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必须要了解你想要评论的小说,深读
2。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也很重要,因为从中能够找到一些写作目的的影子
3。观察作者的写作手段,了解写作方式
4。评论该小说的写作风格
5。分析欣赏作者的文笔,文风等。
6。分析该小说的文学价值。
7。找出你觉得经典、有价值的片段加一阐述。
8。分析作者多人物刻画的力度,对事件的描述
9。也可以把全文做个简单的介绍
其实我个人认为把你想说的下出来就挺好的。有感而发最真实
小猴纸在路上
1。首先必须要了解你想要评论的小说,深读
2。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也很重要,因为从中能够找到一些写作目的的影子
3。观察作者的写作手段,了解写作方式
4。评论该小说的写作风格
5。分析欣赏作者的文笔,文风等。
6。分析该小说的文学价值。
7。找出你觉得经典、有价值的片段加一阐述。
8。分析作者多人物刻画的力度,对事件的描述
9。也可以把全文做个简单的介绍
其实我个人认为把你想说的下出来就挺好的。有感而发最真实
原贴:小说书评如何写
erinpan
我找到的是在《羊脂球》里的评价,比较长我就摘抄一小段了:
作为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从内容到形式都有重大突破。他的短篇小说大致有如下几个题材:1 普法战争2 小资产阶级3 农村生活4 怪诞故事5 关于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这些在本书收集的短篇小说中都有反映。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他把短篇小说的创作提高到梅里美还没有达到的高度。
首先,在谋篇布局上,莫泊桑不愧为大师。有的小说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有时写人物相当长的一段生活,有时在几小时内进行,有时从侧面去烘托,一般用白描手法,但经常进行心理探索和心灵的挖掘。既有平铺直叙,也有倒叙回忆。他的写法集十九世纪短篇小说的大成。一般而言,他喜欢这样的结构:先以简练的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勾画出背景,然后是人物出场,作家准确有力地勾勒出他们的外貌;接着正文开始,故事简单而平凡,意料不到的事态使情节急转直下,向悲剧发展,而叙述仍保持冷静,客观。两个朋友很能体现莫泊桑这种现实主义艺术的主要特点。开首只有三句话,没有罗列材料的描写,几句简洁的说明,便勾画出背景。随后人物出场,三言两语描画出他们的身影和爱好,让读者领会到在他们揶揄加亲密的语气中的激动和愤慨。不料他们在钓鱼时碰到了德国兵,被当作间谍枪毙了。他们钓到的鲈鱼成了德国人的盘中餐。作者无一字评点,可是通过对这两个普通法国人和平生活受到侵扰,而且惨遭杀害的经过,对侵略者的控诉力透纸背,而这种谴责是尽在不言中的。
表面看来,似乎是莫泊桑随手拈来,取材不费思索,其实他对题材的选择非常严格。例如,写普法战争的小说很多,《羊脂球》能鹤立鸡群就在于作者对生活的提炼别具只眼。莫泊桑选取了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受人歧视的妓女作为正面人物来描绘,已是与众不同;他将这个妓女同形形色色,道貌岸然的资产阶级人物作对比,后者为了自身利益,不但连普通的爱国心都没有,甚至在人格和礼仪上也相形见绌,这样描写更是别出心裁。从这一精选的场景中莫泊桑确实提供了比现实更全面,更鲜明,更使人信服的东西。其他写普法战争的短篇,有的颂扬人物的沉着英勇,有的写人物的机智果断,有的写敌人的残暴,有的写敌人的愚蠢,选取的角度颇多变化。
实在抱歉,没能打全,这是从《译林》出版社的书上找的,各个版本可能不一样。
原贴:《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书评
不想停下来
迄今为止安妮宝贝一共出了四本书:两本短篇小说集《告别薇安》、《八月未央》;一部长篇小说《彼岸花》;最近的一本《蔷薇岛屿》在制作上取法的则是台港“行走文学”的样式,收录的是她在越南的旅行笔记——不是一般的介绍当地风物的“行旅”,而是贯注作者强烈主体意识的“心旅”,文字中间且配上了精良的摄影图片。作为一位备受市场欢迎与肯定的作家(1),基本上,安妮宝贝应该算是当代中国大陆第一位言情小说“品牌”作家。继琼瑶、亦舒之后,我们的文化市场终于也出产、拥有了一位“中国(大陆)特色”的都市男女爱情小说作家。不过,安妮宝贝可能会不满于只称她为“言情小说家”,在她每本书的序里,安妮宝贝一再强调她关注的是“灵魂”,“人性的虚无、绝望”等等,在这一点上,安妮宝贝的志向实在是比她的前辈大得多,她宣称她的写作是为了抚慰读者的“灵魂”,“写作的本质就是释放出人性”(2),相比之下,琼瑶、亦舒从来不曾具备这种探掘人类灵魂的雄心,她们至多是说希望写个好看的故事,给现代读者单调的生活增添点乐趣。安妮宝贝既是某些时尚杂志如《女友》、《花溪》、《城市画报》的专栏作者,她的小说也曾出现在中国严肃文学的代表杂志《收获》上(3),正是在文学位阶的模糊上(通俗作家?严肃作家?通俗内容严肃主题?通俗主题“纯文学”姿态?),安妮宝贝呈现出转型期文学、文化场域变化的一些饶有意思的征象。
安妮宝贝属于网络成名转向纸质媒体发展的作家。英雄不论出身,不管纸质还是网络,都有可能产生好文学。我们没有必要在纸质文学与网络文学之间划出泾渭分明的界限,毕竟它们使用的是同一语言,分享同样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假定;在多大程度上它们能够突破成规,提供出文学特有的感性洞见,这才是衡量好坏文学的标准,这个标准不以发表和传播载体的改变而不同。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不看到这一特定的网络社区所型构的文学社会学中,网络文学的读者,也就是“网民”们的阅读习惯、审美口味、价值取向——这一切都会体现在他们迅速即时的bbs回应上,必然会促生出属于他们的文学评价标准。更确切地,这一标准或许不能说是“文学”的,网上的发贴多半随心所欲直抒胸臆,很难要求他们用专业研究者的眼光在文学史的参照系中对作品的文学价值给出定位,但是,正是从这些零乱芜杂的随感式评论中,一种特定的取舍范围,文化气氛正在形成,而这一网民群体不容忽视的购买力也早被敏感的商家看中,他们的文化品味必然会影响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流通、文化市场的调整与重组,而最终的结果则是他们作为力量之一,促使新的文学、文化场域的生成。在这个新场域中,不同的作家所占据的位置,所分配到的文化资源与拥有的象征资本也必然发生位移、调整与变动。虽然安妮宝贝声明“不留恋在网络上发表作品的时期,它只是一段过程,已经结束了”(4),但是她的声名的浮现、她最大的读者群,她在这个新场域中赖以维系的象征价值以及由此获得的经济收益,无不与网民——在上网所费不赀的时候,网民是“小资”的别一身份标识(5)——有着血肉相联的关系。再进一步说,安妮宝贝本人也正是这一群体中的一员,她既是“小资”意识形态的产物,也是这一意识形态的参予与建设者。
