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称帝到底是对是错?

1当时的格局明显是袁术公孙瓒吕布联盟对战曹操袁绍刘备联盟,如果吕布不反水支持曹操,格局就是袁术吕布对战曹操刘备,而且吕布在前面,最终吕布反水,但吕布反水的决策明显是错误,不可期待的,因为吕布最终没有进入曹操联盟,被灭亡时还向袁术求救。
2同时吕布不反水孙策不可能造反,除了袁术和孙策外还有很多中间势力如周瑜鲁肃,那边强靠那边,吕布反水后战场在扬州,不是特别忠心的江东势力只能投靠孙策,如果吕布不反水,战场在江东,且袁术偏强,这时候估计孙策连想都不敢想,接着肯定是人事调整,把孙策调回中央
3称帝并不是百害无利,国号仲反对王权,除了贵族支持王权老百姓本来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称帝后可以给手下名分更好的增加凝聚力,然后提拔寒门贵子取代氏族,且孙策,刘备,曹操,吕布联手都没灭掉袁术,结果可见一斑。
4不称帝曹操刘备照打袁术,袁绍被公孙瓒牵制了吕布反水仍有不确定性
提到的作品

[穿越]称帝

【本文走权谋路线】一场大婚一场局,一人入局数人博弈;争权夺位,殊死搏斗。 ————————三公主陆微伊下嫁侯府一傻子没想到这人是个女子不说还文武双全? 她只想知道他父皇赐的婚刺不刺激开不开...

岁月歌颂者

最新跟帖
vickiep

vickiep

对,出身名门,佣兵自重,又有玉玺加持,是个正常人都会称帝,只不过最后战败了,就避免不了被放进反派的名单里,成王败寇是永恒不变的历史规则。就像杨广和李世民,都是通过非常手段上位的,杨广三征高句丽失败而导致农民起义政权被推翻,李世民则在定襄会战中一战奠定唐帝国称霸世界,后世的评价就是隋炀帝成为了暴君的代表,而唐太宗是经世治民的典范。所以,现在来讽刺袁公鹿的称帝之举多少有些事后诸葛亮的意思。

不想做纸片人的大奔

不想做纸片人的大奔

相对于煮酒论英雄时刘备的隐忍,曹操至死不称帝,袁术称帝确实是操之过急了,天下未定又有此失策之举,所谓枪打出头鸟,确为不智之举!

我是灿灿的灿

我是灿灿的灿

袁术出身自汝南袁氏这个东汉时期最显赫的名门望族而且还是袁氏家族事实上的嫡长子,在家族声望和血统出身这方面,袁术可谓是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异条件,这给了袁术极大的信心和野心;袁术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时期,他所割据的江淮地区是天下少有的富庶地区,和同时期的诸侯相比,袁术是兵精粮足,实力雄厚的地方诸侯;袁术个人也是野心勃勃,一直渴望代汉自立的,而后又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传国玉玺,这极大地增长了袁术代汉称帝的野心。

综合家族名望、综合实力和个人意愿这三方面,袁术在东汉末年率先代汉称帝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他确实有些实力和资本!

袁术的结局:

袁术登基称帝后为了彰显他的皇帝威仪,处处效仿皇帝礼制。他不仅大兴土木在城南和城北修筑了祭祀天地的祭坛,而且还大规模地发动民工修筑金碧辉煌的宫殿楼宇。在生活上,袁术本来已经够纸醉金迷的了,但是登基称帝后的袁术更加变本加厉,他不顾民怨沸腾,对百姓横征暴敛,加征赋税以满足他的享受私欲。同时,或许是苍天也不看好袁术政权,江淮地区在袁术称帝后就一直天灾不断,粮食歉收十分严重,许多地方都发生了饥荒,有的地区甚至都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江淮地区发生严重的饥荒

同时,袁术代汉称帝的大逆不道之举在当时如同晴天霹雳一样,天下诸侯在震惊之余也都纷纷以君臣大义的名义对袁术群起而攻之。袁术先后接连遭受孙策、吕布、曹操三方的叛乱和打击。

首先是孙策听闻袁术代汉自立后,宣布自己代表江东地区脱离袁术自立。随后孙策以武力驱逐了丹杨太守袁胤,劝降了广陵太守吴景、将军孙贲(此两人皆是孙策亲戚),此举直接使袁术丧失广陵、丹杨等郡县,实力大损;其次是吕布也倒戈一击,宣战袁术。吕布原本占据徐州和袁术交好,但是两人一直面和心不和,此番袁术被各路诸侯围攻,吕布自然也想分一杯羹。于是吕布率军在淮北地区大败袁术军,而后又大肆劫掠淮北地区,袁术实力进一步被削弱;最后的致命一击是曹操率领大军亲征袁术,在蕲阳(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斩杀了袁术大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等人物,袁术自此一蹶不振,再也不复昔日雄风。

