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一篇好的故事文,有什么公式吗?

最新跟帖
倦飞的天使

倦飞的天使

那首先你要积累啊,你不读几百本书,你想写故事文,那你就想多了,还不如做梦,所以要多读书,多看书,那样才可以嘛?

mingmei

mingmei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列位好,这里是西城艺巷。

在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在考虑如何才能真正说点有用的帮助到您。

刚好前两天看到一个帖子,问题是这样的,十个字写一个小故事。

其中有个回答是这样的:

“来吗?”“来!”“来了吗?”“来了”

我也写了一个,如下:

“干吗?”

“干!”

“干?”

“干干!”

虽说有点色情小内涵,可我们发现这两个故事寥寥数字,再加上标点符号的巧妙运用,便勾勒出让人浮想联翩的画卷,那画面给人无尽遐想,文字魅力,有此还当如何?!

其实,很多人以为写故事很容易,恰恰相反,写故事是相当耗费心神的。耗时巨大,而且要忍受得住寂寞,因为有时,你明明觉得自己的故事引人入胜,却关注者寥寥。有时候半天甚至一天构思的时间过去了,出来的短篇故事才不过区区千字左右。

言归正传,不管故事创作的难易,但是作为故事创作者不能轻言放弃,耐得住寂寞,才能长远。以下是我个人的理解和观点,分享给大家参考。

一、什么是故事?

1.如果想要写出一篇好的故事,我们首先要了解以下几个重点,在明白了这些以后,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去完成我们的创作。

(1)故事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2)故事到底有什么特点?

(3)我们写这个故事想要干什么?

其实,以上这些问题,和困扰人类至今甚至永远的三个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即:

(1)我从哪里来?

(2)我是谁?

(3)我要到哪里去?

只有在我们搞清楚上面这些问题以后,才有可能动笔,才有可能创作出一篇好的故事。

(1)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2)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3)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故事梗概。

以上部分是360国学提供的三种基本解释,我们逐项分析:

1)第一种,“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这个属于字面意思,重点在于“故”字,也就是已经发生的,过去的,历史的事情,称之为“故事”。

这个字面的解释,往往被人忽略,很多人以为这不就是字面意思吗?

在我看来,一方面,我们要透过的意思去看本质,过去的事情,这说明过去的事情为现在的人提供了一个经验和参考,我把这个特性叫做历史性。

比如说昨天邻居家燃气泄漏发生爆炸,一死一伤。

身为一个创作者,这是多么宝贵的创作素材,这可以作为创作的灵感原点。

这也恰恰印证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另一方面,我们处在时间洪流的中心,过去的事情不可留,未来之事可期,既然过去的事情可以指导我们创作,那么未来的事情呢,也可以为我们提供灵感。我把这个特性叫做前瞻性。

未来十年会发生什么?谁都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根据现在的社会来畅想未来的情景,这就好比2010年的时候连智能手机都不甚有,谁能想到2020年智能手机的工艺更新换代频率如此之快。

拿2010年对比2020年来类比2020年之于2030年甚至更加未来的时代,我们的创作就会豁然开朗。

2)第二种,“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故事梗概。”这个属于故事的核心,它主要向我们阐述了故事自身的特性:连贯性,引人入胜,富有感染力。

(一)连贯性:好的故事一定是一个一气呵成的态势,不能是像小孩子走路一样磕磕碰碰,那样会直接影响读者心中的观感,因为读者的思路是跟我们一起走的,我们创作的不平稳,读者看着也不会舒服。

那么如何保持连贯性呢?我认为需要做好构思,提好大纲,明白我们要写什么,先写什么,后些什么,有句话叫“提纲挈领”,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二)引人入胜,也就是富有吸引力,如果说前文提到的连贯性无法做得很完美的话,那么这部分如果放在考试中可就是拉分的关键了,可以说一个故事有没有吸引力决定了这个故事是否让人有继续读下去的欲望。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解决:

一是题材;

二是情节。

题材的选定直接决定了受众的群体。这个不难理解,故事分为很多种,我们习惯在故事之前加上一两个字来区分作者或是受众的类型,加个“鬼”就变成了鬼故事,加个“睡前”就成了宝宝睡觉的福音,加个“内涵”有可能涉及点不可描述的事情等等,总之一句话,选定了题材就坚持写下去,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样是不行的。

