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历史上宠冠六宫的海兰珠真的在处处排挤庄妃吗?真实历史是怎样的?
carollee
宸妃海兰珠和庄妃布木布泰,也就是后来的孝庄,两个人是亲姐妹啊,排挤啥?两人关系好得很呢。
其实,最早嫁给皇太极的不是这姐妹俩,而是他们的姑姑哲哲。哲哲是蒙古科尔沁部落首领莽古斯的女儿,十五岁的时候就嫁给了皇太极,这个时候皇太极还只是个普通的后金大汗之子,连个贝勒都不是。
哲哲嫁给皇太极11年,两人一无所出,这个时候的皇太极不仅已经是四大贝勒之一,而且是继承努尔哈赤之位的最有力争夺者,极有可能成为后金的第二任大汗。这样一来,蒙古的科尔沁部落就着急了,他们把哲哲嫁给皇太极,就是为了让哲哲生下儿子,将来再继承皇太极的汗位,那就可以保证科尔沁部落的富贵和平安。可现在,哲哲连个女儿也没生出来,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为此,在1625年科尔沁部落又将哲哲的侄女布木布泰嫁给了皇太极,第二年皇太极就继承了大汗之位,成为后金的最高统治者。
应该说,布木布泰的到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为从那一年开始,哲哲和布木布泰接连不断的怀孕,但十分可惜的是,哲哲生了三个女儿,布木布泰也生了三个女儿,没有儿子。
在古代,不管是中原王朝还是游牧民族,女子的地位都不高,是没有资格继承汗位的,所以科尔沁部落依旧很着急。怎么办?再送一个去呗。
就这样,哲哲的亲侄女,布木布泰的亲姐姐海兰珠就嫁给了皇太极,她的哥哥吴克善亲自送海兰珠到盛京完婚,九年之前也是他送布木布泰到的盛京。这是在1634年。
第二年,也就是1635年,皇太极统称族人为满洲,改后金为大清,正式称帝。
称帝之后,皇太极也仿照汉制建立了后宫,哲哲作为大福晋当然被封为了清宁宫中宫皇后,此外还有四宫妃子,其中海兰珠为关雎宫宸妃,位居第二,仅次于皇后哲哲;布木布泰为永福宫庄妃,位居第五,为最后一位,史上称之为“五宫并立”。
之所以这么排序,当然有皇太极格外宠爱海兰珠的原因在其中,但却并非全部。因为哲哲、海兰珠、布木布泰都是来自科尔沁部落,如果分列一二三位,那么让别的部落怎么想?所以,只好委屈布木布泰位列最后一位了。
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已经26岁了,这在当时还是很罕见的。但是,年龄大有年龄大的好处,哲哲15岁嫁给皇太极,布木布泰13岁嫁给皇太极,因为年龄太小根本不知道如何讨皇太极的欢心,虽然地位尊贵,但却得不到皇太极的宠爱。
海兰珠来了之后,皇太极马上就被迷住了,尽管两人的年龄相差17岁,但这并不妨碍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彼此之间爱得死去活来。海兰珠从此宠冠后宫,地位之高,甚至连姑姑哲哲都不能相比。
1637年,即皇太极称帝的第二年,海兰珠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不仅完成了科尔沁部落交给的任务,也让皇太极欣喜若狂。这个孩子是皇太极的第八子,但是他却视为自己的第一个儿子,为他颁发了大清第一道大赦令,并举行了极为盛大的庆典活动,皇太极共11个儿子,享此殊荣的仅此一例。
可惜的是,这个孩子之活了半年,还没来得及取名字就夭折了。海兰珠痛失爱子,身心遭受重创,生了一场大病,从此身体越发衰弱。
1641年,皇太极率领八旗劲旅正在和洪承畴进行松山锦州会战时,突然接到海兰珠病重的消息。皇太极当即抛下大军,独自骑马赶回,但是他尚未赶到盛京,海兰珠已经香消玉损,美人气已绝,英雄心欲碎。
我们把视线转到布木布泰身上。在海兰珠的儿子死后第二年,也就是在1638年,布木布泰为皇太极生下了第九子,
算起来,从1634年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直到1641年海兰珠病逝,两人一共度过了七年的时间,当然也就和布木布泰共侍一夫七年的时间。
在这七年里,海兰珠一直受到了皇太极的宠爱,无人能比,除此之外还有姑姑哲哲撑腰,可以说海兰珠的地位不可动摇,后宫之中既没有人可以对她形成威胁,也没有人敢对她下黑手。尤其是布木布泰,她本身就是海兰珠的亲妹妹,不存在利益之争,更没有必要冒险和海兰珠争宠。
反观海兰珠,她受到皇太极独宠,本身已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没有人招惹她的情况下,似乎也没有必要主动出击攻击别的妃子。尤其是没有必要攻击布木布泰,反过来想一下,打击布木布泰能给海兰珠带来什么好处呢?恐怕只有坏处吧。
这种情形有点像汉成帝时期的赵飞燕和赵合德。赵氏姐妹都是汉成帝最宠爱的妃子,赵飞燕先入宫,得到了汉成帝的宠爱。之后妹妹赵合德入宫,汉成帝就转移到了赵合德身上,逐渐冷落了赵飞燕。当赵飞燕为了求子,建密室日夜与男子行苟且之事被汉成帝知道后,还是赵合德在枕边力劝,说尽了好话,才保全了赵飞燕。这是因为在后宫中,赵合德和赵飞燕的利益是一致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互相联合还来不及呢,哪里会互相攻击?
海兰珠和布木布泰也是亲姐妹,都是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利益代表,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她们之间都没有互相攻击的理由。
另外,海兰珠的儿子死后,布木布泰的儿子才出生,两人之间也不存在为了儿子的前途反目成仇的可能。如果海兰珠的儿子,和布木布泰的儿子都活了下来,渐渐长大,那么还有一丝可能因为争夺储君之位进行争斗。然而,事实是哲哲、海兰珠、布木布泰三个来自科尔沁草原的女子,只生下兵存活了福临这么一个儿子,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福临就是三人今后的安身立命之本,作为福临的生母,布木布泰应该是受到哲哲和海兰珠的照顾的,而不是攻击她。
事实上,在皇太极死后,年仅六岁的福临在哲哲的支持下,在布木布泰的运作下,多尔衮和代善两位皇位最有力的争夺者反而没有登上皇位,而是福临登基称帝,是为顺治帝,布木布泰也顺理成章成为了太后。后来康熙继位,布木布泰又成了太皇太后,死后谥号孝庄,史称孝庄太后。
综上所述,海兰珠和布木布泰虽然共侍一夫皇太极,但两人是亲姐妹,关系极好,而且利益一致,在后宫中相处的七年时间里,相处十分融洽,应该是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的局面,海兰珠并没有处处排挤庄妃布木布泰。
碎步筑梦
再清朝历史上有两个非常著名的宠妃,一位是顺治帝的董鄂皇贵妃,另一位就是其父皇太极的宸妃海兰珠,皇太极与顺治帝福临这对父子,都因偏爱过甚,做出了一系列荒唐举动。
在各种影视作品里,关于海兰珠与顺治帝生母孝庄太后之间的纠葛比比皆是,一群女人整天就斗来斗去乐此不疲的,但真正的历史上,完全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孝庄太后,也就是皇太极的庄妃,本名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又叫做大玉儿,在嫁给皇太极之前,她的亲姑姑哲哲就已经是皇太极的大福晋,身份是非常尊贵的。
哲哲嫁给皇太极多年,膝下却仅有女儿没有儿子,娘家科尔沁部为了强化与后金之间的联盟关系,因而先后将大玉儿跟海兰珠送去,果不其然,大玉儿生下了皇子与公主。
海兰珠入宫有些奇怪,因为她入宫的时候已经二十六岁,这在古代倘若一直没嫁人生孩子,是个十足的大龄剩女,像是大玉儿入宫的时候,只有十几岁,放在今天就是个中学生。
不仅入宫时候的年纪非常大,而且更奇怪的是,出身显赫的海兰珠在入宫之前的所有记载都被抹掉了,在各类正式典籍中都找不到记载,有一种欲盖弥彰的感觉。
或许是真长得天姿国色,海兰珠入宫迅速得到了皇太极的偏爱专宠,远远胜过了对于哲哲还有大玉儿姑侄,不过,海兰珠与哲哲、大玉儿终究都是亲人,三人的关系还是很好的。
在清代的相关记载里,海兰珠与哲哲大福晋,还有妹妹大玉儿之间,关系一直都是非常融洽和谐的,根本就没有斗来斗去,而皇太极对哲哲也非常尊敬,根本没让大玉儿取代她的意思。
其实,海兰珠跟哲哲、大玉儿之间,原本就是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三人都出自科尔沁部这个黄金家族后代,海兰珠是被科尔沁部主动送去后金的,她的使命就是巩固联盟。
倘若海兰珠与庄妃大玉儿之间有所龃龉,科尔沁部绝不会坐视不理,皇太极并非是个荒唐没有章法的君王,他更加看重江山,断然不会因为偏爱海兰珠,而折损与科尔沁的关系。
皇太极称帝以后,大封后宫,海兰珠成为东宫大福晋,与西宫的娜木钟地位对等,在宫里地位仅次于皇后哲哲,而大玉儿,只不过是庄妃,是五大妃之中地位最低的一个。
以崇德年间的实际情况来看,海兰珠根本就没必要与大玉儿折腾,皇太极对大玉儿本身的感情就比较冷淡,海兰珠打压自己的妹妹,完全就是多此一举,而且也是一损俱损。
与后来的孝献皇后董鄂氏一样,海兰珠也不是个有福气的,在为皇太极生下皇八子之后没多长时间,孩子夭折了,海兰珠也一病不起,很快香消玉殒离开了人世。
整体来说,海兰珠在宫里的确非常受宠,但并没有实际证据能够证明海兰珠曾与自己的姑姑哲哲还有亲妹妹庄妃大玉儿为敌,更别说海兰珠处处排挤打压庄妃。
hushelia
历史上的海兰珠文静娴淑,秀丽妩媚。入宫后,深受皇太极喜爱。两人情投意合,几乎形影不离。海兰珠与大玉儿没有勾心斗角,姑侄同代一家亲。在当时哲哲皇后和庄妃生的都是女儿,没有儿子,为了保住慱尔济吉特氏在后宫地位,哲哲与庄妃两人极力促成皇太极和海兰珠的婚事。尤其刚一入宫的海兰珠一下子就赢得了皇上的欢心,姐妹同侍一夫,这让她们感到既自豪又有些不安,站在女人的角度来说肯定嫉妒的,在庄妃看来,女人嫉妒是不可避免的,自从姐姐海兰珠入宫以来,自己顿时感到冷落,但是庄妃能够克制住。天聪八年,当海兰珠如愿初嫁大金国时,皇太极似乎从万种风情的海兰珠身上找回了青壮时的感觉,夜夜承欢雨露,对于皇太极来说,从宸妃身上,他得到了自然无拘的真爱,这也是一个扮演了特殊政治角色的皇帝所缺乏的:从庄妃那儿,他却品味到一个女人为自己特殊的皇帝夫君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所付出的纯情因为庄妃对明战争中对皇太极献计献谋有着极大的帮助,是皇太极的贤内助。在崇德五官中,只有宸妃和庄妃最为投机《不是电视剧中那样宸妃陷害庄妃。即使在皇太极对宸妃宠爱极,庄妃也时常到关雎宫走动。她能从关雎宫华丽的赐物中,感受出皇上对宸妃的深情。皇太极心中比较,虽然庄妃贤淑无比,还有一副颇为聪明灵活的头脑,对国事,家事分析得头头是道。然而海兰珠呢?对自己而言,若是有一位能全心全意听己倾诉的人,那是最好不过了。这个人,非海不可。从海兰珠流露出的对自己崇拜的目光中,皇太极肯定确信这一点。最高兴的是清宁宫哲哲皇后,心中高兴得如喝了蜜。令她自豪的不是别的,而是这后宫之中全是蒙古女人的天下,她常常自夸耀,爱新觉罗的男人们征服天下,而蒙古的愽尔济吉特氏的女人则统治后宫。有野史说:海兰珠受宠时,哲哲皇后表现心胸狭窄一面,曾经有一段时间,宸妃,庄妃姐妹二人去为大福晋哲哲皇后请安时,常常被挡在门外,令姐妹俩心灰意冷。庄妃领着新来的姐姐去拜见姑姑时,又被挡住了,庄妃望着姐姐那委屈的面容,庄妃终于忍不住闯了进去,哲哲皇后冷冷地看她一眼道:汗王那么宠爱你们,你们还用向我请安吗?再也忍不住的庄妃轻声责问:你是大福晋,又是我们姐妹长辈,给你请安是我们应该:娇傲的,我们都是慱尔济吉特氏家庭的儿女,理应互相帮助。如果你都听信馋言,亲情相欺,自家人都不能互相互助,互敬互重,难道别人还能帮助,敬重我们吗?一席话令哲哲皇后哑口无言。历史上的哲哲皇后是否心胸狭窄呢?是毫无考证的。是庄妃促成海兰珠与皇太极的婚姻的,某一天晚上,庄妃和皇太极讨论完国事家事后,只见庄妃脸一红:为妾有一事相求,不知汗皇意下如何?说说看。皇太极拥着庄妃的双肩,歉然一笑:我猜是不是……。庄妃脸一红:汗王想哪里去了。为妾想,汗王此次出征察哈尔,顺便去看一下为妾父母,对了,还有姐姐海兰珠,至今还没嫁人。皇太极心生柔情:我当然会去,科尔沁,科尔沁是大金国的坚不可破的联盟,怎么不去呢?汗皇,庄妃诚恳地说:为妾不是那个意思,为妾想,如果汗皇瞧得上姐姐,不妨迎娶回来,我们姑侄姐妹都能在一起。现在哲哲皇后也时常提起这事,不知跟汗皇说了没有?皇太极道:有你在侧,本汗已知足了,你是后宫第一谋士,国事,家事分析头头是道。庄妃轻叹一声道:可是,我们姑侄二人都没有为爱新觉罗争气,至今都没有添男丁,这让我们心里很是过意不去。皇太极道:看你说哪儿去了。说着用手指轻弹庄妃雪白的牙齿,撩了撩颈上的狐裘又道:爱妃唇芬郁如兰,舌甜如蜜香,有爱妃你在,我还奢望什么呢?庄妃按了按微耸的酥胸,吐了一口气:汗皇要是见到我姐姐恐怕就不会这么说了。是吗?皇太极笑了,笑得颇有深意。庄妃道:汗皇,汗皇如此看重科尔沁,真叫我们姑侄难以回报。正因为如此,为妾才想,要不就把姐姐海兰珠招进宫来,她虽然说不上有智慧。但姐姐尽妇人之道,她或许比我和哲哲福晋都强………。因为海兰珠嫁给皇太极已经二十六岁了,所以后人便揣测她是嫁过人的寡妇,但这些仅仅悬猜测,年纪大了并不能作为:再嫁,寡妇,的有效证据。在当时年纪大了嫁人的女人并不是没有,叶赫老女东哥三十三岁出嫁,努尔哈赤侄女二十八岁出嫁。也有人说,史书上之所以没有关于海兰珠嫁过人的记录,是因为寡妇的名头大难听,皇太极有意销毁这些记载,这个也令人难以信服。林丹汗死后,林丹汗两位福晋率众归附后金,被皇太极纳为妃子。她们不仅是寡妇,还带着孩子。可见寡妇改嫁在当时是很平常的。即使海兰珠是寡妇,都没有必要因此故意抹掉海兰珠的过去。海兰珠到来时,恰逢皇太极亲率大军西征明朝的大同,宣府一带,收降察哈尔林丹汗的部众回朝不久。听到海兰珠前来的消息,皇太极喜不自禁,偕哲哲皇后及诸妃出城相迎,并大设宴席接待送亲队伍。随后皇太极又为大军凯旋和察哈尔诸臣举国来附,以及科尔沁部送来海兰珠这几件大喜事,一起举行盛大庆礼。将海兰珠到来与出征察哈尔凯旋并列庆贺,可见皇太极对新妃海兰珠特别重视。
kortarmlelijk
看不少答主都在说庄妃大玉儿(布木布泰)格局大,着眼国事,不会去和姐姐争风吃醋,而宸妃海兰珠只会儿女私情,也犯不着妹妹的忌讳,两姐妹都不在一个层次上,宸妃不会、也没能力去排挤庄妃,这样的回答都太想当然了。
其实,翻阅史书就能看出,现在能看到的史料中,都只是描写皇太极怎么爱海兰珠,海兰珠死后多悲恸,但是,海兰珠本人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长得什么样,性格如何等等,就完全没有记载。
像其他家的宠妃,比如汉成帝宠妃赵合德、成化帝宠妃万贞儿、顺治帝的宠妃董鄂氏等等,都有性格、喜好以及事迹,不管是官方还是野史,都有很多记载,和这些宠妃相比,海兰珠是不是有点神秘?
