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曾发生的事,历史小说是以历史为蓝图,跟据作者表达需要进行修改的文学。
试结合作品分析新历史小说的特点
水山寒一
历史小说让你喜欢上历史 而历史著作给你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我就是先读三国演义喜欢上了三国 接着读了三国志 现在一直都再找史书看 历史看多了 就发现 现在发生的事都不新鲜
夏夏家内小谁
源于历史,但可以根据作者的需要做适当的艺术加工。
历史小说始终不能当作历史,因为根据作者需要会加入许多艺术手法,就像现在的架空小说,玩穿越一样,看看也就是了
李钱儿的MAMA
《江山美人志》。坐拥江山。异世界帝王行。《江山如此多娇》。《江山如此多枭》。《品花时录》。声色犬马之风情大宋。《异界药师》。《亵渎》,以上的都是历史类小说中,个人认为相当经经典的小说!其实穿越架空历史小说,到现在还是一个相当热门的小说题材,所以我很疑惑你威慑么会觉得无书可读?还有个人推荐中国最大的小说阅读网“起点中文网”,虽然会收取一定的vip章节的阅读费用,但总体来无论是书的种类,还是更新无疑都是最好的!当然如果你要看免费的书那么只有看盗版!在这里推荐“天翼小说网”,“拉风中文网”,“书录小说网”,“第九中文网”,“天涯小说网”,等盗版网站。当然本人并不支持看盗版书,如果你有能力的话,还是尽力支持正版吧!毕竟作者也不容易啊!你不会希望有一天你真看得爽的某部小说突然太监了吧!比方说你正在等待的《庆余年》,。。。。。。呸!呸!呸!我可也是正在等他更新那!哎!所以支持正版吧!再次代表无数等待更新的书友们,祈祷各位作者们做人更“坚挺一点!!!”哦!差点忘了《回到明朝当王爷》写得确实不错!一开头的写得看了以后完美实现了由低潮到高潮的过程,代入感很强,yy也很有理!但是中后部分却令人大失所望,情节很拖拉!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一本好书!恩!还有一本好书《高太尉新传》,一本牛书啊!
捕£捉影
历史小说把诸葛亮神化了
其实有很多都不是诸葛亮做出来的
比如我们熟悉的草船借箭等等...
历史是客观的
而历史小说带有了作者的主观判断...
Xiang
1 古代文学:先秦—清末(1840年前)
近代文学:1840—1917年,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过渡时期。
现代文学: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为开端,到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召开。
当代文学: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以后的文学。
2 《新青年》: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陈独秀主编,创刊号登载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一文,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重在“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新青年》是中国现代思想的发端。
3 1917年1月,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大力倡导白话文。
1917年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主张。这两篇文章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端。
4 文学革命的意义:1、体现了思想解放和思想启蒙的特征。
2、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力量。
3、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4、使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
5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茅盾等,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强调“为人生而艺术”。
6 创造社:1921年6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最重要的社团之一。发起人: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田汉等。前期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认为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在文学理论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忠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反对“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写实主义。
7 从鲁迅那里,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两大主要题材——农民和知识分子。
8 鲁迅在历史转折关头参与历史发展的宣言,中国第一篇白话现代小说。《狂人日记》
9 《狂人日记》
主题:“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端”,充满了尖锐而深刻的理性批判精神。
艺术特色: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艺术创新,扩大了小说的审美张力,从不同的思路解读“狂人”形象,可以得出不同的认识。
