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当代来说,阿来的不错。还有高灵建的《灵山》也很好
围城是谁的小说
洲
善用比喻《围城》中的妙喻有三种,一是真实的写景写事物的形象比喻,读来令人舒畅,感觉恰到好处。二是抽象的思维和感觉运用具体的物象来比喻,或者反行之,读来让人觉得新奇,玄妙。第三种是利用喻体和本体在价值等级上的强烈反差逻辑性,达到对对象的嘲讽贬抑,使作品更显诙谐、幽默。
更常见的是第二种比喻,也是全书中的亮点。方鸿渐留洋归来,“衣锦还乡”颇为惊动了家乡那个小小的县城,先是报上登出新闻,继则应邀回母校作关于“西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之影响及其检讨”的学术报告。在县省立中学作演讲时,鸿渐说只有鸦片和梅毒在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使记录的女生“涨红脸停笔不写,仿佛听了鸿渐的最后一句,处女的耳朵已经当众丧失贞操”。耳朵失去贞操是因为耳朵进了污秽之言,这种换位的应用钱先生可谓炉火纯青。
《围城》的叙述并不完全贴紧人物性格与情节线索,作者常常旁逸斜出,谈古论今,旁征博引,新奇的比喻,警策的句子,层出迭见,使小说语言的知识容量大为增加,但有时枝蔓过多,略有炫耀知识之嫌。
人物形象《围城》塑造的人物性格现实、典型,心理描写的逼真、传神以至于读者们心灵感应;批判人性与文化,手法上幽默,精神内涵深刻。这些多得益于独具匠心的比喻手法。比如,用火柴点车灯的一节“连划了几根火柴,只点的心里的火直冒”。
又如坟后的那扇门“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等等。诸如此类,妙语连珠,深入脑海,不仅记住这些佳句,更记住了这些佳句所叙述的人、事,以及这些人、事背后的深刻而广袤的隐喻。
讽刺门手法别具一格《围城》表现出了对世态人情的精微观察与高超的心理描写艺术。作者刻画才女型人物苏文纨的矜持与矫情,小家碧玉式的孙柔嘉柔顺后面深隐的城府,可谓洞幽烛微;而对嘴上机敏而内心怯弱、不无见识而又毫无作为的方鸿渐的复杂性格心态的剖析,则更是极尽曲折而入木三分。
《围城》的描写,自始至终又都贯穿着嘲讽的喜剧情调。小说的基本情节,都围绕着方鸿渐展开,小说的诸多人物,场面也大都从方的观点展现,方的观人阅世的挪揄态度,以及隐含在他背后的小说作者的嘲讽口吻,交错交融,使《围城》的讽刺门手法别具一格。
跳跳小蛙
白鹿原 平凡的世界 尘埃落定 手机
《围城》的成就太高了 达到这个层次的真的很少 除非老舍、巴金写的能比肩 估计你看过了不说了 就推荐这几个还不错的吧
悠哈悠哈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趣、也是含意最丰富的一部小说之一。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讲述了男主人公方鸿渐留学回国后,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遭受到的人生挫折,揭示了人生如围城这个深刻的哲学命题。
长篇小说《围城》共分九章,大体可以划做四个单元。
由第一章至第四章是第一个单元,写方鸿渐在上海和家乡(江南某县)的生活情景,以写上海为主。在这个单元中,方鸿渐和苏文纨的“爱情”纠葛占了重要的分量。苏文纨的倾心相与和方鸿渐的另有所欢,使他们演出了不少半真半假、女真男假的滑稽戏。暴露了苏文纨官宦小姐矜持自负、自作多情、因而落得空对镜花水月的尴尬相,也暴露了方鸿渐纨绔子弟优柔寡断、不更世事而又玩世不恭的浮华相。围绕着他们,作者还写了十里洋场社交生活的各种人物,在美国人花旗洋行里做买办、喜欢人们唤他jimmy的张吉民,外表时髦、骨子里守旧的董斜川,“对雌雄性别,最有研究”的青年哲学家褚慎明,满肚子不老实、自我标榜是“新古典主义”的诗人曹元朗,以及暗中把方鸿渐当做情敌、枉费了心思的赵辛楣,甚至还有生得漂亮、头脑乖巧的唐晓芙等等,他们都在作者笔下显示了各自的性格和色相。他们宴饮会客、谈诗论文以及各种应酬交际是那样的内心空虚、百无聊赖以及庸俗不堪,这种生活不会培植健康的爱情,更不会培植健康的理想,本身就是一个有待冲破的“围城”。
第五章可以算作第二个单元,是“过渡性”或“衔接性”的。在这个单元中,在个人生活上分别吃了败仗的方鸿渐和赵辛楣,从“爱情”牢笼中冲了出来,他们由假想的情敌变为真正的挚友,共同到湖南平成三闾大学谋事。作者在这一单元里,还为下一单元的闹剧准备了新角色:未来三闾大学的训导长李梅亭,副教授顾尔谦和青年助教孙柔嘉。他们和方、赵结伴由沪启航南下,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小社会”。发生在这个“小社会”里的种种矛盾困扰和嬉戏调侃,以及沿途的所见所闻,构成了小说所描绘的现实主义画面的十分精彩的一部分。
第六、七章是第三个单元,主要描写三闾大学里的明争暗斗。上自校长、训导长、各系主任,下至职员、学生、甚至还有家属,都卷入了一场令人头晕目眩的人事纠纷。职业上的排挤,情场上的竞争,堂而皇之的例行公事,见不得人的谣诼诽谤、阴谋诡计,一时间三闾大学成了竞相逐鹿的舞台。一些学者文士粉墨登场,他们之中有李梅亭那样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半旧遗老,也有韩学愈那样外形木讷、内心龌龊、伪造学历、招摇撞骗的假洋博士;有高松年那样道貌岸然、老奸巨猾、口称维护教育尊严、其实却是酒色之徒的伪君子,也有汪处厚那样依附官僚、谋取职位、意在结党自固、终于自蹈覆辙的阿木林;有陆子潇、顾尔谦那样一心攀龙附凤、专事吹拍、浅薄猥琐的势利小人,也有范懿、汪太太那样虽然混迹学府、却只在情场上显露头角、推波助澜的名门女士。