海兰珠到底多大年龄进宫?进宫前是否婚配?皇太极为什么爱她到死去活来?她是否和妹妹庄妃有过争斗?为什么这些在史书上统统看不到记载?堪称大清第一宠妃的海兰珠事迹,居然在史书上干干净净得毫无记载,不能不令人心生疑窦。
那么,海兰珠和大玉儿之间,到底有没有发生过不愉快呢?怎么证明呢?只有从其他史料来旁敲侧击了。
首先,说说宸妃和庄妃姐妹进宫的时间和待遇:1614年六月,16岁的哲哲嫁给皇太极,当时皇太极的后院排名第一的是继福晋乌拉那拉氏,即豪格之母,排名第二的是侧妃叶赫那拉氏,即硕塞之母,也就是说,哲哲位列第三。
1625年二月,13岁的大玉儿进宫,当时皇太极已经和继福晋离婚,只有侧妃叶赫那拉氏和哲哲,大玉儿位列第三。
1626年九月,皇太极即父位,册封哲哲为大福晋,位列后宫第一,大玉儿封西宫福晋,位列第二,侧妃叶赫那拉氏沦为第三。
1632年二月,巴雅尔图之女进宫,封东宫福晋,此时后宫位份是哲哲第一,东福晋第二,大玉儿第三,侧妃疑似亡故。
1634年闰八月,大约29岁的巴特玛(林丹汗遗孀),改嫁皇太极。同年十月,大约26岁的海兰珠进宫。
1635年七月,大约27岁的娜木钟(林丹汗遗孀)改嫁皇太极。同年十月初七,生育了两个女儿的东福晋被皇太极休弃,赏赐给舅舅叶赫那拉南褚。
1636年五月,皇太极称帝,大封五宫。
哲哲是中宫大福晋,位列第一;
海兰珠是东宫大福晋(关雎宫宸妃),位列第二;
娜木钟是西宫大福晋(麟趾宫贵妃),位列第三;
巴特玛是次东宫侧福晋(衍庆宫淑妃),位列第四;
大玉儿是次西宫侧福晋(永福宫庄妃),位列第五。
很显然,先进宫的大玉儿的地位一直在下降,而后进宫的海兰珠地位则一直很稳定。
再来查阅崇德五宫所用仪仗:宸妃海兰珠、贵妃娜木钟有20件;
淑妃巴特玛、庄妃大玉儿只有13件,和亲王福晋的仪仗数量一样,区别在于淑妃、庄妃用黄伞,福晋用贴金红伞,淑妃、庄妃用回避纛dao,福晋用回避小旗。
后来,到了顺治四年(1647),多尔衮当政时期,定摄政王福晋仪仗,及诸王福晋、公主、格格仪仗。
摄政王福晋仪仗,不算车轿也足有31件;摄政王庶福晋仪仗与和硕亲王福晋、公主相同,不算车轿17件;和硕亲王庶福晋、多罗郡王多罗福晋、和硕格格仪仗相同,不算车轿12件。
也就是说,在顺治四年,仪仗数量的排序为:
中宫皇后(国主福晋)哲哲,算上车轿有35件;
摄政王福晋,不算车轿有31件;
宸妃海兰珠(已故)、贵妃娜木钟,算上车轿有20件;
摄政王庶福晋、和硕亲王福晋、公主,不算车轿有17件;
淑妃巴特玛、庄妃大玉儿(帝母),算上车轿有13件;
和硕亲王庶福晋、多罗福晋、和硕格格,不算车轿有12件。
也就是说,庄妃大玉儿在顺治四年,身为皇帝生母、先帝的侧福晋,所用仪仗别说比不过已经死去的宸妃海兰珠,就连摄政王多尔衮的庶福晋、其他亲王的福晋、以及公主们的仪仗都不如,试问憋屈不?
这也再次证明了,庄妃在多尔衮主政时期,并没有被尊为皇太后,是在多尔衮死后,才混上太后头衔的,从而可知,庄妃在小说和电视剧中的隐形大boss形象,水分有多大。
接下来,就不说宸妃海兰珠高龄进宫就占据高位,生儿子大赦,生病被皇太极牵挂啥的,就说说她死后在崇德朝的待遇:海兰珠是死于崇德六年九月十八,但她的遗体直到崇德八年二月初十才入葬地宫,为什么隔了这么久才下葬?
皇太极的原话说:“朕哀痛至极,三年未葬”,也就是说,是他伤心难过到不愿意太快让海兰珠下葬。
在海兰珠去世后的祭祀中,身为皇帝、身为丈夫的皇太极,曾多次向她下跪奠酒,这在康熙本清太宗实录中都有记载。
比如海兰珠去世当天,护送梓宫到暂安处,“上率诸王以下,牛录章京以上,固伦公主、和硕福金、和硕公主、多罗福金、多罗格格以下,梅勒章京妻以上,亲送。上跪奠酒三爵而还。”
但是,现在常看到的乾隆本清太宗实录中却没有“跪”字,那是被见不得祖宗在女人面前低三下四的乾隆帝下令删掉了,从删字行为,足见乾隆这厮对女性的态度。
海兰珠在丧后三日火化,皇太极又为她举行隆重的仪式,举哀,宣读祭文,献祭,然后将棺椁guo及随葬珍宝、衣物等日常生活用具均烧火。同时,还烧掉价值万金的祭祀物品。火化仪式上还有大批和尚道士萨满,各自按照本教祭祀方式超度亡灵,祈祷宸妃早生福地。
之后,十月二十七追封宸妃为元妃,谥号“敏惠恭和”,皇太极再次率领诸王亲贵、福晋、公主、命妇们来到宸妃墓前举行祭礼。
因为宸妃之死,皇太极夜不能寐,情绪十分低落,诸王亲贵请他外出打猎散心,皇太极听从建议出去狩猎,然而,每次狩猎归来,途经宸妃墓葬处就要下马祭奠痛哭一场。
总之,在崇德时期,皇太极对宸妃的祭祀非常频繁,朝鲜国王也多次派太监专程前来“进香烛礼物”致祭。
崇德八年二月初十,宸妃正式入葬地宫时,皇太极因为“圣躬违和”没有亲自参加,派“和硕亲王以下及大臣俱往祭”,半年后,八月初九,皇太极驾崩。
大玉儿的儿子福临被多尔衮推上皇位,在多尔衮执政时期,海兰珠的身后待遇还很不错,祭祀的规格仅比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武皇后孟古少两张桌、一只羊。
顺治七年(1650)十二月初九,多尔衮猝死,福临亲政,次年二月初十,尊生母庄妃为昭圣皇太后,二月二十二开始清算多尔衮。此时,身为帝母的庄妃大玉儿会苦尽甘来吗?
最后,再来看看宸妃海兰珠在顺治朝之后的身后待遇。现代人觉得只要生前幸福美满,过得恣意张扬,管他死后怎样。但是,古人对身后的祭祀是很重视的,据说是因为人死后在阴间得不到祭祀,就会变成孤魂野鬼,所以,生前缺吃少喝都能忍受,但死后的祭祀万万不能忽视。
曾经在崇德朝身前死后都风光无限的宸妃海兰珠,最晚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就已经被无视了。
据康熙二十三年奉康熙帝之命编修的盛京通志记载,当年进呈御览的官书就已经对宸妃绝口不提,昭陵妃园寝就已经被称为懿靖大贵妃园寝,明明同样安葬其中的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才是太宗四妃之首,应该以元妃名冠园寝名的,官方却居然以低于元妃地位的贵妃娜木钟为首。
这是康熙帝打脸博尔济吉特氏吗?
当然不是,他那么爱他祖母,而身为昭圣太皇太后的庄妃,当时也还活着,身为帝国身份最尊贵的女性,如果姐妹情深,为何坐视亲姐姐的身后待遇被无视呢?坐视姐姐沦为孤魂野鬼呢?
然后到了嘉庆十年(1805),嘉庆帝准备回盛京祭祖,礼部提前准备祭祖礼仪。
因为这是嘉庆帝即位后第一次回老家,所以礼部去参考乾隆朝的祭祖礼仪旧例,礼部查阅完上奏嘉庆帝说,昭陵(太宗陵寝)的懿靖大贵妃、康惠淑妃以及九位格格,都继续按照乾隆年间之例祭祀。
也就是说,嘉庆朝参考的乾隆朝祭祀名单中,压根就没有宸妃海兰珠。
和奏折一起进呈嘉庆帝的,还有夹片一件,礼部在夹片上私聊皇帝,乾隆年间曾四次回盛京祭祖,但是,均没有祭祀宸妃海兰珠,“其宸妃一位,并未开载”。
这就有问题了,堂堂四妃之首,居然没有被祭祀,这是什么原因?难道宸妃没有葬在那里?
礼部又跑去咨询宗人府,确定宸妃确实葬在昭陵妃寝园,那为何乾隆时期单单撇开不祭祀宸妃呢?试想一下场景,同一片墓葬区,所有人都被祭祀了,地位最高的海兰珠却被略过去?
礼部回去继续查阅档案,发现乾隆年间的祭祖礼仪,都是按照康熙年间的例子办理的,也就是说,从康熙朝,康熙皇帝去盛京祭祖,就没有祭祀过这位曾风光无限的宸妃海兰珠。
为什么从康熙朝就不祭祀宸妃了呢?
礼部摊手,查不到原因,他们也没办法,也不敢把宸妃的名号添加到被祭祀名单中,只能建议皇帝:老板,你还是按照康熙、乾隆朝旧例,不祭祀宸妃吧!嘉庆帝准奏。
通过嘉庆朝祭祀的记载明确地知道,清朝哪怕是没有封号的低位宫嫔以及皇子侍妾们,都会在身后受到祭祀,免得沦为孤魂野鬼,而曾经被皇太极捧在手心的宸妃海兰珠,却在康熙朝之后,就再没有被祭祀过。
这是官员工作疏漏的原因吗?显然不是,那些没名没分的宫嫔侍妾都没被漏掉,偏偏堂堂敏惠恭和元妃就被漏掉?哪个官员这么胆大?
