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是有人把《西游记》和《封神榜》的世界观扯在一起?
能猫animo
因为大众对神话世界的好奇,如:西游记很精彩读完不过瘾,总想找找还有没西游记前传,西游记后传。进一步去了解神密而向往的神话世界。而且封神榜是在西游记成书之后写的,作者有意给西游之前的三界情况做一布置和说明。但作者不同且封神早于西游,成书却西游早于封神,这就有点尴尬。且封神中有些情节不太符合情理,费解。
但把两部小说世界观进行合并,人物进行对应似乎满足了许多读书的心理。但封神确实配不上西游。关键传递的思想主旨差之千里。
雨的呢喃
西游记讲的是大唐高僧唐三藏带着四个徒弟上西天取经,沿路打妖怪,救百姓,普度众生的故事。
封神演义讲的是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和武王讨伐商朝,建立周朝,和一群邪魔外道斗智斗勇的故事。
经常有人把两者混为一谈,那么他们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一:时间问题。
我们现在看的吴承恩版本的西游记,其实已经是作者完善后的故事。在《西游记》之前,唐宋元朝时期,已经有很多画本、评书。
吴承恩借鉴之后,写成了这一本《西游记》。
而《封神演义》的完成时间,比《西游记》更晚,大概是在明朝万历年间。所以封神榜的作者参考和借鉴了吴承恩的西游记,有些形象就重叠了。
比如说封神榜里的哪吒的形象,就是西游记中的哪吒和红孩儿的结合体。
二:截教和阐教。
历史上的道教并没有这两个教派。
阐是明白的意思,那么阐教=明教(不是金庸那个)=光明的教派
截是弄断的意思,那么截教=截断的歪教=邪教
三:孔子问题。
佛道儒的三方创始者分别是印度的释迦牟尼,中国的老子和孔子。
他们三人真实生活的年代,是商朝灭亡、周朝灭亡的春秋争霸时期。
而封神演义讲的是灭商建周。所以是当时的作者把这三人给“穿越时空”了。
四:封神演义这么好看,为什么不是四大名著?
因为封神演义虽然说了一大堆,其实就讲了几个很浅显的矛盾。
忠与奸,好与坏。
西游记就不同了。孙悟空是个复杂的猴子。你可以说他很坏吗?好像的确是的,他大闹天宫,他翻江倒海,桀骜不驯,害了多少人?
那你可以说他很好吗?好像也是的。他感念恩师,结草衔环相报。他有情有义。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因为他讲了很多的矛盾,他刻画的人物是复杂的,有多面性的。
xiaofuzhu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我是水刃木向东,关注我不负如来不负卿。《西游记》和《封神榜》不是一个神仙体系。两者的世界观也是大相径庭,至于为什么会有人将两者的世界观扯在一起,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两者都是神话故事。
封神榜在姜子牙封神以前,世间有圣无神。这些圣人包括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灵宝道人和女娲等。而后期神的出现主要是各位圣人的道统需要被传承和发扬。
圣人也不是无欲无求,在封神系统里,圣人是希望有人继承香火的,更希望自己的香火旺于它圣。
西游记在《西游记》中,天庭众神体系大体和封神相同。但是西游中道统三清似乎变成了小角色,常常是孙悟空戏弄的对象。由此可见,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有种太高佛教贬低道教的意味。而且在封神榜中并没有提到佛教神明,这是两者的巨大不同之处。
权力观体系在《西游记》中,天庭是一个以玉皇大帝为首的神仙官僚体系,等级森严。但是在封神榜中,神仙权力等级并不明确。很多被封神的人多是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等的弟子,谁该归谁管并不明确。
【结语】
世界观是对这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如果按照这一点来说,西游记和封神榜都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是有共通之处的。但是从神仙权力体系,是否有佛教神明参与等方面来说,两者又有着本质的不同。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哦哦
封神榜和西游记是我国著名的两本巨著,西游记更是位居四大名著之一,而封神榜也紧跟其后,为什么这么两本书这么受欢迎呢?
