可以百度一下。吕雉接下来就是对赵王刘如意下手,她几次三番调赵王回京,都被周昌拒绝,无奈之下,吕雉把周昌诓骗回京后,再把刘如意弄到京城,然后毒死了刘如意,此时的刘如意不过十岁而已。

两只老虎

两只老虎

我来回答一下!其实简单点说戚夫人的下场就是一个后宫争夺失败者!但是又与其他后宫争夺有所不同,下面我分析一下:

首先说吕雉,刘邦的结发妻子,从刘邦一无所有到成就霸业,吕雉一直跟随在刘邦的身边,这个坎坷的过程,吕雉可没少受罪,还被抓走当了一年多俘虏,一直不离不弃!但是刘邦成就霸业后有了戚夫人,每天跟戚夫人腻在一起,开始冷落人老珠黄的吕后,吕后虽然有气,但是自古哪个帝王不是三妻四妾呢,不忍又能怎样,但是戚夫人仗着自己受宠,开始处处刁难吕后,竟然还要废掉吕后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想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吕后会怎么想,恐怕恨之入骨也不足以形容了吧,刘邦活着的时候没人敢把戚夫人怎样,但是刘邦死了,吕后专政,为何吕后能专政呢,因为人家可是跟着刘邦一起打天下的,朝中可是有心腹实力的,所以刘邦一死,汉朝的天下都到了吕后的手里,戚夫人会有怎样的下场,能痛快的死也算一种恩赐了,可是吕后不会让她轻易死:砍断了手脚,挖了眼睛,鼻子,舌头,能取的都取了,做成人彝,扔进厕所!真是够狠!这就是戚夫人的下场!

psyfrank

psyfrank

戚夫人虽然年轻貌美,也有想立自己儿子为帝的妄念,但是却空有妄想,没有韬略,最后败给了阴毒残忍、深通权谋的吕雉。

戚夫人在争取自己儿子的帝位时,只是像大多数女人一样,通过拼命的在刘邦跟前献殷勤、耍妖媚来实现,实际上就是把儿子与自己的未来寄托在刘邦的一念之间上,在政治上没有做任何努力和谋划,不用说刘邦到死的时候突然良心发现立了刘盈为太子,即便刘邦真立了刘如意为太子,一个没有牙齿的老虎终究也是病猫。

反观吕雉,知道自己在献媚和献殷勤上搞不赢戚夫人,干脆就放弃了这个弱项,而刻意渗透政治。刘邦身边那些出生入死的重臣,在刘邦还在混社会的时候吕雉就是他们大嫂了,吕雉又刻意的去经营跟他们的关系,人心向背上,自然大家都向着吕雉。

而且以吕雉的强势性格,她在没有刘邦的首肯下就直接参与政治,擅自诛杀韩信可以说又是摸准了刘邦的心意。刘邦曾经赠送了韩信免铁劵,韩信又立了那么多大功,刘邦虽然想处死韩信,但是又不好失信,吕雉看准了这一点,帮助刘邦了了一桩心愿,也让刘邦看到了他的政治才华。刘邦在弥留之际,决心选刘盈为太子,恐怕也是考虑到以吕雉的政治才华来辅佐刘盈的意思。

而且刘邦深知吕雉的手段和厉害,如果封刘如意为太子,很可能就是一场腥风血雨的政治斗争,直接让刘盈当接班人,又把刘如意封到远远的赵国去,对吕雉没有威胁,兴许还能够化解恩怨。但是刘邦太不了解吕雉了,被她记恨上的人,焉能幸免?

戚夫人落到那么悲惨的境地,也是自找的,既然没有那个实力,就老老实实的安享太平富贵,偏要生那么多妄念,还付诸了实施。最后在被吕雉报复时老老实实的认个错,接受命运的安排也就是了,又通过歌谣的方式诉说凄苦,指望自己的儿子来营救自己,最后不但害死了自己的儿子,还悲惨的被做成了人彘。

cocoachen

cocoachen

女以色而死,士以才而亡。处才不才间,此语最深长。出至戚夫人感歌[宋] 姜特立

想必用以上这句诗来形容,大汉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应改非常恰当吧!刘邦“杀功臣”吕雉“杀情敌”(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戚夫人不止漂亮,而且还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歌舞创作人,歌曲家、舞蹈家、而这样的一个才女佳人,却被后人,称为:厕神!受到老百姓的祭拜!