贡献与价值:这些内容与形式上的现代化特征,调整、更新了我国传统的创作思维和审美习惯,具有为现代文学奠基的价值和划时代的意义。
10 阿Q神胜利法:指弱者在强者面前得不到物质上的胜利(得到的只是欺侮和压迫),又不去以自强的行动争取胜利时所采用的一种虚妄、想象的精神安慰来缓解和冲淡心灵痛苦的方式,是一种消极的自我麻醉,具有欺软怕硬、自欺欺人、自我解嘲、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的特征。这是中国传统和同时代人所具有的精神特征。
11 阿Q的三个特征:贫(无产者)、愚(思想落后)、弱(受到封建意识的毒害和人群的欺凌)
12 《祝福》之祥林嫂形象分析:
①通过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与封建夫权、族权相结合的神权对穷苦妇女造成的精神痛苦和毒害。
②祥林嫂悲剧性格的深刻性突出表现在她的美好品格和求生的希望被残酷毁灭的过程中
13 鲁迅唯一涉及爱情的小说——《伤逝》
(1)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单一模式化,实现了小说的开放性和创造的可能性,把日记、杂文、诗歌、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技巧融入小说。
(2)对西方小说技巧的吸纳。
(3)复线结构和复调主题。《呐喊》和《彷徨》这两本小说集以生活体验的深切、表现格式的特别与艺术上富有独创性著称,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
15 《故事新编》创造了“古今杂糅”的艺术手法。
16 鲁迅的看客:是鲁迅小说中独特的“互看结构模式”——这是鲁迅对历史人的喜剧和悲剧性认识。以看客的麻木和残忍来观照中国人的沉睡和不觉醒。看客在鲁迅小说中是一个庞大的“无个性群体”,常常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的群像,他们对进步力量的无知,构成了封建吃人礼教的舆论传播工具和帮凶。
17 鲁迅的国民性:所谓国民性,是指一个民族由于生活在同一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价值尺度、道德规范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民族意识、民族风格等。
18 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鲁迅反的不是“传统文化”,而是“文化传统”——那种不把人当人看、蔑视个人价值与尊严从而造成几千年“吃人”历史的专制主义。
19 鲁迅的贡献:
1、在创作方面:开创了中国20世纪现代文学的新传统,推动了新文学的现代化。
2、在我国现代文学的理论探讨与思想斗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3、在外国文学译介和中国古籍整理研究方面的贡献。
4、进行社团活动、组织培养新文学队伍方面的贡献。
5、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
20 鲁迅的精神
1、强烈的爱国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
2、韧性的战斗精神;
3、博才众长,勇于创新的精神。
21 问题小说的特征与缺失:
1关注社会人生问题的现实精神
2题材广泛,涉及面广
3缺失:社会功利性与概念化
22 冰心的知识点:
(1)圣母颂 “母爱”
(2)童心曲 “童真”
(3)自然赞 “自然”
23 许地山的知识点:
作品特点:多写缅甸、印度等异域生活,充满了南国情趣。
24 鲁迅之乡土文学:所谓“乡土文学”,主要就是指这类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
25 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兴起的原因
小说主张再现作家的生活和内心处境,不强调对外部世界的描写,侧重作者心灵、心境的大胆敞露,揭示个人内心隐秘和灵与肉的冲突,尤其是处在变态社会中人的变态性心理,以此向封建旧道德和礼教宣战。
26 《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 作者是郁达夫
27 郁达夫的知识点
主题
1、突出表现五四青年对人性解放地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
2、鲜明的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情怀。
特点
1、自我写真。(大胆的自我暴露,感情率真、诚挚)
2、感伤的抒情。单纯的感伤抒情格调,忧郁、颓废、忏悔情绪。作品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感伤美和自然美
3、结构的散文化。小说善于创造风景画,呈现出强烈的诗情画意,用瞬间万变的自然景物来创造和渲染气氛
28 80年代伤痕文学: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一批通过对文革生活及文革后人们的精神创伤的真实描写、大胆揭露、愤怒鞭挞,悲剧性地展现了那一场社会动乱及其给人们造成的肉体和精神上的永不可平复的“伤痕”的作品。
29 反思小说:指七八十年代之交开始出现的对建国三十多年来的历次政治运动和社会的曲折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的命运的影响进行了冷静反思、重新审视的小说创作潮流。
30 知青小说:知青小说的作者曾是“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作品的内容多为知青在“文革”中的遭遇,也包括知青后来的生活道路和思想情感。
