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一篇短篇小说书评?

安飞
我觉得写好一篇短篇小说书评首先得把小说读透,找和自己的共鸣点或者可以挖掘的点,确定基本立意。
如果读透了小说,即使是微型小说也可以写出一篇书评的。
我过了原创第一次得青云奖就是写的一篇微型小说的书评。
当时偶然在《读者》杂志读到了前苏联当代小说家阿纳托里·格奥尔基耶维奇·阿列克辛的小小说金合欢花,特别有感触,觉得中年夫妻的日子也需要注重仪式感,于是决定写一写自己的感触。
其次,一篇短篇小说的书评除了挖掘它的内涵,还需要拓展它的外延。比如我的这篇书评,围绕金合欢花这篇小说提炼观点,在概述小说情节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走入婚姻很久也需要仪式感。
然后以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短篇小说冰凉的灼热来进行反面论证。
用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做正面论证。
引用哲学家康德的话结尾,告诉人们这个观点权威也是这么认为的。
另外,读过很多短篇小说的书评,不限于从思想内容上挖掘,还有从典型的写作手法,突出的语言风格进行分析。我有一篇得青云的书评就是分析了小说的叙事策略。
《清明上河图密码》是一套六册的长篇小说,写第二部时我选择分析作者的叙事策略。
因为这个系列的小说对于读者不如东野圭吾的小说熟悉,所以我决定用东野圭吾的小说来作比较,因为两者都是推理小说,这种比较也是一种去陌生化的方法。
另外用东野圭吾的小说比较还因为我读过东野的几乎所有小说,可以随便选择需要的点来进行对照。
这篇书评虽然是写长篇小说的,但对于短篇小说同样实用。
因为对于自己的作品熟悉,所以就以我的作品为例了,其实你还可以参照诸神的恩宠写的《豆汁记》等书评,北烟胧月的张爱玲系列,小婷半清和长亭晚的几篇写鲁迅的书评,这些都是短篇小说的书评,她们都是提炼一个观点后运用心理学等知识加以分析佐证,都可以参考。
好久不写问答了,这篇算是友情赞助,但愿对你有帮助。通往优秀书评的路很多,我们一起努力学习!

馒头大人
短篇小说篇幅不长。要写好它的书评,首先就要明白,什么样的书评为好。要能比较准确的说出小说的立意,人事景怎么搭配?我认为还有重要一点,就是让有一定写作能力的人能够根据你的书评,换一副人事景,重新立个意,也能写出一篇类似风格的小说来。就是把作者的构思,从无到有而生成小说的过程写出来。
这样的书评就是好书评。

