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为何要杀死母亲薄姬唯一的弟弟薄昭?

提到的作品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作品]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里的一些故事在流传过

张云风

[作品]资治通鉴

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三家分晋一直到五代十国,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全书分二百九十四卷,共有三百多万字,取材十分广泛,历史资料十分丰富。《资治通鉴》刻...

司马光

最新跟帖
顾青青

顾青青

汉文帝刘恒是汉朝中兴之主,在周勃和陈平等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被迎立为帝的。汉文帝登基后,提倡生活俭朴,修改律法,减少田租,鼓励农耕,使汉朝进入了强盛安定时期。汉文帝在位时广施仁政,对待诸侯及臣子采用以德服人的方式,甚至对叛军都非常的宽容,比如,当时南越王赵佗想独立,与汉朝分庭抗礼,吕后多次派兵也未能平定。而汉文帝却派人将赵佗在内地的亲人墓地重新修葺,派人守卫,按时奉祀,还召来他的亲属子弟封官。这种行为感动了赵佗,甘愿归顺了汉朝。汉文帝未用一兵一卒就收复了南越。汉文帝不仅对待臣子礼让有加,对待母亲薄太后也十分孝顺。有一次薄太后病了,他亲自为薄太后尝药,此事还被记录到了《二十四孝》之中。



就是这样一个仁厚的君主却逼死了自己的舅舅薄昭。为什么呢?这就要从他母亲和舅舅说起。

1.薄太后

薄太后是汉文帝的生母,高祖的薄姬,她是吴(今江苏)人。秦朝末年,诸侯反叛,魏豹自立为王,薄姬的父亲魏媪(ǎo)把她许配给魏豹为妾。秦末汉初有一个女相士许负给薄姬看相,说薄姬能生天子。魏豹听了女相士的话后很高兴,于是决定背叛刘邦,与项羽联合。刘邦派曹参攻打魏豹,魏豹战败被俘,薄姬就送到刘邦宫中的织布房。有一次刘邦去织布房见到了薄姬,很喜欢,就把她纳入了后宫。公元前203年,薄姬生下了刘恒,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公元前180年,在周勃和陈平的拥立下,刘恒登基即位,薄姬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太后,而薄太后的弟弟薄昭就被封为了轵(zhǐ)侯。

2.薄昭

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吕后遣送薄姬去了其子刘恒的封地代国,薄昭也跟着一起去了。汉文帝登基不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把周勃的丞相职位给罢免了,后来有人告发周勃造反,汉文帝又把周勃逮捕下了狱。周勃就通过薄昭向汉文帝讲明实情,汉文帝经过调查后,没有发现周勃造反的证据,就释放了周勃。公元前170年,汉文帝推行新政,但以薄昭为首的皇亲国戚却反对新政。不久,使者钟毓在平定太原叛乱时杀了薄昭的侄子薄贵。薄昭十分气愤逼钟毓上书认罪,为薄贵戴孝,钟毓觉得自己没错,寸步不让,薄昭一气之下杀了钟毓。而钟毓的夫人知道后,丢下了几个月的儿子,自杀了。

汉文帝此时为了推行新政,不能偏袒徇私,于是下旨杀薄昭。由于大臣们也替薄昭求情,汉文帝就派了丞相张仓和将军周兴去薄昭家要他自杀。薄太后知道此事后,怒斥汉文帝无情无义,母子两争执不下。而皇亲国戚们集体上奏,要求赦免薄昭。张仓看到这情形,就戴孝抱着婴儿上殿为钟毓申冤,周兴也上殿辞官。汉文帝二话不说,就召薄昭进宫。汉文帝在宫中为薄昭设灵堂,自己穿上素服在灵位前捧酒献祭。薄昭进宫后看见汉文帝的举动,明白了汉文帝的意思,就拔刀自刎了。



历史上有名的仁君,却对自己的舅舅如此薄情。是什么原因使他能够一改以前的风格,痛下决心,逼死舅舅呢?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1. 薄昭的为人

薄昭年轻时跟着自己的姐姐薄姬吃了很多苦,后来自己的外甥刘恒做了皇帝,他迎来了自己的人生高峰。他在刘恒登上帝位这件事上是没有什么功劳的,但由于薄姬的裙带关系,他被封为轵侯、骠骑大将军。可他依仗自己的皇亲国戚的地位,乱杀有功大臣钟毓,而且还带头阻止汉文帝实行新政。过上好日子的薄昭好了伤疤忘了痛,得意忘形,骄横无礼,最后招来杀身之祸。

2. 薄太后的为人

薄太后从小就颠沛流离,后来儿子做了皇帝,她才出人头地。但她却忘记了吕后之乱给吕家带来的祸害。她在做了太后之后,没有以吕家为鉴,去教导自己的弟弟谨慎行事,还纵容薄昭我行我素。汉文帝要赐死薄昭,她却说汉文帝没有情义。这就说明薄太后不是一个理智的人,她不问是非袒护自己的亲人,缺乏任人唯贤的气度,算不上贤德。

3.汉文帝杀薄昭根据当时的情形,汉文帝是不得不杀薄昭的。

第一,汉文帝要实行新政,薄昭却带着皇亲国戚反对,这使的汉文帝的大志难展。

第二,钟毓杀了薄昭的侄子薄贵,薄昭明明可以去向汉文帝申诉,而薄昭却私自杀了钟毓,这就是枉顾国法。枉顾国法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藐视朝廷和皇帝,汉文帝没判他谋反罪,已经很客气了。汉文帝不杀薄昭不能服众,也无法让新政顺利实施。为了自己的皇权,汉文帝只能杀了薄昭。



苦尽甘来的薄昭,没能把握好自己在富贵后的人生。他以为外甥是皇帝,还有太后做后盾,他就可以为所欲为。这就说明薄昭对自己和对皇帝的认识不够,也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作为外戚他只是一个臣子,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君主之上。而且他的功名,不是靠自己的实力争取的,而是靠姐姐的裙带关系,正所谓“德不配位必有余殃”。薄昭是被自己意外得来的幸福冲昏了头脑,忘乎所以,最终招来杀身之祸,也是咎由自取。

Sandara_Tse

Sandara_Tse

汉文帝的母亲薄姬,曾经是魏王魏豹的女人。曾经有相者许负给他相面说,薄姬定生天子。但是,薄姬在魏王豹身边,一直没有生下一男半女。魏豹兵败后,被抓进后宫当一个织女,一次偶然的机会和刘邦遇见,这次见面让他怀上了汉文帝刘恒。

薄姬是一个可怜的女人,自一开始就不受刘邦待见,也见不到刘邦几次面。薄姬也是一个明智的女人,她远离后宫争斗,当吕后掀起一番腥风血雨之时,她却幸免于难。

刘恒被封为代王,薄姬与他一同去了代地,因为她一直不受刘邦待见,又不惹什么事,因此就逃过了吕后的魔爪。

吕后去世后,权倾朝野的吕氏一族倒了台。齐王刘襄是刘邦的长孙,见吕后死了,立即举起了反叛的大旗,就是要灭掉吕氏一族。这个时候,朝中也没有多少老臣,只能派灌婴平叛,但是灌婴走到半道,就和刘姓诸侯王串通一气,临阵倒戈。

陈平、周勃与灌婴里应外合,灭亡了吕氏一族,宫廷之内,凡是与吕氏有瓜葛的人都杀个片甲不留。在这样的背景下,功臣派在一起商量,究竟让谁当皇上比较好。由于吕后生前已经把刘氏子孙杀的差不多了,因此商量来商量去,最终选定了刘恒作为继任者。

刘恒在代地一听消息,天上掉下个馅饼,但是为了保险起见,他派自己的舅舅薄昭去长安探探虚实。周勃将实情告诉了薄昭,薄昭深知周勃是个老实人,不会撒什么慌,于是就回去向刘恒报告让他安心。

就这样刘恒当上了皇帝,薄姬也成了太后,薄昭因为从龙之功被封为轵候。薄昭这个人,人品比起薄姬来差得远,薄昭不仅贪得无厌,而且狂妄自大,甚至到了胆大妄为的地步。

薄昭得势以后,可谓鸡犬升天,七大姑八大姨都开始飘了起来。薄昭的侄子薄贵仗着有薄昭撑腰,一直为非作歹,做了很多坏事。

汉文帝派大臣钟毓捉拿了薄贵,钟毓也是个刚正不阿的人,不管是谁只要犯了法,他必须给办了。为了防止薄昭营救,钟毓上书汉文帝,提前把薄贵给杀了。

薄昭为了救侄子,备好酒宴陪着笑脸,去和钟毓商量。钟毓告诉薄昭,薄贵已经被杀了,再怎么也无济于事,愤怒的薄昭把钟毓抓了起来。

薄昭有一把皇上赐给他的宝刀,是当年拥立汉文帝登基时,汉文帝所赐。薄昭把刀架在钟毓脖子上,让钟毓为他侄子披麻戴孝。钟毓说有本事你杀了我,不然我是不会同意的,被激怒的薄昭就真的把钟毓给杀了。

钟毓被杀以后,汉文帝大怒,本来就觉得这个舅舅老给他惹事,现在还惹出这么大的祸。汉文帝决心要杀了舅舅薄昭,此举引来群臣反对,因为汉朝以孝治天下,舅舅如同父母,杀了舅舅就是大不孝之罪。汉文帝的母亲听说此事,也过来质问汉文帝。

汉文帝明面上答应母亲不杀薄昭,但是他知道,薄昭必须死。他派人去劝薄昭自杀,外甥劝舅舅自杀,这谁受得了?薄昭不愿意自杀,毕竟眼前的荣华富贵,他还没有享用几年。

汉文帝听闻薄昭不愿意自杀,就在宫中设下舅舅的灵堂,披麻戴孝迎薄昭入宫。薄昭进门一看,自己还没死,外甥就给自己设下灵堂哭丧,一气之下就自杀了。

可是想想,薄昭为什么非死不可呢?

当时,钟毓既没有审判又没有公开,就擅自杀了薄贵。而被钟毓激怒的薄昭杀了钟毓,如果只是因为杀钟毓之罪,那么汉文帝顾念薄昭拥立有功,贬为庶民或者流放他地就可以,为什么非得致薄昭于死地?

