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最短学制只有半年,为什么培育出那么多优秀的军事人才?

如题,黄埔军校最短学制只有半年,为什么培育出那么多优秀的军事人才?
最新跟帖
G弦上

G弦上

广撒网的政策,加上又是用人的时候,总会有人脱颖而出

billydog

billydog

黄埔军校只是个低级军官速成训练营,特别是你所说的人才济济的前几期,都是才学了几个月的操课和主义,就被拉到战场上去实战,事实上,其学生大部分不过都泯然众人,少数佼佼者都是大浪淘沙后的幸存者,之所以给人留下人才济济的印象,是因为:

1、所谓将才,都是靠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和熟悉专业,像上过黄埔的我军名将林帅、徐帅等,最早期参加各种起义、游击战,都是被人收拾得找不到北,但他们的悟性和学习能力强于普通人,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这样的人,即使不上黄埔,也照样可以成为名将,比如粟大将、彭帅等;

2、黄埔学生,不过是踩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黄埔学生的起飞之战,即北伐战争,靠的还是以军阀部队为主力的第4、7、8军,指挥官都是军阀,纯黄埔生为主的第1军反而在南昌被北洋军打得丢盔弃甲,这里可见初期黄埔生的综合水平一旦放到大兵团作战中,根本不值一提;

3、国军中蒋系独大的现象,给了黄埔生们表现的机会。蒋系为了独霸国军,不断吞并杂牌部队,扩充自己嫡系部队,这些扩充的新部队的军官都只交给黄埔生担任,既然所有高级军官都是黄埔生,自然会让人有一种“好厉害他们真是人才济济的错觉”,但以蒋军在之后的战争中的糟糕表现来看,也可以让人看出这群家伙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综上,可以说黄埔学生们并非人才济济,不过是搭了他们蒋校长的便车,和靠着幸存者偏差,才得以在历史舞台上闪光。

羊驼

羊驼

黄埔并没有培养出什么优秀军事人才。

什么是人才呢?

有句话说得好,叫如果放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还有一句话,道理差不多,说只有等大潮退去了,才会发现谁在裸泳。

所以说,不能以位置的高低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人才。就象大清末年,庙堂之上,高官林立,但并不等于人才很多,否则就不会被袁世凯搞得天翻地覆了。

所谓优秀军事人才,当然是要能经得起检验的,能打顺风仗,也能打逆风仗,能经受住生死考验,也能过得了艰苦的生活。黄埔军校门口不是有副对联嘛,大意是进黄埔军校,不是为了升官发财。

但是从历史角度来看,黄埔军校的毕业生,有几个取得了成就,经受住校验的呢?寥寥无几。

黄埔军校毕业生的下场,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手上拿了十万百万兵,败得一干二净,自己或死或逃或擒。另一种是,积少成多,终于组织了十万百万兵,笑傲天下。

后一种,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最后逃到台湾,或者进了功德林。

所以,黄埔军校其实没出几个优秀军事人才,大多数都是庸才,只是被风吹起来的猪而已。

子又又_lee

子又又_lee

只能说报考黄埔军校是一种时代的趋势,你选对的趋势自然就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相比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及云南讲武堂甚至日本的军校,黄埔军校基本上在军事能力上的教学,肯定是不如这些学校的。但是黄埔军校有苏联教官的教导,是一套苏式的军官教育体制,也就是非常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所以黄埔军校出来的军官往往悍不畏死。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东征北伐以及日后的抗日战争中,黄埔军校的军官往往都冲锋在最前面,军官的阵亡率也是非常高的。

其次,黄埔军校的军官都是从几十年战争直接历练出来的。从早期的国民革命北伐,到中期的军阀混战,之后的抗日战争,以及之后的解放战争,主力军官基本上都是黄埔军校生,这些直接从战场上历练出来的军官,军事素质自然很高。

还有就是讲到趋势的问题,这才是最重要的。比如说改革开放后恢复高考的前三届本科毕业生,现在基本上都是在各行各业顶尖的位置,这就是趋势。

北伐需要大量的军官,在这个节点上进入黄埔军校,自然就被安排的比较好,日后因为战争的发展,这些军官当然得迅速的提拔,这就是趋势。再加上原来的黄埔军校校长,后来成了这个国家的实际统治者,原来船舶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教官,后来也成了这个国家重要的人物,自然对自己的学生会关照提携。跟小米的老总说的,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起来一个道理。

