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著名文学家、诗人,除了诗文名世,在另一领域也非常出色?

提到的作品

[作品]满江红

战争的巨轮给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历史碾 压下―道深深的辙印。在光明与黑暗、新生与腐 恶的殊死博斗中,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中国 人民最终赢得了胜利。古老的华夏大地在血与火 的洗礼中再生。这出有声有色、...

王玉彬

[作品]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中国笔记研究中被研究最多最深的本子之一,一直成为中国科学史研究的重点。然本书内容涉及甚广,人事、官政、权智,下至闾巷之言,亦是研究北宋时期典制礼仪、财役制度、军事制度的重要史料。此次整理...

沈括

最新跟帖
lcyan8306

lcyan8306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一首水调歌头瞬间把人的思维拉到了大宋,一个充满艺术细胞的朝代。这首诗歌的创作者是苏轼,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画家,可以说集众多艺术细胞于一身。

然而让人震惊的是他不单单在文学艺术上成就非凡,在美食上的造诣也是无人能及的。

1.苏轼的生平遭遇

苏轼的父亲苏洵,一个结后婚后才开始发奋的文豪,但就是这样人家仍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并且还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培养成了大文豪。

平日苏洵对自己的两个儿子可以说是要求严格,苏轼能把80万字的《汉书》倒背如流跌多亏了他父亲苏洵。

苏轼21岁那年,父亲苏洵决定带着两个儿子苏轼和弟弟苏辙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进考场的时候几个人的心情都是很不好的,因为就在不久前苏轼的母亲程氏去世,对一家人的打击还是非常大的。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轼仍然金榜题名,以第二名的好成绩名震京师,成功晋级官场。

苏轼在官场的道路是坎坷的,其遭遇不能不称得上是悲哀。

28岁妻子亡故,30岁父亲离世,连续的打击让苏轼痛苦了好久。 然而刚刚走出家庭的阴影就又遭遇官场的不幸。38岁被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贬谪,43岁因乌台案遭受牢狱之灾。后来在一帮好友的解救下才得以保住性命,不过被贬到了更远的地方。

48岁已经中年的苏轼痛失爱子,又一次被家庭的阴影所笼罩。好在没多久神宗驾崩,高太后掌握实权。高太后欣赏苏轼的才华,因此53岁的方才返京。但不久后高太后离世,新皇帝上台后不满苏轼的政治观念,可怜的苏轼再次遭贬。57岁时第二任妻离世,65岁在返京的路上,苏轼也走完了崎岖的一生。

二.美食上的造诣

学过苏轼的文章都会知道一个词,乐观。苏轼确实氏一个这样的人,一直被贬,但是自己又能在被贬中自娱自乐,创造新大陆。

苏轼是一个文豪,但同样也是一个非常有讲究并且非常会吃的吃货,现在我们经常吃的几道名菜还是出自他的手中。

1.东坡肉

元丰三年,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被贬到这个地方可以说是物资匮乏,没有粮食苏轼就自己开荒种地,并且还学起了陶渊明,自号“东坡居士”。 在黄州牛肉受官方保护不让吃,而羊肉又非常贵,唯独猪肉很便宜。(猪肉便宜的原因还是因为当时的人不会做猪肉。)

苏轼便在猪肉上下起了功夫。经过他多天的研究,终于发现了猪肉的精髓:

“黄州好猪肉,价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是苏轼诗中的几句话,当时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

但是苏轼在黄州时烹制的红烧肉,只是在当地有影响,在全国并没有什么影响力,直到苏轼任命杭州太守时“东坡肉”才被流传开来。

他初任杭州时西湖已被水草湮没了大半。水草的疯狂增长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并且还造成了主要干道的堵塞。 苏轼深知其中的利弊,上任后组织民工铲除水草,疏通湖巷,筑堤建桥,使西湖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容貌。

