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大V的新书在豆瓣遭遇大量差评,如何看待这件事?
i1202
拙作是8月31日正式发售的,之前有了预售。
种类为文学,比较小众,内容关于我自己的十年海外求学的经历。印数不多,也没有想过要大卖。
选择出版社比较慎重,等待了很久,希望找一个权威的,这本书出出来,算是对我十年海外求学生涯的一个纪念,也把一些感想,尤其是关于坚持,努力,流浪的体会,和读者分享。没说写书必须是大专家文学家才能写啊。
在知乎写作四年,积极响应我的读者,主要是学生,青年人,在奋斗的人。我觉得我自己绝对算不上是什么特别厉害的专家,大牛。人虽愚钝,但是这些年一直在坚持努力,也一步一步慢慢读到了博士。在这个过程中,也感受到了流浪,学习带来的一些快乐。
也不是说学习就一定就好过其他,但是智慧的增长,让人看待一些问题的时候,稍微变得更豁达平静一些,毕竟,我是个普通人,有点运气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同时也为生计奔波,很多时候解决不了的事,只有自己去想开。
我一直就有写作的习惯,把知乎当做我的一个写作,分享的平台。也聚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没有想过要出书。但是常常有粉丝问我这样那样的问题,感觉都是我经历过,遇到过,没想通,又慢慢被现实修理通的。
但是,知乎上有30万粉丝,我根本没有精力一个一个去答复。正好出版商找到我,说要出一本书。我觉得,把这些年的一些见闻,想法整理成册,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要求,第一,请一家比较权威的出版社出版。第二,我希望把我的稿酬用于公益。
因为难免有人说,你是个大V,年纪轻轻,就来变现,吃相难看。
大V,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比较尴尬的词。
这次对我来说写书,出书,本就是顺其自然的,天意而为。我确实年轻,比起很多有实力的前辈,还不配说教,靠这个赚钱。其实出书也不赚钱。
既然走到这一步了,就做个顺水人情,分享自己的经历,抛砖引玉,借助这本书,把和我一样的粉丝聚集到一起,再去寻找更多我们可以帮助的人,不坑前辈,不坑业界,不坑出版公司,不坑读者,不坑自己,然后给自己留个纪念,皆大欢喜。
每个买我书的粉丝给我的稿酬,其实就相当于捐赠给了那些更需要的读书人,学生。这个也算是一种把大V的影响力正常变现的手段。只不过,有的人爱名,有的人爱利,有的人爱公益,这个没有优劣善恶之分。
其实悟空问答上,也有一个公益捐献,会一直把我的稿酬按比例捐出来,这一点,让人很安心。
所以,其实,第一,是和知乎粉丝分享的,第二,是不在乎利益的。所以,压力不是很大。但是我很尊重豆瓣这个平台,一直觉得一个出版物,在中国发行,豆瓣有一套非常民主,科学,理性的评价机制。就像,司机需要个驾照,学生需要个毕业证一样。
在预售期,豆瓣上已经有了一个条目,正常介绍书的内容、作者、章节。
过后,我也在知乎发布了预售的消息,知乎关注我的读者积极响应。正好这几天知乎系统在调整,还有很多读者关注不到。
同时,豆瓣上开始出现了个别的差评,但是这个时候,其实书都没发货。
我也询问过豆瓣用户,既然看都没看过,为什么要给我差评,答复很豆瓣——
当然,自己的作品没有理由的被怼,我态度也不够好。
大概在前天,有一波人在知乎上黑这个作品。一会儿就是很多个一星,短短的时间内,每个一星后面就可以聚集若干赞。很多专业人士其实一看就明白,正常的书,挂在那里好久都不会有多少人关注的。更何况这是一本新书。那么哪里来那么多有组织的黑呢。
反正要黑理由就很多了,被知乎的粉丝教育了一下。然后昨天,就转战了豆瓣。
豆瓣的差评,主要是这个造型的——
可以辱骂我,也可以辱骂我的作品,哪怕看都没看过,但是上来就辱骂我的家人,这是我不得不反抗的底线。
当然这些差评的人除了疯狂,还振振有词——五星太多了,肯定是水军,这么多水军,是不科学的。我们要“平衡”一下。
看到这些,我还是有点不淡定,和他们态度不好的互怼。然后投诉,投诉主要是针对辱骂和侮辱,豆瓣平台也不受理,但是真正的不淡定,是这个——
今天早上,出版公司问我,你是不是把词条的封面给改了,把平封改成立封了。
我说我没有啊。有啥区别?