匆匆百年

匆匆百年

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横批:革命者来


对于一支队伍来说,是否拥有凝聚力显得尤为关键,而有一个好的指挥官就会让队伍中的所有人都能拧成一股绳。如果身为部队的指挥官都没有坚守心中的信念,保家卫国的勇气的话,那这个队伍也是无法在战场上抵御外敌的。

黄埔军校的设立,就是想将所有认同“三民主义”的革命军人都召集到一起,大家都要有相同的革命情怀和政治理念,才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奉献一生。

黄埔军校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在台续办至今已七十八期。


建校初期招生简章规定:“入伍生期限六个月,期满后甄别及格者,升入本校为学生,修习军事学术,一年毕业。”入伍生训练加正式教育为一年半。

前几期正处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由于当时军情紧迫,用人急切。所以从第一期起就将原定一年的训练计划缩短为六个月。

第一期入伍生训练半年,正式学习半年,总共一年,第三期起开始将入伍生训练从半年缩短为三个月,升入学员队后学习半年毕业。

从第六期起,学制改为三年。但大革命失败后,黄埔军校从广州迁至南京,国共两党合作的黄埔军校正式结束,第六期入伍生大部离校,只有少部分继续留校学习,并于1929年2月提前毕业,入伍生训练加正式学习共两年。


从第七期起,学制均为三年。期间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影响,有些期也未按计划学完而提前毕业了。

在大陆时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41386人。

教材有自己编写的,例如恽代英编著的黄埔军校教材,也有用中国古代的增补曾胡治兵语录注释[黄埔军校教材蒋中正作序,也采用各国的,例如苏联、日本、德国的教材。

一、黄埔军校前四期

黄埔一期:招470人,转来178人,录取学生编成4个队毕业645人。

黄埔二期:招450人,毕业449人。

黄埔三期:招1200余人,战斗损失一部,俘获滇桂下级 军官一部编入,毕业1233人。

黄埔四期:毕业2654人,分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经理科、政治科,共5个科 。


二、黄埔军校文化元素

校徽盾牌:表示自信、勇敢及保卫国家安全。

该校校训:亲爱精诚。

青天白日国徽:代表中华民国。

指挥刀:代表指挥官权责

茉緋

茉緋

你好,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黄埔军校狭义上讲,应是1924年~1930年国民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校址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当时校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广义上讲,即是1924年以后,中国国民党及中华民国政府兴办的各个军事学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内。

在黄埔军校的历史上,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军校在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诚如你所说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军事人才,比如,共产党的军官有左权、陈赓、周逸群、萧克、徐向前、林彪、蒋先云、刘志丹、罗瑞卿、黄公略等,国民党的军官有杜聿明、胡宗南、张灵甫、郑洞国、宋希濂、毛人凤等,这些将才不论国共,都为我们熟知。

能在短时间内造就这么多的人才,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信仰。黄埔军校创办的时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遭受了几十年的列强的凌辱,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在一次次的奋斗、在流血、在牺牲,武昌起义的成功,三民主义的成功为全民族带来了希望。黄埔军校最知名的那副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让有理想有抱负的优秀青年找到了报国之门,找到了实现自己理想之处。所以,我认为首先是坚定的信仰让这些有识之士的学习更加上进。

2、基础。前面我们看到的哪些知名将领,在进入黄埔军校前基本上都是有一定的文化和战斗基础的。在旧中国,文化普及率远不能和现在相比,当时能识文断字已经算是不错,更不说他们本身已经是属于有识之士。再者,许多学员本身就是行伍之人,已经有一定的战斗甚至战争经验,学习起来肯定是要事半功倍的。这就好比我们在学校学习时要进行实习一样,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能实实在在看到或者经历过再升级到理论层面学习就很容易融会贯通。

3、实践。我们知道,中华民国虽然很早建国,但实际上长期以来我们都处于军阀混战阶段、国共对抗阶段、抗日阶段、解放战争阶段,各种各样的战斗、战争层出不穷,难以计数,实践出真知,有了过去的战斗经验、再加上在黄埔的理论基础,然后在现实中的不断实践,就让我们的这些将才有了更多的锻炼和实践机会,所以才会出现题主所说的那么多的优秀人才。其实我们国家,或者说我们的网络上一直不也存在着这样的讨论吗?美国建国以来一直在打仗,各种各样的对外战争,所以有我们许多熟知的将领。但是我们的国家已经和平了30年,有多少优秀军事人才还真的需要时间和实践去检验,不过我相信中国必胜!

回答完毕!大家怎么想,欢迎讨论

adudu1971

adudu1971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