鑫鑫仔
谢谢邀请!
如何写好一篇短篇小说的书评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选一篇自己最熟读的短篇小说来写。自己不熟读的或自己读不懂的小说,我们是不能拿出来写书评的,因为自己都没读懂,还谈得上什么评价呢?写出来也会误导读者,这点非常重要,是写好书评的前题。
二:从内容上来评。
评价一部文学作品,首先要看它倒底要告诉读者什么?这是一篇(部)文学作品的灵魂,如果这个灵魂有问题,就说明这篇小说基本不值得一评。所以评小说要先看主题、灵魂。那么怎么来分析一篇小说的主题、灵魂呢?有以下两:
1:从人物的一系列故事上看。小说表现作者的观点是用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要看人物是否生动、形象?人物在这篇小说中的一系列动作、故事表现了什么?如莫泊桑的名篇《羊脂球》,写了几个绅士和一个妓女羊脂球。在人们的印象当中绅士是多么有光环呀,令人尊敬,而妓女羊脂球则令人不耻。读完后完全改变了我们先前的这个想法,而正是相反。羊脂球虽然是个妓女,但人的灵魂深处是那样的善良;而那几个绅士在灵魂深处又是那么险恶,灵魂深处和外表恰恰相反。我们得出这个思想是通过小说中人物的一系列动作、故事表现出来的。
2:从人物形象上看。既然是写小说,谁都知道作者是要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观点、表现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但是,作者塑造的人物完美的表现了作者的观点了吗?这点非常重要,这也是一个作家的才能问题。鲁迅先生通过《祝福》中的祥林嫂,控诉了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中国广大妇女的迫害:祥林嫂命运坎坷,嫁了两个丈夫都亡,孩子又被狼叼走。而在祥林嫂所处的半封建社会,一女不嫁二夫郎的传统信条深入妇女脑海中,嫁两个丈夫就是她的大错,死后会有两个鬼来分尸……这一切使她恐惧,不能正常生活,最后死在三十晚上鲁镇的祝福中。祥林嫂是一个典型人物,特别生动形象,闭上眼睛都能看见她拄着竹竿走路的那个样子,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祥林嫂就是一个能够完美表达作者思想的典型形象。
三:从形式上来评。
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及观点,也就是小说中的主题、灵魂是要通过完美的形式来表现的。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1:结构的完美性。
好的文章或小说要有一个最能表达主题的结构。如契可夫的一个小官员的死,小说的开始就写了事件的起因:在剧场,小官不小心打了一个喷嚏,吐沫星子喷到了前排的一位将军的光头上,然后就是一次次的道歉,最后郁闷而死,表观了小官员的可悲的奴性命运。印度泰格尔的名篇《喀布尔人》:开始写了“我”的女儿快要出嫁了,正在办嫁妆,有一天来了一位喀布尔人,这个人后来还经常来看,一来还要看“我”的女儿。前面的这一切,其实都是后面结果的伏笔:原来喀布尔人发现“我”的女儿非常像他的女儿,他十分想念自己的女儿,但由于他的女儿远在喀布尔,他很穷没有回去看女儿的路费,想女儿了,只好到“我”这来看。后来“我”就给了他一些钱,让他回喀布尔看女儿。这里那调谓口的结构形式和结尾我们看了非常感动。
一篇小说主题、人物的重要,是要通过恰当合理的结构形式表现出来的。
2:语言的可读性。
谁都知道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评价一篇小说不能不谈到语言的可续性。大作家们都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如有人说读茅盾的小说像喝酒,读巴金的小说像喝唐水。我本人都读过,确实有这这种感觉。还有梅里美小说语言的文雅,屠格涅夫《猎人笔记》中语言的明快优美等等。我们评价的小说作品可能不是名家,但也有作者自己的语言特点。如善用长句?善用短句?善用方言?善用普通话?善用行业特点?善用人物的语言特点?……
评论者是应该找出作者的语言特的。当然,这也要看一个评论者的点评角度,也可以不评价语言。
四:从艺术技巧上来评。
一篇发表的小说,当然是艺术品,既是艺术品,就要点出艺术性。当然艺术性是很广的,这里仅强调三个方面:
1:故事构思要巧妙。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故事情节要安排的巧妙才能吸引读者,让读者看下去。上面本人提到的那些名家之作,故事安排的就很巧妙。再举几例如欧.亨利的麦其的礼物、契可夫的《变色龙》、莫泊桑的巜我的于勒叔叔》《项链》……好多好多,我们百看不厌。中国的小说特别是当代的小说,缺少的就是故事的巧妙性,所以读者不爱看。当然要构思一个巧妙的故事,是需要下苦功的,同时还要有阅历。
2:人物形象的感人性。
评价一篇小说,不能不看到其人物形象是否感人?感人的小说同样吸引读者。上面我提到的一些小说有的就非常感人。莎士比亚的悲剧,就靠人物形象感人吸引观众,让观众震撼!以前有部电影《幸福的黄手帕》,当我们和男主角一样,看到满树的黄手帕的时候,就都哭了。短篇小说的人物故事也完全可以写出这个水平。上面提到的《喀布尔人》也非常感人。我国的传奇故事《梁祝》,人物形象也很感人。我们要提倡小说人物感人,引导我们的作者创作出更好的小说。
3:语言的凝炼性。
小说也好,其它文学作品也好,语言要凝炼。当代的人忙之又忙,哪有时间去看满是废话的小说?无论网上小说还是纸质小说,我们要求语言精当准确。这方面,我国现代或当代作家都有学习榜样。如孙犁的小说、汪曾祺的小说,既优美又凝炼。现在很多作者比较浮,不下功夫,写出的作品,闲话废话较多。语言的凝炼,能看出作者知道写什么,说明懂写作了。
以上谈了不少,我觉得评价一篇短篇小说应该多方去看,来引导提高当代短篇小说的创作水平。