杭州城里的老百姓都很感激他,听说他平时最喜欢吃红烧肉,于是不少人不约而同地上门送猪肉。

这么多猪肉苏轼一顿肯定吃不完,于是苏轼便让家人将肉切成方块,加调味和酒,用他的烹调方法煨制成红烧肉,分送给参加疏通西湖的民工。

大家吃后,称赞此肉酥香味美,肥而不腻,于是人们便以他的名字将此烧肉命名为“东坡肉”。后来此菜流传开来,并成为中外闻名的传统佳肴,一直盛名不衰。

2.东坡鱼

据说苏东坡平生最爱吃鱼,只要是鱼类,他几乎来者不拒,吃过鱼的种类不计其数,甚至连剧毒的河豚也敢吃,被河豚毒的嘴皮发麻仍高呼:“这才是人间美味。”

苏轼对鱼类的喜爱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他吃鱼常常是自己动手烹制,长期的下厨让他对烧鱼也有了一套技巧。

“擘水取鲂鲤,易如拾诸途。破釜不著盐,雪鳞笔青”

这是苏轼在鱼蛮子一诗中记述了他做鲤鱼的方法,被贬了还一心向吃,并且还能把制作方法写成诗,不得不称其为吃货。

黄州这个地方培养了苏轼这个吃货,在这里他不仅吃出了猪肉的奥妙,更是把鱼肉吃出了精髓。 苏轼曾写过煮鱼法,这篇文章介绍他在黄州作鱼的方法

以鲜鲫或鲤鱼治斫,冷水下。入盐于堂法,以菘菜笔之,仍入浑。葱白数茎,不得掩半,熟入生姜、萝卜汁及酒各少许,三物相等,调匀,乃下。临熟,入桔皮片,乃食。

这种鱼也被后人称之为东坡鱼,现在饭店里的各种“东坡鱼”的做法,应该还是在苏东坡的时候创造的。

总结

苏轼创造的美食除了东坡肉,东坡鱼外还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饼,东坡羹等等。

苏轼是北宋的大文豪,同时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食家和吃货。文韬食略,北宋第一。这样的称号也就苏轼能与之匹配。

米色书虫

米色书虫

苏轼是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并称“苏黄”,然而在美食界的登峰造极,无人可与他匹敌。

1.猪肉赋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它自美。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是东坡先生被贬到黄州写的,把如何烹饪写得淋漓尽致,在此也写了“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千古绝唱。

2.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被贬岭南后,流连风景,体察风物,满腹苦水唱成甜甜的赞歌。

3.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写了好几种美食,浓厚又清新的生活气息,画面感极强。

4.新年五首之三

海国空自暖,春山无限清。

冰溪结瘅雨,雪菌到江城。

更待轻雷发,先催冻笋生。

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莼羹鲈脍”,思念家乡,木耳菜的味道也很美。

5.老饕赋

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

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糕。

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

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

吃肉只选小猪颈后部那一小块最好的肉,吃螃蟹只选霜冻前最肥美的螃蟹的两只大螯。把樱桃放在锅中煮烂煎成蜜,用杏仁浆蒸最美的糕。蛤蜊要半熟时就着酒吃,螃蟹要和酒糟蒸,稍微生着吃。天下这些精美的食品都是我这个老吃货所喜欢的。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仕途生活的最低谷,成就了这位艺术全才,美食天赋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lucycao

lucycao

翻阅书本,基本上每个诗人都有类似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思想家等一系列称号,横跨各个领域。

这里提名一下沈括,我们熟知的《梦溪笔谈》的作者,一个在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水利、医药、经济、艺术、军事等方面都颇有成就的全才人物。

先说一下我们比较熟悉的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以笔记体裁写成的综合性科学巨著,全书30卷,内容涉及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冶金,水利,建筑,生物,医学,药物学等众多领域,其中有对当时科技成就弥足珍贵的忠实记载,也有作者潜心实践,深入钻研所获得的真知卓见。

在历法方面,《梦溪笔谈》提出了“十二气历”。按节气定月份,大月31天,小月30天,不置闰月。这种把四季24节气和12个月份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法,尤其适合农业生产的需要。

在地质学方面,《梦溪笔谈》在世界上最早记录了石油的性能和用途,并首先使用了“石油”的名称。沈括认为,“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在物理学方面,《梦溪笔谈》在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磁偏角理论。沈括认为,指南针“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该书还探讨了“应声”即声学中的共振现象;对小孔成像,凹凸镜的原理也做了科学的解释。

