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国演义》中来个军师能力大排行,你心中前10名的都会是谁,为什么?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最新跟帖
Hieroglyphic

Hieroglyphic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自己带兵打仗自己出谋略,其他的都只出谋略不会带兵打仗,这里点名说一下,不要拿郭嘉跟诸葛亮比,郭嘉会带兵打仗吗?都是易垃圾品三国为了靠黑诸葛能让自己火起来,徐庶都有阵前实战过,徐庶都比郭嘉强!

沁鬼鬼

沁鬼鬼

三国时期的军师,最出名的当然要数诸葛亮。若要评出一个排行,每个人的看法都会不尽相同。

在三分天下局面形成之前,其他势力也有一些比较厉害的军师。不过既然最后都没存活到后期,其实侧面说明他们相对能力是比较低的了。所以我在这里就只讨论魏蜀吴三家的军师了。

我们可以分别先看一下三大阵营的主要军师:

魏国:郭嘉、荀彧、程昱、贾诩、司马懿等。

吴国:程普、周瑜、张纮、张昭、鲁肃、吕蒙、陆逊等。

蜀汉:徐庶、法正、孙乾、马谡、庞统、诸葛亮等。

下面列出我心中的排名:

第十名 徐庶

徐庶是刘备的第一位军师,让他尝到了有人才辅助的优势。其实我个人人物徐庶的能力应该不止如此。只是因它被曹操赚回许昌,一失足成千古恨了。没能一展才华,不能不令人惋惜。

第九名 贾诩

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虽然稍微不太出名,但是他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第八名 陆逊

陆逊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在刘备伐吴的前夕临危受命,虽然面对大军压境却临危不乱。夷陵之战打破刘备,火烧连营八百里,一战成名。

第七名 荀彧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上,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第六名 法正

法正虽然不太为人熟知,但是他在刘备阵营中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

第五名 庞统

司马徽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可见庞统的实力是相当高的。从他一口气处理完县衙积累的案件也能看出此人能力不凡。更不用说赤壁之战,他献“连环计”大破曹军。落凤坡中箭身亡只能说是时代的不幸了。若此人不死,“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目标说不定就能实现了。

第四名 周瑜

至于周瑜,希望读者不要被《三国演义》过于戏剧化的文字影响。虽然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被气死,但是他的军事实力是不容小觑的。孙策临死前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可见周瑜的实力确实不凡。

第三名 郭嘉

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第二名 诸葛亮

诸葛亮的实力自不必说,《三国演义》正是在褒扬蜀汉一方。甚至我觉得过于神化了诸葛亮的实力。不过既然就演义来说,他确实“几乎”无人能比。但是正是因为“出师未捷身先死”,而没成最后赢家,已成败论英雄的话只能屈居第二了。

第一名 司马懿

将司马懿置于第一的最简单的原因就是“三分归晋“,他培养的司马家的后人笑到了最后。其实他的智谋可能并不比诸葛亮差多少,只是运气比较好。” 火熄上方谷“就是最好的证明。再有就是,比较能苟命,活得久比什么都重要。

综上所述,就凭着司马懿“三分归晋“,他培养的司马家的后人笑到了最后,司马家族从幕后走到了前台,历史总归为胜利者谱写,故此,司马懿排第一当之无愧。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喜欢我请关注唯恋无名

yenasu

yenasu

猛将还需军师配,方能大战杀四方。三国演义里面的谋臣众多,群星璀璨,要选出十个人来还是很难,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不同的排名,这种排名会引起很大的争议。

但我对这个题目还是非常感兴趣,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心目中的10位有才华的谋臣,他们是:

第十位:陈宫

在濮阳城之战,曹操吃了几次陈宫计谋的亏,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想曹操有勇有谋,再加上文有谋士,武有猛将,何曾吃过这么大的亏?

一次西寨,吕布用陈宫之计杀得曹操大叫:“谁人来救我?”后又用田氏诈降之计杀得曹操手臂须发尽被烧伤,若不是吕布不小心让曹操蒙混过关,那一次,曹操将差点死在濮阳城。

第九位:徐庶

徐庶最大的功劳是给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在新野时,徐庶也给刘备出过几条计谋,抵挡住了曹将的进攻,杀了小将吕旷、吕翔;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以几千人马杀退了曹仁二万多人,最后也成功的让曹操注意到他。

于是曹操以他母亲为要挟,逼徐庶到他麾下效力。只是徐庶认可刘备,到了曹营,并没有给曹操筹划,影响了他在三国后期的发展。

第八位:周瑜

周瑜21岁就和孙策起兵,袭取曲阿,攻打刘繇,平定江东,周瑜居功甚伟。

孙策死后,周瑜又辅佐孙权上位。周瑜手握重兵,总以君臣之礼待孙权,为孙权立威,还为他引荐贤士,效犬马之劳。

曹操打下荆州后,有吞并东吴之心,又是周瑜站出来,率军抵挡曹兵,用火攻曹营,才打退了曹操对东吴的威胁。

第七位:郭嘉

赤壁之战后,曹操的一句“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不仅打了曹营其他谋士的脸,也无形中抬高了郭嘉的身份。也许,郭嘉才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

我对郭嘉的两件事印象特别深刻:一件是他预测孙策的死;一件是他看破公孙康的行事, 认为他会把袁熙、袁尚的首级奉上。这两件事他看得很准,最后都如他所说,给人感觉他就像是算命一样。

郭嘉能从细节判断未来事情的走势,的确是很厉害的谋臣。

第六位:鲁肃

我对鲁肃的定位还是蛮高的,最主要是他为孙权筹划东吴未来的战略,与诸葛亮的三分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再加上鲁肃对三国的局势看法很准确,主动劝说孙权与刘备联合抵抗曹操,才有了三国的鼎立的可能。

他是一位有长远眼光和大智慧的人,只是为人过于公正,行事有些迂腐,刘备借荆州这种鬼话也能相信,才让人觉得他并没有那么能干。不过他在东吴中的影响的确是存在的,完全可以上谋士榜。

第五位:荀彧

荀彧是汉臣,一生忠于东汉,为了匡扶势弱的东汉政权,他投身到曹操麾下,为他筹划过很多事情,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

他为曹操举荐人才,献计迎奉天子,面对吕布攻打兖州时保全三郡,袁绍屯兵官渡,荀彧又说袁绍必不成事,鼓励曹操艰守,最后赢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第四位:贾诩

贾诩是一位很有争议的谋臣,他为凉州部将郭汜、李傕等谋划攻打长安,使东汉帝都血流成河。官员、百姓大量被杀,朝野大乱,让东汉末年战火纷飞。

他擅长审时度势,所定之计,算无遗策,每一次都令天下大动。就是这样一位所谓的“恶人”,在三国的乱世里,混得风生水起。最后活到高龄,寿终正寝,不得不令人佩服,他不只能谋天下,还能谋自己。

第三位:陆逊

刘备的夷陵之败成就了陆逊,他算是一战成名,天下皆知。他是守成之将,与周瑜相比更加艰难,但以他的谋略,在危难中成功的守护了东吴,可以说是三国时期少有的优秀将领。

争夺荆州之战他有献计,在夷陵又打败刘备,石亭又打退了魏国曹休,他对东吴的贡献,超过了其他任何大臣,可以说功绩卓著。

第二位:司马懿

司马懿是魏国4代托孤大臣,善谋奇策,多有建功。在曹操期间,他有献计解樊城之围;三国后期,诸葛亮的几次北伐,都是司马懿打退的。他为魏国出生入死,建立赫赫战功。

若不是高平陵之战,司马懿在魏国中应该声誉更高,只是后来司马家夺了曹家的江山,司马懿的这些谋略被人看作是替自己打江山,才使他名声受损。但他的确是一位谋略过人的谋臣,理应让世人记住。