friedman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一点也不简单。所谓“杀猪打豆腐,称不得老师傅”,何况文学评论包括短篇小说评论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过去年轻时虽也发表过不少短篇小说的评论,但至今谈不上什么经验。如果不避浅陋要回顾总结一下,似乎可以从三个层面去作评:
第一个层面是最难的,叫知人论文。文学是人学,作家最得心应手的是从自身经历中发掘题材。因此,要评论一个短篇小说,先要对作家的身份,经历,兴趣,文化影响等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把握和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写作特点及社会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品味小说,也可以从立意、结构、技巧等方面和小说作者沟通和商榷。
第二个层面就是知文论文。即使对作家不是很了解,也可以通过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描写、语言风格等,用自己的学识和理解来评价作品,也可以给读者阅读和理解小说作出相应引导,当然也可以和小说作者分享自己读后的感觉。
第三个层面就是特色点评了。可以抓住一两点而不及其它,比如人物塑造的社会意义,叙事语言的独特风格,与同类型特色描写的纵向传承或横向比较等。这类点评也很受广大读者甚至小说作者本人的欢迎。
当然,小说评论包括短篇小说的评论更多是让社会更好更快地了解和关注到所评之作。除了反馈快以外,因为短篇小说篇幅短小,主要围绕一两个人物,而且故事情节没那么复杂,所以对短篇小说的评论还应该是篇幅相应短小,能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分析评价,切记行文活泼精练且针对性强,尤其是要有一己之见,不能人云亦云。
上述三个层面,可以全面铺开写成比较系统的评论,也可以从某一个层面写深写透。别看一个短篇小说的评论,要写好还是要下足功夫的呢。浅陋之见,仅供参考。
(我在1983年发表小说评论的刋物之一,第64页发表我对获奖短篇小说新浴等的评论)

mandyloveagera
写短篇小说书评是属于文艺理论的范畴。首先你要对文艺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其次要要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对当前的政策,形势要有研究。再次是要对评论的短篇小说有足够的了解,对其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私奔的公主
谢邀。前辈们已各抒己见,我在此仅表达一下个人的拙见吧。
说实话,比起短篇,我更偏爱阅读长篇小说。小说的核心是塑造人物,而短篇往往受限于篇幅,人物形象一般难以刻画得很丰满,因而短篇小说的创作重点应该是在短小精悍的故事中,①表达深刻的思想和理念,或者②反映社会现象和复杂人性。
由此,如果要写短篇小说的书评,我也会着眼于以上两点,所以在选取短篇的时候,也会评估作品的思想深度,或者其反映的现象是否具代表性。
比如芥川龙之介的短篇,他擅长捕捉人性微妙的瞬间,光凭这一点,就有比较大的空间可以拿来做研究和发挥。
比如欧·亨利和马克·吐温的短篇,他们擅长讽刺社会的丑陋现象,写书评时非常适合做适当的延伸和发散联想。
还有一些作家本身是擅长写长篇的,只是偶尔写一下短篇,但不时也有一些优秀的作品。比如马尔克斯的《礼拜二午睡时刻》,这是我读过的人物塑造最优秀的短篇,颠覆了我对短篇“人物塑造不够味儿”的固有想法,非常值得探讨的一部人物佳作。
至于写作的方法,我认为短篇长篇的书评写法差别不大,写任何书评的前提是你对自己阅读的书籍或内容要产生感悟和思考,如果读完后一点想法也没有,那最好还是不要选取这本书或这篇小说来写评价了。
而我认为,短篇小说书评的不同之处,只不过是写作重点的迁移,即把少一点笔墨放在小说的故事或人物上,把多一点笔墨放在小说所表达的内涵、自己的想法,以及内容的延伸上。
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是爱读书的大翎,关注我的头条号,一起来分享阅读的乐趣。

梅姐自由行
先认认真真地读进去、读透彻了,然后泡杯茶啜着,静静地坐那儿就这篇小说想俩小时,然后嘛,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保证一鸣惊人!