策划告诉我,如果改成了立封,不规范,是上不了主页推荐的。
然后我看了一下——
是这个人,就是liubinyan 改的。
而他昨天正好是带头骂人的。
没有读过,评价一星,人身攻击。
很显然,这个就是专业人士通过专业手法进行打击了。
几乎同时,我们对自己的词条失去了编辑权限。也就是说,后来网传的各种介绍,我们是改不了的,只能报错。
其实对作品的评价,什么水军,什么好评,差评,真的搞不懂。你都可以来,但是,人身攻击。我觉得不太符合一个专业平台理性,公平,礼貌的基本特点。
然后就又投诉,还是没结果。
然后我就写了一篇专栏文章,讲述这个过程,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我认输了,但是你们这样做是不对的。在此期间,也发了一些这些截图和状态。
然后出版公司给豆瓣去函。
去函以后,豆瓣暂时查封了liubinyan,过了几个小时开放词条。然后大量的评价涌入——
两个小时之内,短评区突然有组织的出现了四百条谩骂的短评。
到了晚上,一千条。
如果说粉丝因为喜欢写的评论是水军,那么一个晚上一千条踩是什么呢?
为什么任何作品,电影也好,书也好,出来都要经过豆瓣评价?豆瓣上评价的都是问候你妈,都是这种我想给你打多少分就打多少分。这不是评选,这是霸凌。中国所有的知识分子,艺术家,文学家,都要先给这些水军磕头,才能开始创作么?
为什么在豆瓣上,就可以人身攻击?做错了再大的事,也总该有个规矩。豆瓣说判死刑,这个作品就死刑了?
这个平台,具有无比强大的话语权,同时,我看到的主要是情绪的肆意宣泄。只要你不听我的,我们就要搞臭你,段时间内内组织强大力量搞臭你。
用了大概4小时的时间,把8的评论打成了2。一瞬间动员了900人。我只能说。豆瓣很团结,很任性——
可以在一个下午时间召集人把你从8挂成2的平台,他们说什么都是有道理的,人多嘛。
后续几天,豆瓣继续发力,追到了知乎——
我并没有看到什么理性,公平,只看到一种狂躁,发泄,暴虐。
不过我还在给出版编辑说——
末了,还要说一句——
shirley_bear
换个心态你会发现很美好,一群无业游民式的自嗨,
anemony
知乎看不起豆瓣,豆瓣看不起微博,微博看不起贴吧,贴吧看不起一切不切实际,不接地气,站在各种高度大谈其词的人。
头条:我们不生产新闻,我们只是新闻的搬运工
知乎:分享出你刚编好的故事
豆瓣: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别具一格
微博:站着说话不腰疼
=============
大V一种自以为是还有点矫情的群体,经不起批评,有点高傲的一类人。
大V被普通外行人宠信后膨胀,遇到同行同阶层的人的质疑跟看不起容易玻璃心,当然还有一些同行是嫉妒心里作怪。
总之,还是心态问题,或许新书真的写的烂呢?
jeffers_jiang
经得起多大的诋毁就受得起多大的赞美!刚也从前到后了解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且不说谁对谁错,始终认为经历丰富的人应该是温暖且美好,但是撕逼的过程只让我看到了一个知乎大V的居高临下,气势凌人。
heiio11
该作者原话
“羡慕嫉妒恨了是吧?你羡慕嫉妒恨自己去出嘛,你在这里鸡蛋里面挑骨头也没有用,这本来就是随笔,本来就是文采,你不看,想看的人多呢。这本书我所有的钱都是拿来捐的,你就是把他黑成0分,我也无所谓。只不过你自己这张小人嘴脸,暴露在几十万人目光下,就像动物园看光屁股狒狒一样。”
“失败的垃圾掀不起什么风浪,弱者在被碾压之前总要试图发出几声惨叫,把你的账号和你愚蠢的评论放在这里让我三十万粉丝嘲笑,是我非常乐意看到的一件事。”
(刚画的一只鸟)
kerllh黄老邪
答主是纯粹的吃瓜群众。
豆瓣、知乎都不混,号都没有开过。
中午刷头条看到这个,进来围观。看每个答主回复,咱都觉得可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观来看待这个问题,也算是每个答主回答问题出发的预设立场吧,所以,对立的两方互相无法说服对方。当然,diss那写书的大v哥们儿占多数,替他说话的人群占少数。
几乎可以说本答主立场中立吧,所以,偶来凑凑热闹。
之前都不知道有这个人有这本书。
没看过不予评价这书的质量。
刷分和恶意差评这两件事,其实都差不多,性质差不多。都很恶劣。