第一位:诸葛亮

现在人对诸葛亮太熟悉了,很小的时候就背诵他的《出师表》。他的名声来自于他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精神也是历朝历代君主喜闻乐见的,所以诸葛亮在民间的名声特别高。

他的五次北伐,虽然都没有成功,但是给当时的魏国很大的震慑。诸葛亮用兵巧变,攻伐皆有度,只是打仗过于保守,才使他没有匡扶汉室,给世人留下了一大遗憾。

但他对蜀国,对三国的影响特别深远,他计谋过人,用兵如神,是我心目中的第一谋臣。

qingshuiyi

qingshuiyi

正是因为这众多的谋士存在,《三国演义》才显得精彩。否则单凭着那些武将的打打杀杀,必然会逊色不少。

上学那会儿给武将和谋士排名次,同学之间每每争得面红耳赤,也是童年的乐趣之一。工作之后有了点社会经验,对谋士们又有了新的看法。

第十名:陈宫

自打跟了吕布,虽没有什么奇谋妙计,吕布基本上还是言听计从。

第九名:李儒

董卓如果完全听从李儒的计谋,不一定能够一统天下,但是完全可以避免被吕布等人诛杀。只可惜,在《三国演义》中也属于算无遗策的人物,在关键时刻居然生病在家,最终难逃厄运,也是相当可惜的。

第八名:鲁肃

鲁肃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迂腐的老好人。鲁肃向孙权进献榻上策,制定了孙权据江东而割据的战略,赤壁之时力排众议让孙权抵抗曹操。

第七名:庞统

与诸葛亮齐名。刘备进川之时出力甚多。

第六名:马谡

在诸葛亮身边出谋划策,诸葛亮甚为喜爱。只是街亭一战,脱离了谋士之长,被世人诟病至今。

第五名:荀彧

荀彧之谋略多从大局着眼,可谓之曹操手下第一谋士。只可惜后期与曹操心生芥蒂。

第四名:法正

刘备对法正颇为喜爱,很多事也只有法正才能劝谏。

第三名:徐庶

刘备前期在徐庶辅佐之下,屡次击败曹将的进攻。曹操以徐庶母亲要挟,无奈离开刘备投身曹营。自此之后,再无一计现世。

第二名:郭嘉

郭嘉算无遗策,曹操对郭嘉是言听计从。只可惜命短。

第一名:贾诩

贾诩也是《三国演义》里算无遗策的人物。贾诩跟随过的主公很多,更难得的是每个主公都听从贾诩的。

这个排名可能会有很多人有异议。那么这个排名是根据什么排出来的呢?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做为一个谋士,最重要的是什么?

不是有什么超越常人的谋略计策,而是能够让主公采纳自己的谋略计策。如果没有人采纳自己的谋略计策,再有什么经天纬地之才,也是和那些平凡之人一样!

比如诸葛亮,刘备很显然更喜欢庞统一些,在言听计从方面刘备也更倾向于法正。司马懿给曹操出过建议,事后也证明司马懿是正确的,但是曹操当时并没有采纳。

再好的建议不被采纳,就和没有是一样的。唯一的不同,就是可以给后人提供借鉴。

按照这个标准,很多谋略计策都很出色的人,就没有被入选。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渴望自由

渴望自由

深度喜欢《三国演义》的读者,差不多都知道民间自清代至今,有个三国24武将排行诀(顺口溜):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据传言当年谋士排行诀也有,只是说书艺人在说书中不大引用,逐渐佚传。不过,近年有人在潘家园旧货市场,淘得一本清末手抄本三国评话,竟发现其中载有谋士排行榜口诀,只是排了二十一位,格式上与武将排行相近。是故此诀已有流出,只是知之者还不多。


录此诀如下:

一是卧龙二荀彧,三郭四庞五贾诩;

六陆七懿八周瑜,二攸鲁法满程徐;

多谋陈宫与田沮,遇主无能运不济;

三国高才二十一,打末二蒯并李儒。

题主问前十位,那据此排行诀分别是:

诸葛亮、荀彧、郭嘉、庞统、贾诩、

陆逊、司马懿、周瑜、荀攸、许攸。

一 诸葛亮

题主即明指了《三国演义》中前十位,那诸葛亮作为书胆人物,豪无疑问当为魁首。罗贯中就恨手中笔不能给诸葛亮添上翅膀了。有些略看了史传或人云亦云的人,就别拿郭嘉、周瑜谁的,在演义里一本正经的扯了。


二 荀彧

曹操本人英杰,挟天子以令不臣,笑傲群雄。但一个好汉三个帮。在曹操运筹江山中,荀彧助力之功,堪为第一。 荀彧是颖川人(今河南禹州市),年轻时便看出颖川是四战之地,天下出现兵乱,这里不宜居住。他劝乡里百姓搬迁,但乡人恋故土,没听他的。荀彧只是与族人搬到了冀州。随后董卓乱京,派兵外出杀掠充功,颖川的百姓十之八九被杀。

曹操得荀彧后,大喜:你就是我的张良啊。

吕布趁曹操外出征伐徐州,背后捅刀进取曹操的大本营兖州。事起突然,幸亏留守的荀彧应对调度,还保住了三个县城,为曹操回军救援提供了基地,不然曹操就也向刘备一样,漂泠江湖一番了。

打仗粮草先行,荀彧劝曹操先勿心躁,缓复仇,先抢割麦子。最终曹操击败吕布,吕布败窜到徐州,又祸祸刘备去了。

官渡战袁绍,曹操都没把握,关键时刻也是荀彧全方位出谋打气,最终打败军阀第一强袁绍。荀彧在曹操那,可以说是张良又是萧何的角色,其智略之深,演义并没有尽描。只惜晚年,与曹操生隙。一是荀家大族,世受汉家皇恩,不仗义的事不想做,二是曹操若晋王位,势必新生贵族多起,对己族不利。


三 郭嘉

郭嘉之智就不多介绍了,按演义本意,本应在风雏庞统之后的。但民间一句: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份量就重了。现时网媒上崇信郭嘉的人不少,好象一提郭嘉,就是熟读三国之人似的。郭嘉是高智,曹操也说过世之奇人。但毕竟三十八岁早逝,才末尽显。有点象极现代人吹捧张国荣、黄家驹之况。这里没有贬看郭嘉的因素,是说世人真有更对早逝名人的念想、追慕之心,俗人跟风,而形成逝之人越传越神。实则排第三,已是尽足了。



四 庞统 演义中有云:卧龙风雏,得一可安天一。纵然书中笔墨倾于卧龙多些,但这口诀一立,想往后排庞统,也不可能了。


五 贾诩

贾诩一生韬光养晦,八面玲珑,最后混到魏国国级干部,魏文帝曹丕老师,寿终77岁(古时难得),要按现代人观念来重新解读,贾诩才是最敏智的人物,比日理万机、操劳过度的诸葛亮潇洒多了。至少小编我认可三国军师水平,内心实是最欣赏他。奥,还有些读君称其名为甲鱼,正读他叫贾诩(xu许)。


六 陆逊

诓骗关羽、击败刘备,令蜀汉元气尽失的人物,后世入武庙的英才,况且再不排个东吴的人物在前,还叫三国吗?!!


