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作家陈忠实一辈子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为啥不多写几本长篇小说?
被天遗弃的神
不可否认《白鹿原》是已故伟大作家陈忠实先生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它以剖析传统文化试图展示其在社会巨变中不可或缺的伟大力量为隐线,通过一个个熟悉的面孔,缓慢地展现近当代中国风风雨雨革命进程中不同群体对轰轰烈烈大变革的意识及投身革命形式上的迥异,大全景、多维度、深层次挖掘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所在,向读者揭示了只有经历革命风暴的惨烈才是中国走向繁荣复兴的必然选择。
作家穷尽一生才华和心血写就的这部传世佳作必将成为伟大的文化遗产涤荡人们的心灵,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为实现伟大的梦想去奋斗。对于作家本人来说,能有这样一部好作品对中华文化已经是一个不巧的贡献。作家也希望留下更多的佳作,但从心理、身体、环境等因素考量已经不大可能。因而,绝不可以对作家有过多的苛求。俗话说,儿子不用多,一个好儿抵一窝。同样,《白鹿原》这部作家当枕头的巨作已完全可以笑傲江湖了。
danielalice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可能和一下几个方面有关:1.作者个人的兴趣和才情。2.作者对社会生活体验的深度与广度。3.社会所能提供的对批判性作品的包容度。4.社会的思想素材和对素材思想的自由程度。
如果要写像路遥式的,或者贾平凹似的作品,陈忠实先生应该没有任何问题地拿出四、五部长篇,然而,陈先生一旦拿出来了《白鹿原》(而且应相关部门要求还做了不少删改),那么像先生这样的作者,其责任与自尊决不允许自己拿出水准过低的作品。
这是陈忠实先生作品之外,在做人上的杰出之处!
fatbabe623
真正的作家搞文学创作并不是跟写网文似的可以做到每天日更多少万字,作家们写作那是要耗费极大心血和时间的,尤其像陈忠实那一代的老作家创作时代网络不发达,都是用笔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当然即使那时候有电脑他们也不一定习惯用电脑写作,估计还是得用手写;《白鹿原》从准备到完稿用了六年之久,真的是做到了精益求精。《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也是非常有影响的巨著,近五十万言,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
陈忠实正是凭借这部恢弘巨著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古今中外有不少作家穷其一生只为创作一部长篇巨著,真的是用生命在写作。陈忠实并不是天才型的作家可以信马由缰的进行创作,他写作需要做足充分的准备和思考然后才会下笔,正因如此他的《白鹿原》才显得如此厚重与精彩。
以陈忠实先生的身体状况与精力甚至才力即使提供再好的素材恐怕也很难写出能与《白鹿原》一样等量齐观的长篇小说了。那些渴望看到他第二部《白鹿原》的人要么是不了解《白鹿原》创作之艰辛要么是别有用心,难怪作家本人会骂“你懂个锤子”这样的话了。一个作家耗费心力、呕心沥血为读者奉献出了一部杰出的文学巨著,夫复何求呢?
一个作家用生命铸就一部史诗已经足够伟大,足以永载史册了,无论对作家还是读者而言已经无憾了。
遗忘
用心血写的,一部就够了
流浪中
不仅陈忠实只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也都各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曹雪芹只写了半部,为什么不多写一部?够了。
自明清小说问世以来,尝试小说写作的人何止万千,写出小说的人也不少,但速朽的占了绝大多数,真正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就那么区区几本。
一个作家,能在他的有生之年,把他的毕生学识和全部智慧凝聚在笔尖,写进他的一部小说里,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并能流传下去,这是多少从事文字写作的人梦寐以求的啊!无疑,陈忠实在“千船竞发,百舸争流”中,凭《白鹿原》一书,独立船头,引领风骚,做到了这一点。这也令多少同行羡慕嫉妒恨啊!
毫无疑问,至少在中国,至少在今后几百年,多少今天的人事化作尘埃无影无踪,而《白鹿原》一书伴随着陈忠实这个名字,将载入史册,流传下去。这难道还不够吗!
