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和秋月究竟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姚小柒
春天的花秋天的月都是美好的事物。也是自然界年复一年永恒不变的美好。可是在李煜眼中他厌倦了,囚徒的生活肯定是很难受的,很屈辱的,特别是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对此比一般人也要更加敏感。所以他说何时了,什么时候才结束?希望这一切美好的时候自己不要再看到了,其实也是说自己已经无法忍受了。
sean_1122
“春花”与“秋月”在行文中是两相对仗的。“春对秋”“花对月”“春花对秋月”,所以在文学手法上,它俩的关系属于对仗工整的好朋友。
而就文学意象来说,春花和秋月都是美好事物的代表。可春日的花和秋天的月又存在着时间上的绝对差,毕竟春花绝不可能遇到秋月。这与诗句后文的“往事知多少”“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部分都存在一定的关联。在这一角度上,“春花秋月”便是隐喻后文的伏笔,就像《红楼梦》开篇的判词与结局中主要人物的命运一样。
春花之于秋月,就如同过去之于现在。秋月能了解春花多少故事?而“现在”又能洞悉“过去”多少的心事呢?在时间的长河里,无数难以名状的遗憾皆如“春花秋月”一般,美好却不可知不能知不愿知。而很多事不是不知,只是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知不知已经不重要了。
小鱼爱吃章鱼烧
同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出 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邢颙传:“(君侯)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用 法 复句式;作主语、分句;用于比喻句
示 例 峻青秋色赋:“~,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
近义词 开花结果
反义词 华而不实
“春华秋实”有两种意思:一,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华”同“花”。春天开花,秋天结实。引申为先挥汗耕耘、适时播种,后才有丰收的喜悦,这是比较多见的。二,比喻文采与德行。多指因学识渊博,而明于修身律己,品行高洁(相反,若“习近不肖,礼贤不足”,则离“春华秋实”远矣)
zhoult0514
花和月象征着美好,这样的例子还有更多,比如风花雪月,清风明月。
qmy522
“春花秋月何时了”,源于五代十国阶段南唐后主、也是亡国之君李煜在被宋太宗赐给毒酒死之前夜所做的一首绝命词,即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古诗词全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车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仅仅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词是一曲性命的哀歌。全词語言澄澈、凝练、优美、清爽,以问及,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扪心自问,更是根据描绘这几问和景色的不堪回首,表达了创作者因成亡国之君后对性命成空的可悲和无穷痛楚的感慨!
什么是“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年中最好是的景色,特指一年的季节。何时了:什么时候完后。寒来暑往,年复一年,什么时候才到最深处?
这句触景伤情,表层上指美景良辰什么时候终结,本质上是悲叹灭亡之痛何日了断。婉转地表述出创作者承受不上灭亡与囚居的痛楚,只愿尽早完毕性命的失落情绪。
李煜真不愧是我国历史上的千古词帝。他虽沒有施政之才,却也是个一心憧憬古诗词与随意而所在封建社会中却难得一见的仁君。尤其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悲慨之情如冲破大峡谷、冲向海洋的连绵不绝,一发而不可收。读来其实让人震撼人心极其,悲从而起。
时光掌声雷动在消逝,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凄惨悲伤的古诗词尽管停留在一干很多年前的创作者凄然离逝的一天,可是古诗词的回味无穷确是数不胜数,广为流传迄今,变成千古绝唱,“远垂不朽者也。”
paomian
李煜的“春花秋月”名句,原本抒发了他一己的亡国之痛,却引起无数吟唱者的强烈共鸣!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作者以艺术家的笔锋,触到了华夏民族审美意识的一个重要情结。
中华民族有一种强烈的时间意识,而这种时间意识往往集中在“春”、“秋”、“花”、“月”中体现出来。
“春”与“秋”连用,作为历史的代称,在典籍中屡见不鲜(例如左氏春秋、《吕氏春秋》、《十国春秋》等),从而打下了鲜明的民族印记,成为民族的历史时间概念的形象浓缩。
“春秋”是年龄的代称。如南宋词人张孝祥的水调歌头:“忆当年,周(瑜)与谢(安),富春秋”;“春秋”还具有光阴、岁月的含义,如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总之,彼此更迭、流转的“春”与“秋”,积淀着中国诗人敏感的时间意识,是他们感慨人生、思考宇宙之不可缺少的媒介。春词秋诗在中国诗史上,可谓是数不胜数,是有着深厚的文化风俗背景的。
我们都知道,春诗中最眩人眼目的,莫过于吐艳的百花;秋诗中最引人遐想的,又莫过于澄净的圆月。而春花开落,秋月盈亏,个中变化,最耐寻思。这两种极典型而耐人寻味的景物——花与月,在一年中的短暂停留,该能引起人们几多的怅恨与愁思,而它们的岁岁复生又会引起人们多少珍视当下和憧憬未来之情!概而言之,悠远的时间意识与精美的诗歌意象的有机结合——春花秋月,凝聚着中国人对人生美好与人生缺憾的独特体验。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虽不免颓唐哀痛已甚,但他毕竟在悄焉动容之际,道出了人人心中皆有而又难以道出的民族审美意趣,遂成为千古名句。
sunglases
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交替,但诗人的囚犯般的岁月(生活),什么时候能结束?
