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最短学制只有半年,为什么培育出那么多优秀的军事人才?

最新跟帖
凉小团

凉小团

具备优秀素质的人,在当时顶尖的学校接受培训,毕业以后又经历实战演练,想不优秀都不行。

孩儿他妈

孩儿他妈

黄埔军校是中国军事史的奇迹,这个学校造就了一大批的军事人才,这些人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后来有人评价这段历史说,这段时间的战争,其实是共产党的黄埔军校生和国民党的黄埔军校生的较量。


黄埔军校的学制参差不齐,由于条件的限制,最短的学制只有半年。可是,就是在这么短的学制中,能够培养出这么多的军事人才,是有着它自己的原因的。最主要的是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政治第一。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为了国民革命积蓄力量,专门培养人才的学校。这个学校最鲜明的特点是,以政治教育为第一。孙中山为了建立国民党的党军,将他的三民主义作为黄埔军校的政治纲领。所有的黄埔军校学生,入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集体加入国民党。


在黄埔军校专门设立了政治部,政治部主任由著名的共产党人周恩来担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黄埔军校的学生树立了为国牺牲的信念。当时黄埔军校的口号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不要钱,不要命, 爱国家,爱百姓”。

由于有了坚定的信念,黄埔军校的学生作战勇敢。这个传统,也流传了下来。用后来的张学良的说法,我们东北军既不是国民党军的对手,也不是红军的对手,因为他们都是有政治信仰的军队,而我们只是一群军阀。这也是北伐时,那些貌似强大的军阀在北伐军面前土崩瓦解的原因。


二、军事过硬。

黄埔军校的学制虽然短,但是,由于大家有了爱国救国的信念,对军事学习十分投入。在这些学生中,有着当时青年的精英。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不是所谓的文弱书生。有的像来自工人的蒋先云,还有陈赓这样来自军队的军人。这些人体格健壮,对军事技能掌握熟练。

最重要的是,黄埔军校由于条件所限,讲究学以致用。在学习不久,便上了战场,在战场上,这些学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丰富了自己的作战经验。比如陈诚,在棉湖之战中,他担任炮兵连长。在敌人突破防线,冲到面前的时候,陈诚临危不惧,连发三炮,打退了敌人的冲锋,扭转了战局。


正是学以致用,使得黄埔军校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能够很快的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战争中,这些黄埔军校学生的能力得以很快提高。这种环境,是其他军校所不能比拟的。

三、残酷的淘汰。

黄埔军校的学生虽然名震天下,可是能够活到和平年代的人,也寥寥无几。这里面,有着被环境残酷淘汰的原因。在战争中牺牲了一部分,掉队了一部分,剩下的已经不多了。以至于国民党有一个规定,只要是黄埔军校学生,有三名现职黄埔军校学生作保,就可以安排工作。


在战争中,损失了很多黄埔军校学生。在抗日战争的初期,许多黄埔军校生都战死沙场,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正是有了这样的淘汰,使得剩下的黄埔军校出身的将领得以脱颖而出。这给了大家一个感觉,那就是国共双方的很多高级将领都是黄埔军校学生,其实这是战争造成的后果。

结语: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这所军校虽然条件简陋,但是由于有着爱国救国的信念,使得这些热血青年能够脱颖而出。这些有着坚定信念的青年,是改变当时中国社会的精英。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文化,能够迅速掌握先进的军事知识。


而且,由于环境问题,这些黄埔学生还拥有其他军校所没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掌握战争。经过战争的磨练,这些黄埔学生的军事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黄埔军校的学生,也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经过残酷的战争环境的淘汰,留下的黄埔军校学生都身居要职,这也是当时的特别情况造成的。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瞥叟

瞥叟


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里,有几个人是师范生毕业。粟裕上过师范,但是没有能够毕业。徐向前上了师范,而且真正的当过小学老师,算是文化人。当然那个时候他的名字还叫徐象谦,而不是徐向前。

徐向前上中学和师范的时候,刚好赶上新文化运动,在全国闹得如火如荼。山西离北京不算太远,所以徐向前也能看到从北京传过来的新文化运动主将们主办的各种宣传新思想刊物,不免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

所以徐向前在小学当老师的时候,有时候会在学校里给学生念一些从北京传过来的新文化运动的刊物上的文章。在本质上说,这和今天偏远山区的中小学老师给自己的学生讲,几个网络上流传的段子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事情,让徐向前任教的这个小学的校长怀疑徐向前是一个左倾分子,什么也没有说,就直接把他辞退了。徐向前为人老实,也没有去问,辞退了就辞退了吧,就回家务农去了。


到1924年,徐向前听说黄埔军校开始招生了,就在家里筹了一点路费,一路颠簸到了上海,通过在上海的招生点儿的面试,取得了入学资格。但他的回忆录里面并没有提到,他在上海面试的面试官,真是后来给他授衔的那位,姓毛。

