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媒体写作的特点:互动性强、即时性、用户思维。
互动性强
以前上学期间很爱看《读者》、《意林》、37°女人、《特别关注》等报刊杂志。传统媒体背景下,你看完一篇文章,想要表达感受和观点时,只能自己先写下来,并不能直接和作者互动。同时,作者写完一篇文章后,也不能立即收到读者的反馈。
但新媒体写作就不同,即便是知名作家,你都有机会通过网络平台留言、私信的方式,实时互动。作者也可以通过留言等,即使收到文章反馈。
即时性
作者写完一篇文章,在公众号后台推送,读者订阅后就能立刻阅读,读完文章后还能立刻留言表达自己感受,不知不觉也在输出内容。
用户思维
要站在为用户提供价值的角度去写作,不能自顾自写自己喜欢的、擅长的。而是抓住读者的痛点,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能引发共鸣。
二、写作是一种重要的输出方式。
不要把写作看得过于高大上,想写就写。写作最重要的是记录。有些想法和念头,如果不及时记录,一旦错过就忘记了。需要树立的正确观念是:不一定人人成为作家,但可以通过写作,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在写作中思考
最快了解一个事物的方式,就是行动。最快练就写作硬本领的方法,就是不断去写。纠结和犹豫会浪费时间。
也只有在写写写中,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和差距。
选择一个写作平台
写作平台很多,从天涯、博客,到微博、知乎、豆瓣,再到公众号、简书等。根据你想输出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目前主流的写作平台还是微信公众号,但是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三、在读书群和想写作爱好者的问题互动。
Q1.你一般是用什么时间坚持写作呢?我之前我也打算日更,但是日更质量不能保证。如何兼顾质量和数量呢?
我现在基本上达到想什么时候写就什么时候写。
首先明确日更对你的意义。2018年,我自己要练就的核心硬本领是写作,那么日更练习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做一件事,完成比完美重要。两者不能兼顾时,先保证数量。质量不能急于求成,因为谁也没办法保证。从以下三方面努力:一是更多时间、二是更多输入、三是写作技巧的熟练运用。
Q2.写东西没有逻辑,请问按照什么逻辑顺序来写呢
写东西没有逻辑,可能是思考问题没有逻辑。也可能是没有掌握写作套路。常见写作套路(格式)参考:
总-分-总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论点-分论点-正例-反例-总结
Q3.阅读太急躁怎么办?
明知道急躁什么也得不到,那就不急躁。调整好心态,问问自己,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Q4.写作框架如何确定?
先确定一个主题,搜集素材提炼核心观点,然后整理素材提炼分论点,结合自身的认知制定框架。一定要写你目前能写的主题。
Q5.确立了写作框架后,还是写不好怎么办?
还是第4个问题的前面三步没做好。主题是不是明确,素材是不是足以支撑观点、自己目前的认知水平能不能写得了这个话题。
Q6. 我写作能力不强,写完一篇又需要修改很多遍,耗费时间太长,因为这个原因没法坚持日更,请问像我这样初期要练习写作的需要怎么样开始?
先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初稿。初期写作先完成很重要,好的文章的确需要反复修改,但也不能一直陷入改改改的困境。定个修改目标,修改几次,每次修改的重点是什么,限定时间。
Q7.能说但是不能写,怎么能把自己的想法写成文字
能说是语言沟通表达,能写是思维逻辑表达。一个外在,一个内在,相辅相成,试试怎么说怎么写。
Q8.写自己故事还有字数,但是写读书笔记和影评就干巴巴写不出来。是输入太少还是没有找准点?
很多人不知道写什么时,书评和影评是最容易输出,你的情况恰恰相反。书评、影评可以写的点很多,写不出大概率是你没找准切入点,找到你感触最深或围绕你最受启发一点来写。
四、昨晚邀请到一位已创作出百万+、多篇10万+的嘉宾做群分享,主题是如何揣摩粉丝的心理需求,感触最深的三点是:
1、公众号初级运营者,如果想快速写出10万+,必须结合个人公号定位追热点。
2、一定要写读者喜欢看的,而不是自己喜欢写的。找准痛点,同时给出解决方案,这样的文章的才是大部分人愿意看愿意分享的。二者结合起来也不是不可能。如果可能,一定要优先写读者喜欢看、自己喜欢写的文章。
3、需要更精准的定位,才能不断聚集优势。
比如我的公众号定位是个人成长,成长的方向很多,前期也做不到什么方向都写。结合自身特长,主攻2-3个方向更容易出彩。
人生步履不停,写作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