七 司马懿

不管演义怎么描写,诸葛亮六出祁山,如何妙招奇策频出,但人家司马懿就是生生挡住了蜀军,事实摆在那。不管司马懿用的是龟缩大法还是娘们拳,换了他将真不行。况且老谋深算,还替儿子铺好路,夺了曹魏江山。排7都有点冤。


八 周瑜

东吴第一任兵马大都督,赤壁一把火,以少胜多,大败曹操,阻住势头正盛的曹家军,演义虽有贬低,但不让进前十说不过去吧。


九 荀攸

曹操重要谋臣,荀彧的侄子。曹操战吕布、讨张绣,败袁绍,荀攸出谋最多。曹操赞荀攸:"公达(荀攸字公达),不是普通人啊,我能和他商讨大事,天下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好友钟繇想把荀攸从军以来,所出的奇谋妙策整理成册,可惜没撰写完成,钟繇便病故了。

演义中曹操水灌吕布的下邳,白马坡大破袁绍骑将文丑,都是荀攸出谋在先。


十 许攸

许攸原本依附袁绍,在袁绍与曹操争锋时,多次献谋于袁绍,尤其建议袁绍用黑虎掏心计,趁曹军主力在前,后方空虚,派轻骑直取许都,夺回汉献帝以为主动。可惜袁绍意在一鼓作气拿下当前曹操,优柔寡断,没有采用。后许攸因故转投曹操,给曹操献上奇袭袁绍粮屯重地的绝策,曹操夜袭乌巢成功,成为下步击败袁绍的关键点。可见许攸出策都是狠辣的招,是有两把刷子的。只是个人德行不佳,演义中居功炫耀、得瑟过头,被曹将许褚怒杀。


三国多少事,尽付侃谈中。前十排名,各人各见。通读三国的读君们对此前十有何观点,谁可拿下,谁又可补上,欢迎评论区留言赐教。


我是爱看古书爱侃古事的散发弄舟,欢迎同好关注交流赐教。

_Dick__

_Dick__

诸葛亮,郭嘉,许攸,徐庶,司马懿,荀彧,宠统,田丰,陆逊,贾诩。

fertse

fertse

我的大排行第一诸葛亮,丞相不排第一,这排名将毫无意义。因为诸葛亮接近妖的神话,神机妙算,算无遗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舌战群儒,三气周瑜、火烧赤壁,哪一计谋不灵,所以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可想而知?

第二个、周瑜:论计谋、只输给诸葛亮,没有他可能乱世提前结束了,

第三、荀、是无可争议的曹操第一谋士,曹操统一北方第一功臣,

第四、司马懿:三国的最大赢家,和诸葛亮相爱相杀。九九归一,尽归司马懿,可想而知。

第五、郭嘉、专研究精通胜败分析,有识人之明,预测孙策那一波感觉像开挂那样精确。知力奇高,但是死的太早,功绩不如上面四位。

第六、陆逊:元帅级人物,有着超强的指挥能力,最大的功绩击败刘备,又能和承相共同抵抗曹魏,可惜后期和孙权关系太差。

第七、荀攸,曹操的总参谋部部长,也是曹操的军师,和荀、一个管战略,一个管战术,曹老大的左膀右臂。有他们二个曹老大才能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第八、贾诩、智慧能力强,智力奇谋水平不下于前三,能把大汉朝搅的天翻地覆自己能步步高升,一步也没有走错,最后能跟着曹丕位列三公。不过前面的都是谋天下,可惜他是谋自己,胸怀不宽广,上落了下乘,只能算排行第八了。

第九、鲁肃、他是最早提出了三分天下,赤壁之战时力主抗曹,鲁肃在时,三国能各占三分之一、荆州、曹魏无力南下,三国才有问鼎天下的机会。鲁肃死后,吴蜀联盟迅速破裂,突然爆发两次大战,双方元气大伤,北方一统天下只是时间问题了。但是很多人都觉得鲁肃丢了荆州,没啥战绩,不能进前十,九走黑路会遇鬼,那个又有不败次吧的仗呢?但是鲁肃一直是丞相这样的谋天下之臣,

第十、庞统、我们就单凭凤雏一个名号就可以进前十了,和诸葛亮两人的称呼上下,献连环计,刘备入蜀总参谋长,可惜此人太懒,硬伤是战绩太少,昙花一现罢了。

桔子在旅行

桔子在旅行

谢邀@悟空问答。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三国时期是一个群雄割据的时代,文成武将英雄辈出,不管是东汉末年时期的诸侯混战,还是后来的魏、蜀、吴三国鼎立,在这一段时期涌现了很多谋略家和军事家,是我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个年代。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过演义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那个时代的精彩生活,而《三国演义》中,除了各武将率军征战四方外,那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也让我们心生敬佩,那么,《三国演义》中谋士前十都有哪些人呢?

小哥详细介绍。

三国谋士第一名:诸葛亮。

如果以《三国演义》为评判依据,那么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谋略毫无疑问是排第一的,根据小哥个人观察,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堪称“半仙”。

诸葛亮未出茅庐,便清晰的为刘备做了“三分天下”的宏图大业计划书,在空降刘备集团后,以自己的能力折服了一众集团元老,包括集团联合创始人关羽和张飞二人。正是由于诸葛亮的加入,刘备集团未来发展思路明确,这和以前刘备东跑西窜是有本质区别的。

有了明确的方向之后,诸葛亮又制定了详细的发展策略,正是在诸葛亮的操盘下,刘备集团迅速崛起,最后和曹操、孙权三分天下,蜀汉初期的整体实力甚至一度远超孙权。

在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尽职尽责,竭尽全力辅佐刘禅,最后病逝于战场,留下了千古佳话。


三国谋士第二名:郭嘉。

郭嘉是曹操手下的心腹谋士,在郭嘉加入曹操阵营之前,曹操正和袁绍集团交战,因战事不利,并且袁绍势大,曹操萌生了退军的念头,手下众谋士也无良策。

就在这个时候,荀彧推荐了郭嘉,郭嘉才华出众,分析事物条理清晰,对于和袁绍的战事,郭嘉为曹操做了十胜十败论,曹操看后信心大振,积极谋划取胜袁绍的策略,最终战胜了袁绍。

在《三国演义》中,小哥认为曹操和郭嘉的这次相遇,可以比肩刘备相遇诸葛亮,孙策相遇周公瑾。

经历了官渡之战,曹操一举击败袁绍,在以后的军事行动中,郭嘉深得曹操倚重,但是郭嘉不幸早逝,实在是三国时期一大憾事。

有人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认为郭嘉比诸葛亮厉害,这是没有道理的,如果以《三国演义》为参考,诸葛亮通晓天文地理,五行八卦,三十六计更是运用熟练,自喻为“火攻祖宗”,设计的木牛流马、诸葛弩等等兵器更是展现了他精于构造的超强能力,缩地成寸、向天借寿更是宛若仙人的手段,这些都是郭嘉所没有的,因此郭嘉在《三国演义》的排名,要低于诸葛亮。

小哥之所以将郭嘉排第二,是因为郭嘉识人的策略更是举世无双,他为曹操评论天下英雄,独独看出刘备非池中之物,并且对袁绍、孙策、吕布等人的评价最后都应验,这份识人的能力三国无人可出其右。



三国谋士第三名:陈宫。

很多人对陈宫影响不深,最后吕布败了,陈宫也被曹操斩杀,因此觉得陈宫是二流谋士,其实不然。

首先陈宫是一个义士,当初曹操刺杀董卓失败,一路如丧家之犬般逃窜,逃到陈宫所管辖在的县时,被捉住了,陈宫本来要按照朝廷通缉令的要求,斩杀曹操,但是他听闻曹操刺杀董卓的事迹后,就放了曹操,并且弃官跟随身无分文,正在逃命的曹操。