所以说,从上述种种看,要说海兰珠和大玉儿姊妹情深,大概很难让人信服,哪怕史书没有记载姐妹俩之间发生过啥矛盾,通过海兰珠的身后事看,姐俩之间也有很大的芥蒂。不知道是海兰珠恃宠生娇闹得天怨人怒?还是大玉儿心胸狭窄借机报复呢?但不得不感叹,断绝别人的死后祭祀,一般人都干不出来,这得多大的恨意啊!才宁愿让亲姐姐变成孤魂野鬼也不让人祭祀她?
话说,也是庄妃大玉儿胆子不大,她内心深处还是惧怕皇太极,要不然,恐怕海兰珠的封号也会被剥夺,而不是只被如此无视。
最后的最后,再说一件事,虽然哲哲姑姑是大清第一位皇后,但她并没有留下一幅画像。景山寿皇殿从乾隆朝开始,就贮藏清朝历代皇帝和后妃的画像,但,里面最早的一位后妃是孝庄文皇后大玉儿,并不是哲哲。也就是说,清廷每年除夕悬挂皇帝皇后的御容,供后代皇帝祭拜时,跟太宗皇太极画像并列接受供奉的,只有孝庄文皇后大玉儿(布木布泰)。
不好意思,哲哲女士,你也没了。
想起网友的评论:怪不得孝庄死后坚决不葬到昭陵呢,原来是怕被皇太极、哲哲、海兰珠群殴啊!
你还觉得孝庄皇后是个大格局的女子吗?反正通过上述诸事,我觉得孝庄连孝钦的心胸格局都不如啊!她能有个好名声,得亏她三孙子以及影视剧替她吹。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清朝后妃史料杂货铺
yuanqu
很多影视剧中,比如《孝庄秘史》山河之恋美人无泪《独步天下》等都描写了庄妃和海兰珠。庄妃就是孝庄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大玉儿,皇太极的妻子,海兰珠就是宸妃,海兰珠是庄妃同父异母的姐姐,大玉儿和海兰珠为两姐妹,两人连同她们的姑姑哲哲一起嫁给了皇太极,姑侄三人嫁一夫,这不仅在清朝,恐怕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很多影视剧中可能会觉得海兰珠宠冠六宫可能会处处排挤庄妃,就和我们看的电视上宠妃欺压其他妃子一样,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要知道,安排海兰珠进宫其实是科尔沁部落以及哲哲皇后深思熟虑的结果,肯定是为了政治需要以及娘家部落的长治久安而考虑的。其实只要分析为什么哲哲和庄妃为什么大力推荐海兰珠进宫的原因就可以知道海兰珠不会处处排挤庄妃。其实她们应该是盟友,而不是敌人。
天聪八年,距离哲哲与庄妃入宫已过去多年,但是两人都只为皇太极生了三个女儿,并无一个皇子。在母凭子贵的后宫,这是大忌,是危险的信号,而且庄妃和哲哲都是蒙古科尔沁部落,因为没有生出儿子,这样意味着庄妃与哲哲的地位可能不保,她们的娘家在后金的地位也会受到严重威胁。于是俩人决定将当时已经嫁过人,但是风姿绰约,清丽可人的海兰珠也嫁给皇太极,姑侄三人共事一夫,不愁生不出男孩来。说的俗一点“肥水不留外人田”,皇太极让科尔沁的海兰珠进宫,如果生了儿子,将来当了继承人还是他们科尔沁的荣光,也可以继续维持联姻以及盟友的关系。这样有利于满蒙联姻盟友关系的巩固。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才让海兰珠入宫的。
虽然当时海兰珠进宫的时候已经26岁,但是皇太极却对她一见钟情,异常宠爱,把海兰珠看作是红颜知己,精神支柱,封为宸妃,位居第二,地位仅次于哲哲的中宫皇后。而当时庄妃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妃子。
海兰珠进宫后的第三年果然不负众望生下了皇八子,这让皇太极欣喜异常。还大赦天下并宣传为继承人。无奈这个孩子不到6个月就夭折了,丧子之痛让海兰珠一病不起,过了几年,海兰珠也去世了,终年33岁。当海兰珠而病逝后,皇太极多次去她的坟前祭祀,每次都痛哭一场;这些在正史都有记载,可以说是可信的。
即使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说皇太极和海兰珠爱情以及皇太极对海兰珠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故事,但是并不代表海兰珠在后宫处处排挤庄妃,中宫皇后是哲哲,是她们的姑姑,海兰珠应该很端庄持重,庄妃也是知晓大义、通情达理之人。应该不会有争斗也不会相互排挤,两人应该相处的不错,至少表面过得去。况且她们是为了蒙古科尔沁部落利益,共同代表科尔沁部落,她们是同一利益集团的盟友。根本不会为了儿女情长和个人感情去和对方宫斗。
同盟
孝庄皇后在清朝历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也成为清朝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妃子之一,晚清时期的慈禧更是把孝庄当成是自己的偶像,不过慈禧当然是不能和孝庄相提并论的。孝庄能够辅佐自己儿子顺治以及后来的孙子康熙完成大业,将清朝建设得越来越好,而慈禧则是搞破坏的。
正所谓人红是非多,孝庄皇后这么出名,伴随着自己的是非也是很多的,其中不仅有孝庄与多尔衮之间的绯闻,还有孝庄与海兰珠之间的各种不和消息,那么问题来了,真实历史上的孝庄和海兰珠两人,是不是真的关系不和呢?海兰珠当年是否处处排挤孝庄呢?
孝庄与海兰珠的关系准确来说,在皇太极时期,孝庄还仅仅是一个庄妃,她12岁就嫁给了皇太极,算是陪伴皇太极比较长久而且比较了解皇太极的一个女人。至于她为何会嫁给皇太极呢?其实就比较有意思了。
清朝时期最喜欢和周边的其余部落联姻,而蒙古的科尔沁部无疑是蒙古中最为强大的部落之一,所以当时的后金必须和科尔沁部搞好关系,当然科尔沁部也感觉到了后金的发展趋势,自然愿意和后金联姻。
就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哲哲皇后首先嫁给了皇太极,可是连续生下3个女儿,也没有生下一个儿子,这就让皇太极和科尔沁部都比较着急了。对于皇太极来说,科尔沁部是比较优秀的,生下儿子之后身份和地位就比较高,有利于后来的皇位稳定,而对于科尔沁部来说,就更加明显了,本来就是为了联姻,只有生下儿子才能达到一种长久联姻的目的,要不然还是有些不妥。
所以接下来科尔沁部就把年仅12岁的庄妃给安排过去嫁给皇太极了,庄妃是哲哲皇后的侄女,哲哲皇后是庄妃的姑姑,两人在宫中也算是有个照应,并且有着共同的政治目的和利益。
可惜的是,庄妃也是连续生下3个女儿,没有为皇太极生下一个儿子,这就过于尴尬了,双方都陷入一种尴尬的局面,幸亏科尔沁部女子比较多,所以又把海兰珠给嫁过来成为皇太极的妃子。
海兰珠比庄妃大几岁,和庄妃是姐妹关系,并且海兰珠为人比较单纯善良,再加上漂亮懂事,所以海兰珠一嫁过来之后,就成为了皇太极的宠妃,皇太极可以说与海兰珠如胶似漆,形影不离。
这次海兰珠终于争了一口气,嫁过来第一胎就给皇太极生了一个儿子,这可把皇太极高兴惨了,生下儿子之后的海兰珠更是母凭子贵,得到皇太极更多的宠爱,这个时候的庄妃以及哲哲皇后,当然是受到了一定的冷落,那么这当中冷落是因为海兰珠处处排挤的原因么?
海兰珠有没有排挤庄妃至于海兰珠有没有排挤庄妃,在历史上是找不出什么记载的,只有一些野史曾经记录过说海兰珠的儿子去世,有人告诉海兰珠说是庄妃下毒,海兰珠当时还对庄妃有些不满,可是后来自己生病的时候,庄妃却悉心照顾自己,从而让海兰珠觉得自己愧对庄妃,并且道歉。
事实上这个野史记载明显是站不住脚的,要明白不管是哲哲、庄妃还是海兰珠,她们三人身上都首先背负着家族兴衰的政治使命,其次才是考虑自己私人感情的时候,因此她们三人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给皇太极生下一个儿子。
当海兰珠生下儿子之后,虽然从感性层面来说,可能哲哲与庄妃都会有些嫉妒,可是这种嫉妒在政治利益和家族利益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所以她们肯定不会因为一些私人感情而影响到家族利益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庄妃或者哲哲不仅不可能去下毒,甚至还会和海兰珠一起好好保护照顾出生的儿子,只是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太差,所以这个孩子早夭,并没有什么奇怪的。
至于海兰珠呢,本来她就是最大受益者,生了一个儿子得到皇太极的宠爱,她更加没有理由去排挤或者打压庄妃了,再者说,就算皇太极很宠爱海兰珠,可是也丝毫没有怠慢庄妃,在当时皇太极还是经常去宠幸庄妃的,所以庄妃后来才会为皇太极生下福临,并且最终福临成为顺治皇帝。
为何皇太极没有冷落庄妃呢?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前边说过庄妃是跟随皇太极时间最长的妃子之一,加上庄妃本来就有政治天赋,所以在跟随皇太极的过程中,皇太极也是了解庄妃的这些能力的,就算自己宠爱海兰珠,很多政治方面的事情还是离不开庄妃。
此外,正因为庄妃在政治方面有着很好的天赋,又对皇太极了如指掌,所以皇太极当然也担心自己过于冷落庄妃,会导致庄妃被人利用或者反过来对付自己,那样的话,自己就是明显的吃不了兜着走了。
你看,就连皇太极都对庄妃有所忌惮,更何况是海兰珠了,她当然也能明白一些道理,所以肯定是不可能也不会去排挤庄妃的,相反,甚至在很多时候,海兰珠还会劝诫皇太极要雨露均沾。
毕竟庄妃与海兰珠是姐妹,又有着共同的利益和目的,从小出生名门,对这些政治方面的事情耳濡目染,不太可能因为自己的私人利益或者私人感情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来。
结语那些说海兰珠排挤庄妃,或者说庄妃想要陷害海兰珠的,实际上都是一些野史与八卦,在真实历史上根本站不稳脚,在真实的历史上,更多时候考虑的从来都不是私人感情,而是现实且骨感的利益!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猫叔
海兰珠与庄妃的关系究竟如何?从皇太极死后,庄妃做的三件事就可以看出来,实在是令人细思极恐又难以启齿!
第一,皇太极死后,清朝开始永久性断绝对海兰珠的祭祀供养公元1641年,皇太极一辈子最爱的女人海兰珠香消玉殒,年仅33岁。皇太极当时还在松锦打仗,尽管他快马加鞭赶回盛京,还是没能见到海兰珠的最后一面。
失去至爱的皇太极悲痛至极,连续六天不吃不喝,到第七天中午时,直接昏了过去,把后宫嫔妃们都吓坏了,赶紧叫来太医,才把他唤醒。
醒来之后的皇太极不记得发生什么事,当身边人告诉他是因为海兰珠病逝他太过悲伤晕倒了,他很是懊悔地对大臣们说:“太祖驾崩时,我也没有这么悲痛!”
醒来后的皇太极虽然努力调整自己,重新处理政事,但仍然情难自禁。
十几天后,大臣们见皇太极仍然悲痛得不能自已,就请他外出打猎以排解心中愁绪,但是在返程时路过宸妃的殡所时,再次触景生情,恸哭不已。
总之,对于海兰珠的死,皇太极是极其伤心的,可见皇太极真的是太爱海兰珠了。
由于太爱海兰珠了,所以海兰珠死后的身后世,皇太极也是非常的重视。
先是亲自率领诸王以下、牛录章京以上的各级官员送葬,众多的福晋、固伦公主、和硕公主、多罗格格也在送葬的队伍中。
宸妃的尸体火化后(当时清朝还没有入关,还没学汉人的土葬),骨灰坛在芦殿放了两年之久,才举行仪式正式埋入地宫。
然后还亲自写祭文祭奠海兰珠,并追封海兰珠谥号为“敏惠恭和元妃”,全名为“聪敏恩惠恭敬和谐大福晋”。
“元”除了“初始,第一”的意思,还有唯一原配正室的意思,也就是皇太极将海兰珠视为他自己唯一的原配正妻,如果不是当时正宫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皇后还在,皇太极估计就直接追封海兰珠皇后的谥号了。
海兰珠的谥号也是清朝历史上字数最多的妃子,一般字数多的都是皇后。
然而,皇太极对海兰珠死后的特殊待遇,在他死后,却被一笔勾销。
皇太极死后葬入昭陵后,海兰珠的骨灰也被迁葬在昭陵妃园寝内,乾隆实录和嘉庆年间的在钦定礼部则例中都有记载:“盛京福陵昭陵妃园寝四,一奉安寿康太妃,一宸妃,一懿靖大贵妃,一康惠淑妃”。
寿康太妃是努尔哈赤的一个妃子,活到康熙四年。宸妃就是海兰珠了,懿靖大贵妃和康惠淑妃都是皇太极的五大福晋之一,分别是排名第三的贵妃娜木钟和排名第四的淑妃巴特玛璪。
五大福晋排名,哲哲皇后排第一,宸妃排第二,懿靖大贵妃和康惠淑妃分别排第三和第四位,孝庄排第五位。
我们从史书中的记载可以看出,虽然海兰珠死后被皇太极追封为“敏惠恭和元妃”,但是清朝后世都不称她的谥号,仍然称她在世时的位分宸妃。
也因此昭陵妃园寝在康熙朝时,就被喧宾夺主地称为懿靖大贵妃园寝,因为“懿靖”就是贵妃娜木钟死后的谥号。
史书还记载,从康熙开始的皇帝一共有数十次东巡盛京祭祖,每次都会去祭祀昭陵妃园寝,连同园寝内附葬的、身份比较低的格格们都会予以祭拜,表达皇帝对皇太极嫔妃们的尊敬,却唯独海兰珠从康熙年间开始,就没有得到祭祀供养。
这里的格格并不是指皇上的女儿,清朝入关之前,格格是满族人对女性的一种称谓,亲王的侧福晋或者妾室没有封位份时就叫格格,身分不是很高贵。
连身份低下的小老婆们都有被祭祀的资格,生前为五大福晋排名第二的宸妃居然没有!
