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与小说的区别
[作品]世界微型小说荟萃300篇
本书编选了五大洲59个国家和地区的225位作家的微型小说300篇。侧重编选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佳作。 本书开篇是东野茵陈同志写的序言,论述了有关微型小说理论问题,介绍选入本书的作品。 本书编...
zhangshuang
关于微型小说名称的讨论,由来已久。江曾培、林斤澜、凌焕新、刘海涛等先生,都曾经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及名称问题,认为随着这一文体的日趋成熟,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名称。邢可先生撰文认为"应把这一类的小说统一称为'微篇小说'"。浩歌先生把自己出的选集就叫作浩歌微篇小说选集。
1995年11月2-4日,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第三次年会,在佛山召开。我在这个年会上,曾经提出名称这个问题。河南省有一位朋友说,名称这个问题不要紧,正像你的配偶,你说她是妻子也行,你说她是老婆也行,反正就是那么回事。河南省另一位朋友说,名称这个问题很重要,光有小名还不够,还应有大名,光有别名还不够,还应有正名,不然的话,名不正,则言不顺。
目前这一文体的名称五花八门,不胜枚举。有的叫小小说,有的叫微型小说,有的叫精短小说;有的叫墙头小说、镜头小说、瞳孔小说;有的叫千字小说、电报小说、摄影小说;有的叫袖珍小说、迷你小说、花边小说;有的叫一分钟小说、一袋烟小说、微信息小说,等等,各呼其名,各行其事。这一现象,反映了这一类型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和繁荣局面。
但是,名称多,带来的混乱多,麻烦多,不利于这一类型小说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时至今日,我认为,这一文体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名称,以便形成一面旗帜,在这面旗帜下,集结更多的力量,把这一类型小说的创作搞得更红火,把这一类型小说的研讨搞得更透彻。让微型小说的旗帜,明晰起来,鲜亮起来,进一步促进实际创作和理论研讨。
在诸多名称中,我赞成把这一类型的小说统称为微篇小说。当然,这是大名,是印在名片上的,是刻在招牌上的,是写在旗帜上的。同时,不排斥它各种小名存在,从不同的角度称呼它什么名字,悉听尊便。xiaoyan.com
把这一类型的小说,称为微篇小说,与小说四大家族的其他三大家族—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谐配套,天衣无缝,岂不妙哉!
把这一类型的小说,称为其它名称,尽管有某种可取之处,但是,终归不能尽如人意。比如叫小小说,在小说之前,加个小字,这是按个头儿来分,分为大、中、小。既然有小小说,与此对应的,那么就应该有大小说、中小说;正像木瓜一样,既然有小木瓜,与此对应的,那么就应该有大木瓜、中木瓜。又比如叫微型小说,这是按型号来分,型号可分为特型、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等。炮弹有大、中、小型炮弹,机关枪有轻、重机关枪;关于小说,就未曾听说有大型小说、中型小说、小型小说的。小说是论篇的,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再加上微篇小说,就是小说的四大家族。打个比方,这四大家族是四兄弟,姓文,老大叫文长篇,老二叫文中篇,老三叫文短篇,惟独老四,不叫文微篇,叫其它什么—文微型、文迷你、文袖珍什么的,就不顺当,还是叫文微篇顺当。不知诸君以为然否?
二、字数
作为小说四大家族中的一个分支—微篇小说,与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在篇幅上是应该有明显区别的。目前,微篇小说—"微篇不微"的问题,时有出现。一本高校文科教材,竟称篇微小说的字数一般在两三千字左右,这是混淆了短篇小说与微篇小说的界限,"由俭入奢"。
作为微篇小说,从文字的浓缩这个角度讲,当然是越精越好。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纸短情长,十几字、几十字、几百字均可,下限不限,能"微"到什么程度,就"微"到什么程度,将"大千世界"浓缩在一个精美的"微雕"中。但是,作为小说划分的一个重要尺度—篇幅长短,篇微小说的上限应该有限,不然的话,短篇长作,将微篇拉成短篇,微篇就不成其为微篇了。
日本"当代微篇小说的鼻祖"—星新一,25年间,发表了960篇微篇小说(有时翻译成超短篇小说、一分钟小说、掌篇小说)。我有幸研读了他的98篇,共篇幅的上限,大多数都在1500字左右,其中只有叫人捉摸不透的社会的一篇,篇幅较长,像短篇小说,是个例外。星新一说,"超短篇小说须具有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果新奇三要素。即在1500字以内,要概括出普通小说应具有的一切。"
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说,微篇小说是文学中的"小鸟",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既然是"小鸟",就不应该是"大鹏"。美国当代小说作家罗伯特·奥弗斯特,认为微篇小说在篇幅上的特征是明显的,他给微篇小说下了个定义,"不超过1500字,却要具备小说的一切要素。"
我研读了清代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全书503篇,大部分是微篇小说,最长的4000多字,最短的100来字,平均每篇1000字左右。中国现代微型小说选一书,选了鲁迅、郭沫若、冰心等60位作家的83篇佳作,每篇均在1500左右。
我翻阅了《世界微型小说荟萃300篇》、香港"迷你小说"精品、《台湾掌上小说精品》、印华微型小说选等;我长期订阅《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百花园》等。在这些文集里入编的作品,在这些刊物上发表的作品,一般没有超过1500字。我自己20年来,发表了微篇小说数百篇,已出版微篇小说专著十余本,每篇作品,一般也都在1500字以内。
综上所述,我赞成将微篇小说的上限,定在1500字左右,以便保持微篇小说"微"的优势。当然这是就一般要求而言,并不排斥例外。关于小小说的几个非理论性问题
http://cache.baidu.com/c?word=%D0%A1%CB%B5%3B%D3%EB%3B%D0%A1%3B%D0%A1%CB%B5%3B%B5%C4%3B%C7%F8%B1%F0&url=http%3A//www%2Exiaoyan%2Ecom/title/title%5Fdisp%5Fprint%2Ecfm%3Ftn%3D3980&b=0&a=49&user=baidu
原贴:小说与小小说的区别
hiro829
奇幻: 奇幻文学,或称奇幻小说,是一种文学形式,之中的奇幻一词,是由英文的 “fantasy”翻译而来。此一译名之固定,乃由台湾奇幻文化艺术基金会的负责人朱学恒,于1992年在台湾的老牌电玩月刊杂志《软件世界》中,开设为期共一年半的“奇幻图书馆”专栏时固定下来,并沿用至今成为通用译名。奇幻小说与科幻小说不同之处在于之背通常较偏向非百分之百理性或是不可预测的世界结构上(内容有魔法、剑、神、恶魔、先知),以时间序区分,奇幻小说较偏向过去也就是历史中寻求背景依据或是相似,而科幻小说则会偏向现有科技的延续,强化及加强想象。 在普通人的观念中奇幻小说于玄幻小说几乎没有分别,其细微处也就是在奇和玄的争议上,幻小说三字主要是定义在幻想的世界中。而玄幻和奇幻现在已经没有分的那么清楚了,但是追其根本奇幻应该的意思是以魔法或其他超自然力量为基础构成的幻想世界,如果出现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不是奇幻小说而是科幻小说了 玄幻:玄幻小说是一种类型小说,通常以冒险、战争为主题,时代背景、世界观等皆无拘束,可任凭作者想像力自由发挥。与科幻、奇幻、武侠等幻想性质浓厚的类型小说关系密切。 玄幻与魔幻、科幻、奇幻的区别 :魔幻:辞海中可查的词组为“魔幻现实主义”。注释: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拉丁美洲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该派接受了原宗主国西班牙、葡萄牙文化的传统影响,同时吸收了古老的印第安文化和黑人文化,并从西方现代派文学得到了启迪。作品借用古老神话和民间传说,把拉美现实政治社会描写为一种现代神话,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不乏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景…… 玄幻:这个词辞海中没有,不过从么“某某幻”的构词结构可以分析“玄幻”的概念应该视基于“玄”这个背景的想象吧。那么“玄”的意义就可查了:1、幽深玄妙、高远莫测的道;2、精神性的宇宙本体。而纵观被我们称之为“玄幻小说”的文学作品“玄幻”的内容真实的的确确的“高远莫测”。大量的“玄幻小说”里面有西方的魔法、占星术、中国的武术和谋略、日式的人物造型,再加上科幻,或者特异功能,更有神话,而且往往是中国、印度、希腊神话并存其中。这个时候我发现“玄”这个字真的很“玄”。 科幻:可以在辞海中看出,“科幻”是“科学幻想”的简写,所以与原本并没有科幻这个词。它的意义是用幻想的形式表现、探索人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各种科学事实和预见性想象。所以看出科幻的“幻”不是单纯的YY,而是有“探索”、“科学事实”、“预见”这样的基础的。 奇幻:辞海中查不到,在汉语的概念中还没有准确的定义。查过相关资料,大多数的观点认为奇幻可以解释为“传奇”。什么是传奇呢?从中国文化史角度辞海说传奇是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从西方文化史角度说是“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中一种长篇故事诗,主要描写骑士的爱情和游侠的冒险故事”。在现在,一谈及奇幻往往被人联想到精灵、矮人、吸血鬼等等。其实这只是狭义的把北欧神话的概念扩大了。