31 梁晓声的知识点:作品歌颂知青的悲壮的英雄主义。
32 改革小说:改革小说出现于70年代末,80年代前半期形成高潮。反映改革开放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生活、思想观念、文化心理的变革与冲突的文学创作潮流。
33 风情小说:以特定地域、特定历史时期的风俗文化、风土人情为主要审美对象的小说。
34 汪曾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35 贾平凹的知识点:1983年以后,“商州系列”小说,开始引起文学界注意。
36 寻根小说:80年代中期,作家不再满足于用社会政治的眼光来看待现实生活,而是开始思索深层的民族文化问题,对传统文化予以审视、剖析、继承,称之寻根小说。
37 先锋小说:指的是80年代以来具有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小说创作潮流。“
38 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是对普通人们庸常生活的关注与描写,对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芸芸众生的生存状态、生命状态、精神状态的关注与体验。
39 新写实小说的特点:
1、庸常人生的平时叙写
2、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
3、世俗化的平易语言
4、自然悲婉的审美风格
40新历史小说:和新写实小说同根异生,只是把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大致限定在民国时期,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 。
41 《尝试集》: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早的新诗集 作者 胡适
42 初期白话的贡献:
1、运用明白易晓、自然现成的白话语言作诗
2、讲究自然的音节,不求对仗和旧韵
3、追求诗体的大解放
43 初期白话的不足:
1、诗歌过于平实,情感浓度不够,想象力不足,缺少诗歌的意味
2、语言上散文化倾向,使诗歌失去了韵律感和节奏感
44 现代诗歌奠基之作:郭沫若的《女神》
45 《女神》的主题内涵
一 反抗、破坏、创造的主题。
(1)“反抗”,源自人的解放与觉醒;“破坏”,基于现实的黑暗、冷酷、腥秽;“创造”,是人类得以前行的动因。
(2)“五四”精神:怀疑、批判、反抗、破坏、创造。
(3)凤凰涅磐、女神之再生集中表现了上述主题。
二 爱国主义的主题
炉中煤》、凤凰涅磐、女神之再生 。
“五四”是中国现代新型文化的青春期,郭沫若的爱国也表现为对“青春中国”、“新中国”的向往与追求。
三 歌颂“偶像破坏者
公开宣称“我又是一个偶像破坏者呦”,“便是天上的太阳也在向我低头”。
这个“自我”是诗人自己,也是当时千千万万要冲出陈旧腐朽的牢笼,要求不断毁坏、不断创造、不断努力的中国青年。
四 对“劳工神圣”的景仰和颂扬
五 对大自然的礼赞
46 《女神》的艺术特色
1、个性化
2、抒情性
3、自由精神
4、浪漫情怀
5、创造性
47 《女神》意义上的不足:不足:过于强调自由的形式,缺乏诗性和韵味,适宜朗诵,不宜品味。
48 新月派的任务:“使诗的内容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
(代表人物 闻一多 徐志摩)
49 新月派的诗歌主张
1、“理性节制感情”的美学原则
2、提倡以“和谐”、“均齐”为新诗的审美特征
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音乐美:音节的整齐与和谐
绘画美:辞藻的美,视觉鲜明的色彩感
3、倡导新诗的现代格律化
50 新格律诗:中国现代新诗的一种形式。五四以后出现的新诗中不同于自由诗,又有别于传统诗体,没有固定格律的格律诗体。(闻一多最早提出)
51 徐志摩诗作特点
1、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2、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3、词藻华丽,风格清丽,呈现出明显的色彩美
4、章法整齐,形式灵活
52 祥子悲剧命运的主观原因: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血肉丰满的都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
1、祥子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狭隘的眼光,尤其是他的个人奋斗的思想,是造成他悲剧主观因素中最根本的一点。
2、祥子个人性格上、心理上的弱点。比如在接踵而来的打击面前逐渐滋生的自暴自弃,在把握自己上缺乏足够的自制能力。
祥子悲剧命运的客观原因
1、二三十年代动荡的社会背景,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
2、车厂主女儿的诱骗。
53 虎妞的形象:
虎妞的性格呈现出二重性
1、沾染了剥削阶级家庭给她的好逸恶劳,善玩心计和市侩习气。虎妞本身又是刘四爷的另一种压迫对象和牺牲品。
2、虎妞对于祥子,有感情,要控制祥子。
虎妞是祥子向上进取的阻力和障碍,是导致祥子走向堕落的外在原因之一。
54 老舍的文学贡献:
1、多层面的描绘出中国市民文化的复杂性。
2、揭示了文化转型期中国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3、在小说叙述上显示了中国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的转化,又融合了西方小说的技巧。
4、语言纯净、通俗,具有北京地域特点
