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人的全部武侠小说
youyouismm
爱旅行的阿糊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一部《越女剑》,这便是金庸的15部脍炙人口的武侠作品。其中《越女剑》、《白马啸西风》、《鸳鸯刀》都属中短篇小说,其余12部为长篇作品。
金庸的这15部作品,篇幅不同,写作时间、方法不同,其成就自然也不同。
不少读者都喜欢讨论:“你以为金庸的哪几部小说写得最好?”读者的答案当然不尽相同。金庸本人给出的答案是:“长篇比中篇短篇好,后期的比前期的好。”
照这样看,《白马啸西风》、《鸳鸯刀》及《越女剑》尽管写得最晚,但相对其余12部长篇作品而言,应当要稍逊一筹。
“后期的比前期的好”也是事实。金庸的处女作《书剑恩仇录》虽然起点很高,并也曾惊艳一时,然而它与《射雕英雄传》及更晚的《天龙八部》、《鹿鼎记》 等作品相比,就显然有相当大的差距了。
具体地说,我以为金庸的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台阶品级,即早期、中期、晚期。中期比早期好,晚期比中期更好。
早期的代表作是《书剑恩仇录》、《碧血剑》、《雪山飞狐》及《飞狐外传》。
中期的代表作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 及《连城诀》等。
晚期的代表作是《侠客行》、《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及《鹿鼎记》。
当然, 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固然能得到不少读者的赞同,但未必一定正确,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既然我在这里谈论金庸的武侠小说,那我只能直言不讳。
我以为在金庸的15部作品中,有7部“上品”,而另外8部作品则只能算“中品”或“下品”。这7部“上品”分别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侠客行》、《笑傲江湖》、《天龙八部》及《鹿鼎记》。
更进一步来说,我认为在这7部“上品”中,尤其以《天龙八部》及《鹿鼎记》为“上上品”。以上7部“上品”无疑都可以称为杰作,而在这7部杰作之中,《天龙八部》及《鹿鼎记》则可以称之为“绝作”。“后无来者”尚不敢断言,然“前无古人”则是一定的。
至于其余8部“中品”或“下品”,相信大家也很明了。正如前面所讲,《白马啸西风》、《鸳鸯刀》及《越女剑》要稍逊其余12部作品一筹,因此这3部作品是“下品”。而《书剑恩仇录》、《碧血剑》、《连城诀》、《雪山飞狐》、《飞狐外传》这5部作品为“中品”。
鱼飞北海
分享一句刚刚看到的句子:
阳光下有两双眼睛最寂寞,黑暗中有两双耳朵最灵敏。
这是形容古龙笔下的两个传奇人物,也都是瞎子的花满楼和原随云。
同样的世家子弟,同样的聪慧过人,却活成了两种不同的人生。
花满楼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原随云在光明中制造黑暗。
生理上的缺陷,并没有使得他们丧失对生活信心,反而比大多数人活的更出彩。
但是原随云为了自己心中的贪欲,建立了蝙蝠岛这个黑暗的地下交易场所来大肆敛财。
我有时候在想,如果原随云不是因为自己眼睛瞎,他还会做这一切吗?