Lǐ®
科幻顾名思义,科学幻想
目前主流两种科幻:硬科幻和软科幻
硬科幻就是科学技术背景比较深厚的科幻文学,例如刘慈欣的流浪地球之类的,先设定一个技术比较发达的未来,提出某种假设,在此基础上叙述一篇故事
软科幻就题材随意多了,可以拿一些看似正确但是偏冷门的理论(理念)来展开,例如王晋康的十字就是有少数科学家认为:不能将所有有害人类的病毒全部赶尽杀绝或者说纯粹依靠药物与外力来对抗疾病(其实目前也好将来也好几乎做不到),必须保留一些病毒来达到生和死的平衡,人类(整个物种族群)本身的免疫系统也会在和病毒不断的对抗中获得变异与进化。
减肥的包子
首先小说是虚构的,它的人物、情节都是虚构的;而散文是写实的,记录了真实的生活。如果一篇散文像小说一样去虚构,这个散文一般是不太成立的。散文这个概念比小说要宽泛一些:可以是抒情的,抒发自己的胸臆、情怀,当然这也是一种真实;可以是纪事的,把看到的事情记录下来;还有一些应用文字,像作家的创作谈、日记,甚至包括很多的报纸通讯、演讲、政论,也都可以看做散文。小说与散文另一个层面的区别,在于风格和表述方法的差异。小说要有情节和人物,要讲故事,但是散文可以没有故事,甚至连人物也没有。小说要写到人物的对话,那是根据故事或刻画形象的需要,常常要绘声绘色。但是散文要写人物的对话,也是真实记录下来。小说创作的过程中,作家是无限自由的,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小说的全部内容都是作者的创造,可以夸张,可以模拟,可以做出各种假设。而散文写作中,作者在许多时候没有这种权力。
望采纳谢谢
元宝
中国古代小说与散文形式的区别:
1、首先小说是虚构的,它的人物、情节都是虚构的;而散文是写实的,记录了真实的生活。如果一篇散文像小说一样去虚构,这个散文一般是不太成立的。散文这个概念比小说要宽泛一些:可以是抒情的,抒发自己的胸臆、情怀,当然这也是一种真实;可以是纪事的,把看到的事情记录下来;还有一些应用文字,像作家的创作谈、日记,甚至包括很多的报纸通讯、演讲、政论,也都可以看做散文。古代的散文有很多就是通信,是生活中的应用文字。《古文观止》里有一篇非常好的散文叫李陵答苏武书,就是一封信。
读了《古文观止》,拿它与被称为“中国四大名著”的古代小说比较一下,就能看出它们的区别。小说是虚构的,从人物到故事都是,而散文是真实的。小说是在虚构中让人感受它的思想和艺术,吸引你读下去,而散文是在真实使用中形成的,你在阅读之初就会告诉自己:这都是真实发生的。如果散文也虚构起来,那会有些别扭。
2、小说与散文另一个层面的区别,在于风格和表述方法的差异。小说要有情节和人物,要讲故事,但是散文可以没有故事,甚至连人物也没有。小说要写到人物的对话,那是根据故事或刻画形象的需要,常常要绘声绘色。但是散文要写人物的对话,也是真实记录下来。小说创作的过程中,作家是无限自由的,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小说的全部内容都是作者的创造,可以夸张,可以模拟,可以做出各种假设。而散文写作中,作者在许多时候没有这种权力。
天尊
一、有条件限制下的想象
科幻小说与其他幻想小说最本质上的不同,是在于有条件限制下的想象。这种想象并不是想干嘛就干嘛,而是要充分地考虑到现如今科学技术对人的限制,在这种限制下,寻找一个突破口,进行幻想与想象,而且还要一本正经地幻想,并不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因为有了限制,所以科幻小说才很难写,但它的难度并不是在于故事情节上的创造,而是一个以现实为基础的科学创意,甚至这个科学创意能为我们科技的发展带来动力。
二、基于科学知识
科幻小说是基于科学知识,进行一定幻想与想象的文学题材,所以科幻小说与奇幻和玄幻小说最大的不同就是,幻想与想象是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除此之外,另一个较为明显的区别就是,科幻小说的故事背景往往是在未来,而奇幻和玄学小说的故事背景大多是在过去。
因为写科幻小说需要大量数理方面的知识,但许多网络小说作家却并没有理工科背景,所以如今网络上的很多科幻小说,并没有强有力的科学知识基础作为支撑。
扩展资料:
西方科幻小说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1、英国有工业革命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导致真正科学幻想小说的兴起;
2、二十世纪初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带来科学幻想小说的中兴;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核裂变、宇宙航行、彩色电视机、电子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进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说的繁荣;
4、经过二三十年的繁荣,科幻小说家从科幻作品的主题、情节,到艺术的方法进行新的探索。
参考资料来源:
dora3
不好解释,这个只可以为不可言传。
对我而言,玄幻就是异世界,一直吊你胃口,设置悬念,埋伏笔什么的,社会关系复杂。
奇幻就要简单多了,没有这么多调调,大多就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探索和发现有关。
喷嚏
对于小说.同学们是不陌生的,它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按照篇幅的长短,又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大家熟悉的《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四部名著就是长篇小说;《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阿Q正传》等,就是优秀的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就更多了,我国目前成人文学刊物就有上百种.少儿报刊也有一百多种,上面刊有大批的短篇小说和小小说。
这四种小说的分类方法是根据篇幅而定的.但在具体的字数上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认为,长篇小说字数都在二十万以上,有的甚至上百万。它的篇幅长、容量六、故事曲折,情节复杂;人物众多.能够反映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短篇小说可由几千字到二三万字,它篇幅短、容量小、故事单纯、情节简单、人物集中.它能迅速地将现实生活中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加以描绘,及时地提出社会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意义。中篇小说的篇幅和容量介于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之间,它的篇幅通常在三五万字到十万字之间,它的内容既不具备写成长篇的规模.而短篇又容纳不下。中篇小说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仍然可以是比较广阔的。
对于小小说.有人说它属于短篇小说的一个分支;有人说,它不属于短篇小说的分支,是作为独立的小况品种与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平列的一种新样式。作家汪曾祺在小小说是什么一文中曾指出:“短篇小说的一般素质,小小说是应该具备的。小小说和短篇小说在本质上既相近,又有所区别。大体上讲,短篇小说散文的成份更多一些,而小小说则应有更多的诗的成份.小小说是短篇小说和诗杂交出来的一个新品种。它不能有叙事诗那样的恢宏,也不如抒情诗有那样强的音乐性。它可以说是用散文写的比叙事诗更为空灵,较抒情诗更具情节性的那么一种东西。它又不是散文诗,因为它毕竟还是小说。”这一段话,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小小说具有启发意义。对于小小说的称呼很多,有千字小说、微型小说、超短篇小说、极短篇小说、一分钟小说、一袋烟小说等等,但不论怎么称呼,它都在形象地说明小小说的“小”的特征,小小说与短篇小说相比.它的篇幅更短,故事更简单,它多取材于生活的一瞬间、一插曲、一场景、一镜头.反映人物在一件事或一个场景中的片断行动.勾勒出人物精神面貌,揭示出气个道理。
原贴:小说与小小说的区别
Cecela
诗歌通常分节,有时有长短句之分,每节第1,2,4,5,6,8等句通常求压韵整首诗歌有意思的连贯性,延展性,升华主题,需要用到大量的修辞手法.
小说通常趋于叙事性,要求整个故事完整,连贯.通常一篇小说会出现一个理想上的主题.具有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着重表现人物,衬托人物感情,理想等.借人物表达作者内心的想法与愿望.