后来陈宫发现曹操这人太自私,自私到可以为了自己而置天下人于不顾,所以他选择离开曹操。

在吕布和曹操对战的时候,陈宫多次识破曹操的计谋,曹操的计谋就是他手下谋士的计谋,而曹操更是被吕布打败了一次,这一胜一是吕布勇猛,二是陈宫妙计。

吕布最后败了,主要是不听从陈宫的建议,而陈宫一人对抗曹操谋士团,也不落下风。

曹操捉了陈宫,因陈宫对自己有救命之恩,况陈宫谋略能力也非常强,曹操多次劝降陈宫,奈何陈宫瞧不起曹操,最终被曹操斩杀。



三国谋士第四名:周瑜。

周瑜是东吴的大都督,在《三国演义》中,虽然能力出众,但是被诸葛亮“三气周瑜”给活活气死了,显的周瑜心胸狭隘,度量很小,其实换个角度看,周瑜为了东吴恪尽职守,赤壁之战死伤那么多将士,救了一个白眼狼,他作为主持赤壁之战的首脑人物,主动劝说孙权联合刘备的领头人,如今赔了夫人又折兵,没捞到一点好处,全为别人做了嫁衣,这要是都不气,那才是真的狼心狗肺呢。

孙坚以前是长沙太守,在经历了诸侯联军讨伐董卓事件后,看到了众诸侯的真实面目,也看清楚了天下形势,汉室是彻底没救了,因此返回江东后积极经营。孙坚去世后长子孙策继承大权,更是四处结交人才,在江东迅速壮大,而周瑜作为孙策的好友,更是全心全力辅助孙策,孙策去世后,周瑜又全力辅助孙权。

赤壁一战,周瑜火烧曹操,曹操八十万(实际三十万左右)大军一败涂地,曹操事后写信给孙权,心中颇为不甘,认为赤壁之战是自己主动烧船撤军,反倒成就了周瑜的威名。

无论如何,赤壁之战之后,天下三分的局面正式形成,周瑜之能,排第四当之无愧。

周瑜虽然是将领,但是为孙权谋天下,是孙权的得力谋士。



三国第五名谋士:荀彧。

荀彧被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子房”何许人也?是汉高祖刘邦的得力大臣张良,汉初三杰之一。

在曹操领军早年间,他也和当初刘备一样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而荀彧非常欣赏曹操治世的能力,两人同朝为官,曹操行军事,主外,荀彧行政务,主内,两人内外呼应,一起为稳定汉室做了重大贡献。

荀彧为曹操制定了统一北方的政治蓝图,同时多次为曹操出谋划策,推荐人才,因为在他心目中,曹操是最有希望振兴汉室江山,救民于战乱的人物。

曹操晚年野心暴露,荀彧因为反对曹操称“魏公”而被曹操猜忌,调离许昌,最后病逝于任上。



三国谋士第六名:贾诩。

贾诩此人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有多么毒呢?小哥有多篇文章介绍了贾诩计谋的四原则,大家可以查阅。

贾诩是三国时代一个比较另类的存在,他先是为董卓手下大将李榷、郭汜出谋,致使这两个本来已经离开长安的人率军重返长安,对长安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后来贾诩又投奔张绣,助力张绣两次败曹操,然后又劝导张绣投降曹操。在曹操出兵西凉的时候,贾诩又用离间计帮助曹操大败马超、韩遂。

贾诩这个人非常难评价,因为曹操赤壁之战之前,贾诩就权曹操先把国家治理好再动兵,但是曹操不听,惨败。曹丕称帝后主张讨伐东吴,贾诩也是劝他不要急于兴兵,应该把国家治理好,以安宁稳定为主,结果曹丕不听,大败。

贾诩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并为《吴起兵法》校注,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



三国谋士第七名:程煜。

徐晃不仅仅是个武将,同时也是曹操的心腹谋士,他自从投奔曹操后,至始至终忠于曹操。

曹操心腹谋士五人团分别是郭嘉,荀彧,贾诩,荀攸,程煜。

程煜这个人才华出众,同时他也尽心尽力辅佐曹操。

曹操和吕布在濮阳交战,数度失利,当时又闹蝗灾,曹操军粮吃紧,所以和吕布罢兵,各自退去,这个时候曹操只有三座城池,袁绍看到曹操的困境,就写信要曹操和自己联合,其实是要收编曹操,曹操当时斗志全无,颓废的很,准备同意袁绍的建议。程煜听到消息后立刻拜见曹操,说袁绍势大,你联合袁绍在他手底下做事,处处被他节制,怎么能成大事?你有龙虎之威,可以做韩信、彭越这样的大事,你要屈身于袁绍这样的人吗?我们还有三座城池,以将军的神武,加上我和荀彧的计谋,一定可以击败吕布,干出一番大事业。这次事件让曹操一生难忘,所以在后来天下大势成形后,一次宴会,曹操抚摸着程煜的后背,说当初兖州战败后,要不然我听从了你的建议,那里会有今天的成就啊。

曹操听了荀彧的话,重拾信心,最后大败吕布,他在曹操对决吕布的时候,和陈宫多次交战,坚守城池,让曹操兵败之后尚且有容身之地。

程煜曾经建议曹操要控制刘备这个人,但是曹操没接受这个建议,不禁给了刘备自由,还给了他人马,结果刘备一出曹操地盘,就夺了徐州,和曹操反目。

程煜曾经领700兵守甄城,对抗袁绍,曹操坚持要增加两千兵马给他,结果他知道曹操兵少,拒绝了曹操的做法,利用袁绍多疑胆小的弱点,大摆空城计,领袁绍十万大军不战而退。

在赤壁之战之前,程煜告诉曹操提防火攻,但是曹操对“连环船阵”非常自信,没有在意程煜的建议,最后大败。

程煜在天下形势稳定后,主动归还兵权给曹操,从此退居二线,后善终。


三国谋士第八名:吕蒙。

吕蒙作为周瑜的接班人,他的谋略是得到东吴人士认可的。

关羽镇守荆州,水淹于禁庞德七军,威震华夏,一时间天下莫能与之战。

吕蒙设计,打败了关羽,虽然这一战是曹操阵营的徐晃,这位关羽的同乡好友出力甚多,但是最终结果,吕蒙率军彻底占领了荆州七郡。

刘备当年借了荆州,厚着脸皮不还,孙权派人多次交涉,遇到关羽这个不讲理的猛人,派谁去也不好使,最后孙权派吕蒙率军进攻荆州。

公元215年,吕蒙兵不血刃的策反了长沙、桂阳两郡,只有零陵太守郝普不愿意投降,吕蒙劫取了关羽发往零陵的书信,巧用计谋,骗郝普打开城门,领军控制了零陵,当时刘备也从益州率军赶赴荆州救援,关羽也率军赶赴零陵,但是既然吕蒙得了三郡,北方又有曹操窥视,刘备也只能和孙权讲和了。

公元219年,吕蒙又乘着关羽和襄阳的曹军对战的机会,“白衣渡江”,又兵不血刃的占领了南郡和公安两郡。最后和曹军夹击关羽,关羽兵败被擒,最后至死不降,辱骂孙权,被斩杀。


三国谋士第九名:陆逊。

陆逊是吕蒙的接班人。

吕蒙去世后,陆逊接班,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统领东吴各军。

公元221年,刘备携手张飞,举全国(蜀国)之兵力伐吴,声势浩大,东吴举国震惊,全国笼罩在恐惧的氛围中,陆逊任大都督,积极奔走各部,调集人马,联合曹操,对抗刘备。

最终“夷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十八里,大破蜀汉,刘备军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三国谋士第十名:司马懿。