在地理学方面,《梦溪笔谈》指出雁荡山“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的险怪地貌是流水冲刷的结果。该书还正确解释了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漳河,滹沱河,涿水,桑干河等浊流中所含泥沙沉积而成的。

梦溪笔谈》的功绩还在于它记述了许多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如布衣毕升的活字印刷术;木工喻浩编写的木经;治河工人高超合拢堵口的三节施工法;磁州(今河北磁县)的炼钢,淮南的复闸,苏州到昆山浅水中修筑长堤的方法等等。

梦溪笔谈》全面反映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技术水平,是中国科技史上非常重要的巨著,在世界科技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由梦溪笔谈可见沈括本人能力,他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外交家,疏过洪水,干过郊祀;做过巡查,开过荒田;监察水利,修订礼仪;治理私盐;改革军政,提举保甲和义勇;巩固国防,重铸兵器;开创阵法,建立军营;出使辽国,争取利益,多次被皇帝褒奖,也多次被贬,政治生涯波澜壮阔。

他还是音乐家、艺术家、地理学家、数学家、物理家、化学家、天文学家,且每一项都颇有成就,十分出色。

董昊脸皮儿比较薄

董昊脸皮儿比较薄

辛弃疾

一句话概括:南宋最硬核的古惑仔,文采不输李白杜甫,可惜人生太遗憾。

他是男生心中的英雄梦,沙场点兵间意气风发,剑拔弩张下破阵杀敌,是22岁就能以50:5万人的绝对弱势,夜闯敌军大营成功手擒叛徒的少年将军;

他也是女生眼里的柔情郎,写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诗句,惹人怦然心动。


有梦的二毛

有梦的二毛

辛弃疾,诗人也是军事家

xqddd

xqddd

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苏式诗词名传千古,同时在政治方面也很出色,最高做过参知政事,也就相当于副宰相的角色。

同样的还有王安石,他是文学家也是一代政治家,王安石变法体现的是对北宋政治的深层改革,虽然最终没有坚持下来。

再说辛弃疾吧,他的词作千古留名,同时他又是一个勇冠万夫的将军。他能深入到数万敌人中间,把叛徒抓起来带走,头条作者很多都达不到这点。

李白被称为诗仙,诗歌创作当然是登峰造极的了,同时他的剑术据说唐朝排名第二。当然这个例子好像比较勉强,因为他的剑术只是名头流传下来了,真正的招法没有流传千古。

建安时代的阮籍,除了诗歌流传千古外,喝酒的故事也流传千古,被称为阮狂人。

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这首诗算是流传千古的作品吧?它的作者叫孟頫,书法比诗词更出名,是著名的楷书四大家的赵家。

三国时代的蔡文姬,流传下来的诗作有胡茄十八拍,同时调子也流传下来了。所以她是诗人又是音乐家。

相同的,还有竹林七贤的另外一个人嵇康,既然是竹林七贤之一,那就以诗传世,他还流传了另外一个东西,那就是千古绝唱广陵散。所以他也同时是杰出的音乐家。

南宋的中兴四将,各个文武双全,除了以保家卫国留名史册,每个人都有诗作流传下来。而其中岳飞的《满江红》,更是宋词创作的一个顶峰。

这样的例子真是太多了。更别说大多数文学家同时也是史学家,欧阳修认为旧唐书记载的历史有些地方不准确,有些地方太简略,因此和宋祁等人重新写作了新唐书。司马光主持写作的资治通鉴,更是一部巨著。

等等等等。

tiffanylkx

tiffanylkx

那就是毛主席,不过毛主席最主要是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思想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再加上文学家和诗人。不是说毛主席文学和诗词造诣不高,而是毛主席的文学和诗词也是无人能比的,在文学家和诗人中毛主席的水平最高,但是在毛主席的一生中文学和诗词不占主要成分。