总之,活跃在这“新儒林”里的各色人等,虽然用不着再把八股文当做敲门砖,却都扯起一面自认为是最漂亮的旗帜,将真面目掩盖起来,施出周身解数去追求新的晋身之阶,仿佛自然界的动物蒙上保护色,追求自身的发展一样。自然,他们之中也还有没耗尽两肩正气的某些较好的人物,如虽则荒唐、孟浪,到底还有一些责任感的:方鸿渐、赵辛楣,娇弱深沉、很有心计的孙柔嘉等等。这些人物,或像方鸿渐,不失为“可造之才”,或像赵辛楣,终竟有一技之长;或像孙柔嘉,是思虑周密、深藏韬略的女中强者──他们在好的社会里,完全有可能发展为出类拔萃的人才;但在那些乌烟瘴气的环境里,由于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倒像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那样,让社会的惰力抵消掉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第八、九章是第四个单元。方鸿渐和孙柔嘉在返回上海途中结了婚。这对双方来说,都不能算做令人激动的结合,加以失业造成的对于前途的焦虑,使他们婚后不断发生争吵。这种争吵在返沪途中还较为单纯,定居上海后,由于双方家庭和亲族的介入,矛盾更复杂了;在婆媳、翁婿、妯娌、亲朋、乃至主仆之间,一度曾发生了一系列龃龉和纠纷。最后,方、孙的矛盾终因前者辞去报馆资料室主任而面临再次失业时激化了。方鸿渐刚刚建立起来的新家解体,他再次冲出一个“围城”,又来到一个“围城”的入口──他打算投奔在重庆当官的赵辛楣谋取职业,这肯定也是一条前途未卜的坎坷不平的道路。小说在一阵老式自鸣钟的“当、当……”声中结束。像过去一切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一样,它没有提供什么关于社会和人生出路的明确结论,但他描写的生活本身,“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以上为《围城》各章介绍。小说包含着深厚的思想意蕴,一是社会批判层面。作品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统区的国政时弊和众生相进行了抨击,包括对上海洋化商埠的腐败堕落、对内地农村的落后闭塞,对教育界、知识界的腐败现象的讥讽。钱钟书在《围城》中真是把语言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极是精妙,即反映现实具有批判意义,同时又非常生动入心,读之回味无穷,实为传世佳作。
无疆行者
《围城》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
《围城》的象征源自书中人物对话中引用的外国成语,“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又说像“被围困的城堡fortresse assiégée,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婚姻来谈“围城”困境,显然不是钱锺书的本意。“围城”困境是贯穿于人生各个层次的。后来方鸿渐又重提此事,并评论道:
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
这就是点题之笔。钱锺书在全书安排了许多变奏,使得“围城”的象征意义超越婚姻层次,而形成多声部的共鸣。
《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的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围城”困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这看起来好像很有点悲观,但骨子里却是个严肃的追求,热忱深埋在冷静之下,一如钱锺书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终极理想、终极目的的虚妄,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过程不再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义得以被认识和承认,使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的无止境而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
但钱锺书并不是要简单地演绎这个比喻,他还要下一转语,不时地消除“围城”的象征。
钱锺书的夫人杨绛曾经说,如果让方鸿渐与理想中的爱人唐晓芙结婚,然后两人再积爱成怨,以至分手,才真正符合“围城”的字面原义;钱锺书在《谈艺录》中批评王国维对《红楼梦》的误读时,也说过类似的话。方鸿渐想进入唐晓芙的围城却始终不得其门;苏文纨曾经以为已经进入了方鸿渐的围城,其实进入却等于是在外面,而当她与曹元朗结婚并过上真正的市侩生活时——那种生活在钱锺书看来是绝对应该逃离的,她却安之若素;她曾经似乎已经进入了文化的围城,但她只有在成为发国难财的官倒时,才真正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之处,你用枪逼着她也不愿意出来的。方鸿渐并不想进入孙柔嘉的生活,可是他糊里糊涂地就进去了;结婚后,他也有想冲出来的冲动,但他是个被动的人,不敢行动,也不会行动。从表面上看,方鸿渐去三闾大学的经历与“围城”的比喻是最相吻合的,但实际上,方鸿渐之无法在三闾大学如鱼得水,是因为他还有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分子操守,或者说最基本的做人的操守。高松年、李梅亭、汪处厚,这些人在那里舍得出来么?