显然礼部没有资格也不敢随便撤掉皇太极生前最宠爱的“敏惠恭和元妃”的祭祀资格,这肯定是康熙安排的。
但是海兰珠死的时候,康熙的爹顺治才四五岁,康熙还没出生,他与海兰珠无冤无仇,没有理由这么做。
所以,无论是清史记载不再称海兰珠的谥名,或者清朝皇帝不祭拜海兰珠,唯一的原因,就只有孝庄!
第二,死后留下遗言,不与皇太极合葬虽然皇太极在世时,孝庄还不是皇后,但是在顺治登基后,她就和她的姑姑哲哲皇后并称为两宫皇太后,辅佐了顺治和康熙两代帝王。
无论是从身份还是贡献度来讲,孝庄都有资格与皇太极合葬在一起,享受后代的祭祀供奉。但在孝庄临终前,却对康熙嘱咐道:
我死后不要与太宗皇帝(皇太极)合葬,一来太宗的陵寝已经安放很久,我不愿意去打扰他的清静,如果在他边上再建一个陵寝,耗费太大,劳民伤财;二来我也舍不得你们父子俩(顺治和康熙)。
这个遗嘱给康熙造成了很大的难题,他不想违背祖母的心愿,却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只得暂时将她的遗体放在瑞昌山脚下的宫殿中。
结果,康熙直到去世,也没能想出安葬祖母的好办法,最后把这个难题又交给了自己的儿子雍正。
雍正继位后,在停放的宫殿之下建了一座陵墓,孝庄才入土为安。
孝庄不想和皇太极合葬真的是因为怕打扰了皇太极或者劳民伤财吗?我们根据历史线索进行推测,就知道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除了“孝庄曾经下嫁多尔衮”不知真假的民间传说外,隐藏在孝庄内心的痛才是真相。皇太极在世时,对孝庄尊重有余宠爱不足,他最爱的女人始终只有孝庄的亲姐姐海兰珠一人。
明明她比海兰珠早嫁给皇太极9年,可是在位份上,她却是五大福晋中排位最末的一位。
汉文化嫡妻只能有一个,但皇太极当时还没入关,没有完全按照汉文化的来,他的嫡妻有5位,但是排名有高低。
原本的位份孝庄排在正宫皇后,她的姑姑哲哲后面,因为哲哲和她是皇太极最早娶的嫡福晋。而在皇太极娶了自已的亲姐姐海兰珠后,自已一下就被挤到了第五位。
人家都是步步高升,她却是步步后退,这换作任何一个女人,都是非常难受的。照理说自已的丈夫娶了新的妻子,多少也会弥补自已一下,结果却是让自已备受委屈。而这些委屈都是自已的亲姐姐海兰珠带给自已的。
虽说古代帝王三妻四妾很正常,但是像皇太极这样,对一个女人付出完全的真心,也就他的儿子顺治能比了。
对于古代女人来讲,可以容忍丈夫三妻四妾,也可以容忍丈夫一时宠幸别的女人,毕竟他也是曾经宠幸过自己的(否则孩子哪里来),却无法忍受丈夫将真心全部付给一个女人。
这种痛绝不是失宠那么简单,是刻骨铭心的,是会因爱生恨的痛,如果孝庄不是一个事业型的女性,或许一辈子都走不出来,既然如此,自已死后还要跟他同穴呢?
第三,苛待顺治最宠爱的董鄂妃孝庄是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儿子顺治竟然和皇太极的性情如此之像,不仅和皇太极一样,被一个女人迷得神魂颠倒,还因为女人丧了命,这个女人就是顺治一生最爱的女人董鄂妃。
董鄂妃的人生经历和海兰珠极其相像。
和海兰珠一样,董鄂妃入宫前的经历是个谜,而且岁数都比较大。董鄂妃入宫是18岁,已经过了选秀的年纪,所以后世有说她满洲世族的女儿,也有说她是江南名妓董小宛,还有说她是襄亲王博穆果尔(皇太极的十一子,生母贵妃娜木钟)的福晋,博穆果尔病逝嫁给顺治。
但不管她什么身世,她和海兰珠一样一入宫就被封为妃,一个月后封为皇贵妃,仅次于皇后。董鄂妃册封皇贵妃时,顺治不仅为她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还为她颁诏公告开下,同时大赦天下。
按照常规,只有册立皇后,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而大赦天下一般只有皇帝登基时。
大清册立皇后妃嫔而大赦天下的,董鄂妃是独一份,可见顺治对董鄂妃是有多宠爱了,而且这份宠爱相较于皇太极对海兰珠的宠爱有过之而不及。
可惜,董鄂妃和海兰珠也同样的不幸。董鄂妃入宫后第二年,为顺治生下了一个儿子,是为皇四子。
皇四子出生时,顺治再次颁布了大赦诏书,而且明明在此之前顺治已经生了三个儿子了,却说这是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完全是将其视为嫡子。
这样的待遇,海兰珠的八阿哥出生时也享有。
然而,或许是因为孩子太小了,无法承受如此大的恩宠,海兰珠的儿子在出生193天就夭折了,而董鄂妃的儿子在出生104天也夭折了,两个孩子都是连名字都来不及起就没了。
这样的董鄂妃,自然会让孝庄想到海兰珠,所以孝庄非常不喜欢董鄂妃,她虽然无法阻止儿子宠爱董鄂妃,却可以想办法折磨董鄂妃,让她早点离开顺治。
董鄂妃生四阿哥时是难产的,对于难产的产妇来讲,需要更多的调养。可是恰巧在董鄂妃坐月子时,孝庄也病了。
孝庄生病有太医、宫女,还有顺治的皇后嫔妃照顾。而孝庄却要求董鄂妃去照顾她,美名其曰是她比较会照顾人。
当时是顺治十四年农历十一月,北京早就入冬了。董鄂妃只得停止坐月子,拖着虚弱的身体,冒着严寒每天前往慈宁宫,衣不解带地照顾孝庄。
孝庄在董鄂妃的照顾下倒是健康长寿,而原本就体弱多病的董鄂妃却落下了病根。
顺治十六年,孝庄要去汤泉行宫沐浴温泉,此时董鄂妃已经疾病缠身了,顺治就不想让她一同前往行宫伺候孝庄,孝庄却说董鄂妃伺候自已才能令她舒心,董鄂妃担心因此会让顺治落下不孝的骂名,就带病前往了。
结果可想而知了,董鄂妃的病因此加重了,一年后就香消玉殒了。
孝庄对董鄂妃的苛待,表面上是她不想顺治沉迷于女人耽误了国家大事。但是她的儿子她最清楚,当年皇太极因为海兰珠的死而痛不欲生,在海兰珠死后两年也跟着去了,她的儿子和皇太极是如此之像,难道不担心会步他的皇尘吗?
可是她还是这么做了,这当中不能不说没有海兰珠的影子在作祟。
从上述种种我们就可以看出,虽然孝庄和海兰珠是亲姐妹,但是她们两人之间早就因为皇太极的关系而分崩离析,否则海兰珠在死后不会是这种待遇。
在海兰珠嫁给皇太极之前,皇太极的四个福晋当中,他最喜欢的还是孝庄。从1625年嫁给皇太极到1638年的十三年间,她为皇太极生下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就可以看出来。
另外三位福晋,哲哲皇后是孝庄的姑姑,本来就是她让孝庄来替补的(给皇太极生儿子),她自然不可能嫉妒孝庄,但另外两个福晋娜木钟和巴特玛璪就不一样了,要说她们对孝庄没有意见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海兰珠入宫后,这两位福晋特别是娜木钟,就故意去挑拨姐妹俩的关系,让海兰珠认为她的妹妹嫉妒她。
海兰珠这人又不像董鄂妃那样是个大度有智慧的女人,她格局比较小肚量也小,自已的亲姐妹不信,偏偏信别人的挑拨离间,与孝庄产生了隔阂。
更戏剧的是,海兰珠的儿子死于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二十八日,两天后,庄妃生下了皇九子,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福临。
孝庄生产的时候,皇太极并没有在她身边,她正陪在刚刚丧失儿子的海兰珠身边。当宫女来向他禀告说永福宫庄妃诞下皇子时,皇太极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为了怕海兰珠伤心,他没有去看望孝庄,只是给孩子取了个名字:“这孩子是个有福气的,就叫福临吧。”
想当初海兰珠的儿子出生时,皇太极因为太爱这个儿子了,觉得取名字一定要慎之又慎,想来想去都没有想出一个配得上自已宝贝儿子的名字,结果到孩子死的时候都还没名字。
所以有时候啊,孩子还是不能太宝贝了,粗糙点养对孩子更好,民间都喜欢给孩子取些“贱名”,更好养活。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就是因为这么戏剧,所以《孝庄秘史》有一个剧情是这样的:
孝庄生完福临后的某一天,和哲哲皇后一同去看望海兰珠,海兰珠指着孝庄哀嚎道:“她的福临,克死了我的八阿哥!”
皇太极怒不可遏,拔剑指向大玉儿要福临偿命,幸好被哲哲皇后阻止了。
如果说在此之前,海兰珠对孝庄还能保持着表面的关系,那么从她的儿子夭折孝庄的儿子降生,海兰珠的心中就产生了难以化解的疙瘩,姐妹的关系再也无法恢复到从前。
想想也是,自已在嫁给皇太极之前,备受前夫的虐待,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爱自已恨不得把全世界都给自已的丈夫,命运为什么却对自已这么残忍,要夺走自已的孩子呢?
自己孩子的夭折和福临的降生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她不得不把所有的不幸都怪在庄妃身上,觉得一定是庄妃夺走了属于自己的福气,如何能对庄妃不怨恨,如果不排挤她呢?
不过,庄妃也不是个软杮子,否则她日后也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哪个大女主的逆袭之路,不是千锤百炼的结果呢?曾经受过的委屈,失过的宠爱最终都变成了她的养分,让她的内心变得强大,从而成为历史上最有名的孝庄太后。
而相反,海兰珠就像被皇太极呵护在温室里的花朵,又如何能长出娇艳的果实呢?
shangjing
海兰珠处处排挤庄妃?你怎么想的呢?海兰珠性格温和,为争风吃醋排挤妹妹,可能吗?
这是显然是不可能的事,作为蒙古科尔沁部的女人,从与后金结盟开始一生下来命运就注定了,那就是嫁到后金(清朝前身),维系两族的姻亲友好关系。
两人真要明争暗斗,闹得后宫乌烟瘴气,恐怕皇太极就觉得海兰珠没那么可爱了!
科尔沁部女人的命运科尔沁部在清代属于漠南蒙古,东邻扎赉特部,西邻扎鲁特部,南邻盛京边墙,北邻黑龙江,一看这位置就是块夹心饼干的料,得看努儿哈赤和明朝的脸色行事。
努尔哈赤原来是明朝的官儿,在建州当左卫都指挥使,以十三副遗甲起兵,发动了统一建州女真各部的兼并战争,拉拢不成就卷袖子上,不服就打得你服,最后成了建州女真的带头大哥,明朝为此还发来贺电,给他一个龙虎将军当当。
游牧民族最大特点就是哪儿草场水草丰美,就在各自地盘内做小范围迁移,以保证水草的可延续性,把牛羊养得肥肥的,但是呢,漠北贫瘠,缺乏像样的草场,因此就会进攻漠南,抢牲口、抢女人,战乱就没停过。
最可怕的是漠南也不是铁板一块,得到明朝支持的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拼命压榨各部,整天吃香的喝辣的,偶尔还会劫掠下属小部落,因此大伙儿之间矛盾重重。
随着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崛起,也加入了劫掠的队伍,漠南各部的日子更加难过了,内忧外患之下科尔沁部就联系了漠南蒙古其余2部、海西女真叶赫等4部、建州女真长白山珠舍里等2部,组成9部联军三路进攻努儿哈赤,科尔沁部三兄弟莽古斯、明安、孔果尔跟随酋长出征。
三路联军看似来势汹汹,其实各怀心思,反被努尔哈赤抓住时机,重点照顾势力最强的叶赫部,斩杀其贝勒布斋,震慑住了其他部落,然后顺势冲杀。
“你们被包围了,放下武器,举手投降!”
努尔哈赤以万余人队伍包围了联军三万人!这个近似搞笑的电影桥段在历史上真实地出现了。
联军大败,纷纷逃命,明安最后骑着一匹没马鞍的马逃回了科尔沁部。
建州女真将布斋砍成了两段,一半归还叶赫,一半作为战利品留在建州,因此建州女真与海西女真叶赫部结下不共戴天之仇,野史上就留下了努尔哈赤很有前瞻性的那句话:“灭建州者必为叶赫”。
这一战,彻底扭转了建州女真弱于海西女真的局面,也彻底征服了科尔沁部,次年,科尔沁部明安就派使者去见努尔哈赤:“英雄,我们做朋友吧!”
努尔哈赤自然开心了,当场拍板:“好呀,不过不做朋友,我们做亲家!”