首先,我们都是华夏炎黄子孙,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其中神话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但唯独神话故事又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仅仅是传说故事以及人为编造而成。能把一件凄凉的真实故事用神话传说的形式演义的淋淋尽致,让很多人相信这是真实的故事。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冲出地球步入太空的时代已经开启,人们对那些能用法术翱翔九天的神话故事已经不是那么相信,反而对与外太空生命升起了浓厚的兴趣,近几年来世界各国也都在不断的探索,以求能解开更过的神话谜团。
虽然当今社会已经处于科技文明时代,但终究还有着科学无法解释的许多谜团,这些谜团又一直被神话传说所笼罩,往往人们更喜欢相信这些解不开的谜团都是神话传说中真实发生的。
为了能满足这一心理,或者说是满足我们悠久的神话文化历史不被破灭,或者说是信仰,无论是哪一种,他们都寄托在了西游记和封神榜两本东方古典玄幻小说中,毕竟经过了几百年的代代相传,里面的故事已经深入人心,甚至我们更愿意相信书中所说都是真的。
那么今天的主题来了,为什么很多人对封神榜解读一直很费劲,甚至都感觉里面的故事情节有点混乱不堪,逻辑不通之感?而在读西游记的时候又是那么的顺畅无障碍,很容易就读明白了。并且最重要的是,两本都是文言文,都是出自明朝的书,要读懂首先得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功底,但为什么西游好读,封神难懂?
首先我们先来说西游记为什么通俗易懂吧。
首先是西游记的写作方式
西游记中人物主角单一,仅仅也就是围绕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为主线来写,又分为一段一个看似关联但有独立的小故事来叙述,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就算就九九八一难都详细的写出来,也很容易被人记住。又因为这部书中有包含了许多神话大人物,比如说我们信仰的玉皇大帝,观音菩萨,如来等等一些列大神都在其中,把我们平时所敬仰的这些仙神们生生的写的活灵活现,让世人对他们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更加加深了我们的信仰。这也是他能成为四大名著的原因之一。
再者就是西游记被拍成了电视剧
86版西游记的播出,深深影响了几代人,又因为这部电视剧的还原度之高更容易得到更好传播效果,用真人来演的西游记更加有趣,要比枯燥无味的读原著要轻松的多,很多人在看完西游记电视剧之后,为了能对西游记有一个更深的了解,纷纷买来原著来看,并且读得津津有味,这是因为,我们脑海中已经有了西游记大体在讲什么的轮廓,就像脑中有了一副地图一样,按照路线来读,在加上电视剧内容的画面辅助,所以很容易就读得明白。
再来说封神榜为何难读,甚至让人感觉逻辑混乱
有了上述两点分析,在套用在封神榜上,就很容易解释了。
首先封神榜的写作方式与西游记截然不同
西游记的故事情节是有一定独立性的,甚至删掉一些都无伤大雅,这点从电视剧中就可以看出。而封神榜却不行,他的故事连贯性太强,跳跃性又非常之大,这一章再说商纣王怎么怎么样突然来了一个按下不表,有说姜子牙的事情中去了,说完在绕回来,让人思维有点跟不上。其实正本书的精彩之处还就在于此,在读这本书的同时练就自身思维的敏感度。
再加上里面主角不单一,表面上是姜子牙统领玉虚宫众多弟子,但他还不是主角,要说主角太多了,最开始的纣王,苏妲己,再到姜子牙,哪吒,雷震子,李靖,黄飞虎等等都是主角,而又要对这些人用跳跃性的写作方式来做单一的介绍,最后在串联起来,让他们在特定的时间内出场,要是随意删除一部分就很难在读懂,也没有了可读性。
其次封神榜电视剧拍摄的失败
众所周知,封神榜作为热度仅次于西游记的巨著来说,拍成电视剧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但封神榜的拍摄难度要比西游记难上好几倍,上文说到西游记可以删掉几个小故事对整书来说无伤大雅,而封神却不行,其实早在86年也拍过一部封神榜,他的还原度也是非常之高,但里面镜头由于为了迎合当初那个年代,过于暴露,最后遭到禁播。而之后90版的封神榜应运而生,不得不说,在武王伐纣之前,原著还原度可以说达到百分之九十九,但可惜的是到了武王伐纣开始就完全脱离的原著。
人物设定安排的牛头不对马嘴,把封神演义演的混乱不堪,这也深深的影响了几代人,举个简单的例子,赵公明在原著中明明是大罗金仙修为,到达混元大罗金仙也就是一步之遥,在90版封神中显得又是那么弱鸡,成了一个不值一提的小人物。导致至今都有人感觉赵公明是个无名小卒。
最重要的是,封神的背景和为什么要封神电视剧中都没有详细的介绍明白,也就说主线不清晰,剧情没有反转,造成这些混乱的直接原因是删减太严重,封神演义想要拍好,一定得是一部80集以上才行,并且还不能太水,如果拍的好,绝对是一部不亚于西游记的精彩影视剧。但现在的剧组又有几个像当年西游记剧组拍摄的那么用心,那么不拖泥带水呢?