曹操领军彻底覆灭了袁术势力

被逼无奈的袁术在投奔袁绍的路上,被曹操派遣的刘备军和朱灵军拦住了去路。袁术退军到江亭。当时正值六月盛暑,袁术想喝蜜浆解渴,但是全军上下连一滴蜜浆也找不到,袁术叹息良久,又大咤曰:“我袁术怎么会落到如此田地!”最终吐血而死。

inrn

inrn

题主抓了很多点不无道理,但是就袁术这人一辈子其他糟事暂且不说,称帝绝对是百害而无一利

其一:

最有力的证据:称帝的结果是什么,这个历史上袁术确实称帝了,结果是什么呢?

忧惧不知所出,将归帝号于绍,欲至青州从袁谭,发病道死。

过是过了一把皇帝的瘾,不过马上就被各路军阀针对。这说明历史上这条路就走不通。本来袁术不过是诸路军阀中的一支,可以跟题主所说一样,完全可以不当这个枪头鸟,跟其他人合纵连横。但一称帝马上就从诸人中凸显出来了,你我皆是汉家臣子,就袁术一个人与众不同,不办你办谁。

就别想跟其他势力联合了,名不正言不顺,像题主说的吕布、公孙瓒这些人是给袁术称臣啊还是以兄弟相称呢?这都是问题。你一称帝直接变成乱臣贼子,跟你联合的都是乱臣贼子,谁愿意去当这个大头鬼。

其二:

当时汉家朝廷还在呢!不要高估袁术这个政权的影响力。而且汉家朝廷可不是我们想的点用没有,完全就是个傀儡的那种。它还是被天下人公认的,虽然军阀打来打去,但大家还是觉得自己是汉家子民,朝廷还是人事权在手,这天下还是姓刘的。

(这一点可以参考日本战国的天皇朝廷——军阀打来打去,大家还是得认天皇,官职照样封)

连袁术自己得心腹都说:

昔周自后稷至于文王,积德累功,三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明公虽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汉室虽微,未若殷纣之暴也。汉家天下四百年,这法理正统袁术真比不了

袁术这个政权别说重用寒门了,你真重用也要有人来啊,又没实力又没人望,大家都是在看袁术得好戏,真士人会选择袁术吗?袁术政权别说我们现代人了,在当时的古代人眼里都是个笑话,毫无法理正统可言。

其三:

同时也不要高估老百姓的觉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谁说出来的,这是陈胜说出来的,史记上都把这当成是陈胜小时候与一般人不一样得地方写出来的。陈胜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小伙伴是咋样的——都在嘲笑陈胜。

不要高估真的老百姓得想法,古代老百姓和寒门看你称帝,第一反应肯定是乱臣贼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愚的就是老百姓。只有真的文化人——司马懿这些人可能才知道法理正统这些只不过是笑话,实力才是王道。

不是人人都是陈胜吴广

其四:

更不能高估袁术这个鸟人,要知道袁术连同出一门的袁绍都看不起,天天四世三公挂在嘴边上,称帝都是靠这句四世三公:

今刘氏微弱,海内鼎沸。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于诸君意如何?

这种人能重用寒门,天下为公,简直是要了袁术的老命,袁术第一个就能把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人打死。

而且袁术这个人完全就是个庸才,要称帝的时候占据寿春一带,实力确实还是不弱,但别忘了他是怎么去两淮的,是在匡亭被人赶跑了才去寿春的。这个人就是一二世祖,无才无德,靠着个四世三公名头才能在历史上混出一篇。

他哥袁绍比他就聪明多了,你看袁绍称帝了吗?别说袁绍,连曹操一辈子都没称帝,袁术何德何能啊,最后就把自己坑了,袁术真的是个宝才。

玩乐妮求发展

玩乐妮求发展

不管袁术是否称帝,和曹操、刘备都会冲突,孙策必然寻找机会背叛

袁术的失败,不是因为袁术称帝。称帝只是别人反对他的理由。孙策对袁术本来就不忠心,加入袁术阵营,不过是要借助袁术势力罢了。

袁术失败的原因有两个:

1、和吕布没有结成坚定联盟。袁术和吕布没有结成坚定联盟的原因,就在于双方长久以来的不信任:

“布自以杀卓为术报雠,欲以德之。术恶其反覆,拒而不受。”

