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有这样一段爱情,走故事线
写小说回忆的写法
梧桐雨儿
大家好我是演员陈美瑰今天我教大家怎么样写剧本按照从头到尾一次来写第一篇写情景的内容表现这个剧本里同你大概要写的是什么第二你要先写完你的剧本是怎么概括的大概概括基本的内容第二第三就是你要先想一想你怎么写编制大最后,23这一次的顺序就像第二第三两血就可以了最后再写一个大结局这样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剧本大家记住了我是演员陈美瑰
原贴:剧本的写法
Fego Ju
因为我之前写过一个长篇,我只能说说我的想法。一开始我写的时候,就是只定了整个故事的主线,会有几件很大的事情,推动故事情节的主要发展,也就是说不论中间你再加一些其他的情节都不会影响这个主线。然后你要把你现在心里最有灵感的那些情节赶紧落笔,之后再考虑怎样才能推动和达到你写的那些情节,慢慢丰满
原贴:长篇小说的写法,步骤
蛋蛋in北京
剧本创作三大忌
1写剧本变写小说
剧本写作和小说写作是两样完全不同的事,要知道写剧本的目的是要用文字去表达一连串的画面,所以你要让看剧本的人见到文字而又能够即时联想到一幅图画,将他们带到动画的世界里。小说就不同,他除了写出画面外,更包括抒情句子,修辞手法和角色内心世界的描述。这些在剧本里是不应有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小说里有这样的句子:
“今天会考放榜,同学们都很紧张地等待结果,小明别过父母后,便去学校领取成绩通知书。老师派发成绩单,小明心里想:如果这次不合格就不好了。
他十分担心,害怕考试失败后不知如何面对家人……”
试想,如果将上面的句子写在剧本里,你叫演员看了怎样用动作去表达。
如果要用剧本去表达同样的意思,就只有写成如下:
在课室里面,学生都坐在座位上,脸上带著紧张的表情,看著站在外面的老师。老师手上拿著一叠成绩通知书,她看了看面头的一张,叫道:“陈大雄!”大雄立刻走出去领取成绩单。小明在课室的一角,两只手不停地搓来搓去。他看出课室外面,画面渐渐返回当日早上时的情景。小明的父母一早就坐在大厅上,小明穿好校服,准备出门,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母亲,见到他们严肃的脸孔,不知该说些什么。小明的父亲说:“会合格吗?”小明说:“会……会的。”
“称小明!”老师宏亮的声音把小明从回忆中带回现实。老师手上拿著小明的成绩单看著他,小明呆了一会,才快步走出去领取……
2用说话去交待剧情
剧本里不宜有太多的对话(除非是剧情的需要),否则整个故事会变得不连贯,缺乏动作,观众看起来就似听读剧本一样,好闷。要知道你现在要写的是电影语言,而不是文学语言。只适合于读而不适合于看的便不是好剧本。所以,一部优秀的电影剧本,对白越少,画面感就越强,冲击力就越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写一个人打电话,你最好不要让他坐在电话旁不动,只顾说话。如果剧情需要,可让他站起来,或拿著电话走几步,尽量避免画面的呆板和单调。
3故事太多枝节
很多人写剧本都写得太多枝节,在枝节中有很多的角色,穿插了很多的场口,使故事变得复杂化,观众可能会看得不明白,不清楚作者想表达什么主题。试想如果在一幕电影中同时有十几个重要的角色,角色之间又有很多故事,你叫观众在短短时间里那能把每一个角色记得这么清楚。
其实,写剧本有一句格言:Simple is the best!
愈简单的故事就愈好。大家想想你们所看过的好电影中,它们的剧情是不是都很简单。例如电影铁达尼号(Titanic)只是讲一艘大船下沉,而下沉当中男女主角产生了爱情。其他电影也一样,简单到报纸短评用短短几十个字就能讲出故事大纲。
剧本创作三大忌
1写剧本变写小说
剧本写作和小说写作是两样完全不同的事,要知道写剧本的目的是要用文字去表达一连串的画面,所以你要让看剧本的人见到文字而又能够即时联想到一幅图画,将他们带到动画的世界里。小说就不同,他除了写出画面外,更包括抒情句子,修辞手法和角色内心世界的描述。这些在剧本里是不应有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小说里有这样的句子:
“今天会考放榜,同学们都很紧张地等待结果,小明别过父母后,便去学校领取成绩通知书。老师派发成绩单,小明心里想:如果这次不合格就不好了。
他十分担心,害怕考试失败后不知如何面对家人……”
试想,如果将上面的句子写在剧本里,你叫演员看了怎样用动作去表达。
如果要用剧本去表达同样的意思,就只有写成如下:
在课室里面,学生都坐在座位上,脸上带著紧张的表情,看著站在外面的老师。老师手上拿著一叠成绩通知书,她看了看面头的一张,叫道:“陈大雄!”大雄立刻走出去领取成绩单。小明在课室的一角,两只手不停地搓来搓去。他看出课室外面,画面渐渐返回当日早上时的情景。小明的父母一早就坐在大厅上,小明穿好校服,准备出门,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母亲,见到他们严肃的脸孔,不知该说些什么。小明的父亲说:“会合格吗?”小明说:“会……会的。”
“称小明!”老师宏亮的声音把小明从回忆中带回现实。老师手上拿著小明的成绩单看著他,小明呆了一会,才快步走出去领取……
2用说话去交待剧情
剧本里不宜有太多的对话(除非是剧情的需要),否则整个故事会变得不连贯,缺乏动作,观众看起来就似听读剧本一样,好闷。要知道你现在要写的是电影语言,而不是文学语言。只适合于读而不适合于看的便不是好剧本。所以,一部优秀的电影剧本,对白越少,画面感就越强,冲击力就越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写一个人打电话,你最好不要让他坐在电话旁不动,只顾说话。如果剧情需要,可让他站起来,或拿著电话走几步,尽量避免画面的呆板和单调。
3故事太多枝节
很多人写剧本都写得太多枝节,在枝节中有很多的角色,穿插了很多的场口,使故事变得复杂化,观众可能会看得不明白,不清楚作者想表达什么主题。试想如果在一幕电影中同时有十几个重要的角色,角色之间又有很多故事,你叫观众在短短时间里那能把每一个角色记得这么清楚。
其实,写剧本有一句格言:Simple is the best!
愈简单的故事就愈好。大家想想你们所看过的好电影中,它们的剧情是不是都很简单。例如电影铁达尼号(Titanic)只是讲一艘大船下沉,而下沉当中男女主角产生了爱情。其他电影也一样,简单到报纸短评用短短几十个字就能讲出故事大纲。
原贴:剧本的写法
papaya
你这个问得太笼统了,简直无从下手!我勉强一答~首先,金庸古龙都属于新派武侠小说,区别于清末到民国时期的旧派武侠,文体上脱离了评书叙事和旧式章回体的套路,情节上吸收了西方戏剧的冲突和舞台张力,主题上升华了传统侠义小说“两肋插刀、反抗侵略”这样简单粗暴的市井口号,从人性、家国、意识形态、历史辩证多角度予以阐述、发散,引发读者思考,从而使得“武侠”这一通俗文学得以进入纯文学的殿堂。
在成就上,金庸肯定是要高于古龙的,金庸小说的语言属于半白话半文言,浅显、流畅、灵活生动又极富韵味,擅构筑戏剧性场面,文字的节奏感最扣人心弦。古龙小说则更趋近于新时代白话文,短促有力简单直接,飞扬灵动又富含哲理,对白中常隐喻机锋。要说写法,金庸恢弘大气,杂糅百家,行文虚实结合,能以小人物观大世界,浪漫而古意盎然。古龙剑走偏锋,笔触犀利,写人叙事皆如抽刀断水潇洒快意,趣味得紧!