55 京派:“京派”是鲁迅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指30年代以骆驼草大公报为主要阵地在北京、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代表:朱光潜、沈从文。他们将“和平静穆”作为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
56 海派:海派是沈从文在文学批评时提出的概念。以30年的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化与消遣文化畸形发展的产物,他们依托于文学的市场,既享受着现代都市文明,又感染着都市的“文明病”。代表作家:张资平、叶灵凤。
57 《边城》沈从文边的“牧歌”情味和感伤情绪:
1.用人物象征和心理分析的方法,透视《边城》的深层文化隐喻。
2.《边城》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
3.乡情风俗、自然景致与人事命运浑然一体的优美境 界,美丽得令人忧愁的牧歌情调。
58 沈从文独特的文学价值:
1、远离时代主流的文学价值观
2、对乡土中国的关注:民族性的思考
3、从容、静穆的民族文化品格的追寻
60 《家》的人物形象分析:作者巴金
①高老太爷的形象:高老太爷是这个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专横、衰老和腐朽,象征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②觉慧——家的掘墓人:作为封建专制的叛逆者,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典型。他对旧家庭的反抗,以至最终出走,表现了“五四”新思潮的威力和新一代民主青年的成长。作家在觉慧身上寄托着对青春的赞美和生活的信念,他是最能打动青年的心的形象。他身上既有热情、叛逆、追求的“五四”精神,又有“五四”青年难免的历史局限与弱点。
③觉新——家的守墓人:这部小说最见艺术功力的人物形象是觉新,他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多余的人”,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思想与行动的矛盾使他经常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清醒而又懦弱使他不能摆脱严酷的自我谴责,这些都大大加强了人物的悲剧性。作者对觉新充满同情,同情之中又不无批判。
61 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第一人:张恨水(名气最大、作品最多、水平最高)
62 张恨水大家族兴衰之《金粉世家》:
1.《金粉世家》中的金家具现了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特征。
2.《金粉世家》中家庭败落的叙述更侧重于世俗的金粉生活的渲染,而不是社会制度的控诉。
63 冷清秋的形象:新旧参合
身份:女学生与女才子
性格:世俗与清高
选择:反抗与隐遁
64 《金粉世家》的价值
1、浮世绘般地描写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 中国世俗生活与观念的变迁
2、描写了缺少革命性因素的旧家族的命运
3、提供了女性主体选择的特殊(传统型)个案:冷清秋
4、继承并发展了章回体的传统叙述体式
65 曹禺《雷雨》人物之繁漪:她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爱敢恨,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烦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求挣脱这一切。在一定意义上她也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而剧本又使她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的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繁漪这一悲剧形象,是曹禺对现代戏剧的一大贡献,深刻地传达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五四主题。
66 《雷雨》的悲剧性下层妇女被离弃的悲剧
上层妇女个性受压抑的悲剧 青年男女得不到正常爱情的悲剧
青春幻梦的破灭的悲剧 劳动者反抗失败的悲剧
67 钱钟书的代表作:《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围城》、管锥编
中国近代文坛中唯一一位通晓古今中外文学的才子。
68 《围城》的知识点
①享有“新《儒林外史》”之誉,以深邃的人生洞见和幽默灵透的文笔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
②这本书揭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和人性的盲目。
艺术特色:1)善用比喻
2)高超的讽刺手法 、对人性弱点的嘲讽;对学风的嘲讽
3)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
69 张爱玲小说基本内容:
2、摹写各式婚姻:《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琉璃瓦》、《十八春》
3、摹写男女同居:连环套、《红玫瑰与白玫瑰》
70 张爱玲《金锁记》中金锁的比喻意:黄金的枷锁,被黄金欲压得变形/异化了的人
71 张爱玲小说的创作风格:
1、情调悲凉,大多是关于文明与人性的哀歌。
2、 “古典小说的根底”和“市井小说的色彩”融为一体。
3、 张爱玲的作品还具有既传统又现代的特点。
4、 语言介乎新旧雅俗之间。