用古龙的话说:闻君有美人女儿,极尽颜态,不胜心向往之。他年花开,当跨马来娶,君素雅达,必不致令我徒劳往返也。
明安一口答应了,等到女儿成年后,亲自送往盛京,努尔哈赤百里出迎,大婚,是为安布福晋,至此,开启了后金与科尔沁部联姻的历史。
清史稿·列传十六·明安传载:上闻明安女贤,遣使往聘,岁壬子正月,明安送女至,上具车服以迎,与宴成礼。
明安不是还有两个兄弟吗?莽古斯、孔果尔自然也要出力。
莽古斯之女哲哲(额尔德尼琪琪格),于1614年嫁给了皇太极。
莽古斯的两个孙女,布木布泰于1625年,海兰珠于1634年先后嫁给了皇太极,
孔果尔之女,1615年嫁给了努尔哈赤,是为寿康太妃。
她们自然都姓博尔济吉特氏。
漠南科尔沁部要借助后金的力量反抗林丹汗的压迫,努尔哈赤拉拢科尔沁部是为了防止遭到林丹汗和明朝的联合围剿,所以双方的合作方式没有比联姻更直接和有效,血缘融合后就是自家人,自家人自然不打自家人。只要统一蒙古后,努尔哈赤就可以挥师南下直捣山海关,进军中原。
事实证明努尔哈赤赌赢了,林丹汗在青海去世后,林丹汗之子额哲奉母献传国玺归降,后金统一了漠南,从此打破了明朝在北方的最后屏障,造成明朝边境岌岌可危。
说不清、理还乱安布福晋嫁给了努尔哈赤,掀开了满蒙和亲的序幕,后来16岁的孔果儿之女又嫁给了65岁的努尔哈赤,是为寿康太妃。
努尔哈赤忙着在外征战,加上年事已高,寿康太妃既没有享受到爱情的滋味,也没能得到膝下儿女之欢的快乐,但她是个愿为家族牺牲的女子,恬淡而从容地活着,直到康熙四年才永远闭上了那双与世无争的眼睛。
寿康太妃出嫁的前一年,有一个好姐妹嫁给了皇太极,她叫哲哲,于是,好姐妹一下子变成了婆媳关糸。
哲哲礼称她母后,她心里只当哲哲还是姐妹,因为她知道,作为满蒙友好的桥梁,其实她们都是可怜人。
大草原才该是她们纵马高歌的地方,上面翱翔的雄鹰本该是她们的儿郎,她们背井离乡,只是为了让家人好过一点,不管是使命还是责任,她们都该将手紧紧握在一起,而不是捏成拳头。
让科尔沁部在后金站稳脚跟,那就是努力生下继承人,将满蒙的血统合二为一,寿康太妃做不到,但哲哲能。
哲哲接连生下了三个公主,没有男丁!
家族的地位,与男丁惜惜相关,毕竟公主成年后都会嫁人的,只有男丁,才可能成为后金的继承人,从而巩固家族的地位。
十年后,布木布泰来了,成为了皇太极的妃子,是为庄妃。
皇太极这时很忙,四处带兵征战,与庄妃聚少离多,加上庄妃是个极其聪慧自律的人,与皇太极也没有燃起炽热的爱情火花。
庄妃又是连生三女!
科尔沁部再次失望,九年后送来了庄妃的亲姐姐海兰珠,是为宸妃。当时她已26岁,之前的经历一片空白,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
有野史传海兰珠已婚,并生下了儿子,正是由于这一点,族长便拆散海兰珠一家,将海兰珠送到了皇太极身边。
清史稿对于海兰珠的来历着墨极少,仅以“天聪八年来归”草草了之,却不知道,迟来的海兰珠成了皇太极一生的挚爱。
情深迟些又何妨很多人看不懂皇太极与海兰珠的爱情,但也有很多人读出其中的真味:情深迟些又何妨。
26岁的海兰珠,已经不是个稚嫩的少女,不管她在大草原有怎样的经历,她依然为了族人的命运来到了皇太极的身边,兼负起传宗接代的责任。
有着姑姑孝康、哲哲的照顾,妹妹庄妃的支持,她活得依然像大草原飘飞的那只蝴蝶。
姑姑哲哲要树立后宫之主的形象和威信,言行举止循规蹈矩,不敢有半丝错误,与皇太极相敬如宾。
妹妹庄妃思想稚嫩时入宫,在宫规的长期束缚和姑姑哲哲的影响下,失去了鲜明的个性,与皇太极若即若离。
科尔沁部的女人来到盛京,共同的使命使她们更加亲密,她们虽然远离故土,却是为了更好地呵护家乡,付出一切都值得,即便是大草原最热烈的爱情。
有姑姑的庇护,不会遇到无情的风雨,有妹妹的支持,不会有勾心斗角的争斗,所以海兰珠的心思只有一个,让生命如花绽放,只向着阳光极力张开自身的美,阳光就是皇太极。
哲哲给不了皇太极的安全感,庄妃给不了皇太极的风情,她都可以展现给皇太极,所以让忙于战事的皇太极为之沉醉,原来生活了除了战斗还有爱情。
皇太极封海兰珠为“宸妃”,居“关睢宫”,取材自《诗经》中的名唱,“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皇太极,愿做追求爱情的那只雎鸠,唱和海兰珠。
当海兰珠诞下皇子,皇太极狂喜之极,大赦天下,其实只有皇后产子才会行如此隆重之事,皇太极逾越礼制,不是想废后,而是深情所至,为爱人犯些规矩又何妨?
如果这孩子活下去,必将是将来最重要的继承人选,可惜福薄,半年而夭。
海兰珠因丧子之病而抑郁成疾,皇太极忧心仲仲,百般安慰无解,眼睁睁看着爱人一直消瘦下去,病倒;而他,又将出征了!
带着不舍而去,再带着心慌归来。
1641九月,皇太极率大军攻打明朝的松山、杏山,战事正是吃紧的时候,后方传来了海兰珠病危的消息,皇太极闻后大惊大哀大悲,于是匆忙召集军事会议,部署前方战事,然后不管众臣的反对和哀求,带着亲兵快马返回盛京。
他知道自己有可能成为后金的罪人,将先辈多年的努力付诸一空,但他依然义无反顾地走了,战败了大可以卷土重来,失去了海兰珠却是永远的告别,宁负江山也不负红颜。做男儿,就该上得起天地,下对得起父母爱人,爱她,就该将她最后的时光紧紧拥在怀里,用温暖照亮另一个世界的路,让她不那么寂寞和害怕。
宁负江山也不负红颜海兰珠没等到皇太极归来,但她知道他一定在路上,其实回不回她都甘心,因为她爱过,而他爱得不比自己少,这就足够了。
海兰珠病逝,年仅三十三岁,也许她会化为蝴蝶,飞回到魂牵梦绕的大草原上,只偶尔望望盛京,哪儿有个想不起又有些惦记的男人。
皇太极悲痛不已,茶饭不思,众臣劝解无果。
皇上宜仰体天意,自保圣躬,勿为情牵,珍重自爱
皇太极为安定臣心曾自罪道::“天生朕为抚世安民,岂为一妇人哉?朕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特示谴也”,把海兰珠之死当成是天的警诫,告诫他不要沉迷于儿女之情,而该把心思用回到安国兴邦上;这何尝不是皇太极在表达对海兰珠的思念,宁负江山也不负佳人。
天地不容我,祖宗也不容她,红颜与江山,偏要我做个选择;没了爱,她守着孤独,我耐着寂寞,余生要用思念来填满这擦肩而过。都说那江山好,江山可曾为我笑?江山可曾为我闹?江山可曾有她手指间的情丝缠绕?罢了,罢了。
1643年,皇太极驾崩,天下有情人皆哭。
顺治登基,又是个多情种,痴恋董鄂妃。同样的悲剧上演,董鄂妃因丧子之痛抑郁成疾而香消玉殒,顺治万念成灰出家了残生(野史)。
结束语作为庄妃的姐姐海兰珠,同样肩负着满蒙联姻的重任嫁给皇太极,意图尽早生下皇子巩固科尔沁部的地位,这与妹妹庄妃的目标一致,两人无论从理还是从情面上讲,都不会内斗,更何况姑姑哲哲深受皇太极的信任,管理后宫,也不可能容许自己的两个侄女争宠伤了彼此颜面,损害了家族的利益。
虽然三人的史料很少,但通过时间也可以看出一些故事,排除两人内斗的可能性。
海兰珠于1634年嫁给了皇太极,1636年便被册封为东宫大福晋,而妹妹也被册封为庄妃,也就是说此时皇太极已经专宠海兰珠。如果海兰珠真有野心的话,首先便要对付姑姑夺权,也只有执掌后宫后,海兰珠才有可能处处针对庄妃,否则哲哲一定会主动干预,阻止侄女之间的内斗。
显然一切都没发生,庄妃在1638年生下顺治,就是最好的证明。
海兰珠能够得到皇太极的欢心,除了美貌,更多的是兰心蕙质的特性,而不是勾心斗角的城府,她给了皇太极有别于哲哲、庄妃的关心、体贴、温柔、奔放,没有任何的心机,就是对皇太极纯纯的爱,专心也专注,所以得到了皇太极的真心。
皇太极作为后金之主,还必须承担起传宗接代的责任,因此他的心属于海兰珠,身体却是整个后宫女人的,但这并不妨碍他去深爱一个值得用自己生命去珍惜的女人。
海兰珠也绝对不会排挤庄妃,只会成全,因为她们的使命就是为皇太极诞下皇子,巩固家族在后金的地位,无论是谁让皇太极有后,那么其他科尔沁部的女人的牺牲也就值得了。
海兰珠如是想,哲哲也是,庄妃也是。
(图片均来自网络)
jwwshirley
她们真实内心的想法只有她们自己知道,海兰珠到底有没有排挤过庄妃,从现有的历史上来看,应该是没有的,为什么这么说?也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很多人都知道后宫的争斗一点都不亚于战场上的尔虞我诈,大部分有这个疑问的人,大多是因为有一个说法,才导致说海兰珠排挤了庄妃。
(海兰珠与庄妃)
福临克死皇八子福临是庄妃的儿子,也就是之后的顺治皇帝,皇八子则是海兰珠的儿子,为什么会说福临把皇八子克死了?主要还是时间上有巧合,皇八子出生后还没有满周岁就早夭了,恰巧庄妃的儿子出生了,皇太极一开始还很难受,结果听到庄妃生了个儿子,于是认为这是个好兆头,给庄妃的儿子取名“福临”,意思是大福降临了,此时的海兰珠自然是极为难过的,只不过古时候孩子多早夭,皇太极认为没有了可以再生。正是因为取名福临这件事让很多人联想,很多人认为就是福临的到来才让皇八子早夭的,至于海兰珠怎么想也没有明确记载,不过这个说法传到她耳朵里,终究是不会开心的。
但是从后面两人的表现来看,海兰珠似乎并没有刻意排挤庄妃,反而更得宠了。
从他们的关系和目的来看,海兰珠并没有排挤庄妃的理由我们先缕一缕,先是她们两个人的姑姑嫁给了皇太极,因为没有生下子嗣,后来庄妃也随之嫁了过去,可惜又没有子嗣,要知道这都是政治联姻,清朝皇帝大多与蒙古科尔沁部落联姻,为了巩固权力,无奈之下又将庄妃的姐姐海兰珠娶了过来,此时的海兰珠已经26岁了。所以她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来生儿子的。
海兰珠不负众望,终于生下了皇八子,把皇太极高兴的大摆宴席,发出了大赦令,这是其他子嗣所想不到的待遇,有人说正是因为这样皇太极才更喜欢海兰珠,按照我的理解,我认为正是因为皇太极爱海兰珠,所以才更爱皇八子。海兰珠本就天生丽质,皇太极甚是喜欢,如今皇八子去世,皇太极认为海兰珠心理受到打击,对她的疼爱更深了。所以海兰珠也没有必要去排挤庄妃来获得宠幸,如果说嫁给皇太极的时候使用过手段,我认为也不可能,因为她本来就是带着目的来的,很明确,皇太极也想要儿子,海兰珠与庄妃的父亲肯定也说过,既然你和姑姑都没法生下子嗣,如今就让海兰珠去试试吧,为了蒙古科尔沁的地位,只能如此,再怎么说她们又是亲姐妹,虽说因为身份上的不同,可能会有些尴尬,总体来说还是挺和谐的。
再说以庄妃的聪明才智,如果真要争宠,手段根本不是海兰珠可以对付的,本身在海兰珠没嫁过来之前地位就很高了。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
虎上扬
当然不是了,宠冠六宫的海兰珠和庄妃是亲姐妹的关系。所说的处处排挤庄妃的事,都是一些影视剧,为了剧情而瞎编乱造的。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海兰珠和庄妃姐妹,为了自身和家族的命运,不但不互相仇视,而且还格外团结。庄妃进宫的时候,是一个十二岁的少女,而此时的皇太极已经四十多岁,他骁勇善战、纵横四海,承袭父志,入主中原,自信满满。他的心是赢得天下。面对十二岁的庄妃,他考虑更多的是满蒙联盟,壮大自己的羽翼。况且年幼的庄妃,在皇太极眼里,只不过是一个小女孩而矣。所以庄妃和皇太极的婚姻就是一场政治联姻根本就没有爱情。但是海兰珠不一样,海兰珠进宫的时候已经26岁,而此时庄妃进宫已九年,我们不知道海兰珠为啥晚妹妹九年进宫。但是,二十六岁的海兰珠,风华正茂,贤淑文静,貌美如花。成熟而有风韵。皇太极对她一见中情,两人相见恨晚。海兰珠进宫,应该也是一场政治婚姻,但她赢得了皇太极的心,被封为关睢宫宸妃,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象征爱情的诗句,是皇太极对海兰珠最真的告白,也是他们爱情的最好见证。事实也是如此,海兰珠之后被宠冠六宫,无人能及,也包括她的妹妹庄妃。自古红颜多薄命,海兰珠和皇太极虽然感情深厚,但是天妒红颜,就在海兰珠为皇太极生下一子后,孩子夭折。孩子的死,海兰珠痛不欲生,忧伤成疾,最后痛苦的死去了。宸妃患病的时候,皇太极正在外面统兵打仗,他一天几次派人前往关睢宫慰问,当他听到宸妃病危的消息后,放下紧张的战事,星夜赶回皇宫,可是海兰珠已经去世了。皇太极看到海兰珠的灵柩悲恸欲绝,痛不欲生。海兰珠追随自己的儿子去了,也带走了皇太极的心,短短的两年后,皇太极也突然驾崩。从此人间少了一对佳偶,多了一凄美的传说!