司马懿很早就入仕了,但是他比较低调,曹操多次征召司马懿,都被他拒绝,最后曹操不惜出动武力,司马懿终于出山,被曹操官封文学掾。

在曹操时代,司马懿并没有太多的建树,虽然也为曹操提过两次建议,但都没被曹操采纳。

司马懿的辉煌时期,是三国后期对抗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北伐战争,当时魏国没有大将可以和诸葛亮抗衡,司马懿被启用。

司马懿和诸葛亮交手多次,一度被压制,但是因为蜀汉后方不稳,两人多次交锋,司马懿以坚守不出为策略,静待诸葛亮军粮告急自行退兵,他再派兵追杀。

很多人读《三国演义》认为司马懿计谋一般,其实不然,为什么说魏国无大将可以抵挡诸葛亮的时候派司马懿去呢?而司马懿虽然被诸葛亮压制,但是也没丢多少城池,也没有惨败的重大损失,单凭这一点,就看出司马懿的谋略远非常人可比,要是换作一般人,早被诸葛亮击败了,这下下去魏国的兵马迟早被打光,并且诸葛亮足智多谋,兵不血刃夺人城池的事他也很在行。

因此司马懿排第十。

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以上排名是小哥本人一家之言,不足之处肯定很多,评论区开放,请大家指正,喷子绕道,欢迎真正有见解的朋友留言。

谢谢大家。

长文不易,希望大家多多点赞支持小哥原创。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

安小可

安小可

(诸葛亮剧照)

三国谋士我认为第一应该属于诸葛亮了。

诸葛亮远见卓识,七出祁山,远见卓识,为蜀国争夺天下,费尽心机。

为蜀国奠定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如问三国智谋第一,乃诸葛亮也。

现在我们来谈,我认为的第二个智谋高的谋士,应该是属于郭嘉。

(郭嘉剧照)

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号贞侯。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郭嘉可惜早亡,否则可以给曹操出很多主意,指点江山。有句话叫:奉孝不死,卧龙不出。

从郭嘉去世,曹操的反应就可以知道,曹操甚为惋惜,在被周瑜,诸葛亮火烧战船的时候,他说:郭嘉如在世,吾不至如此。

可见,郭嘉智谋之高,非一般人可以比,可惜早早亡故,不然又可以给曹操出谋划策。其实,与郭嘉差不多的情况,戏志才也是,由于早早亡故,就没有过多施展才华。

第三位,我认为司马懿可以称了,司马懿虽然以用兵长,但是反过来想他的智谋不差,没有智谋和诸葛亮作战呢?

从智谋看,他比诸葛亮差,诸葛亮仅仅凭借木像,就可以吓退司马懿,这就叫死诸葛,吓跑活司马。

由此可见,其智谋不及诸葛亮。

他与诸葛亮作战,也是失败较多,由此可见。

(司马懿剧照)

按照史书记载,诸葛亮一生与司马懿交锋三次。

第一次魏攻蜀守,但是连降大雨,魏国无功而返,只能说天意不可违。

第二次蜀攻魏守,诸葛亮连胜司马懿,可惜蜀道艰难,粮草难以为继,应该说在这次交锋中,诸葛亮是更胜司马懿一筹的。

第三次司马懿吸取教训,不再主动迎敌,而是严令各部将领坚守不出,希望蜀军不胜而退,诸葛亮也同样吸取教训,没有大军合围,而是分兵屯田打算长期对峙,但是由于随后诸葛亮病逝,最终二人之间未能分出胜负。

诸葛智谋深远,应该略胜司马懿一筹,司马懿在曹操主政时期比较低调,其实是积累政治资本,为以后做好准备,后面曹爽就是死于司马氏之手。

可惜,天不假年,诸葛亮英年去世,去世的时候还不到六十岁,可能长期用脑过度也是他过早去世的原因之一吧,可以称得上是人生憾事了。

刘备阵营还有两位可圈可点的谋士一个是法正,一个是庞统。

这里我要分别介绍一下:

(法正剧照)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

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第二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

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善于奇谋,十分有名。

诸葛亮对于法正的评价是:

诸葛亮: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

然后我要说一下刘备阵营的另外一位的谋士就是庞统,庞统与诸葛亮同学于水镜先生门下。庞统用计很有名,比如在赤壁之战献连环战船计,导致曹操大批战船被烧,只带几十骑回北方。可惜庞统寿命不长,死于落凤坡。

顺便说一下三国吴国的谋臣。

其实主要的无非几个著名人物:

周瑜,东吴大将军,能文能武,享誉江东。

第二是鲁肃,老陈持重,颇有远见。继周瑜为大都督。

(鲁肃剧照)

第三,陆逊,陆逊虽然是后起之秀但是却能一举大败刘备,火烧八百里连营,自然实力不能小觑。

其实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时候很多都是东吴的谋士,有的历史上不大有名罢了。

曹操阵营那边还有一些比较有名的谋士,在三国历史都很有名。

荀彧是一个具有“王佐之才”的人物,荀彧谋略过人并礼贤下士,亲自为曹操招揽了不少的人才。 曹操非常信任荀彧,给予荀彧很高的官职,在谋士里级别算很高的了。

荀攸三国时期曹操的重要谋士,杰出战术家,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曹操评价荀攸说道:“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程昱勇略过人,刚戾傲慢,由于性子太直,虽然曹操能容忍他,但他私下的人缘很差,甚至有人曾诬告他谋反,但曹操反而待他愈厚。

曹操阵营谋士颇多,但是都不能和诸葛亮比。

然后,我要补充说明一下,曹魏阵营还有一位奇谋之士,就是贾诩。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郡姑臧县(今甘肃武威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开国功臣、军事战略家。

(贾诩剧照)

举孝廉出身,起家郎官。进入武威郡守张奂账下,成为军司马董卓部将。董卓死后,先后依附于李傕、郭汜、段煨、张绣的谋士,两次献计打败曹操,跟随张绣归降曹操。

官渡之战时,力主决战。赤壁之战前,主张安抚百姓,反对劳师动众讨江东,没有得到采纳。

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献上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一举平定关中。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后,贾诩拜太尉。

讲到谋士,曹操阵营谋士众多,蔚为壮观。

以上就是我的分析。

欢迎大家阅读,一起进步。也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图片引用自网络,侵删)

kiki_cocoa

kiki_cocoa

一 、诸葛丞相(S级)

丞相不排第一,这个排名将毫无意义。

二、周瑜(A级)

没他可能乱世提前结束了,只输一手丞相。

三、荀彧(A级)

无可争议的曹操第一谋士,曹操统一北方首功。

四、司马懿(A级)

三国最大赢家,和丞相相爱相杀。

五、郭嘉(B级)

专精胜败分析,有识人之明,预测孙策那一波感觉像开挂。智力奇高,但是死的太早,功绩不如上面四位。

六、陆逊(B级)

最大功绩击败刘备,又能和丞相共同抵抗曹魏,不过后期和孙权关系太差。

七、荀攸(B级)

曹操总参谋部部长,和荀彧一个管战略,一个管战术,曹老大的左膀右臂。

八、贾诩(B级)

智力奇谋水平不下前三,把大汉朝搅的天翻地覆自己却能步步高升,一步也不走错,最后跟着曹丕位列三公。不过前面的都是谋国谋天下,他是谋己,胸怀上落了下乘,只能位列第八了。

九、鲁肃(B~C级)

最早提出天下三分,赤壁之战时力主抗曹。鲁肃在时,三国各占三分之一荆州,曹魏无力南下,三国均有问鼎天下的机会。鲁肃死后,吴蜀联盟迅速破裂,爆发两次大战,双方元气大伤,北方一统天下只是时间问题了。很多人都觉得鲁肃丢了荆州,没啥战绩不能进前十,但是鲁肃一直是丞相这样的谋天下之臣!