陈会林Humechan

陈会林Humechan

历史上那些著名文学家诗人,除了诗文名世,另一领域也非常出色

哈喽,大家好,我是北国大男孩,风雨兼程,一路有李,专业回答文史简历,下面我专业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一、曹操,字孟德,曹操本人无疑是东晋末年伟大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写出了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这样流传古今的诗词,曹操同样也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征讨四方,对内消灭袁术袁绍、吕布、刘表、马超等割据势力,逐步统一了中原,对外降服凶奴、乌桓、鲜卑等游牧部落,统一了中国北方,扩土阔疆,恢复生产,兴修水利,奖励农桑,从而出现了中原粮仓,为曹魏称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曹操去世后尊为魏武帝,庙号太祖。

二、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不仅是文学家、诗人,也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发明家。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诸葛亮献出了三分天下之计,后世称之为隆中对,为蜀汉天下提出了基本国策,最著名的《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形成了天下三分的格局,为刘备献计取荆襄,攻西川,平定汉中,九伐中原,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鞠躬精粹,死而后已,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

三、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也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北宋名相,有古今流传的诗词岳阳楼记忆杭州西湖等等千古绝唱,文能写红一座楼,武能镇住一个国,北宋国之脊梁,政治方面实施亲历新政,发展农业,兴修水利,劝课农桑,减免徭役,兴办学校。军事方面建立营田制,解决军需问题,军队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开创了北宋改革之风气,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流芳百世,死后谥号“文正”,追随楚国公。

我最喜欢这三位了,你们呢,如果你们喜欢也觉得不错,可以关注我哦,北国大男孩,风雨兼程,一路有李。

dynest

dynest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军事家、政治家,湘军名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等人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左宗棠一生对中华民族 , 甚至对自己,最大的贡献就是 收复新疆 。在晚清名臣皆是 “内战内行 ,外战外行”的情况下 ,他率军抵抗外敌 ,收复新疆 ,为晚清腐败政治中唯一的亮点。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及新疆重归版图后,左宗棠力图“为新疆划久安长治之策”。在经济上,他着力于减轻赋税,修筑道路,兴修水利,推广蚕丝;在政治上提出“设行省,改郡县”,先后五次奏请在新疆建省以巩固国家统一。左宗棠力主新疆置省,这一举措进一步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实现了新疆与全国其他各省行政制度的统一;它大大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于恢复和发展遭到破坏的经济、对于保卫祖国西北边防,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军事家和政治家,居然是农学爱好者和地理爱好者。

1832年到1843年,左宗棠21岁到32岁,刚过20岁的左宗棠到湘潭做了上门女婿。12年的寄居生活,左宗棠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应湖南巡抚吴荣光的邀请,去醴陵县的渌江书院主持教学;二是埋头潜心研究科学种田方法,作广区田图说;三是继续研究舆地学,自己在家里绘制中国地图。

今天看这三件事,教书的事情,读书人大多会做。但是,科学种田与自绘地图,就让人感到意外。

左宗棠研究种田时,不迷信古人,只相信实践。他认真又细心,细致到亲自计算每亩田的总穗数,怀疑前人“稀禾结大谷"的说法,施行密植为此,他还与帮他做事的长工姜志美吵起来,逼着姜志美改掉老规矩,按自己的新办法来做。后来,他总结种田的经验,写了本朴存阁农书。

他自绘地图的方式也很特别:先制作一张皇舆图,纵横各为九尺。图上画成方格,假定每格纵横各为一百里,并用五种颜色来区分各地主产的农作物。根据这张总图,再来制作各省分图,各省又分为府县,都作了说明。古为重险地现为散地、从前的边陲现在变成腹地的疆域沿革,这些变化他都逐一注明。由此,再上溯明、元、宋、唐各朝代,严谨而专业。左宗夫妻花上整整一年时间,不分昼夜地努力,全新的“皇舆图”终于画成。

一个落榜举人,放着“四书”、“五经”不读,八股不作,却研究种田,已违背传统做法。当年孔子的学生樊须向他请教农业问题,被孔子破口大骂:“小人哉,樊须也!'左宗棠研究农业与地理,当时看来,都是无用之学。