戚夫人,出生于名门,有着周王朝的皇室血统,可随着周王朝的消亡,到了戚夫人父亲“戚鳃”这里时,以经算不上什么望族了,在"定陶(现在的 山东菏泽)"做一个秦朝的小将领,不过,毕竟也是出生于名门世家,所以家境还算不错!家风也挺好,戚夫人的父亲非常宠爱“小戚夫人” 自幼教她琴、棋、书、画。戚夫人也学得非常的好,长大后成为一个大家闺秀的样子。

据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在一次刘邦带兵到定陶时,此时秦军以败,而戚夫人的父亲“戚鳃”带领秦军将士去投靠”王离“,由于害怕在行兵途中,遭遇不测,并为带其家眷。刘邦来到定陶后,听闻!“戚鳃”之女,能歌善舞,慕名而去,戚夫人看见刘邦非常害怕,但是刘邦道明来意之后,戚夫人也渐渐放下戒备,为刘邦舞了一曲,刘邦听后!甚为感叹,更是想占为己有,于是令部下对戚夫人一家,威逼利诱,戚夫人在形势所逼之下,答应刘邦!(刘邦和戚夫人相遇的时间没有记载,也无从考证)

跟了刘邦之后的戚夫人,也再无他心,无论刘邦处于怎样的境地,戚夫人依然不离不弃!在刘邦受伤时,她百般照顾,在刘邦生心疲惫时,她唱歌跳舞!刘邦感动!对她更是宠爱有加。

在刘邦统一天下后,此时的戚夫人,以身为人母,处处为儿子“刘如意”着想!尤其是在刘邦立“刘盈”为太子之后,经常在刘邦面前提起“刘如意”的未来,而刘邦因为对戚夫人的喜爱,所以也非常喜欢”刘如意“,尤其是,看着:刘如意“和自己长得越来越像的时候,便有了像换太子的冲动,不过在他将他的想法告诉文武百官之后,激烈遭到百官的反对,但刘邦还是不以为然,不过在吕雉将当时在文人领域,威望特别高的”商山四皓“请来辅助太子以后,刘邦彻底打消了换太子的想法。

这件事以后,吕雉对戚夫人更加怀恨在心,刘邦死后!没有依靠的的戚夫人和12岁的刘如意,成为待宰的羔羊,吕雉先是将,刘如意毒死,然后将戚夫人,挖去双眼、斩断四肢、踢去毛发、用药毒哑、将其扔进茅厕、煎熬而死。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人彘之刑。随后吕雉还将儿子“刘盈”叫到茅厕去看怪物!刘盈好奇便去观看,一开始还没有认出是何物时,都被吓得不敢在看,当问了太监以后,20岁的一国之主被吓的失声痛苦!并感叹道:这并非人能之所为,两年以后刘盈病逝!(可怜古今,帝王家)欢迎留言补充!

ivywang

ivywang

戚夫人有了“野心”,想立自己的儿子赵王如意当太子。这是她悲惨命运的源头和主要原因!