手打这么多字,请采纳!
奔跑的大胡子
您好
小说的大纲,主要就是你写的故事情节一个简单的概写,外加人物,最好是每个情节你自己推敲好,什么样的人物性格适合那个情节,插入角色就好了,不过我认为,大纲只是你对你自己的灵感的一个记录表,你想要写好,靠着大纲是不够的,你要对自己的小说了解深入,比谁都了解,小说情节怎么进展,推动,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不是坐在电脑面前就开始噼里啪啦的打字,凭空想象胡乱写一通,写小说是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是并不是无脑的想象,这样看起来会变成乱文,主次要分明,每一章或者每一个张卷都要有自己想要表达的目标,当然这是主线,你要朝着主线去,也就是你大纲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你构思的差不多了,就把所有的情节先写下来,然后记录好了之后,写出人物,要什么样的人物来完成你的情节,人物性格不要千篇一律,要鲜活一些,个性鲜明是最好的,但是做好这些之后,更多的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对自己构思的东西,有没有了解,表达的明不明确,如果不明确再想想问题在哪里,如果想不通就不要先写,因为你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故事,就算你能写出来,别人也不会比你了解你的故事,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小众,意味的利用网络小说的各种套路来连贯情节,但是这样看着看着就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可有可无,这样就算你写的再好,你的小说很快就会流失掉读者,所以说,大纲写不写,重不重要,完全取决你自身对自己的故事是否了解,如果不了解,完全可以不用大纲,开篇以后,全靠想,如果十分的了解,写好大纲,记录每一个情节,以免自己忘记了,这就很重要了,因为大纲的作用的话主要是有两个,第一是防止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忘记,因为现在的网文都很长,第二就是为自己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和记录了各种情节,角色的出场,这样你有什么需要的时候或者忘记了某个伏笔的时候,可以看大纲,这样会减少漏洞,怎么写,完全凭你自己,如果你不嫌麻烦,可以先写几千字的主线,然后章卷简介,这个简介中要先写出情节,然后再简介,自己标注好顺序,然后就是人物了,在哪个情节有些那样的人物,才能丰富你的情节,然后再就是每一章,你可以先写好每一章的简介,然后这样写的时候,自己只需要扩写就好了,如果你觉得麻烦的话,这一步可以省略,你每写一章,可以开个细纲介绍这章的情节,做个印象,以后你要是忘记的哪个伏笔,哪个坑,全凭这个,不然你一章章的看,太麻烦了,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找【摘要】
什么是小说大纲?具体怎么写【提问】
您好
小说的大纲,主要就是你写的故事情节一个简单的概写,外加人物,最好是每个情节你自己推敲好,什么样的人物性格适合那个情节,插入角色就好了,不过我认为,大纲只是你对你自己的灵感的一个记录表,你想要写好,靠着大纲是不够的,你要对自己的小说了解深入,比谁都了解,小说情节怎么进展,推动,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不是坐在电脑面前就开始噼里啪啦的打字,凭空想象胡乱写一通,写小说是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是并不是无脑的想象,这样看起来会变成乱文,主次要分明,每一章或者每一个张卷都要有自己想要表达的目标,当然这是主线,你要朝着主线去,也就是你大纲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你构思的差不多了,就把所有的情节先写下来,然后记录好了之后,写出人物,要什么样的人物来完成你的情节,人物性格不要千篇一律,要鲜活一些,个性鲜明是最好的,但是做好这些之后,更多的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对自己构思的东西,有没有了解,表达的明不明确,如果不明确再想想问题在哪里,如果想不通就不要先写,因为你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故事,就算你能写出来,别人也不会比你了解你的故事,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小众,意味的利用网络小说的各种套路来连贯情节,但是这样看着看着就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可有可无,这样就算你写的再好,你的小说很快就会流失掉读者,所以说,大纲写不写,重不重要,完全取决你自身对自己的故事是否了解,如果不了解,完全可以不用大纲,开篇以后,全靠想,如果十分的了解,写好大纲,记录每一个情节,以免自己忘记了,这就很重要了,因为大纲的作用的话主要是有两个,第一是防止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忘记,因为现在的网文都很长,第二就是为自己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和记录了各种情节,角色的出场,这样你有什么需要的时候或者忘记了某个伏笔的时候,可以看大纲,这样会减少漏洞,怎么写,完全凭你自己,如果你不嫌麻烦,可以先写几千字的主线,然后章卷简介,这个简介中要先写出情节,然后再简介,自己标注好顺序,然后就是人物了,在哪个情节有些那样的人物,才能丰富你的情节,然后再就是每一章,你可以先写好每一章的简介,然后这样写的时候,自己只需要扩写就好了,如果你觉得麻烦的话,这一步可以省略,你每写一章,可以开个细纲介绍这章的情节,做个印象,以后你要是忘记的哪个伏笔,哪个坑,全凭这个,不然你一章章的看,太麻烦了,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找【回答】
原贴:小说大纲的具体写法
未出鞘的剑
(1)剧本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人物。
(2)整个剧本以对话的形式
(3)剧本的中间用中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例如剧本半截蜡烛:(节选)
[一个初冬的夜晚,屋外的风猛烈地吹着。伯诺德夫人家里,昏暗的光线,一张孤零零的长桌,坐在桌边的伯诺德夫人正小心翼翼地将一个小金属管封在一小截蜡烛中。
伯诺德夫人 看来,只有这地方是安全的,不至于被该死的德国佬发现。
杰奎琳 (一边嚼着糖果,一边天真地问)妈妈,这时什么啊?