原贴:围城小说是什么小说??
lunazb
1937年,是中国处于水深火热的一年。多恐吓、蚕食中国领土之后,日本终于全面开战,先是在平津地区,紧接着是在上海发动进攻。日本在华北扶植亲日政府,迅速巩固其对该地区的占领。国民党炸开黄河堤坝力图延缓日军的进攻。但日军仍然进逼西南,在夺取铁路中枢和水路要道武汉。
中国在淞沪一带进行了更加顽强的抵抗。双方死伤惨重。但到1937年秋末,中国军队开始溃败,防线失守,而且大多是不战而退。日军直取国民党首都南京。1937年12月,日军犯下了震惊中外的“南京暴行”,几十万中国男女老幼死于非命,幸存者痛不欲生。
1938,日本在南京扶植亲日政权,与华北的亲日政权遥相呼应。武汉失守之后,国民党军队继续溯江而上,撤过三峡之后在四重庆设立陪都。
山河破碎,凄风苦雨。
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作为钱钟书笔下的主人公,失意潦倒的方鸿渐开始狼狈登场。方鸿渐在洲游学一年有余,涉猎文学和哲学,经济上有亲戚资助,生活比较闲适,遗憾的是学分修得太少。
为了有个学位,出于无奈,方鸿渐与一家骗人的函授学校接洽,弄了一张假文凭。1937方鸿渐乘坐一艘法国邮船,经新加坡回国。留学期间,方鸿渐涉猎甚广,对如何安身立命却一无所,回国时可谓前途无望,身如飘萍。
此时方鸿渐家中二老举家逃难,从乡下到上海,住进了“租界”。上海是座大都市,租界是英、法两国势力控制的地方,本避开租界,攻打中方控制的地区。但方鸿渐文凭是假的,既无谋生的一技之长,又没有收入来源,只好在1938年离开上海,去三闾”教书。三闾是所没有名气的小大学,地处湖南的僻壤。此前方鸿渐从未听说过这所大学。到大学后方鸿渐在这里订婚,却不料丢掉了工作。
方鸿渐心灰意冷,在香港完婚后又回到了上海,但婚姻又开始破裂。
《围城》是一部喜剧性传奇小说,构思非常奇巧。
但凡重要的艺术作品,同时有几层意思,《围城》也不例外。从一个层面上说,《围城》有自传色彩。钱钟书同小说主人公方鸿渐一样,出身于中国的一个书香门第,1930年代去牛津和巴黎留学,1938年初回国。与方鸿渐不同的是,钱钟书是位成就斐然的者,中、英文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获得牛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内容是17、18世纪英国文学作品中对中国的描写。但同方鸿渐一样,抗战初期钱钟书在中国内地教过书,其同事是来自上海和北平的流亡学者,在西南的昆明市合力兴办一所大学。在昆明和湖南的一所大学短期教书之后,钱钟书回到上海(1941年),在上海教书、写作,直到抗战结束。
日本袭击珍珠港之后,1941年12月占领上租界,关押了租界内的外国人。这样一来,钱钟书生活和写作的地区由亲日的南京政权所控制。但与《围城》中的方鸿渐一样,钱钟书似乎得以独善其身。钱钟书足不出户,埋头写作研究,与妻子杨绛相守度日。杨绛是位翻译家和著名剧作家。当时钱钟书夫妇交往甚少,朋友限于不多的几位受过很好教育的中国学者和艺术家。1949年解放后,钱钟书夫妇决定在中国大陆,并在那里度过了余生。
小说的另一个层面是历史。《围城》中钱钟书很少谈到战争,没有战斗场面,没有游击队和日本人的戏剧性冲突,但小说中战争无处不在。方鸿渐和另外四人结伴,或坐公共汽车、或坐船、或步行,有时还坐轿,长途跋涉几个星期,投奔三闾大学那方净土。相关几章写得很精彩,很微妙地介绍了战乱所造成的影响。
《围城》第三个层面说的是中国知识分子,说到当时因过于推崇西方文和美学而带来了恶果。钱钟书认为,中国的正统因此而受到侵蚀,儒家道德体系分崩离析,本来已经面临困境的中国文化更是雪上加霜。在这个问题上方鸿渐倒是无过错言,他的谦词是自己所知甚少,对文化事宜不好妄加评论。但方鸿渐周围的朋友同事却毫无顾虑,都是些装腔作势、自命不凡的所谓学者。《围城》的某些章节说的就是这些人自吹自擂,贻笑大方。方鸿渐旅途中遇到不少人,他们很像当时文学界和学界的某些角色。但钱钟书自己在小说前言中恳请读者不要把《围城》当作一部影射小说。
还有一个层面,说的是男女之间的关系,谈及性和婚姻。方鸿渐有相思之苦,其罗曼史又总是阴错阳差。这方面的描写非常精彩,虽然带有讽刺,读了还是让人很是惆怅。小说最后五十页左右写了婚姻的失败,其表现水平之高,各种语言的文学作品中能够写到这样的不多
有位文学评论家指出,钱钟书对婚姻如此悲观,应该是在牛津求学期间读了大量英国小说的缘故,尤其是伊夫利·沃(Evelyn Waugh)和奥尔德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两位作家对他有很大影响。这位评论家的观点不无道理。另外,还有一点可能也有关系:钱钟书写《围城》时,他在上海有位关系很近的朋友,是研究福楼拜的专家。当时这位朋友正在翻译《包法利夫人》和《情感教育》。不过,我们同时也必须看到,恋爱关系有始无终,方鸿渐优柔寡断,受到家庭各种压力,这些方面的细节描写显然都绝对是中国特色的。
最后,或许也是最败兴的,从第一页开始,《围城》总离不开令人作呕的形象。人体——不光是方鸿渐的人体——通过口鼻而一再出错。晕船、晕机、晕车、吐酒、婴儿流口水,还有鼻涕。遇到这些描写,读者也奈何不得,只能往下读。或许有人会说,这些描写可能是受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的影响。也许确实如此,在现代文学和英国18世纪文学方面,钱钟书都是当之无愧的专家。钱钟书的这些描写倒还不仅仅是为了讽刺,他似乎是执意提醒我们,人的纯洁可望而不可及,我们的诗情画意到头来总是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围城》1947年第一次出版。他完成了一部有创造力的小说,机智、富有灵性,而又不乏真善。《围城》无疑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杰作,即便从全球范围来看,也是一部立于不败的作品。《围城》的英文版已经很久没有面世了。
新方向出版公司做了件好事,帮助此书与新读者见面。或许《围城》无法告诉我们今天的中国正往何处去,但《围城》肯定可以告诉我们中国所历经的沧桑。
CedricSun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8Z8o9FmJVIQi3YgdhFr5Iw
提取码: nfrk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像。
夕阳旅途
“围城小说”来源于钱钟书先生的作品《围城》。代指婚姻类小说,但“围城‘通常都是指钱钟书先生的作品。
围城: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拼命想冲进来,城内的人拼命想冲出去。城外的人远远望城内,城内烟雾弥漫,被一种神秘笼罩,想象中是祥云冉冉,仙乐飘飘,花香鸟语,流水青松,风景无限,欣赏风景必须千方百计冲进城内;而城内的人却认为熟悉的地方是没有风景的,梅花香在城外的小道旁,痛苦时只有到城外掬一捧清泉才能洗去忧伤,要看日出日落也只有登上城外的山峰。
原贴:围城小说是什么小说??