恶意差评就是对人不对事。恶意差评出发逻辑,就是,我看不惯你,所以我觉得你干啥都是错,活着就是错,你最好被人道毁灭了最合我意。
刷分呢,就是不讲诚信,用金钱交换道德评价。
这俩行为,道德水准都没高到哪里去。
卖书这哥们该不该营销,卖东西应该营销,这做买卖哪有不吆喝的,酒香也怕巷子深嘛,但是营销手段很重要,毕竟,卖的是书,买书人求得是雅趣,作者自己又有哪些特色能作为卖点,这应该是营销之前仔细揣摩的。
不过,行为举止有其背后的心理决定。
这位作者的营销推荐,反应的背后心理实在是很有意思了。
刷分,这就是走旁门左道,如若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的人,是不会选择这种方法,文人都有点小小的傲气,觉得自己挺好的,肯定不屑于刷分。
刚才看见一个答主很惋惜,说这作者这么牛逼的留学经历,可以把书名起的更加个色一些,毕竟同时有两个国家留学经历的人国内不多,可是,作者偏偏起了一个如此烂大街有点恶俗的归来仍是少年,推荐中又强调了一堆根本与自己无关的名人,跟自己是校友。还有一个没听过的竞赛获奖。
渴望得到权力的人,内心自卑于现实生活里不满足实际地位的人,才会如此强调自己是某某大v,虽然并不是现实社会中的手握重权,但是虚拟世界依然可以让人产生得到权力这种虚假满足感,比如号召粉丝做什么。与此对应行为体现,就是作者自己简介,名人校友,竞赛获奖。
(PS:答主每次看见现实中来一哥们儿简介名人校友或者生拉硬套跟名人扯关系都觉得,替人尴尬。何必呢?)
现实的不满足,和网络世界的暂时满足,让他不愿意看到在网络世界的反对声音。
毕竟,习惯了被夸奖,当反对出现时,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就像有些现实中的小领导头目当久了,也听不进去批评建言,谁反对他一定是反对的人有问题!他得到的这种权力满足感太虚薄,镜中月水中花,易消散。正是容易消散,才会攻击性很强,拼命挽留粉饰假象。
所以,他的现实生活中一定无法满足他的权力欲吧,收入又或是其他让他心理落差不小,又不敢与周围人撕破脸皮,只能心下暗自诅咒。
看他怼人也挺有意思,不是破口大骂脏话,而是,依然坚持书面语言什么反啥啥啥的,嘿嘿。
中年,文人,郁郁不得志。
扑面而来。
哈哈,忙的头昏脑涨,作答轻松一下。
rachelwong0808
老实说,我一个路人也看不下去了……(9月13号突然在头条看到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然后便弱弱地跑去看了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然后我想感叹一句:
如果这本书能飙到9分以上,你让那些经典名作和他们的作者情何以堪?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打一星?我不说全部,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其实是作者咎由自取,豆瓣上的作者简介(竟然把知乎点赞数和收藏数这种东西都拿出来……估计有不少人都是因为这个打差评的,因为这实在太不要脸了),讨论话题(作者自己发起了两个,而且还是毫无意义的主题,不对,是只有几个字而已),还有本身的书名,让人反感这是正常的,你真把豆瓣当成你自家的知乎了吗?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作者本人在讨论区发起对自己出的书的讨论,请问你这样的做法究竟有何居心?(PS:不是针对人,我只能说这位朋友或许压根都不知道豆瓣的“讨论话题”这个版块究竟是拿来干嘛的……)
来看看这位大V在书页面的作者简介:
(看得我真是实力尴尬……请你们自行感受一下这简介究竟是有多让人无语凝噎)
最让我无语的其实就是作者本身的辩解,你说有人一看到你的书名就觉得是鸡汤文,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这让你很不服气,好了,那你有没有反过来想一下,你本人都意识到这就是鸡汤型的题目,那你出书的时候怎么不和编辑商量一下,究竟如何综合考虑书的内容,再想一下究竟是怎样的标题才能凸显书的主题等问题来做出对题目的敲定呢?这明显不就是无理取闹吗?