伯诺德夫人 (面容严肃)非常重要的一个秘密,亲爱的,所以对谁也不能讲。
杰克 我知道,在下星期米德叔叔来之前,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对吧?(有点儿得意地看了妹妹一眼)
原贴:剧本的写法
落*夜
提纲是作文构思阶段的产物。构思是从整体上对作文的设计,以抽象思维为主。没有构思就没有作文,只不过有的构思因为时间短暂而不容易看出(有的构思需要成年累月呢)。文字符号表达的构思就是提纲。对作文来说,提纲既重要又必要。但是,笔者目力所及却没有见到比较完整而又详实的提纲编写方法。特作下文,以供参考指正。
首先需要谈谈如何对待提纲。一是文学性作文(即记叙文及其基础上的散文)应当编写简要的提纲,但不必严格按照提纲来起草。这种提纲不是逻辑关系的显示,而是主题、情节、形象和重点的展现,是心理图表,因而更多的是模糊性和情感性。妥当的办法是,经过构思,写出一个简明提纲,接着丢开提纲,自由发挥,任意起草。其实,这样起草时仍然有提纲起着观照的作用。仅仅在写不下去的时候,再参看提纲以便接续思路。二是科学性作文(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都要编写细致的提纲。只要不断充实,提纲就成为初稿。
提纲编写程序如下:
一、拟制标题。
(一)标题和主题 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它服务于主题;标题可以更换,主题不能随意更换。
考试作文主导命题思想,都要避免以前的命题及其固定套路,建立在基础性和实用性上,给考生发挥的空间。试题会有时代气息,切合考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这样的命题,适应面广泛,力求考生都有话可说。
(二)审题立意 考试作文大都是命题作文,也有不少规定条件、提供材料后让考生自己命题,这就一定要慎重而又缓慢地审题(自己命题也要审)。
古人审题常用抓题眼的办法,如陋室铭的题眼是“陋”字。古人将完整的题目分为题身、题神和题眼,如依依惜别的深情,题身是“惜别”,即主要内容,题神是“依依”,即程度色彩,而题眼就是“深情”,即核心关键。再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题身是“中国社会各阶级”,题眼是“分析”。古代审题方法,给今天的审题以启示。
今天的审题,同样是审核题意,明确题目要求,抓住关键,以使作文切题。审题是作文成败的要害。步骤如下:
第一步,明确题目和主题及内容的关系,分析每个限制词语,把握题眼及重点。题目中心词的修饰成份显示了限制范围。如一位英雄的事迹鼓舞了我,限制词语是“一位”和“英雄”。标题成份还限制了作文的文体、内容、主题、人称等。如《知识就是力量》,限制写议论文。而一件应该忘记的事,限制了写记叙文。
1.对标出取材范围和内容重点的标题,分析每个词的含义,再综合并把握题眼。如给我教益的一件事:“给我”,是指与自己有关;“教益”,要在作文中表明事件的教育意义,是题眼或重点,作文应以此为中心内容和基本线索。如我的一个好习惯,重点在“好”字。
2.对深层含义的标题,要由此及彼,联系现实和自身,小中见大。如《窗口》,关键是从眼前的窗口联想到人生或社会。再如《攀登》、我愿做只小蜜蜂等。
3.对提供线索的标题,要围绕线索确定作文的范围和重点。如我在实践着一条格言,线索是“格言”,要围绕它联想,特别要联想到现实生活和自身。不能离开“格言”的含义。再如《压岁钱》等。
4.对提供具体材料的标题,要求自己命题。这是半命题作文。要分析把握材料的重心。如材料:
“一九五四年三月二十七日,爱因斯坦给一位美国自学成才的实习机械师回信,说:“我认为你对我们社会的见解是颇有道理的。……你的来信还使我认识到,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于对知识的终生不懈的追求。”
重心是爱因斯坦对智慧、学历和追求的看法,而不是他的贡献。
有的材料会有两个以上的重要意义,这就要从不同角度分析。如:
香港回归前夕——6月1日。“亚州第一飞人”柯受良为了向祖国献上一份珍贵的厚礼,驾车成功地飞越了黄河壶口瀑布,完成了华夏儿女征服大自然的又一壮举。在“飞黄”前,他说,他要用自己成功的飞越向世界宣布,中国人不是懦夫。“没有了灵魂,人生好比大海的波浪……爱拼才会赢。”这是柯受良最喜欢唱的一首歌。
这个材料有两个评论对象,一是柯受良的拼搏精神(不是他的壮举),二是柯受良的爱国精神。考生写出了这样的题目:《爱拼才会赢》、贵在拼搏、小议“拼搏精神”和爱国,需要实干家。
第二步,确定作文主题,即立意,也就是写一个判断句。主题是自己的一个鲜明的认识,当然要符合命题的要求,正确而又深刻。
如标题我的亲人,可以确定这样的主题:“我的亲人 是一个慈爱、高尚的人。”如上述爱因斯坦的材料,可以写一个这样的主题:“智慧来自于对知识的终生追求。”如上述柯受良的材料,除了小议“拼搏精神”外其它题目都又是主题。如什么是人生价值,可以写出主题“人生价值是贡献”。
(三)标题类型
给材料作文就要自定题目。这就是说,对作文的题目都要分清类别。以标题与主题的关系为主要标准,标题类型如下。
一是文学性作文的标题:
1.形象概括意蕴。这类标题常见,因为象征手法是传统手法,符合文学的本性。著名文学作品中这样的标题有《红高粱》、《城堡》和《老井》等。中考的标题有《攀登》、《窗口》、我的脚印和我愿做只小蜜蜂。
2.指出作文内容,即题材范围。这类标题也常见。如范文标题妈妈眼里的我、深情厚谊 和记一次升旗活动等。
3.与主题有关的一事一物,或人物语言。如的回忆、《书包》和《压岁钱》等。
4.人名、地名、时间等。如《母亲的爱》、放学路上和我在星期天等。
这类标题要求:形象、含蓄和新奇。 文学名作标题如《阿Q正传》,新颖独到,土洋结合;具有象形作用,像阿Q及清末国人拖着小辫的脑袋。好的标题画龙点睛,使人一见钟情,反映出作者的文学和思想的造诣。中国女排曾以0:3输给古巴队,第二年大学生运动会上以3:0击败古巴队,这件事,大多新闻标题都是平实无误地概括这一事实。有一篇新闻的标题颇为生动,还她一个三比0。这个标题,表现了背景,显示出自豪感和幽默感,语言通俗,响亮上口。注意:自定题可以独到新颖,但主题却不能离开材料内容的限制,千万不能追求怪异。
二是科学性作文的标题:
1.直接标明主题。标题是一个判断句,有主语(可以省略)、谓语和宾语。如做一个的 青年。又如考试范文标题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同学,你不能这样、天下无难事、不要畏惧困难。这类标题有......是(动词).....和......要......的模式。
2.指出内容范围。有论……或者……论标题模式。有的论文标题省去了“论”字。如中考范文标题革命友谊与“江湖义气、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东西、谈兴趣和我的兴趣爱好。
3.设问、反问、感叹以显示主题倾向。如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下不为例”可以休矣!。这类题在考试作文中罕见。范文标题有母亲真爱吃鱼头吗?和让种树人再多些吧。
4.提出问题,引起深思。如范文标题这种做法该不该提倡和最美的东西是什么。
这类标题要求:1.确切。一要与内容符合,不能写跑题。二是含义大小与作文一致,谈困难不能写成《谈人生》。三要与文体风格一致,如一般不能写成公文或者记叙文的标题。2.精练。特殊需要时标题才能长。3.醒目。一要形象,二要新颖。
二、 写主题句。
主题在作文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如果说作文是一个精神生命,那么材料是血肉,结构是骨胳,语言是细胞,表达方式是皮肤,线索是脉络,而主题则是核心。
作文是围绕着主题句来写的。写议论文,首先要写出中心论点这句话,接着才能分析为什么或者用其它论证方法例如举事实的例证法。而写记叙文,也首先要领悟出主题句,接着让主题句作为灵魂来起草全文,并最好在中间部分显示主题句(开头和结尾也可以出现主题句或者相似的句子)。
主题是考生在作文中通过全部材料所表达的基本认识,具体表现为一个逻辑判断句(10个字左右)。而在教学尤其是中小学教学中常见的主题或者中心思想的说法是模糊的,有的还是一种套路,“通过……表现了……歌颂了……”这一公式化的主题认识,其实讲的是内容简介。主题体现为逻辑判断。这种判断应当集中、明确。总之,正确的主题写法是一个有主语(可以省略)、 谓语和宾语的判断句。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主题就是一句话“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正如灵魂的高低决定着人的水平一样,主题句的高低也决定着作文的水平,也就是说
主题句具有层次性。作者一定要充分发挥主观性,让主题句达到更高的层次。
主题句最基本的层次应该是客观层次,即主题句准确反映了作文中心内容的本质真
实。在记叙文中,主题句或者概括了一个人真实客观的性格特色,或者刻划了一个事物的本质特点。例如:“他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在议论文中,中心论点揭示了所论述事物的客观本质。