对皇帝来说,最大的功劳莫过于拥立之功,也就是说皇帝的皇位还得依仗他。但是,如果持功自傲认为是皇帝欠他的,那这最大的功劳,也就变成了最大的罪过。

汉朝初年,朝政为什么混乱,刘姓一族为什么被诛杀殆尽,就是因为外戚干政,外戚往往会依仗权势,在朝中树立自己的势力,导致朝野混乱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薄昭必须死,他的死可以震慑那些外戚,也可以震慑功臣派。

大家对于汉文帝逼死舅舅薄昭是怎么看的呢?欢迎来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ài祢b戎铱

‭ài祢b戎铱

汉文帝刘恒登基以来实行无为而治,开创了文景之治,素来以宽厚仁慈、躬俭省约著称,但他却逼着自己唯一的舅舅、薄姬的弟弟薄昭自杀。虽说薄昭该死,但汉文帝的做法也并非完美,可以这样说:于理合理,于情无情,本可避免,却已纵容。下面就来好好说说这件事。

汉文帝刘恒是比较幸运的一位皇帝,他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原本与皇位无缘,其母为薄姬。薄姬当初在刘邦的后宫存在感非常低,她原本是秦末魏豹的妾室,后来魏豹败了,薄姬辗转被刘邦纳入后宫。

只不过薄姬的姿色和性格让她在刘邦的后宫并不出彩,因此即便成了刘邦的妃子,也没有得到刘邦的宠爱。后来还是别的妃子提及,刘邦可怜她才宠幸了她一次,结果就是这一次宠幸,让她生下了刘邦的第四子刘恒。

刘恒八岁的时候被刘邦封为代王,第二年,刘邦去世,吕后将刘邦后宫的妃子都囚禁了起来,唯独薄姬因为并不受宠而得以随儿子刘恒到代国,同去的还有薄姬唯一的弟弟薄昭。

他们在代国生活了十五年,如果没有意外,他们会在代国一直生活下去,但凡事都有例外。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周勃、陈平等诛杀诸吕,然后选择新皇,汉惠帝刘盈没有子嗣留下来,后面的几个小皇帝更没有子嗣,因此新皇只能从刘邦的其他儿子中选择。

这个时候,刘恒就进入众人的视野。在众人的评估中,刘恒是最合适的新皇人选,于是周勃等人派使者到代国去请刘恒进京为帝。

对于从天上掉下来的这块大馅饼,刘恒和其心腹幕僚很是谨慎,毕竟谁也不知道这馅饼是不是有毒,会不会致命。所以刘恒召集亲信幕僚日夜开会,商量这京进还是不进,他们甚至为此进行了占卜,占卜的结果是好的。

但即便如此,刘恒还是害怕进京,所以他让自己的舅舅薄昭先去京城打探虚实,薄昭进京之后和周勃一番长谈,然后回到了代国,对刘恒说:“信矣,毋可疑者。”由此,刘恒才敢进京登基,刘恒登基之后,又让车骑将军薄昭回到代国将薄太后以及众人迎回京城。

可以说,在刘恒登基的这段时间内,薄昭是立下了大功的,被封为轵侯,他是刘恒的亲舅舅,算是当时刘恒最信任的人了,也因此,刘恒登基之后,对这个舅舅委以重任,且很是纵容。

薄昭作为薄太后唯一的弟弟,是当时位高权重的外戚,周勃被诬陷谋反的时候,正是贿赂了薄昭,才通过薄太后保下了周勃。

薄昭本身实际上也算是比较有才能的人,但作为外戚久了,渐渐地就恃宠而骄了,尤其是薄家的子弟更是胡作非为。豫剧文帝杀舅就详细讲述了汉文帝和薄昭之间的事情。

说是汉文帝推行新政,让钟毓到山西太原巡抚平叛,太原这个地方正是薄昭的封地,薄家子弟在这片土地上胡作非为,钟毓在太原查清叛乱皆因薄家子弟作恶逼民,因此杀了薄昭的侄子薄贵,并且将薄家的所作所为写了折子准备呈给汉文帝。

就在钟毓回京的时候,车骑将军薄昭跟随大家到官亭迎接钟毓,并拦下了钟毓,提前知道了钟毓的所作所为,面对软硬不吃的钟毓,薄昭大怒,杀死了钟毓。

汉文帝知道后非常生气,想立刻斩了这个舅舅,但是薄昭毕竟是薄太后唯一的弟弟,又位高权重,在朝中有自己的势力,很多臣子联名上书请求赦免了薄昭;但另一面,以相国张苍和大将军周兴为代表的臣子则认为不斩薄昭不足以平民愤,张苍甚至抱着钟毓的遗孤来面见汉文帝。

最终,汉文帝决定处死薄昭,让张苍和周兴带着御赐的酒到薄府设宴劝薄昭自尽,这也算是汉文帝给薄昭的体面,但薄昭根本不愿意死。汉文帝无奈之下想了一个办法,他在宫中为薄昭设下灵堂,然后宣薄昭进宫,等薄昭进宫之后见到这个场面,哪还不明白?只能选择自杀了。

当然这个戏剧,并非真正的历史,实际上史籍中关于薄昭的死记载的比较简单,但却很不寻常。

史记》中并未记载薄昭的死,而《汉书》中仅有五个字:“将军薄昭死。”而《资治通鉴》中是这样记载的:

“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

薄昭位高权重,仗着自己的身份和薄太后的关系无法无天,常常做一些僭越的事情,公元前170年,薄昭杀死了汉文帝派去的使者,这件事情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薄昭杀死使者这件事不是小事,按律当斩,但薄昭毕竟是薄太后唯一的弟弟,是汉文帝唯一的舅舅,身份不一般。

不可能说杀就杀,汉文帝考虑到薄太后的感受,遂让几个臣子带着御赐的酒到薄府劝说薄昭自尽,薄昭认为汉文帝不可能真的要杀他,他可是大功臣,而且还是薄太后的弟弟,汉文帝怎么也要顾忌一下,此事还有转圜余地,所以他不肯自尽。

但他不知道的是,汉文帝让他死的心很坚决,见舅舅不肯自尽,汉文帝又出了一招,他让群臣穿着丧服到薄府哭丧,这可是哭活丧啊,薄昭知道自己是必须要死了,于是自杀了。

对于这件事,后世对这件事的看法比较有意思,比如唐朝时期的宰相李德裕说:

“汉文帝诛薄昭,断则明矣,于义则未安也。”

曹丕也认为汉文帝的做法不怎么妥,倒不是说薄昭不能杀,而是说汉文帝完全可以提前避免这个悲剧,明知道薄昭是外戚,是薄太后唯一的弟弟,就应该让他安享富贵,而不应该让他掌实权,有无法无天的权力,这样一旦出事,就只能杀了。

无论如何,悲剧是无法避免了,薄昭的死,既有汉文帝的纵容,也有他自己的作。

玉狮小奇

玉狮小奇

刘恒为人仁慈、宽厚、谦逊、不显山露水,他的母亲薄姬谨厚善良,娘家人丁稀少、势单力孤。如果刘恒当皇帝 ,不会再产生外戚干政现象。而刘恒是汉高祖的第四子,在老大汉惠帝刘盈、老二齐悼惠王刘肥、老三赵隐王刘如意相继离世后,他就是汉高祖长子了,当皇帝也有一定的合法性。尤其是刘恒对母亲非常孝顺,上位后将是仁孝之君,国家有这样的皇帝也是百姓之福。这是吕氏势力被清除后,长安功勋集团周勃、陈平等迎立刘恒为帝的主要原因。

但是,从小与母亲薄姬相依为命,对母亲非常孝顺的刘恒,在当了皇帝 后,却杀死了母亲薄姬唯一的弟弟薄昭,这是为什么呢?说来话长————



薄昭跟薄姬一母同胞,是薄姬唯一的亲弟弟。薄姬进入皇宫属于迫不得已——薄姬先是被母亲送给了魏豹,刘邦派人灭了魏豹后,把她作为战利品带回皇宫的,带回来后也只是在后宫做杂活。虽然,薄昭也跟着姐姐进了皇宫,也在刘邦身边侍奉,但是毫无地位。后来刘邦同情薄姬,临幸了她,只一次薄姬就怀孕了,后来生下了刘恒,但是薄昭地位依然没有得到改变。


吕后死后,诸吕势力被消灭,长安功勋集团与刘氏皇室决定拥戴代王刘恒为皇帝。

当初,高祖驾崩后吕后在清理高祖嫔妃时,因为薄姬低调做人,吕后对她网开一面,让她跟着儿子刘恒去到代国去养老,薄昭也跟着姐姐一起到了代国。吕后薨逝后,长安方面要让代王刘恒继位,刘恒不知真假,一度狐疑,踌躇不决。就派自己的亲舅舅薄昭进京一探虚实。

由于,各方政治势力向背并不明朗,而刘恒在朝中没有背景,面对长安复杂的形势,薄昭此行多少带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胆识和“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这个时候刘恒是非常信任薄昭的。薄昭进京后,仔细观察、弄清楚了拥立刘恒的事情经过,回来对刘恒一五一十进行了交待。最后说:“可以放心地去了”。刘恒才踏上了前往长安当皇帝旅途,刘恒这个时候对这位舅舅多少存在点依赖。

汉文帝刚刚登基,政局不稳,他担心母亲会受到恐吓与牵连,并没有将她接到汉宫。等权力在握时,就派舅舅薄昭带人前往代国将母亲接到长安。舅舅和母亲到来之日,已经是汉文帝的刘恒率领朝臣到郊外等候,见到太后的专用车马,刘恒跪拜相迎,随即服侍太后,一直跟随她进宫。太后入住后宫后,刘恒虽然日理万机,但是每天都会挤出时间看望太后。