原贴:诗歌与小说的区别
混在里约
毋庸质疑,武侠界中空前而且有可能绝后的两位大家是金庸和古龙。他们的小说虽然风格各异,但都令人荡气回肠,手难释卷。更为可贵的是,我们决不能仅仅以娱乐的心态来读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都已进入雅的境界。这是其他武侠作家所万难比拟的。这一点尽管许多自诩为文学卫道士的人死也不愿意承认,但是相信已为更多的真正的武侠爱好者所共识。
尽管同样的优秀,但两骏同驰,必有一先,不免就存在这两位大家谁更优秀的问题。说实在的,在下对两位都同样喜爱,实在不忍心厚此薄彼地在这个问题上作甚评价。但是看到许多同道在此问题上的看法,又实在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故现丑于此,如有不同看法,也请不要生气。
我一向认为,读一本小说,就向做一个梦一样,武侠小说更是如此。
金庸和古龙给了我们两个不同的梦。
在金庸的梦中,我们无疑感到跌宕起伏,绚丽多姿,沉迷于此,不愿醒来。但我们始终清醒的意识到:这是一个梦。而梦醒的时候,便如作了一个好梦一般,或是有一些美好的回忆,而大多是难以有太多印象的。
古龙的梦是一个残缺的回忆。可能美,但决不美好。
在这个梦中我们有太多的午夜梦回,使得我们即使惊醒之后,依然禁不住怀疑究竟是一个梦,还是活生生的现实!这种触动之深,即使未可娉美于沙翁,亦不远矣。
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是:人们更喜欢有一个美好的梦,因为现实给我们的痛苦已太多。梦是我们逃避现实的最好场所,又有谁喜欢现实如一条绳索似的,即使在梦中也对我们死缠不放呢?
特别是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又有谁不是生活在自己编织的美丽梦境中呢?
我决不是在贬低大学生。在下自己就是其中一员。
我之所以这样说,只是想说明一件事:这种对美丽梦境的向往,正是许多人能轻易的接受金庸而难以接受古龙的真正原因。
我也无意指责这种选择。毕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几千年来,不断推动人类相前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毕竟,在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之后,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寻找一个乐园来放松我们已绷得太紧的神经。
感谢金庸,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乐园。
古老无疑也看到了这个问题。
人们的需要永远是商品生产的真正动力。
他试图改变。他把幽默的语言放进他的作品,他把美酒和黄金放进他的作品。我们在他的后期作品中看到了太多的豪华而奢侈的生活,看到了太多的享乐和纵欲。
只有一样东西我们始终没有看到。
那就是快乐。
没有!绝没有快乐!
美酒和爱情没有能够掩饰他与生俱来的那种早已深深种植在他心底的忧郁和悲伤。他的这种气质不可避免的融入了他的作品之中。以至于竟然有了这种结果:越是欢乐的描写,我们读到的悲哀越是深得刺痛我们的心灵。
他没有金庸的条件。
金庸从来没有为吃饭担忧过。他没有这种悲情。在他的笔下,即使是最悲剧性的描写之中,我们感受得最多的也是一种豪迈,一种燕赵勇士的愤怒。这种豪迈则是古龙所万万不能比拟的。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将在另一篇文章中叙述。
金庸描写痛苦则只有通过一种惨忍的行为。在这种描写下,杨过不得不失去一条手臂,小龙女不得不失去贞操,而萧峰也只有将一支箭插进自己的胸口。在他的笔下,决不会出现微笑着咳出鲜血的李寻欢,也决不会出现坚定地拖着一条腿的傅红雪,正如在古龙的作品中决不会有段誉那样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一样。
在此,我觉得有必要对这样一个说法说上几句:有人认为古龙的小说人物一律是男喝酒,女脱衣,太过淫靡了。这是及其粗俗的看法。魔非生于外,而于心。我看是说这话的人自己心里有问题。
至少我就没有从这喝酒和脱衣中看出一丝一毫的淫靡来。
我看到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寂寞和痛苦。我相信大多数用端正的心态看书的同道也是这样看的。
流浪天涯的浪子,一方面,他(她)们没有办法抑制自己的性格,另一方面,他们又有无人关心的寂寞,无人可以叙说心中通苦的寂寞,无助的寂寞。他们决不是君子,他们在茫茫人海中孤单地行走,一切都是自然而真实的。在下没有经历过这种通苦,但是古龙显然是经历过的,他真实的描写令决不多愁善感的的我也有一种动心的共鸣。
相反的是,在金庸的作品中,关于韦小宝在妓院及虚竹在地道中的描写,虽非绝对多余,却也不免令人感到有些蛇足之嫌。或者是金庸想添加一些浪漫气息也未可知。又或者是金庸另有深意,在下水平有限,未能洞烛,哪位仁兄看出来了,不妨告知一二。无论如何,这种气氛的描写是决不会出现在古龙的作品中的。
言归正传。再后来,古龙也意识到这样奢侈的描写并不能写出快乐来。于是他试图彻底的转变。
于是便有了《欢乐英雄》。
在后面的评论中简要分析《欢乐英雄》的得失及从写作手法上评论两大家的作品。欢迎继续阅读,谢谢。
《欢乐英雄》是一部完全崭新的作品。
在这部书中,古龙用一种新的概念和方式来诠释快乐的含义。完全抛开生活上的享受,而升华为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四个年轻人,他们的生活在物质上是不堪一提的,但是他们的友爱,他们的互相激励于生死与共足已令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甚至于对于郭大路于燕七的爱情描写也是情多于爱(也许这正是许多人不喜欢这本书的主要原因。于我心亦有憾焉)。对王动和红娘子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令人叹为观止。尽管在书中我们隐隐可以看到大仲马的《三剑客》的影子,但是这也无碍于它成为一部新颖独特的作品。
但是此书最成功之处还不在于此。
古龙在此书中所取得的重大突破,使他几乎完全摆脱了理想主义的多年来加给武侠小说的束缚,而成为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家。这一点,即使在他过去的作品中——尽管他曾尽力去表现——都没有做到。
即使不是做得很完美,但是他至少注意到了这样一个问题:钱的问题。
这无疑是现实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书中古龙化了极重的笔墨去描写缺钱的烦恼,及挣钱的艰辛。主人公任侠的个性注定他们无法留住手中的钱,而他们偏偏又是一穷二白。这是一个矛盾。我一向认为,唯有矛盾才是一部好小说的真正主题。
这种经历无疑是古龙亲身所经,唯有如此,他的刻画方才如此传神动人。这种描写虽然也曾在他其它作品如三公子的剑(一个注:此处疑为《三少爷的剑》)等中略有提及,但是从来没有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去刻意描写过。读到此处,不由得我不拍案称绝,为古龙叫好不已。
这种描写,不单在二流的小说作家的作品中决不会有,以浪漫主义为己任的金庸无疑也不会去描写(在《侠客行》的开头部分曾经有一些迹象,可惜未能深入,唉!)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描写,使古龙此书的初衷被击得粉碎。人类的悲哀在于,我们可以战胜一切外在的敌人,却绝无法战胜自己。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才造成了古龙此后不久的悲剧结局。呜乎,倘若古龙再多在几年,非但武侠作品将有重大突破,而今日之武侠界也不致衰落如此,使所谓先锋小说,后现代主义以至于魔幻主义作品横行于世,而我们所看的武侠仍为数十年前之武侠。此天数如此,诚应大哭三声。吾之悲情,无言可表。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一古训在这里再次得到体现。古龙始终没有看清他的作品所表现的悲意的主要原因。这原因绝不是他所认为的,而在于两个字。
“真实”
这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金庸作品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在他的不真实性;而古龙的作品给人一种压抑的享受,则在他的真实性!