主题句更高一层的认识是具有科学文化深度和广度的认识。这就要求作者的思想认识
修养的提高。这样的主题句可以说达到了充满文化色彩的层次:“他是当代毕升。”
主题句再高一层是具有哲理意味的认识。哲理简单地说就是
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例如:“他是一个有永恒追求的人。”
黑格尔认为,美学是哲学的高度发展,而哲学又是人类所有认识的精华。所谓美,其实就是促发人们积极意义的高级生命及其自由创造的本质。据此,著者以为,主题句最高的层次应该是审美的生命认识。例如:“他代表着新人类。”
主题句是作文的核心,作为主导思想贯穿全文,指导全文。这是人尽皆知的。但是,究竟怎样主导就有一些人不甚了了,尤其是对主题句在作文中的位置更不能清醒地把握。笔者以为,主题句在作文中的位置应是明晰的。仅就议论文和记叙文中的主题句位置作以解说是必要的。
议论文中主题句的位置:
标题 一般写出主题句即中心论点这句话。
开头 一般要在段尾写出主题句,或写出与主题句相关的论题。
中间 主要采用分析法——分出二三层来,说明主题为什么和怎么样,行文中兼用其它论证方法如列举事实的例证法。在中间部分的靠后处突出主题句。
结论 重申主题句,可以在字句上变化,或更深入一步。
记叙文讲究主题句,这是许多人不能认可的。正因此,更要突出强调主题句在记叙文中的必要。写作记叙文时,首先要在构思提纲阶段就领悟出主题句,接着让主题句作为灵魂来起草全文,并最好在中间部分显示主题句(开头和结尾也可以出现主题句或者相似的句子)。主题句在记叙文中的位置:
标题 不少标题就是主题,也有不是主题的,但可能与主题有关。
开头 提示或显示主题,一般在开头的后方。
中间 在高潮部分,即将近结束的地方要强化(强调)主题。
结尾 重复主题。
由以上认识可知,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就一定要告诉学生:作文不但要围绕着而且要穿插着主题句来写作,要有一个“提出——强调——重申”主题句的三段式过程。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切入点。
三、简述内容(包括关键词)。
内容简述或者内容,在科学性作文中包括主题和层义以及要点,在文学性作文中可以写做过程、部分及要点。这就要有30字左右。注意:平时作文,可以练习写内容简述,考试时不必写出。
四、选择结构。
这一点指的是中间部分的安排。
文学性作文结构:
1. 纵向发展式。按照事物发展的时序或过程进行,这种结构,建立在叙述这种表达方式的顺叙、倒叙等基础之上。倒叙尽管将结局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开头,但主体仍属于纵向发展式,因为作者和读者都有明确的时间意识。线索层次清晰,但易生沉闷感。这就必须注意主次详略,重点突出。
2. 横向发展式。按照事物构成的序列展开,分成几部分。
科学性作文中的结构:
1.并列式。一般写的是对象的横向的、静态的情况。各部分相互间无紧密联系,独立性强,但共同为说明主旨服务。能够省略某一部分。先后次序不那么固定。往往运用序码,如第一、第二、第三。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概括面广,条理性强。
2.递进式。一般写的是对象的纵向的动态的过程或者事理。各部分层层递进,每一部分也不可缺少,前后顺序也不能颠倒。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逻辑严密,能说明问题。
在一篇文章中,两种方法可以互相交叉,即以一种方法为主,在某一部分即层次中用另一种方法。
结构选择,所用字数一般只有几个。
五,标明层义。
这一部分就叫做全文的纲。层义这一提纲的主要部分有两种写法。一是标题写法,结尾没有标点符号,几个至多十来个字,简明扼要。这种写法的长处是简洁清楚,易于把握(字数少,提纲短)。短处是别人不易看懂,自己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后弄不明白。二是句子写法,是完整的一句话。这种写法的长处是具体明确,短处是易于冗长,不利于思考。最好是两种方法交替,在简单明了的地方用标题写法,在复杂难记的地方用句子写法,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层义具体表现在文章中有两种,一是居中排列的小题目,二是项目。
注意:自此以下,提纲就要运用序码。序码一般分为四层:一是汉字小写的一、二、三、四等,后面用顿号(小标题的层次顺序不用顿号,空一格);二是半圆括号和汉字,如(一);三是阿拉伯数字1、2、3、4等,后面用点号;四是半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如(1)。以下还可以有第一,第二,第三等。要保持一致,不能混乱。
六,写出段义及要点。
在文学性作文提纲中,应有较大的创造自由,在这里就只需要写出要点或重点——可以是各种提示如方法、技巧、 警句和灵感等等。
提纲举例如下:
记叙文提纲
标题:记一场鼓号仪仗队比赛
主题句:团结就是力量。
内容简介(考试不必写):通过叙述鼓号仪仗队比赛的过程,反映了同学们齐心协力参加比赛的生动情形,受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启迪。
结构:纵向式
正文:
一、开头 概述事情的时间、结果等。可以议论事情对我的影响。
二、中间 从前到后详细叙述事情过程。
1.出发。时、地、人等以及心理。
2.到达。有场面描写。
3.表演。细节。个人。自己的感受。
4.成绩。心情。点出意义即主题句。
三、结尾 重申意义,照应开头,发出感慨。
议论文提纲
标题:生日
主题句:生日应当过得有意义。
内容简介(考试不必写):反映了为孩子大操大办生日的社会现象,指出这是关系到民族美德的思想问题,主张生日应当过得有意义。
结构:并列式。
正文:
一、开头:论题即生日。
二、中间:论证
1.提出现象:为娃娃办生日的社会问题。引用俗语。
2.分析论证:
(1)关系着民族美德和思想腐化。(可以改作规范段的主句)
(2)奢侈的恶果和正确的途径。
三、结论:照应开头,突出论点;讲辩证。
提炼这两个提纲的范文附在本文之后。
编写后的提纲,还要修改。对提纲的修改是一个总--分--总的综合分析过程。先从总体上把握,去分析部分,再在分析部分时放在总体中把握。如果相反首先修改局部, 就可能在不符合整体时删去,这就造成浪费。
平时作文,最好按照程序编写详细提纲。而在考场上,提纲编写则应该适应考场特殊情况即按详细和简明两种方式来编写。有时限于时间而不写草稿,则提纲应该详细编写,起到草稿的作用。
sanshenghuo
示范:女主A,男主B,第三人称。
1.女a站在大海边,听着海鸥飞来的声音。手里拿着漂流瓶。那是她XX时候和男b一起埋在海边的。
两人约定过xx年后来到这里取出漂流瓶。
可是现在男b不在了(分手或者去世)女a一个人来到这里。
拿着漂流瓶,女a不由得想起了初遇时……进入回忆。写正文
Cobalex
一、多观察和思考生活;
二、多做构思,勤写勤练;
三、多增加艺术修养(包括音乐、绘画、戏剧……众多方面的);
四、多对影片进行剧作分析。前边三项也许人们谈得很多,最后这一项初学的朋友却常常认识不足。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这一方面的问题。
剧本里不宜有太多的对话(除非是剧情的需要),否则整个故事会变得不连贯,缺乏动作,观众看起来就似听读剧本一样。要知道你现在要写的是电影语言,而不是文学语言。所以,一部优秀的电影剧本,对白越少,画面感就越强,冲击力就越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写一个人打电话,你最好不要让他坐在电话旁不动,只顾说话。如果剧情需要,可让他站起来,或拿着电话走几步,尽量避免画面的呆板和单调。
扩展资料:很多人写剧本都写得太多枝节,在枝节中有很多的角色,穿插了很多的场,使故事变得复杂化,观众可能会看得不明白,不清楚作者想表达什么主题。试想如果在一幕电影中同时有十几个重要的角色,角色之间又有很多故事,你叫观众在短短时间里那能把每一个角色记得这么清楚。
剧本的写作和小说的确有天壤之别,小说写的好的人,不一定剧本也写的好。剧本更注意对话和节奏的把握,更注意吸引更多人来看。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讲述吸引人的好故事,写作方法和小说也是不同的。
参考资料:
原贴:剧本的写法
麦
1.鲁迅先生的笑容突出了他(开朗),(直爽)的性格特点;写鲁迅走路则突出了他(急性子)的特点
2.鲁迅先生对年轻人写信字迹潦草深恶痛绝,虽然如此,他还是认真对待每一封信,这说明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答:说明他还是很重视青年的,同时也说明了他具有宽容、无私、关爱青年的品质。
3.文中3次写到许先生(鲁迅夫人)看到鲁迅在灯下工作,其作用是什么?