袁术对杀了董卓而来投靠的吕布表现出不信任;其后更与和吕布有仇的李傕结盟,对付曹操和袁绍。

吕布在和袁术联姻时,就因为当初袁术对吕布的不信任而拒绝。

2、袁术称帝后遭遇两次饥荒,无力自守。197年秋江淮饥荒,原本是作为军粮的10万斛米,被部下舒邵拿去赈灾了;199年又出现饥荒,袁术被部下雷薄、陈兰拒绝,最后北走生病而死。

如果袁术没有生病死,曹操想要图一北方还是很难的。

袁术的地盘

在193年匡亭之战袁术被曹操袁绍联军击败后,袁术在197年称帝时,袁术的地盘有:

1、沛国,舒仲英治理;

2、汝南郡,太守孙香;

3、庐江郡,太守刘勋;

4、九江郡,太守孙贲;

5、广陵郡,太守吴景;

6、丹阳郡,太守袁胤;

7、吴郡,太守朱治;

8、会稽郡,太守孙策;

9、豫章郡,太守华韵(或诸葛亮叔父诸葛玄)。

当时袁术地盘比曹操、袁绍大多了,这也是袁术称帝的基础和信心所在。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摄狼NumberOne

摄狼NumberOne

这个只能权衡利弊,毕竟历史是改变不了的,从结果来看是弊大于利,早早的让别人干掉了

小花

小花

袁术的称帝并没有实际的对错之分,如果站在后来人的角度看,那么袁术称帝一定是弊大于利的。站在袁术的角度看,其实在当时天下格局下称帝是对的。

1、试问三国时期的诸侯枭雄们谁不想称帝?其实大家都有称帝号令天下的想法,但是需要称帝的条件。

首要条件就是实力允许,在197年袁术已经有具备了实力条件,无论孙策、吕布两大势力是从属关系还是下属关系,他们确实是在袁术的势力范围内效力于袁术,当时袁术的势力已经涉及了扬、豫、徐三州,成为了东汉末年势力最大的诸侯。

其次在古代有很多权力的象征物,象征王权的传国玉玺,象征军权的虎符。当袁术从孙策手里拿到传国玉玺时,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称帝和称臣。称臣的话就要将传国玉玺归还给汉献帝,甘心做一位汉臣,把传国玉玺留下就已经成为各方诸侯讨伐的对象,而且是“名正言顺”的讨伐对象。对于袁术这样的诸侯一定不可能轻易交出传国玉玺的,那么他只能称帝。在实力允许和握有传国玉玺的情况为何不成帝呢?

2、称帝对于已经处在实力顶峰的袁术是利大于弊的,若想扩大自己的势力称帝是最快也是最佳的途径,曹操已经是“挟天子号令各方诸侯”,袁术手里没有天子只能自己做天子才能震慑和指挥自己势力周边的诸侯。

曹操的做了汉朝丞相以后做许多事情都变得方便许多,比如讨伐其它诸侯,收揽人才。袁术难到不是这么想的吗?要去攻打其它诸侯就必须要“师出有名”,作为“皇帝”要平定天下这就是应该的。

所以在当时的节点袁术称帝应该是对的,也是扩大自己的势力的必要途径,只是称帝后自己不善经营罢了。

icefairy

icefairy

丝语认为:没有对,也没有错!

常言道:“读书品史明大道,借古鉴今知兴替”。当您穿越历史,走进民族、国家以及世界的过去,去经历、去体味一场场或惊心动魄或平庸肮脏的“曾经”,您将揭秘一段段历史,明白一些事理……

我是历史文化创作者油茶丝语,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遇见更多文章和精彩。

温馨提示:完整阅读本文约需2分钟,欢迎您留言评论!期待您的分享、交流、点赞和鼓励!

本文看点:说到“皇”、说到“朝”、说到“帝”,丝语相信很多人都能如数家珍般,从“尧舜禹、夏商周”一直到“元明清”,把一个个“正位”皇帝一口气说出来,认为只有这些才是真命天子,他们的的“皇”,他们的“帝”才名正言顺,否则就是篡逆,就是大错特错。

今天,我们就绕开历史的“约定俗成”与“成见”,再来看看聊聊袁术。



一,做皇帝没有对错,但得看你有没有那个能耐和本事!