joust
海兰珠是庄妃的亲姐姐,她从不曾排挤庄妃,因为庄妃太不受宠,根本没有排挤的必要。庄妃也不嫉妒姐姐,因为她和多尔衮,并不是空穴来风。
庄妃,名叫布木布泰,后来,她成了名垂青史的孝庄太后。
在影视剧中,海兰珠与庄妃这对亲姐妹,为了争夺皇太极的宠爱,用尽了捻酸吃醋、你死我活的手段。
最终,海兰珠以撒娇手段取胜,占据宠冠后宫的无敌地位。
但真实的历史里,海兰珠和庄妃根本没有过争锋相对的时候。
她们都出自科尔沁草原,在分享丈夫这件事上,一直都非常大度。
那些惊心动魄的宫斗场面,不过是影视剧,为了节目效果而杜撰出来的。
皇太极的后宫里,有三个来自科尔沁草原、博尔济吉特家族的女人。
除了海兰珠和庄妃这对亲姐妹,还有她们的姑姑哲哲。
哲哲是最先嫁给皇太极的,时间是1614年,这一年,哲哲15岁。
12年后,即1626年,13岁的布木布泰,入了皇太极后宫。
又过了12年,26岁海兰珠二婚嫁给了皇太极。
这三个姑娘嫁给皇太极,并不是因为男欢女爱,而是为了巩固后金(后来的满清)与科尔沁草原的关系。
姑侄三人,共侍一夫,无论在哪个时期,都比较不合常理。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原因是哲哲、庄妃,都没能生下皇太极的孩子。
为了大局,她们不会相互排挤。
而最后入宫的海兰珠,更是身负重要使命:赶紧完成生子的政治任务。
出生于贵族的女子,家族利益永远摆在自身利益之前。
因此,哲哲与布木布泰,对于海兰珠的到来,满是是高兴和期待,根本顾不得女儿家的吃醋。
而伸手不打笑脸人,姑姑和妹妹都表示了亲热,海兰珠完全没必要去排挤。
《孝庄秘史》美人无泪等影视剧,杜撰了很多东西,但有一点,却非常尊重历史——皇太极专宠海兰珠。
海兰珠的受宠,不是杜撰,而是连正史都承认过的偏爱。
26岁的海兰珠,已经不再年轻,但皇太极却一直非常宠爱她。
她在皇太极的后宫生活了7年,一直盛宠不衰,无人能与她相提并论。
1636年,即海兰珠入宫后2年,皇太极登基称帝,海兰珠被册封为“东宫大福晋”。
这是非常高的地位了,相当于平妻。
当时,皇太极的后宫,实行的是“五妃”制。
即国主正宫(也就是原配)、东宫大福晋、西宫大福晋、东侧福晋、西侧福晋。
国主正宫,是哲哲,她是皇太极原配。
东宫大福晋,位列五妃第二,地位相当于平妻。
这个位置,一般要选一个有功劳的女人,比如生了皇子,或者相伴多年。
然而,皇太极却把海兰珠放在这里。
相比于其他妃嫔,海兰珠入宫才2年,无子无女,还是二婚,可见皇太极的偏爱了。
而皇太极还觉得自己亏待了海兰珠,册封她为“东宫大福晋”以后,就让她住在关雎宫。
清列朝后妃传稿:天聪八年来归,太宗迎之。崇德初封关雎宫宸妃,妃有宠于太宗。
后人因此而称呼海兰珠为“关雎宫宸妃”。
至于入宫10多年的布木布泰,只得了排名第五的西侧福晋(后来被翻译为“永福宫庄妃”)。
从两人的位次来看,海兰珠不可能去排挤庄妃。
毕竟,第二名排挤第一名、第三名,逻辑上还说得过去,跑去排挤第五名,就不太可能了。
1637年,海兰珠生下科尔沁草原和皇太极的第一个儿子,即皇八子。
皇太极欣喜若狂,直接颁布了大清朝的第一道赦令:除了十恶罪行,其他的罪行全部可赦免。
“自古以来,人君有诞子之庆,必颁诏大赦于国中,此古帝王之隆规。今蒙天眷,关雎宫宸妃诞育皇嗣,朕稽典礼,欲使遐迩内外政教所及之地,咸被恩泽……”
皇帝有子,自然值得庆幸。
可是,皇八子非嫡非长,前七位皇子出生没有任何大庆典,布木布泰生九皇子也没有隆重举办典礼。
唯独海兰珠生的儿子,被皇太极捧到了天上。
如果不是皇八子只活了不到一岁,后来的皇位,都有可能是他的。
清太宗文皇帝实录:关雎宫宸妃生一男孩,于生后第七个月患病,正月二十八日薨。
1641年,宸妃海兰珠病重,远在松山锦州与洪承畴决战的皇太极,放下十万大军,快马奔回盛京。
一路上,皇太极身体欠佳,鼻血直流。
为了不影响赶路,他直接绑了一个碗在下巴底下接着血,只为了能见到宸妃。
皇太极爱江山,却更爱美人。
只可惜,等到他赶到盛京时,海兰珠已经永远地离开了,皇太极只能抱着尸体痛哭。
海兰珠去世后,皇太极几次悲痛欲绝,吓坏了大臣和后宫妃嫔。
众人都劝他保重身体,可皇太极也知道自己应该振作起来,不能为儿女之情毁了江山。可是,皇太极的心根本做不到!
清列朝后妃传稿:“比薨,恸甚。昏迷伏地,继而悔曰:‘太祖崩时,未尝有此,天之生朕,岂为一妇人哉’”。
海兰珠的身后事,皇太极更是非常重视。
清列朝后妃传稿:辅国公辅国公扎哈纳承政曹海因妃丧作乐,帝怒,解曹海任,夺扎哈纳爵,禁锢。
生前死后,海兰珠都是皇太极心中的最爱。
至于庄妃,即便后来生下了皇九子福临,始终也不曾受宠。
因此,在后宫里已经是王者的海兰珠,实在没有必要费心力排挤不受宠的青铜庄妃。
二婚嫁给皇太极的海兰珠,早就没有了小女孩爱吃醋的青涩,她最大的优势,是温柔懂事。
这也是皇太极最爱她的地方。
海兰珠进宫后,虽是专宠,但她从未想要独占皇太极,甚至还时不时主动让皇太极顾及后宫和睦。
清太宗祭宸妃祝文:皇帝谕祭关雎宫宸妃。尔副位椒庭。助宣壶教。自居宫掖。礼遇有加……
她专宠的7年里,皇太极又生了6个儿子、7个女儿。
海兰珠只生下了八皇子,其余的12个孩子,分别是9个妃子生的。
由此可见,皇太极在专宠海兰珠的过程中,依旧做到了生育上的雨露均沾。
以海兰珠的盛宠,若她善妒,不愿意让皇太极雨露均沾,恐怕后宫也不会有这么多孩子降生。
值得一提的是,庄妃布木布泰的九皇子,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出生,而海兰珠的八皇子,崇德三年正月二十八日去世,前后不过相差2天。
清太宗文皇帝实录:关雎宫宸妃生一男孩,于生后第七个月患病,正月二十八日薨。
八皇子去世,还不到8个月,由此可知,海兰珠怀孕后期,皇太极还去和庄妃行了鱼水之欢。
如果海兰珠真的是个处处排挤的女人,按照她的受宠程度,庄妃恐怕没机会生下九皇子,可能也就没有后来的顺治皇帝了。
这也证明了,海兰珠并未排挤庄妃。
事实上,庄妃不受宠,有很大原因是她自己,与海兰珠无关。
皇太极在位时,关于庄妃布木布泰性格的记载几乎没有。但从顺治年间来看,当上孝庄太后的布木布泰,具有超强的政治才能,也具有极强的控制欲。
顺治年间的孝庄太后,垂帘听政,对顺治的婚事指手画脚,导致儿子成年后与她势如水火。
可见,庄妃更适合当军师、当合作伙伴。
如果皇太极是李治的话,或许也能欣赏庄妃。
但很可惜,皇太极更喜欢温柔的女人,而不是智慧的女人。
所以,庄妃和皇太极,一直不怎么合拍。
学界一直有孝庄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的谜案。
明遗民张煌言的十首建夷宫词,更是毫不避讳地指出,孝庄嫁给了多尔衮。
“上寿觞为合而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日新仪注,太礼恭逢太后婚。”
蒋良骐的《东华录》,在昭告多尔衮罪状时,也有“皇父摄政王,又亲到皇宫内院”等暗示。
尽管,有人说这是一种污蔑,但从历史角度分析,即便太后下嫁有不实的成分,但她与多尔衮关系亲密,也绝不是空穴来风。
皇太极突然去世,豪格与多尔衮争夺皇位,为了不两败俱伤,他们退让一步,准备扶持一个傀儡皇帝。
先不说这种选择,是否明知,就算一定要推举年幼皇子继位,也大可选择地位更低的其他皇子。
推选孝庄的儿子,必然受到科尔沁草原的干涉。
这是非常冒险的举动,未来一个不好,就可能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多尔衮不是愚蠢的人,能做出这样的决定,还是受了孝庄的影响。
《东华录》中对多尔衮罪行的列明,受到了当时清廷所公认。
太后在位,“皇父”一词,绝对不能乱用。
但是,用这个词的时候,无人提出反驳,连孝庄太后本人,也没有异议。
由此可见,即便没有“太后下嫁”,两人的关系也异常亲密。
而这种亲密关系,极很有可能在皇太极生前就开始了。
对于坐拥天下的皇帝而言,自己女人和兄弟有私情,根本不需要实锤,只要有捕风捉影的传言,这个女人在后宫的恩宠,就几乎断绝。
按照祖制,孝庄是顺治皇帝的生母,可以与皇太极合葬。
这是荣誉,也是地位的象征。
但是,孝庄太后临终前,特地留下遗言,委婉表达自己不愿意与皇太极合葬:
“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憾矣。”
从庄妃、到太后再到太皇太后,布木布泰的一生,非常精彩。
或许,对于她而言,在皇太极后宫的日子,是最黯淡的岁月。
长眠于地下,她不愿再过那样的日子,才特意留下这样的遗嘱吧。
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上火嗓子疼
宠冠后宫的宸妃海兰珠当然没有排挤庄妃了,宫斗剧看多了的人才会相信姐姐会为了权势地位而打压妹妹。
清太宗皇太极娶了三位来自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的女子,分别是哲哲,海兰珠和布木布泰(布木布泰就是庄妃,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海兰珠是她的亲姐姐,而哲哲是她与海兰珠的亲姑姑)。
三人之中,哲哲嫁给皇太极的时间最早,且能力强有内涵,受到皇太极的敬重,因此她地位最高,几乎无人可以撼动,虽然她并不那么受宠。
布木布泰十六岁的时候嫁给皇太极,而比她大四岁的姐姐海兰珠却比她晚九年才嫁给皇太极,并且海兰珠出嫁的时候已经二十六岁了,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
那么,皇太极为什么会取一个已经二十六岁的女子为妻?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皇太极非常爱海兰珠,以至于皇太极登基称帝之后,他在册封后宫的时候,将海兰珠封为仅次于中宫皇后哲哲的东宫即关雎宫宸妃,而布木布泰则只是次西宫即永福宫庄妃,在后妃之中排名第五。
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海兰珠在二十六岁之前的经历,但根据学者推测,她极有可能很早就嫁给了蒙古的王公贵族,但后来她守寡了,所以才改嫁给皇太极。
并且,海兰珠与皇太极有可能很早就认识,两人情投意合,但因为种种原因而没能在一起,直到后来海兰珠改嫁给他,两人才又在一起。
当初,皇太极之所以先后迎娶哲哲和布木布泰,其实都是出于政治联姻的目的,这并非是皇太极的首创,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就是如此了。
努尔哈赤时期,为了避免四处受敌,所以对科尔沁、喀喇沁等蒙古部落进行拉拢,并采取了满蒙联姻的策略,大量蒙古女子开始嫁入满清皇室。
在这个背景下,皇太极迎娶了她的第一个蒙古妻子,也就是哲哲,但她当时也只不过是侧福晋而已,直到皇太极继位为后金大汗之后,她这才被扶正为大福晋,也就是皇太极的第三任正妻。
这里要说一下的是,皇太极之所以这么提拔哲哲,是因为博尔济吉特氏其实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是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的成员,皇太极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所以才选择与博尔济吉特氏联姻,也可以达到提升自己声望和地位的目的,后来他迎娶布木布泰,也有同样的考虑。
哲哲嫁给皇太极后两年就怀孕了,由于皇太极无法与之同房,所以在努尔哈赤贴心地安排下 ,哲哲的侄女布木布泰就作为哲哲的“替补”嫁给了皇太极,封为侧福晋,此时她在皇太极后妃之中排名第二,地位非常之高。
姑侄二人同侍一夫,这在汉族历史上也有不少,在满族就更加常见了,所以大家不要感到惊奇。
不过,皇太极似乎并不怎么喜欢布木布泰,只不过为了拉拢科尔沁部落,也是为了进一步往自己脸上贴金,所以他才将布木布泰放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罢了。
