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金梁古温,你还喜欢哪些武侠小说家?
seanredd
孙晓 英雄志 隆庆天下 可惜至今未更新。马舸 以待天倾 幻真缘 望月楼 傲君刀等。乔靖夫 武道狂之诗 杀禅 吸血鬼猎人日志等。余下的小椴 时未寒 步非烟 凤歌 沧月等作品远远达不到以上几位的高度。
陌陌
很多,其中,卧龙生的金剑雕翎。和诸葛青云的,紫电青霜都是难得一见的好书。值得一看。
雪辰_灵灵
要说武侠小说名家,得从民国时期开始谈起。
民国时期的小说,属于旧派武侠,传统武侠,年代久远,只能找一些资料说一下。
“南向”——平江不肖生向恺然平江不肖生(1889—1957),本名向恺然,现代著名武侠小说家,为20年代侠坛首座,领导南方武侠潮流。湖南平江人。他从小喜好文学、武术,两者均有深厚造诣。他曾两度赴日本留学,他文学和武术的事业都从这里开始。武术方面,他与日本柔术家、剑术家颇有交往,功夫大进,回国后参加过反袁运动和大革命,1932年回湖南创办国术训练所和国术俱乐部,是现代著名的武术活动家。他的武术理论功底也很深厚,著有拳术见闻录、拳术传薪录、拳师言行录、拳经讲义等专著。他的文学生涯,最初是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未进学校而日事浪游,对日本妓院(主要是低级妓院)和下层社会颇为熟悉,写成清末留日学生恶现状的谴责小说《留东外史》,但回国以后,书局仅仅允诺每千字给三角稿酬,打击了他的积性。
1922年,应世界书局之约,他开始专心从事武侠创作。武侠处女作《江湖奇侠传》一炮打响,一再续写,奠定了他在现代武侠中的地位。解放后,向恺然出家为僧,68岁时因病逝世。
平江不肖生的作品,受湖南民俗影响,写实与神怪相结合,又善于编故事,因此很有看头。但他常常信手写来,前后滔滔不绝而缺乏连贯,有结构松散的毛病。但他奠定的现代武侠小说基础地位,尤其是江湖与武林的迷幻离奇,开启了和旧的侠客传奇大为不同的一副新面目,这是始终不可撼动的。
不肖生武侠小说共12部:
《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江湖大侠传、江湖小侠传、《江湖异人传》、现代奇人传、半夜飞头记、猎人偶记、《江湖怪异传》、烟花女侠、双雏记、艳塔记
“北赵”——奇侠精忠赵焕亭赵焕亭(1877—1951),名绂章,焕亭是他的字,又称幻亭;河北玉田人,出身于官宦之家,幼年家境优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又随父亲宦游山东、湖南、四川等地,每有所得,随手记录、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材料。他写得一手精练古茂的文言笔记,著有今夕斋丛谈,其中颇多宦海秘闻,文坛掌故,又著有历史小说明末痛史、报应小说循环镜。
赵焕亭的武侠小说,始于1923年开始的奇侠精忠传,此书一出世便和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并称,他早年宦游各地,便注意搜罗奇侠轶闻、又从前人笔记中取材多多;他本人虽不谙武术、但平时仔细观察,注意卖艺武打的一举一动,又常到古寺实地踏勘,因此写来生动逼真。他平时写稿,也和平江不肖生一样密密麻麻,但绝少涂抹,编辑们十分欢迎他的稿件。他态度也极好,南北各报章杂志向他索稿,他总是有求必应,即使小型报社,他也欣然命笔。到了后来,因为那些小型报社往往寿命不长,长篇登不到一半,便已停刊,这种半截的稿子,其他刊物也不欢迎,没有办法,只得搁起,这类稿子共有10来种之多。且有的拖欠稿费,一再追索都置之不理,这使他吃了很大的亏。念及与其枉抛心血,不如焚砚搁笔。抗战爆发后,赵焕亭基本上退出文坛,专事书法,卖字为生,也就不再有武侠新作向世了。