大滬的天空
抛砖引玉吧,谈谈我的想法。
我一直不太敢碰触短篇小说这个领域,一直到上个月才写了第一篇短篇小说书评,好在是拿了青云,对我来说算是一个里程碑吧。
在头条,我看到的大部分短篇小说书评,基本都是国外的,而这么多国外的短篇小说中,又有80%是契诃夫、欧•亨利、莫泊桑、马克•吐温,这四人的作品。
毕竟都是世界级的短篇小说巨匠,内容上更具有思想性、联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
我觉得短篇小说难写,是因为在拢共几千字的小说里,你要提取至少两种以上的观点,且这两种观点还最好不是并列的,而是递增的,否则很难让读者有深刻之感。
关于短篇小说的书评素材,我是会避开各位名家的代表作,本来可用的素材就不多,经典作被很多人写过之后,难免有观点相同和类似的,就会被消重处理,再写意义就不大了。
短篇小说书评,有超过一半的理论来源,一定是要来自小说之外。
这里4点参考,提供给大家:
①:跨领域观点、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哲学等等)
②:建议,用非代表作,作为书评主体,用经典代表作,去反衬非代表作。因为要说个人特点和特色,代表作一定是具备了作者本身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且都是非常明显的,穿插在文章中,也能显出对作者的了解和熟悉,令读者更容易信服。
③:作者本身的经历和所在的社会环境,文学影响,一定会渗透进作品当中,读短篇,蛛丝马迹都不可以放过,每一句的背后,都可能有大量的故事和原因。于是创作手法和叙述风格就会表现出来,调侃、嘲笑、批判、揭露、隐喻,这都是书评的组成部分。
④:短篇就像一个小池塘,你再怎么搅和,也捞不出大鱼,所以就要引流,从文中的某一句话,形成观点之后,去引入更丰富的内容素材。简而言之,就是从别的大江大河里捞大鱼,放入这个池塘,然后再捞。
其实,我不建议新人入短篇小说的坑,很容易把一篇文章写成碎碎念,翻来覆去说的都是同一个观点,既没有别出心裁的论述,也没有更深层次的解读。
如果这样,写,不如不写。
综上,基本都是我对于短篇小说书评的看法和理解。毕竟虽然看的很多,但写的很少,有帮助就给个赞,不能帮到你,也请多多担待。
最后一点,再次提醒大家,写短篇小说书评,不要沉在内容里出不来,能引经据典最好,不能的话,用身边的例子也可以。
电视剧、电影,哪怕是综艺节目和亲身经历都行,否则就会显得很单调乏味。
感谢阅读!
—End—