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除了正常的学习,徐向前因为性格比较老实,在学校里也并不起眼,所以并没有多少人关注他。蒋校长曾经和他谈过话,但很快就结束了,很显然两个人都话不投机。是向前不想拍校长的马屁,校长对这个看上去有些木讷的学生也不感兴趣。

但他还是受到了当时黄埔军校里流行的左倾思潮的影响,秘密入了党。这在当时并不奇怪。在当时的黄埔军校里,左倾的学生非常多,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胡宗南,在学校里虽然没有入党,但也是以左倾著称。


同样是在1924年,一个出身贫寒家庭的学生也决心去广州投考黄埔军校。他的名字叫宋希濂。因为他家里很穷,没有多少钱,连路费都没有凑足,走到半路上,他就没有路费,继续前进了。这让他进退为难。

就在他因为路费而发愁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同样来自湖南的老乡,性格开朗,爱开玩笑,出身将门世家,很有钱,也是去投考黄埔军校的。听说了宋希濂的事儿,二话没说,他就满口答应帮宋希濂承担路费。因为这点钱对他来说本来就是小钱,无足挂齿。

这个带着宋希濂一起去投考黄埔军校的大哥不是别人,就是后来在国共两党都风生水起,名气很大的一个人,名字叫陈赓。而这个时候陈赓也许还没有宋希濂左倾,但在黄埔军校的教育之后,他也秘密入党,并且成为黄埔军校的风云人物,校长对他尤其青眼有加。

这就是黄埔军校在前几期招生的基本情况,用我们今天的话说,他们都是自带干粮投奔革命而去的。他们去报考黄埔军校,不是为了当兵吃粮,而是为了参加革命。当然只是那个时候的革命,还只是国民革命。

wysl

wysl

不是黄埔军校厉害,是想进去镀金的学生厉害,朱总、彭总、贺总、粟裕吊打黄埔系。

hellen1027

hellen1027

说三个也许会被喷的原因:

一、生源好

我们都知道一个学校好不好,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生源好不好。学生的优劣和学校的好坏,是相互成就的过程。

黄埔军校招收的那些学生,在那个年代是绝对的人才了。


二、时势造英雄

那是一个信息技术还没那么至关重要的年代。相对来说,战略思想、人海战术、天时地利人和等等更为重要。而这些能力,往往是可以在实战中摸索和积累的,边学边打,灵活运用非常重要。


三、幸存者偏差

很多没有上过黄埔军校的依然很优秀,也有绝大部分上过黄埔军校的同学默默无闻。

我们记住的只是那些在实践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而在这些人才中,又有一部分碰巧是来自于黄埔军校。


当然,黄埔军校的功劳是巨大的,他形成了一个想象共同体,给了一群优秀的人统一的思想,十足的自信,以为日后带队的背书。这些无形的资源,构成了军事领导权威的一部分。带兵打仗,下属的一个“服”字,至关重要。

三千忘川如奈何

三千忘川如奈何

幸存者偏差吧

沁蕊

沁蕊

1、先进的三民主义思想指导

2、有理想抱负的优秀青年加入

3、当时的战争环境,时势造英雄

tiger哥

tiger哥

近代史上,我想没有哪个军校的影响力可以达到像黄埔军校一样的高度。

黄埔军校可以说是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命运,代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从北伐战争起到内战再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战场上的主角基本都是从黄埔军校出来的人。

虽说黄埔军校的学制并不算长,最短的甚至只有半年,但这不影响黄埔军校成为那个时代“将军”的摇篮。在我们解放军中,就有5名元帅、3名大将、8名上将是从黄埔军校毕业的。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一代黄埔人,半部中国近代史。”也许黄埔军校的学制并不长,但对于军人来说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长时间在军校里待着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像素想和大家说的是如何判定一支军队有没有战斗力,还是要看它的军魂,而这个“军魂”来源于他的指挥员,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如果军队的指挥者都没有坚定的信念,秉承爱国、爱民、爱兵的理念,那不用考虑这支军队就是一滩烂泥。

而黄埔军校的意义,便是培养在思想上高度统一真正意义上的军人,而不是那些自私自利且罔顾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军阀。培养一群政治理想和革命信仰高度统一的军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军魂”。

此外,黄埔军校能取得成功,除了培养“军魂”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黄埔军校一直将实战作为检验学员的标准。在保家卫国上黄埔军校师生从不置身事外,而是大小战役都积极参加,表现出了黄埔人为捍卫国家的魄力。两次东征与北伐战场上留下了3000位黄埔师生。

他们应时而生,在战争中实现人生价值,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中华人民更会永远铭记他们。

或许他们在他们在黄埔军校中的学习时间很短,又或许有很多人会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所学到的东西肯定很少。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在当时的情况下只能压缩学习的时间把半年当成四年来用这是无法避免的,而且我们从他们后期的发展来看,黄埔军校对于学员的培养不可谓不优秀,也就是说黄埔军校半年的学制是合理的,应时所需。哪怕到了现在,黄埔军校仍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校,没有之一。

自1937至1945,黄埔军校总培养学员高达二十余万,抗战结束后他们仅剩下一万多人,这是怎样的一个概念,黄埔军校就抗战的奉献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而我也时不时会去黄埔军校旧址走一走,感念这群为国、为民、为家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

Cynthia.