薄昭在进京“探险”,迎接母亲进京方面是令刘恒满意的。文帝元年正月,薄昭被封为轵侯,显然,主要是裙带关系的作用——小功受大禄,刘恒可能主要出于对母亲尊重的考虑吧。

如果薄昭聪明,知道自己得到高位不是因为战功 而是外甥顾虑亲戚关系,就应该安分守己,老实做人。但是,这个家伙却非常张扬。文帝十年,中央政府推行新政时,就受到了以薄昭为代表的皇亲国戚的破坏与阻挠——这时薄昭已经是车骑将军了。

文帝的爱将钟毓平叛取得了胜利。归来时,文帝特派薄昭等元老重臣到都门外接官亭迎接,以示皇恩浩荡。接到官亭,钟毓把自己在山西太原平叛的经过一一向国舅爷薄昭禀明。薄昭却自恃自身份,不问青红皂白、下令把钟毓五花大绑带回自己的府中。

实际上,太原府是薄昭的封地,钟毓出征后,斩杀的乱贼之一薄贵就是薄昭的亲侄——薄贵是太原封地的总管。薄昭为此威逼钟毓上书认罪,还提出让他为侄儿薄贵披麻戴孝。钟毓为皇上平叛,当然不服,就据理力争,而且义正辞严、寸步不让。薄昭威风扫地,进而恼羞成怒,公然挥刀斩杀了钟毓。为国出力却受无妄之灾,钟毓的夫人义愤填膺,到殿前喊冤。汉文帝自知舅舅犯法了,承诺一定要惩治薄昭。

丞相张苍和将军周兴也认为不处置薄昭难平众怒。汉文帝鉴于薄昭的身份,决定让他体面谢世。就吩咐张苍和周兴携带御酒到薄府设专宴劝薄昭自决。而薄昭不仅没有遵旨,反而大骂外甥文帝,并乘机攻击新政。已是薄太后的薄姬也闻风而动,她亲自到薄府宣布赦免弟弟薄昭。随后,又来到昭阳宫在大庭广众之下训斥刘恒。还鼓动保薄昭的大臣们联名上书,请求皇上对薄昭网开一面,赦免其死罪。


忧伤、愤怒状态的钟毓的夫人获悉,知道“已没了天理、王法”,这位烈女子留下遗书,带忿自杀了。丞相张苍审时度势,为伸张正义,特意身穿孝服,抱着钟氏遗孤,进宫面见文帝。汉文帝浏览了钟夫人的遗书,内心伤痛不已,而张苍已经亮明了态度,文帝就暗暗坚定了杀薄昭谢世人的决心。


文帝收回了薄昭的宝刀,这一着让薄昭惶恐不安,又在宫里为舅舅 设下了灵堂,再宣薄昭进宫。这是摆"活人祭",文帝趁机在“亡灵”和薄昭面前,陈述其微不足道的功劳,又严肃披露他作奸犯科、触犯刑法的严重犯罪事实。最后,对他说“必须服罪”。横蛮的薄昭看到汉文帝的阵势,知道已无退路,只好在自己的“亡灵”前抽刀自杀了——多少显示了点骨气 ,否则,文帝是绝对饶不了他的。

现在,回过头来看。在西汉,草菅人命的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韩信之死就是莫须有的罪名,吕后把情敌戚夫人做成了“人彘”主要是报复,刘邦临终前派陈平、周勃与取樊哙的命出于臆想与推测。而薄昭之举与上面几位相比实际上是小事一桩。不足挂齿。所以,汉文帝杀舅舅也有许多人不理解。

其时,薄昭已经羽翼丰满,连开国元勋周勃就曾将自己的一万户食邑转送给了薄昭,以巴结讨好他。这说明薄昭的势力已经开始威胁到了皇权——要解除这种潜在的威胁,汉文帝不得不杀鸡儆猴。实质上,经历过“诸吕之乱”后,汉文帝非常担忧外戚势力坐大,杀薄昭主要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同时也暗示 母亲,自己并非天真无邪的孩童了,您老人家要注意约束娘家人了。

山峰不会写游记

山峰不会写游记

汉文帝刘恒太看重舅舅薄昭,正因为他对薄昭的过分倚重,导致了薄昭的有恃无恐,最终让薄昭犯了死罪,汉文帝逼迫薄昭自杀了!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皇帝的上位纯属意料之外事,刘恒就是其中一个。刘恒是高帝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母亲薄姬也是不受宠后妃,一年到头也难见刘邦一面,子以母贵,刘邦大约也从未注意过这个儿子。

然而世事难料,惠帝刘盈早逝,高后执政八年崩,功臣派(陈平、周勃、灌婴等)与刘氏子弟(功劳最大的是刘肥的三个儿子)立即诛灭吕氏一族。他们不可能让那个吕后立的后少帝继续在位,他们必须另立一位新君。

功臣派为了保证他们的最大利益,决定选一位弱势皇族为新帝,他们放弃了刘邦三个优秀的孙子刘襄、刘章、刘兴居(都是刘肥之子),而是从刘邦的仅存的两个皇子(刘恒、刘长)中选一个,选中代王刘恒。

当他们派往的使臣去代迎接刘恒时,刘恒却不敢来,以张武为代表的大臣们都认为有诈有危险,只有宋昌认为此事可信。

刘恒又与薄太后商议,甚至还进行了占卜。还是决定不了是否进京,最后决定派舅舅薄昭进京去探听虚实。薄昭进京后见周勃、见陈平,了解大臣是真心拥立刘恒。

薄昭立即返回代国对刘恒说:信以无可疑者。就是说这事没什么可怀疑的,刘恒这才收拾起身进京,准备接受这天赐的好事。

这是薄昭立的最大的功劳!

刘恒即位的第二天,就让薄昭去代地迎薄太后入京。

这是薄昭干的第二件大事。

而刘恒登基后办的几件大事是:

①立太子,刘恒就像反复推辞帝位一样,也假装推辞几次不立自己的儿子,后来大臣坚持让刘恒立子,刘恒才立自己的儿子刘启为太子。

②重代臣,刘恒从代国带来的六位大臣全部重用,张武作了郎中令。尤其是宋昌,刘恒最看重,封壮武侯。

③重薄昭,薄昭是刘恒亲舅舅,又立了这么大功劳。所以在立刘启为太子后,立即封薄昭为轵侯,薄昭在刘恒心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薄昭立的第三件功,是劝刘长。

淮南王刘长是刘邦的第七子,天生神力,力能扛鼎。刘恒即位后,怜惜这仅存的一个兄弟,对他宠爱有加,刘长经常与帝同车出猎。刘长本身性格暴戾,加上刘恒的宠爱更加骄纵跋扈,在封地不用汉法,自作法令。

刘长干了一系列违法乱纪的事,尤其是私自杀了辟阳侯审食其。刘长生下来母亲赵姬就自杀了,高帝把他交吕后抚养。刘长把生母之死归罪于审食其(篇幅有限,此处不赘述)。

审食其是刘邦当年所封的列侯,现在刘长擅自把他杀了,震惊朝野。文帝刘恒还是不忍心责罚他,就让薄昭去劝刘长。

薄昭给刘长写了一封信,意思是说:你辜负了天子的厚爱,不会得到高帝的保佑,你想不受任何约柬是不可能的,改过自新,上书谢罪是你唯一的出路。

刘长肉袒上朝向刘恒请罪,这就是薄昭立的第三件大功:劝刘长。

薄昭受到刘恒的器重,得到无尽的荣宠,却干了一件糊涂事,最终文帝刘恒逼薄昭自杀。

薄昭在外带兵时,杀了汉使,这是一件死罪。那么文帝是怎样逼薄昭自杀的呢?他先派一拔大臣去找薄昭喝酒,席间劝薄昭自杀,薄昭坚决不自杀。刘恒又让公卿大臣穿着丧服去见薄昭,为薄昭吊丧。薄昭这次明白刘恒是一定要让自己死,遂自杀。

薄昭之死,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偶然就是他与汉使发生冲突,这是个意外事件,必然性,是因为文帝刘恒过分倚重薄昭,才导致薄昭有恃无恐,引发偶然事件。

乖龙猫

乖龙猫

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原本皇帝之位是不会传到他手中的,可是阴差阳差,在吕雉去世后,朝中重臣周勃、陈平联合朱虚侯刘章等皇族一起铲除了吕氏族人,说起来就是功臣集团联合皇族集团铲除了外戚集团,之后周勃、陈平等人选择了当时还是代王的刘恒为皇帝。

刘恒被封在代地,代地在当时是汉朝的西北边境,既偏僻又贫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刘恒是刘邦所有儿子最不受待见的,而刘恒的母亲薄姬也是刘邦最不喜欢的妃子,刘备只宠信了薄姬一次,就再也没有找过薄姬,而正是这一次,让薄姬生下了汉文帝刘恒。

吕雉当政时期,对于刘邦喜欢的妃子和儿子大肆打击,刘备最宠爱的戚夫人被做到人彘,后被残酷折磨致死,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则被吕雉毒死,刘邦的庶长子刘肥差一点被吕雉毒死,刘邦第六子刘友被吕雉活活饿死,刘邦第五子刘恢也因为吕氏族人的迫害死自杀,而刘恒与母亲薄姬反而因为不受到刘邦待见没有受到吕雉的迫害。

汉文帝刘恒

因此刘恒很小的时候就与母亲薄姬一起到自己的封地代地去生活,与他们一起去的还有刘恒的舅舅,薄姬唯一的亲弟弟薄昭,而周勃等人之所以选择刘恒为皇帝,也就是看中了刘恒的老实、低调、好控制,从周勃、陈平等人的眼光来看,他们想永保自己的权力和荣华富贵,就得找一个能力较弱的皇帝,这样自己才能保持强势。

最为重要的就是刘恒没有强大的外戚,刘恒的外戚中只有一个亲舅舅薄昭,吕雉一族外戚干政刚刚被铲除,周勃等人不希望再有一个强大的外戚崛起,当时最有威望的齐王刘襄,也就是刘邦庶长子刘肥的长子,就是因为外戚过于强大,而被周勃等人拒绝。