杜太-SALLY
这是最近看完围城写的,可能有些地方写得不好,请见谅……结尾写得太仓促,所以收得不好,LZ可以修改一下。
===========================================
不管谁提起《围城》,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就是那句“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尽管当时还不太懂这句话的意思,但我已深深地被震撼了。
看完《围城》后的我一开始是没什么感觉的,整个故事仅仅是以主人公方鸿渐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零零碎碎地串起几个事件、认识不同的人,以主人公的角度和人物间的对话发表出对人生的思考和现实的讽刺,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不过是那些形象而恰到好处的比喻和象征,会让人在笑过之后引发出思考。但当我回忆全剧情时,又似乎能看到一个个隐隐的城堡笼罩在各种人物之间,当他们庆幸完逃离出了一个围城,才会惊觉自己早已踏入了另一个围城,各个场景看似零散,却又隐隐契合。直到重看完那个似有若无的无言的结局,品位完那只被赋予很大意义的老钟所揭示的无奈,我才真正地体会得到那名句的形象和准确。婚姻、工作、生活等现实构建成一座又一座令人会轻易迷失的围城,让人既感慨命运的残酷又不免有些许向往,想象自己将来冲进的会是怎样一座城。
《围城》看似是一部比较残酷现实的爱情小说,但深度又超过了一般的小说。还是有人说得好,“《围城》中的比喻的喻体融入科学,文学,哲学历史、宗教,艺术,民俗,掌故等方面的知识。阅读此书,像进入一个繁茂的花园,令人目不暇接。”,书中字里行间无时无刻不流溢着作者的文采。阅读时很多不懂的句子如“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綦蓉时的把嘴唇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大脚趾,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根本不能很好地理解到其中的深意的,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从而又扩展了很多知识。这是一本无论在每章节看都可以令人受益匪浅的小说,让我惊现了以前看过的很多小说的庸俗,思想触碰到了一种新的深度。
人物的成功塑造是每本优秀小说的基本要求,除了作者花费大量笔墨渲染烘托的,最让我不可思议的是《围城》里的一个只占有少量出场的人物居然能很突出被表现出来。这个人就是整本小说中无独有偶的正面形象之一,主人公曾经爱慕的对象唐晓芙。她俏皮、可爱、率真,在众多人不堪的性格里尤为突出。但正如杨绛先生所说,“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意把她嫁给方鸿渐。” ,她于方鸿渐,只如夜空中最绚烂的流星,只有刹那的光华,但又因为这光华,给这色调黑暗的小说添了一丝亮光。而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就是另一个正面形象,以广阔胸襟包容和帮助曾经的情敌后来的朋友,对方鸿渐关心入微,对爱情执着痴迷的赵辛楣。他的能力、才华、处事都让人赞叹,最让我难忘的是他对一个苦恋了20年的青梅竹马的宽容。对那个只把他当作获得虚荣和爱情的工具的女人,他尽管痛苦,但也阔达地默默地参加了她的婚礼。由此可见他的素质和风度的确可见一斑。最后说说方鸿渐。他一出场就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形象,但在他的各种恶劣行为和心理间又能发现到一些有别于其他反面配角的发光地方。比如他有些善良、细心,也会有愧疚心,与赵辛楣的冰释前嫌中亦可表现出他的大度,借助遗忘了帽子帮想和赵辛楣独处的女人取回手提包的行为又体现出了他的机智。他和唐晓芙、赵幸楣之间的两段情谊正是《围城》中虚伪遍布的世界里的一点温情。
如果要完整地回味《围城》,恐怕要很多字也讲诉不完。里面的各种哲理,也许只有亲自阅读才能体会了。
Hellofish
围城(剧本)
林水寒于2005-3-13 13:15:05发表在离开阅读:187
任何由于欲望的东西,不论其原始动机为何,结果都将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拼命想进去,里面的人宁肯遭遇头破血流却也想着出来。
——题记
第一幕。
人物
大学生 女孩(欲望幻象) 营业员 墨镜男人 过客
时间大约是早晨,人们开始有条不紊地从浑浑噩噩的梦魇中挣脱出来,抖擞起精神,继续以不同的形式出卖着看似旺盛的生命力。背景里远远响起断断续续的嘈杂。大部分是人声,再有就是当街无可遮拦的车水马龙。
幕起。
一家书店或是图书馆。更甚至可以是路边的一个书摊。营业员低着头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大有可能是在瞌睡,头不时地会往下低落,只一坠,然后警醒般地再又摇摇头懒懒地抬起,嘴唇微微蠕动,吮吸起自己的口水。顾客稀少。于是又再度耷拉下脑袋,不久,便又开始有规律地点着头。
反复。
一段时间内,几个人来过,停停,又走开。书,静静地躺着,象任何时候一样,等待着发现。
一段时间内,只有西装革履的墨镜男人久久地驻足在一些书前,随手爱惜地翻着,一本接一本。隐隐看到帽檐下脸上的表情却又无以名状的复杂。
女孩穿一件素白的衣服,背一款单肩包,安静地走上场,在一堆书前停下。没人注意。大略地看了一眼各类书籍,摇头叹息,最后只失望地从包里拿出一本自己的书,端在手里细细地品味,不时会心地微笑、点头或是叹息。
远处的嘈杂还在继续。
大学生一副焦急的神情,匆匆地快步走上台。目标显然是这个有书的所在。他的头发乱乱的,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事前梳理过。脸上一层油光,透露出掩饰不住的疲惫和困倦。手和头偶尔会机械地抽搐,神经质一般。粗鲁的动作吵醒了一旁的营业员,营业员不耐烦地打量了一下大学生,很僵硬地说了一句:不买就别乱碰!大学生顿了一下,表示听到,再继续扫视着这里的书,显然是在寻找。营业员一脸忿忿,又不好再发作,兀自摆弄起自己的手指,偶尔抬头,不放心地瞟大学生一眼。
寻找的结果显然不令大学生满意。他看了一眼营业员,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话到嘴边,终究没说出来什么。
大学生看到了女孩,于是径直走到女孩跟前。
静场。
大学生:请问,你看的是什么书?