“小资”虽然业已成为近年来的流行语之一,但是它的具体所指却可意会不易言传。它有一些社会学的阶层概念,但又不是严格以经济收入来定义,而更多地指向了某种“生活”的“文化”品味、情调与氛围。这样介乎经济与文化之间的用法倒是和革命时代的“小资产阶级”有同分异曲同工,在革命时代,“小资”除了是经济地位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的一类,又经常被用来批判知识分子的“多愁善感”“脉脉温情”等和革命要求不相符合的个人情感与意识(6)。商业时代的大众传媒巧妙地继承、挪用了这个身具经济与文化双重意味的概念,经过新语境的改造、加工与翻转,成为流行文化中的一个颇具生产性与集聚性的核心能指。围绕着这个能指,一系列关于衣、食、住、行、工作、娱乐、文化活动等生活方式的引导与指示得到了某种标识。
“小资”这个称谓以及相关的文化产品、文化现象在九十年代中期出现并开始流行表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们的大众文化也开始迈向了“精致”,不再只是色情加暴力以及政治窥秘的小报、地摊读物的流行,而是一种更“有品质”的精致流行文化的出现。而这一精致流行文化的发育与成熟,除了受发达世界流行文化的引领,也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我们时代与社会文化发展所特有的印痕。我在前面说,安妮宝贝是第一位中国(大陆)特色的品牌流行作家,不是戏言,从她的身上,我们正可观察到***十年代的“纯文学”、大众文化、社会发展是如何养育与成就了她。
安妮宝贝的小说多半围绕城市男女爱情展开,然而我最后把它定位为通俗文学的原因不在于它偏向于“言情小说”的文类,虽然这个文类经常被主流男性批评家诟病为小情小爱,但是题材的选择不一定妨碍形式的精良与主题的深刻,典型的例子如张爱玲,她对“言情小说”文类的喜好使她坚持使用这一文类的框架,但是她的运用意象的巧妙、技巧的圆熟以及她对一般言情小说所展现的普通男女爱情的拆解又往往颠覆、超出了这个框架,使之达到了严肃文学的水准。安妮宝贝的小说初看上去似乎也具备了这些特质,她的文字流畅、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叙述风格是杜拉斯式的跳跃的短句,爱情的内容也不是琼瑶式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模式,而常常以“破碎、离开、告别”为收束,再加上文中不时出现的哲理式警句:诸如“长期的理想是可以某天突然的消失,短暂的瞬间,漫长的永远。”;“包围着我们的,其实是一种绝对的空虚,所有的产生,消耗,都是为了消失……”(7)使得她的小说外表甚至于充满了现代主义风格。但是,我所说的文学位阶模糊,其中一个含义指的就是在消费性的后现代文化环境中,通俗文化与严肃文化之间日益相互渗透与挪用所产生的界限模糊,诸如严肃文学对通俗文艺样式巧妙利用的“以通俗反通俗”,或者是通俗文学对严肃文化的借调给自己添饰的“品味”。安妮宝贝小说外型上的现代主义风难掩其内质的匮乏。她的小说与台湾另一位言情小说家苏伟贞一样拥有一位“欲力强大冷凝寡欢”(8)的女主角,她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感情期盼又不能相信,兀自上演着一幕幕既给女主角带来伤痛又不乏自得其乐的都市爱情剧。男女主角开始于一场邂逅(邂逅场景的新元素是网络,当然还有都市符码少不了的酒吧),气质上的互相吸引(这吸引经由网络“心有灵犀”的聊天或是观察到的衣着细节,良好品味,都市冷漠颓废之“性感”而展现)使得男女主角开始靠近,可能会发生性关系可能没有,但是多半不了了之,因为女主角从一开始就具有一种又热烈又冷静的特质,她乐于沉缅于一段“都市夜归人”的互相取暖,但似乎深知此类爱情的不可靠,于是最后她总是清醒决绝的离去,并发出自艾的喟叹:“我不知道有什么人是能够深深相爱的。也许他在非常遥远的地方,用一生的时间兜了个大圈子,却依然不能与他相会。”(9)“我们是没有未来的人,不断地寻找,不断地离开。“(10)“只是等待一次爱情,也许永远都没有人。可是,这种等待,就是爱情本身。“(11)“一场沉沦的爱情终于消失。”(12)但是,安妮宝贝几乎没有解释女主角的性格特征与对爱情的悲观态度其来何自,环境如何培育、发展出她这种特质,由于一开始女主角的特质就是一个给定的事实,都市并没有与之形成一有机的互动,都市场景只是一个布景,中间的爱情也不过是一场在其间自虐虐人,自娱自乐的表演,类似于一华美的MTV,提供了符号、影像以及情调、气氛的消费,但没有供思考的启发,基本上是一自我循环封闭的展现,而不是层层深入剥茧抽丝的挖掘。间或安妮宝贝会给出一个模糊的说明,例如女主角不和睦的家庭、性格怪异的母亲,不幸的童年等等。这些既定的“宿命”成了女主角性格无可推卸的原委。长篇《彼岸花》中,故事经由乔与南生、两个有着相同个性的女子的两条线索的展开显得丰富了一些,安妮宝贝没有明确说明这两个人是否就是同一个人,但是她有意识地让二者构成一种互为镜照的关系,或许南生是乔创造出来的电影,也可能乔是南生笔下的小说,这样,经由南生命运的演示,我们可一窥南生或乔目下疏离、幽闭、自我、虚无性格的来由。但是,父母双亡,家庭不幸再次成为女主角一生命运的原动机,目的只为了铺陈南生与林和平纠缠晦暗的“孽缘”与乔淡漠犬儒的虚空,女主角的各种反应似乎一开始就由她的“命运”注定了,之后再也没有成长、救赎的可能,彼岸花与此岸之间看不到任何的桥与路。
在故事相对单薄(既没有琼瑶的起伏跌宕,也没有亦舒的跳挞俐落)的情况下,安妮宝贝仍然吸引到为数众多的读者,这不能不归功于她小说话语层面的营造功力,她成功地在人物、叙述者、作者与读者之间构造出了一种召唤性的身分认同,也就是,四面彼此呼唤的镜像。安妮宝贝的小说叙述者—作者与人物之间有相当程度的情感投射与认同,作者绝不比人物高(13)。这也是言情小说成功的关键之一,并不象一般对大众文化持批评态度的批评家所想象的通俗小说只是作者拿一些煽情故事来糊弄普通读者,事实上,一个成功的通俗小说作家对其笔下的人物态度毋宁说是相当真诚的,如果叙述者—作者与人物不是有相当一致的情感、价值取向,读者很容易觉得他在受愚弄,琼瑶对轰轰烈烈爱情的信仰与亦舒中产阶级女性的爱情观都是非常真诚地呈现在他们的小说中的。(与此不同的是,张爱玲则在她的类言情小说中创造出了一个游走于各种视角提供出反讽声音的叙述者。)更具体地说,安妮宝贝话语层面所营造的认同感包括两个方面:一、精神情绪的把握。她相当敏感地捕捉到都市白领的一种情绪与心态,一种疲倦、飘忽、不安定感与冷漠症。这些情绪经由散片式的叙述流与喃喃自语的类哲理议论得以成功散发,安妮宝贝将这种情绪的由来归之于“宿命”或“人性”“灵魂”的“甘美与脆弱”。显然,安妮宝贝对此类情绪的解释是相当非意识形态的。(她的解释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采取大众文化对社会问题不看或“看不见”的策略;也有可能她受八十年代的思路所影响,文学一律向“人性”求答案,而不去考察这种人性是如何在社会环境中得以培育、发展出来的。)正如她自己所说:她所做的是“抚慰”,读者阅读小说未必会去深究来龙去脉,他们在小说所唤起的情绪氛围中得到了沉浸与共鸣,视安妮宝贝“于我心有戚戚焉”,从而在安妮宝贝程式化小说所唤起的悲情中一遍遍释放自恋与自怜。二、大量的消费符码所构造的身分政治。