在皇太极迎娶布木布泰的第二年,努尔哈赤去世了,皇太极继承了汗位,哲哲和布木布泰继续占据福晋和侧福晋的位置,并且姑侄二人配合十分默契,掌握着后宫大权。
因为地位高,所以哲哲和布木布泰被临幸的机会就多,她们分别生下三个女儿,但可惜没有都生下儿子(福临是皇太极称帝后才出生的),这让科尔沁部十分着急。
皇太极继位八年之后,也就是天聪八年,为了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盟关系,科尔沁部又将海兰珠送到盛京,皇太极高兴地不得了,当即表示要娶海兰珠为妻,不久后他就举办了空前隆重的婚礼,这种待遇是哲哲和布木布泰都没有享受过的。
我们已经很难知道海兰珠二十六岁之前究竟经历了什么,总之她这个年纪在当时是非常尴尬的,可以说是老姑娘了,极少有人愿意娶的那种,但这并不妨碍她受到皇太极的宠爱。
因为海兰珠的到来,皇太极后宫妃子的排名发生了一些改变,哲哲依旧是第一,海兰珠则跃居第二,而不受宠的布木布泰只能下降到第三。
这还没完,海兰珠嫁给皇太极不久,又发生了一件事,让布木布泰的地位再次受到极大影响。
事情是这样的,在皇太极率领的后金军队的不断攻打下,蒙古帝国最后一任大汗林丹汗远遁青海,最终在天聪七年的时候去世,他的大福晋博尔济吉特·娜木钟(蒙古阿巴亥郡王之女)在第二年为她生下一个遗腹子阿布鼐。
由于受到后金的威胁,林丹汗八大福晋之一的博尔济吉特·巴特玛璪(与钟木娜是同一个部落)于天聪八年带着部众投降了皇太极,皇太极考虑到她的巨大影响力,最终决定娶她为妻。
天聪九年,娜木钟见巴特玛璪受到了皇太极的礼遇,自己在蒙古的日子也不好过,于是也带着儿子阿布鼐及一千五百户投降皇太极,并献上历代传国玉玺(据说传国玉玺也被她送给了皇太极,但后来被证实不是真的传国玉玺),皇太极高兴地不得了,便也迎娶了她。
至此,皇太极的后宫之中又多了来自蒙古黄金家族大汗的两位遗孀,由于她们对后金拉拢蒙古诸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所以皇太极在称帝之后,就分别册封娜木钟为西宫即麟趾宫贵妃,排民第三;封巴特玛璪为次东宫即衍庆宫淑妃,排名第四,二人地位虽然在哲哲和海兰珠之下,但高于布木布泰。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微妙之处,皇太极在册封后宫的时候,刻意在避免海兰珠的地位被两位林丹汗的遗孀盖过,反倒是布木布泰比较尴尬,地位一落千丈,成为了五大妃中排名最末的人。
为何会如此?还不是因为皇太极宠爱海兰珠,而不宠爱布木布泰。
海兰珠嫁给皇太极两年后,生下了皇八子,皇太极高兴得不得了,下达了清朝建立以来的第一道大赦令,并举办了隆重的庆祝仪式,还对海兰珠的家人进行了赏赐。
这件事的特殊之处在于,皇太极前七个孩子出生时,他并未举行任何大型仪式,之后布木布泰生下皇九子福临,皇太极庶妃生下皇十子韬塞,以及钟木娜生下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皇太极也都没有举行任何庆祝活动,由此可见他对海兰珠的宠爱有多深,这也就说所谓的爱屋及乌吧。
只不过天公不作美,皇八子在出生半年之后就夭折了,这对皇太极和海兰珠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为了安抚海兰珠的情绪,皇太极对她的宠爱更甚,两人几乎到了形影不留的地步,但海兰珠也并非像影视剧中所说的那样排挤布木布泰,这从以下几件事中可以知道原因:
第一,当初海兰珠之所以会嫁给皇太极,布木布泰其实做了不少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家族利益的考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姐姐的人生大事考虑,毕竟两人是亲姐妹,相互关心是应该的。
因此,布木布泰作为海兰珠的亲妹妹,又是半个媒人,所以海兰珠排挤她的可能性应该比较小,只不过因为皇太极喜欢海兰珠,这才让海兰珠这个后来者在地位上超过了她。
第二,从家族利益考量,哲哲、海兰珠和布木布泰的任务就是生下儿子,维护好满清皇室与科尔沁部的关心,但哲哲和布木布泰很长时间没有生下儿子,因此海兰珠嫁给皇太极其实是有必然性的。
而就在海兰珠怀孕待产的时候,代替她服侍皇太极的人正是布木布泰,布木布泰在那时候也怀上了孩子,海兰珠的儿子去世后不就,布木布泰就生下了儿子福临。
试想一下,如果海兰珠真的要排挤布木布泰,她这么会让布木布泰侍寝并怀孕呢?
要知道,皇太极那时候是住在盛京皇宫的,按照当时的建筑格局,五宫后妃就住在一个大院子里的不同院落,皇太极去哪个妃子那里睡觉,别的妃子闭着眼睛都听得出来,海兰珠要真想排挤布木布泰,那简直不要太容易。
只能说,为了家族利益考虑,在自己不能侍奉皇太极的情况下,海兰珠让布木布泰填补了自己的空缺,这是姐妹两完美的配合,根本谈不上排挤。
从另一方面来讲,海兰珠如果真要排挤人,也不应该排挤布木布泰,而是林丹汗的两位遗孀钟木娜和巴特玛璪,因为这两人跟她不是一个家族的,但她们地位更高,影响力也更大,是真正的“敌人”。
但是,钟木娜和巴特玛璪并未受到任何排挤,尤其是钟木娜,她小日子过得不错,她的家人到盛京来还受到了皇太极的热情招待,并且连续生下一子一女,可见她得到了皇太极的宠爱,不像是遭受排挤之人。
因此,海兰珠连钟木娜和巴特玛璪都没有排挤,又怎么会排挤亲妹妹布木布泰呢?
第三,海兰珠的人品和性格都很好,这也是皇太极喜欢她的重要原因之一。
海兰珠去世之后,皇太极曾在一篇祭文中说到她的为人,说她虽然地位不是最高的,但是对待别人礼遇有加,将宫中大小事情处理得很好(哲哲作为皇后总览后宫诸事,海兰珠则是她的助手,负责处理具体事宜),后宫也很和谐,堪称是后妃们的楷模。
尔副位椒庭,助宣壶教,自居宫掖,礼遇有加。方期克享遐龄,不意中道奄逝,朕怀悯恻。念芳型之不远,忆淑德而增悲,是用备陈祭物,以荐馨香。
从这篇祭文我们可以看出,海兰珠虽然只是个妃子,但职权形同皇后,想打压谁跟闹着玩似的。
不过,海兰珠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极力维护后宫和谐,是一位合格的后宫管理者,“淑德”二字也说明她人品是过关的,不是那种争风吃醋,用手中权力打压其他妃子的人。
影视剧中之所以要说海兰珠排挤布木布泰,其实是为了刻意凸显“宫斗”这一元素,从而增加故事的精彩程度,但其实海兰珠与姑姑哲哲、妹妹布木布泰是站在一条战线的,她们的关系非常好。
海兰珠的儿子去世后,布木布泰生下儿子福临,这让她稍稍感到欣慰,但她心中的悲伤之情依然没有缓解,还开始生病并越发严重,崇德六年的时候就去世了。
据记载,崇德六年九月,皇太极正率领后金与科尔沁蒙古联军与洪承畴率领的明军对峙于松山,海兰珠生病的消息突然传来,他便连夜拔营,准备赶回去见自己的爱妃,但他刚走到半路上,就传来了海兰珠去世的消息。
皇太极得知爱妃已经去世,犹如五雷轰顶,立马快马加鞭赶了回去,当他看到海兰珠的遗体之后,数次悲痛得昏了过去,以至于皇后哲哲和大臣们都很担心他的身体,纷纷劝他要“自保圣躬,勿为情牵,珍重自爱”。
海兰珠去世之后,皇太极依旧忘不了她,多次亲写祭文,并到坟前祭拜,还举办隆重的祭礼,这是皇太极后妃之中没人有过的待遇,由此可见他对海兰珠用情至深,其他人是无法替代海兰珠的。
海兰珠去世后两年,皇后哲哲也去世了,布木布泰的地位也因此得到提升,但皇太极对她的宠爱并没有因此增加。
有一个说法是,皇太极俘虏洪承畴之后,将其带到盛京,还派遣范文程等汉臣轮番劝降他,但收效胜微,皇太极因此十分着急,食不甘味。
布木布泰听说这件事后,便自告奋勇去劝说洪承畴,那时候洪承畴绝食,她便一口一口给洪承畴灌下参汤,连续数日如此,最终感动了洪承畴,投降了清朝。
因为这件事,皇太极对布木布泰跨目相看,便开始宠爱她,但其实这件事并不见于任何史料记载,极有可能是杜撰的。
以现有的史料来看,布木布泰不受宠爱,是她自身的问题,不是哲哲、海兰珠,也不是任何其他人排挤的结果。
不过,布木布泰虽然不受宠,但她运气很好,生下了儿子福临,并且她很聪明,还富有谋略,在皇太极去世之后,她认真观察朝中夺位之争,适时对多尔衮进行拉拢,最终让儿子福临成为了皇帝,自己也当上了太后。
总结一下:皇太极五大妃之中,最受宠的确实是海兰珠,但她不会、也没必要对妹妹布木布泰进行排挤,因为她跟布木布泰是一家人,是利益共同体,更重要的是她不是那种争风吃醋的人,更不会使用阴险手段打压任何人。
海兰珠在历史上出场的时间很短,但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力,这主要得益于皇太极对她的宠爱,但其实布木布泰才是真正的主角,她在后半段爆发,可以说是极大改变历史走向的一个人物。
最棒的点点
孝庄与海兰珠,以及她们的姑姑哲哲都是亲属关系,即使有什么不愉快,也不会涉及整个部落的利益。
哲哲是最先嫁给皇太极的,但是她一个人力量不足以维护部落的长盛不衰,于是她又向皇太极推荐了孝庄(布木布泰),也就是影视剧里常演绎的大玉儿,后来海兰珠的丈夫去世,为了部落的利益强大,她又被献给了皇太极,无论怎么看,这三位的联手,看起来都是以部落利益为先的。
当然说三人之间和谐得没有一点波澜,好像又有些不可信,毕竟都是嫁给同一个人,都是千娇百媚的女人,谁也不愿意独守空闺。
历史是不会记载她们之间的内心感受,但是人性这东西,无法考验,就如阳光没法直视一般。谁的内心曝晒在阳光下,都有一些灰尘。
布木布泰(孝庄)入宫是因为部落利益,而且她入宫之后也不如姐姐受宠后金天命十年二月,十三岁的布木布泰,由她哥哥吴克善护送到盛京,嫁给皇太极,为其侧福晋,其姑哲哲为大福晋。
才13岁的小姑娘,比城府她不如姑姑哲哲,比风情她不如比她年长的姐姐海兰珠,所以稚嫩的布木布泰入宫,也仅仅是个普通的妃子。
她根本没有引起皇太极的注意,皇太极对她更多的还是“相敬如宾”,夫妻之间过得客气了,也就没有什么感情了。
布木布泰在刚刚进宫之时可能还不解风情,后来在懂事之后,心中也难免会有微小的变化,如果她有一丝嫉妒心理,其实也属于正常人性。
反观海兰珠,她完全没有必要去针对一个没有什么威胁的妹妹,她三千宠爱在一身,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再说她要的不过是宠爱而已,根本就没有其他的野心,除掉妹妹,或者姑姑,只能让她在宫中形单影只,她不会愚蠢到做如此傻事。
所以这三位之间,只有互相之间的利益,并没有过多的争斗,如果有,那也只是女人之间的小龃龉而已。
海兰珠垄断后宫,布木布泰知道争斗不过,但是她是聪明的,她可以不要宠爱,但是权利不能旁落崇德元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册封崇德五宫后妃,也称五大福晋:皇太极时,蒙古族女子几乎垄断后宫,仅科尔沁贝勒布和一家就有三位。
布木布泰从蒙古大草原来到盛京,给皇太极生下一男三女(儿子福临即后来的顺治帝),受封为永福宫庄妃。
在这后宫之中什么是最大的依靠,那一定是子嗣,皇帝再宠爱于自己,总会有退位的那一天,但是儿子不同,他就是初升的朝阳,只会日渐光芒万丈。
海兰珠在宫中得到了最多的宠爱,被封为宸妃,而且她住的地方也叫“关雎宫”,一个宸字就代表了皇太极的极端爱慕,更何况她住的地方还叫“关雎宫”,关雎”一词取之于诗经‧国风‧周南‧关雎篇,诗序注云:“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海兰珠的宠爱与日俱增,可是子嗣难以为继,最后还让自己病倒了,从这里反映出一个问题,海兰珠是那种柔弱的女子,因为我见犹怜的娇俏模样深得皇太极喜爱,可是正因为这样的爱,才使得海兰珠无福消受。
布木布泰(孝庄)虽然宠爱不及海兰珠,但是她对于权利的掌控比她姐姐强了很多。
她们姐妹俩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部落利益,但是她们又自有不同,海兰珠要皇太极的宠爱,布木布泰要的是那高高在上的权利,两人要的东西不同,也就不存在大的矛盾了。