然后就书本身而言,我承认我是没有看过,但我看了下作者在知乎上的文章,再有其中一个答案贴出了书里某个故事的内容,说老实话,只针对其中的文字,我说不出其中有何特别吸引我的地方,写人生感悟和社会阅历的人一抓就一大把,你的情感,你的道理,有人肯点赞,有人肯收藏,这没什么问题。但是,我个人觉得出版书和将普通的文章进行筛选摘录而整理而成的合集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在豆瓣上看过大冰的《乖,摸摸头》阿弥陀佛么么哒以后,我告诉自己再也不会看所谓的鸡汤或者杂文了,因为我突然意识到这完全意识到这就是浪费纸张和以消费读者为目的的商业行为,这没意义(顺带吐槽下之前所看过的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和最初不过你好等等balabal一大堆类似的出版书)。(但我的意思并非是否定了随笔和杂文类书籍的价值,最近看过的一本杂文类书籍《布拉格精神》,里面所阐述的作者说到他童年曾在集中营度过的生活对他创作的影响,还有他对卡夫卡个人生活和文学风格的评价,剖析的层面和牵涉到的作者自身的思考方向都挺有趣的)
要是我在公众号,你乎或者其他的平台看到一篇文章,我会点赞,会认同它里面所包含的某些想法,又或者我觉得它通篇都在胡扯,我不喜欢,给它点个没有帮助,这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是若将同一个作者的文章累积起来去衡量是否能够成为一本书,它是否有这样的资格?读者是否会买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就我个人而言,就两点,第一点就是你的题目,第二点就是你书本的大致内容。恕我直言,我看到你的书名就不想看了……
对哦,你觉得有人会黑王小波和鲁迅的杂文类书籍吗?(这句话好像抬举那些随便就出书的人了……我的错)
对哦,你觉得你是大作家吗?你只是大V而已。
对哦,你觉得怀才不遇,被别人冷嘲热讽是他们有眼不识泰山是吗?
奉劝这年头想要出书的“文豪”得掂量下自己肚子的墨水,几斤几两别人一看就知道,你出的不是书,只是自我表达的欲望膨胀而已……
(PS:再强调,不是骂人,而是针对这种行为和书本身,人要有自知之明,记住这点就好)
最后贴个图,某叔还是好好在你乎写写文章,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就算了,不然连你粉丝都看不过眼了……
DT520
我是望而却步的圈外人。
传媒圈作为一个朝阳行业,没有其他产业成长时那种显而易见,平易近人的亲切感,跟传媒界人士打交道我深感智商不足。
自从自黑流出现,结合阴谋论盛行的当代社会,我还想不出来好办法去接触和了解这个领域,只知道公关传媒才是行业食物链的顶端,金融跟传媒比起传媒来,弱爆了。(只是随便想想,没经过专家论证)。
例如发个回答也会怕第二天水军淹了账号,即使我知道自己不值得被攻击,但是万一水军成本真的奇低无比,传媒大亨用一用就跟抽根烟那么简单呢?
我还是去抽根烟吧……
自在觀
何必过分在乎哪些恶意诋毁你的人!
虽然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拥有自己的喜好,你的东西不可能迎合每个人的口味,中肯的评价咱可以接受,但是绝不受制于那些狭隘的声音!
再说一个与本文话题不相关的另一个话题,前一段时间看电影战狼在豆瓣中的一些个专业影评人的评分, 客观来讲,那些恶意批判电影的声音为哪般我到现在都没想明白,坦白讲,电影确实有瑕疵,但就目前中国电影市场来看,确实为一部佳作,以资鼓励有何不可?!就像我有一个邻居从来没有夸过自己的小孩,我觉得这是十分可悲的。
豆瓣平台中也不乏一些心胸狭隘之徒,所以不必理会那些恶意诋毁之言,奔跑吧,少年!
过儿
作为吃瓜党,适逢其会,昨天在豆瓣和知乎两个社区看了不同的说法和论战,简直何其精彩。
要说明的是,这两个社区我都有关注过,所以知乎看客和豆瓣er们互相瞧不顺眼的现象,我也见过不少次。
可能很多人对整个事件来龙去脉不了解,作为观战一天的吃瓜群众,给大家梳理一下事情的波折。
以下仅代表我个人观点:
1.作者写书遭遇差评,这其实是很普遍的事情,但到底是谁先开始人生攻击的呢?我翻了一下答案,还看到了廖伟堂先生当年与豆瓣的瓜葛。
但问题在于——
知乎大V怎么略去了故事的开端呢?早在知乎大V口中所说的豆瓣集体恶评之前,该大V就张口就是三十万粉丝如何如何牛13!闭嘴此书如何伟光正,然后去攻击了一位质疑本书内容的豆瓣用户。
大V言论如下:
羡慕嫉妒恨了是吧?你羡慕嫉妒恨自己去出嘛,你在这里鸡蛋里面挑骨头也没有用,这本来就是随笔,本来就是文采,你不看,想看的人多呢。这本书我所有的钱都是拿来捐的,你就是把他黑成0分,我也无所谓。只不过你自己这张小人嘴脸,暴露在几十万人目光下,就像动物园看光屁股狒狒一样。截图显示为9月6号,当时豆瓣的用户还没有大规模刷一星
该书作者不忘记在后续评论中,强调自己可是有三十万粉丝的大V呢,三十万啊,这意思就是说:
劳资有人!