答:作用是反衬出鲁迅先生工作的辛苦,在常人休息的时候工作到天亮,更突出了他的伟大。
4.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文中接着写了邻家花园里的夹竹桃,写这些有何用意?
答:暗喻鲁迅先生就是太阳,用自己的光和热温暖了广大青年。
以上是个人想法! 没有任何参考! 错了勿怪!
原贴:回忆鲁迅先生
forover
《红楼梦》是一部规模很大的书,字数很多,前八十回有70万字左右,加上后四十回,大体百万之数。在中国小说里,这是规模很大的书了。它的特点是作家的个人著述,是作家个人的作品,是纯粹的文人创作,是成熟的现代小说的型态。
《红楼梦》的内容,首先他写了一个很大的家族,甚至也可以说写了一个最大的家族。中国传统社会,家的地位非常重要,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就是通过家这个网络编织而成。《红楼梦》写了一个非常大的家族,这本身就具有代表性。但这个家族的规矩又有点守不住了,有点“礼崩乐坏”的样子。
《红楼梦》主要写的是女性的悲剧,作者的同情似乎站在女性一边。这是我们看 《红楼梦》很重要的一点。也可以用现代解释学的观点来说,作者采取的是一个女性的视角。
水晶老太太
1、写法
(1)剧本开头列出了幕数或集数、地点、时间、环境、剧本简要说明、人物;
(2)整个剧本以对话的形式;
(3)剧本的中间用中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格式
每个场景都以这样的格式:
第 N 集
场景1, 地点:( ……)时间:(…… )天气(环境):(……)
该场景内的情节简要说明(200字以内):(……)
角色名字:(可以用粗体也可以用斜体,但要统一): 如下文: -奔翔-
[动作说明] (动作说明需加大括号),如果可以需要突出主观镜头或客观镜头,在动作说明前如果是角色的动作,则需要在动作说明前将该动作内的主要角色动作置于动作说明之上。
如:-奔翔-
[镜头里出现一双大大的脚。镜头向上仰视,显出主人公大大的形体,身着西服装束,手提着小小的公文包。保持镜头平行后移,以主人公的动作表示他在行走。]
对话:对话格式为:奔翔:对话内容
如需特殊说明,可在对话后用“[ ]”加动作。
其他说明:每一页代表动画片的1分钟,不管这页长与短,到下一分钟全部换页。
注意事项:对话不能书面语言,需要富有幽默,对于剧本,若没有对白也要让观众看明白说什么。
2、剧本分类
按照 应用范围,可分为:话剧剧本,电影剧本,电视剧剧本,动画剧本,微电影剧本,微动漫剧本等,小说剧本 ,相声、小品。
按剧本题材,又可分为喜剧、悲剧、历史剧、家庭伦理剧、惊悚剧等等。
原贴:剧本的写法
大连旅游李梦琪
1.鲁迅先生的笑容突出了他(开朗),(直爽)的性格特点;写鲁迅走路则突出了他(急性子)的特点
2.鲁迅先生对年轻人写信字迹潦草深恶痛绝,虽然如此,他还是认真对待每一封信,这说明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答:说明他还是很重视青年的,同时也说明了他具有宽容、无私、关爱青年的品质。
3.文中3次写到许先生(鲁迅夫人)看到鲁迅在灯下工作,其作用是什么?
答:作用是反衬出鲁迅先生工作的辛苦,在常人休息的时候工作到天亮,更突出了他的伟大。
4.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文中接着写了邻家花园里的夹竹桃,写这些有何用意?
答:暗喻鲁迅先生就是太阳,用自己的光和热温暖了广大青年。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23
原贴:回忆鲁迅先生
yourlittlenurse
鲁 迅
(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1927年10月到达上海。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等。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原贴:回忆鲁迅先生
zhangyunyan_cn
1.鲁迅先生的笑容突出了他(开朗),(直爽)的性格特点;写鲁迅走路则突出了他(急性子)的特点
2.鲁迅先生对年轻人写信字迹潦草深恶痛绝,虽然如此,他还是认真对待每一封信,这说明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答:说明他还是很重视青年的,同时也说明了他具有宽容、无私、关爱青年的品质。
3.文中3次写到许先生(鲁迅夫人)看到鲁迅在灯下工作,其作用是什么?
答:作用是反衬出鲁迅先生工作的辛苦,在常人休息的时候工作到天亮,更突出了他的伟大。
4.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文中接着写了邻家花园里的夹竹桃,写这些有何用意?
答:暗喻鲁迅先生就是太阳,用自己的光和热温暖了广大青年。
鲁迅简介
鲁迅(1881-1936),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的母亲是鲁瑞,父亲是周伯宜。在这一生中他写了小说,散文,杂文100多篇.
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 “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因为在那里发生的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从此弃医习文。
作品及简介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因叔父认为到学堂当兵不光彩,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少年时代在家塾学习诗书经传,喜欢野史杂录和民间绘画艺术。1898年就读于洋务派创办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数月后重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开始接触新学。1902年到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1904年4月结业,6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这一时期开始参加各种民族民主革命活动,广泛涉猎西方近代科学文艺书刊。最早的一篇译述文章斯巴达之魂前半部分发表于l903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后半部分载于第9期);同年在东京出版了第一本翻译科幻小说月界旅行。 1906年弃医学文,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未果,转而在《河南》杂志发表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文化偏重论等重要论文。与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第一集,1909年出版。1909年夏回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1年用文言写了第一篇小说《怀旧》,思想特色和艺术风格,都与后来小说相同,捷克学者普实克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1912年2月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教育部迁往北京。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其中,1921年12月发表《阿Q正传》。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清晨,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沈钧儒手书)三个字。 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1957年版本,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八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鲁迅曾因为母亲的安排娶朱安为妻,但朱安其貌不扬,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思想很陈旧,鲁迅的家乡绍兴有一种风气,看不起离婚的女人,鲁迅心善,不想让朱安沦落到如此地步,只好借出去工作为由,离开了朱安,后另娶了许广平,1929年于上海生下了周海婴。朱安一生都没有和鲁迅圆过房,生不了孩子。鲁迅死后,是朱安为他守灵;但朱安死后却没人为她守灵,朱安终其一生始终是不幸的。
原贴:回忆鲁迅先生
摩羯小水瓶
套用起点编辑的一句告诉“你第一部书不要碰武侠、科幻、推理三个大类,武侠珠玉在前,经典无数。但是最重要的是,武侠的套路,角色塑造,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都了如指掌,新人要写好武侠,尤其是长篇武侠,难度实在太高。如果你的心中有一个武侠梦又放不开的话,建议对所写的武侠进行一个包装,如诛仙《诛仙》的本质是武侠言情,但是用仙侠来包装”
而且你第一本书要是想要取得好的成绩的话,建议还是多练练吧,再上传吧!
另现在武侠的潮流中有一本写的还挺不错的,可以尝试着去看看《少林八绝》。
“至于角色的塑造,本质上就是角色性格的塑造,或者说,是角色脸谱的塑造。一个角色的性格是怎么让读者知道的?对话时的口气和台词,遇到事情的处理方法,一些区别于其他人的行为。”原话是起点编辑的。
如果你只是写来给自己看的,那么什么都无所谓,但如果你是要写给广大读者看的,建议你还是先去看看这些年火起来的书吧!
无论是武侠还是仙侠,情节改变,人物改变,套路万变不离其宗!
祝你好运!!
原贴:武侠小说写法?
pp1415
原贴:《繁星·春水》的写法?
vkvicki
原贴:《繁星·春水》的写法?
