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名著值得推荐?不要晦涩难懂的?
浪子
明代两部小说,三言二拍
SunSmile
鲁迅全集
jessiedido
古今名著有很多,可以根据自己爱好选择,我认为自己喜欢的推荐几本:
外国名著:
1.梭罗的《瓦尔登湖》。
“让我们像大自然那样从容不迫地度过每一天,不让任何一片落在铁轨上的坚果或蚊子翅膀把我们抛出轨道。下决心好好度过每一天吧,不让自己的人生有所遗憾。"
我们的生活很难,都渴望有一片净土,但是责任心驱使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完全忘记了自我的存在。
这本书是作者在瓦尔登湖两年多的生活,记录了纷繁复杂尘世中的安宁和净土。可以读一下,不求得到什么,只求能够在自己心里有片刻的安宁。
生活是近的,诗是远的。
2.英国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这本书自己读过三遍,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
这本有着自传题材的小说,把一个独立,自主,追求婚姻自由,坚强向上的女子形象很好的描绘了出来。
女人也有追求自我的权利,读后还是很有收获的。
语言描写简单,有趣,好懂。
3.日本山下英子《断舍离》
生活不是只有家居整理需要断舍离,生活本身也是需要断舍离。
整理的过程也是整理自己心情,也是新生活的开始。
懂的取舍,是一种境界,一种心灵的升华。
4.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
虽然只是小故事,但是蕴含着大道理,值得细细品味。
5简.尼尔森《正面管教》
和孩子相处是一种学问,如何沟通,如何建立良好的亲自关系,那就是正面教育。
对待孩子我们是否一定要站在家长的角度,觉得自己富有权威性?如何引导孩子,让孩子有自信,我们不妨看一下这本书,收获还是很多的。
但是中国名著也很多:
只是不知道你喜欢那一方面的,按照自己喜欢推几本:
1.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让我们走近大才子苏东坡,了解他“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多情。
2.王小波的《爱你就像爱生命》
一代文人巨匠,用简单的书信表达了自己炽烈的情感。
爱一个人原来可以这样,虽然只是简单的花语却表达了爱之浓厚。
3.《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追寻人生,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死亡可怕吗?自己满足于自己的生活吗?
可以细细品读,品读的过程,也是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4.路遥的《人生》
人生的追求好多,但是如何走,需要自己去好好把握。有奋斗,有汗水,有爱,也有遗憾,但是不管遇到啥,保有一颗向上的心最重要。
5.《追风筝的人》
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
6.三毛《温柔的夜》
生活很简单,但是爱很深。
这是三毛写的散文,记录了三毛在加纳利群岛的生活,共十四篇。
她虽然一生短暂,居无定所,但是她追求自由,后来游学美国,西班牙,德国等,知晓好几国的语言,那时候她的文学创作也开始了。
这本书的每一篇看似都是简单的生活记录,但是每一篇都写的很好,透着生活的美好和不易,让我们了解了一个风一样的女子。
好书很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寻找,有虚构类的书,有工具类的书,有小说,有散文,根据自己需求选择最重要。
和轩
西游记,值得推荐。
小四轮飙车手
《围城》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围城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到达上海后,在已故未婚妻父亲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期间并结识了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方最终与苏、唐二人感情终结,苏嫁与诗人曹元朗,而赵也明白方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惺惺相惜。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这本书读来,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可以获得的收获:
(一)男人的启蒙之书
作为一个男性,如果看懂了《围城》,说明了他不再是个男孩,而懂了成年人的世界。一个男人好的不够优秀,坏的不够彻底,即没有显赫的家世炼达的处事硬气的才学,也不能放下身价抛弃底线钻营,勉强见识了上一层社会,却没有实力立足,混迹平生,却也不甘不愿,骚心时不时暗动。这是多数男人一生的写照,特别是那些不太富足,又不需要为了生存而发愁的中间层人士。都能从主人公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吧,所谓的感同身受,那种生活的这种无奈感,那种无法打破界限的无力感,那种眼界。
(二)文字中闪烁的人生智慧
《围城》一书里处处都是经典语录。大家肯定都知道这句名言,婚姻就像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来。1.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2.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3.那女孩子不过十六七岁,脸化妆得就像搓油摘粉调胭脂捏出来的假面具。3.吃饭和借书,都是极其暧昧的两件事,一借一还,一请一去,情份就这么结下了。我觉得不必让恋爱在人生里占据那么重要的地位,许多人没有恋爱,也一样的生活。4.汝拖词悲秋,实为汝怀春。
(三)颇具高级感的幽默
钱钟书的写作风格,素来都以“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为基调,这也奠定了钱钟书写作的幽默风格。不过钱钟书的幽默,与其他作家的幽默风格相比,是截然不同的。钱钟书先生的比喻妙在新奇,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让人觉得意想不到,可是又觉得在情理之中。例如:“在大学同学的时候,她眼睛里未必有方鸿渐这小子。那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在箱底,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又如:“苏小姐因为鸡渐今天没跟自己亲近,特送他到走廊里,心理好比冷天出门,临走前还要向火炉前烤烤手。”
(四)人生必须要有的遗憾
“婚姻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这句话出自小说《围城》,小说主要讲了男主人公方鸿渐的前半生。当看完《围城》合上书本的最后一页,你会有许多的感慨。方鸿渐与孙柔嘉吵架时的情景总会出现在眼前。那末了的句号,似乎并没有意味着终结,反而像是在向人们宣告着另一个新故事的开始。出国不得博士文凭,而在国内碰壁被欺压的遗憾;被苏小姐追求而不中意,后来又被其气势所压倒的遗憾;追求唐小姐,雨中没有多等几分钟而终身错过的遗憾,甚至是赵辛媚在苏小姐婚礼上未提及他而错失姻缘的遗憾。不论怎么样城里的人永远想出去,城外的人总想冲进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们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
naiviv
《富爸爸,穷爸爸》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罗伯特·清崎的亲生父亲和朋友的父亲对金钱的看法截然不同,这使他对认识金钱产生了兴趣,最终他接受了朋友的父亲的建议,也就是书中所说的。
“富爸爸”的观念,即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要让金钱为我们工作,并由此成为一名极富传奇色彩的成功的投资家。 --------------------------------------------------------------------------------作者简介:罗伯特·T·清崎(RobertT.Kiyosaki),他教人们成为百万富翁,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称他为百万富翁学校的教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