因为电视剧拍摄的失败,所以在观众脑海中留下的印象也是混乱不堪,甚至逻辑都不对,完全在脑海中没有形成一幅清晰的地图,所以导致很多初读原著的朋友来说异常困难,一没有清晰剧情主线辅助,还要根据原著来主动修改影视剧中所篡改的内容,浪费心神,更加让封神难读。
不受影视剧影响的还好一点,只要记忆力强一定的朋友来说,一遍就可以 大体读懂,想我这样记忆力差,而又受了电视剧影响的人,读到第三遍才算读明白,只要在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路线地图和人物,读起来和西游一样通俗易懂了。
有人说封神不能成为四大名著的原因就是因为乱,其实不然,要真是因为逻辑不同,混乱的一本烂书,也不至于流传至今,也许早早就夭折,在经过了几百年的沉淀流传,我们还真没有什么资格来评价这本写的不好。它之所以没能成为近代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封神算是西游记的一部仿生作品,因为里面的人物名称和将来的去处都是参考的西游记,只是剧情有了巨大变化 ,一个宣扬佛法,一个弘扬道教。但毕竟是仿生品,四大名著又是四本完全风格不一样的小说,而封神和西游又是同一题材小说,所以,这也是为何封神演义也只能仅次于西游记不能上榜的主要原因了。
mollays
对于《西游记》和《封神榜》这两本书,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的。很多对于这两本书的背景没有了解的朋友,都会认为说《封神榜》是《西游记》的前传。因为《封神榜》的时间要比《西游记》要早,而两本书当中很多神仙都是相似的,比如都有哪吒,都有二郎神(这个其实是不对的),慈航道人变成了观音菩萨,燃灯道人变成了燃灯古佛,多宝道人变成了如来佛祖。但是如果对着两本书的背景有所了解的朋友,又会认为说是《封神榜》抄袭了《西游记》的人物,因为《西游记》的成书时间要比《封神榜》要早上一些。实际上是这样的吗?其实呢这两本书都不是完全原创的,都有参考很多的民间流传的故事,我们很多时候不自觉的把这两个故事混淆。
《西游记》成书于明朝中叶,《封神演义》也成书于明朝中叶。而吴承恩开始写《西游记》的时候,许仲琳才刚出生。他们都是参考了很多前人的作品,杂剧,然后编写成小说的。例如《西游记》取材是来自唐朝的《大唐西域记》,民间传说,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杂剧西游记平话等等。在元杂剧里,四人取经小组基本上已经是成型了。而《封神演义》则是取材自南宋的《武王伐纣平话》,商周演义,民间传说等等。
毕竟都是民间传说嘛,两本书的人物难免会冲撞,也难免有不同,因为民间传说也是有各种版本的。但是许仲琳肯定是看过《西游记》的,因为《西游记》在刚出版的时候非常的火,刚开始还不是禁书。明朝时期印刷坊的极润极高,对于小说极为重视,所以《西游记》很多就扩散开了,像明代建阳书坊主余象斗刷刷刷的开抄,又立马整出了一套《东游记》、南游记和《北游记》出来。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许仲琳肯定是有看过《西游记》的,对于人物和情节多多少少有点借鉴吧。
至于他们两个的神仙体系,都不是正统的道教神仙体系,也不是正统的神话体系。例如《封神榜》当中,鸿钧这个人物在道教神仙体系是找不到的,而女娲在《封神榜》当中也被剥夺了造人的功劳,只有补天之功。很多人说《西游记》是一部尊佛抑道的小说,但是呢,《西游记》当中描述的是太上老君(老子)西出函谷关,化胡为佛,也就是说在《西游记》中的设定,佛教就是太上老君创建的,同时还有描述太上老君开天辟地的段落,所以是不是尊佛抑道还不好说呢。
最后提一下上面说的,二郎神的问题。大家可以试试,在《西游记》原著当中搜索杨戬,是找不到这个人的,而在《封神榜》当中搜索二郎神,也是找不到这个人的。杨戬≠二郎神,但是只是我们常规这么认为而已。