72 朦胧诗:它指称的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以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梁小斌等为代表的一批在“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一股新诗潮。它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性与意象化的表现手法,蕴含着感伤情调和反叛精神。
73 顾城:被舒婷称为“童话诗人”,他诗歌的魅力是来自那种童话般的迹近“纯洁”的幻想。
74 朦胧诗艺术审美特质:
1、意象化
(1)扬弃具象化直述,以繁复意象传达心绪
(2)意象的自由迭加,形成意象的多义性阐释
2、象征性: 以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比拟或暗示不可感知的抽象事物,使诗歌的意象具有隐喻性而带来含蓄美。
3、跳跃性: 按照诗人情感的流向和想象的逻辑来安排时空秩序,造成诗歌结构的流动跳跃
75 余华——先锋派小说《活着》
存在主题: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活着》思想内涵:1、生命的脆弱易逝。在死亡面前,生命显得轻若鸿毛。
2、命运的变幻无常。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人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
3、“活着”成为人终极的目标与理想,人们忍受着生活赋予的种种苦难。
76 余华没有将先锋小说进行到底,在一片赞扬声中突然转向,其原因有三:
其一,来自先锋文学自身局限的不可超越性。(作为先锋,必须始终保持和社会、大众、传统、世俗的距离,甚至对立,因此,遭到误解和忍受寂寞成为必然;一旦被接受,又会失去先锋性,这是先锋作家和先锋文学共同面临的不可逾越的悖论和局限性。)
其二,世俗的诱惑。(任何作家都希望作品得到读者的认可 ,所以,作为先锋作家,时刻都有背叛的危险,这个危险就是无处不在的世俗诱惑:世俗利益和世俗生活时刻在向作家招手,一个作家,只要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就不可能完全拒绝这种诱惑。)
其三:来自作家自身。(作家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先锋作家更是以创新为标志的,其情绪、心态、思想、观念不可能不变。因此,余华和其他的先锋作家的转变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yummyayummy
《红楼梦》,世情小说,四大名著中艺术成就最高,人物形象饱满真实,在文学界影响最大最深远;
《西游记》,神魔小说,想象力非凡,是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较少见的类型;
《水浒传》,农民起义题材小说,人物性格刻画最为人称道,但内容倾向血腥暴力,备受争议;
《三国演义》,历史和军事题材小说,人物比较类型化,描写战争和政局变化十分出色,在民间影响最广。
因为这四部书在文学水准、艺术造诣和思想倾向上是当时作品中的佼佼者。
原贴:四大名著各自的历史特点
blaine1986
历史就是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而历史小说就是作者找素材后写出来的一本著作。这本著作具有作者一定的虚构性,因为在著书必需有剧情连贯性和精彩性,而作者找的素材不一定完整,所以加之自己虚构的情节。
落单的薇
历史小说总是具有艺术色彩。总会因为作者的个人喜好或者故事是情节而夸张某些事情,美化或丑话某些人物。有时更会虚构某些人物和情节。例如演义里神话了孔明丑话了周瑜美化了刘备丑话了曹操。更加美化了关羽。如一楼所说,很多时间历史上并不存在。例如桃园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三英战吕布……只能从文学角度来看小说,而不能完全混合历史
冷冷颜
原贴:有结合历史的武侠小说吗
仙人球
原贴:四大名著各自的历史特点
花生胖胖
原贴:四大名著各自的历史特点
liumingyi73
原贴:四大名著各自的历史特点
快乐小羽猪
cookies
三辫
mizzcat
原贴:历史的试卷分析怎么写
halaxing
原贴:历史的试卷分析怎么写
flytosunny
原贴:初一历史 试卷分析
caowenrong
缘分天空
原贴:初一历史试卷分析怎么写?
candicefan
历史分析法是具体分析方法的一种,即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分析客观事物和社会现象的方法。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分析事物要把它发展的不同阶段加以联系和比较,才能弄清其实质,揭示其发展趋势。有些矛盾或问题的出现,总是有它的历史根源,在分析和解决某些问题的时候,只有追根溯源,弄清它的来龙去脉,才能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办法。
原因=主观(内因)+客观
原贴:历史分析法的特点?
温熊猫Celeste
原贴:初一历史试卷分析怎么写?
微笑的cotton
原贴:初一历史 试卷分析
自然喜悦
既然是写“历史”那就要实事求是,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胡乱来编。应该取消任何修辞手法,用你们觉得不入流的手法—流水账,来记录历史,而不是“写历史”。也许有人也和我一样认为由于“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这句话,让我们丢失了很多史实。记录历史要注意几点:
1.保持中立
2.尊重事实
3.不发表自己的看法,那样可能会误导读者。
4.拒绝修辞手法。
5.不加入个人喜好的元素。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字“实”。
原贴:写历史如何做到古今结合?