知乎大V 义正言辞指出该书惨遭豆瓣用户恶意刷一星差评。
但在隔壁社区的这个讨论中,笔者见到了相反的说法。
作为没看过书的读者,我只能说一句,请专业一点好吗——
自己的书写成啥样,作者心里难道就没点X数吗?
以及,我只看了一下作者的个人简介,恩,真的很清晰很明白,言简意赅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我就是个知乎大V!一言不合就摆事实讲道理,劳资知乎百万赞!牛不牛?
以及,最近听过最好笑的段子,——
老夫年少时曾和XXX同为校友……
拜托,谁关心这个啊!
考虑到肯定有人喷豆瓣的那群孬货,都没看过书,哪有资格喷?
是的,没看过,所以只能举例子。
来源自隔壁一个帖子,对方举了很多,我只拿一张图说明:
怎么样?
文字感不感动?动不动情?
就冲这句“我有个朋友,妹子,标准大美女,腰细、腿长,肤白……”我就深深被如此震撼的文笔折服了。
这个句式,我们当年小学学英语的时候,也这么写作文,大体上就是:
I have a friend,he is gay。简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愿拔叔出走豆瓣,归来仍是大V!
tx_bb
谢谢邀请回答。知乎大V汉尼拔的遭遇,令人感到荒诞,他对豆瓣的连串质问,不知豆瓣会不会回应。但以豆瓣近年的倾向,我不能不担心这又成了一桩没结局的维权。
之所以说“又”,是因为在豆瓣上这种非理性的“一星”攻击潮,已经成为风气,只要看不惯一个作者,甚至谈不上看不惯——就像网络霸凌一样,这种攻击是有其病毒衍生性的,受害者越是反击,前来围攻的人越多,犹如一场狂欢,尤其当你是看起来比他们优越的“大V”、名人。
我为什么这么了解?因为去年我也是“一星”攻击的受害者。去年5月,我的新诗集《春盏》出版,书还没有上市,就在微博上引来一位曾多次攻击我的名为“坦克手贝克特”的ID的诋毁,我与他和他的粉丝辩论了几句,就看到他的一个粉丝明言要前往豆瓣给予差评。然后战场果然移师豆瓣,短短两三天,近百人的差评使书的分数跌到二点多分(现在过去一年,虽然有不少认真的读者给予好评,也不过拉到了5.1分)。
当时我急了,和那些躲在ID背后的人辩论,要他们给出差评的理据,但大多数人毫不讳言自己没有读过我的书,就是喜欢给你差评怎么着;我在讨论区贴出书的内容选段,被他们用“无用”的评语功能屏蔽掉;向豆瓣投诉,没用,直至攻击者做出非常过分的举措:直接修改我书的简介页面以黑我,我截图向豆瓣申诉,豆瓣才做出了唯一的保护:锁定了我的简介页。
几天后,攻击者采取了更恶劣的策略,直接造谣我的政治立场,使用小粉红的攻击方法对我扣帽子,欲置我于死地。不过物极必反,这些拙劣手段使不少读者看清了此前的攻击何为,也让我觉得荒诞可笑,不再和他们着急。我想起多年前一位文坛前辈给我的忠告:憎恨你的人,无论你多么努力他们仍然会针对你;爱你的人,自然会相信你和支持你。于是我放弃了辩白和对抗。
如今我以较为冷淡的态度看那些使用差评攻击的人,不再视他们为水军。他们只不过在需要标榜个性的年纪,需要制造一些假想敌。另外,豆瓣一直有这样的风气,別说我等,即使在各种经典作品页面,也总有故意打一星的人,以显得他们的品味卓越非凡,实际上这些人根本没什么分析能力和批判能力,属于另类的哗众取宠而已。
补充声明:我没有看过汉尼拔的书,也不认识他,本文仅仅陈述自己的遭遇,而已。
小刺猬00
我是只是个普通工作者,爱上网,爱玩游戏。
我逐渐的从一个只知道瞎玩游戏的人,到知道知乎,豆瓣,简书,逻辑思维,圆桌派,youtube等很不错也是中国鼎鼎有名的平台,网站,经常去看看,那些大v签约作者或名人说的话,讲解的内容。让我学习到很多干货,很多好的观点和不错的总结,使我开阔了思路,对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理解。
总体说来,年轻人想要提高自己水平和认知,最简单而且省钱的方法是读本好书,但是工作很忙,什么书是好书呢?有什么值得看的书呢?有人推荐吗?有,很多人真正的看过而且他们可能是很有能力的作家,博士,心理学家,他们推荐的书我就会去看。
而这些平台,汇集了很多的专业知识分子,这是一定的。只热爱娱乐明星的人,也会去那里。记住,人以类聚。
知乎大v的书在豆瓣评分低怎么看?