Icy☆米米妞
高维度文明的显现,神,多么令人向往
jaffyyip
世界观都不一样。
先有西游记,后有封神榜,可以说封神榜是参考西游记写出的小说。封神榜的作者看完西游记之后决定借鉴一部分再改编一部分。所以两者是独立的小说,拥有独立的世界观,独立的宇宙。而并不是前后集的关系。硬要是扯到一起就不对了。
好比加里比海盗的杰克船长,泰坦尼克号的杰克小哥,两者都叫杰克,都喜欢在大海上玩耍,都很帅气,都放荡不羁,硬是认为两者是前世后世,或者一脉子孙,那就不对了。
最基本的一个例子,西游记里女娲是老君的马甲,封神里是独立个体
那魔不知是个见识,只道是句老实言语,就将根本从头说出道:“我这葫芦是混沌初分,天开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普救阎浮世界;补到乾宫夬地,见一座昆仑山脚下,有一缕仙藤,上结着这个。。。再添一个,封神里哪吒的师父是玉虚十二金仙之一的太乙真人。而西游记里哪吒的师父是如来。西游记全书里并没有提及“玉虚十二金仙”中的任何一人,虽有文殊普贤观世音三大菩萨,但是从未提及他们曾是道门中人。
西游记和封神榜都是人编的。就和网络作家写小说一样,你问我跳舞和流浪的蛤蟆,为什么设定不一样,我只想说:他们乐意怎么设定就怎么设定,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如果题主想要了解神仙,就去看道教典籍,那比较正统。西游记封神榜当小说看最好,别较真。
本来就是两部作品,虽然都是在道教和佛教的基础上幻想出来的小说,但是两者关系其实不大,是后人的附会将两部作品联系起来的。
其实,在过去《封神演义》在民间的影响远比《西游记》大,除了排名第二的答主说的庙之外,还有一个考察标准就是戏曲。几乎所有剧种(越剧黄梅戏这种当然不算)都有大量的封神戏。而西游戏就少的多,京剧多一些,但直到清末,常见的就一出安天会。今天的西游戏像《三打白骨精》、金钱豹都是民国后新编的。原因很简单,《西游记》的文学成就远高于《封神演义》,而文学成就越高,受众就越小。农夫和渔夫
但这不是说《封神演义》写的比《西游记》好(事实相反),而是因为二者写作目地不同。
西游记作者的目地,是讲故事,在吴承恩之前,西游记的故事就已经有很多了,以各种戏曲,评话的方式流传,吴承恩要做的是整合故事,文笔润色,使各个故事之间串联的更加流畅,世界观设定,只是一部分工作,并不是重点。
封神作者的目地,和西游记有着本质的不同,他有一个很重要的目地---“造神”。
看《封神演义》,你可以很清楚的感觉到作者想表达什么,那就是“天命”很牛逼,元始天尊很牛逼,太上老君很牛逼,还有个更牛逼的鸿钧老祖,总之我们道教的神很牛逼。
为了表示道教的牛逼,还从佛教挖神过来,李靖哪吒本来是佛教体系的神,这在西游记里有描写,封神里就变成道教体系了;观音,文殊,普贤也被安排成原始天尊的弟子。
既然目地是造神,那么世界观设定就很重要了,比之西游记里一笔代过的描写,封神里却是下大力气的,其中包括:
1.完整的神话体系;
2.清晰的创世神话;
3.等级明显的实力分级系统;
4.实力系统的补丁--法宝系统;
5.旗鼓相当的正反派势力;
6.留白。
这些世界观设定可以说做的很完美了,以至今天洪荒流小说多是承接封神的设定。
rosechan111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都创作于明代,其实这两本小说都属于神魔小说。
只是封神演义将整个天庭的体系构造了出来,西游记则是把重点放在了孙悟空身上,还有后面的取经之路。
那这两本小说有什么联系么?其实神仙都是那几个,比如在封神演义中也有一位类似孙悟空的人物,叫袁洪,他们都是猴子。只是袁洪的下场要比 孙悟空惨多了。