刘邦当汉王时,就立了吕雉为王妃,嫡子刘盈为王世子。建立汉帝国时,水涨船高,吕雉是皇后,刘盈是皇太子。

吕雉是原配嫡妻,戚夫人是刘邦当汉王时才收纳的女人,二人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想当年,刘邦只是一个泗水亭长,“弼马温”一个,这还是好听点。实际上当时刘邦就是一个乡间的混混而已!吕雉年轻貌美,如花似玉,大家闺秀。要不是刘邦大言不惭,“吹牛逼”,引起吕太公的注意,刘邦想娶吕雉?做梦去吧!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猴子满山跑。”当时,吕雉嫁给刘邦,说“鲜花插在牛粪土”,一点也不为过。

吕雉上敬公婆,下抚子女,躬耕田野时,刘邦呢?呼朋唤友,四处游荡,骗吃骗喝。

刘邦惹了“乱子”,躲到芒砀山,吕雉送衣送饭,始终如一。

刘邦造反,吕雉提心吊胆,四处躲藏,随时有性命之忧。

楚汉争霸,吕雉不幸被项羽所虏,差点被项羽给活活烹煮。

刘邦建国称帝后,吕雉杀韩信,煮彭越,替刘邦担负了除功臣的“恶名”,一心辅助夫君治国理政。

戚夫人呢?想摘“桃子”?凭啥?

就凭花容月貌?就凭年轻水灵?就凭你能歌善舞?就凭你会下个围棋?就凭“枕头风”?

“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引自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

连张良这一关都过不去,还别说萧何、陈平、樊哙、卢绾、夏侯婴?

张良亲自为吕雉出谋划策,大名鼎鼎的“商山四皓”一出山,戚夫人的“美梦”就灰飞烟灭,无情地破灭。

商山四皓跟着太子,刘邦大惊。四个人敬酒祝福已毕,小步快走离去。皇上目送他们,召唤戚夫人过来,指着那四个人给她看,说道:“我想更换太子,他们四个人辅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经形成,难以更动了。吕后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了哭泣起来。

戚夫人!你太小看了吕雉!“三千宠爱在一身”已让吕雉牙“酸”得要命!竟敢又动了吕雉的“奶酪”?吕雉牙“恨”得痒痒的!你不倒霉谁倒霉?

说实话:戚夫人的悲惨遭遇令我同情。

“子为王,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每当我读起戚夫人的这首发自内心的高水平诗歌,内心不禁一颤。

我时常想:“倘若戚夫人洞察时局,在刘邦动了想换太子之心时,利用刘邦的宠爱,及时规劝,站在刘盈的一边,主动礼敬吕雉,时不时地让刘邦少来几次,估计能做个王太后,母子安享富贵!”

可是,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唤作我是戚夫人,我也只能说:“臣妾做不到!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爱子之心,天地可鉴,谁不想为自己的子女谋个美好的前程?

最后,悟出一个道理:“顺其自然!量力而行!才是王道!”

bg5bhc

bg5bhc

刘邦宠爱戚夫人,这是因为戚夫人年轻漂亮,按现在说法“戚夫人”好比是小三,想上位当皇后,刘邦也有这个心思,但吕雉这个原配皇后不同意,于是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爆发了。

话说刘邦建立汉朝以来,都是吕后主内,刘邦主要对外战争。长期分居渐渐的和吕后感情疏远了。(敬请关注秉烛读春秋的头条号)

此时戚夫人来到了刘邦身边,戚夫人能歌善舞,年轻漂亮,很快刘邦对她“三千宠爱于一身”

关键是戚夫人还给刘邦生了个儿子,取名刘如意,看这名字就知道娘俩多么吃香了。

有一次,刘邦和戚夫人温存过后,戚夫人提出了一个不太合理的请求:“把小儿子刘如意立为太子吧。到老了我好有个依靠”。

刘邦想了想,长子刘盈立为太子多年了,没有什么过错,宽厚仁慈,现在“废长立幼”没有理由。

刘邦于是说:“这事不能着急,明天上朝我探探大臣的口风,然后再做决定吧。”

次日上朝,刘邦旁敲侧击的提出想废太子之事,宰相周昌极力反对。

周昌平时为人耿直,刘邦都怕她三分。周昌和刘邦极力争辩,刘邦问他理由何在,因为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

〖“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

他这样一说,刘邦也被逗乐了。为此,也就暂时放下这事了。然而,这些话却被屏风后的吕后听的清清楚楚。

吕后听到要废了她儿子,感到很恐慌。就找到张良让他帮帮忙。

张良说,按说这是你家的家事,我没法管。不过我给你出个主意,你找到“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太子,方能保住太子之位。吕后听后依计而行。