但正是左宗棠当年这些看似毫无用处的研究,决定了中国边防的命运。左宗棠后来在陕西、甘肃、新疆带兵打仗,所有的军粮都在当地解决,这些学问都是他年轻闲居在农村种田摸索出来的。而他对中国新疆版图、地理情况了如指掌,又得益于他早年在家里自绘地图。因此,无论是带兵打仗还是农耕治理,绘制地图起了很大的作用。无心插柳柳成荫。左宗棠这种非功利的读书方法,对他日后的成功助益颇多。

左宗棠自己怎么看这种学问方法?1865年,身为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在给大儿子的信中说:“古人经济学问,都在萧闲寂寞中练习出来。积之既久,一旦事权到手,随时举而措之,有一二桩大节目事办得妥当,便足名世。"闲得无聊时漫无目的地专心看书,看得多了,时间长了,积累厚了,就有了真学问,一旦要用到,可以派上大用场。

jjroddick

jjroddick

曹孟德,著名诗人、文学家,留下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著名诗作,作为建安七子之一,三曹之一。此外,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辛弃疾,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也是一个以恢复故土立志的将军,少年时代参加抗金义军,进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曾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擒获叛徒张安国。

毛泽东主席,写出许多七律名篇如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更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哲学家。

happyray_

happyray_

宋词唐诗元曲明清小说。

winne81

winne81

葛洪(公元284~364年)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肘后方等。


早期的化学家 葛洪为什么喜欢炼丹呢?在封建社会里,贵族官僚为了永远享受骄奢淫逸的生活,妄想长生不老。有些人就想炼制出“仙丹”来,满足他们的奢欲,于是形成了一种炼丹术。炼丹的人把一些矿物放在密封的鼎里,用火来烧炼。矿物在高温高压下就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出新的物质来。长生不老的仙丹是剥削阶级的幻想,当然是炼不出来的。但是在炼丹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些物质变化的规律,这就成了现代化学的先声。炼丹术在我国发展得比较早,葛洪也是一个炼丹家。

当时,葛洪炼制出来的药物有密陀僧(氧化铅)、三仙丹(氧化汞)等,这些都是外用药物的原料。

葛洪在炼制水银的过程中,发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他指出,对丹砂(硫化汞)加热,可以炼出水银,而水银和硫磺化合,又能变成丹砂。他还指出,用四氧化三铅可以炼得铅,铅也能炼成四氧化三铅。在葛洪的著作中,还记载了雌黄 (三硫化二砷)和雄黄(五硫化二砷)加热后升华,直接成为结晶的现象。


此外,葛洪还提出了不少治疗疾病的简单药物和方剂,其中有些已被证实是特效药。如松节油治疗关节炎,铜青(碳酸铜)治疗皮肤病,雄黄、艾叶可以消毒,密陀僧可以防腐等等。这些记载,对治疗关节炎有一定效果。雄黄中所含的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艾叶中含有挥发性的芳香油,毒虫很怕它,所以我国民间在五月节前后烧燃艾叶驱虫。铜青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所以能治皮肤病。密陀僧有消毒杀菌作用,所以用来做防腐剂。科学与宗教之间时常并非严格对立(聂文涛语)。作为一个道士,葛洪早在1500多年前就发现了这些药物的效用,在医学上做出了很大贡献。

来自北方的狼

来自北方的狼

这种人物太多了。

说一个韩愈吧!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


魏晋南北朝是标准的乱世,人命如犬,多的是赳赳武夫,草莽皇帝。

可是很奇怪,这个时期却形成了一种异常华丽的文风“骈俪文”。

成语“骈四俪六”就是形容的魏晋文风。

柳宗元形容“骈俪文”说道:

眩耀为文;琐碎排偶......骈四俪六;锦心绣口——乞巧文

柳宗元本人就是“骈俪文”个中高手。

可是,我们也看得出来,他是不怎么赞成此种文体的。

骈文这种文体,讲究的是“四字六字相间定句”,又称四六文,如作诗一样,还要讲究平仄,韵律,对仗,非常的麻烦。

如果是文人之间互相玩玩,倒也不错,互相较量玩弄文字的技术嘛!