在安妮宝贝的小说中有很多对“品味”的貌似不经意实则颇门槛精的书写,这一品味由衣着的细节、espresso咖啡,哈根达斯冰淇淋、帕格尼尼、欧洲艺术电影等等组成。这一品味构造的身份政治所流露出来的“势利”至少可以追溯到亦舒——这位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大陆市场,对当代众多流行小说女写手有着巨大影响的祖师奶奶。亦舒笔下的中产阶级女性看起来比琼瑶时代的女性有了不少进步,不再只是一心扑在爱情上拿这个作为女性证明自我存在的第一要务,她们经济独立,有自己的事业,然而仔细阅读之下,这些小说仍然不过是郎才女貌的现代翻版,再怎么学历高有知识的女性寻求的仍然是有良好经济基础,英俊、有品味的男性,她们的目光从来不会旁落到“专业人士”身外,强烈的身份意识使得她们很难寻觅到符合她们理想标准的伴侣,也因此时常发出美好爱情难得的喟叹。这个喟叹,是深具阶级意味的。在对“品味”的捕捉与点染上,安妮宝贝继承了亦舒的“炬炬目光”,直白一点,——就是“势利眼”。不客气地说,她与她的读者群中的部分“小资”是颇为势利眼的,只不过他们未必会自觉到这一点。
在某种程度上,安妮宝贝特别象是八、九十年代陈染与九十、零年代消费文化奇异媾和的产物,一方面是现代主义式对“个我”形而上关注的“虚无”、“绝望”,另一方面则是非常实际的所谓“优雅”物质、品味、情调的艳羡与享受,在这喃喃自语的“虚无”与不厌精细的“品味”之间所呈露出来的自相矛盾与裂隙,叙述者—作者从来没有意识到。二者之间广阔的社会现实、不同人群的生存境遇、公民权利的争取,全都不再进入作者的视野。这也是当下文学的状况,当社会现实被抽空后,文学似乎就只能在二者之间摇摆,不是遁入空洞的形而上,就是沉溺于对物质细节的张爱玲式的愉悦。
八、九十年代的“纯文学”与港台流行文化同时养育了目下的小资,这是他们文化谱系的构成。另一方面,小资之所以会和安妮宝贝的小说产生共鸣,在现实境遇的情绪上确实有一些相通之处,但是这种情绪的产生绝不是什么宿命之类,而是一种非常实际的第三世界都市文化情形之产生。那就是一种类似于在中国“飞地”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品格。这些都市白领每天进出于空调间,承受着沉重的工作压力,一方面,他们必须努力工作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占稳脚跟,升至更高的位置,这种情形下疲倦、焦虑势不可免,另一方面,较为舒适的办公环境,相对于普通劳动者较高的薪金,又会使这些人或多或少产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优越感。更重要的是,在一种跻身于“与国际同步”的环境中所培育出来的心理上、习惯上向西方“先进”“文明”世界的靠拢、趋附与对本土或第三世界的轻视、疏离,经常是相生相伴的。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种“全球”恰恰是与无数的“本土”缠绕在一起的,离开了八小时之内的“飞地”,扑天盖地而来的就是混杂、无名的现实。在“天涯之声”论坛上曾经有一个引起热烈讨论的贴子一个上海白领的心里话(14),一个网名叫“麻木热”的上海白领说出了他郁结已久的苦闷:他一直觉得自己很优秀,也确实很优秀,重点中学——名牌大学——跨国公司(月薪八千以上),自己和朋友们都活得不错,直到自己去了一趟内地小城的姨妈家,发现了“另一个世界”的生活,(有工厂临时工得了病不肯去看只为省下医药费给儿子读书,小男孩家里穷为吃肉被父亲打,得了绝症临死前家里为他煮了一锅肉),深感震惊,回到上海后才“发现”上海同样有着“另一面”:为还能每个月领到六块钱车贴而庆幸的工厂女工,在菜市捡菜边的城市贫民,两小时一刻不停挣得十块钱报酬的钟点工……作者于是发现,自己已经被现代社会无形的区隔化而和社会的真实面目隔绝开来(15):“如果我只呆在漂亮的写字楼,每天上下班打的,业余去蹦迪,去茂名南路的club找点刺激。去和平饭店搞搞聚会,在巴黎春天购物,那么我不会感到什么苦闷。我只会踌躇满志,自我感觉良好。以为我是这个国家的那一部分精英。可是,我看到了,而且我相信更多的我没有看到。所以我没法心安理得地自我陶醉。”这位上海白领经由他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公共性”的问题:“这个国家大部分人是怎样生活的呢?他们的思想是怎么样的呢?他们难道不值得被了解吗?作为这个国家中有知识的一部分人,难道没有义务去了解他们吗?那么不了解一个国家的真实面目,光靠喊着民主就可以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吗?”。
这位上海“小资”对生活发出了自己困惑与反思的声音。显然,它提示了我的“小资”分类与分析的简化性。事实上,这是个年轻、受过教育、有思考能力、能够发声的一个阶层,他们会有自己的生活感受与判断,对将来的社会发展也有可能起到有益的、良好的影响与作用,只不过,受这二十年从美学个人主义到生活个人主义演变以及由此造成的政治冷漠症的影响,再加上方兴未艾的消费主义对理想生活模式的引导与形塑,他们中的一些人变得越来越只注重个人“高尚”生活的获得,而不再关心“个人”所必然含有的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群之间的联系与同情,而一旦个人成为自我张扬与扩张的个人,很难想象真正的爱情如何从之产生,因为真正的爱情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通与融合中获得的,这一融合的基础必是超越了原子意义上的个人,而指向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同情。这也在某种意义上解释了安妮宝贝笔下的爱情为什么总是以“破碎”告终,因为两个个人主义者的相爱,最终的结果就是那个豪猪的寓言:为了取暖他们聚拢在一起,可是那个尖刻的、自我保护的刺又立即把它们分开。他们之间可以有身体、情调的吸引,但是不会有真正的信赖与帮助,因为这一切,都不是在个人主义中能够获得的,它必建立在人与人之间无限广阔的联系上,唯有在整体的呼应中,孤立的个人通过爱的联系才能找到存在的意义,否则那个“虚无”的命题会如影随形在安妮宝贝的小说中再三复现,永远纠缠着她笔下那些想爱又不相信爱不能获得爱的个人主义者。
安妮宝贝的崛起如她所说,“没有侥幸”,她依托网络,以其流畅的文字,都市爱情题材的书写获得了她在当下文学场域的地位。与二十世纪的中国作家相比,二十一世纪的安妮宝贝显然更有理由骄傲:因为她不是政治,而是“读者选择的”。中国作家进入“文坛”的路线已经改变了,现在,不只是政治在推出作家,市场也提供了一个“公平竟争”胜出的机会。然而,被市场肯定是否就表明他(她)是一个确凿无疑的好作家?以安妮宝贝的出现与畅销而论,确实可以看到新一代文化教育水准的普遍提高,首先一点就是对精致文字与个人风格的打造与欣赏能力,其次就是对世界文化资讯的广泛汲取,比如安妮宝贝与她的读者群们共享的杜拉斯、村上春树、帕格尼尼、欧洲艺术电影等。然而在这种中产阶级性质的文化品味之上,文学是否还有一些更不容忽视的品质:不只是抚慰,还可能是愤怒、伤痛、与发自心肺的呐喊?!对小人物的同情,对真正的自由、解放、幸福时刻的向往与召唤?!在这个新的文学场域里,正在成长的,或者已经功成名就的中国作家们会选择什么呢?