古龙的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和曲折。社会现实的阴影在他的心中有太深的印迹,使他无法摆脱现实的困扰而进入自己的理想王国。
尽管他尽力去表现理想的世界,但是他的潜意识却总是让他一次次回到现实当中。
他一方面拥有极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另一方面他却又具有一个优秀的武侠作家所必需拥有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无与伦比的想象力,这是一种矛盾。他的这种矛盾,注定使他一方面无法成为一个完全的现实主义的严肃文学的作家,另一方面,又使他无法成为娱乐文学中的理想大师。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矛盾,使他在武侠世界中拥有一块完全属于自己的领地,使他成为至少到目前为止是独一无二的“婉约派武侠”文学的大师。他的成就即使不是绝后,至少也是空前的。他的这一成就足以使他在武侠界,甚至于文学界成为一代巨匠。
他潜意识中认为,他的作品中必不可少对现实的反映,这使得他的作品无疑有一种凄艳的美。这种美足以令我们触目惊心,但却不忍接受。
他的大侠的概念与我们的所谓大侠的概念相去甚远。他的大侠是《史记》中的那种勇士,而我们的大侠则是神仙式的人物:首先,必需拥有随时为别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的精神;其次,必须拥有顽强不屈的宁可被打死,也不肯作出哪怕是口头上的让步的意志;再次,必须拥有诚实纯朴,即使对敌人也不撒谎的品德;再次,必须能够在关键的时候把握大节,能够喊出几句豪迈言语则更好;再次,对待爱情必须严肃认真,从一而终,这一点极其重要;再次,必须有很好的运气,怎么打都不能死,关键时候必须有奇迹出现……
因为,我们习惯于将书中的大侠看作我们自己的化身。
书中的大侠能否符合自己的评判标准,往往成为某些人评价一本书是否好的最重要的条件。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人在评价一本书时,首先对书中的人物的品质从头到脚大骂一通,然后得出这本书写得太差的结论,尤其对武侠小说更是如此。按照这种逻辑,《阿Q正传》、《高老头》、《哈姆雷特》等书无疑都是极其拙劣的作品了。
这些人看书的水平仍然停留在小学的水平。无疑古龙的许多作品是难以得到他们的青睐的,而《绝代双骄》成为古龙最优秀作品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此我无意贬低金庸,尽管他创作的许多人物都存在于人们的幻想之中。金庸也是一个伟大的武侠巨匠,他的成就绝不在古龙之下,足当一代宗师之誉。在这一点上来说,一般人的看法并没有错。
我要说的是,金庸在不真实的创作上,已达登峰造极之境界,无人能比。
一个必须认识到的概念是:不真实决不等于虚假!
…………
下面将论述金庸的成就。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梁羽生。
梁羽生是所谓新武侠小说的鼻祖,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他对武侠界的贡献是伟大的。正是他一举从段白羽,王度庐等人的素描式的纯朴写实主义和还珠楼主等人的神话式的魔幻主义的框框中彻底挣脱出来,并彻底摆脱了狭隘武侠的观念,将人物放到更为残酷复杂也更为紧张刺激的政治斗争和民族斗争的背景之中,以更高的视点和更宽的视角来展示丰富多彩恢宏壮丽的武侠世界,使武侠小说第一次跳出了世俗的范畴,进入高雅的境界。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梁羽生第一次将浪漫主义的思想放进武侠作品之中,这一思想在此后的数十年中一直是武侠作品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仅凭这些成就,就足以在武侠界中与金古鼎足而三。直到现在,在我的同学当中,还有崇拜梁羽生的人,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可惜梁羽生毕竟是从旧时代走出来的人,他的创新虽然是巨大的,但是在人物的刻画上却未能跳出旧思维的束缚。他笔下的人物一如白纸黑字一般,好坏分明,好的好得不得了,坏的也坏得不得了,实在平淡如水。这当然也是一种不真实,但是这种不真实已经沦为虚假,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他没有给我们留下甚么可资回味的对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他在武打描写上那种脱泥带水,毫无想象力的风格也是导致他未能取得最大成功的原因之一。在此不再赘述。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没有梁羽生,就没有后来的金庸,也没有更后来的古龙。
也许是上天注定,开拓武侠新篇章的任务落在了金庸身上。
金庸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和发扬了梁羽生的风格,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但是金庸非但历史知识和文笔不在梁羽生之下,他还拥有后者不曾拥有的东西: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这些本身就已经决定了他在武侠创作上注定要高于梁羽生。何况他的环境比梁要好的多:梁羽生的新武侠使一大批读者将目光放在了武侠作品上。
如果说在《书剑恩仇录》中金庸尚未完全放开手脚的话,到了《碧血剑》我们已经看不到旧小说的丝毫踪迹。
金庸笔下的人物无疑是不真实的。这种不真实性并不在于人物的外在形象,而在于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种不真实性也不在于他们的内心思维的绝对不可存在性,而在于他们内心世界的不完整性。也即是说,他笔下的人物内心都是残缺不全的。金庸在这里使用了可以说是高难度的技巧。至于这种不完整性的产生原因,我即将谈到。在这里只需要建立这样一个概念。郭靖和萧峰是两个典型的例子,遗憾的是在下手头没有这两部书,未能大段引用原文加以说明,甚为可惜。
金庸在人物描写上的功力远胜于梁羽生。同样是描写虚幻的人物,在梁羽生笔下不免落入虚假,而在金庸笔下却有栩栩如生的感觉。我前面已经说过,金庸写不真实的功力是炉火纯青,无人能比的。我对金庸的佩服之处正在于此。能把不真实的人物描写得有如真实,这分难度实在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丰富的知识,非凡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力在此缺一不可。
我之认为金庸是可以与古龙并驾齐驱的武侠大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一点。就凭这一点,金庸得以跳出二流作家的范畴,从而进入文学家的行列,得以成为“豪放派武侠”文学的代表人物。否则,即使他的故事比卧龙生,诸葛青云等人精采十倍,在本质上却也与他们没有太多分别。为此,我们也应该为金庸大喝三声好。
那么,金庸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古龙的作品。在古龙的笔下,似乎一切实体都是虚幻的。虚幻的时间,虚幻的环境,虚构的人物,虚构的事件,然而正是在这些虚幻的实体当中,我们看到的是现实的人的灵魂,真实的人的性格,真实的人的感受和痛苦。有这些,即使其它再虚幻十倍,他的作品也是真实的。
金庸采取了一种恰恰相反的作法。
在金庸的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真实的年代,真实的历史环境,真实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事件,真实的民族传统,有时还有一些我们都很熟悉的生活细节(《笑傲江湖》、连城决和《侠客行》似乎是例外,关于这几部作品我将在后面讨论)。金庸丰富的知识在这里发挥了极其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作用,换了别人,即使想得到,也是作不到的。把虚幻的人物放在这样的背景中,很容易给人一种真实的第一印象。
这个印象很重要,但是还不够。
金庸的第二项工作是选择(也许用构造更合适些)合适的人物。这种选择的一个决定性的标准是:必须符合读者的心理,选到读者的心坎上。他是富有经验的,多年的记者工作无疑是一个雄厚的资本。他善于观察和总结,善于透过本质掌握实际。选择一个英雄是肯定的,没有人希望小说的主人公是个坏蛋。但是英雄也有许多种,选择一个怎样的英雄呢?在下自认没有金庸那样的能力,我无从选起,我所能做的只是他已经选好的人物身上推测他的选择。他选择了民族英雄,这恐怕与他的构思的历史背景(事实上,这一历史背景是必须的,如前所述)有关,也可能与当时的社会情况有关(这一结论基于下面这点认识,即现在连狂热喜欢金庸的人,都未必见得喜欢这种民族英雄的身份,而冷静如在下的,抛开对文学本身的理性思考不谈,虽然喜欢金庸,但从感情上却难以接受民族英雄这样的身份)。
这也是结论之一,但是并不是我得到的最重要的结论。
由于时间上略显仓促,所以在某些细节和用词上可能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
不要介意。并请不吝指正。
金庸古龙正面碰撞,即将展开。
我得到的结论如下:第一,这个人在能力上(包括各方面的素质,武功这一因素我不屑于多说,请大家原谅我这个小小的自尊)都应该在最大程度上接近现实中的一般人,准确的说,是读者;第二,这个人的言谈行事,必须符合认们的传统道德标准;第三,这个人必须做出一般人想做而无法做成的大事。这三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认为,正是这三个条件的确立,为金庸的作品得以进入人们的理想世界,并为人们所愿意接受,打下了坚实的,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基础。
这三个条件的作用是:首先,它们确立了一个英雄形象;其次,这样一个英雄让人感到离自己很近;第三,他通过给人们提供一个理想中的英雄而消除了人们对现实英雄的失望感。
所以我说不真实的并不同等于虚假的。因为这样一个人物并非不存在,事实上,他是存在的,他存在于人们的心中。象包公,这个人实际并不存在,但是你绝不能说这个人物是虚假的。事实上,他正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成功的形象之一。
但是,很容易理解,这个形象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完整或者说完美的形象。值得庆幸的是,金庸还没有到为了应和读者而到昏了头的地步。卧龙生等人的作品之所以只有情节,没有人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很不识时务地妄图去创造一个他们心目中的完美的英雄形象。金庸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历史知识告诉他:这样一个人物是难以成立的。
然而这只是一种理性的思考罢了,他完全可以对此忽略不计,仅凭我下面所要谈到的手法,他也完全可以创造出一个成功的人物。
但是一个作家的理智和责任感告诉他:不能这么干!