(女孩抬起头,并未立即回答,只是看着大学生,满脸写满诧异。营业员与墨镜男人也先后抬头望向大学生,不经意的一瞥后,反应却是迥异。营业员只看到大学生一副急切的模样盯着面前的乌有,加上刚才她认为她所听到的他的自言自语,于是只在鼻孔里一哼,啐出一口:有病!又低下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钱,吐一口唾沫在食指与拇指上,边拈边数。墨镜男人则显然比女孩更加诧异,却未置一词,只把书轻轻地夹在指间,垂手而立,并不安然地看着眼前的有趣发生。
路上行人往来不断。
女孩仍未说话,只看着大学生,神情安静里许多。)
大学生:(略显奇怪的口气,皱起眉头提高语调又问。)请问,你看的是什么书?
(男人仍在耐烦地看着。营业员则是不耐烦地摇摇头,一副无可奈何。大学生眼睛始终盯着女孩,等待着一个再轻而易举不过的回答。女孩还是不做声,只把书顺手递到大学生胸前,并微微点头示意他可以自己拿来看,大学生接过书,看到书的封面,脸上颜色变化急速,由刚才的阴沉,转而为一片明媚,又再暗淡下来,添上多少的怀疑和不敢相信,并且使劲地摇头,揉眼睛,瞪大眼睛瞧。)
大学生:(自言自语)水月凡心?林欲刚著?我的?我送的书稿出版了?不可能!不可能!昨天才收到第10个出版社的第10封退稿信,绝对不可能!(大学生又慌乱而激动地翻着书页,察看里面的内容。)可文章的确是我写的!的确是我整日没昼没夜写下来的,难道——我的书出版了,上天可怜我,让我的书终于出版了!
(毫无节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使大学生的最后几句话异乎寻常地高,从而在小范围内压过了所有的声音。营业员停下了手中的活动,开始歪着头疑惑地打量起令她无法理解的大学生,眼神是犹如邂逅未知一样的纯净底色,不含任何褒贬的色彩。男人苦笑一阵,安静地摇了摇头,表示出同情而又鄙夷的神色。过往路人也纷纷侧目。大学生视若无睹,对刚才自己的失声显然没有丝毫意识。)
大学生:(情绪渐渐稳定下来,但仍难掩激动欣喜,稍稍压低了嗓音,试图让自己平心静气,可话一出口,却还是夹杂着难抚的颤抖。)这是——这是我的书吗?是我逃掉了差不多所有的课,用上所有可用的时间才写成的书吗?(女孩微笑着点头,大学生的一段自问过后,路旁一二个行人也被如此吸引,停下来不解地望着大学生。)是的,这当然是我的书!我的书!我自己的书!我要出名了!我就要出名了!钱?呵呵,我也要有钱了!
(周围聚集的路人越来越多,如大多数凑热闹的人一样,均是脸上茫然不知所措,象是流行的疾病在一个个的面孔上蔓延不散,再有就是婴儿般好奇的眼神,长久合不上的嘴巴,和谐一致的终生相。人群里又开始纷涌出低声的议论,“他在跟谁说话?”“他在干吗?”“这人是不是有病?”“怎么了?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大学生:(指着书对女孩)这书你是从哪儿买到的?我怎么一直没找着,而且他们告诉我说,我的书不够出版资格,还说要我继续努力,呵呵,继续努力?我哪还有再可占用的时间去努力?呵呵,你说好笑不好笑?……我早知道我会成功的,自从一开始我就知道,我当然会成功的,这是肯定的!不可推翻的!对不对?
(女孩附和地点头)
恩,对了,你喜不喜欢我的书?你一定是喜欢我的书,要不你准不会象现在这样不看这个烂书摊上的书而去品味我的书。恩,看来你很有眼光,我真的好感动。谢谢!谢谢!