赵焕亭武侠小说共19种:《奇侠精忠全传》、大侠殷一官轶事、殷派三雄传、英雄走国记、惊人奇侠传、双剑奇侠传、北方奇侠传、双鞭将、、蓝田女侠、说剑谈奇录、边荒大侠、《不堪回首》、江湖侠义英雄传、白剑莲影记、奇侠平妖录、尹氏三雄传、昆仑侠隐记、侠骨红装、剑低箫声
“奇幻仙侠派”还珠楼主还珠楼主(1902—1961),本名李寿民,原名李善基,解放后改名李红。四川长寿人。他生长在山高水深的四川,从小随着父亲宦游,曾经三上峨眉,四上青城,大好河山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虽然只上过私塾,却对佛道医卜星象都有心得。17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19岁时随母亲移居天津,在大公报供职,兼作家庭教师。23岁进入军界作幕僚。婚后为天津电话局局长秘书,兼写京剧剧本。他的小说处女作轮蹄署名“还珠楼主”,自述奔波经历和少年恋情,取唐代诗人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诗意。当时北方武侠小说十分流行,李寿民本人也很想把所历的山水人物写成笔记。约在1930年前后,天津的天风报缺少一个武侠长篇,他在人家鼓动之下,就以《蜀山剑侠传》为篇名,一天天地写下去,而还珠楼主的名头也就开始响了起来。他的创作欲望因此高涨,再加上生活的压力,他最多的时候竟同时为8家撰稿,过足烟瘾之后,指天划地,滔滔而谈,请人代录出来,即为美文。日寇侵占华北以后,日本人要他合办刊物,他不答应,结果被抓去关了两个月。出狱以后,生活十分困苦。抗战胜利后,他再次到上海,正气书局的陆先生劝他不要再涉足政界军界,还是住在上海写稿子,生活想来总是可以维持的。他于是住在上海老垃圾桥北面,一直写到1948年。解放后,他于1956年在报上写过关于神怪荒诞小说的公开检讨。1959年他中风,1961年3月去世。
还珠楼主代表了民国武侠荒诞怪异的一派,融合神话、志怪、剑仙、武侠于一体,进行高度哲理化、艺术化的想象发挥,尤其是各种剑仙神术、奇幻法宝,显示了天纵奇才的大气魄,为中国小说界的千古奇观。对后世武侠作家影响巨大,几乎无人可以企及,如台湾武侠泰斗古龙,就曾说到他受还珠楼主的影响颇深。
还珠楼主武侠小说共37种:《蜀山剑侠传》、《蜀山剑侠后传》还珠楼主代表作。以此为中心,构成了还珠楼主武侠小说的一个庞大系列,计有:“蜀山剑侠正传”——《蜀山剑侠传》、《蜀山剑侠后传》、峨眉七矮、“蜀山剑侠前传”——《长眉真人传》、《柳湖侠隐》、《北海屠龙记》、《大漠英雄》、“蜀山剑侠别传”——《青城十九侠》、武当七女、武当异人传、“蜀山剑侠新传”——《蜀山剑侠新传》、边塞英雄谱、冷魂峪、“蜀山剑侠外传”——《云海争奇记》、《兵书峡》、《天山飞侠》、侠丐木尊者、《青门十四侠》、《大侠狄龙子》、《蛮荒侠隐》、《女侠夜明珠》、皋兰异人传、《龙山四友》、《独手丐》、《铁笛子》、《黑孩儿》、白骷髅、《翼人影无双》。其余还有:《万里孤侠》、黑森林、虎爪山王、血滴子大侠甘凤池、《征轮侠影》、《力》、拳王、《黑蚂蚁》、酒侠神医
“社会反讽派”白羽白羽(1901—1966),本名宫竹心。河北人。军人之子。少年时即有志于“讲学著书”,长大后投考师范大学,后来惨遭家难。他本是纨挎子弟,却从此开始了20年的贫困生活。在通州一家公馆教书,一月才15元报酬;给北京《益世报》投稿,每月也才六七元的稿费。在这中间,他当过书记员、邮局职员、税吏、教师,职员,又曾从军作书记官,做过小贩,卖过书报。他从前做事认真,对人郑重,而在穷困中经历了种种委屈凌辱之后,突然变了一种态度,嘻笑怒骂,愤世嫉俗,而在旁人看来,则又是诙谐可笑、倜傥可亲了。