过了些时候,一次酒宴上,刘邦突然发现太子刘盈身边恭恭敬敬站着四个白头发老头,觉得奇怪,一问方知,原来是自己请都请不来的四个隐士――“商山四皓”。

“你们四个怎么到太子身边的呢”?刘邦有些疑惑的问道。

“我听世人都说太子仁慈贤良,故出山辅佐太子“。商山四皓纷纷说道。

刘邦听了若有所思。回到家里,就对戚夫人说:“太子羽翼已丰满,废太子的事以后就别提了”。戚夫人泪眼婆娑,无言的跳起了“汉宫怨”舞。刘邦击筑和之。

刘邦竭想在有生之年,尽全力保护母子二人,他封刘如意为赵王,派周昌做他的相国。

为什么独看中周昌了呢?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萧何、曹参等人对周昌都是非常敬畏。

所以,他觉得只有周昌能保护他的小儿子刘如意。

但刘邦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刘邦驾崩了,戚夫人的靠山倒了,她自己又不像吕后那样有自己的小集团。

刘邦一死,戚夫人的悲惨生活来到了。

吕后立即着手报复戚夫人,女人的报复是毁灭性的。

她先把周昌调离赵王刘如意,再用药酒毒死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

然后命人砍去戚夫人手足、灼烂耳朵、挖掉眼珠又灌了哑药再将其丢进厕所里,吕后称之为“人彘,”

数天之后戚夫人惨死于这种极度暴虐的摧残中。

戚夫人命运凄惨,其实怪不得别人,戚夫人以为搞定皇上一切就万事大吉。当她失去靠山时,发现刘邦所建立的一切保护措施,“忽拉拉”如大廈倾倒。

戚夫人只是凭着色相受宠,她身边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帮手。她出身花农之家,远没有吕家的家世显赫。

反观吕后身边却有许多精兵强将。比如妹夫樊侩,妹妹吕媭,吕媭封为临光侯,也是最早封侯的女人。

刘邦晚年,吕家封王的多过了刘家。加之,吕后多谋,果敢,就连陈平,张良、周勃等大臣都畏惧吕后。

两相比较,在这场你死我活的宫廷争斗中,戚夫人落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我是春秋君,欢迎点赞和留言评论,欢迎加关注】

dsy313

dsy313

戚夫人是深受刘邦的宠爱,但是,刘邦和戚夫人是老夫少妻。也就是说刘邦在五十多岁的时候,才娶了二十多岁的戚夫人。

这种年龄上的悬殊,就注定了刘邦比戚夫人要早走。

刘邦去世之后,才是戚夫人苦难之日的到来。

正是因为她是刘邦最宠爱的妃子,所以,她才有可能是众矢之的。毕竟刘邦的女人有很多,刘邦每天都围着戚夫人的石榴裙转,这让其他的妃子感到很不爽。

因此,得罪了整个后宫里女人的戚夫人,她的命运肯定是最悲惨的。

其实戚夫人之所以被吕后残忍的杀害,是因为她惹到了吕后。

本来刘邦活着的时候,就把吕后的儿子刘盈立为了太子。

但是,戚夫人也有窥伺太子之位的心思,她也有为刘邦生得一子,就是刘如意。

所以,戚夫人仗着刘邦的宠爱,天天给刘邦吹枕头风,说让刘邦换刘如意为太子,废掉刘盈。

刘邦还真心动了,他到处打听,问自己的臣子,能不能把太子刘盈换成爱子刘如意。

结果,刘邦遭到了众多大臣的反对,几乎没有人支持他换太子。

这件事被吕后知道了,吕后到处托人找关系,目的就是不要让刘邦再提换太子这事了。毕竟她没有得到刘邦的爱,最起码让自己的儿子刘盈得到大汉的江山,她也就心满意足了。

刘邦不死心,他还是想换掉太子,即使没有一个人支持他,他也想追随自己的心愿。

刘邦给御使大夫周昌商议,他可不可以换太子。

周昌还是说不要让刘邦把太子刘盈给换掉,这件事被吕后听到了,吕后见到周昌之后,就给周昌下跪了。

吕后下跪就是为了报恩,报周昌坚持不让刘邦废刘盈的恩情。

要知道当时的吕后是国母呀,国母给一个臣子下跪,真实闻所未闻的事。

看来吕后真的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了。

这时候我们反过来再想想,吕后如今被动的局面是谁造成的,她最恨的又是谁?