就这样,刘恒阴差阳差成为了汉朝的皇帝,表面上看起来老实低调的刘恒,实际上是一个很有能力,办事谨慎,城府极深的人,为了试探朝臣让他当皇帝的决心,三番五次派人到京城与周勃等人沟通联系,而被派去的人正是薄昭,薄昭向周勃等人详细地了解了前后过程,才向汉文帝报告,在薄昭确诊了安全之后,刘恒才进入未央宫登基为帝,薄昭也因为这个功劳被汉文帝封为轵侯,薄家被封侯的只有薄昭一人,因为汉文帝只有这么一个舅舅。

薄昭

但是,薄昭后来却被汉文帝逼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事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薄昭杀了朝廷官员钟毓,这在当时是重罪。引发这事的真正原因是薄昭的侄子薄贵,公元前170年,汉文帝推行新政,委派官员钟毓到薄昭的封地太原执行新政,由于薄昭的侄子薄贵仗着薄太后的权势在当地为非作歹,拒不服从朝廷命令,所以朝廷官员钟毓杀了薄昭,钟毓杀薄昭是根据法律执行的,没有顾及背后的裙带关系。

薄昭知道自己的侄子薄贵被杀后,与钟毓理论,并且当场杀了钟毓,这可是犯了重罪,按当时的法律杀害朝廷官员就是死罪,所以汉文帝也大怒,派出人下达命令,命令薄昭自杀,但是薄昭仗着自己是汉文帝的舅舅,不仅不自杀,而且还大骂汉文帝。

薄太后

从君臣关系来看,汉文帝是君,薄昭是臣,君逼臣死,臣不得不死,但从亲戚关系来看,汉文帝是外甥,薄昭是舅舅,算起来薄昭是汉文帝的长辈,晚辈逼死长辈,这事会让人议论的,所以薄昭的事件也引发了朝廷的大争议。

以汉文帝母亲薄姬为首的皇亲国戚认为应该赦免薄昭,原因很简单,刑不上大夫,何况是皇亲国戚,皇帝有权力也有能力赦免薄昭,但是还有一部分大臣,以丞相张苍和老将周兴为首部分朝臣认为应该维护法律,诛杀薄昭,张苍甚至怀抱钟毓幼子上朝逼汉文帝杀薄昭,周兴则以辞官来威胁汉文帝杀薄昭,汉文帝处于两难的处境。

最终汉文帝下定了杀自己舅舅薄昭的决心,他把薄昭召到京城来,并且给薄昭设置了灵堂,汉文帝给活人设置灵堂的做法显示了自己杀薄昭的决心,薄昭无奈之下只能自杀而死。

周勃

表面上看汉文帝杀薄昭是因为薄昭犯法,并且杀害了朝廷高官,实际上还有一个更深层次原因就是:汉文帝从即位开始,就一直在维护和加强皇帝的权威。

刘恒是以藩王身份当上皇帝的,这是西汉历史上第一例,同时也是权臣在消灭外戚之后拥立而当上皇帝的人,刘恒成为皇帝之后,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加强皇权,集中权力,汉文帝为了集中权力,首先拿周勃开刀,周勃是刘邦时期的大功臣,又是拥立汉文帝即位的大功臣,身份特殊,权力极大,汉文帝先是设法让让周勃回到封地,免去他的官职,之后又有人诬告周勃谋反而把周勃下了监狱。

想想看,连周勃这样的大功臣都能被汉文帝打击,那么其他功臣的地位就更加不稳定,这样就加强了皇权和皇帝的权威,而在监狱中的周勃还是依靠行贿薄昭,薄昭向姐姐薄太后告知这事,薄太后再对汉文帝发脾气,才最终让汉文帝放了周勃,让周勃免除牢狱之灾。

薄昭

如果说周勃是功臣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那薄昭就是外戚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薄昭是汉文帝的舅舅,又是薄太后在世唯一的亲弟弟,是外戚中最有权势的人,汉文帝在世的时候,薄昭就敢杀害朝廷高官,并且纵容子弟犯法,那汉文帝去世之后呢?

吕雉一族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汉文帝自从登基做了皇帝,他的身份就发生根本性转变,他是皇帝,必须要维护自己及后世子孙的统治,他必须打击功臣、外戚与其他皇族,保证自己的皇权与后世子孙的皇权,薄昭敢于对抗法律,甚至不把皇帝放在眼中,这等于是在挑战刘氏皇族的地位,如果汉文帝纵容薄昭,赦免了薄昭,那越往后,以薄昭为代表的外戚就会越来越嚣张,越来越跋扈。

刘恒

有些纵容一旦开始,就无法阻挡,比如吕雉一族,吕雉在位时大力打击刘邦的子孙,提拔吕氏子弟,现在汉文帝考虑问题的角度与当年刘邦考虑问题是一致的,这不仅仅是薄昭犯法的问题,而是外戚崛起的问题,而汉文帝不能容忍外戚的这种崛起与跋扈,所以只能逼死了薄昭。

事实上,如果汉文帝不杀薄昭,他去世后,薄昭将会成为汉朝的第二代外戚,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比汉文帝还多活了两年,如果薄昭也活了这么长时间,就会存在薄氏外戚干政的问题,而且汉文帝杀薄昭也有维护法制,打击不法皇亲国戚,杀鸡骇猴的原因在内。

一路风尘

一路风尘

导语:吕后死后,吕氏集团覆灭,代王刘恒被拥立为皇帝,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刘恒是个孝子。大臣们觉得一个孝顺母亲的人,治理起国家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是后来,刘恒却杀了母亲薄姬唯一的弟弟薄昭。



刘恒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刘恒为代王时有位王后,生有四个嫡子,在刘恒称皇帝后不久,这四个嫡子相继去世,其余诸子中宠姬窦漪房之子刘启最长。刘恒登基后三月后(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刘启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窦漪房为皇后。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 。

汉文帝在位时,存在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汉文帝对待诸侯王,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道德方面,汉文帝亦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深具孝心。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后葬于霸陵。在古代,有夺取天下之功的称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称为宗。所以,其庙号太宗,谥曰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为什么会把亲舅舅给逼死呢?

吕后八年(公元前180年),汉朝的实际执政者吕后病逝,她临终曾经让吕禄、吕产等人秘不发丧,防止被忠于刘氏的汉臣夺权,但最终还是没能保住吕氏一族。陈平、周勃等人荡平诸吕之后,经过一番商议,最终决定拥立以孝闻名天下的代王刘恒为帝。消息传到代国之后,刘恒非常犹豫而且充满怀疑,便派舅舅薄昭前往长安打探消息。薄昭与周勃会面并确认情况属实之后,迅速返回,然后带着外甥一行到宫中继位。待大局已定,薄昭再次返回代国,迎接姐姐薄太后。此后,薄昭被封为轵侯。



汉高祖刘邦临终时,曾经对吕后交代:“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认为周勃此后可以承担太尉。周勃后来也正如刘邦的预言,让汉朝的统治权再次回到刘氏手中。但事后周勃却遭到了“兔死狗烹”的待遇,在狱中他向狱卒以及薄昭行贿,才把自己蒙冤的消息传达到薄太后耳中。薄太后非常生气,她用帽子劈头盖脸地打向汉文帝,斥责他忘恩负义,汉文帝随即将周勃释放,并恢复了他的爵位。虽然是收受贿赂之后,薄昭才替周勃求情,但终归是避免了一场悲剧。

西汉文帝十年(公元前170年)冬,西汉孝文帝刘恒推行新政,受到以东骑将军薄昭为首的皇亲国戚的阻挠。钟毓平息“叛乱”胜利而归,文帝派薄昭等元老重臣到都门外接官亭迎接。接官亭上,钟毓把太原平叛情形禀明。薄昭自恃是国舅,将斩了自己的侄子的钟毓绑回府中,薄昭逼钟毓给自己的侄子薄贵披麻戴孝并认罪,钟毓据理力争,薄昭一怒之下将钟毓杀死。



这下闹大了,钟夫人闻讯痛不欲生,写下遗书,弃儿自尽。文帝为了维护新政就下令斩首薄昭,但是受到朝中老臣的劝阻。薄太后也大骂汉文帝无情无义,但是这些大臣却表示必须要杀了薄昭。最后汉文帝命大臣宴请薄昭,让他们在酒桌上透露出皇帝想要薄昭自杀的意思。薄昭对此十分恼怒,然后拒绝了。

最后汉文帝“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

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唐朝名相李德裕就认为这件事虽然在法律上说得过去,但是这毕竟是自己唯一的舅舅,而且薄太后还在世,这么做太过分了。魏文帝曹丕则充分肯定汉文帝的做法:“舅后之家,但当养育以恩而不当假借以权,既触罪法,又不得不害”。司马光认为认为曹丕这话十分正确:“斯言得之矣。然则欲慰母心者,将慎之于始乎。”



总体来看,其实杀人之后没什么事的也不少。当时作为太子的汉景帝一生气把吴王刘濞的儿子打死了也没什么事情,淮南王刘长击杀审食其也同样得到汉文帝的宽恕。为什么到了薄昭那里就必须要将其逼死呢?其实汉文帝这么做并不是简单为了维护法律公正,更重要的是看着薄昭的势力越来越大,担心外戚势力坐大,重演吕雉的路子。所以借着这个由头把薄昭逼死,绝了外戚势力的壮大之路。但是汉文帝刚开始没有防范薄昭却在后来将其逼死,这一点与对待淮南王刘长十分相似。不“防患于未然”而是“欲擒故纵”,故意将其放纵之后再连根处理,可以说是一种汉文帝版的“郑伯克段于鄢”。汉文帝这种举措可能是故意用这种法子“敲山震虎”吧。


总结:事实是,在汉代,草菅人命的事情不胜枚举,前者如吕后、萧何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了大功臣韩信,吕后因吃醋把情敌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并毒死了戚夫人所生的皇子刘如意。所以汉文帝对薄昭的处理,引起了后世的争论。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就引用了李德裕的说法。李认为汉文帝的这个做法不近人情,因为汉文帝的母亲只有这么一个亲弟弟。但司马光认为“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汉文帝按照法律进行处理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没有及时发现薄昭的弱点并派贤良帮助,还让他带兵,最后才酿出这样的悲剧。