白羽的文坛生涯,始于1926年左右在北京国民晚报作编辑,后来该报停刊。张恨水在世界日报主编《明珠》副刊,约请他为特约撰述。后来又在天津一所小学教书。1937年,抗战爆发,天津沦陷后,他便以写小说为生。
1937年为天津庸报写连载小说《十二金钱镖》,首次以“白羽”署名,从此开始他一发而不可收的武侠创作。不久他的稿酬也从每万字4元一下涨到了每千字10元以上。
白羽的特点,和还珠楼主、平江不肖生等大为不同,他接受西方文学的影响较多,因此,在人情冷暖中饱含着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反讽和批判精神;同时用看社会的眼光写武侠,又开创武打综艺新凤,塑造一个社会化的“武林”,影响一直及于新武侠小说,梁初生就对他是崇拜有加“梁羽生”这个名字中的“羽”,也就是白羽,三十年代未的叶冷,将白羽的特点总结为两条,第一条是借鉴于大仲马,“描写人物很活,所设故事亦极近人情,书中的英雄也都是人,而非:‘超人’”;第二条是借鉴于塞万提斯,“作武侠传奇而奚落侠客行径”。(白羽话柄,1939年12月天津正华学校出版、这使他的小说有一种独特的意义。
白羽武侠小说共26部。《十二金钱镖》、1937年天津庸报连载,后出单行本;白羽的武侠处女作和武侠代表作,以此为起点,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十二金钱镖系列”,包括:“前传”《武林争雄记》、《牧野雄风》;“外传”狮林三岛、《毒砂掌》、血涤寒光剑;“后传”雄娘子。其余还有:《联镖记》、《青衫豪侠》、《偷拳》、扬镖记、拿云手、武林名家传、《龙舌剑》、雁翎镖、青萍剑、谈剑记、太湖一雁、剑低惊魂、密谷侠隐、《侠隐传技》、《河朔七雄》、子午鸳鸯、《大泽龙蛇传》、大侠粉骷髅
“帮会技击派”郑证因郑证因(1900—1960年)、原名郑汝霈、天津人。早年在北平国术馆馆长许禹生门下学太极拳、又使得一手漂亮的九环大刀,而且曾经公开献艺。后来又为白羽作技击顾问,由郑证因在纸上画出打斗的招式;白羽按图写文。同时也开始学写武侠小说,白羽写《牧野雄风》途中患病,曾由郑证因代笔。后来和白羽分道扬镳,开始自创武侠,40年代为郑证因创作的高峰。他勤于写作,共有武侠小说88部,位居民国旧派武侠小说家作品数量榜首。
郑证因被称为“帮会技击派”,其特点一是江湖,一是武功。写江猢则谙熟江湖门道,精通帮会的组织和戒律,在他笔下展开了一个广阔纷坛的江湖世界。写武功则因他本人是武林高手,一一写来,神态逼真。无论内外功夫、长短兵器,施展应用,巧妙谙熟;至于写暗器轻功,更是出神入化。郑证因小说的总体风格,则偏向于粗旷豪放、刚烈火爆,有一股江湖豪杰的英雄气。
他的小说共88部:《鹰爪王》续鹰爪王飞豹奇遇巴山剑客白山双侠、江汉侠踪龙虎斗三湘万山王。郑证因的其他武侠小说还有:铁狮镖铁狮旗琅琊岛孤形剑枫菱渡昆仑剑丐侠云中雁回头崖小天台铁笔峰铁铃叟铁拂尘铁狮王铁马庄青狼谷太极手尼山劫黑妖狐《女屠户》燕尾镖乌龙山幽魂谷铁指翁《黑凤凰》火中莲黄衫客野人山一字剑《边城侠侣》边塞双侠边荒异叟大漠惊鸿峨眉双剑风尘怪客风尘三杰风尘三剑凤城怪客孤雏铁虎戈壁双妹荒山侠踪鹤顾春回剑门侠女《龙凤双侠》《龙虎风云》龙江奇丈绿野恩仇苗山血泪岷江侠女闽江风云牧野英雄南荒剑侠秦岭风云蓉城三老塞外豪侠塞外惊鸿嵩岭双侠霜天雁形双凤歼仇太白奇女天南逸叟天山四义铁伞先生铁燕金蓑武林侠踪《五英双艳雪山四侠贞娘屠虎终南四侠子母金梭大侠铁琵琶火焚少林寺金刀访双煞金棱吕云娘金鹰斗飞龙离魂子母圈女侠黑龙姑女侠燕凌云七剑下辽东《五凤朝阳刀》侠盗扬镖记。又有侦探小说:风雪中人矿山喋血