结果不言而喻,可以说吕后想要杀了戚夫人的心都有。

但是,当时刘邦还活着,而且刘邦一天都离不开戚夫人,吕后根本没有机会下手,也不敢下手。

既然刘邦活着的时候,吕后下不了手,那只能等刘邦死后了?

最终刘邦到死,也没有换掉太子刘盈。反倒是让吕后和戚夫人结下了解不开的仇怨,不得不说,戚夫人的惨死,刘邦也要负一定的责任。

若是刘邦当初不承诺戚夫人,戚夫人也不会被猪油蒙了心,非要去挑战吕后。刘邦即答应了人家,说话没有算数,这就是最坑爹的事。

戚夫人挑战吕后的结果,就是刘邦去世之后。吕后的儿子刘盈继位当皇帝,吕后成为了大汉的皇太后。

这时候吕后手握大权,她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所以,吕后先是把戚夫人关到了永巷,让她去做苦力舂米去了。

戚夫人从王的女人,一下变成了奴隶,她的心理当然是不平衡的了。

所以,她整天的抱怨,还说自己命苦呀,儿子刘如意在千里之外的赵国当赵王,自己在都城里当奴隶,儿子竟然一点都不知道。

戚夫人还把这个意思,编成了歌曲,唱了出去。这首歌也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舂米歌。

当吕后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她十分的愤怒,就把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给骗到了都城,然后用毒酒给毒死了。

你戚夫人不是把救你的希望,放在儿子身上了吗?

我杀了你的儿子,断了你的念想,看看你还有什么抱怨的。

当戚夫人得知自己的宝贝儿子刘如意被杀之后,她也不想活了,要求吕后赐给她三尺白绫,让她自杀。

想死,哪有那么简单,吕后还要折磨她呢,并且安排人二十四小时监视她,让她不能自寻短见。

最后,吕后还是成全的戚夫人,把她给制成了“人彘”,然后丢掉了厕所之中。

这就是戚夫人悲惨命运的始终。

金子.

金子.

刘邦死了,权力在吕后手里,争风吃醋,当然要整戚夫人

黑夜精灵CAT

黑夜精灵CAT

刘邦的小妾戚夫人,是大汉朝第一个痴人说梦、且利欲熏心的女人,当然也是最著名的一个。毕竟,还没有见到哪个后妃死得那么惨的!

当然,作为后宫宠妃,如果对皇后宝座没有一丝想法,那只能说明她没有上进心。可惜的是,戚夫人她高估了自己实力,低估了吕后的魄力,以及看错了她身边的男人......

所以,惨剧的发生,大概只能归咎于她的自作自受吧!

戚夫人错误地以为:女人只要征服了男人,就能利用男人去征服世界。

可惜,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戚夫人本人以为利用刘邦的宠爱,摆平刘邦;再利用刘邦,摆平所有人;最后实现自己的皇后之梦;儿子的太子之位。

然而,戚夫人这看似完美无缺的计谋,却存在两个致命的漏洞:

第一,这个计谋中的女人,一定要精明,善谋。

第二,这个计谋中的男人,一定要坚定不移。

在这场看似后宫争宠的斗争中,就是这两个漏洞,最终导致了戚夫人“人彘”的下场。

先说第一条:

做个对比你就明白了,戚夫人在这场后宫夺位之战中的劲敌——吕后。

在得知刘邦想要废太子刘盈后,吕后一不哭二不上吊三不自杀,她运筹帷幄,联系外廷,求教张良,雇用“商山四皓”,调动一切前朝后宫可利用的力量,最终获得这场斗争的胜利。

反观戚夫人,她干了些什么?通过歌舞表演获得老刘的宠幸,再加上有事没事哭哭啼啼、流点小眼泪博得老刘的怜爱,甚至在看到刘邦要死的时候,都没向刘邦提出一个保全自己的方法。

所以,显而易见,在这场不成功便成仁的后宫斗争中,戚夫人与吕后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输是必然的。

再说第二条:

如果戚夫人的老公,也就是刘大爷他是一个坚定不移、始终如一的好男人,那么,她也能成功。

可惜,刘邦不是。对国家大事,;刘邦是一个雷厉风行的政治家;可一旦遇到家庭矛盾的时候,他又摇身一变成了泥瓦匠,使劲和稀泥。

当初,刘邦打匈奴不成,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态度坚定的非得让鲁元公主去和亲,结果呢?吕后跑去眼泪婆娑地哭着不让,刘邦立马就蔫了,最后只能在宗室中找了个女儿代替出嫁了。

这一次,戚夫人与吕后的战争中,刘邦再次出现了这种情况。

戚夫人想让刘邦废太子刘盈,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当刘邦看见“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后,刘邦就以太子羽翼已成,天下舆论和民心在太子一边为由,再一次放弃了。

要知道,历朝历代废储之事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当皇帝的如果一意孤行也未必不能成,办法是人想的。

可是刘邦了,虽然在戚夫人的枕头风下,愤怒无比地提出要换太子,可是在大臣、外戚等势力的压迫下,直接开跑,把吕后请来的“商山四皓”直接当楼梯下来了,废太子这事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所以戚夫人的惨败完全是自己作的,但凡正确估计了自己的实力,老老实实的当个后妃也就没后面那档子事了......

那么,吕后在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后,想起之前的种种,她又怎么可能与戚夫人冰释前嫌呢?这个女人不仅坐享其成了自己的男人,甚至妄想要自己的位置?迎接戚夫人的只能是无尽的折磨......


END

感谢阅读,

关注历史苑,分享更多历史趣事!

jyjailei

jyjailei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戚夫人。戚夫人是当时的汉王刘邦攻打彭城兵败后逃到山东定陶时遇见的。当时戚夫人的父亲收留并且一眼相中了刘邦,就把他的女儿许配给他。当晚就圆房并怀上了后来的赵王刘如意。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定陶称帝,曾经的汉王成为了如今的九五之尊。身在定陶的戚夫人便找到了刘邦,从此两人开始了郎情妾意的生活。刘邦的后宫不乏美女,可是他却最钟爱戚夫人。爱屋及乌,戚夫人生的儿子刘邦也特别喜欢。刘邦形容刘如意两个字"类我",相对比和吕后生的太子刘盈是三个字"不类我"。

久而久之,戚夫人的欲望日益膨胀。在得到皇帝的宠幸之后还想拥有更多的权利,这也是人性的一个弱点:得到了,还想得到更多。于是废除太子欲登高位的心思便表露出来,这样势必会触动到吕后的势力。从此戚、吕二人水火不容,拉开了悲剧的序幕。

刘邦死后,吕后将戚夫人及她的儿子刘如意残忍的杀害。并且是以最惨无人道的方式:将戚夫人的四肢七窍砍掉挖除,变成"人彘"。那么,谁该为这个惨剧负责呢?