情节最重要,请大家大声读三遍。

失去了情节的故事,就不算是故事,情节是故事的灵魂。

提到这点,就不得不提到小说,您请注意了,小说和故事是完全不同的,故事甚至不能算是一类文体,一言以蔽之,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当我们看完小说时,会清晰记得某个人物形象,他的名字一定会为我们所牢记,但是故事情节就记得不太清晰了,只会记得几个经典的片段,而故事可就不一样了,故事的结尾一定是既定的,而且故事重情节,我们看故事会发现很少有主人公的概念,通篇都会以“他”“她”来命名的也不在少数。

所以说情节对于故事来说十分重要,可以说“一段情节逼死英雄汉”真不为过。

不过我还是想说两句,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文化也在蓬勃向上,新旧文化的冲击、融合、创新是必然趋势,我们创作者不能摒弃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但是也要学着创作新事物,新文化,这是时代不可避免的东西。

存在即合理。

(三)感染力,这个正是我要着重说明的一点,“文章不能做无病之呻吟”,说得就是这个道理,您的创作让人看得爽,固然是好,可是不免落了下乘,看得爽固然是感染力,但是有些故事创作的就很有现实意义,这里不是否定“看得爽”的故事,毕竟有些题材上无法做到与现实交驳,所以说只要让人看得爽,那就是一篇好故事,如果能富有现实意义,那可就是不可多得一篇珍品了。

以上的内容呢,给您简单介绍了一下如何创作一篇好的故事,下面来整理一下要领:

一、选好题材;

二、既定的故事结局;

三、寻找灵感;

四、情节罗织;

五、结尾。

最后贴一个在疫情期间写的一个小故事,供大家交流。

热水


文/勾楼月


这是一个在老家躲避瘟疫传播的男孩的故事。

“躲到这里应该安全了吧?”男孩自问自答。

“咕~咚~~~”

一路上的行人都在神色癫狂地喝着水。

“纳尼?”

男孩纳闷了一路。

“欢迎光临。”

老家的姨妈笑眯眯地递过来一大杯热水。

“嘶~好烫。”

男孩被水烫了一个趔趄。

“原来路上人喝的都是滚烫的沸水。”

“喔,那是因为医生嘱咐喝开水可以预防瘟疫哦。”

说话间,姨妈“咕咚咕咚”喝下一杯又一杯滚烫的开水。

“姨妈,你的喉咙······”

男孩分明看到即使姨妈的后喉咙被烫得满是血肉模糊的脓疱,依旧疯狂地痛饮着。

“喝呀。”

姨妈眼中射出野兽一般的光芒,给男孩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啊,呃,我想凉点再喝。”

男孩小心答应着。

“不不不~~~”

姨妈诡魅一笑。

“要喝热水才有用哦。”

“呃,好吧,呜~~~,好烫。”

男孩趁着姨妈不注意,偷偷倒掉了杯中滚烫的开水。

“吁~~~”男孩长舒一口气,得意地朝姨妈扬了扬手里的空杯子。

姨妈木然地看着他。

男孩身上一阵发毛,退进了房间,心中打定主意,明天坐最早的班车离开。

······

午夜。

“我不喝!”

一阵急促的呼吸声从男孩房间传出。

“原来是噩梦,不过这个村里的人还真是颇为奇怪的呢。”

男孩揉了揉惺忪的眼睛,闭目思索着今天白天的奇怪情景。

他抬手去拿床头的杯子想喝口水。

“嘶~~~”

男孩忽然摸到滚烫的杯壁,蓦地惊醒。

姨妈正端着一杯滚烫的热水,站在床前。

“要多喝热水才有用哦。”

“嘿嘿~~~”

“啊!!!”

阴霾的笑声和男孩的惨叫声划过漆黑如墨的夜色,经久不散。

第二天。

长途车站出站口。

路人行色匆匆,纷纷抱怨这无孔不入的瘟疫。

男孩笑眯眯地递给他们一杯杯热水。

“要多喝热水才有用哦!”