“悲剧侠情派”王度庐王度庐(1909~1977),本名王葆祥,字霄羽。北京人。满族。自学成才。早期创作言情小说。有琼楼春情、落絮飘香、冷剑凄芳、翠陌归人、朝露相恩、海上红霞、朱门绮梦等。30年代中期,王度庐改写武侠小说,以言情小说的笔法创造了武侠小说的一个新的天地。他的创作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
白羽是以写人情世故胜,王度庐则以写悲剧侠情胜。王度庐的特点,是能够充分把握江湖儿女内心的矛盾、人性的挣扎、爱恨交织的复杂情境,写情则缠绵悱恻、荡气回肠,写义则慷慨侠烈、血泪交迸,并因此谱成一部壮烈深沉的“武侠悲怆命运交响曲”使“剑胆琴心,侠骨柔肠”的书剑名士之气和恩仇江湖之情深入到武侠小说的灵魂深处,是武侠小说发展史上所不可忽视的。不过,王度庐虽然是写情的高手,却不是写武的高手,这就又限制了他将武侠小说提高到一个更新更现代化的层次。
王度庐武侠小说16部:《鹤惊昆仑》、《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铁骑银瓶》、宝刀飞、《风雨双龙剑》、洛阳豪客、新血滴子、燕市侠伶、春秋戟、紫凤镖、绣带银镖、《紫电青霜》、金刚玉宝剑、龙虎铁连环
“奇情推理派”朱贞木朱贞木,本名朱桢元,字式颛。浙江绍兴人,20年代至40年代在天津电话局和日方电信公司工作。篆刻、诗书。文章俱佳,可称艺文双绝。三十年代初,看到同事李寿民撰写《蜀山剑侠传》,因之操刀进入武林侠坛。早期作品飞天神龙、炼魂谷、艳魔岛系列,受还珠楼主影响甚深,后来自出新意,以《虎啸龙吟》《七杀碑》《罗刹夫人》为代表作。
朱贞木被后人称为“新派武侠小说之祖”,他的特点,在于集大成而予后来者以众多的启迪。其一是吸收奇幻派的瑰丽神奇于现实的江湖世相之中。其二是吸收侠情派的缠绵婉约于江湖的壮烈凄艳之中。其三是吸收历史派的沉雄厚重于小说的虚构幻想之中。其四是在武功领域开创了许多奇功,为后代所继承。其五是“一床数好”和“众女倒追男”的新派武侠模式。如此种种,均为50年代以来港、台武侠小说作家群起仿效,历久不衰。朱贞木武侠小说13部:《七杀碑》、《虎啸龙吟》、蛮窟风云、《罗刹夫人》、庶人剑、塔儿冈、艳魔岛、玉龙岗、飞天神龙、龙岗女侠、苗疆风云、五狮一凤。
这些武侠小说家,将中国传统武侠小说带进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最早出现的长篇武侠小说为清代古典名著《三侠五义》,对中国后世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影响深远,称得上是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由此掀起了各类武侠题材文学作品的高潮。《三侠五义》有关武功技击(如点穴、暗器、剑诀、刀法、轻功提纵术等)、江湖勾当(如闷香、百宝囊、千里火、夜行衣靠、用毒、皮脸面具等)以及机关埋伏(如冲霄楼)种种名目之演述,均对以后武侠小说之内容素材有决定性之影响。
而将武侠小说真正带入繁荣的,恰恰是民国时期,也可以说民国时期的这些武侠小说名家为武侠小说做了很多变革,给后世的影响很大,正如金庸、古龙对我辈武侠小说爱好者的影响一样,我因古龙而开始武侠小说创作,而古龙则是受到民国时期这些武侠名家的影响,开创了新派武侠。(新派武侠的开创,最早是由民国时期的平江不肖生,但不够彻底,真正称得上新派武侠开创者的非古龙莫属,古龙也被称之为新派武侠宗师和泰斗)