猫本
原贴:回忆小说开头怎么写
未曦
喵精
需要注意的东西有(前到后排名):情节,稳定更新,人物,文字,依次排列。其中文字,是最为不重要,也是最为重要的。而情节,是网络作品的基础。
稳定更新这一栏去掉的话,最重要的就是情节跟人物。能塑造一个让很多人都记的人物或者一段剧情,你这本小说已经成功了。下面就允许我复制一段东西吧。
一,以角色塑造为主,剧情桥段都是为了突出角色性格而服务的。这方面,将我引进网络写作的巨作,《风姿物语》是非常具备代表性的。风姿的剧情,四百多万字下来,谁也记不住了。可是风姿的人物,却是让你忘掉了情节依然记忆深刻。另一部经典作品《紫川》,也是人物引导情节的经典范例。这种写法和忠实读者,大都是具备大量动漫阅读习惯。我称之为动漫化创作。关于动漫化写作的好处和坏处,我会在以后的部分提到。
二,以情节推动作品,角色的性格模糊,书的主题和情节的架构是核心。角色性格只是剧情的一部分引申表现的。一般来说,受传统写作方式影响比较深的作者喜欢采取这样的写作方式。这样的写法,难度也高于以角色塑造为核心的写法。
三,两者兼顾,既能够有让人追捧的情节,又有性格鲜明的人物。嗯,能够在第一部就写出这样水准的作品的,让我称呼一声天才吧。反正起点四万多作者里面,有这样能力的,大概不到两位数。所以,新作者们,现实一点,将第三种放弃吧
原贴:小说体裁作文写法
someonewangheng
1.鲁迅先生的笑容突出了他(开朗),(直爽)的性格特点;写鲁迅走路则突出了他(急性子)的特点
2.鲁迅先生对年轻人写信字迹潦草深恶痛绝,虽然如此,他还是认真对待每一封信,这说明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答:说明他还是很重视青年的,同时也说明了他具有宽容、无私、关爱青年的品质。
3.文中3次写到许先生(鲁迅夫人)看到鲁迅在灯下工作,其作用是什么?
答:作用是反衬出鲁迅先生工作的辛苦,在常人休息的时候工作到天亮,更突出了他的伟大。
4.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文中接着写了邻家花园里的夹竹桃,写这些有何用意?
答:暗喻鲁迅先生就是太阳,用自己的光和热温暖了广大青年。
以上是个人想法! 没有任何参考! 错了勿怪!
回答者: じ折翼天使 - 助理 二级 4-18 10:11
鲁迅简介
鲁迅(1881-1936),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的母亲是鲁瑞,父亲是周伯宜。在这一生中他写了小说,散文,杂文100多篇.
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因为在那里发生的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从此弃医习文。
作品及简介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因叔父认为到学堂当兵不光彩,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少年时代在家塾学习诗书经传,喜欢野史杂录和民间绘画艺术。1898年就读于洋务派创办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数月后重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开始接触新学。1902年到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1904年4月结业,6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这一时期开始参加各种民族民主革命活动,广泛涉猎西方近代科学文艺书刊。最早的一篇译述文章斯巴达之魂前半部分发表于l903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后半部分载于第9期);同年在东京出版了第一本翻译科幻小说月界旅行。 1906年弃医学文,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未果,转而在《河南》杂志发表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文化偏重论等重要论文。与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第一集,1909年出版。1909年夏回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1年用文言写了第一篇小说《怀旧》,思想特色和艺术风格,都与后来小说相同,捷克学者普实克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1912年2月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教育部迁往北京。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其中,1921年12月发表《阿Q正传》。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清晨,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沈钧儒手书)三个字。 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1957年版本,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八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鲁迅曾因为母亲的安排娶朱安为妻,但朱安其貌不扬,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思想很陈旧,鲁迅的家乡绍兴有一种风气,看不起离婚的女人,鲁迅心善,不想让朱安沦落到如此地步,只好借出去工作为由,离开了朱安,后另娶了许广平,1929年于上海生下了周海婴。朱安一生都没有和鲁迅圆过房,生不了孩子。鲁迅死后,是朱安为他守灵;但朱安死后却没人为她守灵,朱安终其一生始终是不幸的。
生平和创作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自然、真诚单纯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友”,假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在当时,他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共同翻译了两册《域外小说集》,他个人单独发表了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一系列重要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他提出了“立国”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并热情地呼唤“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精神界之战士”。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 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昏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五四运动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狂人日记》之后,鲁迅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姑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
除了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之外,鲁迅还塑造了一些刚刚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知识分子有进步的要求,有改善社会的良好愿望,有对人、对己的真诚的感情,真诚的爱,但当时的社会却不能容忍他们。“狂人”诅咒人吃人的现象,希望人人都能成为“不吃人的人”,成为“真的人”,周围的人就把他当成疯子,必欲除之而后快(《狂人日记》);夏瑜为社会而牺牲,茶客们说他“疯了”,华老栓则用他的血来治自己儿子的病(《药》);魏连殳关心中国社会,社会却来迫害他,到他不再关心中国社会时,周围的人却来巴结他(《孤独者》)。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伤逝》中的子君和涓生,都曾为社会,为自己,追求过,奋斗过,但在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经历的都是悲剧的命运。
鲁迅对权势者和伪君子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这样一些权势者的形象。他们有权有势,但对他人的命运却没有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则是一些假道学、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
鲁迅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读鲁迅的小说,时时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画面是普通的画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却在这么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随时都能注意到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觉察到平时觉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使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在青年时期,我们涉世不深,对人生还没有更多的亲身体验,鲁迅小说是作为一个整体进入我们的感觉世界的,但在我们感觉到的人物和画面中到底潜藏着多么丰富的内涵,我们还不可能尽数感觉到,随着我们社会经验的增加和人生体验的深化,这些人物和画面的内涵就会不断从中生发出来。为了揭示不同生活画面和不同人物命运的不同的意义,鲁迅的小说结构是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不同,《孔乙己》与《白光》不同,《故乡》与《祝福》不同,《孤独者》与《伤逝》不同。不仅结构样式不同,音调节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么的单纯而又冷峻,《伤逝》则那么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鲁迅的小说是小说,也是诗,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前者出版于1928年,后者出版于1927年。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幼时的保姆长妈妈,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给予过他真诚的关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羁的老友范爱农,给过他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吸引着他的好奇心的民间戏剧和民间娱乐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这个险恶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们,滋养了鲁迅的生命。这些散文,把抒情、叙述、议论结合在一起,有时如平静的港湾,有时如波涛翻滚的大海,有时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时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态,体现了鲁迅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净细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诗则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云气,在空中旋转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状。鲁迅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象,使《野草》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鲁迅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鲁迅最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过这种奇特的艺术手段传达出来。鲁迅的艺术创造力是惊人的。
最充分体现鲁迅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还应该首推他的杂文。“杂文”古已有之,在外国散文中也能找到类似的例证,但只有到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到了鲁迅的手中,“杂文”这种文体才表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鲁迅的杂文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史诗”,它不但记录了鲁迅一生战斗的业绩,同时也记录了鲁迅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当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要创造适应于中国现代发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时,遇到的是从各种不同的阶层,各种不同的人物,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的诬蔑和攻击。鲁迅的杂文就是在这种没有固定不变的战线、没有固定不变的论敌的思想文化斗争中自然形成的。从五四起,鲁迅就开始用杂文的形式与反对新文化的各种不同的论调进行斗争,但那时他还是不自觉的。到了后来,有些人开始嘲笑他是一个“杂文家”,他才更明确地意识到“杂文”的力量,并且开始自觉地从事杂文的创作。鲁迅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它能够“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从而为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在旧文化、旧思想的荆棘丛莽中开辟出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够存在,能够发展,能够壮大。鲁迅一生写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5部杂文集,在这15部杂文集中,鲁迅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它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鲁迅晚年还完成了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这部小说集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但它没有拘泥于原有的故事,而是加进了鲁迅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有些还采取了古今交融的写作手法,使古代人和现代人发生直接的对话。鲁迅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我们能够通过对现实人物的感受和理解,还古代人物一个鲜活真实的面貌,也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地感受和了解某些现实人物的真实面目。通过《故事新编》中的小说,鲁迅实际重构了中国的文化史,揭示了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也重塑了那些被中国封建文人圣化了的历史人物的形象。《补天》可以被认为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创世纪”, 在鲁迅的观念中,真正体现中华民族根本精神的不是那些古圣先贤和帝王将相,而是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女娲,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和象征;《奔月》写的是古代英雄的悲剧,羿射掉九日,拯救了人类,但那些自私狭隘的世人并不想继承、发扬他的英雄精神,只想利用他实现自己自私狭隘的目的,他被自己的学生所暗算,被他的妻子所抛弃;《铸剑》表现的是被压迫者向压迫者复仇的主题;理水非攻歌颂了中国古代那些身体力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禹和墨翟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式的人物。孔子、老子、庄子、伯夷、叔齐这些历史人物也在鲁迅的笔下真成了有些可笑但仍不失其可爱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鲁迅的《故事新编》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严肃的主题,创立了一种完全新型的历史小说的写法。
鲁迅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尖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在前期,他热情支持青年学生的正义斗争,揭露段祺瑞执政府镇压学生运动、制造“三一八”惨案的罪恶行径,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文章;在后期,他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的血腥镇压,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一系列充满义勇正气的文章。“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生前,他立下遗言:“一、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的临终遗言,就像深沉的音乐,有一种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
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共16本.