Xr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1880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羊脂球》,此后陆续写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小说,博得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赞誉。他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1)莫泊桑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1880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羊脂球》,此后陆续写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小说,博得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赞誉。他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风尚的丑恶,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寄予同情。小说构思新颖,描写生动,人物语言个性化,布局谋篇别具匠心。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等,长篇小说《一生》、《俊友》(又译做《漂亮的朋友》等。
原贴:《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书评
只美一点点
失落叶
------《斩龙》幻想网游,由网络作家失落叶所写的一本网游游戏生涯小说
------《斗神》玄幻,这是一本叶子真正意义上的玄幻小说,基本上借鉴了一些《斗破苍穹》与《盘龙》等优秀小说的设定,不过本书的特色会在后期露出端倪
------《网游之天下无双》幻想网游,是失落叶在17k小说网发布的网游三部曲中的第三部,第一部为《网游之盗版神话》第二部为《网游之纵横天下》第三部为《网游之天下无双》,已完结。
------《网游之纵横天下》幻想网游,叶子的成名作
------《网游之盗版神话》幻想网游,文笔流畅,行云流水,作品中人物性格分明,主题突出,思想积极。文中不经意提到的网游让人感觉作者对游戏平衡的了解叹为观止。
------《极品菜鸟》电子竞技,失落叶的处女作
七尺居士
-------《数据侠客行》虚拟网游,非常好看,讲的是男主斗智斗勇,在网络游戏中发展到现实的异能,其才智已达到一个非常惊人的程度,对脑筋是个刺激的享受,就算是喜欢小白文的人看了也觉得过瘾。
结局HE,但唯一让女读者不满意的是,本来男主不能专情同时爱上二个各有千秋的女孩子已经勉强接受了,在最后男主忽然放开怀抱,又纳了绝世美女(从网游中拐来的神仙姐姐)
-------《末世卡徒》变异,进化,为七尺居士呕心沥血倾情打造的科幻小说!
NB
------NB网游, 没什么说的 看下去,你就明白了 徘徊于现实与游戏之间,游离于罪恶与黑暗边缘,“b”的意义在于两个b叠加的结
原贴:网游小说,推荐,要书评
oceanewang
我也是,现在很少能够看完一本小说,但是也有部分小说我可以熬夜看完,主要是你是否对这本书感兴趣,看一本小说,你看一点点就不想看了,主要是这本小说不够吸引你,情节或者写作风格不是你喜欢,这种小说弃了就弃了,你可以选择一些别人的推荐,找到你比较感兴趣的类型,然后再去延伸同一类小说,同一作者小说
王小贝儿哥C
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1850年5月8日诞生于法国西部诺曼底地区第厄普城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他的童年就是在故乡一座风景优美的庄园里度过的。庄园面临大海,四周围树木郁郁葱葱。他整天在树林中嬉戏,有时还跟随渔民出海捕鱼,从而培养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了他对那些粗放风趣的渔民和农夫的感情。童年的生活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后来,他一次又一次,满怀深情地描绘过他美丽的故乡和他热爱的人民。
原贴:《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书评
安飞
我觉得写好一篇短篇小说书评首先得把小说读透,找和自己的共鸣点或者可以挖掘的点,确定基本立意。
如果读透了小说,即使是微型小说也可以写出一篇书评的。
我过了原创第一次得青云奖就是写的一篇微型小说的书评。
当时偶然在《读者》杂志读到了前苏联当代小说家阿纳托里·格奥尔基耶维奇·阿列克辛的小小说金合欢花,特别有感触,觉得中年夫妻的日子也需要注重仪式感,于是决定写一写自己的感触。
其次,一篇短篇小说的书评除了挖掘它的内涵,还需要拓展它的外延。比如我的这篇书评,围绕金合欢花这篇小说提炼观点,在概述小说情节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走入婚姻很久也需要仪式感。
然后以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短篇小说冰凉的灼热来进行反面论证。
用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做正面论证。
引用哲学家康德的话结尾,告诉人们这个观点权威也是这么认为的。
另外,读过很多短篇小说的书评,不限于从思想内容上挖掘,还有从典型的写作手法,突出的语言风格进行分析。我有一篇得青云的书评就是分析了小说的叙事策略。
《清明上河图密码》是一套六册的长篇小说,写第二部时我选择分析作者的叙事策略。
因为这个系列的小说对于读者不如东野圭吾的小说熟悉,所以我决定用东野圭吾的小说来作比较,因为两者都是推理小说,这种比较也是一种去陌生化的方法。
另外用东野圭吾的小说比较还因为我读过东野的几乎所有小说,可以随便选择需要的点来进行对照。
这篇书评虽然是写长篇小说的,但对于短篇小说同样实用。
因为对于自己的作品熟悉,所以就以我的作品为例了,其实你还可以参照诸神的恩宠写的《豆汁记》等书评,北烟胧月的张爱玲系列,小婷半清和长亭晚的几篇写鲁迅的书评,这些都是短篇小说的书评,她们都是提炼一个观点后运用心理学等知识加以分析佐证,都可以参考。
好久不写问答了,这篇算是友情赞助,但愿对你有帮助。通往优秀书评的路很多,我们一起努力学习!
馒头大人
短篇小说篇幅不长。要写好它的书评,首先就要明白,什么样的书评为好。要能比较准确的说出小说的立意,人事景怎么搭配?我认为还有重要一点,就是让有一定写作能力的人能够根据你的书评,换一副人事景,重新立个意,也能写出一篇类似风格的小说来。就是把作者的构思,从无到有而生成小说的过程写出来。
这样的书评就是好书评。
鑫鑫仔
谢谢邀请!