袁术称帝的时候,正是天下群雄并起,却没有谁具有可以独霸天下,一统江山的绝对实力,加之当时许多人都是以讨伐朝廷逆贼匡扶汉室的名义聚众起兵,一旦称帝,就会把自己推到各方势力的对立面,成为众矢之的,受到其它势力的“讨伐”和围剿。

因此,在没有具备能够兼吞其它各方势力的绝对实力之前,谁都不愿意,也不敢揭开自己脸上的面具,否则,就会被其它各方势力人人得而诛之。可以说在当时那种群雄逐鹿,处处混战的情况下,没有可以傲视群雄的绝对实力,谁称帝谁死,称帝越早死得越快、越惨。

正如陈登所说:“术兵虽众,皆乌合之众,素不亲信;我以正兵守之,出奇兵胜之,无不成功。”可见当时袁术并不具备可以支撑自己称帝坐江山的绝对实力,这也是袁术称帝之后,形势瞬间反转进而战吕布不胜,遭到曹操等的讨伐很快兵败势微的根本原因。

二,做皇帝没有对错,但得看你有没有做皇帝的“命”。

正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在我国古代称王称帝实际没有对错,有的只是阻止他人“称王称帝”的借口或“理由”,因此,你做不做得了皇帝,不至于你敢不敢、想不想,就看你有没有称帝的本事及做皇帝的命!

袁术想要称帝的时候,占据着淮南大片土地,地广粮多,称雄一方,又拥有孙策所质玉玺,用他的话说:“昔汉高祖不过泗上一亭长,而有天下,今历年四百,气数已尽,海内鼎沸。吾家四世三公,百姓所归;吾欲应天顺人,正位九五。”

在袁术看来,自己已经“万事俱备”,只欠“称帝”。但袁术主簿阎象则却说:“不可。昔周后稷积德累功,至于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犹以服事殷。明公家世贵,未若有周之盛;汉室虽微,未若殷纣之暴也。此事绝不可行。”,并极力予以阻击和反对。说好听了阎象是认为袁术没有称帝的绝对实力,还不到他称帝的时候;说得难听了就是阎象觉得袁术没有做皇帝的命。

所以说,袁术称帝不存在对与错的区别,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不具备称帝的绝对实力、魄力和做皇帝的命。

whbjingdong

whbjingdong

后人讽刺袁术拿一个玉玺就称帝,觉得他很屌丝,实际上这有点事后诸葛亮的意思,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其实当时袁术是有称帝的资本的,再加上他自我感觉良好,只是他实力上还没到那种说一句话别人不敢哼的程度,也不得民心。

史书只记载袁术僭号,同时自称仲氏,也就是第二的意思。从这个角度来看,袁术很可能只是有了不臣的想法,但还没来得及称帝;

所谓的"袁术并不强大"只是大家的误解。事实上,当时的袁术可以算是最强大的军阀,没有之一。

根据三国志·袁术传的记载,袁术出生在东汉时期相当富裕的四世三公的名门之家,年少的时候便凭借自己的侠肝义胆而闻名乡里,在东汉末年那样一个动荡不堪的年代,人人都想着避祸,所以说这袁术的侠肝义胆可以说是当时那个年代极为珍贵的品质了!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袁术并不似其他富家公子一般吝啬不已,荒淫无度!袁术不仅不挥霍反而还总是仗义助人,用自己的钱财帮助别人,是远近闻名的侠义之士!后来年少有为的袁术又凭借举孝廉的方式进入朝廷做官。从此,袁术的辉煌一生便缓缓拉开了序幕!

袁术是当时实力非凡的军阀势力,从地盘上看,就属他所占的地方最大。从豫州到徐州到扬州,袁术手下有十二个郡。洛阳和南阳这般重要的富庶之地在他的手上,豫州汝南是他的老家,扬州的官僚基本上是他任命的,或者沾亲带故和他有关系。因为实力最大,吸引来的人才也最多,质量最好,簇拥者也是实力强大。比如当时黑山贼寇,匈奴左贤王还有公孙瓒都是他的盟友,就连当时据宛城、参加讨董、先入帝都的孙坚都是他的手下。

董卓在朝廷作威作福后,袁绍便想拥立汉宗室刘虞为帝,并派人通知袁术,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但袁术野心勃勃,不愿支持袁绍,于是兄弟俩撕破脸。为了与袁绍对抗,袁术不仅与公孙瓒、陶谦结盟,而且还与黑山贼的余部、匈奴于扶罗等势力达成合作意向。

公元194年,袁术攻徐州,与刘备相持于盱眙、淮阴等地。后来吕布夺了徐州,袁术也打败刘备,夺了广陵等地。而公元195年,曹操也差点被袁术部将斩杀在武平,幸得曹真父亲秦邵力保,曹操才死里逃生。