也许会,毕竟,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也许不会,他本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可以很享受的过自己的生活。
花满楼活成的姿态,或许也曾是原随云当初想要追寻的,到最终,没有战胜自己内心的贪念,活成了令一种模样。
古龙对于人物的塑造,性格的刻画,寥寥几笔,却栩栩如生。
正是有了原随云的恶,才更加突出了花满楼的善。
从善如流,自始至终。
原随云和花满楼,就像是一朵双生花,结出了不一样的果。
他们作为古龙笔下的配角出场,却牵动着看书人的心。
还能说些什么呢,再次拿出《楚留香》和陆小凤,沉浸在古龙的武侠世界吧。
阳光下的笑妍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并结集出版。
每一次修订,情节都有所改动。新修版的故事细节和结局也略有改变,引来不少回响。目前两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权于广州的广州出版社(2002年底开始出版,代替原来的三联书店)、台湾的远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题外话:著名科幻、武侠小说家倪匡先生是金庸先生的好友,曾在金庸外游时代笔《天龙八部》。
DaviMai-J1
車車CherryLeung
天下风云出我辈, 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间, 不胜人生一场醉。
提剑跨骑挥鬼雨, 白骨如山鸟惊飞;
尘事如潮人如水, 只叹江湖几人回。
东篱人家
第一,悲情的话,程英,一见杨过误终身啊。周芷若,在自我与宗派中纠结,最终落到那样一个下场。岳不群,好好一个君子剑最后折腾成那个模样。萧峰的话,并不觉得他悲情,他无论做什么,都没违背过自己的心。
第二,金庸的小说,总的来说还是值得赞扬的。如果说情节的话,一些地方还是有漏洞。在情节的衔接中人物的有些做法明显不合逻辑。还有的话,主角无敌,跟主角沾边的,再坏结局也不会太差。最后一点的话,金庸最成功的是塑造了江湖这个大世界,但未免有些过于理想化了。
第三,首先,金庸小说中有侠文化的因素。而侠文化来源于墨家学说,勇,义,信是他们的信条。其次,其中还有江湖文化,这是一个独立的小社会。具有在野性,反叛性和诡异性。除此之外,金庸小说还涉及了道家、佛家、异教、苗疆、蒙古等种种教派,民族文化。
渺渺
行走江湖中,需要响亮的绰号,这样才能够让别人记住你。金庸笔下霸气的绰号,还当真不少,如九指神丐、千变万劫、星宿老仙,这样响当当的绰号,想让别人忘记都难。
1、飞天神龙初次见到这个绰号,小编感觉非常霸气,但是知道这个人的真名之后,我更加肃然起敬,此人就是柯辟邪。也就是柯镇恶的哥哥,二人镇恶辟邪,到最后死在邪魔外道的手上。现在大家知道柯镇恶为什么痛恨黄蓉,因为黑风双煞杀死柯辟邪,所以柯镇恶才会如此,这兄弟二人都是飞天之人,一人为蝙蝠,一人为神龙。
2、陆地神龙既然有飞天神龙,自然也不能缺少陆地神龙,《连城诀》中的言达平绰号陆地神龙,此人武功奇高,而且三位师兄弟中最为聪明。《连城诀》中的三位师兄弟,很难去判断好坏,万震山是伪君子,戚长发是阴险小人,言达平是暗中挑拨,传授狄云三招剑法,就能看出端倪,他以此让两位师兄弟猜疑,自己隔岸观火。
3、风火神龙封万里的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与白万剑合称雪山双杰,论剑术封万里略胜白万剑,这个原著中已经给出答案。但封万里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收石中玉为徒,因为徒弟品行不良,作为师父也遭受牵连,师父白自在怒斩一臂,至此封万里沦为废人,剑术也是一落千丈,小编感觉非常惋惜。
6、鬼门龙王鬼门龙王沙通天,闭气功夫十分霸道,除此之外,武功也异常勇猛,曾经王处一暗自夸赞沙通天,六王爷府众多高手,沙通天的武功能跻身前三,因为移形换影和闭气武功,实在是占尽优势。7、紫衫龙王明教四大法王之一紫衫龙王,名为黛绮丝,深爱韩千叶,明教碧水寒潭一战,自然是两个人定情的地方。既然称为龙王,闭气功夫自然属于绝顶高手,当时韩千叶来找阳顶天复仇,约定碧水寒潭,若非黛绮丝出场,阳顶天可能落败,也未必可知。姑且不谈紫衫龙王是金花婆婆和波斯圣女,她的水性如何,大家有目共睹。
金庸笔下七人带龙字的绰号,分别是鬼门龙王沙通天、紫衫龙王黛绮丝、独眼神龙单铁生、风火神龙封万里、陆地神龙言达平、飞天神龙柯辟邪。紫衫龙王和鬼门龙王,这两个人的武功比较诡异,属于水中高手,若论水战,其余五人自然不敌,而且龙能入水,所以黛绮丝和沙通天可称为”真龙“。
三合会妖妖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韦小宝七个老婆:沐剑屏、方怡、建宁公主、曾柔、苏荃、双儿、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说读者称为“情的赞美”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金庸本意为“卅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除了《鹿鼎记》外,所有新版本均已完成。