首先

1,吕后。毫无疑问,戚夫人惨死的直接凶手就是吕后。吕后是刘邦的正牌夫人,后宫之主,她为刘邦生下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初嫁给刘邦的时候,吕后为人妇的标准还是可圈可点的。料理家务、下地务农、孝顺公婆等方面都是好手。在刘邦灭秦伐楚的这几年里,吕后是绝对的"贤内助"。说是为大汉江山的建立做出杰出贡献都不为过。

既然有贡献,就要有封赏。大汉这个股份制公司的成立,作为重要股东的吕后当然要分个大红。自己做了皇后,儿子做了太子,可是半路杀出个毫无功劳、只凭自身容貌上位的戚夫人,心理不平衡也在情理之中。刘邦活着的时候吕后不敢对戚夫人怎样,可是刘邦一死,戚夫人便惨死于吕后之手。就算是戚夫人该死,但吕后的手段也过于残忍。无论吕后在以后的政治上的表现再怎么出色,但"没人性"三个字将永远烙在她身上,永远无法抹去!

2,刘邦。作为戚夫人的男人兼唯一的后台,刘邦对戚夫人的死要负很大的责任。

我们知道,在封建的家天下制度下"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观念深入人心。刘如意既不是"嫡"也不是"长"。一旦皇帝有废立做法,一定会有大部分人出来反对。失去利益的集团就会出来或者集结党羽或者发生兵变,对国家极其不利。留给想得到利益的集团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只有成功,不允许失败。所以废立太子绝对是个极其危险的做法。

懂得汉朝历史的朋友们一定知道,高祖刘邦之后,汉景帝和大名鼎鼎的汉武帝都有过废立太子的事件,并且均取得成功。同样的事情为什么刘邦就做不成呢?恰恰是因为刘邦的忽左忽右的态度,你要么就废的干净利索,要么就只字不提。又找大臣商量,又找戚夫人商量,一点没有当年打天下时的果断。所以造成戚夫人成为众矢之的,戚夫人的死,刘邦责任重大!

3,戚夫人本人。我们知道,吕后在宫里是一个政治集团的头。而戚夫人呢,她只是一个人的战斗!她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刘邦,而她大概也没看懂,刘邦是廉颇老矣,并且刘邦的皇族集团和吕后的吕氏集团是一个相互合作的关系。

那些真的认为皇帝说啥都好使,一言九鼎的人是政治小白。很显然,戚夫人就是个小白。她把废立这么重要的事看成了是家务事,她认为得到了男人便得到了天下。相对比刘邦的另一个女人薄夫人就可以看到什么叫老练、什么叫幼稚。薄夫人的人生观是:永远摆的清自己的位置。该是你的早晚都是你的,不是你的再怎样争你也争不到。

4,张良。大家一定很奇怪,这跟张良有什么关系。张良最大的责任就是对废立太子这件事表了态!张良当时在家修仙不参与政事,可是经不住吕后集团的再三威胁。于是便表示不支持皇帝废立太子。张良可是刘邦非常尊敬的人,其他人表态可能造不成什么影响,刘邦自始至终对张良是言听计从的。并且张良几乎是决定全局的存在,所以"张良表态,戚姬完败"。

张良不仅表了态,而且还支了招!他推荐了当时说话比较有影响力的“商山四皓”四个老头辅佐太子刘盈。影响力加影响力,刘邦是何等聪明的人!他知道打天下靠武力,治天下靠民心!所以他绝不会逆天而行。

综上所述,戚夫人悲剧是在所难免的。

秦家瑟瑟

秦家瑟瑟

戚夫人年轻貌美,很得刘邦喜爱,但没有吕后世故圆滑,经验老到。吕后本身地位就高于戚夫人,儿子又立为太子多年,外有商山四皓助威,内有张良箫何扶助,岂是戚夫人孤儿寡母能斗得过的。刘邦在时,尚可保戚夫人母子平安。刘邦逝后,戚夫人尚不知收敛,其人生的悲惨结局,也是早已注定了的。

祝小菲菲菲

祝小菲菲菲

朋友们别抢,这个问题我来答:

刘邦行军途中路过戚家村,遇见容貌娇人,身段婀娜的戚姬,便表明身份,随军营而行纳入后宫。

很多人会说,戚姬得宠凭的就是一张脸,其实不然,戚姬不光形象好,而且文艺多才!能歌善舞,也下的一手好围棋。据史料记载,戚夫人是目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棋手。

既有外貌,又有才气,娇弱可人的戚姬,对于市井之气的混混刘邦来说,真的是如释珍宝,爱不释手。有一回在正殿上,两人你侬我侬,亲亲我我,被周昌看见,得意忘形的刘邦还骑在周昌肩膀上。由此可见,刘邦对戚夫人是何等的宠爱,宠幸到不分时间场合!