如何写好一篇短篇小说的书评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选一篇自己最熟读的短篇小说来写。自己不熟读的或自己读不懂的小说,我们是不能拿出来写书评的,因为自己都没读懂,还谈得上什么评价呢?写出来也会误导读者,这点非常重要,是写好书评的前题。
二:从内容上来评。
评价一部文学作品,首先要看它倒底要告诉读者什么?这是一篇(部)文学作品的灵魂,如果这个灵魂有问题,就说明这篇小说基本不值得一评。所以评小说要先看主题、灵魂。那么怎么来分析一篇小说的主题、灵魂呢?有以下两:
1:从人物的一系列故事上看。小说表现作者的观点是用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要看人物是否生动、形象?人物在这篇小说中的一系列动作、故事表现了什么?如莫泊桑的名篇《羊脂球》,写了几个绅士和一个妓女羊脂球。在人们的印象当中绅士是多么有光环呀,令人尊敬,而妓女羊脂球则令人不耻。读完后完全改变了我们先前的这个想法,而正是相反。羊脂球虽然是个妓女,但人的灵魂深处是那样的善良;而那几个绅士在灵魂深处又是那么险恶,灵魂深处和外表恰恰相反。我们得出这个思想是通过小说中人物的一系列动作、故事表现出来的。
2:从人物形象上看。既然是写小说,谁都知道作者是要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观点、表现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但是,作者塑造的人物完美的表现了作者的观点了吗?这点非常重要,这也是一个作家的才能问题。鲁迅先生通过《祝福》中的祥林嫂,控诉了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中国广大妇女的迫害:祥林嫂命运坎坷,嫁了两个丈夫都亡,孩子又被狼叼走。而在祥林嫂所处的半封建社会,一女不嫁二夫郎的传统信条深入妇女脑海中,嫁两个丈夫就是她的大错,死后会有两个鬼来分尸……这一切使她恐惧,不能正常生活,最后死在三十晚上鲁镇的祝福中。祥林嫂是一个典型人物,特别生动形象,闭上眼睛都能看见她拄着竹竿走路的那个样子,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祥林嫂就是一个能够完美表达作者思想的典型形象。
三:从形式上来评。
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及观点,也就是小说中的主题、灵魂是要通过完美的形式来表现的。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1:结构的完美性。
好的文章或小说要有一个最能表达主题的结构。如契可夫的一个小官员的死,小说的开始就写了事件的起因:在剧场,小官不小心打了一个喷嚏,吐沫星子喷到了前排的一位将军的光头上,然后就是一次次的道歉,最后郁闷而死,表观了小官员的可悲的奴性命运。印度泰格尔的名篇《喀布尔人》:开始写了“我”的女儿快要出嫁了,正在办嫁妆,有一天来了一位喀布尔人,这个人后来还经常来看,一来还要看“我”的女儿。前面的这一切,其实都是后面结果的伏笔:原来喀布尔人发现“我”的女儿非常像他的女儿,他十分想念自己的女儿,但由于他的女儿远在喀布尔,他很穷没有回去看女儿的路费,想女儿了,只好到“我”这来看。后来“我”就给了他一些钱,让他回喀布尔看女儿。这里那调谓口的结构形式和结尾我们看了非常感动。
一篇小说主题、人物的重要,是要通过恰当合理的结构形式表现出来的。
2:语言的可读性。
谁都知道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评价一篇小说不能不谈到语言的可续性。大作家们都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如有人说读茅盾的小说像喝酒,读巴金的小说像喝唐水。我本人都读过,确实有这这种感觉。还有梅里美小说语言的文雅,屠格涅夫《猎人笔记》中语言的明快优美等等。我们评价的小说作品可能不是名家,但也有作者自己的语言特点。如善用长句?善用短句?善用方言?善用普通话?善用行业特点?善用人物的语言特点?……
评论者是应该找出作者的语言特的。当然,这也要看一个评论者的点评角度,也可以不评价语言。
四:从艺术技巧上来评。
一篇发表的小说,当然是艺术品,既是艺术品,就要点出艺术性。当然艺术性是很广的,这里仅强调三个方面:
1:故事构思要巧妙。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故事情节要安排的巧妙才能吸引读者,让读者看下去。上面本人提到的那些名家之作,故事安排的就很巧妙。再举几例如欧.亨利的麦其的礼物、契可夫的《变色龙》、莫泊桑的巜我的于勒叔叔》《项链》……好多好多,我们百看不厌。中国的小说特别是当代的小说,缺少的就是故事的巧妙性,所以读者不爱看。当然要构思一个巧妙的故事,是需要下苦功的,同时还要有阅历。
2:人物形象的感人性。
评价一篇小说,不能不看到其人物形象是否感人?感人的小说同样吸引读者。上面我提到的一些小说有的就非常感人。莎士比亚的悲剧,就靠人物形象感人吸引观众,让观众震撼!以前有部电影《幸福的黄手帕》,当我们和男主角一样,看到满树的黄手帕的时候,就都哭了。短篇小说的人物故事也完全可以写出这个水平。上面提到的《喀布尔人》也非常感人。我国的传奇故事《梁祝》,人物形象也很感人。我们要提倡小说人物感人,引导我们的作者创作出更好的小说。
3:语言的凝炼性。
小说也好,其它文学作品也好,语言要凝炼。当代的人忙之又忙,哪有时间去看满是废话的小说?无论网上小说还是纸质小说,我们要求语言精当准确。这方面,我国现代或当代作家都有学习榜样。如孙犁的小说、汪曾祺的小说,既优美又凝炼。现在很多作者比较浮,不下功夫,写出的作品,闲话废话较多。语言的凝炼,能看出作者知道写什么,说明懂写作了。
以上谈了不少,我觉得评价一篇短篇小说应该多方去看,来引导提高当代短篇小说的创作水平。
friedman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一点也不简单。所谓“杀猪打豆腐,称不得老师傅”,何况文学评论包括短篇小说评论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过去年轻时虽也发表过不少短篇小说的评论,但至今谈不上什么经验。如果不避浅陋要回顾总结一下,似乎可以从三个层面去作评:
第一个层面是最难的,叫知人论文。文学是人学,作家最得心应手的是从自身经历中发掘题材。因此,要评论一个短篇小说,先要对作家的身份,经历,兴趣,文化影响等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把握和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写作特点及社会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品味小说,也可以从立意、结构、技巧等方面和小说作者沟通和商榷。
第二个层面就是知文论文。即使对作家不是很了解,也可以通过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描写、语言风格等,用自己的学识和理解来评价作品,也可以给读者阅读和理解小说作出相应引导,当然也可以和小说作者分享自己读后的感觉。
第三个层面就是特色点评了。可以抓住一两点而不及其它,比如人物塑造的社会意义,叙事语言的独特风格,与同类型特色描写的纵向传承或横向比较等。这类点评也很受广大读者甚至小说作者本人的欢迎。
当然,小说评论包括短篇小说的评论更多是让社会更好更快地了解和关注到所评之作。除了反馈快以外,因为短篇小说篇幅短小,主要围绕一两个人物,而且故事情节没那么复杂,所以对短篇小说的评论还应该是篇幅相应短小,能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分析评价,切记行文活泼精练且针对性强,尤其是要有一己之见,不能人云亦云。