希望以上解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在我的头条号、公众号内有其他很多类型故事、文章,有兴趣交流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谢谢大家。

回答不易,希望大家给个肯定和支持。

二师兄(警长)

二师兄(警长)

忘了你的第二个问题,就能写出好故事了。

jessie_sxy

jessie_sxy

开头新颖,情节生动,感情细腻,结尾合理。让人读后心里有感觉,回想起来如同身受。

癫痫小神经

癫痫小神经

有人说,未来最厉害的人是会讲故事的人。可见会讲故事对于一个作者来说有多么重要。

那么什么样的故事才是读者眼中的好故事?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好故事呢?

在我看来,一篇好的故事文,主题是思想,背景是铺垫,人物是灵魂,情节是命脉。

主题是思想

故事文的主题可以是关于爱情、探险、悬疑、破案,也可以是关于梦想、复仇或者背叛。

我相信很多人在写之前,心里都很清楚自己想要表达什么,想给读者传达什么样的思想理念。

请记住,任何故事文都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最简单的平铺直述,简单的叙事,把事件从头到尾叙述清楚就完成了。第二个层次则是把读者带入到故事当中,以故事中人物的角度来看待整个事件以及对事件的看法;第三个层次则是用故事传达了一种思想,一种精神,比如爱的永恒,偏见的残酷,或者梦想的力量。

背景是铺垫

现在的读者对故事文的要求越来越高,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的故事,或者陈词滥调老套路的文章根本引不起口味挑剔的读者的兴趣了。

造成故事扁平化的原因归根到底就是身为作者却不了解他故事中的背景世界。

一个好的故事,背景是思维的,包括故事的时代、地点、期限和冲突层面。

时代是指故事的时间,地点是故事的空间,期限是时间的长度,冲突层面是故事的人物斗争。

任何一个故事的情节发展,事件发生都有其背景的限定,比方说,故事背景是一个高档的住宅区,出入的都是名流,那一定不会出现流浪汉卧倒街头的情景。

人物是灵魂

每一个故事中的人物都有独特的性格,同时随着故事的发展,也会产生一些变化。每一个重大转折都伴随着人物性格的蜕变成长,如果一个人从一开头就是天真善良毫无心机,经历了几次重大变故之后还是毫无变化,那这个人物塑造得未免太过苍白无力。

怎么样才能让人物形象生动起来呢?就要找准这个人物的特性,不一定要把他所有的形象都讲到,但一定要突出一个特质,然后针对这个特质设置情节,让他与众不同,才能让人印象深刻。

情节是命脉

我们常说,戏剧性的转折是故事的命脉,一个写故事的高手一定是一个善于制造高潮的大师,他会用一个接着一个的转折引起故事的高潮,给读者制造悬念,然后在悬念中制造意外,让读者在惊喜与期待中看到结尾,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作品越长,重大的转折便越多,否则读者会感到疲倦。

所以对于个短篇的故事文来说,只要出现一个重大的逆转就可以了,一系列的情节都是为了推动重大转折的发生,然后结束故事。而对于中篇的小说来说,是由一个有一个的故事组成,至少要包含两个重大的逆转才能达到线索的终点。而长篇小说,故事至少要包含三个重大逆转,每个转折的出现都是为了制造一种接近极限的情感体验。


一篇好的故事文,一定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身临其境般都走进故事中去,感受其中的人物的喜怒哀乐,心境也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

愿我们每一位作者都能成为会讲故事的人。

共勉。

屿歌@

屿歌@

在我看来一篇好的故事软文,首先你得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构思,然后开始列举里面的梗和故事概要,尽可能的做到可以让故事深入人心,让读者有读下去的欲望

澄子团长

澄子团长

怎么样才能写一篇好的故事呢,抓住故事主体,能把灵感,看到的听到的人和事写进去。

qqynu

qqynu

首先题目得吸引人,然后内容得突出,不能流水账,要有主有次

autorr

autorr

写好一篇好的故事,好像没勾三股四弦五般的公式去套去走;写法可以变化多端,出奇制胜,夺人心魄

;但也是内在的规矩和要求。比如,谋篇布局,谴词造句,情节逻辑。胡吹冒料不可以。

betty_hjr

betty_hjr

素材+感同身受+同频=完美

cnwangtian

cnwangtian

每个人都在经历着各种各样不同的故事,但是能把精彩的故事讲的精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少人应该有类似的困惑,就是说我的生活太平淡无奇了,所以不能像某个大作家一样写出那么有生活底蕴的故事来。

这个表述看起来好像有道理,但最近看的一本书开发故事创意的作者迈克尔•拉毕格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如果你年龄大于10岁,可以说已经几乎把生活的各个方面看了个遍了,你已经直接或者间接体会到了胜利、失败、爱、恨、死亡等等。

所以你缺的不是经历,而是怎样辨别、珍视、塑造这些经历!