Cookie

Cookie

薄昭的事情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如果权力没有限制,都会犯错误。

薄昭是薄姬的弟弟,也是汉文帝刘恒的亲舅舅。早年刘恒被封为代王以后,由于薄姬生性淡薄,不受刘邦宠爱,所以吕后当政时,并没有加害薄姬,反而将她送到了代地享福。

而薄昭就这么跟着自己的姐姐前往代地。这个时候的薄昭是一个天真烂漫的人,至少是没有什么野心和权力欲望的,他只想着过自己安稳的小日子。

毕竟看看戚夫人他们一家的下场,还是活下来的小日子最重要。因此这个时候的薄昭是一个特别低调的人,低调到历史上没有他的尘埃。


一、薄昭是汉文帝登基的重要推手。

早年薄姬是魏王豹的小妾,由于长得比较漂亮,而且又有相士曾经表示,薄姬将来要生下天子,所以薄姬备受魏王豹宠爱。

可惜宠爱了很多年,薄姬就是没给魏王豹生下个儿子来。这或许就是天意,至于相士估摸着是当年的薄姬为了邀宠请来的。

刘邦在诛灭魏王豹以后,果断纳了薄姬,结果一个晚上就让薄姬怀上了孩子,此后刘邦再也没有宠幸过薄姬。

薄姬有了儿子刘恒,也就心甘情愿地过着寡淡的生活。刘邦不怎么喜欢薄姬,自然也就看不上薄姬的儿子刘恒。因此将刘恒封到了偏远的代地。


此后薄姬、薄昭和刘恒相依为命,在代地过着小日子。直到有一天,吕后去世,周勃等人发动了诛灭诸吕的政变,最终请刘恒入朝登基。

为啥呢?因为周勃他们考量了一番,觉得只有刘恒的母族是比较淡薄低调的,不会再出现诸吕的麻烦。因此刘恒算是沾了母亲和舅舅的光。

刘恒心里没底啊,因为长安城刚刚经历了一番杀戮,老吕家的人一个不留,就连汉惠帝的那几个孩子也都没保住。这种情况下,你敢轻易去长安吗?

但是明显这又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那该咋整呢?这个时候薄昭拍着胸脯表示:外甥,舅舅给你去打探一下消息!

於是代王乃遣太后弟薄昭往见绛侯,绛侯等具为昭言所以迎立王意。薄昭还报曰:“信矣,毋可疑者。”---《史记

就这样薄昭便只身前往长安查探,周勃拉着薄昭的手,将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说了一遍。薄昭恍然大悟,立刻回去表示:一点毛病都没有,外甥你放心大胆地去登基,周勃是我铁哥们了!

就这样,刘恒才敢前往长安登基,要不历史上未必就有汉文帝这一号人物了。所以说薄昭是汉文帝登基的重要推手。因为如果派一般人去的话,刘恒也未必敢相信。


二、薄昭逐渐发现了权力的魅力。

汉文帝登基以后,立刻把自己的舅舅薄昭册封为轵侯,成为侯爵的薄昭,也没有让汉朝大臣们感到紧张,毕竟薄昭他们家的人,是出了名的淡薄,也就是所谓的老实人。

一般来说,老实人是不会害人的,所以周勃等人很放心。说起周勃,可能还是薄昭在仕途上的指路人。

当初薄昭来长安,接待他的就是周勃,两个人的交往也就由此展开。过去周勃这样的元勋是看不上薄昭这种小角色的,但是刘恒登基以后,周勃就不得不重视薄昭了。

因此薄昭和周勃的关系变得十分铁,周勃被贬到封国以后,害怕被人给杀了,于是整天穿着盔甲。这哥们的想法还真的蛮新奇,是荆轲刺秦王看多了么?

由于周勃当年是带兵打仗的猛将,现在又整日穿着盔甲,于是便有人告发周勃有谋反的嫌疑。在这种情况下,周勃就被抓入了死牢。


这个时候能救周勃的,只有薄昭了。于是周勃把自己的部分家产送给了薄昭,希望薄昭在汉文帝身边多美言几句。

薄昭终于意识到了权力的重要性,权力不仅可以管着人,而且还能换来如此大的财富。于是薄昭在薄太后和汉文帝跟前各种为周勃说好话,最终救了周勃一命。

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史记

周勃是得救了,但是从此以后薄昭却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权力欲望之中。说起来,周勃的确是薄昭在仕途上的引路人,只可惜是条歪路。


三、薄昭的小命,是被权力给耽误了。

薄昭得到了周勃的指点以后,开始利用手里的权力,为自己牟利。因此在大家看来,薄昭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由于手握重权,又是汉文帝的亲舅舅,有薄太后罩着。所以薄昭在朝中几乎成了说一不二的那个人,大家都要巴结他。

在这种大环境下,任何人都会变得骄纵跋扈起来,所以说这不是薄昭一个人的问题。汉文帝一直包容薄昭,朝中大臣也都只能忍气吞声。

一直到薄昭杀掉了朝廷使者的时候,汉文帝和群臣终于忍无可忍了。按照法令来说,薄昭这是死罪。

可是我们要认清一个社会现实,贪七八亿的人,只要认错态度认真,只会被判死缓,可有些人动了十几万,却要被判死刑。人和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薄昭就是前者,汉文帝压根就不忍心杀了他。但是不杀他又对不起法令,于是汉文帝就派大臣去找薄昭喝酒,顺便劝说他为了大局自尽。

薄昭又不傻,他觉得自己是皇帝的亲舅舅,太后的亲弟弟,咋可能就这么自尽呢?于是他死活不肯。无奈之下汉文帝又派大臣去为薄昭哭丧,啥意思?就是公开表示薄昭已经死了。

潜台词就是,老舅啊,你就快点自尽吧,你要是再不自尽的话,那外甥可就要动手了啊!薄昭一看,没戏了,于是就自尽了。


总结:权力得到限制,才是保护拥有权力者的好办法。

自古以来,皇权一直都会受到相权的限制,为啥非要这样呢?因为皇帝容易犯错误,没有丞相在旁边看着,极有可能会酿成无法挽回的大错。

可是皇帝总是不甘心被相权掣肘,于是朱元璋就废掉了宰相制度,结果自己到了晚年各种杀戮,犯下了弥天大罪。

此后虽然没有名义上的宰相,可内阁充当了这种角色。连皇权都需要有人监督,其他人的权力又岂能无人监督呢?

李世民有魏征看着,才开创了贞观之治。隋炀帝是把看着自己的人都给灭了,结果造成了隋朝的灭亡。所以说权力受到监督,非常重要。

薄昭的权力,没有人敢去监督,因此才会让薄昭越来越猖狂,直到走上了不归路。这不是薄昭个人的问题,这是汉朝外戚集团的通病。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篦梁灯火

篦梁灯火

汉文帝杀舅舅薄昭的事情相当传奇,采用的哭活丧的方式,逼迫薄昭自杀的,对此,后世多认为这是汉文帝的一个污点。

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的的第四个儿子,他的母亲薄姬原本是魏王豹的姬妾,后来魏豹为韩信所败后,薄姬也就被送入刘邦的后宫,干起来织布的活计。突然有一天,刘邦也不知为何,来到了织布坊,一下就看中了薄姬,春风一度,就生下了刘恒。

刘邦的激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从那之后就很少临幸薄姬,因此薄姬在刘邦活着时很不受宠。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刘邦死后,吕后临朝称制,对刘邦生前的宠姬进行迫害,而薄姬因为不受宠,反而被吕后放过,跟着儿子到了封地代国享福。薄姬的弟弟薄昭也跟着姐姐,一起到了代国。

吕后死后,陈平、周勃发动政变,大肆诛杀诸吕,废掉了少帝刘弘,并决定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在收到这个消息后,刘恒其实并不是高兴,而是慌得一匹。

毕竟,从古至今,我们也不知见过多少假传圣旨,将亲王、大臣骗到京师然后杀掉的例子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刘恒当然很担心陈平、周勃会不会杀了自己,所以不敢马上动身到长安继位。

但是,天下掉下来这么大的馅饼,不吃也说不过去,所以刘恒就派薄昭先去长安打探情况。薄昭到了长安,见到周勃后,问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明白了周勃等人的真实意图后,回来告诉刘恒:没有问题,放心去长安当皇帝吧!于是,刘恒立即启程,在长安登基,是为汉文帝。

应该说,薄昭长安一行是冒着很大风险的,如果这其中有什么阴谋诡计的话,第一个倒霉的就是薄昭,很有可能因此丢了性命。所以,当刘恒登基后,给予了薄昭丰厚的回报。

文帝封薄昭为车骑将军、轵侯,而且还经常赐予他大量的财物,从此薄昭一步登天,富贵至极,朝中大臣纷纷来巴结他,甚至连丞相周勃也不例外。史记·绛侯世家中记载,“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连周勃蒙难的时候,都要给薄昭送礼走后门,可见薄昭的权势、声望之盛。

从古至今,凡是突然富贵的人,大多把持不住自己,以致于招来杀身之祸,薄昭当然也不例外。

在一片阿谀奉承声中,一直是小人物的薄昭突然间成了皇帝身边的“头号红人”,这巨大的落差让他有些飘飘然,逐渐迷失自我,逐渐变得奢靡无度、骄纵不法。薄昭依仗着文帝的宠信,在朝堂内外安插亲信,还经常干涉朝政,由此逐渐引起文帝的不满。

不过,文帝为人忠厚,对自己亲戚更是宽容,小打小闹的错误一般都不追究。吕后的老情人、曾担任过左丞相的审食其,被刘恒的弟弟淮南王刘长当众打死,后来也不了了之了。薄昭是文帝的亲舅舅,又曾为他出生入死,立下大功,所以文帝对薄昭的骄纵不法行为并未及时地制止,由此导致后者滑向自我毁灭的深渊。

文帝为推行新政,派使者钟毓前往薄昭的封地太原宣讲,而薄昭的侄子薄贵,仗着薄昭、薄姬,在当地为非作歹。钟毓了解到情况后,不徇私情,将薄贵就地正法。薄昭知道后,极为愤怒,竟然杀死了钟毓。