上述三个层面,可以全面铺开写成比较系统的评论,也可以从某一个层面写深写透。别看一个短篇小说的评论,要写好还是要下足功夫的呢。浅陋之见,仅供参考。
(我在1983年发表小说评论的刋物之一,第64页发表我对获奖短篇小说新浴等的评论)
mandyloveagera
写短篇小说书评是属于文艺理论的范畴。首先你要对文艺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其次要要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对当前的政策,形势要有研究。再次是要对评论的短篇小说有足够的了解,对其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私奔的公主
谢邀。前辈们已各抒己见,我在此仅表达一下个人的拙见吧。
说实话,比起短篇,我更偏爱阅读长篇小说。小说的核心是塑造人物,而短篇往往受限于篇幅,人物形象一般难以刻画得很丰满,因而短篇小说的创作重点应该是在短小精悍的故事中,①表达深刻的思想和理念,或者②反映社会现象和复杂人性。
由此,如果要写短篇小说的书评,我也会着眼于以上两点,所以在选取短篇的时候,也会评估作品的思想深度,或者其反映的现象是否具代表性。
比如芥川龙之介的短篇,他擅长捕捉人性微妙的瞬间,光凭这一点,就有比较大的空间可以拿来做研究和发挥。
比如欧·亨利和马克·吐温的短篇,他们擅长讽刺社会的丑陋现象,写书评时非常适合做适当的延伸和发散联想。
还有一些作家本身是擅长写长篇的,只是偶尔写一下短篇,但不时也有一些优秀的作品。比如马尔克斯的《礼拜二午睡时刻》,这是我读过的人物塑造最优秀的短篇,颠覆了我对短篇“人物塑造不够味儿”的固有想法,非常值得探讨的一部人物佳作。
至于写作的方法,我认为短篇长篇的书评写法差别不大,写任何书评的前提是你对自己阅读的书籍或内容要产生感悟和思考,如果读完后一点想法也没有,那最好还是不要选取这本书或这篇小说来写评价了。
而我认为,短篇小说书评的不同之处,只不过是写作重点的迁移,即把少一点笔墨放在小说的故事或人物上,把多一点笔墨放在小说所表达的内涵、自己的想法,以及内容的延伸上。
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是爱读书的大翎,关注我的头条号,一起来分享阅读的乐趣。
大滬的天空
抛砖引玉吧,谈谈我的想法。
我一直不太敢碰触短篇小说这个领域,一直到上个月才写了第一篇短篇小说书评,好在是拿了青云,对我来说算是一个里程碑吧。
在头条,我看到的大部分短篇小说书评,基本都是国外的,而这么多国外的短篇小说中,又有80%是契诃夫、欧•亨利、莫泊桑、马克•吐温,这四人的作品。
毕竟都是世界级的短篇小说巨匠,内容上更具有思想性、联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
我觉得短篇小说难写,是因为在拢共几千字的小说里,你要提取至少两种以上的观点,且这两种观点还最好不是并列的,而是递增的,否则很难让读者有深刻之感。
关于短篇小说的书评素材,我是会避开各位名家的代表作,本来可用的素材就不多,经典作被很多人写过之后,难免有观点相同和类似的,就会被消重处理,再写意义就不大了。
短篇小说书评,有超过一半的理论来源,一定是要来自小说之外。
这里4点参考,提供给大家:
①:跨领域观点、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哲学等等)
②:建议,用非代表作,作为书评主体,用经典代表作,去反衬非代表作。因为要说个人特点和特色,代表作一定是具备了作者本身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且都是非常明显的,穿插在文章中,也能显出对作者的了解和熟悉,令读者更容易信服。
③:作者本身的经历和所在的社会环境,文学影响,一定会渗透进作品当中,读短篇,蛛丝马迹都不可以放过,每一句的背后,都可能有大量的故事和原因。于是创作手法和叙述风格就会表现出来,调侃、嘲笑、批判、揭露、隐喻,这都是书评的组成部分。
④:短篇就像一个小池塘,你再怎么搅和,也捞不出大鱼,所以就要引流,从文中的某一句话,形成观点之后,去引入更丰富的内容素材。简而言之,就是从别的大江大河里捞大鱼,放入这个池塘,然后再捞。
其实,我不建议新人入短篇小说的坑,很容易把一篇文章写成碎碎念,翻来覆去说的都是同一个观点,既没有别出心裁的论述,也没有更深层次的解读。
如果这样,写,不如不写。
综上,基本都是我对于短篇小说书评的看法和理解。毕竟虽然看的很多,但写的很少,有帮助就给个赞,不能帮到你,也请多多担待。
最后一点,再次提醒大家,写短篇小说书评,不要沉在内容里出不来,能引经据典最好,不能的话,用身边的例子也可以。
电视剧、电影,哪怕是综艺节目和亲身经历都行,否则就会显得很单调乏味。
感谢阅读!
—End—
mmx800
短篇小说如何写好,真不是个简单的问题。
而要明确的是,在国内一般2万字以下是短篇小说,2-6万字是中篇。国外好像是4万字以下都算短篇。我们这里主要谈篇幅为2万字以下的小说。
我从两个方面来归纳总结。
第一,从技术上说。
1短篇小说和长篇不同,短篇主要是 “灵感型”和“激情型”创作。
也就是我们经常因为某个“灵感”,
因为想要写出某一段话,
因为想要塑造一个人物,而决定创作一个故事。
整个故事,在创作初衷上是为这“某一段话”“某一个人”“某个灵感”而存在的。
我个人的《三国兵器谱》系列就是激情创作,一晚上写一个1万字的故事,创作不过夜。这也是初学者经常做的事。
2创作之前,有一些必要的准备。
主要表现在,在创作之初就要对整个故事有所把握。
比如需要几个人物角色?比如故事的结尾是怎么样的?比如开篇第一个镜头是怎么样的?
知道开始与结果,知道自己需要的人物,这是短篇小说必须要有的“创作准备”。
3创作前,要做简单的故事梗概。
在你完成上文说的“创作准备”后,写一个大约500--1000字的故事梗概,会解决你们很多后续问题。
比如,有很多人2万字的故事写到3千字就写不下去了。这大多数是没有做故事梗概的原因。
有不少作者,对我说的这些并不是很上心。但他们的确会遇到各种问题。
我想说,作者各自的天赋不同,决定了各自创作的方式。有些才华横溢的可以把一两万字的故事一挥而就。而很多人是做不到的。
用激情和灵感来支撑小说创作当然好,但如果不能一气呵成的写完一个故事,那就需要多一些技术上的支持。
4字数分配,按1:3:1来分。
即开篇内容1,事件过程3,结尾1。从1万字的故事来说,就是2000字开头,6000字过程,2000字结尾。
这个分配 比例是用于经典结构的。并不是说所有小说都要这样。但是作为初学者,或者说,对自己的故事叙事并不熟练的作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后,为何要这样。这个字数总结,我们是借鉴与剧本创作。
一部经典电影时间为120分钟。30分钟开头,60分钟过程。30分钟结尾。大家可以注意下,经典电影的场景安排,看是不是这样。前后误差不会超过10分钟的。
例子:大卫芬奇的经典悬疑电影《七宗罪》。
5不要纠结人物的脸谱化。
脸谱化其实是小说创作最难解决的。尤其是类型小说,本身追求的是情节的推进。人物脸谱化,可以便于构建情节。而短篇小说因为字数限制,你很难给一个人物增加特殊情节,来构建他的内外人生。短篇小说无法面面俱到。
小说主角天然值得我们关注,这个问题可能还能解决。如何避免配角的脸谱化,则是所有人都会面对的问题。用一句话,一个场景来塑造一个配角,是很难的。
但是并不用太过担心,因为小说是不可能完美的。只有在我们不断积累文字和生活经验,人物素材后,才能让我们的配角褶褶生辉。
只要一直在写,每次写好作品后,能多思考多积累,你会越来越好的。
多思考会让你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
以上5点是短篇小说,技术上说的,关于短篇小说的创作。
第二,我们从作者自身角度谈关于小说创作。
其实这并不仅仅适用于短篇小说,也适用于长篇小说。
我们为何要写这个故事?