τáο滊
历史分为叙事与文化版块
如何能做到古今结合呢
1,阐述历史事件,参考历史典故,曲解其中意识
2,题列书写主题,以典故为主,掺入自己解意,以叙事形式书写。
3,主题明确。自己思想为住。史记为证,求证,表达,自己的观点。
总而言之,我们在讲解或者书写历史典故的时候,为了能让观众看明白。大部分剧情或者话术还是要用我们现代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历史文献只不过是其中的佐证。有人是在表达这个 佐证 的对与错 ,也有人用 佐证 来告诉我们怎么能借鉴发扬 ,还有人在讲述 佐证 的起源故事。
原贴:写历史如何做到古今结合?
ccjjpl
中国历史朝代长歌
(一)远古文明起
话说盘古开天地,女娲抟土造先民。蓝田元谋河姆渡,半坡北京山顶洞。
三皇五帝数千载,炎黄二帝华夏祖。部落生存靠共有,尧舜禹惟才让贤。
(二)三代分封制
夏启私有家天下,华夏历史写新章。夏商周朝奴隶制,青铜器上铸文字。
平王洛邑建东周,王权衰微国不统。春秋治乱百家鸣,孔丘文教传师名。
战国农耕新发展,鲁国初税寓封建。列国争雄郊原血,秦兴变法灭六国。
(三)秦始大一统
嬴王焚书称始皇,集权酷法修长墙。孟姜女长城哭诉,陈王泽乡向天问。
楚汉相约鸿沟界,六国残魂有余音。霸王尚勇烧阿房,刘邦约法有三章。
(四)强汉赋族荣
西汉无为得文景,拓疆固边赋族荣。改制立新朝,刘秀洛阳复东汉。
光武中兴堪盛世,末有黄巾三国立。曹挟天子令诸侯,三国终归司马晋。
(五)两晋南北裂
洛阳西晋建康东,五柳采菊觅桃源。匈羌拓跋五胡王,中原分裂南北朝。
南朝是宋齐梁陈,北朝是北魏齐周。代周灭陈隋一统,炀帝征东运河通。
(六)盛唐五代传
唐宗贞观天可汗,田间曲辕李杜诗。玄奘取经过西域,倭人遣使觐长安。
科举取士唐宏扬,寒门可登天子堂。武后则天立大周,残皇五代十国王。
(七)宋辽夏金斗
兵变桥头赵宋立,杯酒释权温和计。邻有辽夏后有金,金灭辽夏俘二帝。
临安南宋不思进,直把杭州作汴都。一曲报国满江红,秦相湖畔跪至今。
(八)蒙元朱明延
成吉思汗挽强弓,先灭金朝再取宋。称帝大都,元历九十为明亡。
朱明南北十六君,曾有郑氏下西洋。朱棣北平修大典,末年闯王立大顺。
(九)前清一时盛
满洲立清又入关,崇祯死节煤山上。南明成功收台疆,清初盛世康雍乾。
清帝自大国门锁,不知西人已变革。英夷马氏乾隆拒,道光见识鸦片战。
(十)晚清山河破
道道约文如绳索,列强夺利裂山河。道光九传至光绪,国人开眼图自强。
金田秀才太平军,新篇未能救天国。曾李师夷兴洋务,甲午败局影响深。
康梁维新百日短,惟余京师大学堂。义和团难挽狂澜,辛丑约定庚子款。
学欧立宪欲固权,废了科举时已晚。檀市会盟驱鞑虏,辛亥革命开新元。
(十一)民国仍贫弱
末皇溥仪下了台,共和民权始入心。袁张复辟千夫指,北洋派系乱如麻。
民国内外国战乱,世情国势相牵联。一战五四争国权,二战抗日十四年。
十月革命炮一声,庶民运动注马原。国共合作至武汉,蒋汪举起杀人刀。
———————以上为古———————
南昌城头第一枪,井冈山上红旗展。瑞金遵义到延安,西柏坡里绘新篇。四九进京去赶考,老中华换了人间。巩固政权三改造,改革开放谱华章。
祖国文明五千年,唯有人民薪火传。人民群众为今!原贴:写历史如何做到古今结合?