家庭背景
出生日期:清光绪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
出生地: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鲁迅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
祖父周福清(1838一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西金欲县知事,此时正在北京任内阁中书。后任内阁中书。
父亲周伯宜(1861一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郁,秀才,闲居在家。
母亲鲁瑞(1858一1943)当地举人鲁希曾三女,思想颇为开通,出身于绍兴近郊安桥头一户官宦人家,没念过书,但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原贴:回忆鲁迅先生
张张三张张
游来游去的鱼
原贴:长篇小说的写法,步骤
南极星
原贴:回忆鲁迅先生
重来
原贴:回忆鲁迅先生
Ctx
原贴:回忆鲁迅先生
xueyan_
原贴:祭祀文的写法
mashburn
变
刘天明是一家大公司的CEO,家境富裕,有房有车;妻子漂亮贤惠,体贴入微;孩子精明能干,还很孝顺。属下也对公司兢兢业业,对他态度也是很尊敬,每天上下班都对他笑脸相迎。特别是他的助手李卓凡,对他忠心耿耿。有一次,他过生日时,公司员工还给他一个惊喜——大家给他开了一个盛大的生日party,至今他都还记忆犹新呢!
一次,刘天明开车出门,突然一辆失控的大货车,迎面向他撞来,他未及躲开,连人带车被撞了好几米远,倒在了血泊中……
当他再次醒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正躺在手术台上,几位身穿白大褂,戴着塑胶手套的全副武装的医生正用刀在他身上割着什么。
他听到其中一个主刀大夫模样的人说:“我看昨晚上AC米兰卡卡一点状态都没有了,看人家……”
“那是卡考,叫卡考……”另一个连忙争辩道。
“这帮庸医,等我……”,刘天明正想着的时候,突然腹下传来一阵剧痛,他又昏迷过去了。
当他第二次苏醒过来的时候,他看到自己的妻子正守在病床边,趴在床边睡着了。眼睛好像都红了一圈。
“还是自己的家人亲热啊!”刘天明这样想着。心中一阵感动。他摸摸自己的脸颊,好像多了好几个疙瘩,手臂上也又好几条的伤疤。
这时候,妻子醒来了,十分惊异的看着他。
突然他听到一个声音,“医生说这家伙活不过今晚,怎么这时候醒来了啊?这帮庸才,老娘忍了这么多年都白等了吗?收了我的好处怎么做事的!”“老婆,你说什么啊?”“我没有说什么啊”。她用笑容慌忙掩饰着那稍带惶恐的脸。“醒过来就好了,我还以为……”说着就轻轻的抽泣了。
几个月后,刘天明完全康复了。一天,他来到一间酒吧,点了一杯酒后,正慢慢的品尝着。突然他发现对面一个穿便装的人正在朝他这边使眼色。那不是这里的张警官吗?他刚想上前去打个招呼,这时一个声音传出来了,“怎么还没有走啊,不是让你别出来招摇啊,你那点钱保不了你一辈子!”刘天明猛的回头,一个彪形大汉正闪身往后走。那身影像极了半年前通缉的入室抢劫的罪犯。
“原来他们早就勾结了,我竟然能听懂他们的内心啊”。这样想着,刘天明不觉得背上起了凉汗。没有坐几分钟,刘天明就匆匆的回家了。
第二天,刘天明去上班。今天是他第一次上班,早上,他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以前这时候员工都会来向他打个招呼,问声好。
几分钟后,公司的小陈推开了门。“刘总好,身体怎么样了,怎么不好好的休息啊,这里有我们啊,您就放心吧!”寒暄后,当小陈转身出门的时候,声音又传了过来:“那么快就跑回来,怎么就不多躺几天呢,就舍不得离开权利啊,我的奖金还给我扣到现在还没有发,那次给你开什么生日会还用了我半个月的薪水,一点好处也没有捞到。”
刘天明心里一阵气,但他知道这时别人心里的话,并没有说出来,也只能隐忍不发了。
这时候,李卓凡进来了。今天刘天明发现,李卓凡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的肉麻,又一种想吐的冲动。当李卓凡把文件递过来的时候,他感到的是不耐烦,听到的是怎么还没有死,为什么要挡我的路这些的话。刘天明感觉这些声音就像是一群苍蝇围着他转,为什么平时忠心耿耿的助手也又有二心啊?我平时待他不薄啊。刘天明大脑感到一阵阵的空白。他现在只想尽快的逃离这里。
没命的逃回家后,开门的是妻子“怎么今天没有出个什么车祸啊,怎么就回来了呢。我不能再等了”。刘天明惊恐的跑到了卧室。他感到天旋地转,他快受不了这种声音,这种生活了。
这时,儿子进来了,儿子说“爸爸,我想要一辆跑车,都说好了的啊!”看到刘天明脸上迟疑的表情,儿子甩门而去,刘天明听到了儿子心想要离家出走,不再认他的话,甚至还咒骂他早死,自己好继承遗产。
刘天明绝望了。他想到了死。于是他离家走到了湖边。这时,窜出来一条狗,死死的咬着他的裤脚,把他往回拽。这条狗是去年他在街上看到的一条流浪狗,他当时正吃汉堡,一不小心掉地上了,被这狗衔着跑了。
第二天,报纸头条刊出了:昨夜本市年轻的企业家刘天明先生被一条疯狗袭击不幸坠湖身亡。
原贴:小说体裁作文写法?
qiannanzhang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一)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1.人物形象: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又叫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包括;以他人言行来反映人物等(又叫侧面烘托)。
2.故事情节: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
原贴:小说体裁作文写法?
movenda
对于刚刚接触写小说的新手来说,他们都是当场在键盘上敲击完一个章节后,当场便在小说网站上发布的。然而有很多写作者在开始写的时候,都很顺利,没有遇到什么头脑空白,不知道接下来要写什么内容的情况?