这同样是一种矛盾。矛盾正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原动力。没有矛盾,无以成就一个古龙,同样,没有这个矛盾,也无以成就一个金庸。
金庸想了一个办法来弥补这个缺陷。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他当时是否经过了冥思苦想,或者根本只是他的某种类似于贾宝玉的喜好作用的结果,总之,他使用了这个办法。直到现在,我还无法判断,这一做法究竟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是天才的设想。这一点,恐怕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尽相同。
金庸把目光盯在了小说的女主人公身上。
这一点,已经足以解释为什么金庸笔下的女孩子总是如此冰雪聪明,以至于年仅十几岁,其应变能力,处事能力,组织能力以至深谋远虑都直追古龙笔下那些出身名门,受过高等教育的并且还在江湖中出生入死磨炼了十几二十年的男子汉了。
这是一种补偿。因为金庸清醒地认识到,他所创造的男子汉其能力之平庸根本不可能去实现他所要成就的事业,而他们显然又不得不去成就这种事业。这究竟是他笔下那些大侠们的悲哀,还是金庸自己的悲哀呢?
当然,他也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法,即设计足够多的巧合和奇迹来帮助他的主人公走向成功。事实上,在《侠客行》中他正是这样做的,其结果是使这本书几乎沦为一二流作品。老实说,倘若不是他那副对联中赫然有一个侠字的话,我一定要断定这本书是某位二流作家的冒名之作,尽管文字风格如此相似。
金庸采用的方法是明智的。无论是中国“女人是男人的一半”的古训还是“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的西方传说,都证明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这一方法获得了成功。
同时,从这一点上,我们不难看出,金庸笔下的女主人公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是不真实的。而且,问题还不仅仅如此。
在这里,金庸又再次面临一个极其危险的问题。这个问题极具危险性,一个不慎,就将使他的全部努力化为泡影。
这个问题的根源仍然在于读者。不可否认,武侠小说的绝大部分读者是男性,这样一个女主人公的形象很有可能会被大男子主义的洪流击得粉碎,不难想象,如果这种情况出现的话整部作品的结局将是如何悲惨。
在这个关键时刻,金庸再一次显示了他的力挽狂澜于既倒的智慧。果断地采取了一个明智的措施。由于这个措施的使用,使我认识到金庸是金庸,同样是由于这个措施的采用,使金庸在留住了一大群读者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东西。我们在得到一些东西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失去另外一些东西。这本来就是人类的无奈之一。到今天,当我们回过头来看待金庸这种得失的时候,我们已经无法判断他是得到的多些,还是失去的多一些;我们也无法判断我们由此是得到的多一些,还是失去的多一些了。
我前面已经谈到过,古龙是在虚幻中表现真实的,这种表现尽管难度也很大,但是他多是得利于他不平凡的社会经历和天生的对人们内心本质的一种敏锐的感觉,他能做到这一点是自然而然的。
而金庸却是在将一种不真实表现为真实,这一工作本身就比古龙的难度要大。如果金庸能够做得再完美一些的话,他的成就完全可能一举超越古龙,更确切的说是让后者无法赶上。
金庸所做的已经无人能及了,但是仍有缺憾。因为他采取了这样一个措施。这使古龙有了机会。
也许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奈,也许他所做的工作本来就不可能再完美了。
但是我们作为一个评论者,不能因为这个理由就忽视这个问题。
他采取了一个什么措施呢?
并不是在下故意买关子,我想让大家也来想一想。
我已经说了很多啦。
无需多说,相信只需看一眼这个标题,就已经明白所谓金的措施是什么。不知道诸位看过金庸作品的是否已经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金庸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永远长不大(《笑傲江湖》除外),他们的言谈,他们的行为他们的心态,一直停留在十六岁的水平。在他们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之后,不可否认在某些方面金庸让他们有了一些改进,如行事不再那么鲁莽等。但是在本质上,他们待人处世的方法,他们对社会的看法,他们的心理,却一直保持着“赤子之心”。
赤子之心无疑是可爱的啊。在下就非常喜欢这种心态。所以,金庸笔下的女子一个个都很讨人喜欢,都很可爱。在古龙的笔下你不可能看到这样的人物,因为古龙写的是女人,而金庸写的是女孩子。
这样,即使金庸把女主人公写得再聪明十倍,也是不会对读者的大男子主义思想构成任何打击的,谁会去跟一个孩子斤斤计较这些呢?正如一个人在夸一个孩子聪明的时候所流露的只有喜爱而绝无嫉妒。
那么对于同样是孩子的读者呢?他们又作何感想?
一,他们的年纪和阅历还没有使他们的大男人思想达到膨胀的地步。
二,金庸让他的女主人公彻底地毫无保留地,明确地毫无二心地,不管 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地爱上了他的男主人公,甚至可以说是……(作者在此删去激烈词句五十三字)而沉浸在浪漫爱情中的芸芸众生自然也就不甚了了了。
由此,我们已经看到了我前面说过的所谓“不完整的内心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形式。相信在这里已经无需我再对“不完整”的概念再多加解释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将金庸的作品比作“成年人的童话”仍稍嫌不妥,比为未成年人的童话好象更确切一些,特别是《鹿鼎记》一书。
然而有的人居然把古龙的书比喻为孙敬修爷爷的故事,这令我实在不知道是可笑还是可悲。这(些)人恐怕连什么是童话都没有弄清楚吧。把离奇的情节看成是童话的标识是大错特错的。卖火材的小女孩有没有离奇的情节?但是这并不妨碍它成为最经典的童话之一;《聊斋》的情节又如何,有没有人说它是童话集? 前言提到,在人物性格的未成年化方面,《笑傲江湖》是一个例外。令狐冲和萧峰是金庸笔下最成熟的主人公(在这里我就不论述任盈盈不大为人所爱的原因了)。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结果,关键在于金庸的一个追求——变新。
这是不是金庸的艺术追求之一,我无能得知,但是毋庸讳言,至少在客观上,这又是吸引读者的手段之一。
这个结论没有什么新意,提一提便罢,我就不展开来说了我从来不认为一部作品中的配角是可以体现作者的人物刻画风格和成功与否的标志,在长篇作品中更是如此。主人公是一锤定音的人物。但是一部作品中没有配角是不可想象的,配角写得不好的作品绝不是一部好作品。
从某种意义上说,配角的描写是为主人公的描写而存在的,而主人公描写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身边的人描写的好坏。
金庸小说中的配角从来都是为衬托主人公而存在的。在这一点上,金庸充分显示了他的深厚的文学功力。
在这一方面举几个例子难以说明全部,但是一个例子还是必要的。如天龙八步之慕容复,很明显是在衬托段誉。
金庸笔下的人物性格丰富多彩,不一而足,这为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主人公铺平了道路。尽管有些人物是为商业价值而非文学价值而存在,但是这不应成为批评金庸的理由。毕竟武侠文学与严肃文学还是有区别的,单从这个意义上说,这还反而是成功之笔。
总的来说,金庸的人物塑造是出色的。
在配角的问题上,我们不应该讨论他们的性格和思想的完整性,因为配角毕竟不同于主人公,即使在长篇作品中,这种不完整也是必定的。
但是在这里不得不说明的是,对于那种从某些人物的描写具有真实性便得出金庸的作品具有现实性的看法,在下是万万不敢苟同的。这种看法非但没有任何文学上的逻辑性,而且简直就是对金庸作为理想主义大师的否定。 在梁羽生之前的武侠作品是纯朴的作品,不应划入任何一派。梁羽生是豪放派武侠的创始人物,而金庸则是此派的最杰出的人物。其人物的性格,作品声势无不处处透出豪放的特点。特别是对大场面的描写,可称天下无人能敌。
也许是在下见识尚不够深,但是就我所见过的武侠作品而言,绝大部分都属豪放派,而属婉约派
原贴:古龙小说与金庸小说的区别
小朋友&大朋友
这四种小说的分类方法是根据篇幅而定的.但在具体的字数上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认为,长篇小说字数都在二十万以上,有的甚至上百万。它的篇幅长、容量六、故事曲折,情节复杂;人物众多.能够反映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短篇小说可由几千字到二三万字,它篇幅短、容量小、故事单纯、情节简单、人物集中.它能迅速地将现实生活中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加以描绘,及时地提出社会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意义。中篇小说的篇幅和容量介于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之间,它的篇幅通常在三五万字到十万字之间,它的内容既不具备写成长篇的规模.而短篇又容纳不下。中篇小说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仍然可以是比较广阔的。