仔细想来,确实如此。

那么问题来了,要怎么辨别、珍视和塑造这些经历呢?迈克尔•拉毕格讲了很多,他的这本书专门用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我认为如果你足够用心,真的可以尝试按照书里的方法来思考你的写作。

读完这本书,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我有一些体验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这本书的作者是搞纪录片的,他的这本开发故事创意关注的是影视项目的前期工作——故事创意,目的是训练编剧挖掘艺术个性,切实有效地从自身经验和体悟出发进行创作。但是这个经验和方法,也同样适合我们搞一般的小说创作。

(1)

如果你写作想往影视剧方向发展,那么建议尽量放弃文学性的写作,因为文学写作有时候不容易逃脱自我中心主义。你想想大部分时候,你是不是总是通过主角的年龄、性别和人生观来认同他们,然后从主角的想法、感觉和人生观写起,你总是用自己代入故事,这个写法就太文学了。要知道影视剧是拍摄出来,给读者看的是画面。摄像机是一个旁观者,观众只有眼睛和耳朵,所以影视剧作品必须通过言行来阐释角色的感受和需求。因此,如果你写作的时候,能够运用画面、事件和动作表达,就不要用内心独白这样的方式,这样的作品就容易和影视剧联系起来,也容易变成一个电影剧本。

(2)

我很多作者朋友,有一个特点,独来独往,或者至少是那种不愿意社交的人。这样的人挺好的,但是这样的人也容易陷入一种闭门造车的地步。按照迈克尔•拉毕格的观点来说,一个人要能写好一个故事,应该能在作者、分析者、故事讲述者、听众和评论者这个五个身份中自由转换。开始写作的时候最容易犯的忌讳就是作者角色和批评者角色不分离。此时批评声音会淹没直觉和个人特色。你要首先摆脱自我审查的束缚,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来。那怎么摆脱呢?方法非常简单,就是与人沟通和交流。与人沟通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将那5个角色中的4个交由别人来代理,这样写作者就会明白自己的故事是不是一个好故事,或者至少知道你的目标读者是否可以读得下去。

(3)

是不是说你借鉴了电影剧本的写作方法,尽量逃脱自我中心主义,并且多沟通就能写出好故事来啊?肯定不是。如果你仅仅只是展示那些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典型的,平淡无奇的事情,那只是现实生活的复制品。迈克尔•拉毕格说:你必须发现只有你自己才能看到的,能够展示给别人的东西。所以,你的创作要有独特性。

(4)

保持独特性的方法,除了第二条的多沟通之外,还要学会收集资料。从杂志,报纸剪下任何吸引你的图片广告或者文字。记录你的梦境,这需要一点点技巧,要准备本子或者录音笔给梦到的东西记下来。看新闻,收集合适的故事素材。随身带记事本,有灵感就记录一些。

有人可能会说,那记录下来这些我怎么用啊,作者介绍了一种很不错的方法叫做CLOSAT方法。这个单词的每一个字母都有自己的含义。

C=character,这是某个人物;

L=location,这是地点;

O=object,是让人好奇或者能够引起共鸣的物件;

S=situation,充满矛盾或者揭示性的情境;

A=act,某种不同寻常的行动;

T=theme,主题。

这个方法就是将我们收集的资料,按照这个标准进行分类。举个例子来说,你在豆瓣上感觉某个友邻很有意思,你觉得这个人值得以后写一写,那就标记它为C卡。然后你某天上班感觉路上有一个地方很有特点,觉得可以是某个电影的场景,你就拍下来,给这张照片标记为L卡。以此类推,一个印有豆瓣网字样的T恤,就可以标记为O卡。某个人约炮结果被爆并且发生了很多戏剧性的事情,这个事儿就可以简单记录下来作为S卡。某某人最后注销了豆瓣帐号,这就是A卡。你结合以上,可以将之延伸为一个与交友啊孤独有关的事情。那么青春或者孤独就可以算作是T卡。你看,经过这样的分类以后,相信你的资料本里搜集的东西,肯定有很多是能整合在一起的CLOSAT素材吧。

你可以用这些素材,做一些即兴创作的练习。我想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可以增加写作功底,反过来这个办法可以使你能够以一种更加独特的视角来观察生活!