(大学生伸出双手,要让女孩感受他此刻的温暖,女孩却后退一步,仍然不语,只是对着大学生微笑。大学生不好意思地失望地放下手。)
等着瞧吧!我这才刚刚起步,还会有更多好的新书会在不久与你们见面的。恩,这下我爸妈和我的家人总该不会为我的未来担心了吧!我真高兴。
(大学生闭上眼,抿着嘴角,满足地摇着头,神态象得到主人赞许后的狗摇摆着骄傲的尾巴一样妩媚。女孩安静地下场,没人注意。只是墨镜男人无任何表情地目送。远处还有行人喊着:“那边怎么了?”聚拢而来。围观的人仍然兴趣昂然。)
(营业员终于按捺不住,猛然站起身,不顾一切地从自家的书摊上踏过,奔到大学生身前,椅子在她身后干脆地摔倒在地上。营业员猛推了大学生一把,大学生豪无防备,一个踉跄,被围观人托住,书脱手冷冷地落在地上,刚才的快感一扫而光,现在,如坠千丈。)
营业员:我说你这学生是不是有病啊?大清早你没事在这自言自语耍什么疯啊?这还让不让人做生意?什么你出名,有钱?做你的白日清秋大梦吧!你老师是怎么教育你的?真是!现在的大学生素质怎么这么低!你快给我走开!
(营业员边喊边向外推搡着大学生,大学生一阵木然,机械地后退。人群里有人说话:“这孩子还小,不懂事!”“哎,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小小年纪就疯疯癫癫的。”“算了,别跟他一般见识了!”……营业员仍在赶着大学生,大学生突然如梦中醒,避开营业员,奔过来捡起失落的书。)
大学生:我的书!我要我的书!
(大学生手捧着书,突然长久地停顿,舞台上悄无声息。)
大学生(自言自语):悄悄淹没?姜进言?……不是我的书!……这不是我的书!我的书呢??我的水月凡心呢?……我的书在哪儿??……
(大学生边说边跪下身来在书摊上胡乱地翻着,说到最好竟然喉咙里有哽咽,还不时有尖烈的哨音。书摊上顿时一片凌乱狼籍。一无所获。大学生颓然跪坐在地上,呆了很久。又是一阵沉默。人群,营业员。过后,大学生又有所觉般猝然起身,在人群里疯狂地寻找,推挤着阻拦着发作的人们。)
大学生:那个女孩呢?是她拿走了我的书!是她!她是个骗子!你们谁看到她了??她去了哪儿??
(众人茫然无语。大学生兀自继续痴痴地嘟囔着自一个方向下场。很多围观的看客也继续目送大学生离开。路上还不断有人往来行走。随后,墨镜男人也不露声色地走出人群,向着另一个方向走去。迎面过来二位花季少女,擦肩而过后,一个对另一个说:“咦!那不是当红作家姜进言吗?刚过去那个!”“不会吧!他怎么会在这种地方?你看错了吧?”“恩,也是。”)
(男人不停,继续前走,下场。)
幕谢。
第二幕。
人物
大学生
幕起。
时间显然是深夜。舞台周围满是粘稠的漆黑。寂静也在此时此刻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可以清晰地听到钟表指针扣人心弦的敲打。一束灯光投下,照亮舞台中央不大的区域。大学生坐在一方狭窄的书桌前,埋头,伏案疾书。时而大幅度地抓头。桌角一部电话。此外,别无陈设。
如此情景,须要延续一段时间。观众始终看不到大学生的脸。
大学生终于支手托腮,作思考状。片刻,转而继续埋头。
旁白起。
大学生自白:(旁白)又是一个熟悉的夜晚。惟独在深夜,我开始孤独地面对自己,面对我的整个世界。夜晚,每天都有。每天,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纠缠的字眼,好象把自己一辈子的喜怒哀乐都要反反复复却整齐划一地套牢在一点上,不可能有惊喜的改变。
从小,我就是一个乖孩子,成绩优秀,聪明懂事。家人更是十二分地疼我。看起来,我在很多方面都大大优于旁人,于是,我成了整个家族的希望。要争气!争第一!不甘落后!这些口号至今仍能在我耳畔滚烫地响起,好象我的过去真的比我所亲身经历的更为辉煌耀眼,以致使我无法不相信曾经会有如此的大片锦绣。的确,一切都还如人意,直到高考,那个险些落榜的成绩让我几乎没脸见任何人。我有孚众望,辜负了所有人的寄托,我甚至觉得自己罪无可恕,万劫不复。我试着逃避一段时间,可又终于开始鄙视自己的懦弱。未来的路还有很长,我已让他们有太多的失望。他们对我的情,对我的爱,让我感觉沉重、压抑,让我气喘吁吁。可有人疼惜终是好事,我却至今无以为报。
我可以用来偿还的情,比较起来,实在少之又少,简直是微不足道,以至我羞于拿出来馈赠与他们。精神上,我是无能为力的,不是我不孝,只是天性让我无奈。我所能做的,只是物质上竭尽所能却可能到头来还是微薄的弥补。
这个社会,有钱才可说话,做事,尽心尽意。所以,我要出名,我要有钱,有很多很多钱。父母对我越是无私无己的爱,这种想法在我脑海里就越是强烈。现在,它简直成了一种信仰,对!信仰!
(旁白结束。大学生如释重负般放下笔,抬起头盯着前方,发呆。)
(不一会,电话铃响。大学生接起电话。)
大学生:喂,您好。
旁白男:刚子,我是你爸。
大学生:哦,爸,您吃饭了吧?
旁白男:跟你妈刚吃过,你呢?
大学生:我?哦,我也吃过了,吃得还很饱呢。
旁白男:你在干吗呢?是不是在学习?