mmx800
短篇小说如何写好,真不是个简单的问题。
而要明确的是,在国内一般2万字以下是短篇小说,2-6万字是中篇。国外好像是4万字以下都算短篇。我们这里主要谈篇幅为2万字以下的小说。
我从两个方面来归纳总结。
第一,从技术上说。
1短篇小说和长篇不同,短篇主要是 “灵感型”和“激情型”创作。
也就是我们经常因为某个“灵感”,
因为想要写出某一段话,
因为想要塑造一个人物,而决定创作一个故事。
整个故事,在创作初衷上是为这“某一段话”“某一个人”“某个灵感”而存在的。
我个人的《三国兵器谱》系列就是激情创作,一晚上写一个1万字的故事,创作不过夜。这也是初学者经常做的事。
2创作之前,有一些必要的准备。
主要表现在,在创作之初就要对整个故事有所把握。
比如需要几个人物角色?比如故事的结尾是怎么样的?比如开篇第一个镜头是怎么样的?
知道开始与结果,知道自己需要的人物,这是短篇小说必须要有的“创作准备”。
3创作前,要做简单的故事梗概。
在你完成上文说的“创作准备”后,写一个大约500--1000字的故事梗概,会解决你们很多后续问题。
比如,有很多人2万字的故事写到3千字就写不下去了。这大多数是没有做故事梗概的原因。
有不少作者,对我说的这些并不是很上心。但他们的确会遇到各种问题。
我想说,作者各自的天赋不同,决定了各自创作的方式。有些才华横溢的可以把一两万字的故事一挥而就。而很多人是做不到的。
用激情和灵感来支撑小说创作当然好,但如果不能一气呵成的写完一个故事,那就需要多一些技术上的支持。
4字数分配,按1:3:1来分。
即开篇内容1,事件过程3,结尾1。从1万字的故事来说,就是2000字开头,6000字过程,2000字结尾。
这个分配 比例是用于经典结构的。并不是说所有小说都要这样。但是作为初学者,或者说,对自己的故事叙事并不熟练的作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后,为何要这样。这个字数总结,我们是借鉴与剧本创作。
一部经典电影时间为120分钟。30分钟开头,60分钟过程。30分钟结尾。大家可以注意下,经典电影的场景安排,看是不是这样。前后误差不会超过10分钟的。
例子:大卫芬奇的经典悬疑电影《七宗罪》。
5不要纠结人物的脸谱化。
脸谱化其实是小说创作最难解决的。尤其是类型小说,本身追求的是情节的推进。人物脸谱化,可以便于构建情节。而短篇小说因为字数限制,你很难给一个人物增加特殊情节,来构建他的内外人生。短篇小说无法面面俱到。
小说主角天然值得我们关注,这个问题可能还能解决。如何避免配角的脸谱化,则是所有人都会面对的问题。用一句话,一个场景来塑造一个配角,是很难的。
但是并不用太过担心,因为小说是不可能完美的。只有在我们不断积累文字和生活经验,人物素材后,才能让我们的配角褶褶生辉。
只要一直在写,每次写好作品后,能多思考多积累,你会越来越好的。
多思考会让你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
以上5点是短篇小说,技术上说的,关于短篇小说的创作。
第二,我们从作者自身角度谈关于小说创作。
其实这并不仅仅适用于短篇小说,也适用于长篇小说。
我们为何要写这个故事?
创作的初衷很重要。
1有人说故事要追求题材的“新”,视角的新。
其实新并不是特别重要,太阳底下无新事,我们以为的新,只是我们以为的而已。
对读者来说,他们可能看过更新,更特别的。作者要做的是表达自己的视角。
当然,求新这样的坚持仍然有其意义,因为这是对自己的“高”要求。
2小说创作必须关注“人性”。
我觉得从开始创作就带着这个目的,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在创作完成后,你要自我审视是否达到了创作初衷。
如果没有达到,又该怎么办?
有时间的可以推翻再写,没有精力的可以把时间和体力用在下一次创作上。
文字是越改越好的,情节则不一定。至于小说的魂魄,则很多时候要看缘分。
尤其是短篇小说。因为篇幅的问题,常常会发生一些“一闪而逝”的事。

悲情唯
首先你要认真读好这篇小说。可能大家会说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这样的,就像是解读欧亨利的小说一样,其实每个人的理解角度都有一定的偏差。但是只要认真读,就一定会有自己的见解。
其次,读完之后要有自己的心得。例如你看到了什么,你联想到了什么。书评,更多的是在于评。就好像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方向角度一样。很多时候在挑选一本书,我们会下意识和别的书进行比较,我为什么选择了这本没有选择那本。是什么原因,这时候书评会给我们一定的影响。
最后,角度一定要有客观认识加主观理解。如果仅仅是客观分析,例如交代这本书的背景,写作手法,小说内容。那我会尽量选择了解这个作家的大背景,个人写作风格,而不是看这短篇小说的相关书评。

鲍鲍想旅游
短篇小说一般是短小精悍的,一个人物的命运起伏是比较大的,也许没有太多的细节,但影响人物发展的一两个转折点是很明显的 而且短篇小说结尾一般意味深长。
写短篇小说书评,首先要明白文章的精髓,作者的立意是什么,当然一般会和命运、选择、人性有所关联。