能怎么看,不是正常吗?为什么你会感觉不正常。
很多人不是知乎大v,但大v,这不是他一个人。而是大v最主要的是在知乎粉丝多呀!
是在知乎!!!ok!
他的作品,在豆瓣评分低,说明他写的一般呀!相对来说肯定是失败的概率高成功的概率低呀。慢慢探索方法,提升就是了。谁不会想着第一次在简书投稿就能上首页。
那些说豆瓣评分有问题的人,也不想想。豆瓣不是就那几个人,都是网上的路人,没人会想着恶意给谁打差评,他点那一下不需要精力吗?在头条都知道点开率,很多文章别人都没点开的欲望。即使有人恶意打差评,那也是让他觉得不爽了,他才费点心里。如果写真的好我想好评率一定压过那些恶意打差评的,那毕竟是少数。如果是多数那只能说明你得罪了很多网民。那也说明你写的真的有点差。
不要想着,我是知乎大v,粉丝多上万,我tmd,好不容易出本书。你们豆瓣没好评也罢竟然有大量差评。于是得出以下结论:1.有人恶意打差评,那这人有点多,雇的水军,额,那那肯定有雇水军的价值;我很有价值的,我很有影响力的。2.不是水军,那一定是豆瓣有问题,豆瓣里都是假文青,豆瓣越拉越垃圾了,什么人都有。那,你干嘛看重豆瓣评分呢?你自己和自己的粉丝那么多人评个分写个好评不很好吗?
每一个平台都又共性,做的不错就能获得赞许。每一个平台也有差异性,重点不同,偏爱不同,方向不同。里面的人也不是同一群人,有交集但更多的是独特和差异。
除非是像未来简史那样的书,哪个平台都认可!不是吗?
爱新觉罗静静
一个中国人,起个外国名。一本随笔,非要冠以高大上的书名。古语有云:著书立说。但前提是,本人德行笃厚,学术造诣颇深。你一个美国名校的在读博士,即便游历世界,又有何值得炫耀和骄傲的?!一本游历世界的随笔,评分超过四大名著,你以为读者都是傻子?!作者又哪里来的这个自信?!姑且不论是否恶意营销,五星评价送新书,售书所得做公益都是营销手段,总没错吧?!这就叫不知天高地厚,满瓶子不响,半瓶子哐当。这样的书,评分比四大名著高,是对四大名著的侮辱!四大名著是每个作者毕其一生的著作。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年轻,想和大师争高低?!你又让那些真正的国学大师情何以堪?!牛B吹大,就吹破了!看了此人的诸多评价,说白了,就是一个沽名钓誉之辈。他的学位,都不知道怎么混出来的。单就学业来说,也就是个混子而已!硕士,博士,名校,只是增加他的谈资而已。有哪点真才实学?!这样的人,对专业不专业,吃喝玩乐倒挺在行!也是服了。这样的人都能写书,也算是醉了。有空还是多沉淀沉淀吧!别在那里飘飘然了,否则,你会跌的更惨!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写书。给别人一份尊重,就是给自己一份尊重。送给作者。
Joyi.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此种现象完全正常,跟豆瓣的打分机制没有任何关系,但凡是主观的判断,出现任何结果都不应该觉得意外。此书的受众群不是所有人,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人,只要书的内容传达的三观正确,不是危害社会蛊惑人心的不良言论,受众的一小部分人觉得好就行。是本书又不是人民币,不会所有人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