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李自成逼近北京,崇祯皇帝不愿逃往南方,上吊殉国。这之后,清军又联合吴三桂打进关内,夺取北京,并且逐步消灭李自成、张献忠和南明政权。
但是在崇祯上吊之后,明朝并没有灭亡,明朝还有广大的南方。南方的官员们先后拥戴福王、唐王、桂王为君,也就是弘光皇帝、隆武皇帝、永历皇帝,抵抗清军十八年之久,史称南明。
但是南明最终被清朝灭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南明内斗不断,给了清军可趁之机。而南明内斗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每一代君主的法统都遭受到臣民的质疑。
弘光朝,在福王即位之初,南京朝堂就已经有了拥戴福王和潞王的争端,福王即位后,东林党还搞出南渡三案进行宣传,动摇福王的合法性,最终在清军南下的关键时刻,左良玉借口清君侧避战东下,千里江淮战线全线崩溃,弘光朝灭亡。
隆武朝时,唐王在福建继位为隆武皇帝,而鲁王则在浙江即位监国,两个政权相互之间互不承认,互不协同作战,最终也被清军各个击破。
永历朝时,桂王在肇庆继位,隆武皇帝的弟弟则在广州继位,史称绍武政权,两个政权内斗,导致绍武政权被清军消灭。而永历政权相比之前两朝,已经大大衰落,无力控制局势,后来的大西军李定国等势力加入南明,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永历皇帝
可见,内斗是导致南明灭亡的最大因素。
如此一来,崇祯皇帝的死影响太大、太恶劣了。
如果崇祯皇帝没有自杀殉国,而是设法逃到南方,或者设法迁都南方,那么他就会是明朝无可争议的合法君主,没有任何势力可以动摇崇祯的合法性。
这样的话,清军打到淮河流域,南明朝廷不会出现东林党与非东林党斗到天昏地暗的局面,不会出现江北四镇尾大不掉的局面,也不会出现左良玉避战东下,江淮防线全面奔溃的事情。
就算清军打到南京,崇祯皇帝退到浙江,也不会出现两个藩王争夺正统地位的事情,崇祯皇帝就可以充分调动福建浙江两地的力量来对抗清军的继续南下,不至于让清军一年之内就从杭州打到广州的事情。
就算清军再继续爆发,崇祯皇帝被逼到广东广西,那也不会出现两个藩王内斗,导致清军一个先锋队就消灭一个政权的事情。而且没有鲁王系、唐王系、桂王系各个势力的内耗,崇祯皇帝起码能统一调动浙江张煌言势力、福建郑成功势力、大西军的李定国势力,不会出现李定国约定郑成功夹击收复广东而被郑成功放鸽子的事情。
这样看来,似乎崇祯皇帝南下,南明的情况不仅仅会好转,而且会好很多。
但是,崇祯皇帝南下,南明真的就能延续下来,或者像南宋那样保留半壁江山吗?
这个很难说,按照崇祯皇帝的执政能力和性格,喜欢过度插手官员的具体事情,不了解具体战场而越级指挥,用人而疑之,没有执政的耐心,缺乏担当,文武官员稍有错失就被崇祯皇帝弄死,如此等等。这样的话,谁能保证崇祯皇帝在南方,不会干出和北方一样的事情呢?
历史如果可以假设,会有无数的可能性。
但个人认为,如果明朝崇祯没死,那么虽然不一定像南宋坚持那么长时间,但起码也不会像后来南明王朝实际的那样那么快灭亡。
不要说崇祯没死,哪怕太子当时能够护送到南京,那么南明的历史都应该会延长很久。
不过崇祯或者太子没死的话,感觉也最多是拖延明朝的灭亡而已,很难真正的挽救明朝。
如果当时崇祯没死,不说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军事环境最好的还是南明政权。首先官绅一级的百姓的拥戴,其次南方的经济的富裕以及残余大量的军队,还有远在山海关准备勤王的关宁铁骑。
所以如果崇祯没死,应该更难有闯军,大西军,南明联盟抗清的局面,而是南明因为势力看起来最强,会被围攻。
不过那样的话,最终统治中国的,真不一定会是满青了。
历史不容假设,假设的可能太多了。
在明朝末年,北方形式岌岌可危,李自成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明明上次被撸到剩几十个人,不要紧,下次再度出山,大手一挥,应者云集,短短几月又拉起一支几十万的部队搞造反,反正光脚不怕穿鞋的,把命豁出去了,逮着机会就是干,这让崇祯叫一个郁闷啊!越打越怕,前期的战斗中,由于大多数起义军基本上可以界定为乌合之众(都不像部队,像是全家老小大迁移),不过也是,能吃饱饭的,谁去干造反,所以造反的都是饿得不行,穷得叮当响,也就是生活上反正没什么指望的人,所以战斗力基本靠抢东西的欲望来维持,所以,很有意思的事就是,在战场上几千官兵大败几万农民军都不是问题,基本上这些战争的表现形式是官兵追到哪儿,农民军就逃到哪儿,真是一场全民狂欢的追人游戏啊!