Cynthia.

贪生怕死之人,不如我门

冼老串

冼老串

你要算算黄埔军校一共出来了多少毕业生,然后再算算到朝鲜战争打完,幸存的还有多少人?

你总不会以为门口的那副对联是说笑的吧,那真的是写照,黄埔毕业生的战死率90%+

所以咯,大浪淘沙,战争是让人成长最快的,因为成长慢了,就自动把你淘汰了。最后成为数得着的军事人才的人,就那么几个。所以咯,就是基数大。

柳德米娃

柳德米娃

那是集中了中国最优秀的有志青年,有热情有情怀,加上战乱年代时势造英雄,自然就涌现许多军事天才

杨大喜庆

杨大喜庆

实践出真知。

悦绮

悦绮

虽然黄埔军校的将军数量看起来多,比如前5期毕业生7399人,但你能统计出来的名将不会超过300人。

7400人出300名将,一是搭上顺风车,当时正是北伐与内战与即将到来的抗战,黄埔学生有展露头角的正当机会。二是老蒋将黄埔当做命根子,给予保护与提拔,这是其他任何军校都没有的优越条件。第三是大浪淘沙,经历过历次战争后幸存者自然具备较高的战争素养。

第四则是不幸的,黄埔前五期毕业学生到红蓝分裂前的1927年3月,已经残余不到1500人,大多数人在成为将军之前已损失在东征和北伐之中。

重要的是,东征北伐都是以弱击强,军事素养与训练装备的缺乏,只能以血肉之躯对抗强大敌人,付出的代价也就极大。而当这些愿意献身的骨干中坚力量牺牲后,蓝军的战斗力就逐步衰减了。

风即刻吹动

风即刻吹动

古今中外,几乎没有一个军校的影响力能像黄埔军校一样,几乎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命运,从北伐战争到国共内战,从抗日战争,再到最后的解放战争,从黄埔军校出来的人,基本都是战场上的主角人物。虽然黄埔军校的学制并不长,前期基本都只有半年,但不影响黄埔军校成为“将军”的摇篮,光是解放军中,就有5名元帅、3名大将、8名上将是从黄埔毕业的,有句话说的一点也不夸张:一代黄埔人,就是中国半部近代史。对于军人来说,光会纸上谈兵是没用的,因此长时间在学校里待着,对军人来说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一支军队的凝聚力来自军魂,而这个“军魂”和指挥员有着相当大的关系,中国有句古话,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如果指挥员没有足够坚定的思想信仰,爱国爱民爱士兵的话,那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也会是一滩烂泥。因此,国民政府之所以会建立黄埔军校,就是希望在思想上统一、培养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军人,而不是军阀、兵油,大家有相同的政治理想和革命信仰,这样才会更加团结,如同拥有了一个统一的灵魂。要不然就会分裂成军阀,或者想二战日本海陆军那样,矛盾深厚,这样的军队是走不向成功的。

黄埔军校能获得傲人成就的原因还在于,他们一直把实战当做检验学员的标准。在保家卫国时,黄埔军校师生并没有置身事外,战役不分大小他们都积极参加,黄埔人表现出了为国家悍不畏死的魄力。他们参加的两次东征和北伐战役,黄埔师生共有近3000人留在战场上,五期牺牲的人数分别为:300人、200人、500人、700人、300人,这就占据了所有毕业生的百分之二十七之多。黄埔军校应时而生,黄埔学子在战争中实现了人生价值,历史会永远铭记他们,中国人民会永远铭记他们。

他们在黄埔军校中的学习时间被迫缩短,也许有人会说,在如此紧迫的时间内,所学到的东西肯定很少吧。其实这也不假,可是当时的情况的确无法避免,而且从后期的发展来看,黄埔军校对于学员的培养可以说得上是非常优秀,从学员名单就可以看出,而且学校的学制也存在合理性。在现在,黄埔军校仍然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所军校。1937年至1945年,黄埔军校学员高达二十几万,但是据数据记载,抗战结束后,他们只剩下了一万多人,具有如此奉献的军校,怎能消失于中国历史呢?不管是为国家还是为人民都提供了巨大的奉献,黄埔军校在人民心中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dejavu

dejavu

因为有最优秀的教官和特定年代的背景的有志向的年轻人,现在和那个年代没有办法比。

adudu1971

adudu1971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