对于小小说.有人说它属于短篇小说的一个分支;有人说,它不属于短篇小说的分支,是作为独立的小况品种与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平列的一种新样式。作家汪曾祺在小小说是什么一文中曾指出:“短篇小说的一般素质,小小说是应该具备的。小小说和短篇小说在本质上既相近,又有所区别。大体上讲,短篇小说散文的成份更多一些,而小小说则应有更多的诗的成份.小小说是短篇小说和诗杂交出来的一个新品种。它不能有叙事诗那样的恢宏,也不如抒情诗有那样强的音乐性。它可以说是用散文写的比叙事诗更为空灵,较抒情诗更具情节性的那么一种东西。它又不是散文诗,因为它毕竟还是小说。”这一段话,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小小说具有启发意义。对于小小说的称呼很多,有千字小说、微型小说、超短篇小说、极短篇小说、一分钟小说、一袋烟小说等等,但不论怎么称呼,它都在形象地说明小小说的“小”的特征,小小说与短篇小说相比.它的篇幅更短,故事更简单,它多取材于生活的一瞬间、一插曲、一场景、一镜头.反映人物在一件事或一个场景中的片断行动.勾勒出人物精神面貌,揭示出气个道理。
原贴:小说与小小说的区别
mornlunar
关于微型小说名称的讨论,由来已久。江曾培、林斤澜、凌焕新、刘海涛等先生,都曾经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及名称问题,认为随着这一文体的日趋成熟,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名称。邢可先生撰文认为"应把这一类的小说统一称为'微篇小说'"。浩歌先生把自己出的选集就叫作浩歌微篇小说选集。
1995年11月2-4日,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第三次年会,在佛山召开。我在这个年会上,曾经提出名称这个问题。河南省有一位朋友说,名称这个问题不要紧,正像你的配偶,你说她是妻子也行,你说她是老婆也行,反正就是那么回事。河南省另一位朋友说,名称这个问题很重要,光有小名还不够,还应有大名,光有别名还不够,还应有正名,不然的话,名不正,则言不顺。
目前这一文体的名称五花八门,不胜枚举。有的叫小小说,有的叫微型小说,有的叫精短小说;有的叫墙头小说、镜头小说、瞳孔小说;有的叫千字小说、电报小说、摄影小说;有的叫袖珍小说、迷你小说、花边小说;有的叫一分钟小说、一袋烟小说、微信息小说,等等,各呼其名,各行其事。这一现象,反映了这一类型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和繁荣局面。
但是,名称多,带来的混乱多,麻烦多,不利于这一类型小说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时至今日,我认为,这一文体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名称,以便形成一面旗帜,在这面旗帜下,集结更多的力量,把这一类型小说的创作搞得更红火,把这一类型小说的研讨搞得更透彻。让微型小说的旗帜,明晰起来,鲜亮起来,进一步促进实际创作和理论研讨。
在诸多名称中,我赞成把这一类型的小说统称为微篇小说。当然,这是大名,是印在名片上的,是刻在招牌上的,是写在旗帜上的。同时,不排斥它各种小名存在,从不同的角度称呼它什么名字,悉听尊便。xiaoyan.com
把这一类型的小说,称为微篇小说,与小说四大家族的其他三大家族—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谐配套,天衣无缝,岂不妙哉!
把这一类型的小说,称为其它名称,尽管有某种可取之处,但是,终归不能尽如人意。比如叫小小说,在小说之前,加个小字,这是按个头儿来分,分为大、中、小。既然有小小说,与此对应的,那么就应该有大小说、中小说;正像木瓜一样,既然有小木瓜,与此对应的,那么就应该有大木瓜、中木瓜。又比如叫微型小说,这是按型号来分,型号可分为特型、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等。炮弹有大、中、小型炮弹,机关枪有轻、重机关枪;关于小说,就未曾听说有大型小说、中型小说、小型小说的。小说是论篇的,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再加上微篇小说,就是小说的四大家族。打个比方,这四大家族是四兄弟,姓文,老大叫文长篇,老二叫文中篇,老三叫文短篇,惟独老四,不叫文微篇,叫其它什么—文微型、文迷你、文袖珍什么的,就不顺当,还是叫文微篇顺当。不知诸君以为然否?
二、字数
作为小说四大家族中的一个分支—微篇小说,与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在篇幅上是应该有明显区别的。目前,微篇小说—"微篇不微"的问题,时有出现。一本高校文科教材,竟称篇微小说的字数一般在两三千字左右,这是混淆了短篇小说与微篇小说的界限,"由俭入奢"。
作为微篇小说,从文字的浓缩这个角度讲,当然是越精越好。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纸短情长,十几字、几十字、几百字均可,下限不限,能"微"到什么程度,就"微"到什么程度,将"大千世界"浓缩在一个精美的"微雕"中。但是,作为小说划分的一个重要尺度—篇幅长短,篇微小说的上限应该有限,不然的话,短篇长作,将微篇拉成短篇,微篇就不成其为微篇了。
日本"当代微篇小说的鼻祖"—星新一,25年间,发表了960篇微篇小说(有时翻译成超短篇小说、一分钟小说、掌篇小说)。我有幸研读了他的98篇,共篇幅的上限,大多数都在1500字左右,其中只有叫人捉摸不透的社会的一篇,篇幅较长,像短篇小说,是个例外。星新一说,"超短篇小说须具有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果新奇三要素。即在1500字以内,要概括出普通小说应具有的一切。"
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说,微篇小说是文学中的"小鸟",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既然是"小鸟",就不应该是"大鹏"。美国当代小说作家罗伯特·奥弗斯特,认为微篇小说在篇幅上的特征是明显的,他给微篇小说下了个定义,"不超过1500字,却要具备小说的一切要素。"
我研读了清代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全书503篇,大部分是微篇小说,最长的4000多字,最短的100来字,平均每篇1000字左右。中国现代微型小说选一书,选了鲁迅、郭沫若、冰心等60位作家的83篇佳作,每篇均在1500左右。
我翻阅了《世界微型小说荟萃300篇》、香港"迷你小说"精品、《台湾掌上小说精品》、印华微型小说选等;我长期订阅《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百花园》等。在这些文集里入编的作品,在这些刊物上发表的作品,一般没有超过1500字。我自己20年来,发表了微篇小说数百篇,已出版微篇小说专著十余本,每篇作品,一般也都在1500字以内。
综上所述,我赞成将微篇小说的上限,定在1500字左右,以便保持微篇小说"微"的优势。当然这是就一般要求而言,并不排斥例外。关于小小说的几个非理论性问题
http://cache.baidu.com/c?word=%D0%A1%CB%B5%3B%D3%EB%3B%D0%A1%3B%D0%A1%CB%B5%3B%B5%C4%3B%C7%F8%B1%F0&url=http%3A//www%2Exiaoyan%2Ecom/title/title%5Fdisp%5Fprint%2Ecfm%3Ftn%3D3980&b=0&a=49&user=baidu
原贴:小说与小小说的区别
龙猫
小说和诗歌的相同点大家都可以说出一二,但不同呢?不知什么原因,我突然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想来想去,竟让我想出了一个本质的区别,而且很浅显。那就是,小说和诗歌是向相反方向发展的:小说就是罗嗦,诗歌就是简练。
为表达一件事情,如果你说得罗嗦,那就是小说表达。而且能说得越是罗嗦,说明你写小说的水平越高。君不见,小说家,都是从写故事写起,然后是微型小说,其次是短篇,再次是中篇,最后就是长篇……。大部头的长篇多了,你就是好小说家了。也难怪有人质疑鲁迅的文学家地位(其实,我们这种无名小辈,是没有资格评价鲁迅这样的大家的。但真要让我说鲁迅,我认为奠定他地位的有三点很重要:一是实力派,二是毛主席喜欢他,三是他死的早),理由就是竟没有一篇长篇小说。
为表达一件事情,如果你说得简洁,那就是诗表达。而且能说得越简洁,你写诗的水平越高。浮浅的诗人写诗用的是平民话语言,高水平诗人用的是抽象语言。诗歌讲究思想的跳跃性,越牛气的诗人跳跃的跨度越大。所以高水平的诗人的作品就变成了阳春白雪,只有受过一定训练的人才可以看得懂。另一方面,诗人因其思想跨度不断变宽,越来越难于和别人交流,所以诗人越活越孤独。这也是诗人自杀者多的原因之一。因为诗人的最高境地就是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感受,甚至最后连语言都显多余。在诗人看来,最优秀的诗篇就是一张白纸。
了解这个区别很重要。一则你可以根据自己是罗嗦人还是简洁人来选择自己是适合当诗人还是当小说家;二则有利于你学会欣赏,对小说,你跳跃着看不会影响情节;对诗,你要充分展开想象填充一些情节才可能揣摩出作者可能要表达的梗概。
其实,电视剧和会议,一些领导的讲话也属于小说的表达;而音乐和绘画属于诗的表达。其实你听多了就会发现,鸟叫比音乐好听,纯音乐比唱歌好听,唱歌比领导讲话好听。
原贴:诗歌与小说的区别
刘小茴
从叙事学的角度,以人类语言为交际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从形态上看,可以区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而在表达形式上,又可以区分为独白与对话。其中,戏剧是对话的艺术,诗歌与小说是独白的艺术。诗歌与小说的区别是,诗歌是纯粹的独白,小说是非纯粹的独白。诗歌注重心理事件,是对这些事件的各种情绪的反映,是抒情主人公的独白,是一种倾诉与宣泄,无须一位接受者的存在。小说则必须借助于一位叙述者,它的表现形式是一种谈论,离开了倾听的对象,小说便无法有效地进行。因此,从这个意义讲,小说并不是纯粹的独白,而是叙述散文则介乎诗歌与小说之间。散文也是独白艺术,散文倾向于叙述的时候,散文便以叙述为主体。但是,与小说不同的是,小说的作者不能够直接进入文本,只能通过叙述进入文本,散文则否,可以作者直接进入文本,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散文不是叙述,而是自述,是作者的自我叙述;散文侧重抒情的时候,散文便与诗歌接近,从这个角度说,散文又是作者的自白。