最后,袁术称帝后,不久就接连遭到孙策、吕布、曹操三方的叛盟与打击。一方面,孙策脱离袁术,自成一方诸侯,这让袁术势力失去了江东地区,至于袁术的广陵太守吴景、将军孙贲等人,更是背叛袁术,投靠了孙策,这让袁术损失了兵力和将领。另一方面,吕布也趁机对袁术发难,在淮北等地袭扰袁术的地盘。在袁术众叛亲离的时候,曹操趁机发兵进攻袁术,从而带来了致命一击。至于本来就和袁术决裂的袁绍,更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兄弟败亡。于是,到了建安四年(199年),袁术呕血而死。



xurysky

xurysky

我是向日葵,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袁术称帝必须是错的,因为袁术依据手下孙坚得来的汉室传国玉玺,冒天下之大不韪,擅自称帝,致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被天下人群起而攻之,自己最终忧郁而终。

袁术称帝(见此图)

笔者现在通过还原历史,阐述分析袁术为什么称帝是错误的原因。

第一,袁术称帝名不正,言不顺,汉献帝虽然懦弱,但依然健在,并且中央政府怎么会允许有两个政府出现。

首先东汉政府虽然腐败无能,“摇摇欲坠”,但是因为汉献帝的健在,依然可以保持政府各方面的运转。并且朝中还是有一大批官僚贵族是支持现在的东汉政权。使的东汉政权可以继续维持下去。

其次大将军何进和强人董卓在位的时候,他们二人尚且不敢废帝,另立政权,并且这两个人不管从实力,背景上都比袁术强了太多,他们二人都知道维持现状,而袁术不知道从何处借的“胆”,就凭借着一个不是合法途径获得地的汉室传国玉玺,擅自称帝,导致自己被天下唾弃,群起而攻之。

最后袁术想要称帝的时候,心里也没有底,让术士河内人张鮍为自己卜卦,说他做有皇帝命,因此袁术以此为理由,在寿春称帝,自己看袁术称帝的这件事情,袁术只凭借汉室传国玉玺和一个江湖术士的卜卦,让人看了都觉的是笑话,因为自古成王成帝,要拥有三个因素,天时,地利,人和,而袁术一样都不没有,所以他的这个皇帝长稳不了。

得到传国玉玺的袁术,开始做着皇帝梦第二,袁术称帝,他干了众多诸侯强人想干却不敢干的的事情,动了大家的“奶酪”,使的他成为了众矢之的。

首先,袁术称帝,打破了政治平衡,各路诸侯都在为瓜分地盘而”角力“,袁术的突然称帝,打破了现状,各路诸侯都停止了厮杀,把“火力点”,全部都对准了袁术,一是为了合力打败袁术,瓜分他的地盘,二是反对他篡权行径。

其次诸侯中,刘备,曹操,袁绍,吕布都是有不臣之心的人,他们也想当皇帝,但是苦于形势和实力不济,就一直没有做出忤逆之事。现在袁术突然称帝,这几个人没有一个服的,并且这些诸侯都和袁术曾经发生过摩擦,现在袁术的篡权行为使他成为了众矢之的,现在这些诸侯绝对会抓住这个现成的机会,往死里整袁术。

后汉书》:建安二年,因河内张炯符命,遂果僣号,自称“仲家”。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乃遣使以窃号告吕布,并为子娉布女。布执术使送许。术大怒,遣其将张勋、桥蕤攻布,大败而还。术又率兵击陈国,诱杀其王宠及相骆俊,曹操乃自征之。术闻大骇,即走度淮,留张勋、桥蕤于蕲阳,以拒操。操击破斩蕤,而勋退走。术兵弱,大将死

最后来说,袁术这个人不仅得罪了诸侯中的君子,如刘备等人,而且还得罪了诸侯中的小人,如吕布,刘表等人,君子小人你都得罪完了,还会有谁来帮你,袁术称帝必定不会成功,下场也是可想而知的。

面对袁术的突然称帝,刘备和吕布同时出兵,夹击袁术(见此图)第三,袁术称帝,众叛亲离,他身边的文臣家将不愿趟这个浑水,纷纷与袁术撇清关系。

首先,袁术手下的大将孙坚之子孙策,率先在江东脱离袁术而自立,驱逐走袁术任命的丹杨太守袁胤和广陵太守吴景,导致袁术丧失广陵、江东等大片土地,实力被大大削弱了。

其次,袁术和文臣舒邵因为散粮救饥民产生分歧,文臣舒邵看到大旱灾与大饥荒,希望袁术开仓放粮,但是袁术自私自利,只希望留下粮食供自己家人们食用,没有顾及自己治下的老百姓,致使文臣舒邵对袁术产生厌恶之心,想要离去。就这样袁术的境遇越来越不好受,他手下的部将陈兰、雷薄发生叛变,在掠夺粮草后,带兵出逃了。