大学生:学习?啊——是在学习,是在学习。
旁白男:恩,现在大学生就得知道自己去学习,不象高中那时候有老师家长逼着。再说,你学会东西是你自己的,别人也拿不去,学多少,你自己就有多少,现在这个社会,就是这样。没有知识,干什么都不行。没知识,你就找不上好工作,你就挣不了钱,养不了家,过不上好日子。哎,我也不说了,这些你比我们都明白,我也一直相信你自己知道该怎么做。好了,还有别的事吗?要跟你妈说话吗?
(大学生一直不住点头,低声赞同。)
大学生:没事了。我妈呢?
旁白女:喂,刚子。
大学生:妈。
旁白女:最近身体还好吧?
(大学生声音沙哑,带哭腔。)
大学生:恩,好,您身体也还好吧?
旁白女:好。刚才你爸说的你都听到了吧?除了学习,什么都别想,什么都别管。将来你大了,我跟你爸,还有你四个叔父、叔母,你奶奶,都得你来照顾,你的几个妹妹将来有什么事,也都是你来管,你说不好好学习,行吗?
大学生:恩,我知道了
旁白女:知道就行。行了,还有别的事吗?钱还有吧?
大学生:没……没别的事了,钱还够,不够再打电话吧
旁白女:好,那挂了吧?
大学生:好。妈,再见。您和我爸保重身体。
(大学生挂上电话,惘然若失,嘴里却痴痴地自言自语,声音很小,观众听不到。)
(聚光灯灭。舞台上重新漆黑。电话铃又响。)
大学生:喂,您好。
大学生:哦,叔叔好。
大学生:恩,我知道,好好学习。
大学生:恩,叔叔再见。
(电话铃又响。)
大学生:喂,您好。
大学生:哦,姑姑好。
大学生:恩,努力学习,我知道。
大学生:姑姑再见。
(电话铃有响,没人再接。铃声一直在响,一直响。)
幕落。
第三幕。
人物
墨镜男人
幕起。
时间也是深夜。当然不能确定是否与大学生同时,毕竟如此的此时此刻比比皆是,天天都有。一束聚光灯投下,墨镜男人疲倦地站在舞台中央。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在干什么,也没有任何理由用来为此对观众作出任何解释,舞台上的一切都以一种产成品状态呈现,需要观众各自学着去适应。
墨镜男人在一小段令人难以捉摸的沉没和不知其然的行为后,开始叹气,一声接一声,只不过没有任何层次感可言。愈强或愈弱,都没有。又开始摇头,摇得很无力,表示出疲惫和无奈,并摘下墨镜,嘲笑或冷笑着看了一眼这副白天的面具,随后干脆地扔在地下。之后的动作仿佛都有了巨大的决心,找着了可以支撑的主心骨,以至所有动作都看起来更有力量,更加干脆,更有气势。看表。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拨号。
背景里有很长的嘟声,表示电话正在接通。有人接起。女声。
女:喂,哪位?
男人:是我。进言。
女:我们早已无话可说。再见。
(电话突然挂断,背景里一片忙音。男人再拨,系统的声音:对不起,您要的电话正在通话中,请您稍后再拨……)
(男人又拨,另一个号码。很长的嘟声后,有人接起。男声。)
男:喂,您好。
男人:建祥,是我,进言。
(电话再次突然中断。忙音。)
(聚光灯灭。)
幕落。
第四幕。
人物
路人 两少女 女孩(欲望幻象)
幕起。
行人往来如流,形形色色。背景里有的是嘈杂。女孩由一侧上台,自人流之外走着,低着头,没人注意。但却给观众以强烈视觉对比,显现出耸立着的冰山的高高的感觉。女孩走得很慢,人群里两少女开始说话。
少女一:看!那个女孩脖子上的链子!好大的一块宝石!我一直都梦想有一个的。
少女二(不解):什么?女孩?哪儿?我怎么没看见?
少女一:(用手指女孩。)不会吧?就是那个!那一个!!那一个!!!
女孩由另一侧下台。
幕落。
剧终。
编者按:无
没有钱老的围墙剧本啊,难找,这个凑合看吧,
Memo_
《围城》是我为数不多的完整读过数遍的长篇。在高考结束后,曾一口气连读了两遍,此前我从未曾想过会重读一个长篇。
这不愧是一部有趣的小说,至少在第一次读的时候,我是这么想的,并且对于其中很多精辟的譬喻印象深刻。
对于好的小说,每次读都会有新的体会,《围城》对于我,也不愧是好小说。多年前同学向我介绍它,说的是:“里边的比喻很有趣,值得一读。”于是借来拜读,果然被其中的譬喻吸引。
多年后,再重读时,譬喻依然有趣,不过却对其中所描述生活情节多了兴趣。这许多年的人生历练,已经懂得体味更多的人生滋味,自然对这围城观有了更多的共鸣和理解。
《围城》中处处围城:故事开始的时候,苏小姐喜欢着方先生,但方先生却巴不得走出来;但赵先生却苦恼着走不进苏小姐的围城。方先生在上海做事的时候,就盼着离开;但到了内地,却不久又重回了上海。似乎是在说,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吗?正如书中所说:“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生活确实如此啊,职场亦复如此。
生活终于让方先生和孙小姐走到了一起,不过开始的甜蜜很快被后来的磕磕碰碰的生活所替代。以前曾天真地想,两人吵架肯定有人犯错了,如果都不犯错就不会吵架。然而我看方先生和孙小姐的吵架,却找不出吵架的原因--但更难找到能不吵架的原因。无论方先生还是孙小姐,都希望生活能好好的过,方先生甚至想好了“以后要好好对她”,不料最后又是大吵一场。
所以,现在我看到生活的吵架,是不会奇怪了,或许生活本身就离不开吵架,就像离不开盐一样。吵架过后,通常就是冷战了。吵架的时间有不可预知性,吵架持续时间却有明显的越变越长趋势,方先生和孙小姐的冷战时间不是由半天、一天、到两天了吗?所以不要试图控制吵架开始时间,但要努力控制吵架结束时间。
对于好的小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我先后读《围城》数遍,从未读出孙小姐的计谋,但听某Y讲起,却又觉得言之成理。据说孙小姐在船上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要把方弄到手。之后通过谣言、父亲来信等等步骤,终于和方走到一起。书开始和结束的时候,都有交待孙小姐的父亲并不关心她,所以突然冒出个来信,是很可疑的。我不知道方先生是否也看出了孙小姐的预谋,但是即使看出了,又能如何呢?很喜欢网上的一个评论:“方鸿渐结婚的决定在我们看来好像没必要,可是设身处地想:其实方鸿渐走的每一步都是当时唯一的途径,等于是生活的必然造成方鸿渐荒谬的结果,这就是钱钟书的手段高明之处了。