要是再请努尔哈赤或是皇太极来担任嘉宾,估计能整出一台娱乐大戏,可是慢慢慢慢地,这是一个很长时间的演变,就像进化,又比进化快点,农民军也不断刷游戏升级,直到局势崩裂,明朝从追人的变成了被追的,明军要么缩在城里,要么被打光,明朝已无力控制大局,局势怎么发展,全凭天意与民心,崇祯皇唯恐亡国变成现实,惶惶不可终日,不过确实也逃不过了(李自成生命力太强),
那时,整个华北平原上聚集着几十万农民起义军,流民更是数不胜数,地方的组织(县令,知府什么的)要么被端掉,要么干脆改换旗帜,尊李自成为王,因此朝廷里有人看到这么危急的局势,就有个叫李明睿大臣提出迁都的建议,迁到哪儿去呢?答案是:南京。那时,南京也算是明朝的都城吧!(非实际上的,名义上确实是,明朝有三个都城),也设有六部等政府的基本机关单位,崇祯顾虑重重,一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足够令他难以下定决心,最终,哪儿都没去,李自成围困北京,大摇大摆地进入恢宏壮阔的大明帝都,崇祯悲愤欲觉自缢于北京煤山。
大明中央政府被一举摧毁,南方瞬间变成无政府状态,自此,局势变得更加不可琢磨,直到吴三桂的山海关放进了来自辽东一群人,他们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那么,如果明朝在被起义军包围都城之前,崇祯皇帝听从大臣李明睿的建议将整个朝廷迁往南京,明朝还能存活多久呢?清朝又能够顺利统一中国吗?
首先,我们先来讲讲崇祯没能迁都成功对后来的局势发展产生的种种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一,未能迁都加速了大明王朝的灭亡,如果明朝能将首都迁到南京去,那么,李自成和后来占领北京的清军,实际上占领的是一个政治意义上的空城,完整的明朝政府如果迁到南京,就会和北方的政权形成长期的对峙局面。
第二,给清朝提供了接管完整政府的条件,首都没能迁到南京去,清军就接管了一个完整的明朝的中央政府,清国最缺少的就是这个,由于清国接管了大明王朝中央政府的几乎所有的高级官员,正是通过这些官员,清朝才能够顺利地接管天下,征服南方,进而统一全国。
第三,造成了南明的派系争夺。首都没有迁到南边去,李自成一占领北京,大明朝的最高统治出现了真空,帝王的继承发生断裂,在南京建立的那个南明政权,在由谁当皇帝这个问题上,皇室宗亲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和争夺,形成了矛盾尖锐的派系,这就极大地削弱了南明政权的实力。第四,缺少励志北伐的中国人,首都没有迁到南方去满朝文武都陷入敌手了,所以在南方的反清复明阵营中就缺少了一批励志北伐光复家园,收复国土的中原人,由此可见,当时明朝廷中阻止首都南迁的宵小确实帮了大明朝敌人的大忙了。
最后,也就是说,如果明朝南迁,很有可能明朝会延长存活的时间,凭借长江天险,在南方固守,更有可能还有北伐的机会,不过这对于清朝的大一统可能就会造成很大的困难了,也许更多的事情会发生改变了,不过,历史就是历史,已经选择了的事,不可逆转,今在此略作想象,聊以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