每一次修订,情节都有所改动。新修版的故事细节和结局也略有改变,引来不少回响。目前两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权于广州的广州出版社(2005年底开始出版,代替原来的三联书店)、台湾的远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社。
pandamiranda
我是读过这首词,爱上武侠的,因为这首词里的少侠,我才会纵游于金庸和古龙的世界。想知道是否有人知道。
宋·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
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
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
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
官冗從,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
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
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
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我以为的武侠,我以为的江湖,就是豪放不羁,还少不了一点儿女情长,敢爱敢恨,不被拘束的豪情万丈。
志同道合的人把酒言欢,女儿们要么秀丽妩媚,要么清丽绝人,或者像郭襄那样活泼灵动。
少侠们啊,在江湖中厮杀,血雨腥风也是浪漫……
紫砚生辉
【武侠小说】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和“金庸作品集序”)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其他作品】
《三剑楼随笔》(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合著)
袁崇焕评传(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学术性著作,收录在《碧血剑》中)
三十三剑客图(又名卅三剑客图)
《金庸散文集》
月云(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
约两万篇社论,如宁要裤子,不要核弹、火速!救命!——请立刻组织抢救对上梧桐山、巨大的痛苦和不幸、自来皇帝不喜太子等,在大陆未结集出版。
是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另外,还有韦小宝这小家伙、一国两制和自由人权等诸多文学评论、散文、及由他人整理的演讲稿。
Jasmine琤
并没有哪十四个字可以概括金庸小说,
貌似"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十四个字已经说的很详细. 但还有一部没包括在内.
这十四个字指代是:
飞 雪 连 天 射 白 鹿,笑 书 神 侠 倚 碧 鸳.
飞:
雪:
连:
天:
射:
白:
鹿:
笑:
书:
神:
侠:
倚:
碧:
鸳:
狼才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依次是:
飞狐外传
雪山飞狐
连城诀
天龙八部
射雕英雄传
白马啸西风
鹿鼎记
笑傲江湖
书剑恩仇录
神雕侠侣
侠客岛
倚天屠龙记
碧血剑
鸳鸯刀
shaw吹未勒
linda89
缪斯主妇走天下
微微微文
嫚姝
gejii
卧龙生,本名牛鹤亭,河南镇平人,1930年生。幼年从军失学,但自幼喜读武侠小说,颇有才思。台湾武侠“四大天王”及“三剑客”之一,在古龙之前被称为“武侠泰斗”。
他1930年生于河南南阳市镇平县。少年时就读于卧龙书院,后投身文学,遂以此为笔名。
1955年由军中退役,闲来无事,在友人怂恿下开始学写武侠小说。
1957年,以祖居南阳卧龙岗取笔名“卧龙生”一炮打响。1958年发表第一部武侠小说,1959 年《飞燕惊龙》出世,便奠定了他在台湾的“武侠泰斗”地位。
他的作品,早期是取法于旧武侠“北派五大家”,而以“通俗趣味”大受欢迎;1965年以后,改走“半传统半新潮” 路线,作品却渐不如前。其代表作有《飞燕惊龙》、《玉钗盟》、无名萧、《金剑雕翎》、《岳小钗》、仙鹤神针等。
按道理,作为深受读者喜爱的武侠小说家,卧龙生不应该贫困潦倒。什么原因,造成卧龙生的窘境?
其实,卧龙生也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高光生活,后因身体原因等,陷入困境。晚年他曾总结过:
“我是操笔墨谋生的,一日不写,一日就无收入。当年有些积余,但我一生犯了三个毛病,一是运气欠佳,每次投资总是失败,把钱扔在水里;二是喜欢赌博,把好几栋房子输在牌桌上;三是晚年生病,为治病花了不少钱。”
如果看来,正是因为这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卧龙生的贫困潦倒,让人唏嘘概叹!
馒头mm
镇平人“武侠泰斗”卧龙生,为何贫困潦倒?