十、庞统(C级)

单凭凤雏一个名号就足以进前十了,献连环计,刘备入蜀总参谋长,硬伤是战绩太少,昙花一现。

晶晶Jingle

晶晶Jingle

卓绝的智谋计策,只有实施后见了成效方是好的智谋计策,评论《三国演义》中的十大谋士,既要看谋士们的高才绝谋,更要看谋士们在幕后的筹谋规划运用于攻伐决战的战场上所见的成效。

那么在《三国演义》中,谁能被评为三国十大谋士呢?本人愚见,第一名非诸葛亮莫属。诸葛亮号卧龙,未出茅芦便定天下三分,而后来天下形势的发展,也正如他所规划,三国鼎立;出山后的诸葛亮更是妙计连连,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擒张任、占益州、取汉中、陆逊身陷八卦阵、成都安平五路敌、七擒孟获、空城计、三气曹真、射张郃、斩王双、火烧盘蛇谷、星陨五丈原、死诸葛走生仲达等等,无不彰显了诸葛亮殊绝智谋,冠绝古今,整部《三国演义》如果少了诸葛亮,真是索然无味了。第二名司马懿。号称冢虎的司马懿,在赤壁之战和汉中之战中,都有很好的计谋献给曹操,可惜曹操没有采纳;关羽水淹七军,天下震动,曹操想迁都避锋,正是司马懿看透形势,挑斗孙权偷袭荆州,导致关公败走麦城被杀;接着是擒孟达平上庸、与诸葛斗智斗勇虽落下风,但有效阻挡了诸葛亮北伐;平辽东,速斩公孙渊;满天过海赚曹爽,高平陵之变权归司马氏。第三名荀彧。被东汉名士何顒称有“王佐之才”,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曹操能一统北方,计多出荀彧,如向曹操献守基固本再图发展之计、挟天子以令诸侯之计、官渡之战四胜论、先取吕布再图河北之计、分析袁绍及其谋士得失坚定曹操抗袁、官渡之战关键时刻劝曹操坚决不能退军、先平河北再图南、出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计谋,成为曹操的谋主。第四名贾诩。三国著名谋士,曾为董卓部将谋士,为李傕、郭汜出计反攻长安,虽救了自己和李傕、郭汜,却从此引起天下动乱;投靠张绣后两次用计打败曹操,为自保官渡之战前劝张绣再归降曹操,从此为曹魏重要谋士;在曹操立继承人问题上,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帮助曹丕成世子;曹操征马超韩遂,献离间计,大破马超、韩遂;曹丕继位,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结果征吴无功而返。第五名郭嘉。曹操曾称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善于准确判断敌手心理是郭嘉最大的特长,官渡之战向曹操献“十胜十败论”,坚定曹操信心;建议不杀而软禁刘备高于程昱;对久攻不下的徐州吕布,曹操有退兵之意,郭嘉劝力攻,结果一举擒杀吕布;献计曹操打消袁绍攻许都的顾虑,一举击败出逃徐州的刘备;准确预言孙策会被仇人所杀,建议曹操安心打袁绍,不必担心江东偷袭;建议曹操不必担心刘备袭许都,安心北征乌桓,又在临死前遗计曹操,平定了辽东。第六名庞统。“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能与诸葛亮齐名,可见身为“凤雏”的庞统才学之高。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庞统献连环计,助周瑜火攻曹军;投刘备后,献计刘备进取西川,后助刘备在蜀地设计斩杀杨怀、高沛,得涪水关;攻雒城,遇伏被射死落凤坡。第七名周瑜。周瑜跟随孙策有定鼎江东的功劳,赤壁之战利用诈降计、连环计、苦肉计、火攻计等,成功火烧赤壁,大破曹军,为三国鼎立建有不世之功。第八名陆逊。主要表现在东吴夺荆州建议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刘备征吴,在夷陵被陆逊以火攻计大败。第九名田丰。袁绍谋士,在曹操战吕布,取徐州时,曾劝袁绍攻曹操,没被采纳;后曹操回军,袁绍才想攻打曹操,田丰苦劝不住,后袁绍官渡大败,回来斩田丰。第十名荀攸。曹操说: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曹操征张绣,荀攸看出当时形势对曹操不利,劝他“缓兵以待其变”,结果曹操不听,与张绣交战,刘表助援,曹军失利。接着曹操讨伐吕布,吕布退守下邳,固守城池,曹军攻不下,很疲惫,曹操想撤兵,荀攸力阻,献水淹下邳计,结果生擒吕布。白马之战,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曹操听取荀攸奇袭计,致袁绍分军,颜良不备,被关羽斩杀,文丑被诛,遂解白马之围。官渡之战,荀攸也多献奇计,帮曹操最终战败袁绍,平定河北。此外徐庶、程昱、法正、鲁肃、钟会、邓艾、姜维等智谋计策也都非常突出,就不再一一列举。

三国演义》毕竟与史志有所区别,按《三国演义》排列十大谋士,诸葛亮名居第一当无可争竞,至于历史上真实的排名,自然会很多不同的排法。这正是:人人心中有排名,人人看人有不同;有理有据有争论,春春秋秋难有定。欢迎师友们也多发表意见。

小雨__rainy

小雨__rainy

【精选回答】来自优质账号→野史日记

三国演义》大家非常熟悉,就算没读过也都看过电视剧,这本书我也经常读,作者罗贯中的写的简直是妙极了,尽管罗贯中或许都不知道是谁,不过他的文笔大家都是认可了的,我今天就根据我对《三国演义》的理解来跟大家说说,在《三国演义》中我对军师排名的前十是如何评判的。

第十名、陈宫

这位宫哥自然是要上榜的,他能力极为出众,吕布对他言听计从,偶尔不听陈宫的两次,都灰头土脸的失败了,最后一次被曹操擒了。

陈宫对曹操是有恩的,而且他不是一个大嘴巴,从来不提这件事,曹操虽然恨他,但是也爱他,受了他的恩,更是爱他的才,陈宫明明可以靠曹操的恩情活的潇洒自在,却偏偏要慷慨就义,这样的举动无疑是当着天下人的面给了曹操一个“大耳帖子”。曹操也很难过,他知道陈宫已经不爱他了。

陈宫也是有远见、有魄力的人,他当初放曹操的举动就能看出来,不过,他虽然全都看准了,却没看准结局。

第九名、田丰

田丰是袁绍手底下的谋士,大家熟悉田丰可能是在官渡之战时期,当大家都知道了这个人的时候,他却马上就死了,所以大家对他的印象可能就是一名“怼哥”。

其实田丰这个人啊,在袁绍集团还是挺重要的,他的谋略啊,政策方针啊都有很独到的见解,据我了解,袁绍能有当时的势力,除了尊贵的家世和威望,也有田丰的一份功劳,虽然有“四庭柱”,但是出谋划策的人还是要有的。

田丰的性格太刚烈了,不会转弯,如果他能宛转一些,或许下场不会那么差,这一点他应该和贾诩学学,或许这也是人生经历造成的吧。

第八名、郭嘉

我把郭嘉排名到这个位置,或许肯定会有人不高兴,但是您先别生气,先听听我的理论,即便退一万步讲,这也是我个人的见解,或许并不成熟也不作数,欢迎有不同意见的朋友留言讨论。

我不是郭嘉黑,我很喜欢郭嘉,但是排郭嘉到这里也是有一些考虑,因为郭嘉的主要功绩是两个,一个是十胜十败论,一个是“遗计定辽东”。

十胜十败论对于官渡之战的胜利到底有没有作用,或者说有多少作用,这个不好估计,因为在十胜十败论中其实主要是对曹操的歌功颂德,起到了稳定曹操决心的作用,但是在战略战术中却没有具体内容,反而是荀彧提出的计策已经后来许攸的作用要更大一些。