杀死皇帝的使者是死罪,这没有问题,但如果杀人者是皇帝的舅舅就另当别论了。于是,文帝将此事拿到朝堂上,交给大臣们讨论。大家顾及皇帝的脸面,大部分人说应该从轻发落。只有相国张苍和大将军周兴说为一定得严办薄昭。文帝思虑良久,最后决定处死薄昭。

于是,文帝派人去请薄昭喝酒,在酒席上劝薄昭自杀。但是薄昭根本就不想死,任凭前来做思想工作的大臣磨破嘴皮子,依然无济于事。文帝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派遣数位大臣到薄昭的府邸哭活丧,薄昭知道文帝杀自己的决心已定,无可奈何,只好被迫自尽。

资治通鉴》记载,““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

汉文帝对薄昭的处理引起了后世的争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引用了唐朝宰相李德裕的说法,认为文帝的这个做法不近人情,因为汉文帝的母亲只有这么一个亲弟弟,汉文帝按照法律进行处理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没有及时发现薄昭的弱点并派贤良帮助,最后才酿出这样的悲剧。

综上所述,文帝之所以逼迫母亲薄太后唯一的弟弟薄昭自杀,是因为薄昭为泄私愤杀了文帝的使者,犯下了死罪,这件事放到现在当然没有讨论的余地,肯定是杀人偿命。但在汉代,草菅人命的事情层出不穷,比如霍去病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淮安王刘长杀了审食其,刘启在做太子的时候因为口角用棋盘砸死吴王太子刘贤,等等,事后也都没有受到追究。文帝如果不想杀舅舅薄昭,其实还是可以做得到的,这也是后世之人诟病文帝的原因所在。

guineabissau

guineabissau

刘邦死后,吕雉专政,她的七大姑八大姨,只要沾亲带故的都入朝为官,成为外戚干政第一人。吕雉死后,周勃、陈平等人铲平了吕氏一族,杀掉了吕后所立的不是正宗刘氏血统的少帝,并在刘姓皇族中选择皇位继承人,考虑的重点的母亲不能有一个强大的娘家,于是拥立当时封为代王的刘恒继承帝位,就是汉文帝。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天大好消息刘恒不知所措,不知道朝中所发生的一切,他是既高兴又怀疑,刘恒拿不定主意,不敢贸然前往,便派他的舅舅薄昭,前往长安与周勃会晤探听虚实,周勃向薄昭转达了他们拥护刘恒的诚意。

刘恒继位后,对他这个舅舅高度赞赏,毫无背景、势力的刘恒非常倚重自己的舅舅,封他为轵候,此时的薄昭已权倾朝野,无人能比;周勃因冤入狱,他派人向薄昭重金贿赂,终免一死,可见薄昭也是贪财小人。

刘恒登基第十年,山西发生了以薄昭的侄儿为首的叛乱,钟毓奉旨前去平叛,先斩后奏杀死了这个侄儿,薄昭大怒,在钟毓回来的时候,也先斩后奏把钟毓给杀了;杀了钦差大臣那可是要诛九族的,刘恒也不忍心处死他这个舅舅,想当年自己年幼,孤儿寡母前往代国,全靠舅舅薄昭鞍前马后的照顾,可如今舅舅犯下死罪,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自己正在推行新政、树立权威之时,又不得不考虑母亲的感受,于是派人前去劝说薄昭自杀谢罪,薄昭此时也趾高气昂,断然拒绝,刘恒没法,只好和众大臣穿孝服前往薄昭家哭灵,这可把薄昭吓坏了,只好乖乖自杀了事。

周勃等人当初挑选皇帝时,千算万算就是没有算到这个薄昭;汉文帝刘恒杀薄昭也是抑制外戚的一种手段,吸取吕氏外戚专政的教训,把他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能刚刚平定了吕氏专政,又来了个薄氏专政,刘恒确实是一代明君。

wuyunsheng_

wuyunsheng_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汉文帝刘恒,为何要杀死母亲薄姬唯一的弟弟薄昭?

(薄昭)

山野老人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很长,也值得读,希望大家耐着性子读完!

文帝要派人去太原府整治地方社会治安,与丞相张苍商议,问:“应该派谁去太原府担当此大任?”

张苍没有立即回答这个问题!

文帝说:“没有人敢去吗?”

张苍说:“太原府的问题不在太原府,而在京城。”

文帝故意问:“丞相能说明白点吗?”

张苍说:“皇上心里明白,无需我说明白!”

文帝笑着说:“连丞相也怕谈太原府的问题?”

张苍说:“我并不是怕!我是担心出了问题,连累皇上!”

文帝说:“这个问题,丞相不需要担心,我自有处理的方式方法。丞相只需要告诉我,派谁去太原合适就可以了!”

张苍说:“处理太原地方治安问题,老官僚们关系广,面子大,去了反而无益!”

文帝问:“为什么老官僚们去了反而无益呢?”

张苍说:“老官僚们都却不开薄太后的面子,处理具体问题往往会看薄太后的态度!”

文帝问:“那怎么办呢?”

张苍说:“派个年轻点的官员去!这个官员必须有胆量、有正气、不惧怕威胁,又没有太多的关系要照顾。不过这样的人去了,没有皇上的支持,也会一事无成!”

文帝问:“丞相心里有合适人选了,请丞相告诉我,这人是谁?”

张苍说:“这人就是钟毓!是个年轻人,能办实事!”

文帝说:“可以把他带来与我见面吗?我要亲自与他谈谈,了解他的真实想法!”

张苍说:“可以!明天早朝的时候,我让钟毓与皇上见面。”

钟毓年近三十,是御史大夫的跟班,家中还有个漂亮的老婆,还有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钟毓眉目清秀,文质彬彬,典型的书生像。觐见文帝,落落大方!

文帝见了有些不放心,这样书生气十足的人能整治太原府的恶霸势力吗?

文帝开门见山,问:“让你去太原府整治社会治安,你敢去吗?”

钟毓说:“只要朝廷让我去,就没有我想敢去不敢去的问题!”

文帝又问:“太原府社会关系复杂,弄得不好,还会把你搭进去!”

钟毓说:“把我搭进去,又有什么可怕的?我背后有皇上挺我,就是搭进去了,也心甘情愿!”

(汉文帝)

文帝又问:“你没有后顾之忧吗?”

钟毓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既然做官了,就得有担当!”

文帝说:“那你明天就去太原!”

钟毓到了太原府,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最后确定,万恶不赦的人物就是太原府的管家薄贵。

怎么处理薄贵呢?

同去的官员提醒钟毓说:“薄贵之所以敢在太原府作恶多端,就是背后有个叔父薄昭。薄昭之所以敢纵容薄贵,就是背后有个薄太后。薄太后,连皇上也让她三分!当年,皇上要处死周勃,周勃找到薄昭,薄昭找到薄太后。最后薄太后干预,周勃才留下性命。现在你要处死薄昭的管家、侄儿,薄昭会放过你吗?”

有人还提醒钟毓说:“你要好好掂量,你能够斗过薄昭吗?”

钟毓有些犹豫!

有人见钟毓犹豫,继续说:“我们可以回朝廷向皇上报告,怎么处理,是皇上的事情!”

钟毓拗劲上来了!

钟毓说:“案情上报皇上,这个案子就会不了了之了!”

同去的官员说:“那是朝廷的事情,我们管不着!”

钟毓说:“既然皇上派我到太原当差,我就应该当好这差事。一不做,二不休。我认为应该主持正义,依法办事,为民除害,保一方平安,处死薄贵!”

钟毓话还没说完,同去的官员脸都吓白了!结结巴巴地说:“钟毓,你不要命了?”

钟毓说:“拿我的命,换地方百姓平安,我不在乎!你们可以当作不知道,有什么事情,我一人担着!”

还有人好心提醒钟毓说:“你一人担当得起吗?你背后还有家庭、老婆、孩子。你死了,他们怎么办?”

钟毓说:“思前想后,办不了案子!”

钟毓当天就处死了薄贵!

钟毓还没有回到朝廷,钟毓处死薄贵的消息就传遍了京城!

国舅爷薄昭愤怒得满屋子转圈!

国舅爷停下来对家丁说:“我这次一定要让钟毓为薄贵披麻戴孝,然后将钟毓碎尸万段!”

(薄太后)

薄太后知道了钟毓处死了自己的侄孙,找到文帝说:“钟毓回到朝廷后,你把这家伙交给我处置!”

张苍找到文帝说:“这次钟毓闯大祸了,皇上应该替钟毓主持正义!”

钟毓的老婆知道了,整天哭哭啼啼!

京城的贫民百姓知道了,他们说:“朝廷就是需要钟毓这样的官爷!这就是为我贫民百姓撑腰的官老爷!”

张苍得知钟毓马上就要回京城了,又去见皇上,对皇上说:“钟毓马上就要回京城了,我们应该怎样防止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文帝说:“钟毓回京城,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呢?明天在接官台大张旗鼓地迎接钟毓归来,以此震慑那些目无王法的官员!”

文帝见张苍很吃惊的样子,又说:“不妥吗?你不要怕!这有什么可怕的呢?你越怕越有事情!明天你通知薄昭也到接官台去迎接钟毓!”

张苍说:“薄昭也要通知去?”

文帝说:“当然应该通知薄昭去!最应该去迎接钟毓的就是薄昭,让他小心点,不要以国舅爷自居,京城里还是有人不怕他这个国舅爷的!”

张苍站在原地一动不动,颤抖着问:“要是薄昭当场刺死钟毓,怎么办?”

文帝说:“薄昭有如此胆大妄为吗?”

张苍说:“我们谨慎起见,还是让薄昭回避好!”

文帝说:“不能让薄昭回避!让薄昭回避,我们惩治地方恶霸势力的效果就打折扣了!我就是要让薄昭看看,横行霸道是什么下场!?

张苍还是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文帝说:“丞相就这么一点事情,就害怕了!快走吧,让薄昭到接官台迎接钟毓!不但要通知薄昭去,朝廷中那些元老重臣都要去接官台迎接钟毓!”