后汉书》:时,舒仲应为术沛相,术以米十万斛与为军粮,仲应悉散以给饥民。术闻怒,陈兵将斩之。仲应曰:“知当必死,故为之耳。宁可以一人之命,救百姓于涂炭。”术下马牵之曰:“仲应,足下独欲享天下重名,不与吾共之邪?”术虽矜名尚奇,而天性骄肆,尊己陵物。及窃伪号,淫侈滋甚,媵御数百,无不兼罗纨,厌梁肉,自下饥困,莫之简恤。于是资实空尽,不能自立。四年夏,乃烧宫室,奔其部曲陈简、雷薄于灊山。复为简等所拒,遂大困穷,士卒散走。

最后,走投无路的袁术,只好向自己的亲哥哥袁绍求救,自己拿出传国玉玺,并且奉袁绍为帝,希望袁绍能够保全他,给他一个庇护之所,袁绍一看,有利可图,就同意接纳袁术。可是袁术在投奔袁绍的路上,被曹操和刘备所率的大军截住退路,袁术只好退回寿春,在“四面楚歌”的局面下,忧郁而终。

后汉书》:忧懑不知所为,遂归帝号于绍,曰:“禄去汉室久矣,天下提挈,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割疆宇。此与周末七国无异,唯强者兼之耳。袁氏受命当王,符瑞炳然。今君拥有四州,人户百万,以强则莫与争大,以位则无所比高。曹操虽欲扶衰奖微,安能续绝运,起已灭乎!谨归大命,君其兴之。”绍阴然其计。术因欲北至青州从袁谭,曹操使刘备徼之,不得过,复走还寿春。六月,至江亭。坐篑床而叹曰:“袁术乃至是乎!”因愤慨结病,欧血死。

袁术兵败如山倒,众叛亲离的惨状。(见此图)第四,袁术称帝,不占天时,不占地利,不占人和,没有具备成王成帝的条件。

——不占天时:袁术称帝,没有好的时机,汉献帝健在,东汉政权依然在有效运转,并且各个诸侯虎视中原,袁术贸然称帝,使自己成为群起而围攻的对象。

——不占地利:袁术只占一个扬州,只是偏角一隅,而袁绍占四州,曹操占许都,刘表占荆州,袁术在地利上并没有任何优势,想划江而治根本不可能,刘表的水军随时可以到达袁术的领地。所以说袁术要靠长江之险想来抵御各个诸侯,是不可能。
——不占人和:袁术手下大将孙策江东自立,文臣出走众多,部将陈兰、雷薄发生叛变,并且袁术治下,鱼肉百姓,腐败不堪,致使民不聊生,在加上天灾人祸并发,使的袁术失去人心,失去立国之本。

汉献帝健在,且有曹操辅佐(见上图),长江天险(中图),孙策自立江东,袁术失势(见下图),

综上所述:袁术称帝,不具备各方面条件,所以说袁术贸然称帝,必定会失败。

linyinxia

linyinxia

我来回答。自古以来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不能用对与错、好与坏的是非观来看待历史。袁术与众多军阀一样,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哪有好坏之分。如果非要分个对错,仔细论起来,他们在汉献帝的眼里都是大混蛋!

袁术为什么要称帝呢?那是因为他非常的自信!

第一、袁术家世显赫。袁术出生在汝南袁氏的四世三公家族,袁氏连着4代人担任朝廷三公之职,其社会威望、地位、人脉无人能比。袁术就靠着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割据起家的,把庶出的袁绍都不放在眼里。

第二、袁术称霸扬州。自从袁术被刘表和曹操赶到寿春以后,逐步变得更强,拥有徐州南部与扬州大部地盘。尤其是部将孙策打败了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刘繇后,更是牛气冲天,一发不可收拾!