北极熊女王大人
他两个之间没有关系,只是两个意象,是作者李煜借以表达自己沦为阶下囚后对故国的思念,对昔日生活的追忆。
☆雪域战神☆
这是感叹人生苦短的一首词。表面上春花和秋月没有什么联系。而事实上春花和秋月都是美景,都是代表着一种美好的事物。但他们却在一年四季当中却很短暂,一晃就过去了,人生何不如此,美好的青春一晃就过去了。
地瓜与土豆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大举进攻于消灭了平澜后手蓝汉等国南唐后主李煜不问朝政智慧只会晕金作诗,宋朝被宋朝打败,投降后分为命侯李煜感慨的作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畅畅畅畅陀
春花指一个季节,这里隐含春天花开的时间!
秋月指的是一个秋天的月夜,回忆起如此的场`景,很多往事留落心头!
乔腾
中国文学都有双语。中间的双语,一是季节变化。二是人的经历[捂脸]
水果篮子14
最喜欢李煜的这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如果非要探究其中的“春花”和”秋月“是什么关系,那么我想说,春花与秋月本是最美好的事物,它们并没有任何关联,只不过是诗人借景悲情抒发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囚禁生活。
作为一代帝王,却没能逃过命运的劫难。对于李煜来说,这辈子的生死竟是“成亦是诗、败亦是诗”,似乎就是因为这首诗才被宋太宗药酒赐死。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年复一年岁月的更迭,诗人却被迫过着囚禁的生活,回想往事,自己曾是一代帝王,竟然沦落到如此地步,此时的心中有无限的悲苦和愤慨,还有对自己曾经风花雪月、纵情享乐、不思朝政,以至于落到如此的下场,那种由此而发的悔恨之意更使自己触景生情,惆怅难忍。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富丽堂皇的皇宫大殿依然存在,只是江山易主,再不姓“李”。这种悲情悔恨以及忧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朱颜已改,江山不再,而诗人却还苟活于世,面对花开花又落、月圆月又缺的囚徒生活,真不知道何时是个头!
诗人很巧妙地运用修辞的手法,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感叹这一年又一年的“春花”、“秋月”何时才是尽头!
这首词不仅是李煜的“血泪之歌”,更是千古绝唱!
我是阆外人,谢谢关注。
HippoTT
古时候,(春秋)指的是年复一年的中国历史!甘洒热血写春秋,就是甘洒热血写历史!
为了不让自己人民生灵涂炭的牺牲,不战而降失去自由的亡国之君李煜:春华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虞美人),是招惹来杀身之祸的诗作。否则,他还是能不愁酒肉吃喝的活到老死的。
“春华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周而复始的改朝换代相互残杀的战争何时能没有了?发动夺天下战争的人们,你们的中华历史文化知识知道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昨夜在小楼睡觉又故国神游了,玉树前庭华的王母瑶池还在,只是夜里成人的我纯白肤色的人面已改成颜黄色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问我南唐后主李煜有多少怀故国(三春晖)愁,如同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向东流!
总之,李煜有着天朝华下大中国中国东夷华夷历史文化!
右转45°微笑
这里的春花不是花,秋月也不是月。
写下这首词的时候,李煜已被宋太祖从南唐都城金陵俘至北宋京师被软禁起来;连他的皇后都被我宋太宗强幸。
此时的李煜可谓度日如年,每一秒都是苦恨。
春花和秋月虽然美好,但与此时的李煜却是一种煎熬。
亡国之痛、囚禁之苦、身为帝王如今连妻子儿女都保护不了。这万般煎熬,每一秒都在摧残着他;甚至梦里都会惊出冷汗。
春花秋月是时光的交替,这是自然也是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