无论是自述还是自白,都说明了散文的一个侧面,我们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够完整地揭示散文的本质,这个本质便是,散文:一种包孕情感的自述。从这个意义说,散文又是小说与诗歌结合以后的产物了。当然,我们在认知散文这个特点的时候也不应该忘记它们之间的区别,这个区别便是自述与叙述的区别。
从创作学的角度,在创作过程中,散文作者应该保持真实的创作情感与心理路程,不应该采取一种虚假的态度,也就是说,虚构与散文无关。理由很简单,散文是作者直接进入文本,自然应该以真面目对人,这既是文体的需要,也是阅读与审美的需要。但是,当文本产生以后,文本便独立于作者了。由于散文往往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进行叙述,而且情节淡化,于是出现了一种有意思的现象,无论是读者,还是编辑,往往把情节淡化,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的小说划归到散文的范畴里面,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于是便倒置过来,认为散文是可以虚构的,这其实是文本异化,与创作过程是不应该混为一谈的。
这就提示我们,表现在文体上,散文呈现出的某些要素,比如,第一人称、自述、内容的轻松、形式的活泼与随意性,是散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这些元素往往为其他文体所不具备,可望而不可及,是不应该轻易从散文之中取消的。
原贴:诗歌与小说的区别
irtron
王蒙的《春之声》在当时看来,的确有横空出世的惊人效果。其现代小说技法——意识流的运用也还算学得有模有样。而真正的“意识流”,是一种精神气质和存在观点,这是王蒙学西方小说画虎样猫得不来的。
而真正的中国传统小说,应该是自四大名著而来的章回体小说。当然,闵泉认为楼主并没想这么远,楼主所谓的“传统小说”应该只是普通的现实主义小说吧。
因此,意识流与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可认为有以下三点:
其一、叙事以主人公的意识流动来展现,而非故事情节的描述;
其二、叙事节奏跟随的是潜意识的发展脉动,而非情节细节的交待;
其三、意识流打破了人与世界的固有关联,一些无意识、异化、突变和非常规的联想,主宰了作品的走向。这恰恰还原了人对生活、对世界、对社会的认识本能。而现实主义小说,即使是最客观的小说家,也更多地加入了作家个人的选择、安排、计划和情感色彩。
简单人
硬科幻就是科学技术背景比较深厚的科幻文学,例如刘慈欣的流浪地球之类的,先设定一个技术比较发达的未来,提出某种假设,在此基础上叙述一篇故事软科幻就题材随意多了,可以拿一些看似正确但是偏冷门的理论(理念)来展开
ivywang
圣大天齐
在我看来呢,小说是文学的一种分类,但是两者的却也有所区分。
小说最基本的要求是具有戏剧性,能吸引人,小说大多数是叙述,要求故事的完整性,冲突性,注重的是记录一件事,或者讲述一段离奇的人生。好的小说引人入胜,看之欲罢不能,且蕴含人生道理。
而文学说起来就大了去了,诗歌,散文,剧本,寓言,童话,小说统称起来才组成文学。
散文与诗歌更注重文笔与意境,剧本与小说相似但组成更多是对话而不是小说的完整叙事,寓言与童话不如小说注重故事性,但更注重隐喻与道理。
文学的大家族里,每个都侧重不同呀。
原贴:小说与文学的区别是什么?
黑黒carol
小说属于文学的一种体裁,文学并不仅仅包括小说。
但我看这个问题的提出者不是需要这种概念式的回答,你想问的应该是一般的小说和所谓的文学(名著)小说的区别。其实这都是读者的审美观不同造成的。读者文学水平高,哪怕是一般的小说,也能看出不平凡。同样的,普通大众的眼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也只能算是故事书。
原贴:小说与文学的区别是什么?
疯狂的莫莫
类型小说则是指那些在题材选择、结构方式、人物造型、审美风格等方面有着比较定型的类型化倾向的、读者对其有着固定的阅读期待的小说样式。
穷游世界
中国古典文献在传统上分为“子史经集”四大部分,它们记录了中国古代在文化上取得的伟大成就。 通过对这些书的阅读,使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貌获得一个大致了解,对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打下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
1、“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中国的"圣经"。“四书五经”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四书)及《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五经)的总称。 这是一部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包含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理想与治国之道,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 书里许多语言,如“当仁不让”、“名正言顺”、“巧言令色”等等,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2、《老子》
《老子》五千言,震古烁今,研究它的著作汗牛充栋。老子是中国第一个纯粹的哲学家,老子的思想成为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一种思想倾向。 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几乎对每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老子》文字简约,说理透彻,含义深邃,富有辩证精神,特别能启发人的思考。《老子》文字不是特别艰深,历代注家又多,选一种较好的版本当能有助于阅读理解。
世界文学首选书推荐
世界文学的殿堂就像大自然一样充满神奇美丽与朴实,它是世界上才华横溢的一批人用最优美、最自然的表达而描述出的世界的图景。 它并不属于少数人,而属于所有的人。 由于种种的原因,许多人没有机会进入这个殿堂,如果您准备进入,您确实是幸运的。请记住,只要走对了路,这个殿堂的门槛并不很高。
1、《圣经故事》
要了解西方文学,首先应该了解《圣经》。《圣经》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一个源头,没有任何一部书像《圣经》这样深刻地影响了西方人的思想与生活。 《圣经》也是西方人最推崇的最优美的文学。我们国内的《圣经》译文比较呆板。对一般人来说,读《圣经故事》来了解圣经会更容易一些。
2、《伊利亚特》《奥德修纪》
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另一个源头。 而荷马史诗是希腊文明留给世界的最伟大的遗产。《伊利亚特》由傅东华,《奥德修纪》由杨宪益译成中文,两位译者的译文都能特别恰当地传达希腊古诗的朴素与单纯。
3、《堂吉诃德》
本书是欧洲伟大的长篇小说中最早的一部,出版距今已快400年了。 至今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长篇小说之一。别林斯基说得很好:“在欧洲的所有一切著名文学作品中,把严肃与滑稽,悲剧性与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我们中国读者应该注意,这毕竟是一部写于400年前的小说,那时候长篇小说的形式还没有完善。本书在结构上有些松散,情节略显拖沓,语言的精炼度也比不上19世纪的小说,但这部书优点更多,这些弱点我们应当忍受。
4、《莎士比亚戏剧集》
莎士比亚与歌德被公认为是西方文学史上两座不可企及的高峰。 他对人物心理的深入探索和语言的华美灿烂也使一代代的读者陶醉。如果你想丰富自己的语言,或者为使你的文学鉴赏能力超越一般水平,想选择一部反复精读的书,莎剧都是最佳选择。 莎剧的许多著名的台词,都值得我们背诵下来。另外我们应该感谢为翻译莎剧耗尽了生命的翻译家朱生豪。他天才的译笔使我们相信,如果莎士比亚是中国人,可能也只能写成这样了。
5、《鲁滨逊漂流记》
本书在西方有长远而巨大的影响。 在中国也是一本广受欢迎、引人入胜的小说。小说的魅力在于,作者把一段明显虚构的故事写得像作者亲身经历的自叙那样具体、逼真、可信。本书是人的生存力量的赞歌,也从反面说明了这样一个真理:不管人类社会多么不尽人意,人也决不可能孤独的生存,我们需要人群。
青蛙滒滒
小说重在叙事,要求情节紧凑,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遭遇,然后通过什么方法,解决了困难,达到了什么预期的目标,事件可以是虚构,想象,只要逻辑合理,自圆其说就好,表现手法以人物的中心,以故事做主线,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散文重在描写,讲究形散神不散,侧重于对事物的认知和感悟性的叙述,它可以写景,可以写物,可以还原生活的细微之美,不追求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可以在舒缓的语调中反应更深层的发现,并且不以虚构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体吧!