danielcaac
瞎扯淡,人家是姐妹,在皇宫中都是互相照顾的,有词语形容情同姐妹就是说的她们俩。
要说明她们的关系,首先要从她们为何嫁入宫中说起。
姐妹二人同皇后哲哲都是亲戚,哲哲是她们的姑姑,二人都是为了延续宗族因为政治利益才嫁给皇太极的。
姐妹二人都是来自于科尔沁,话说这个科尔沁牛肉确实不错,香嫩可口… 咳咳, 主要是科尔沁是内蒙最熊的部落,没办法就政治联姻,满蒙联姻是常事,于是就把哲哲嫁给了皇太极,结果哲哲不孕,于是就让孝庄,也就是庄妃来,结果庄妃一连生了好几个姑娘,这对于部落地位来说并不足以保证,于是就让海兰珠来,结果海兰珠确实给力,来了就给皇太极生了一个儿子,八阿哥。而这个儿子是皇太极28年来第二次的男婴,母凭子贵,所以皇太极对海兰珠特别喜爱。
其实他们共同嫁与皇太极都是一个目的,想要生一个属于蒙古血脉的皇子,将来能使得部落一飞冲天,不在被强敌环绕。
所以说,她们三人都是带着一个目的而来,所以是团结的,毕竟首先政治的婚姻就是有目的性,她们不团结的话,得不到宠爱被别人抢去机会,那么对于自己部落复兴大大的不利。
不过姐妹之间的嫉妒肯定是有的,皇太极对海兰珠是十分喜爱的,因为海兰珠所生的八阿哥刚满月就病逝了,抑郁成疾,弥留之际皇太极正在松山战场上指挥作战,听到海兰珠病急皇太极马上赶回盛京,无奈慢了一步,没有看到最后一眼。于是悲伤的皇太极亲自主持了她的葬礼,并封号敏惠恭和元妃,这是清朝封号字数最长的妃子。
海兰珠的死对皇太极打击很大,郁郁寡欢,皇太极于两年后也撒手人寰。不过皇太极对海兰珠可能更爱,但是不代表她不喜欢庄妃,不然庄妃不能仅仅是生了几个女儿的情况,而且海兰珠儿子死后,庄妃也生了一个男婴,可以说他们的目的最终还是达到了。其儿子福林,就是后来的顺治帝,名字也是因为为了冲淡海兰珠儿子的死对于皇太极的影响而其,意思是福到来。
庄妃也是个人物,一生辅佐顺治和康熙,是历史上著名的杰出政治家。
喜欢请关注我,每天推送有意思的文章给您。
GZ_蒙查查
在清太宗皇太极的后宫之中,有一桩美谈:“姑侄三人,共侍一夫。”
这姑侄三人,都来自科尔沁部落。分别是哲哲皇后、宸妃海兰珠、庄妃(孝庄)。
其中,宸妃和庄妃,还是一对亲生姐妹。
这对姐妹花入宫的时间差距非常大,而且受宠程度也是天壤之别。
在讲这对姐妹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人物,那就是她们的姑姑——哲哲皇后。
哲哲出身于蒙古大领主世家,是清初满蒙联姻制度的核心人物。
1614年,15岁的哲哲嫁给了比她大7岁的皇太极,成为了一名福晋。
哲哲贤能聪慧,将后宫一应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因此皇太极给足了她尊宠,哲哲在后宫中的地位自然也是首屈一指。
婚后10年,这位哲哲福晋有尊宠有地位,但也有遗憾,她的肚子始终没有任何怀孕的动静。
为了巩固婚姻,哲哲的娘家人又将13岁的布木布泰也嫁给了皇太极,她是哲哲的亲侄女,也就是未来的孝庄。
布木布泰,也就是海兰珠的亲妹妹,皇太极的庄妃。
13岁的布木布泰嫁给了自己的姑父,可谓是压力山大。一方面,她背负着巩固政治联盟的使命。另一方面,她要帮姑姑缓解生育压力,给皇太极生儿育女。
说来也巧,布木布泰嫁过来的头一年,她的姑姑哲哲就怀孕诞下了一个女儿。
布木布泰这个名字用蒙语读作“天降贵人”,还别说,她确实像是姑姑的贵人。
布木布泰的肚子也十分“争气”,她先后为皇太极生了三个公主和一个皇子。皇九子福临,正是未来的接班人顺治皇帝。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哲哲被封为皇后,布木布泰被封为庄妃。
尽管有皇子加身,但庄妃并不受宠,她在宫中的日子,过得十分平静。
庄妃入宫9年后,她的亲姐姐海兰珠也进宫嫁给了皇太极。
这里有一点悬念,古人婚嫁讲究“长幼有序”,为何妹妹都出嫁快十年了,姐姐才出嫁呢?
也就是说,当年哲哲婚后10年不孕,这才从娘家又挑选侄女嫁进皇宫,并没有考虑到姐姐海兰珠。
况且,布木布泰13岁嫁过来,而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她已经是26岁的“高龄”了。
更离奇的是,翻遍所有史料,都找不到有关海兰珠26岁之前的经历记载,感觉更像是刻意抹去的一笔。
很有可能就是,在孝庄进宫之前,姐姐海兰珠已经嫁人了。
有传闻称,海兰珠在嫁给皇太极之前,她曾嫁给了蒙古的林丹汗。林丹汗统治的察哈尔部与海兰珠所属的科尔沁也是有联姻合婚的大部。
更为巧合的是,1634年林丹汗去世,而也是在这一年,海兰珠嫁给了皇太极。虽说只是猜测,但是26岁才嫁人的海兰珠,还是带有很多神秘的色彩。
但不管怎么说,哪怕海兰珠比妹妹晚10年进宫,她还是赢了。
相比于妹妹的平淡,姐姐的气场,让皇太极的内心波涛汹涌。
皇太极初见海兰珠时,就被她成熟丰韵、娇丽动人的外貌和气质吸引。可谓一见倾心。
很快,海兰珠被封为“宸妃”,赐居“关睢宫”。
关睢宫顾名思义,取作《诗经》中“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此等比喻,皇太极对她的爱慕之情,可见一斑。
当时的后宫女人中,论地位,哲哲皇后最高贵,资历也最深。但论受宠程度,无人能及海兰珠。
皇太极对海兰珠的感情,是连历史都承认的偏爱。
来看看皇太极是如何专宠海兰珠的。
海兰珠入宫不久便怀孕了,第二年就生下了皇八子。
皇太极欣喜若狂,甚至有意将刚出生的婴儿立为太子,作为自己的皇室继承人。
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皇太极一个人高兴还不够,他还要和天下臣民一起分享自己喜得爱子的喜悦。
他在宫内大摆宴席,请众臣欢聚一堂。还颁发了清朝第一道大赦令,除了十恶不赦的大罪,一切犯罪监禁的人全部免罪。天子有喜,普天同庆。
赏赐都赏到犯人头上了,生下贵子的爱妃海兰珠,皇太极自然是不会落下的。
海兰珠所居住的关睢宫里,金银珠宝、绫罗绸缎排着队地进场。皇太极还封宸妃的母亲为和硕贤妃,赏赐仪仗。
皇八子诞生的庆典,整个盛京都喜气洋洋,热闹非凡。这份喜悦和殊荣,也传到了远在大草原的蒙古部落,蒙古各部落的首领都亲自前来供奉贺礼。
此时的皇太极,已完成了开疆拓土建立大清帝国,受到了各部落的顶礼膜拜。再加上宠妃生下贵子,当真是万事顺遂,心想事成。
正所谓乐极生悲,就在皇太极坐拥江山和美人的时候,命运给了他一记晴天霹雳。
海兰珠所生的皇八子出生才半年,便不幸夭折了。
初为人母的海兰珠,还没好好享受天伦之乐,就痛失爱子。她无法接受这个打击,整个人变得郁郁寡欢,茶饭不思,身体每况愈下,长期卧病在床。
作为孩子爹的皇太极,他忍着心痛和忧伤,一边安慰爱妃,一边在战场领军作战。
1641年,皇太极率领铁骑在松山对决明朝军队,双方数十万大军热血纷争、战争如火如荼。盛京使节匆忙报信,报“关雎宫宸妃有疾”。
皇太极心里一慌,他连夜策马飞奔回宫,留下一众战士固守战场。
没等到皇太极赶回海兰珠的身边,信报使就传来了“宸妃病笃”的噩耗。终年33岁的海兰珠,没来得及与皇太极做最后的告别,就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回宫后的皇太极直奔关雎宫,可关雎宫里香消玉殒,皇太极当场痛哭到昏迷了过去。
清醒过来的皇太极整日沉迷在悲伤里,他这种“生无可恋”的状态也让前朝后宫的人噤若寒蝉。朝臣们小心翼翼地劝皇帝“自保圣躬,勿为情牵,珍重自爱”。
皇太极也自知需要冷静,他对自己的状态也十分自责,他曾亲口对周围人说,他在父亲去世时,都不及此刻海兰珠去世心痛难过:
“太祖崩时,未尝有此,天之生朕,岂为一妇人哉”。
虽说皇帝要以国家大局为重,但是海兰珠的音容笑貌还是让他难以从悲伤中走出来。哪怕是九五之尊,也不能免人之常情。他给已去世的宸妃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频繁地举行各种祭奠。
之后每年的月祭、大祭、冬至祭、去世周年祭…每一次都非常庄重,富有极强的仪式感。“次次仪典隆重肃穆的祭礼,篇篇文词典雅庄重的祭文,都表达着皇太极的无限哀思。
海兰珠离世后,别说孝庄了,后宫所有女人都成了透明人。伴随海兰珠下葬的,还有皇太极对爱情的真心。
公元1643年,皇太极在盛京驾崩,享年五十二岁,此时,距离海兰珠病逝,仅仅过去两年,正应了那句话——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讲到这里,故事的男女主角已下线。那么,海兰珠和孝庄这对姐妹,是否真是互相排挤呢?
其实,这个说法是不符合当时的背景的,纯属子虚乌有。
首先,姑侄三人同嫁一夫,就是满蒙联姻的最好体现。
姑侄三人先后进宫,是一种满蒙政治交流的进一步升华。她们三人来自共同的家族、有着共同的民族目标,必然是团结一致的。
还有一点,海兰珠嫁给皇太极,孝庄是帮了忙的。
1634年,皇太极表明想再次迎娶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落后妃的想法。这个时候,哲哲和孝庄极力向皇太极推荐了海兰珠。
当然,她们这样做的目的还是因为她们也看出了皇太极对于科尔沁部落的重视,因而出于“肥水不流外人田”,才向皇太极推荐了海兰珠。
由此可见,哲哲、孝庄、海兰珠先后嫁给皇太极,她们是非常清楚自己身上的任务的,就是要维系蒙古科尔沁部落在朝堂上的权势和地位,并且要为皇太极诞育一位具有科尔沁血统的继承人,这样便可长久的维护科尔沁部落的利益。
抛开政治因素,姐妹二人的性格,也决定了她们不可能互相伤害。
在皇太极的后宫中,姑姑哲哲最资深,姐姐海兰珠最得宠,孝庄则显得十分平凡。
但孝庄心志也不在于争宠,更像是有事业心、有大局观念的女人。她十分清楚,她入宫比姐姐早九年,就算要争宠,也不必现在来和姐姐争,争不过是事实。
若真的争起宠闹起别扭,岂不是丢尽了家族的脸面,让别人看了笑话。
后来皇太极去世,也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皇太极的猝然驾崩,还没有来得及立下遗旨指定继承人,众宗室旗主开始了激烈的皇位争夺战。整个宫廷都卷入了斗争的漩涡,皇宫也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
最后,孝庄在多尔衮的帮助下,排开了皇长子豪格,让自己的儿子福临坐上了皇位。她也升级为圣母皇太后。
孝庄志不在争斗,同样的,海兰珠也是个与众不同的女人。
她的魅力,不光体现在承宠的能力,还有她的人物闪光点。
史料中曾形容海兰珠“心如清水”。通过这个词语,我们大致就能判断出海兰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她不仅美貌出众,更难得的是那份我见犹怜、温柔如水的气质。
这种气质,是被海兰珠早前的生活经历浇灌出来的。
别的女人见了皇上,多半会十分主动、热情。而海兰珠不仅稳重,深邃的眼神里实在有太多内容,有忧郁,有柔情,她不需要多说话,就得像一株清冷的百合花。
恰恰是这种气质,深深吸引了皇太极。海兰珠的柔弱也激起了他的保护欲。所以他对待海兰珠格外怜香惜玉。
而海兰珠呢,她也十分给力地回馈皇太极这份宠爱。
她可以保持少女的烂漫,又多了一份成熟体贴和善解人意。服侍皇太极也是极为用心的,给了皇太极以充分的温柔与爱慕,这就让皇太极对其是愈发的恩爱。
一个脾气温和、无欲无求,不争不抢,又获得独一份的专宠,她又怎么会去排挤与自己一同远嫁的亲妹妹呢!
由此可见,历史上的海兰珠虽获皇太极的宠爱,但她并没有恃宠而骄,去排挤、打压自己的亲妹妹孝庄。
相反,海兰珠、孝庄以及她们的姑姑哲哲,都是带着共同的家族和民族“使命”嫁给了皇太极,她们只会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其他人,不会因此而“内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