接官台周围,人流涌动。

有朝廷官员,也有钟毓家眷。

人们议论纷纷,有的夸奖钟毓一身正气,不畏豪强;也有人替钟毓担忧。

钟毓的妻子挤在人流中忐忑不安,一边注视着朝廷官员的议论,一边朝大路远方张望,盼望丈夫安全归来!

薄昭等元老重臣也在焦急地等待钟毓的到来!

太阳当顶的时候,钟毓乘坐的马车扬起高高的灰尘,来到了都门外接官台。

钟毓见到薄昭,向薄昭禀明了太原平叛情形。

薄昭自恃国舅爷,下令把钟毓绑回府中。并下令驱散了接官台周围迎接钟毓的人群。

薄昭威逼钟毓上书认罪并为侄儿薄贵披麻戴孝。

钟毓据理力争,寸步不让;薄昭恼羞成怒,挥宝刀斩钟毓于堂前。

钟夫人闻讯痛不欲生,写下遗书,弃儿自尽。

文帝为了推行新政,明正典法,下旨将薄昭午门斩首。

朝廷文武大臣纷纷下跪,替薄昭求情!文帝左右为难,杀薄昭不是,不杀薄昭也不是!

在众臣的苦劝下,文帝对文武大臣说:“薄昭非死不可,既然文武大臣,替薄昭求情,那么,就请薄昭自尽吧!”

于是命丞相张苍和老将军周兴捧御酒去薄家规劝国舅爷服法自裁。

薄昭见了张苍,哈哈大笑:“老子就是要好好活着,看那个小皇帝能把我怎么样?”

薄昭的姐姐、文帝的母后闻讯摆驾昭阳宫,怒斥儿子无情无义,斩杀皇亲重臣。

母子正在争执不下时,皇亲国戚又联名保奏,赦免薄昭。

与此同时,丞相张苍披麻戴孝,怀抱婴儿上殿为钟毓一家申冤,老将军周兴也手托冠带上殿辞官。

薄昭奉旨进宫,满不在乎的样子。

可是警卫只让薄昭从偏殿进入。

进得殿门,薄昭腿软了!

薄昭看到,先主的灵堂旁竖立着一块高达的牌子,高大的牌位上写着“东骑将军东昭公之灵位”。

只见文帝全身缟素,在灵位前捧酒献祭。

薄昭终于理解文帝大祭活人的苦心,知道薄太后、自己的姐姐也救不了他。

薄昭怨恨地想:这小子用对付淮南王的手段来对付自己,好阴险,便抽刀饮刃而死。

文帝为什么这样煞费苦心地置自己的国舅爷于死地呢?

宋代的司马光对此有个说法!

司马光在他那本《资治通鉴》中写道:我司马光说:“唐代宰相李德裕认为:‘汉文帝杀薄昭,从道义上看,这一决定是正确的,从情理上看,则有些不妥。当年秦康公送晋文公返国的时候,曾发出见到舅父就如母亲仍然在世一样的感叹。更何况太后还活着,就那么一个弟弟薄昭,决定的十分干脆,完全没有不杀舅舅安慰母亲的想法。’我认为法律是天下公正的东西,只有善于执法的人,对亲对疏一视同仁,没有偏袒的人,则人们就没有敢因为有背景依靠而犯法的了。犯事的薄昭虽然平常被称为有德行的人,但文帝没有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而是直接惩处,文帝真是善于执法的人啊。薄昭骄横,目无法纪,以至于杀汉使者,这不是因为仗着自己有背景么?如果纵容他、赦免他,这和汉成帝、汉哀帝的乱世有什么区别呢?魏文帝曾经赞扬过汉文帝的治世,但不肯定他杀薄昭这一点,说:‘外戚那些人,应该从物质上满足他们,而不是给他们权力,这样就不会等到他们触犯了法律,又不得不秉公大义灭亲。’这是在指出汉文帝一开始就应该给薄昭一个物质收入丰厚的闲职,这样就不会因为薄昭犯政治错误不得不杀他了。既然这样,那么想不让母亲难过,一开始就要谨慎给外戚那些人安排工作。”

文帝处死了自己国舅爷,这是让人不相信的事情!不过联系淮南王刘长的死,你就不得不相信了!

文帝表面看很懦弱,很多事情都是很谦卑的对待,但是从骨子里看,文帝是一个很有韧劲的人,处理事情看似不漏山,不显水,却把事情做得面面俱到,冠冕堂皇。

文帝为什么要处死国舅爷呢?

薄昭之于文帝是建立过大功的人!

周勃等人消灭吕氏势力后,决定让当时的代王刘恒进京做皇帝。刘恒没有胆量赴京城做皇帝,就派薄昭到京城打探虚实。薄昭见过周勃后,证实消息可靠。立即赶回代国,对刘恒说:“不是骗局,是真的!”于是刘恒才决定进京。

当时刘恒进京,只带有宋昌、张武、薄昭等六人。

薄昭之于文帝是值得信赖的人!

刘恒进京做了皇帝后,刘恒又派薄昭回代国迎接薄太后及其皇室成员。可以说薄昭对于文帝是竭忠尽智。

薄昭之于整个朝廷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长者!

淮南王刘长造反,没有人敢出面制止。文帝就派薄昭代表自己去淮南国训导淮南王刘长,薄昭还为此对淮南王写有一封措辞恳切的书信,训导淮南王要忠于朝廷、忠于祖先!

薄昭是薄氏家族唯一在朝廷露面的官员,是文帝唯一的国舅爷,薄太后唯一的弟弟。这样一位人物,于亲杀他不忍;于义杀他不妥;于政杀他不该,那么,文帝为什么偏偏又要杀害这样一位重要的人物呢?

像《史记》、《汉书》等正史找不到说法,也没有说薄昭是文帝处死的,只是说某年某月将军薄昭死。

其实,司马光、唐代的那个宰相李德裕、还有魏文帝曹丕都太小看了文帝。

(司马光)

文帝杀薄昭并不仅仅是因为薄昭杀死了他的使者钟毓。仅仅是因为杀死使者钟毓文帝是不会在乎的。

汉朝杀人不抵命的事情多了去。

文帝的儿子刘启因与吴王刘濞的太子刘贤下棋的事情,动手用棋子砸死了刘贤,一点事情也没有!

文帝的弟弟淮南王刘长杀死了审食其,也一点事情也没有!

现在,文帝要以杀人抵命的理由处死国舅爷薄昭也只是一个说辞,真的的理由是文帝嫉恨外戚专权。

嫉恨薄昭倚仗国舅爷的资格阻碍他的新政改革。

文帝甚至怀疑薄昭与朝廷重臣早已暗中勾结,处处刁难自己。

上次处死周勃,薄昭替周勃求情,文帝就开始怀疑薄昭早已与周勃有些不正常的关系,甚至怀疑薄昭那一次进京与周勃联系,他们俩人之间就谈妥了什么利益交换。

再从这次具体的情形来看,丞相张苍认为薄昭去接官台迎接钟毓不合适,而文帝却坚持要让薄昭去接官台迎接,这里就是一个布局,故意给薄昭一个杀钟毓的时机,然后以此处置薄昭。

文帝不也这样对待过淮南王刘长的吗?

薄昭死了,文帝以为自己除却了一个心头大患,殊不知文帝处死了薄昭,迎来了更大的心头大患,那就是他的母后的嫉恨!

rite

rite

汉文帝刘恒只要一个舅舅,名叫薄昭。薄昭对于汉文帝来说,也是有功之臣。汉文帝的母亲薄姬并不是一个很受汉高祖宠爱的人。也正因为薄姬不受刘邦宠爱,所以薄姬母子才能躲过刘邦身后吕太后专权期间的风风雨雨。吕太后打发薄姬母子前往刘恒的封地代国,就在今天山西的西北部大同一带。这在当时是非常偏远的地方。薄昭也跟随薄姬母子前往代地居住。假如没有什么意外的话,他们一家人将会在那里度过平定的一生。但是,在吕太后身后,忠于刘家的大臣消灭了吕氏的势力,再度拥戴刘家人出来做天子。他们选中了代王刘恒。刘恒当时对于长安的情况并不了解,也不敢贸然前往。于是,他就派自己最亲近的人,舅舅薄昭前往长安一探虚实。薄昭来到长安之后,发现刘恒必须及时前往,占据先机,否则久则生变。刘恒及时赶往长安登基称帝,他就是汉文帝。从这件事情来说,汉文帝刘恒肯定是要感激舅舅的。

汉文帝即位后,薄昭又前往代地把汉文帝的母亲薄姬接到了长安。不久后,薄昭还被封为轵侯。不过薄昭并没有最终能够保全自己的富贵。被逼自杀身亡。对于薄昭的死,无论是《史记》还是《汉书》都没有很详细的记载。大体上说,就是薄昭曾经仰仗着自己国舅爷的身份,曾经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情。而汉文帝绝对不是那种昏君,他绝对不能容忍自己的舅舅带头破坏国家法制。而他考虑到太后的情感问题,并没有下令将舅舅处死。而是劝舅舅自杀。当然,薄昭不愿意死,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但是,汉文帝干脆派大臣到薄昭家里去吊丧。薄昭迫不得已,最终自杀身亡。薄昭自杀后,汉文帝厚葬了薄昭,也算是给母亲一个交代吧。

因为汉文帝逼死薄昭这件事情,记载并不详细。所以,后世演绎出许多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都是想象之辞,不可为准。

菱子自由了

菱子自由了

西汉地图

上篇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讲到西汉初年,绛侯周勃在平定诸吕叛乱并拥立代王刘恒为帝之后,曾经被人诬告谋反。木讷寡言的周勃在狱中受尽屈辱,最后向狱卒委屈求情,并且向将军薄昭行贿,最终才保住一条性命。代王刘恒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将军薄昭就是汉文帝唯一的舅舅。但是后来薄昭犯罪,汉文帝竟然采用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逼着他自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定汉先驱