原贴:小说与散文有何区别?
一个人的旅途
一、概述
小说和散文是人们接触比较多的文体,有很多人有时读到一些文章后搞不清楚是小说还是散文,其实,正是因为小说和散文有相通的地方,所以有时才会有人搞不清楚。那么,小说和散文到底有哪些相通和不同的地方呢?
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小说的分类就不说了,关于小说的主要特征:
1、必须细致地塑造人物形象,2、必须有完整的故事情节,3、必须给出具体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
关于散文的主要特征:除了诗歌,小说,戏剧,其他的文章差不多都可以称为散文,这是人们广义上的理解,也可以说是大众式的理解。而狭义上的理解就有抒情和记叙散文两类,也有人在叙事散文中又分纪实散文,与报告文学和杂文可以并列。
散文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直接表现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根据主观感受的需要选择人物的一些活动和生活事件的某些镜头进行描述。
2、紧紧围绕主题,广阔而灵活地选用生活侧面,一篇文章中可以古往今来,展开充分的联想,抒发感情表现主题。
3、语言优美,胜过推敲,达到一定的美学境界。
二、区别与比较
区别与比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人物和对话;
人物:
1、真实与虚构。大家知道,小说和散文里面都会有人物,但不同的是,小说里的人物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假的即虚构的,而散文里的人物通常只会是真的,不存在虚构的问题,所以人们对散文更容易产生共鸣。
2、具体与散落。长篇小说就不必说了,一个短篇小说至少会有1-2个人物甚至更多,一般来说也会有姓名(不排除有的短篇只用你我他之类的代词)而散文表现比较散落,与它表现情感的真实性相比较,散文在人物这个方面可以始终不出现具体的姓名和形象,甚至可以若有若无,让你读者自己去感觉。而小说肯定不能这样,小说这样就是一种不成功的表现。因为小说就是要让人一读就能看到一个清清楚楚活灵活现的人站在面前,有时甚至以为就是自己,所以有些小说改成电影时总要强调一句: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这就是防止别人误认为写的是自己。这就是小说非常鲜明的地方。说到这里,有些人会有点糊涂,不是说小说是虚构的吗?怎么现在又说得这么真实呢?区别就在这里,既是虚构,又要虚构的像真的一样,这有点像撒谎,骗人,让人上了当就成功了,小说呢,虽是虚构,你虚构得让人掉眼泪了,就肯定成功了。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但有点那么回事。散文呢,既是真实的,又不强调具体,比如出生地点,时间,家庭来龙去脉等等,都可以不涉及,只要有个真实的影子在你心中就行了。(举例)
3、时间与空间。小说里的人物一般来说就是生活在作品交待的时间和环境里,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而且互相总是有某种关联,而散文里的人物与文章当时的时间和环境可以相隔非常遥远,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纵横古今,现代人与过去几百年的上下几千年的人人都可以神交在一起,即使相互间没有任何关系,当然不是胡说八道,毫无关联毫无意义的乱扯。(举例)
4、描写。小说里的人物很注重外表描写,从相貌到服装,包括一些个性特征的突出都很强调,但散文就不太有这方面的要求,写可以随意一两笔,不写也无伤大雅,有时写多了反而不好,有喧宾夺主之嫌,因为散文的重点并不在写人物。特殊情况下比如这篇散文本来写的就是服饰,就有可能写人的外表和服装,这样说就是反对绝对化。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
对话:
1、小说里的对话往往就是故事情节,这是小说里必不可少的东西,极少没有人物对话的小说。而散文里的对话就不一定与故事情节有关;常常是一种意境的喧染,反过来,很多散文除了作者自己没有更多的人物,所以也就没有对话,但你很难找到一部甚至一篇没有对话的小说。曾经有人把一句话也称作短篇小说,小小说。我说那是放屁!因为连小说的几个基本特征都不具备能称之为小说吗?
2、散文里的对话虽然也可能是某种故事情节但大多比较简单,因为不会在情节上做太多文章,如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等。小说的对话常常就是某些情节的延续,所以它常常要表现人物性格故事的发展等。有时可能通篇都是人物对话,情节就在对话中发展,所以散文的对话随意性比较多,小说则必须着力对付。
(二)描写和故事情节;
小说里需要的描写有多种,如人物,对话,景物,环境等等,凡是我们人类生活中有的,小说里就会有,因为小说写的就是人,写人生活的环境与人有关系的所有外部存在,这些是构成小说的重要内容,需要作者认真构思,而散文是在自然地抒发情感中,自然地描写景物,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不会人为地为了人物做景物上的铺陈,所以散文里的景物,人物,对话描写,大都比较简单,除了强调文字的优美,不会在意故事情节的复杂,有时甚至谈不上情节,更不会细致地去构思故事情节和细节,与小说的以情节引人就有本质的区别了。(举例)
(三)时间和生活场面;
小说的时间,如故事发生的年代,情节产生的具体时间交待是必不可少的,要让读者明白你这个人物是生活在宋代还是在清代,是生活在十年前,还是在二十年前,而散文则不必交待十分清楚,前面也说过,上下几千年都可以交融在一起。场面也同样,可以明确也可以不很明确,说来说去,散文是以情感人,小说是以故事情节吸引人,侧重不同,要求自然也就不同了,再说,小说和散文的篇幅也有很大的不同,散文是不可能有几万字,哪怕是五千字以上的也不多,它无法展开太多的内容。而小说除了微型小说,小小说,一般篇幅都较长,几十万几百万字都有可能,散文一般两千字左右为宜,一事一议,不可能篇幅太长。容量有限,所以也不必如小说那样拥有那么多的表现手段。
三、散文和小说侧重的两个方面:
散文的真实性:以情感人,这表现在文字的优美,情感的真实,意境的烘托。它与小说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一个是虚构,一个不能虚构。所以散文写出来的那种情很容易打动人,小说尽管也可以感人,但因为知道它的虚构性,所以人们不会去追究它的真实性,而散文就有可能去追究它的来龙去脉,当然写的好的小说往往让人觉得如临其境如知其人,那是写作的技巧使然。没有虚构就不成为小说了,所以人们有时会把这样的东西叫作纪实文学。
散文的美学性:散文有时可以用美不美这个词去形容,这就说明了散文具有的美学价值。美从哪里表现出来呢?首当其冲就是它的文字了,也就是语言美,散文的美,同时还表现在感情美,感情美首先又体现在它的真,即真实的美,一段真实的感情表现出来把人们打动了,产生了共鸣这就是说达到了美的意境,既要真实也要感人,并不是说真实的就是感人的,随便写你家哪个小孩打架也是真实的,还要看能不能感人。
散文的语言和真实性都能感动人的话,这篇文章应该算是成功的了。
小说的人物性格:前面说过,小说以写人为主,所以,写好人,把你虚构的人物写的像真的一样就是你的主要任务,写出了性格就写出了真实,在文艺学里这叫人物的典型性,或者叫典型人物。这方面要铺开来讲几天也讲不完。
小说的故事情节:其次就是故事,没有故事的小说谁也看不下去,看电影我们也喜欢看里面的事情是如何发展下去的,电视连续剧就更是这样,让你天天都守在电视机边上欲罢不能,这就是故事吸引了人。没有故事的小说是不存在的。所以写小说必须编故事,就像你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要让大家愿意听下去,讲的不好,没味道,自己都觉得无聊,人家也听不下去,看小说也是这样,必须用故事来吸引人,让人在故事的发展中受到影响和教育。
原贴:小说与散文有何区别?
南绝·弇。
原贴:古龙小说与金庸小说的区别
刘彧Hester
原贴:古龙小说与金庸小说的区别
wolcon
原贴:古龙小说与金庸小说的区别
kylin
瞎玩
原贴:小说与小小说的区别
清馨
原贴:小说与小小说的区别
古德曼
原贴:现代小说与古代小说的区别
SHAOQ1NG-55q
原贴:现代小说与古代小说的区别
J大菲
原贴:现代小说与古代小说的区别
阳光小道
原贴:诗歌与小说的区别
糊糊
原贴:诗歌与小说的区别
Mr.Alrighrt
panpan1979
原贴:微小说与短篇小说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