可是不。

魏晋南北朝乃至一直到大唐中期,很多文人上表奏事,平时写“经世致用”的文章也要用这个文体。

那就出现局限性了。

因为骈俪文必须迁就句式,为了迁就句式,免不了堆砌辞藻,堆砌辞藻就会影响内容表达。

并且骈俪文写作难度很高,需要长时间的专门学习,当艺术搞搞还是不错。

所有人都用这种文章干工作,可就是误国误民了。

韩愈站了出来,发起了“复古运动”,也就是“古文运动”,反对骈俪文。

号召恢复秦汉文风,写文章,有啥就写啥,破除格式约束,爱写多长的句子就写多长的句子,想写多短的句子就写多短的句子。

一句话,说人话!

上表言事也罢,写文章也罢,意为先,体为表!



然后,韩愈说干就干,用“秦汉古文”写了一骗论佛骨表。

论佛骨表可以说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作。

世道愈乱,佛道愈盛

汉朝灭亡之后,儒家其实是快要“绝”了的,佛教兴盛了几百年。

有多兴盛?

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足以形容了。

南朝皇帝萧衍为了给佛寺创收,甚至舍身出家,要求国库出钱赎他还俗,也可见佛教的影响力了。

唐朝唐三藏出使天竺,也是佛教的力量。

武则天一度出家为尼。

这很危险!

要知道,中华自古以来都是世俗社会,讲究的是孔孟之道。

韩愈在论佛骨表中说: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 ,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人宫禁?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

韩愈洋洋洒洒说明了佛教不过是法术之徒而已,上古的三皇五帝没有佛教给他们祈福,他们个个活了一百多岁。

反而是最先信仰佛教的汉明帝在位仅仅十八年,然后汉朝一乱不可收拾,汉朝的皇帝一个接着一个都是幼年夭折,宋(刘裕的宋)、齐梁陈、元魏每一代都对佛教恭敬虔诚,可是他们立国的时间和皇帝的寿命都不长久。

后来,韩愈就劝唐宪宗听孔子的话,“敬鬼神而远之”。

实行儒教治国。

此之谓“继往圣之绝学”也!功在千秋!


四月你好

四月你好

那就不得不说曹操曹孟德了。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太尉曹嵩之子,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曹操举孝廉出身,以镇压黄巾起义起家。后组织关东诸侯联军讨伐董卓,迁东郡太守,拜为兖州牧。迎接汉献帝,挟天子以令不臣,基本统一中国北方地区,通过一系列措施,恢复经济生产和稳定社会秩序。216年,被封为魏王。220年3月15日,病逝于洛阳,谥号武,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不仅是举世闻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更是翻遍古书也难寻的文学家。曹操对文学发展的意义不仅是写出了几首佳句名篇,更是将中原的文学翻开了一个新的篇章。而今我们耳熟能详的唐诗,其往前追溯,便是从以曹操父子为中心的建安文学运动开启的这种文学形式,所以曹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低估。

魏志记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可见曹孟德爱读书,能赋诗且才华不错。

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来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至于对于曹孟德的文学成就,引用魏志中的“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一句来评价是再合适不过了。曹孟德用自己的才气和见识创作出不少佳作,同时搜罗天下文士,造就建造文学的“彬彬之盛”,掀起一股文学新风气。

借用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观沧海,介绍曹孟德的部分经历和写作风格。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这些文学上的成就说明不足以说明曹操为什么值得佩服。我们可以看他做的一些政策上的举措。

为政举措

黄淮流域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社会经济遭到空前的破坏,百姓遭屠,土地荒芜,幸存者被迫离乡背井,流落他方。可谓“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面对这种悲惨景象,曹操在世时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来恢复经济,稳定局面。从曹操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如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

惩办豪强

曹操开始走上仕途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由于祸在中央,曹无法施展自己的意图。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他说:“夫刑,百姓之命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他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如果把袁绍和曹操在冀州先后推行的治术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情况:“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在袁绍的宽纵政策下,“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这样,自然不能使“百姓亲附,甲兵强盛”。所以袁绍虽地较大、兵较多、粮较足,终为曹所败。曹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强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能使“百姓喜悦”的效果。司马光说曹“化乱为治”,并非无据。