当代武侠的代表人物是金古梁,金庸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阅历,对武侠精神的理解,对武术知识的掌握,精彩的叙事与描写,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确有许多过人之处。《射雕英雄传》中的许多历史、人物,如南宋时宋与金、元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均有历史史实依据,而丘处机等历史人物也确有其人,将真实与虚构有机结合,同时又兼有北派武侠小说社会、言情、技击、神怪四大派之长,同时又完全不同于这四大派,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
50年代属于梁羽生,代表作《七剑下天山》系列。至《萍踪侠影》、《云海玉弓缘》达到个人创作不可逾越的高峰。后期作品虽有革变,然而影响不是很大。梁开创了一个时代,其古典文学素养很扎实,小说中诗词随处可见。但尚没有完全脱离近代武侠的窠臼。古文功底好的读者可以看看,文字和历史的描写还是很有水准。70年代初,金庸封笔后,香港武侠小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台湾武侠与香港有所区别,在金、梁同时代有司马翎、卧龙生、独孤红、陈青云、萧逸等数十位武侠专业作家。根据武侠评论名家叶洪生先生的粗略统计,在武侠小说兴盛时期,台湾至少有过三百位武侠作家赖此维生,出版了至少上万种以上的武侠小说。结集成书则自数部至数十部不等。其中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并称“台湾三剑客”。司马翎在当时影响力最大。博学多才,擅长写情写欲、斗智斗力。特别是描写男女在情欲焚身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奇正互变、虚实相生的武打艺术,均独步一时。而其早年首创以精神、气势克敌制胜的武学原理,已近乎“道”——与金庸、古龙一脉相承的“无剑胜有剑”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而犹有过之。同辈名家受其影响、启迪者颇多,如古龙、上官鼎(刘兆玄、刘兆黎、刘兆凯三兄弟合用笔名)等皆是。
真正让台湾武侠走向世界华人圈的人是古龙。一个可以在台湾武侠小说界大书特书的名字。是台湾武侠小说界唯一可以与金、梁比肩的人。古龙于60年代初期开始写武侠小说,但业绩平平,其间为名家(如卧龙生、诸葛青云)代笔,却几可乱真,足见本身确具潜力。在1964年完成早期代表作《浣花洗剑录》后,让人耳目一新。但风格尚未形成,未引起太多波澜。在1965-1967年间古龙完成了他创作中期的重要作品《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名著,开始走红。特别是1967年所撰的铁血传奇(即我们常说的侠盗楚留香或香帅传奇),内杂武侠、文艺及现代心理分析,特别是西方推理小说的架构。读之如读东方版的福尔摩斯探案。后来古龙坦言其深受西方和日本推理小说的影响。由此起,古龙武侠小说即脱胎换骨,迈入了新派武侠小说的殿堂。但古龙之变并非到此为止,而是一路狂奔,让人目不暇接后,恍然猛醒。原来武侠小说可以这样写,也可以这样看。其后他陆续完成《多情剑客无情剑》(即小李飞刀)、铁胆大侠魂二部曲,堪称神完气足,兼有传统与现代“矛盾统一”之美。70年代初开始,古龙首写《萧十一郎》(由于是先有剧本、后来才有小说)的启发,减少废话和不必要的描述。加强肢体语言和场景烘托。从此古龙的变成了一种似诗、类俳句、非散文的怪异文体。可能古大侠觉得此种方式最能表达他的思想,同时又能最大化的挣到稿费。如《流星·蝴蝶·剑》、《欢乐英雄》、陆小凤系列、《七种武器》系列(仅有六种)以及《边城浪子》、《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等,无一不是用电影分镜、换景的手法来写小说。这种简单直接、动漫化的妄举,对于中国文字是一种伤害。但尽管如此,在一九六五至七五年间的古龙小说却“一枝独秀”,以至于他成为同辈名家及新进作者模仿的对象。 但同时他也害死了这些没有他那般天纵其才的跟风作家。