第三、袁术得到传国玉玺。就在几年前,袁术部将孙坚讨伐董卓时,意外地在洛阳找到了传国玉玺。孙坚死后,传国玉玺自然落入袁术之手。有了这块代表皇权的“重器”在手,就给称帝覆上一层“合法”的外衣,袁术得意忘形。

以上几点使袁术的自信爆表,野心膨胀,打算做一把皇帝过过瘾。袁术把东汉初的谶语“代汉者当涂高”拿出来炒作。涂与术同音,涂通途,途又与袁术的字“公路”二字遥相呼应,袁术向世人传递出他就是“真命天子”的信号,于是袁术在寿春登基当了皇帝。

袁术称帝不合时宜

袁术称帝却忽视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当时汉献帝还活着,东汉王朝并没有灭亡,盲目称帝首先在道义上就输了。就连李榷、郭汜都不敢拿汉献帝怎么样,曹操更是把汉献帝接到了许昌,宁愿挟天子以令诸侯,也不敢干出僭越的事出来。汉献帝再怎么样都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谁敢妄自称帝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人人得而诛之。

其实这一点,袁术的手下并不是没有明白人。张承首先站出来反对,他认为汉献帝还在,盲目的僭越称帝,是有违天时,会被天下诸侯所唾弃。袁术早就冲昏了头脑,肯定不会听从手下建议的,这就是志大才疏,有当皇帝的野心,但缺少审时度势的眼光。

袁术众叛亲离,失败惨重

袁术部下孙策也极力反对,他认为汉献帝并没有错,你有什么资格取代汉朝称帝。反正谁劝袁术都无效,他是铁定称帝了。孙策就是这时候与袁术断绝了关系,开始自立生涯。

袁术称帝后,还派出使者找到吕布想与他联姻结盟,一向糊涂的吕布,也以为此事不义,拒绝结盟。袁术怒不可遏,派大将张勋、桥蕤与韩暹、杨奉的势力一起攻打吕布,结果韩暹、杨奉军临阵倒戈,袁术损失惨重。

曹操在打完张绣后,也抽出时间攻打袁术,结果曹操攻下蕲阳,杀死袁术的大将桥蕤等,袁术只能四处逃窜。袁术此刻真是众叛亲离,人人喊杀,自生自灭吧!最后实在是弹尽粮绝,连饭都没得吃了,吐血而亡。

袁术是败于过度自信,败于不可一世的傲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合时宜的称帝举动造成的众叛亲离!袁术忘记了一句道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是对的吗”?只能说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然袁术不称帝的话,曹操与吕布也会来打袁术,不过灭亡没那么快而已。

原创回答,创作不易,请加关注或点赞!我是李跃汗青。

伴夏

伴夏

袁术称帝是大错特错,想过皇帝瘾不计后果,是没错。袁术就根本没有称帝的资本,袁氏起家靠的是祖上四世三公的威望,还有汝南颖川名门世家有识之士的投靠,但有才之士大多投靠在声望较好的袁绍麾下。袁术狡诈自私,手下只聚集一些汉末时期二、三流人士,如文有阎象、杨弘、赵胤,武有纪灵、桥蕤、刘勋、张勋等人,文不能安帮,武不能定国。所治之地南阳、颖川、淮南为四战之地。当时天下诸侯比袁术势力大的有袁绍、曹操、刘表、刘璋、马腾等人,袁术用兵马从孙策手上换得玉玺,就枉称天命。当时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因势力不够强大,让袁术多活了两年。袁术称帝是辱没祖宗,丢人现眼,自己作死,不被历史承认,遗臭万年。



佳小熊出没

佳小熊出没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且不说汉室江山早已在黄巾军起义的浪潮中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单就彼时盘踞各方、相互并吞厮杀的诸侯豪杰而言,又有哪个不想“取汉室而代之”呢?再说,作为北方士族集团的执牛耳者的袁术,不但家世背景良好,而且兵强马壮、实力强悍,想要称孤道寡却也没有什么不对的。更何况,天下事又哪来这许对错之分, 政治人物往往只讲利害关系而不顾对错是非。

话说,出生名门的少年袁术,在到达一定的年龄之后,就顶着“四世三公”的显赫牌匾入朝为官了,而因为本人孔武有力且颇负学识韬略的缘故,年纪轻轻的袁术很快就被提拔为河南尹,虎贲中郎将之职,话说,若不是后来黄巾军猝然而兴,天下随之动乱四起,身为“公卿之后”之后的袁术很可能会再为袁氏家族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世间事又岂能尽如人意?”猛然兴起的黄巾军起义不仅打破了袁术跻身公卿的梦想,还使他背负了“篡逆之贼”的千古骂名。

换言之,在黄巾军兴起,汉桓帝去世,大将军何进被董卓所杀之后,整个大汉王朝的行政系统就已经完全瘫痪,此时此际的汉室天子不过是各路军阀手中的提线木偶天下诸侯之所以对其百般争夺。无非是希望能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幌子来为自己并吞天下的野心略作遮掩而已。所以。在我看来,袁术据地称王,僭号自立的做法比起那些遮遮掩掩的鬼蜮伎俩倒是显得坦诚而直接。