如此一来,郭嘉的主要功绩就落在了“遗计定辽东”之上,而之后的七个人,都有稳定一方的能力,所以把郭嘉排在这里了。

第七名、法正

这位老哥在蜀汉的地位很高的,作用也很大,说他是西川第一人也不为过,在取汉中的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法正对于刘备,可能是张良对于刘邦吧,大概是这么一个意思。也找不出什么确切的比喻人物来,总之很重要,功劳很大。

第六名、鲁肃

大家很多人可能会忽视了鲁肃,其实鲁肃非常厉害,你不会真的以为草包会混到东吴大都督吧。

鲁肃的功绩体现在榻上策和赤壁战前的主战。鲁肃的榻上策和诸葛亮隆中对意思差不多,只不过角度不同,鲁肃也早早的看到了北方敌对势力会是曹操,而且他做出借荆州给刘备的决定,虽然一直讨要,但也是做给孙权看的,因为他明白孙刘联盟的重要性,这是三国鼎立的根本,后来孙权趁机取了荆州,害死关二哥,引起了刘备过激的举动,这一系列事件都是由于孙权对局势上的短见造成的,好好的蜀吴瓜分魏的机会被孙权给葬送了,最终导致灭国。这也能看出来,鲁肃的能力,排在第六名已经有点委屈了。

第五名、司马懿

司马懿很聪明,而且有野心。他的主要功绩是就是抵御诸葛亮,虽然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的时候给人的印象就是一只打不动的高防御“大乌龟”,但是你要知道,换成了别人,就算死守不出,也会被诸葛亮打爆的,所以,司马懿已经很厉害了。

司马懿还有急行军智取孟达的桥段,这也给司马懿蒙上一层高深莫测,有勇有谋的形象,最后他的子孙还夺了权,在曹魏内外,司马懿是一个人物,内主朝政、外有兵权,而且还让当时的世族支持他,这很了不起。

第四名、贾诩

大家对贾诩的了解或许都是毒士、毒师、毒计之类的,可能大家对贾诩误解比较多吧,其实贾诩就是想自保而已,他从凉州跟董卓出来之后,一直面临生死,一直为了自保频频用计,也是一个可怜人,只不过贾诩太过聪明,论聪明恐怕三国没人能比的过他,他就是靠聪明让自己在乱世得到了荣华富贵,还能善终,比诸葛亮死在战场上,不知道舒服了多少倍。

从董卓开始、到李傕、郭汜、再到张绣,这贾诩都是漂泊半生, 最绝的是,他用计差点把曹操干死,在官渡之战站队的时候,贾诩却让张绣拒绝了袁绍,跟了曹操,张绣虽然疑惑,但是出于对贾诩的信任,他选择了曹操,事实也证明贾诩的选择没错。

第三名、庞统

庞统就因为长的丑而不受重用,也因为死于落凤坡就被观众小瞧了,点背就是说他这样的人吧,庞统其实很牛的呀,取西川就有很多庞统的规划,再加上赤壁之战中出力,如果刘备能对庞统的信任再多一点点,可能会更好。可惜的是,庞统来的快去的也快,职业生涯不长,否则定能有一些作为。

第二名、周瑜

周瑜在三国演义中和诸葛亮联手破曹操,那叫一个帅啊,此时此刻忍不住让我吟词一首,“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如果是现代,周瑜绝对是一代“爱豆”,小迷妹不知道会有多少。

周瑜身为东吴的“顶梁柱”,力抗曹操,打破了曹操一统的美梦,打下了三足鼎立的基础,给东吴发展的机会,其功劳盖世。

第一名、诸葛亮

诸葛亮“近妖”。神机妙算、算无遗策,舌战群儒、三气周瑜、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火烧上方谷、火烧博望坡、火烧藤甲兵、木牛流马、北伐曹魏,取荆州、益州、汉中都有他的身影,大家都知道了,也不想赘述。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将谋略方面的才华展示的淋漓尽致,添油加醋,虽然有神话诸葛亮之嫌,但其实也有描写不到位之处,在小说中罗贯中一直凸显了诸葛亮计谋方面的才能,但是据我了解,这只是丞相众多优点中的一个而已,看看诸葛亮历史上的名头你就知道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三国演义》中只凸显了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我觉得反而是低估了诸葛亮,打仗打的是钱粮,拼的是国力,内外全靠一人,实属罕见。

三国演义》中军师梯队

1,诸葛亮

2,荀彧,荀攸,司马懿,周瑜,贾诩,郭嘉,庞统

3,法正,徐庶,程昱,田丰,沮授,陆逊,鲁肃,陈宫,蒋琬等

欢迎大家补充评论,如果您喜欢历史,记得关注野史日记!

此人素小舒

此人素小舒

一郭嘉,曹魏首席谋士,

二,贾诩,有毒士之称,

三,荀彧,曹魏大管家,军事内政都出色,四,法正,奇谋妙计,连曹操都称赞不已,五,鲁肃,江东谋臣之最,“榻上策”分天下,

六,司马懿,算无遗策,

七,陈登,计破吕布,败孙策于广陵,

八,田丰,袁绍谋士,

九,沮授,袁绍首席谋士,

十,满宠,曹魏谋士,辅佐曹仁抵抗关羽,并多次击败孙权,

十一,陈宫,辅佐吕布多次击败曹操,

看到这里,肯定有大批的“猪粉”会跳出来,为没有把诸葛亮列入而愤愤不平,但是,因为这个题目问的是谁是最好的“军师”,而诸葛亮的强项是治国理政,练兵治军。对于排兵布阵,临阵决机却不擅长,刘备一直倚重,参赞军机的是庞统和法正,连曹操都对法正赞不绝口,但是曹魏君臣和江东诸君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对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有什么评价,他们对诸葛亮的评价基本上都是认为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事实上刘备活着的时候也确实不看好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终生都不让诸葛亮参赞军机,刘备入川的军师是庞统和法正,夺取汉中的军师是法正,诸葛亮是“在荆州不得闻入川之计,在益州不得予汉中之谋”,他一直做的都是内政后勤方面的工作,“调取赋税,足兵足食,镇守后方”,诸葛亮在治国理政方面体现出来的才能确实比较出色,也勤于练兵,治军,又醉心于研究兵书战策,但是真正到了军事实践则还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角色,所以,我对于诸葛亮的评价只能是肯定他是一个出色的治国理政的人才,没有必要再往“军师”这个队伍里混了

克里斯蒂猫

克里斯蒂猫

三国中有三个半人:第一诸葛亮、他只能文、不会武、第二是庞统文武全才:第三是周瑜也是文武全才、第四是姜维是文武全才、郭嘉、司马懿、陆逊、徐庶、其他的我看最多是当以上这些人的参谋罢了。

兔子-Fiona

兔子-Fiona

三国乱世,群雄并起,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各色人才层出不穷,但是对于各方势力来讲,作为军师的谋士,作用往往要比猛将更加重要。

君不见天下无双吕奉先,有勇无谋、刚愎自用,最后被曹操玩的团团转而死于非命。

君不见桃园结义刘关张,创业前期:只有猛将、而无军师,根本打不下基业,只能四处颠沛流离。

君不见孙策得周瑜相助,方才打下了江东基业,孙权继位也是外事问周瑜,内事问张昭。

足可见军师对于一方诸侯的重要性。

那么谁才是三国最厉害的十位军师呢?以下做简要分析。

第十名法正

卧龙凤雏若得一人可安天下;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孝直便是法正,是可以和诸葛亮庞统等人相提并论的存在。