金古梁之外,真正能称为名家的武侠小说家并不多,如金庸、古龙的好友倪匡,倪匡是个才子,能将其他人的风格模仿得惟妙惟肖,倪匡的武侠小说以《六指琴魔》为代表,但小说质量确实不如金古两人,看了一章,便再也看不下去了。
黄易是金梁之后香港最著名的武侠小说家,黄易的作品给读者的感受,是颇具现代感的。鲜明的文字与明快的节奏,将情节烘托得有若一幕幕动感的画面,浮现于读者的脑海中,使人如同身历其境。而作为大师的他更将生死上升到“道”的高度,将正义与邪恶完美融入到他的哲学理论当中,用极具哲学韵味的语言和万物归一的思想,阐述着他对于世界万物的看法。而真正赋予这些小说灵魂的,却是最中国的哲学与传统文化。他的见闻极为广博,对艺术、天文、历史、玄学星象、五行术数皆有相当深入的研究,更精研周易、佛理、各家思想等,使他能在经营创新的题材和文字时,依然能不悖中国武侠之传统精神。
至于大陆的武侠小说名家,能称得上名家的恐怕也只有凤歌一人,大陆没赶上武侠最热的时代,等大陆开始武侠热的时候,港台的武侠名家退隐的退隐,去世的去世,很少有新作问世,武侠小说已经过了巅峰,虽然大陆有不少武侠小说作家,却始终没有达到金古梁的高度。
人生若只能如初见
一部小说不但要看它的造词遣句、结构编排以及文章脉络等,更主要看它的内容与它欲告诉人们的是一个什么宗旨。
由此可知,那些能够流传下来的作品,让人们阅读后爱不释手,可能才算得上名作品。譬如“四大名著”、《金瓶梅》等。至于近代众多小说中,说实在很少能够做到让人们爱不释手。香港虽然在二十世纪涌现出许多武侠小说作家,也出版了大量的武侠小说。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焕然一新的感觉,一下子给热爱阅读的人们耳目一新的深深震撼。经过一段时间的热情争论之后,我们冷静思考之余,无论文章精彩程度,文章结构,还是遣词造句等方面,金庸先生的还是算得上一流作品。
本人必须声明一下,对于金庸先生所著的众多武侠小说,我能够阅读的不多,但却是极其有代表性的那些。他之所以被众多读者所热爱,还在海峡三地成立了“金庸小说研究机构”就能说明了这一点。其实,金先生的小说也像某些读者所评论的那样,金先生的历史与地理等知识还是存有很大不足的。但是这一点不能把他的作品精华给掩盖了。只能说任何人,即使是一个名人或大人物,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它自身的不足而已,因为他首先是作为一个人存在于世的。现在回忆起来,金庸先生的作品之所以受到众多阅读者的推崇,更重要一点还在于它的寓言性及人性的描写之故事情节。这在巜倚天屠龙》、巜鹿鼎记》、巜射雕英雄传》等体现得尤为突出。所有这些与他出身于擅长撰写报评分不开,这一点正如许多知情者评论的一样。
四月未央
三十年前看的第一本武侠小说是陈青云的“鬼堡”,从此身入武侠世界,欲罢不能,荒废了多少学业,错过了多少小妹……金古梁温四大家自不必说,记忆中映像深刻的还有司马翎,曹若冰,诸葛青云,卧龙生,柳残阳,等等,这些作者作品巨多,但是水准参差不齐,尤其卧龙生为甚,有些书多是文字堆砌,一堆垃圾,后来有披露多数不是他写的。
虾米蛋汤
说多了,其实我只喜欢金庸的小说
慕容雪狐1985
好像没有了,现在的武打小说,很少有吸引我的地方啦!
原来看他们的小说,可以一天到晚的看,恨不得一口气看完,看完后还有意犹未尽的味道。
现在没有了!看着看着就乏味了!