当然,自身的气质修养是被宠的一部分;而为刘邦生了个脾气秉性样貌都像他的儿子,则就是更被宠的一个原因。刘邦不止一次的说,众多儿子中,只有如意最像我。

但谁又会知,就这样一位楚楚可人的戚姬,最后却被吕雉做成了“人蠡”给扔进了茅厕。汉惠帝为此曾对母后吕雉说:这岂是人所为?

为何吕后会如此残忍的对待戚姬呢?一切都得从太子之争慢慢说起:

当年的刘邦在彭城被项羽大败,一路逃跑如丧家之犬,几次把子女踢下车,只为好逃命。大军的追杀早以冲散了家人,哪还分东西南北,跑的慢的吕雉及太公,便被项羽捉了去,关在大牢里。

牢中的吕雉担惊受怕,挨饿受冷不说;却偏听说刘邦又在外面宠幸女子。想想自己的落魄,刘邦的快活。这时的吕雉对刘邦多少是会抱怨的,而对素未谋面的戚姬来说,也必不会有好感的。这时的吕雉是有一颗恨的种子在心里的。

年轻的戚姬虽是可人,惹人怜爱,却是个不通人情世故的主。仗着刘邦的宠爱难免态度不敬,言语傲慢。

为何说戚姬不通世故呢?从一件事就能看出。当时被打入冷宫服苦役的她,每每在干活时总会唱舂歌,歌词内容是,身在远方的儿啊,母亲甚是思念你,可你又知道母亲的痛苦的吗?

吕雉心想,你还想让你儿子救你吗!于是残忍的断手削足剜目刺耳。

如果说不通圆滑是性格天性所致,那千不该万不该,就是不该有争夺太子的想法,偏巧对手是个精明强干的女强人吕雉。

这场争斗,注定戚姬败局己定。

首先得不到大臣支持;虽说刘邦有立如意的想法,但毕竟刘邦也明白利害关系。试探性的对朝臣提及此事,就招来满朝文武的拒绝!封建社会的废长立幼,本身就在舆论上失去先机。这是其一。

其二,自身没有根基,想那戚姬,只不过是刘邦路过定陶顺带捎回来的女人。满朝文武,没有一个和她亲近。相反,吕雉,不管是武将还是文臣,大部分都是沛县的老相识!俗语外,胳膊肘还不望往拐呢,断了骨头还连着筋,在群臣眼中,皇后只能是吕雉,太子只能是长子。拥有人脉的吕雉当然也能笑到最后!

其三,戚姬看似聪明,其实愚蠢。以为当太子就仅凭皇上一句话,而忽略与大臣的走动与联系。而吕雉则不然,到处求计与大臣,让别人出谋划策保太子位。德高望重的商山四皓,就是吕后听从张良的献计才请出来的。

当刘邦病重时,哭哭碲碲的还在争取太子时,刘邦指着这四人说,大势己定,太子羽翼己丰,我也无可奈何。

鉴于有此三点就足够,戚姬是终不会赢的。而后掌权的吕后,也并不想杀她。只想侮辱和羞辱他,罚她做苦役。

毕竟最好的惩罚,不是让人死去。而是让人活着,却心己死。哪知戚姬在成了阶下囚,还不明白自己为何会失败,口出怨言,不安心守分,大放厥词。

吕后想想以往的自己,如何委屈?怎样苦楚,在也忍不住内心的报复。下令执行最残酷的刑罚。

古人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话真对,没权没势不得宠,还是高傲!这不是给自个找麻烦吗?

今天就聊到这里! END

关注铭豪历史,由浅入深解读历史!

瓦伦丁

瓦伦丁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