《封神演义》里出现的艺术形象,在《西游记》里,其实也或有不同程度的登场。譬如托塔李天王父子四人,尤其是哪吒,在孙悟空花果山闹事时候,也替天庭出了不少力。这或许便是小说里人物的贯通。当然,这样的例子,不一而足。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也是一部世代累积的作品。比如《西游记》的故事在吴氏西游成书之前,也早已有了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西游记平话等资料记载,而在明朝之前的一些壁画里,也可寻见取经人一 行的早期形象。《封神演义》在小说成型之前,早就传闻于说词者之口。尤其在元代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中,多数故事已具雏形。这些故事,有些经过民间累代的改良,框架大多是固定了。
简而言之,诞生于明朝的文本小说,它们的文化基因,其实是一样的。学术点讲,它们都是秉承着一套DNA,有着相同的碱基、嘌呤、嘧啶以及相关的文学聚合酶, 无非在组合时,排列顺序发生了一些差异。当然,这主要由作者本身的差异性造成的。
不过,无论各路作者如何编排,它们的历史框架是固定的。神话故事尽管不同于历史,但也有自己的脉络。而一众神话题材小说,正是以这个脉络作为主干,开枝散叶进行艺术创作。《封神演义》和《西游记》正是这样的作品。
阿霖丶
都是著名的神话
glory
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二者都是基于一定史实基础上的神话故事;其二,二者都在讲修炼,都在说善恶到头终有报的道理。
当然二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西游是一部修行记,是佛家为主线的故事,所有的人物,包括师徒四人、神仙妖怪、佛家凡人都在经历磨难中逐渐实现着自我存在的价值,八十一难如此,八十一难中的鬼怪凡人亦如此,这是一种普世价值,人们在书中能找到自己的修行轨迹。封神讲得则是苍生大道,是以道家为主线的故事,其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在面临着一种选择,是选择代表正义的一方(相对来说)呢,还是选择邪恶的一方(也是相对来说)。有些人在思变中回归正统大道,从而功成名就,有些人在坚守愚忠中堕入深渊,从而灰飞烟灭,人们在故事中能寻找到选择的重要性。
晚新辰
作为神话小说的代表作,《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在老百姓中流传最广,甚至大多数人把两部小说结合起来,构建中国最早的神话系统。
《西游记》成书早于《封神演义》,由于作者吴承恩的写作年代局限,小说充满扬佛抑道的明显倾向。比如西天如来佛祖被塑造成法力无边的形象,只因他制服了一只小小妖猴,玉帝特地为他举办了盛大的安天大会,“三清”“四御”等不仅要参加,还要向如来低头行礼,给人造成佛教远胜于道教的错觉。
《封神演义》故事发生的背景则早于《西游记》,小说把道教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鸿钧老祖作为唯一的无极混元大罗金仙,代表着“道”。而西天如来在封神世界中,也只是鸿钧老祖的徒孙多宝道人,其修为还未到圣人境界。
除了鸿钧老祖是许仲琳独创的形象,《西游记》里的大神几乎都能在《封神演义》里找到对应的人物原形,如《封神演义》里的人、阐、截教教主,就是《西游记》里的“三清”。还有二郎神、李靖、哪吒等,都能一一对应。
基于此,许多人总是把两部小说的世界观扯在一起。其实,还是要区别看待的。
坚持原创,我是烟斗的传说,欢迎交流关注。
高山泉水
西游记中的主要组织,取经之地西天佛门的前身,正是封神榜中,西天二圣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所创立的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