小说是由一个个场景链接而成,在提纲写作初期,是思维发散期,重要的是不要限制思维,大胆写下想到一切场景,也就是“场景清单”,这是一个头脑风暴的过程。
首先,按照时间顺序,写下所有你想到的、已知的场景,不需要格式、逻辑,想到什么写什么,这是对场景的概述阶段,之后,再对自己写的信息排列整理,“1、2、3…”的形式依次列出,这个步骤是补充灵感创意的阶段,如果关于场景,有任何好的想法,灵光一现,马上逐条记下来,不要在此阶段进行场景的连接,这是后面的工作。
在逐条列出场景之后,可以进行一次检查,标出问题,某部分逻辑不通或需要完善的,标记出来(下划线等),凯蒂的方法是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代表“有问题的”、“需要完善的”、“有新想法”等意思进行标记,这些是做笔记的方法,可以参考超实用笔记法等书籍。
现在,初步的场景出来了,这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连点成画”的游戏一样,这些场景就是“点”,接下来需要“线”,把这些场景串联起来,这些线就是“情节”。
凯蒂连线过程包括“自由写作”、“相信直觉”和“提问”,她反复强调的,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尽情的写”,头脑风暴,写得越快越好,“切忌停下来评论自己”。在凯蒂看来,这一阶段是个探险的过程,你会看到什么风景、遇到什么人、去到怎样的世界?你的人物如何跟随你自由的脚步逐步变得立体、丰满起来,你们又会遇到怎样的大反派,一起打怪升级,这些都是未知。因为未知,所以激动不已,所以有趣。
戴上你们的遮阳镜,开始探险吧。
在场景串联成线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整个小说创作过程都是这样,思路中断很常见,怎么办?
凯蒂使用的是“提问”的方法, “句号会堵死灵感,它意味着之前的一句话自给自足,无需作家进一步探索”,问号却像一扇任意门,带我们通往想去的地方。将陈述句改为疑问句,将句号改为问号。极其简单的一个动作,却能激发惊人的创造力。
二. 核心元素我们常说的小说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凯蒂在书中提到的小说的核心元素列举比较详细,包括动机、愿望、目标、冲突和主题。凯蒂说:“越早将他们融入到作品之中,你之后的创作就会越顺利。不要马不停蹄的一直埋头写,要学会时常从创作的旋涡中跳出来,对小说要素进行评估。”这里简单说下冲突与主题。
在中国戏剧的理论中流行一种说法——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在戏剧的规律中,明确的把“冲突”作为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之后形成了“冲突说”这一解释戏剧本质的观念。作为与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的小说,“冲突”同样举足轻重,也可以说,没有冲突,就没有小说。
要写出能够吸引作者读下去的作品,就要让你的小说情节能够黏住读者,如果“人物在书页上漫无目的地游走,人物之间缺乏交流;他们做遭遇的阻碍,除了自身枯燥的世界观以外,罕有他物”,那文字就只是作者自己的呓语。
“冲突”,就是运用各种手段给我们的主人公制造麻烦,每当愿望要达成,就要让他希望落空。手段很多种,大反派、迷你反派(人物冲突),让主人公不得不做他最不擅长的事情(意料之外的情境),让他的生活支离破碎再火上浇油(惊险刺激的情节)。
但不能仅仅有外在冲突,也就是人物对冲突的行为反应,要让内在冲突与外在冲突同时存在。内在冲突就是人物因事件所产生的心理波动。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描述一个场景的时候,可以同时用外在冲突推进情节、用内在冲突推进人物成长,
在凯蒂对作家丽萨.格蕾丝(Lisa Grace)的访谈记录中,丽萨对推动主人公成长的情节设置很值得借鉴。为了保证她的主人公在小说结尾一定要有所成长,她会在情节设置上设计主要情节和次要情节。次要情节,就是阻止主人公实现目标的障碍,有了提前构想好的次要情节,会帮助她创造完成次要情节的人物,让他们去推动情节发展。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冲突的合理性。
冲突的源动力是挫折,也就是说,要在人物和他的目标中间,设置障碍,让他不断的跌倒,再爬起来。但人物不会无休止的爬起来,他必须有足够内在的动力才能承受住作者一次次的打击,动力来源于动机。这就涉及到动机的设定。
动机可以有很多种,但小说人物的动机,一定不能普普通通,不光人物的行为要有趣,他背后支撑他的动机也必须有趣。通过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对比,可以巧妙的设定人物性格,比如,动机与行为相符,我们塑造的是一个直率的人物,如果动机与行为不符,我们可能塑造了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
可见,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推进,设置冲突的时候要兼顾人物性格塑造、情节推进的节奏,一味狂轰滥炸式的制造冲突,不给人物和读者喘息时间也是不行的,要张弛有度。通过冲突,让人物往什么方向成长,也直接关乎小说的核心,也就是接下来要说的“小说的主题”。
三. 主题多数作家认为,如果一个人刻意雕琢主题,所写出的会是拙劣的伊索寓言。
小说是不是一定要有主题?不见得。但好的小说,一定要有主题,也就是说,你要通过这个小说表达什么思想、什么人生观价值观,或者简单的对什么问题有什么态度。
很多人读书是为了好玩,但同时也希望作品言之有物,有所得,有所启迪,对小说的要求,更是希望能与自己有情感共鸣,撞击心灵。娱乐与获取知识并不矛盾。要兼顾二者,需要作者有坦诚、真挚,敢于打开自己的内心给读者看,敢于分享自己最真实的世界观。
如果作者害怕读者从他的作品中窥探到他自己的内心,害怕通过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看到他自己的影子的话,那么他塑造人物形象时必会层层包裹,说着“不偏不倚的对白”。坦诚、真挚,但也不是说要把作者本人的经历、思想赤裸裸的和盘托出,解决的办法是,塑造立体、丰富、多面的人物形象,融入情节,制造问题。
正如凯蒂所说:“你的小说都是对世界的馈赠,你要让它变得值得分享。列出你所在意的主题、议题及信条,它们应是你愿意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
现在,假设你已经可以敞开心扉,贡献自己心底真实的声音了,那么,要怎样找到主题、体现主题呢?主题可不是生拉硬拽的。
这里又可以看出提纲的重要性了。“清晰的人物轨迹是塑造深刻主题的关键”,主题可以不留痕迹地从人物的行动中体现出来,开篇到结尾,人物的成长就是体现主题的最重要方式。很多作家的主题不是在写作开始阶段就有,而是笔下的人物一点点告诉自己的,这并非不可,但如果作者有好好的写提纲,那么他会在写作开始阶段,就对人物的动机、目标、挫折、成长轨迹有整体的把握,那么、是不是就可以瞪大眼睛寻找、更早的发现主题?
通过提纲尽早发现主题,关于这点,凯蒂列举了一些作者可以给自己提出的问题:
“主人公的内在冲突是什么?”
“随着小说的发展,主人公的哪些观念发生了变化?它们是如何改变的,为什么?”
“在小说的开头与结尾,主人公如何证明自己前后不同的观念与态度?”
这些问题都涵盖人物的行为轨迹,要通过行为来表达主题,而非言语,含蓄的表达,避免把主题硬塞给读者。有个技巧,叫做“象征手法”,使用得当的话可以很好的强化主题。比如,春天象征生命力、希望,一部言情小说可以让男女主人公在一个微风吹拂的杨柳岸邂逅,而“分手总在阴雨天”。季节可以作为象征,一个重复出现的物体、一个反复的习惯性动作、一句让人物时不时提起的口头禅,都可以作为象征来辅助强化主题。凯蒂在书中列举了几个生动例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仔细品味一下。
可以看出,主题应该是小说的组成部分,与情节不可分割,而不是情节的提炼、总结、升华,否则会使主题变为“说教”。“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才是高境界。
不知道这个书写故事大纲的方法你学会了吗?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在下面留言言哦!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更多写作技巧。
小贴士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原贴:小说大纲写法?
沧海一粟
原贴:小说大纲的具体写法
仨耳朵
原贴:小说具体怎样写法?
小毛豆
原贴:小说具体怎样写法?
男人要稳
原贴:小说具体怎样写法?
szsusanna
issux
XieLuchen
原贴:作文 珍贵的回忆
李可瑶
原贴:剧本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