绛侯周勃

吕后八年(公元前180年),汉朝的实际执政者吕后病逝,她临终曾经让吕禄、吕产等人秘不发丧,防止被忠于刘氏的汉臣夺权,但最终还是没能保住吕氏一族。陈平、周勃等人荡平诸吕之后,经过一番商议,最终决定拥立以孝闻名天下的代王刘恒为帝。消息传到代国之后,刘恒非常犹豫而且充满怀疑,便派舅舅薄昭前往长安打探消息。薄昭与周勃会面并确认情况属实之后,迅速返回,然后带着外甥一行到宫中继位。待大局已定,薄昭再次返回代国,迎接姐姐薄太后。此后,薄昭被封为轵侯。

力保周勃

薄昭剧照

汉高祖刘邦临终时,曾经对吕后交代:“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认为周勃此后可以承担太尉(相当于西汉的中·央军·委主席),而吕后虽然在刘邦死后大力扶植吕氏势力,但高祖的政策基本上都得到了完整的实施。周勃后来也正如刘邦的预言,让汉朝的统治权再次回到刘氏手中。但事后周勃却遭到了“兔死狗烹”的待遇,在狱中他向狱卒以及薄昭行贿,才把自己蒙冤的消息传达到薄太后耳中。薄太后非常生气,她用帽子劈头盖脸地打向汉文帝,斥责他忘恩负义,汉文帝随即将周勃释放,并恢复了他的爵位。虽然是收受贿赂之后,薄昭才替周勃求情,但总归是避免了一场悲剧。

被逼自杀

汉文帝刘恒

在西汉初年,受贿也许是一桩可以被原谅的罪名,但杀人就不是了。《资治通鉴》记载,在太宗十年(公元前170年),“将军薄昭杀汉使者”,但并没有记载这件案情的详细信息,总之汉文帝很生气,并且认为后果应该很严重才对。可是薄昭是自己唯一的舅舅,而且薄太后尚且在世,无论如何也不能公开将他下狱并执行死刑啊。于是汉文帝命大臣宴请薄昭,让他们在酒桌上透露出皇帝想要薄昭自杀的意思。薄昭对此十分恼怒,然后拒绝了。

薄太后陵

汉文帝深感“此时此夜难为情”,但事还是得办啊,于是他“使群臣丧服往哭之”,意思是甥舅两人杠上了,看见舅舅不肯自杀,外甥便让大臣们穿着丧服去舅舅门前哭丧,薄昭看见这种情形,只得自裁。史书中对此事记载非常简单,但后世演绎中又给他们增加了很多戏份,说汉文帝曾经在宫中立了“故东骑将军东昭公之灵位”,并帅百官穿着丧服哭临,奉旨进宫的薄昭看见这出戏之后便自杀了。

后世评价

魏文帝曹丕

被梁启超评为“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的唐朝名相李德裕曾说汉文帝杀薄昭在法律上来说是对的,但是当时薄太后尚且在世,并且只有这一个弟弟,汉文帝也太没有人情味了,却没有想出汉文帝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对。魏文帝曹丕认为“舅后之家,但当养育以恩而不当假借以权,既触罪法,又不得不害”,意思是对于皇亲国戚,皇帝保证他们能够吃好喝好就行了,但绝对不应该给他们权力,因为恩宠过度,他们总有犯法加诛之时。司马光对曹丕的观点深表赞同,因为“法者,天下之公器”,如果外戚“有所恃而犯之”,那么法律就无法在全国公平地推行了。总之,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公然犯法的薄昭是必死的,而汉文帝的做法也算是符合情理吧。

卖吕孩的小杨火

卖吕孩的小杨火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其母为薄姬,原是魏王豹的姬妾。此后,当时著名的女相士许负,为薄姬相面,告知其儿子将成为天子。这则消息,对于头脑简单的魏王豹来说,无疑是在说自己可以得到天下。于是,以为自己可以开挂的魏王豹,起兵造反,被韩信打了个落花流水。薄姬也成为了俘虏,被分配至宫中织布。一次刘邦看中其姿色,纳为姬妾,后生汉文帝刘恒。

按照“子以母贵”,应该是戚夫人最受宠;接着是刘邦原配吕雉,薄姬应该是第三梯队,甚至还往后。所以说,刘恒在刘邦的儿子中,是非常不起眼的。这个得益于其母亲薄姬,是个非常有大局观的人,有识人之明,对后宫的整体形势,做出了“风险评估”。

当刘邦放权给吕雉后,以及刘邦改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失败后,薄姬更是看清楚了形势,让刘恒收敛光芒,隐藏自己。高祖死后,吕雉专权,为自己的儿子保驾护航,除去了大部分有继位可能的皇子,只剩下刘邦长子刘肥以及第四子刘恒。

这不仅保护了刘恒,也保护了薄姬。刘邦死后,娘俩和薄姬的弟弟薄昭,一同前往了封地。公元前180年,西汉功臣与皇室联手,推翻了吕氏一族。在推举新皇帝之时,诸位大臣没有选择在平叛中,立下大功的齐王刘襄(刘肥之子),便是忌惮刘襄的舅父驷钧势力,实在是不想再来一次“诸吕之乱”,转而选择刘恒继位。

身处封地代国的刘恒,面对“天上掉下馅饼”,不明就里,不知所措,担心是陷阱,不是馅饼。为此,派出了自己的舅舅薄昭前往,一窥究竟。最终,薄昭证实了,刘恒得以继位。可以说薄昭在消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是冒着生命危险,为自己外甥“探路”的。刘恒也没有亏待自己舅舅,分封薄昭为轵(读音zhǐ)侯,封万户。

至于说为何汉文帝刘恒最后,为何要逼死自己唯一的舅舅。事件简单经过是:汉文帝刘恒为推行新政,派出钟毓前往薄昭的封地宣讲,而薄昭的侄子薄贵,仗着薄昭、薄姬,在当地为非作歹,正好撞在枪口上。钟毓一点情面都不给,将薄贵就地正法。

此举触怒了薄昭,竟然让钟毓为薄贵披麻戴孝。在遭到拒绝后,恼羞成怒的薄昭杀了钟毓。汉文帝知晓后,徘徊于清理与法理之间,为了不被母亲薄姬责备,安排了张苍、周兴前往薄府劝说国舅自尽,薄昭不从。汉文帝又派出数位大臣,披麻戴孝到薄府,哭活丧,逼着薄昭自行了断。最终,汉文帝如愿以偿,薄昭自刎而死。《资治通鉴》记载这一桥段: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

表面上的原因是薄昭杀了汉文帝平叛的使者钟毓。实则是经历过“诸吕之乱”的汉文帝,非常忌惮外戚势力。虽一说到汉文帝,都是一片赞誉之声,但从上述逼死自己舅舅的事件,可见汉文帝也不是纯粹吃素的,再说了又有哪个皇帝是天真无邪的呢?

再者,汉文帝为推行新政,又为何单单选择自己舅舅的封地,作为试点呢?由此,可以反推很可能是,薄昭已经羽翼丰满。周勃曾将汉文帝所封的一万户食邑,转送给薄昭(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周勃可以说是,所剩下汉初功臣中的“带头大哥”了。连他都需要巴结薄昭,足以说明薄昭的势力威胁到了皇权,使得汉文帝开始警觉,导演了钟毓“代天巡抚”的好戏,目的是警告。只不过,此时已经膨胀的薄昭杀了钟毓,逼得汉文帝不得不又导演了一出逼宫的大戏。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捧个人场,点个赞呗^_^

安迪

安迪

薄姬最开始是魏豹的姬妾,许负曾经给薄姬看过相,说她生的儿子能成为天子,魏豹听说之后,以为说的是自己,就叛了刘邦,最后被韩信打败,薄姬就跟了刘邦,后来生下了刘邦四子刘恒。

刘邦驾崩后,汉惠帝继位,刘恒与薄姬一起回到代国,薄昭是薄姬的弟弟,也就跟着薄姬一起去了代国。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死,周勃陈平等人灭了诸吕之后,迎立刘恒为帝。刘恒因为不知道京城内的具体情况,所以没有立即答应,而是派了薄昭到长安城去见周勃,周勃告诉薄昭整个事情的详细经过。

薄昭回到代国跟刘恒说明了情况,跟刘恒说:没问题,不需要怀疑。刘恒才带下决心去长安城,又派薄昭到代国把薄姬给接过来。汉文帝登基后,封薄昭为轵侯。

公元前176年,有人告发周勃谋反,周勃下了狱,廷尉审周勃,周勃很害怕,但是不知道该如此为自己辩解,最后周勃重金送给薄昭,然后在薄姬的帮助下,周勃最终被释放。

公元前170年,汉文帝推行新政,让钟毓到太原巡抚平叛,太原是薄昭的封地,薄昭的亲侄子薄贵仗着薄昭与薄姬的权势,为非作歹,做了很多坏事。

钟毓回朝的时候,汉文帝命很多大臣到接官亭去接风,薄昭很关心钟毓是怎么处置薄贵的,所以也来了,薄昭向钟毓敬酒,钟毓把奏章交给薄昭看。

薄昭一看奏章,发现钟毓已将薄贵处斩了,薄昭一怒之下,就把钟毓绑到薄府,钟毓向薄昭讲了薄贵的所做所为,薄昭根本不听,要求钟毓为薄贵披麻戴孝,钟毓给拒绝了,薄昭拿出御赐的宝刀给钟毓看。

钟毓说如果薄昭以宝刀之威阻扰新政,那么他的盖世之功将毁于一旦,薄昭哪管这些,最后将用刀将钟毓给杀死了。汉文帝听说钟毓让薄昭给杀了,就准备下诏要斩薄昭,群臣劝阻,只有相国张苍和大将军周兴说为一定得严办薄昭。

汉文帝十分的为难,他就让张苍和周兴到薄府劝薄昭自决,薄昭不仅不听,还说汉文帝与新政的坏话。薄姬也知道了,宣布赦免薄昭,钟毓的夫人一听说这个事情,也自决了。

张苍身穿孝服,抱着钟毓的儿子来见汉文帝,汉文帝就命人收了薄昭的御赐宝刀,在宫中设下了薄昭的灵堂,宣薄昭进宫,薄昭看了这个灵堂之后,就自决了。

fifihon

fifihon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