创作的初衷很重要。
1有人说故事要追求题材的“新”,视角的新。
其实新并不是特别重要,太阳底下无新事,我们以为的新,只是我们以为的而已。
对读者来说,他们可能看过更新,更特别的。作者要做的是表达自己的视角。
当然,求新这样的坚持仍然有其意义,因为这是对自己的“高”要求。
2小说创作必须关注“人性”。
我觉得从开始创作就带着这个目的,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在创作完成后,你要自我审视是否达到了创作初衷。
如果没有达到,又该怎么办?
有时间的可以推翻再写,没有精力的可以把时间和体力用在下一次创作上。
文字是越改越好的,情节则不一定。至于小说的魂魄,则很多时候要看缘分。
尤其是短篇小说。因为篇幅的问题,常常会发生一些“一闪而逝”的事。
悲情唯
首先你要认真读好这篇小说。可能大家会说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这样的,就像是解读欧亨利的小说一样,其实每个人的理解角度都有一定的偏差。但是只要认真读,就一定会有自己的见解。
其次,读完之后要有自己的心得。例如你看到了什么,你联想到了什么。书评,更多的是在于评。就好像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方向角度一样。很多时候在挑选一本书,我们会下意识和别的书进行比较,我为什么选择了这本没有选择那本。是什么原因,这时候书评会给我们一定的影响。
最后,角度一定要有客观认识加主观理解。如果仅仅是客观分析,例如交代这本书的背景,写作手法,小说内容。那我会尽量选择了解这个作家的大背景,个人写作风格,而不是看这短篇小说的相关书评。
鲍鲍想旅游
短篇小说一般是短小精悍的,一个人物的命运起伏是比较大的,也许没有太多的细节,但影响人物发展的一两个转折点是很明显的 而且短篇小说结尾一般意味深长。
写短篇小说书评,首先要明白文章的精髓,作者的立意是什么,当然一般会和命运、选择、人性有所关联。
蘑菇
我觉得相对于一篇长篇小说而言,短篇小说的书评更加难写一点。
因为短篇小说它本身篇幅就不长,那么它所包含的内容就不会那么多。而我们所能提取的观点,也就很少了。但是这只是一般而言,并不能一概而论。
我觉得写短篇小说的书评。首先就要能提取自己的观点。
1.提取观点我觉得写书评最重要的是对这篇小说能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一味的将作者的原文复述一遍。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篇小说有足够的了解。比如小说的主旨思想,小说的背景,这篇小说与作者之间的联系等等。
从这些方面都可以提取出我们对小说的观点。观点之间可以相互融合,甚至可以从一个观点之中再分裂出其他几个小的观点。
其次,我认为写短篇小说的作品要注重小说的写作技巧。
2.写作技巧对于一个作家而言,短篇小说,是最方便练习写作的技巧手法的,因为短篇小说的篇幅小,可以在很短的篇幅之内就将写作的技巧练习起来。
因此我们在写短篇小说的书评之时,也可以侧重对小说写作的技巧手法,以及小说写作的风格来进行赏析。
我之前中的青云,同样是一篇短篇小说。也涉及了小说的写作技巧,小说与作者之间的联系等。以上便是我的一些看法,可能会存在很多的错误,还请指正。
茗汐散人
谢谢毛荷西的邀请~
已经有很多大佬聊过了,我就简单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选书其实写好短篇小说的书评不仅仅只能考虑写者个人的水平,同时也要考虑作品本身是否有足够挖掘的内容。
因此,在写好短篇小说书评之前,选书是尤为重要的。名家的短篇小说往往意蕴丰富,篇幅虽短,但包含的内容却很多。比如芥川龙之介的枯野抄,很短的一篇小说,但是却能够折射出他本人的大部分创作理念。
因此在确定阅读书目时可以尽量选择知名作家的短篇小说。
角度在确定了选题之后,就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找思路,找角度。
书评的角度我早已在之前谈过了,无外乎两种,技巧分析和内容分析。
①技巧分析
技巧分析需要一定的文学底蕴,否则很容易误人子弟。但实际上只要有所了解即可,因为头条并不需要过于高深的文学技巧类解读文章。
②内容分析
对一篇短篇小说内容的分析是写书评的重中之重,虽然技巧分析看起来高大上,但技巧总归是为了帮衬内容的。所以书评的重心仍旧应该是对文本内容的分析。
对书评内容的分析,大致可分为3个层面。
第一,单纯文本内容的分析。
只解读文本透露出的信息,而不考虑别的因素。这一步需要的是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详细示例可以看我的《编舟记》那篇书评。(虽然编舟记是长篇小说)
第二,与作者个人结合的分析。
在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之上,结合作者本人的生平经历,对小说进行分析。这一步需要写者放宽视野,不要局限于单纯的文本,对作者本人有大致的了解。详细示例可以看我的枯野抄那篇文章。
第三,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的分析。
虽然我暂时没有写出过仅仅依靠时代背景就自成一篇的书评,但不可否认的是,写者仍旧需要结合小说创作的背景年代,对文章内容作出深度的解读。我最新写的《棉被》的第二、三个论点就是基于这一理念写出的。
就简单说这些吧,希望能有所帮助。我是阿书,喜欢写书评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哦~
一问三不知
我也喜欢书评吾的。
比如平凡的世界,有的地方就是抄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的评论,平凡的世界就是一个大号的表扬稿。
我还评论活着,卖惨,死一个,又死一个,又死一个。
能让读者看书看哭了,对于作家来说那都是雕虫小技。
让读者哭的稀里哗啦的小说都不是好小说。
还有那个芳华,掉胳膊掉腿,也是卖惨。
我喜欢站在书上看书,而不是被书带着走。书上让我哭我就哭,提示我怎么表扬书,我就怎么表扬。那我就成了书的傀儡了。成了书的奴隶了。
很多书都提示读者怎么表扬作者。这是我最烦的。
比如活着,就在最后拔高一下。于是,读者就顺杆爬,按照拔高的调门评论这本书。
写好书评不容易。
janey_jin
谢邀。
写书评也有些年头了,但第一次在头条上回答相关问题。
关于写书评这件事,以前我的理解是让读者看了你写的评后更想去看书,但现在我的理解是书评是帮助读者更深度去理解一本书或者一篇小说。
短篇小说,不同于书。篇幅小、结构完整、表达思想明确是短篇小说的特点。但无论是哪一类的短篇小说,我们写评都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只有写出有深度有思想的书评,才算是真正看过这篇小说,才能给读者再读完这篇小说后又有另外一种不一样的思考;或者在读这篇小说前,因为你的评能带着思考去理解这篇短篇小说,而不是只停留在看故事上面。
言归正传,如何写评?首先,要有作品本身的东西;其次,要有你的干货思想。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你的书评中原本是写的“山”,但却又能让人看到“山”的本质的时候,那你写的评就成功了。这个核心,适用于所有的文字类长评。
平时,我们多接触干货类的书、文学类的书。那短篇小说是讲故事的,讲人生经历的。我们就可以从主角的角度去解析,从人物动作的视角去解析,从叙事方式的角度去解析。
要知道,构成一部成功的短篇小说,所需要用到的元素太多了,甚至你还可以从事态中的心理内核去解析等等。
只要记住,你写的评不是在梗概,不是在复述,而是能够带给读者以小说之外的,又与小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视觉体验,那么你写的评就是成功的了。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印象书影,欢迎点赞、评论,谢谢!】
随风消逝
写短篇小说的书评可以从几个方面下手:从时代背景入手评他的立意和主题,比如有多个作家从文革入手,写作家的反思。文革中让人们吸取的经验教训是什么。第二类谈结构。一篇小说的写法是意识流形式还是叙术式。三该小说中人物特性认识,小说是塑造人物才是根本,人物写的好不好是小说立不立起来的关键。有人说短篇小说是挖掘人物思想的代表形式,写的越深刻,越成功。第四方面可以评细节,语言,角度方面的特色。短篇小说故事性大打折扣,所以评论起来有一定难度,如果从以上四个方面的外延和肉涵上深刻剖析和广泛对比分析,找点靓点,一样可以写出好的评论文章!