稳定局面

汉献帝被西凉军争夺,各州郡牧守都在拥兵自强,断绝纳贡。整个中国的局面是群雄割据,军阀混战。汉献帝小朝廷,远远没有控制政治局势的能力,在这危难之际,曹操挟持穷途末路的皇帝,迁都许县,以武力削平北方群雄,力图进而统一中国,起到了稳定东汉朝政局面的作用。

唯才是举

汉时期选拔官吏,被选用人既要有仁义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质,也要有高贵的家世出身。曹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社会风气有所好转。为维护和发展势力,让更多的人为自己的事业服务,不受上述标准限制,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质、出身下层的人,他也注意提拔。210年到217年,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军事

统一北方

曹操精于兵法,在统一北方起到了积极作用,黄巾起义之后,东汉解体,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傕等凉州军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从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先后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方大部地区。曹操在统一北方的战争历时17年,是曹魏的立国之战,并为后来西晋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经济

施行屯田

汉魏之间,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出现大饥荒。这一时期,粮食供应成为各军事集团最大的问题,因军粮不足而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

改革户籍

曹操在攻破邺城后,鉴于东汉后期沉重的人头税,改为户调制,对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农和地主)收田租每亩为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他不得擅兴发”。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得到了一致的拥护。

兴修水利

曹操在世时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并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乡舒城建立的七门三堰一直到北宋仁宗时还能每天浇灌两万顷良田。

文化

藏书

曹操喜爱坟典和六艺之学。在统一北方的混战中,就注意对图书的保护和收求。建安五年(200年)他击败袁绍后,下令“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任魏公后,设置了掌管典籍的官吏,广收在战乱中散佚的东汉官府和民间藏书,“采辍遗亡”,藏在中外三阁和秘书省。还请蔡邕之女蔡文姬讲其藏书之事,蔡文姬“缮书送之,文无遗误”。由于他重视国家的文化建设,逐步建立了魏国的国家藏书。

宗教

曹操收编太平道、抚接五斗米道势力,集中控制方士,乃至"挟天子",目的皆在暗争"天命"。曹操一生所经营之"天命在吾"的魏氏圣化大业,随曹丕黄初元年受禅而得实现。从曹操势力兴起以至汉魏禅代,其间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与原始道教牵涉至深。

民族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七月,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来朝贺,被扣留在邺城,曹操借机将南匈奴分为五部,选汉人为司马加以监督。乌桓东汉末年,乌桓(又称“乌丸”)占据辽西、上谷、右北平三郡,各自称王,常侵扰北方四州、“杀略吏民”。乌桓蹋顿总摄三王部,跟袁绍要好,曾帮袁攻灭了公孙瓒。官渡之战后,袁绍退回冀州不久就病死,而他的儿子袁尚、袁熙又投奔了乌桓。曹操北征乌桓蹋顿,出自战略的需要,即要彻底消灭袁氏势力并统一三郡。白狼山之战,曹军大胜,并把乌桓俘虏去10余万户的汉人和幽、并二州的乌桓万余“落”(乌桓户口的基层单位)迁入内地。促进乌桓人同汉族逐渐融合,这对巩固北方社会秩序、使人民生产与生活安定有着积极的作用。

hl十字手

hl十字手

我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辛弃疾。辛弃疾不光是著名的诗人,还是以为优秀的将领。

辛弃疾是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词豪放、旷达,总是激励着后辈人的心。他的名号,即使穿越了千年,也不会被历史的长河冲走,他的名字,时刻被人们铭记在心里。

不过,辛弃疾除了是一位优秀的诗人,还是一位将军。

他在金国出生,少年时就小有名气,后来,他参加了耿京起义,亲手杀死了叛国贼张安国。他创建了飞虎军,南征北战,他一生的信念就是恢复中原,把满腔的热血还有自己的生命,都献给了沙场和祖国。

辛弃疾逝世后,宋恭帝赐给他一个谥号——忠敏,可见当时连皇帝都十分钦佩和感谢辛弃疾。

或许是一身才情掩盖了辛弃疾的功绩和战绩,他是将军里最会写词的人,也是诗人里最会打仗的人。

花见花

花见花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