cat_cat_cat-love
读史,应有三个进阶:一、知道历史故事一桩桩,哪怕知道一个又一个边角故纸中的所谓“稀见史料”,也还不过是很小很小的读史收获。这不是件太难的事,勤快一点,多读书就可以做到。二、从史中觑见历史故实后面的民心向背、族群愿景、种种“迷信"记录的人类学意义空间,以及感同身受地理解历史人物痛苦的哭泣、欢乐的微笑、不知所措的惶惑,如此读史,或治史,会更有意味,收获也更丰富。要比"稀见史料”的炫耀有意味得多。三、如果还能因此而窥见历史书写者(记录者)面对历史往事, "重新思想”的逻辑起点与脉络,这样读史,或治史,生命将获得前所未有的丰富。人性、人类心灵,如果可以是所谓“科学的",那么它也如历史哲学家科林伍德所说: "溶解在历史学里面”了,而这种“溶解",事实上就是“重新思想”的结果。所以,科林伍德有个著名的论断: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科林伍德之后,意味着:阅读历史,或研究历史,其枢机,不仅仅在于阅读或研究历史往事,更多的则在于阅读或研究历史往事记录者的思想,并开始你自己的"重新思想"。这样读史,就进入了思想史。
原贴:写历史如何做到古今结合?
decembermay
写历史想做到古今结合,首先要学会观察历史,现在发生的每一件大事,几乎都可以从历史中寻找到它的影子,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把历史和现在很好的结合到一起。
想做到这点,自己要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写起来才可以游刃有余,顺其自然。
原贴:写历史如何做到古今结合?
反穿花裤衩
用概括现代事件的思维方法,去分析概括历史史实,理解历史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联系历史,探究根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有关历史规律,分析预测当今世界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总而言之,某一个历史事件,只是一个点,它一系列的发展可以理解为一条线,无数个点组成一条线又连成一个面!构成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宏图。看待一个历史事件,不能片面的去分析它的利弊,必须运用客观公正而合理的基本原则,正确的分析和总结历史事件对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原贴:写历史如何做到古今结合?
科里
首先,找到历史与现实结合的点。现实中讲的是什么中心思想,或者要表达什么深层意思,自己心中要有数,然后在历史中寻找相关人物故事等,表达同一个中心思想。
其次,掌握技巧,总结规律,举一反三。历史是要求记忆的,纵向横向都要了解,从宏观上去把握。时政是当时的,可以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联系,通过历史规律,分析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第三,通过历史的借鉴性寻找结合。历史中值得借鉴的地方很多,平时历史知识的了解中就应该运用自己的思维去结合现在的事例,理解历史,同时认识现实。
第四,通过时政热点寻找历史根源。生活中的新闻每天很多,通过概括现在事件的思维方法,在了解之后要探究根源,加深理解,从历史中深挖同类现象同类根源进行分析。
以上是我的理解
原贴:写历史如何做到古今结合?
Spicy
研究历史最重要的目的是总结前人经验,为今人提供可行性建议,从这一点来看,写历史必须尽可能的真实,因为用不实的历史总结出来的结果必然是虚假的,没有参考的价值。
写历史如何做到古今结合呢?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说:
一、尽一切可能直笔众所周知,自古史官多有硬骨头,如为记载“崔杼弑其君”而被杀的齐太史兄弟,再如坚持记载“赵盾弑其君”的晋史官董狐,他们为了历史的真实坚持到了最后,令人崇敬。
相对于“直笔”还有“曲笔”,所谓“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就是为身份尊贵的人,为自己的亲人,为圣贤隐晦一些事。这是孔子开的头,在实际应用的时候确实有些道理,有利于国家和家庭的安定团结,但对于历史本身来说,这就是造假。假的东西当然反映不了事物发展的规律,要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还是要尽一切可能直笔,不是事实却拿来当参照物,肯定害人害己。
二、设身处地的分析有这么句话:“历史没有真实!”,看似武断,实则是事实。