wong仲仲
司马翎的作品水平均衡,部部可观,不落俗套,各具创意,殊少雷同;即或偶有失坠,亦瑕不掩瑜。[3]当代的武侠小说名家很多,每个人斗有自己的特点和粉丝。
卧龙生,诸葛青云,黄易,陈青云,曹若冰,李凉,都是一时翘楚。再众多名家中,我最欣赏的是司马翎。
金庸曾说,他的小说的许多灵感就来自司马翎,在飞机上闲暇时,经常拿司马翎的小说解闷。剑神传,剑海鹰扬,这两部是我最为喜欢的,黄易与古龙也深受其影响,可以说,与他同时代的武侠名家从他身上借鉴了许多。孔庆东也对司马翎评价甚高。
fqjabc
武侠小说这个名字始自民国初,所以就不用往太早去说。至于武侠小说名家,则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特色作品与作家。
1951年之前,先是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赵焕亭(奇侠精忠传),两人在1920年代被当时人推为“南向北赵”,同期稍后是顾明道,一部《荒江女侠》风靡上海和大江南北,今天看来写得一般。之后北方著名的还珠楼主、王度庐、白羽、郑证因,题材分别覆盖神怪仙侠、悲剧侠情、社会反讽和纯技击,朱贞木则被称作新派鼻祖,引领香港台湾新武侠小说的崛起。民国名家还有徐春羽,小说京味十足,可惜不为人重视。
自港台新武侠崛起,名家数量就多了去了。金谷梁温之外,香港还有倪匡,其武侠小说作品不少,不少被拍成电影电视,名声响亮,如独臂刀、《六指琴魔》等,其他则有江一明(金鞭女侠等)、高峰(武林第一剑等)等,香港也有偏技击类的,则有我是山人洪熙官系列、蹄风的清宫系列等。1980年代之后则先是“黄鹰、西门丁和龙乘风”香港三剑客,然后是刚去世的黄易,其《覆雨翻云》、《大唐双龙传》和《寻秦记》迷倒多少读者,更是2000年后崛起的大陆网络武侠写手取法的主要对象。
台湾的武侠名家数量则更在香港之上,有前三剑客卧龙生、诸葛青云和司马翎,根据作品风格和特点又有(随时想到,非排序)东方玉、东方英、郎红浣、司马紫烟、伴霞楼主、武陵樵子、柳残阳、云中岳、独孤红、高庸、独孤红、萧逸、陈青云、秦红等数十人。玩闹武侠的代表李凉算一号,但水平实在当不起名家二字。
天堂
武侠小说是华夏文化的毒药,在中国古代非正统传播,实际香港这几个人也是右代的翻版,这几个人根本没有文化基础,只是胡说八道吧了。
自在大陆流行带动中国的尚武斗狠潮,争霸做第一的心态,为达目的还讲规距的为人。这些都是文化垃圾在华夏兴胜,危害何业一代人。港澳的大众文化有正统的,这些占主流具有民族传统。但草根文化是殖民地文化,内心压抑想突破自己武侠有追捧,但只当乐子来读一读即可。于丹自标武侠小说迷,所以不做正统学问,讲学也是胡说八道,这些都是武侠迷的结果。
MVPhantao神
说起来除了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之外,我还喜欢黄易。但这个不算是正统的武侠小说作者,他的《寻秦记》,《大唐双龙传》,都是我十分喜欢的作品。他开创了这种半武侠半权谋的小说题材,也给武侠小说注入了新能量。可惜他却已经于17年去世了。
但他的作品带给我们不少的冲击和联想。《寻秦记》中的项少龙成为了穿越时空的经典,《大唐双龙传》中的寇仲,徐子陵也是草根的种田派,一步一步从小喽啰成长为英雄人物,影响了玄武门之变,脑洞很大也很能自圆其说。
还有一位是还珠楼主,与其说喜欢作者,不如说我比较喜欢他的作品蜀山奇侠传这个故事也是非常不错的,偏玄幻一点有魔道,法术之类的东西。严格来说算是一个特别的作品。
以至于后来的小说架构里说起修练,魔道之类的都会变成蜀山派。里面的丁引,血魔也成为一代人记忆中最可怕的反派。
还有的就是现代的斗罗大陆,武动乾坤这些小说,虽然很红但我还是觉得不如从前的小说带劲,现在动不动就是修仙啊,天啊神啊的,不够纯粹。
墨鱼汁
从来都是只看金庸的 偶尔也看看古龙的,家里到现在都是他们的书。所实话看了他俩的书,别人的都看不进去。所以不存在第五个人,连第三个都没有!
颜溪囍撒欢儿
因为喜欢金庸大师的武侠,所以本人最近写了一部诗词风的武侠小说,名叫秦阳无雪,正在起点中文网连载中,欢迎阅读。
书籍链接:http://book.qidian.com/info/1010065247#Catalog
白烨
生了两个孩子之后,忙完工作忙家务,几十年几乎没时间看小说了,只读人文地理,和有关诗词的书。后來虽退休,又带孙,眼也花了,更不读长篇大论。印象中年轻时读过金庸的,古龙的。比较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