西城杂事 2017-11-30 17:09:23提起武侠作家卧龙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卧龙生原名牛鹤亭,河南镇平人,台湾武侠“四大天王”及“三剑客”之一,在古龙之前被称为“武侠泰斗”。
但他患心脏病之后,几乎不能走路,后来,经济也产生了问题。他为何患病?那么多钱为何就没有积蓄,以至于贫病交加?
卧龙生1930年生于河南南阳市镇平县。其父牛一珍,是个小商人,其母王氏,生四男一女,卧龙生为老大。小时候家里可怜,卧龙生上完初中,就上了职校卧龙书院,后来他写武侠小说,遂以此为笔名。他当兵时个子不高,人又瘦,打枪瞄不准,就喜欢看中外名著。1948年随老蒋去了台湾。厌倦军营生活的卧龙生为谋生干起了三轮车夫,日子相当艰难。
1958 年,.一位朋友见他生活潦倒,便劝他:“牛鹤亭,你不是喜爱读书写作吗?你不如试试,写部武侠小说。”这番话使牛鹤亭豁然开朗,他写了一部《风尘侠隐》,投给成功晚报,想不到一炮打响,连载一年,收益颇丰。自此开始了他长达20多年的创作生涯。
卧龙生一生写了共计三十九部,达三千万字,每千字在六十元左右,收入可观。后来,卧龙生又涉足电视,当制片人,收入更加丰厚。买了好几栋房子,常常在外挥金如土。
在台湾,他交了一个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朋友,也是“武侠泰斗”------古龙。与古龙为好友,他除了不酗酒,其他玩乐都跟古龙学习。他笑着说:“我会跳舞、喜豪赌,都是跟古龙学的。”古龙纵情声色,中年夭折,卧龙生总算没丢掉一条命,还算是运气不错,但卧龙生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心脏病发。最终资财散尽,比他小24岁在风月场认识的杨雅美,最终也没有和他白头到老,离他而去了
pp1415
提起小说《楚留香》和天空八部,很多读者都知道是古龙和金庸写的。但提起小说《金剑雕翎》和仙鹤神针,很多读者可能看过相关的电视剧和电影,但对于作者卧龙生就不是那么熟悉了。
卧龙生,台湾武侠“四大天王”及“三剑客”之一,在古龙之前被称为“武侠泰斗”。原名牛鹤亭,1930年生于河南南阳市镇平县。少年时就读于卧龙书院,后投身文学,逐以此为笔名。1958年发表第一部武侠小说,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至今已写了39部武侠小说。 卧龙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是台湾的“武侠泰斗”,名列“台湾十大武侠小说家”之首。其代表作有《《金剑雕翎》、仙鹤神针等(我就看过这两本,其它的作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搜看)。
按理说,作为一代武侠泰斗,小说版费丰厚,同时他本人也有涉及电视,当制片人,那为何会贫困潦倒呢?这其实与他的经历有关。
在五十一岁那年,卧龙生先生突然发了心脏病,而且是心肌衰竭,此病甚重,几乎不能走路,久而久之,经济也就产生了问题。
卧龙生先生曾谈及往事,不胜感慨。他说:“我是操笔墨谋生的,一日不写,一日就无收入。当年有些积余,但我一生犯了三个毛病,一是运气欠佳,每次投资总是失败,把钱扔在水里;二是喜欢赌博,把好几栋房子输在牌桌上;三是晚年生病,为治病花了不少钱。”故而,新华社在报上发了一个消息,云卧龙生晚年贫病交加。当然,卧龙生不至于穷极潦倒。但他确实身体不好,六十岁出头的人,已很衰弱,连走楼梯还要人搀扶,平时靠拐杖帮忙。他那时在台湾除了靠领取养老金外,还把当年写的武侠小说在大陆出版,获取些稿酬。这样的生活,连雇一个保姆也难以支撑。
1997年3月23日20点30分,卧龙生因心脏病手术失败在台北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七岁。一代武侠泰斗就在“千金散去不复来”的感叹中与世长辞。
半傻半痴半疯跌
风行伪装者1
betty_清
爱旅游的加菲猫
大贝贝2013
关注abc
☆海藍藍★
Asphodel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