又有这么句话:“当局者迷”,历史事件的主角本身有可能都不明白自己的经历是怎么回事,虽说还有“旁观者清”,但有些细节是只有当事人知道的,旁人怎么去丝毫不差的记录?而且时间间隔越是久远,偏差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历史没有真实,只有无限接近。
如何接近最真实的历史?要会设身处地分析。
越是久远的历史记载越少,这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尽量找到尽可能多的史料进行分析,这是今天这个大数据时代的优势,这也是古今结合最紧密的地方。
各家的史料有可能说法不一,这就要靠我们自己来分析,不是用今人的思维,而是学着用古人的看法来看问题,价值观的不同会导致分析结果完全不同。就拿“吴起杀妻”来说,按今天的评判标准,吴起何止是渣男,是杀人犯。但在当时,鲁侯因为吴起的行为把鲁国兵权交给他了。很显然,在当时,吴起的杀妻行为是受到肯定的。
只有运用古人的思维方式,才有可能明白当事人的想法,所以设身处地的分析很重要。
三、中立的记录和表达很多人是从四大名著为开端了解历史的,而相对于《西游记》的神怪、《红楼梦》的文艺、《水浒》的创作,《三国演义》算是最接近历史的了。但就历史而言,《三国演义》还是有一个大问题的,那就是以蜀汉为正统来写。
既然定了一方为正统,必然会有所偏袒,不够客观。不但小说如此,正史也多少都有这问题。历代修前朝史书是个惯例,为了自身政权的合法性,多多少少会黑前朝,这也能理解。不过,我们写史的话,还是应该尽量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才可能尽可能的接近真实,这方面陈寿的《三国志》相对做的较好,可以借鉴。
四、叙述外确立观点写历史并不是为了真实只能平铺直叙,可以写入前人研究后的各种观点和自己的观点,结合现在的时事,有时是可以反推历史上的同类事件的,这当然是在叙述之外,叙述本身还是要尽可能真实的。
读各种史料常会对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所评判,这些评判可以有,因为没有质疑就没有发展。有时我们也能从这些评判中得到启示,从而质疑,而后推翻对这一事件或人物的固有认识,把这些写出来,可能因此能为读者开辟出一条新的思路。当然,前提是叙述部分尽可能客观。
叙述时同一事件有多种说法实在无法调和怎么办?个人认为可以借鉴司马迁的做法,在不同的章节里,同一件事用不同的表述,例如极具戏剧化的《赵氏孤儿》,这件事在史记·晋世家和史记·赵世家里的记载完全是两码事,都写出来让读者自己思考吧。
综上所诉,我以为写历史要做到古今结合,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即尽一切可能直笔、设身处地的分析、中立的记录和表达、叙述外确立观点。
我是卷舒风云润天地,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原贴:写历史如何做到古今结合?
慕荣雨薇
写历史如何做到古今结合?
答:古人留下的历史有二类:一类是《左传》为代表,里面承载着作者的思想和对整个社会的对比考量分析,所以,那个时代才可以文化繁盛,出现众多的思想家,得以百花盛开的机会。还有一类是以《史记》为代表,秉笔直书,有闻必录,最后才有自己的一孔之见,但是您看看他是如何忍受屈辱,才完成他的历史著作。
至于您的“古今结合”,恕小编直言,在《百家讲坛》上最尖端的讲解,也只讲古不说今,内行的他们总不至于把题目留给外行的编外人员,其中的道理必须学会思考。
但是有二点可以知道:一是读历史可以起到博古通今的作用,那是文明的纵深感,是自己得以厚重的必需品,自己可以受用。二是读历史必须按照孔子的道理,拜贤者为师学习;不贤者也要拜师而恭敬,知晓但不学习。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人的认知有先后,当后人与他们交朋友,直面他们的时候,可以胸怀坦荡直抒胸臆而无有过错;所有写历史的本质是对其所做之事,而不是对整个人。人生白驹过隙,很快我们也会进入他们的行列,这点很重要。敬奉!2021年4月17日
原贴:写历史如何做到古今结合?
Phoebus Ap
例如火箭的发展就是一条主线,你可以根据一个事物的发展,将历史串联起来,就可以做到从古到今的结合。宋代第一位乘坐火箭上天的人到现在的国际空间站,就是一天历史变革的主线。
原贴:写历史如何做到古今结合?
Kumawing
既然是历史,就要保证真实性,得经得起推敲
你提到的古今结合,不清楚你是需要怎样的结合
个人想法如果古今结合的话你可以试试将历史发生的年代、人物,时间,地点等与现在结合,包括人物的出生地,作为等等对现代的影响以及人物精神思想的延续方面着手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原贴:写历史如何做到古今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