蘑菇
我觉得相对于一篇长篇小说而言,短篇小说的书评更加难写一点。
因为短篇小说它本身篇幅就不长,那么它所包含的内容就不会那么多。而我们所能提取的观点,也就很少了。但是这只是一般而言,并不能一概而论。
我觉得写短篇小说的书评。首先就要能提取自己的观点。
1.提取观点我觉得写书评最重要的是对这篇小说能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一味的将作者的原文复述一遍。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篇小说有足够的了解。比如小说的主旨思想,小说的背景,这篇小说与作者之间的联系等等。
从这些方面都可以提取出我们对小说的观点。观点之间可以相互融合,甚至可以从一个观点之中再分裂出其他几个小的观点。
其次,我认为写短篇小说的作品要注重小说的写作技巧。
2.写作技巧对于一个作家而言,短篇小说,是最方便练习写作的技巧手法的,因为短篇小说的篇幅小,可以在很短的篇幅之内就将写作的技巧练习起来。
因此我们在写短篇小说的书评之时,也可以侧重对小说写作的技巧手法,以及小说写作的风格来进行赏析。
我之前中的青云,同样是一篇短篇小说。也涉及了小说的写作技巧,小说与作者之间的联系等。以上便是我的一些看法,可能会存在很多的错误,还请指正。

茗汐散人
谢谢毛荷西的邀请~
已经有很多大佬聊过了,我就简单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选书其实写好短篇小说的书评不仅仅只能考虑写者个人的水平,同时也要考虑作品本身是否有足够挖掘的内容。
因此,在写好短篇小说书评之前,选书是尤为重要的。名家的短篇小说往往意蕴丰富,篇幅虽短,但包含的内容却很多。比如芥川龙之介的枯野抄,很短的一篇小说,但是却能够折射出他本人的大部分创作理念。
因此在确定阅读书目时可以尽量选择知名作家的短篇小说。
角度在确定了选题之后,就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找思路,找角度。
书评的角度我早已在之前谈过了,无外乎两种,技巧分析和内容分析。
①技巧分析
技巧分析需要一定的文学底蕴,否则很容易误人子弟。但实际上只要有所了解即可,因为头条并不需要过于高深的文学技巧类解读文章。
②内容分析
对一篇短篇小说内容的分析是写书评的重中之重,虽然技巧分析看起来高大上,但技巧总归是为了帮衬内容的。所以书评的重心仍旧应该是对文本内容的分析。
对书评内容的分析,大致可分为3个层面。
第一,单纯文本内容的分析。
只解读文本透露出的信息,而不考虑别的因素。这一步需要的是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详细示例可以看我的《编舟记》那篇书评。(虽然编舟记是长篇小说)
第二,与作者个人结合的分析。
在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之上,结合作者本人的生平经历,对小说进行分析。这一步需要写者放宽视野,不要局限于单纯的文本,对作者本人有大致的了解。详细示例可以看我的枯野抄那篇文章。
第三,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的分析。
虽然我暂时没有写出过仅仅依靠时代背景就自成一篇的书评,但不可否认的是,写者仍旧需要结合小说创作的背景年代,对文章内容作出深度的解读。我最新写的《棉被》的第二、三个论点就是基于这一理念写出的。
就简单说这些吧,希望能有所帮助。我是阿书,喜欢写书评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哦~

一问三不知
我也喜欢书评吾的。
比如平凡的世界,有的地方就是抄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的评论,平凡的世界就是一个大号的表扬稿。
我还评论活着,卖惨,死一个,又死一个,又死一个。
能让读者看书看哭了,对于作家来说那都是雕虫小技。
让读者哭的稀里哗啦的小说都不是好小说。
还有那个芳华,掉胳膊掉腿,也是卖惨。
我喜欢站在书上看书,而不是被书带着走。书上让我哭我就哭,提示我怎么表扬书,我就怎么表扬。那我就成了书的傀儡了。成了书的奴隶了。
很多书都提示读者怎么表扬作者。这是我最烦的。
比如活着,就在最后拔高一下。于是,读者就顺杆爬,按照拔高的调门评论这本书。
写好书评不容易。

甘肃青年5218
第一,要对这篇小说详细阅读,掌握其主题思想,发现其特色。第二,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去看待,不能局限于自己的爱好情感。要有好的文字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