”所以可能方先生早已明白,但亦只好装作不知了。
“因为生活本身就是荒谬的,万万不能较真,能看出这一层不易,化入小说中更难。因为不仅要你看出生活的荒谬,还要熟知这荒谬的生活是怎么样运作的,方能在虚构的生活中表现出荒谬来,且荒谬而不做作,虚构却显真实。”
如此看来,这小说真值得反复体味了。再过几年,不知又会有何新理解。
鱼儿venustar
Fan帆是个赖床女
vapour泡泡
简介: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分享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98xFGiWcOx5kXsljnl05w
提取码: 54rn
如果资源不正确,或者版本不正确,欢迎追问
独一无二的琴
围城是一部现代讽刺小说。《围城》一书是钱钟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小说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的见识和经历”拼凑”成的琐碎的情节。就一般而言,情节琐碎的书必然要有绝佳的言语表达才能成为一本成功的作品。
钱钟书的《围城》果真是把语言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因此,读《围城》不能像读一般小说那样只注重情节而忽视语言了,如果那样的话(忽略其言语),《围城》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围城》里面的精言妙语是这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也是最值得赏析的地方。
作品赏析:
围城中的妙喻有三种,一是真实的写景写事物的形象比喻,读来令人舒畅,感觉恰到好处。二是抽象的思维和感觉运用具体的物象来比喻,或者反行之,读来让人觉得新奇,玄妙。第三种是利用喻体和本体在价值等级上的强烈反差逻辑性,达到对对象的嘲讽贬抑,使作品更显诙谐、幽默。
开篇一段中“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阳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
这一句话比喻与拟人混用了,整体流畅自然而不带任何矫饰,这是第一种比喻,书中很是常见,又如五人赴三闾途中描写“这雨愈下愈老成,水点贯串作丝,河面上像出了痘,无数麻瘢似的水涡,随生随灭息息不停,到雨线更密,又仿佛光滑的水面上在长毛。”
“老成”用在雨上,可谓唯钱先生一人,用得好!雨丝密说水面上在“长毛”,更是形象新奇,但却又恰到好处!
原贴:围城小说是什么小说??
1900
1、围城是一部现代讽刺小说。
2、简介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趣、也是含意最丰富的一部小说之一。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讲述了男主人公方鸿渐留学回国后,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遭受到的人生挫折,揭示了人生如围城这个深刻的哲学命题。
3、内容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一艘邮轮正从法国向中国驶来,船上有一批中国留学生,都是刚从欧洲学成回国,这其中包括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和他的同学苏文纨。方鸿渐在读高中时随家里做主定了婚,有了挂名丈人,由于他的未婚妻逝世,他的丈人就把为女儿筹备婚礼的钱给他,资助他去欧洲留学。油轮在海上行驶,方鸿渐在油轮上还认识了一位澳门女子鲍小姐,两人交情像热带植物那样飞快生长,鲍小姐引诱方鸿渐,而且麻利地甩掉了他。方鸿渐回到上海后,在挂名丈人的点金银行里兼差,乏闷无聊,就去找苏小姐,在苏小姐的家中,认识了苏小姐的表妹唐晓芙,并热烈地爱上她。求爱遭拒后,他满怀痛苦跟着赵辛楣、李梅亭等人去湖南三闾大学教书,同行还有顾尔谦、孙柔嘉。一行人在旅途中遭遇各种颠簸,才到达目的地。到了三闾大学,学校内教职工勾心斗角、相互倾轧、争风吃醋,种种丑象让赵辛楣、方鸿渐十分反感,先后离开。方鸿渐被学校解聘后,和孙柔嘉一同离开三闾大学,在赵辛楣的劝说下,两人选择在香港结婚。两人结婚后回到上海,赵辛楣推荐方鸿渐到报馆当资料室主任,孙小姐去姑妈的厂里做事。在上海,方鸿渐受尽人情冷淡,倍感凄凉,又因战事迫促,想要离开上海到重庆去寻找机会,由此和柔嘉产生了分歧,最后导致婚姻破碎。
到此,一段关于方鸿渐的婚姻人生的围城就结束了。
4、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育有一女钱瑗(1937年-1997年),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原贴:围城小说是什么小说??
silence420
冬日的一切
原贴:围城小说是什么小说??
wxm1949
原贴:围城小说是什么小说??
加菲猫绒球儿
原贴:围城小说是什么小说??
巡航
星星人类
猫爱上橄榄树
海猫猫
昂扣陈
萌萌闹闹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木南瓜
帆帆lvbb
上蔚诗人
灵感飞扬
tongxinwux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