所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袁术僭号自立的行为本身并无对错可言,而且就他当时的实力而言,也完全有支撑其野心的基础。至于他之所以失败,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常言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但在争霸天下的帝王之路上却往往不是如此,历观古今帝王事迹,从来没有首事者能够笑道最后的,究其原因,无非是首事者所面临的压力最大,既有来自所谓“正统”的朝廷的打压,也有希望趁此“名正言顺”的扩张自己势力的“拥护正统者”的打压。当然,更重要的是,首事者还得面临来自民间舆论的挑剔和比较,一旦在行政上或者军事上有所纰漏,就会马上被淹没在社会舆论和民心的质疑声中。更何况,当时汉室虽乱,但终究还是给天下百姓带来过数百年的安定繁荣。就此而言,一旦袁术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迈汉室,那他将毫无疑问的被百姓自动略过。成为“天命”的厌弃者,进而失去逐鹿天下、混一九州的资格。

2、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不图进取的“君王”

所谓“小富即安,小成即满”作为三国序曲的揭幕者,“胆大包天”的袁术却是一个徒有野心而不知进取;自诩雄才却贪图安逸的角色。

话说淮扬一带本是天下富足之所,在天下丧乱,北方凋敝的汉末,袁术保有此地实在可谓是天命所向,再加上他本人出身显赫,四世三公的金字招牌足以使他招徕大量的谋臣良将。换言之,如果称帝之后的袁术能够以淮扬为基础,一方面励精图治、劝课农桑;另一方面不论品第、拣拔人才、举贤任能、各司其职。然后恩维并施、双管齐下的去招揽英雄,打击异己。诚能如此,又何必担心不能收拾天下,再造乾坤?

但这终究是美好的想法而已,素来出身豪富又自矜其能的袁术又哪能真正招徕天下的有识之士呢?再加上他自僭越之后即心满意足的过起帝王瘾的行为,自然又使大量原本聚集在他麾下的人才心灰意懒,失意而去。

而也正因此,曾经坐拥膏腴之地,兵精将广、足食足粮的袁术在称帝之后短短两年时间内就迅速败殁,身死国破,为天下人所取笑。

综上而言,袁术僭越帝号的行为并没有什么值得苛责和追究的,他的问题正在于其人本身就不是一个有志于天下的英雄,充其量不过是希望逞一时之欲的伪枭雄罢了。再者说,是非对错之说,在政治上本就没有明确的区判标准,关键还是在于当权者是否能够审时度势,在最恰当的时候,作为最准确的判断和取舍。

我是狐笔春秋,欢迎大家批评指教,谢谢

心在草原

心在草原

三国时期,袁术因为讨伐董卓出名,之后袁术与袁绍对立,但被袁绍曹操联军大败,之后袁术在建安二年的时候获得玉玺称帝,但是袁术无治国之方,让当时的江淮地区民不聊生,众叛亲离的袁术最终被吕布曹操所击迫,吐血身亡。

袁术是名门子弟,是东汉世家的后人,传说他出生的时候,神仙托梦给他母亲,说该子必有天命在身。汉灵帝驾崩以后,何进拉拢袁绍袁术二人,但是十常侍杀害何进后,二人胁迫十常侍,才从皇宫中逃出。

董卓进入洛阳以后,想要拉拢袁术,袁术不肯同意,长沙太守孙坚杀了南阳太守扩张自己的实力,袁术联合孙坚,在孙坚派兵在前线作战的时候,位于战线后方的袁术却有了另外的想法,有人告诉袁术,孙坚此战必定功成名就,收获尊重,如果放任其发展,倒是可能会威胁自己。袁术就决定不给孙坚供给粮食。

孙坚连夜赶回,严厉的斥责袁术,袁术很惭愧,同意恢复粮食供给。孙坚在前线取得战功,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正当所有人都在为自己的地位确定伤脑筋的时候,袁术已经开始谋划他的称帝梦了。

在淮南地区的霸权,袁术说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手头拥有三十万大军的袁术,在用兵马和孙策换来玉玺之后,袁术觉得自己离称帝梦就差一步之遥,当保护汉献帝的文武百官被打败后,袁术觉得时机成熟,建安二年,袁术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

但是好景不长,袁术称帝后,他在生活上奢糜,挥霍无度,后宫妻妾有数百,但是他军中的士兵却饥寒交迫,在他的腐败统治下,江淮一带从富足变成惨绝人烟。而袁术自己也在众叛亲离后吐血身亡。

袁术称帝短短两年,最后落得性命不保,充分说明袁术的眼光短浅,不适合做一位合格的帝王。


寂與寞有染

寂與寞有染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