法正原来是刘璋部下,只是发现刘璋暗弱,不是明主,便想了办法迎接刘备入川,投靠了刘备。

法正擅奇谋,汉中之战时全靠法正的计谋,刘备才能攻取汉中,大败曹操,更是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

只可惜法正英年早逝,刘备当上汉中王的第二年法正就去世了终年四十五岁。刘备追谥法正为翼侯,也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个死了有谥号的大臣。

第九名:庞统

所谓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得天下,庞统和诸葛亮齐名这一点,便足见庞统的实力之强。

庞统字“士元”,外号“凤雏”,以为新生的凤凰,和诸葛亮齐名,并称为“卧龙凤雏”,皆有治世之才,据说得一人,便可得天下。

庞统曾秘密向曹操献铁索连舟之计,导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从根本上大败,可以说是赤壁之战的幕后黑手。

只可惜庞统早死,没有完全施展出他的智谋,所以就排在第九。

第八名:鲁肃

周瑜死后,江东的大任直接一下子压在了鲁肃这个看上去本本分分的老实人身上,可也是这个老实人,为东吴的崛起打下了根基。

鲁肃字“子敬”,堪称是三国时期最出色的外交家,他一直致力于联刘抗曹的基本主张,在孙刘两家之间充当一个和事佬的角色,可以说没有他的这一片苦心,孙刘两家达不成一致,也抗不了曹操,早就被灭了。

周瑜死后鲁肃接任大都督,实行止戈屯田的政策,大力发展吴国的国力,为吴国积攒了大量的兵力钱粮,以此应付后世之变。

鲁肃还曾对孙权提出过和诸葛亮隆中对差不多的榻上策,直接决定了东吴的治国方针。

第七名:陆逊

如果说对于东吴,周瑜是打天下最大的功臣,陆逊就是扩展和守护东吴的最大功臣。没有陆逊,东吴不说会是三国中最弱小的郭嘉,甚至很有可能都已经被灭了。

陆逊字“伯言”,作为东吴四都督的最后一位,比前三位,完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扩展上他直接配合吕蒙使用白衣渡江计打下了荆州了。荆州其实一直以来就是东吴的一块心病,费尽心机都想要得到,可是周瑜孙权再怎么努力都不能成功,还是到了吕蒙时,陆逊配合吕蒙才成功拿下了荆州,几乎将东吴的江山扩展了一倍,而是使东吴完成的占据了长江两岸的天险,有了建国之基业。

后来吕蒙身死,刘备举大军复仇,此时的东吴早已经人才凋零,很难挡得住刘备的大军,还是陆逊,临危受命,大败刘备与夷陵,保住了江东。

第六名:周瑜

周瑜一早就投奔孙策,辅佐孙策打下了江东基业,可以说没有周瑜就没有江东吴国,而早期的吴国也几乎完全是靠周瑜一个人撑起来的。

周瑜字“公瑾”,更有江东周郎之称,被很多人评价为三国第一美男。所谓“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就可以见周瑜的地位和能力,而且作为长辈的张昭有很多问题都还要请教周瑜获得周瑜的同意。

周瑜更是亲手制定并完成了赤壁之战,一把火直接把曹操的几十万大军烧了个精光,也是赤壁之战的胜利才让天下促成了三足鼎立之格局,可以说三国鼎立,全是周瑜一人之功。

第五名:荀彧

荀彧有“王佐之才”之名,他出生于东汉名门、儒家世家荀家,自小便聪明无比,先是被袁绍招募视为座上宾,可惜荀彧早已看出袁绍不是可以辅佐之人,便直接改投曹操,曹操直接称荀彧为“吾之子房”,可见荀彧能力之强。

荀彧字“文若”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先行提出“迎奉天子而令天下”的政策,直接帮助曹操在乱世站稳了跟脚”;后来面对吕布攻伐时,更是独自守城保全了兖州三城,让曹操免除了后方之忧,之后再出奇谋扼袁绍于官渡。

“王佐之才”,名副其实。

第四名:郭嘉

郭嘉,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曹操第一次和郭嘉见面谈话后,便直接对着麾下的所以臣子感慨的说“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可见评价之高。

郭嘉字“奉孝”,外号“鬼才”,少年时便已经预见汉末天下将会大乱。后来跟随曹操征战,屡立奇功,

郭嘉曾对曹操提出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当时曹操势力大不如袁绍,郭嘉的“十胜十败”直接大大鼓舞了曹军的士气,更是直接确定了他在曹魏谋士中的核心地位。

只可惜天妒英才,大败袁绍后,郭嘉在跟随曹操征伐乌丸时就病逝,年仅三十八岁,不过哪怕是死了郭嘉也留下计策帮助曹操平定了辽东,也就是著名的郭嘉遗计定辽东之说。

甚至还有人说诸葛亮早年不出山就是害怕和郭嘉对上,所谓“郭嘉不死,孔明不出”。

第三名:贾诩

文和先生贾诩,就算在三国谋略不是第一,但是聪明程度,如果他说自己第二,估计无人敢说自己的第一。

贾诩字“文和”,外号“毒士”,被称为三国时期最毒的谋士,用计必然是绝户一般的毒计,先是提前开出乱世局面,直接建议董卓率先进京,挟天子而令诸侯占据主动,又是献计毒杀皇帝把握朝政。董卓既败,大势不可为,更是说动李、郭而将攻取长安,直接在本质上结束了汉室的统治,打开了乱世的序幕。

后来又帮张绣退曹操,再帮曹操败马超,无疑不是旷世的计谋。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贾诩从来只为保全自己而活,根本不会真正死心塌地的效忠某个诸侯,他完全是为了自己在乱世中能够活到好,也成功凭借自己的算计善始善终,是三国结局最好的一位谋士。

第二名:诸葛亮

蜀汉丞相、诸葛武侯,可以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蜀汉政权,如鱼得水是先主对他的最好评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

诸葛亮字“孔明”外号“卧龙”,一生可谓是算无遗策,除了后期面临蜀国的困境,不得不做拼死之斗,才吃了几回败仗。诸葛亮未出茅庐便已知天下大势,更是在先主请他出山之既,就制定了隆中对的战略部署,如果不是因为关羽大意失荆州,导致蜀汉实力节节败退,大将兵力损失殆尽,很有可能蜀国就将成为三国最大的得利者。

第一名:司马懿

司马懿应该是三国时代当之无愧的第一军师,不因为别的,就因为他是三国最后的受益者,更是活活熬死了所有的强敌。

司马懿字“仲达”,外号“冢虎”,被曹操称为“鹰视狼顾”,是让曹操一家上下几代君王都忌惮的可怕人物。

司马懿刚刚投奔曹操时,就让曹操都不得不对他心存忌惮,保持戒备,根本不敢直接让他担任高位。但是曹操又十分爱才,加之司马懿主动来投,背后又有河内司马氏这样的大势力,又不能直接除掉,就只能用主薄这种没有实权的职位来困住他。

可是曹操千算万算没算到自己还是输给了司马懿,司马懿利用曹丕急于上位之心,成功帮助曹丕上了位,连带着让自己也上了位,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纵然曹丕也遵从曹操的意志,依然在提防司马懿,可还是没斗过他这个老狐狸,一辈子没给他机会,最后被司马炎活活熬死了。

司马懿也成为了和曹操一样的人物,挟天子而令曹魏天下,成了曹魏的第一权臣,后来压制的曹魏皇室就如同一直生活在阴天看不见太阳一般。

司马懿更是和有神人之称的诸葛亮斗的有来有回,被诸葛亮视为生平第一大敌,几次三番都让诸葛亮中了招。

最后司马懿的儿孙更是取到了曹魏建立了司马氏的晋朝天下。

你是如何看待十大军师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仰苓

仰苓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