(5)

当你写作的时候,要写大纲,这个我的经验是有时候你写起来,事情好像和设想不同,但是如果你彻底抛弃大纲,写作会有一种无所凭借的感觉,所以尽量要有大纲。有了大纲就剩下一件事了,那就是just do it。你只有非常刻苦去钻研写作这门技术,你最有力量也最流畅的故事才可能会被挖掘出来。

(6)

我们写作一个作品,搜集那么多素材,不是真得要照搬写,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基本的写作伦理,也算是一个基本功,就是置换。你需要对真实事件进行改编和虚构。这不但对创作有益,从品牌运营的角度来看,你写的越丰富,置换的可能性越多,你也就越不容易被读者定型。

(7)

创作一部小说,塑造一个人物的时候,切忌自以为讲清楚了。这种情况比如说我们置换某个认识的人,将他作为一个角色来写的时候,由于实际的人你十分清楚,所以有时候你会混淆了你以为的和读者感受到的这两重形象。你感觉写清楚了,但实际上并没有写清楚。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呢?还是运用工具。这个工具呢就是一个人物清单。大致的清单项目如下:

姓名:名字或者昵称。

意志力:他在做什么事情或者要完成什么目标。

外表:他长什么样子,长相何种特点,穿着怎样。

血统:阶层,家庭情况,早年经历,自我评价等等。

风度气质:情绪如何,有什么癖好,性格怎样等。

口味:是否有特殊爱好啊,比如吃的啊娱乐等等。

演讲:他声音好听么,喜欢用什么感叹词。

人际关系:有性伴侣么,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如何?

工作:他是干什么的

资源:朋友都是什么人,有什么特别的本事。

缺陷:不善于干什么,敌人是谁?

偏见:观念上有哪些问题。

你通过这样的一个项目,将一个人展示出来,那么这个人就立体了。写作的时候,最怕你觉得说清楚了,但是实际上还差很多,运用这种清单工具,你塑造人物就更加有画面感了。




偶然

偶然

自我感觉,想写好一篇故事,首先要多阅读故事,如历史、周刊、报纸等,你看的多了,脑海中想象的也就多了。这些没有特定的公式,有的就是悟性、灵感,因为每个人的思维不同,所以如何去写作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陆尛鬼

陆尛鬼

一、故事究竟是什么

故事应该是讲述发生的事情如何影响某个人,而这个人正力图实现一个困难的目标,最终他或她如何变化。

故事的道德前提:1.情节 2.主人公 3.目标 4.如何变化 (开始怎么样、结束怎么样、通过什么时刻悟出什么道理、给主人公的变化是怎样的)。

一篇好的故事一般会遵从以下几种写法:1.一般而言内心独白比较多,代入感就会比较多。尽量用行为展示,少用旁边叙述。2.通过外在让人明白内在,让故事留有悬念,让主人公有秘密但要让观众知道,让主人公撒谎,所有的反派最后一定要有最后的内心演讲。

二、关于故事

故事定义:主人公通过情节发生的内在变化;

什么是好故事:引人关注、真实、有代入感;

故事的益处:好故事能给有益的人经验;

故事的组织:通过外在问题展现解决人物内在问题;

故事主题:通过故事说明想说明的道理;

三、实用创作技巧

1. 从第一页起围绕主人公铺陈;

2. 时刻牢记突出焦点;

3. 展示不要讲述;

4. 抓住读着感情,代入读着;

5. 正确利用肢体语言的描述;

6. 切勿主观评论;

7. 外在目标要服务于人物内心;

8. 细节对故事异常重要;

9. 利用悬念制造冲突;

10. 为揭秘留下线索;

11. 对你的人物狠一点;

12. 插入次要情节,让故事更丰满;

吴带如风

吴带如风

我认为一篇文章作者必须得有感情带入,如果没有感情的带入,文章写出来也是不会感人或者有令人心动!


jessy兔小白

jessy兔小白

带上你的心,写哪算哪,用不着套用什么条条框框,真情留下,感动了自己,便是好故事

梦花飘雪

梦花飘雪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