chachaxiong10
一、什么是书评
把书评这两个字拆开来看就是书和评。所以写书评的时候要以书为主,对书的内容、作者、这本书给我们带来的作用等进行客观评价。书评其实可以看作是一种文案,有宣传图书的作用。
刚开始写书评时,实用类书籍你就可以把里面的干货总结出来,并且评价这些方法论对我们的作用。虚构类的书籍就可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人物的情感变化写出书中给我们传达的一种价值观。
我这么说,有人可能还是不懂,现在我们来具体看怎么写。
二、如何写书评
1、开头部分
开头的时候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故事、历史事件、研究数据、故事、名言来引出这本书。比如写《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阅读类书籍,你就可以写一两句关于读书的名言,说明读书的重要性,接着引出我们很多人还不会读书,而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正好教我们如何读书,帮助我们提高效率。
引出本书之后,接着你就可以介绍本书作者在阅读这方面有什么才能,做出了哪些贡献等等。这里千万不要抄百度或者是一些图书宣传上作者对我简介,一定要自己去介绍作者有趣的、突出的一些事情,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介绍完本书作者之后,还需要介绍一下这本书能够给我们什么样的帮助。也就是用一句话概括全书的内容,帮助读者对全书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在这一部分要想好你下面正文中你所要写的几个亮点。这样才能全文贯穿,具有逻辑性。
如果你写的是小说类的书评,开头你则可以简单概括一下故事情节,接着写从故事情节中了解到什么样的价值观,你对这种价值观的看法是什么。比如《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你可以写正面观点:每个人都要有梦想。也可以写反面观点:所有的梦想都要落地,否则都是空谈等等。
但是你要从文章找出情节来支撑这些观点。除此之外,为了丰富文章内容,你还需要找其他素材来论证观点,让你的文章有血有肉。
2、正文
这部分内容一般是写三个亮点,当然也可以写两个亮点。那什么是亮点呢?其实可以理解为议论文中的论点,那这么说来就是书中作者阐述的观点。一般我们在写的时候先写出观点,再拿一些事例证明这个观点。这个事例可以是书上的,但是一定要记住用自己的话复述。
正文部分要尤其注意逻辑性,不能三部分讲了三个意思,中间完全没有关联性。
3、结尾
结尾最好要立意升华,将你的主题升华到一定的高度。那这部分怎么写呢?这时候要与开头遥相呼应,并且在开头的立意上再上一个高度。
注意点:
第一要有逻辑主线,不要想到哪写到哪
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提到了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主要方法是摘抄+评论,当我们在写书评的时候就可以用到。但是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我们很容易看到哪个点比较有意思就写哪个点,整篇写下来会发现没有逻辑主线。
之前我一直没有理解逻辑主线,写书评的时候经常这个点写一写,那个点写一写,自己读起来觉得挺通顺的,前一句跟后一句挺搭的呀。后来才发现逻辑主线并不是这样的。
拿《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来举例吧。我一开始写的书评是这样:读书方法、读书笔记技巧、记忆法、有效的实际行动。这些写的时候零零散散,也没有写出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而实际上逻辑主线应该是类似这样的:
如何利用二八定律快速获取知识;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内化知识;如何设置目标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这两者对比起来,是不是第二个清晰多,让人了解全书的脉络。
现在写书评的时候我会先想一想自己要写哪几个观点,分别怎么论证这几个观点。这样整篇文章逻辑性比较强,也让人能够明白你在讲什么,而不是让人读完依旧很迷茫,摇摇头说:“不知道在讲啥。
在找不到书中的逻辑主线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自己。
第二要深入挖掘一个点,而不是泛泛而谈
写书评的时候并不是书中讲到的所有观点都要写出来,这样我们很容易泛泛而谈,非常空洞,让觉得枯燥乏味。我们可以就着两三个点写透,挖深,这样才能让人有所悟,也更能打动人心,写出来的书评也能够更加深刻。
第三不要光有亮点,而没有解读
首先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亮点,亮点并不是书中讲述得特别精彩的部分,实际上亮点指的是观点。我们写书评应该是观点+案例的形式,亮点就是观点,在写亮点时,不要罗列一堆道理,这样也让人认为站不住脚。如果你适当解读一下,也就是用一些案例例证,这样会使亮点饱满起来,更具有说服力。
第四破题要有趣有关联性
以前写书评的时候我经常是拿自己或者是我朋友的事情来破题。写出来的例子趣味性低,让人看了第一句就没有想看第二句的欲望了。当然也不是说不可以写自己的例子,而是说要具有普世意义的,写出来才有价值。如果你写的例子只适用于个体,那么写出来就不合适。
除此之外,写的例子也要与你后面的评书立意相关。比如说你想的立意是养成习惯,你举了一个人际交往的例子就不合适了。
那么想要有一个好的书评开头,就要靠平时的素材积累了。关于素材积累有很多,例如看别人文章时看到有趣的故事可以记下来,看到生活中有一些故事可以用就马上写下来。
第五是评论而不是复述书中观点,更不是摘抄
写书评的时候要有自己的思想在里头,也就是说要有评论观点,而不是把书中作者观点罗列出来,让人感觉还不如自己去看书。而更不能的是把书评变成抄书。我一开始写书评的时候是大段引用书中的句子,写着写着就变成了抄书。这就是欠缺思考的现象。
如何能够有自己的观点表述呢?这个时候你就要多思考,多联系生活实际。
特别注意点:
1、不能过度引用原文,引用原文字数一般不超过200字。
2、书评当中一定要写成作者名字、书名,至少三次。
3、要注意字数,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尽量控制在1500字到2500字之间。
西溪的精灵
原贴:网络小说求书评
tonight
遇见你
林小丫110
原贴:《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书评
o薇然o
原贴:《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书评
白银狮子
原贴:古龙小说绝代双骄书评
纲丝小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