Yo Fun
我个人认为作品不在多,而在精。
游本昌老师的“济公”形象深入人心,罗温艾金森的“憨豆”形象让全世界的人喜爱、追捧。而有的演员演了无数的角色,被人记住的也只有零或者一两个。
长篇小说不像侦探小说。个人认为侦探小说是比较好写的。故事情景、人物构造以及逻辑顺序都有一定规律可寻,只要适当的做些改变就能变成另一部作品。我近期很喜欢看东野圭吾的小说,如《嫌疑人X的献身》、《解忧杂货店》等等。但我个人认为《白夜行》与与幻夜比较像,不只人物像,情景也像,有人说这两部是姐妹篇。你们觉得呢?
长篇小说是挺难的。需要重新积累素材、重新构思、重新理人物关系,更重要需要灵感。青山刚昌的《名侦探柯南》虽是部动漫,但长达960集,至今也看不见要大结局的样子。它跟长篇小说类似,青山刚昌也没打算结束《名侦探柯南》,重新写一部新的动漫,以他的能力我们丝毫不怀疑他的写作能力。但是,新出来的动漫能否摆脱掉柯南的影子,以及能否超越《名侦探柯南》都是一个大问题。我是他的话一定会想那还不如集中精力继续写《名侦探柯南》,并衍生出剧场版,加大《名侦探柯南》的影响力。正好,他也是这样做的。
据从网上看到的消息,《白鹿原》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我只看过何冰、张嘉译等主演的电视剧,我觉得剧情、演技都很好。你们觉得呢?(仅个人观点)
zhongmeizhi
你怎么不问曹雪芹为什么不多写两部和红楼梦同样有份量的名著?
写作可能算是这世间最累的活计了。一天写几千字不累,但你得反复修改,不仅要推敲字句,还要使内容前后呼应等等。
最重要的是,你得有大量素材。这素材有听来的,从书上看来后,或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不管咋说,这素材对个人来说,总是有限的。
陈忠实也许将自己所有的素材全纳入白鹿原了,毕其功于一役,后面再写,难免重复或内容单薄。所以,往往许多名作家,有名的作品也就是寥寥可数那三两部。
connie_99
作家的精力是有限的,一部大作耗尽一生!
wanglsdetb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与其写一百部空洞的作品,不如写出一部流传后世的经典著作更能体现他的价值。
正如有人问陈忠实大师说,到底想弄啥?值得下这么大功夫查那么多的资料吗?陈大师回答他说,我想给我死的时候有一本垫棺作枕的书!
陈大师是受到古巴作家卡朋铁尔王国的影响开始构思《白鹿原》,在经过长达两年多在老家原上的考察,及查阅大量的资料后才开始动笔,又历时三年多才完成。
《白鹿原》虽然是虚构的,但人物、地理、事件等基本都是有原型可考,乡约乡规风土人情都是真实的。尤其是主人公白家轩,对陈大师的采访中他说,是以他的曾祖父为原型进行刻画的,里面的很多描述甚至就是当年人们对他曾祖父的回忆。
由此可见,陈大师对待自己的作品是何等的严谨。要质量肯定就会降低数量,就如卡梅隆这样的影视大神一样,多少年才可能出一部作品,作品一出必是经典。
《白鹿原》成了近代长篇小说的一个很难逾越的高峰,不管是影视作品还是话剧舞台都对它爱如珍宝。绝不像有些作家所谓提笔成文,其实是在一个意向里完全靠想象虚构,让人读不出味道,留不下深刻印象。
我想,陈大师不是不多想写几部,而是因为这种严谨的态度,让他在选择素材上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没有好的素材,好的故事,任可不动笔,也不会将就凑合敷衍成书。
这一点儿,恐怕很多人不能理解,误以为他江郎才尽,才会被人问及如上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多写几部。以陈大师陕西人的朴实直爽性格,当然不屑于辩解,骂一句你懂个锤子,就不足为奇了。
佛楼
“白鹿原”一部顶几万部小说。陈忠实一个顶几万个作家。
书不在多,文字在多,作家不在多。
一个写作的人,一辈子能写出一部“白鹿原”这样的书就够了。
垃圾文字是社会的几大公害之一。就象随地吐痰,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一样。浪费了宝贵的纸张银屏,浪费了读者时间精力,增加了环卫工人负担。
读者一起来倡导文字精品,低制废话连篇吧!
lisa7866
陈忠实和柳青一比,根本上不得台面,柳青的创业史同样是陕西的故事,同样是八百里秦川,谁写的怎样,一读就知道。白鹿原颓废,创业史昂扬,一个晦暗,一个光明,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