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古龙最好的作品那可不好说,金庸的作品虽然就那14部,但至少10部堪称经典。如果非要其中之一,非常痛苦的掐来掐去,就算《天龙八部》吧,个人认为天龙算是几乎容金庸所有作品之大全吧。
古龙的作品也很痛苦的掐了之后,算小李飞刀系列《多情剑客无情剑》《英雄无泪》《天涯·明月·刀》飞刀·又见飞刀等等的吧,如果你要我把这一系列还要掐,那就《多情剑客无情剑》《英雄无泪》吧,要是你还让我掐,我就跟你急……。这个系列的每一部可说是古龙的巅峰作品。
梁羽生的每部作品都比较类似,《萍踪侠影录》算是经典。
Lcy
简单的说,金庸的小说是历史小说,武功不过是调料,梁羽生的小说则是旧武侠小说的延续,武功。门派有脉可循,武功招式一板一眼。而古龙的小说走的是公案小说的路子,以推理见长,情节诡异,语言跳脱张扬,武功招式信手拈来,绝不循规蹈矩。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注重历史环境表现,依附历史,从此生发开去,演述出一连串虚构的故事。但从摄用历史材料来看,两人又有明显差别:梁羽生是虚构人物和事件,置入背景中,以此来强化历史氛围;金庸则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事件,金庸写来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乱真。两者都对历史进行了再认识、再评价,从作品含有的历史厚度论,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层,其写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龙的小说则根本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古龙的小说不是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而是着重在对现实人生的感受。现代人的情感、观念,使古龙武侠小说意境开阔、深沉。==就小说人物的主流倾向而言
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邪严格区分,人物的社会内涵丰富,但人物性格单一,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缺陷。
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性格复杂,具有一种反传统精神,小说人物亦正亦邪,危步于道德的悬索之上而能不失其坠,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复杂、矛盾性格,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矛盾又是奠基在生活本身的复杂、矛盾之上,这样,人性的发掘就有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
古龙小说最注重的是人性的体验,他常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贵独立的人格,以此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在古龙小说中,多写变态人格,追求外化怪异人物性格的刻画,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诞、神秘、孤僻、行事固执,自尊心强,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子。这种情况可能与古龙的身世、心情、经历有关。
==小说情节
谈到小说情节,古龙武侠小说也和梁羽生、金庸小说有明显不同。三位大家都善于编织故事,他们的小说情节都十分曲折,构置巧妙,悬念层出不穷,伏线引出千里,环环相扣,此呼彼应。
梁羽生武侠小说情节前工后拙,开篇十分吸引人,以后的情节则渐趋平淡,显得有点才气不足。金庸武侠小说恰恰相反,往往开局平平,随着情节的展开,人物纷纷涌现,情节盘根错节,主干巍峨,枝叶繁茂,宏大缜密的构思,诡异莫测的布局,奇迹联翩,回环波动,摄魂夺魄,回肠荡气。
金庸的才思如同一炉火,小说情节犹如炉火上的一壶水,火越烧越旺,水越来越滚。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又不相同。他的小说从头至尾都跳动着最强的音符,情节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着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计中套计,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变幻莫测。小说情节的发展根本无法预料,惊险频出,令人喘不过气来,而全书的缜密无隙又让人口服心服。
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营构的确堪称一绝。
==小说武功的描写
至于小说武功的描写,梁、金、古三大家也有各自的风格。
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虚幻中写实性很强,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细腻而又逼真,紧张激烈,夸节有致。梁羽生的“武功”也具备道德倾向性,有正派武功,也有邪派武功;正派武功力道柔和,象征着善良、仁慈,既利于攻敌防卫,又有益于修心养性,而邪派武功则非常霸道,歹毒残忍,意味着邪恶,如修罗阴煞功、雷神掌、毒掌等。正派武功循序渐进,发展缓慢,但根基扎实,邪派武功进展神速,却容易走火入魔,贻害终身。凡此种种,造成了梁羽生“武功”的既精彩又单调。
比起梁羽生来,金庸的“武功”更令人神往。金庸将武功描写与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书画,九宫八卦,医道,用毒,皆可化为绝世神功,并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作为“武功” 的最高境界。金庸还着力描写人物练功的艰难历程和坚韧性格,并有声有色、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祸得福、置之而后生的必然寓于偶然之中的哲理意境,使金庸“武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庸“武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诙谐有趣,在激烈的打斗中插入笑料,令人捧腹。
古龙的“武功”风格与众不同,他是以“怪招”取胜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如《边城刀声》中写叶飞的“飞刀”绝技,“天上地下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飞刀”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刀是怎么发出来的。
刀未出手前,谁也想象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刀一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天上地下,你绝对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种伟大的精神,就绝不能发出那种足以惊天动地的刀!飞刀!飞刀还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并不是杀气,但却比杀气更令人胆怯。” 这里所写的“飞刀”,已不是一种纯粹的武功,而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伟大的精神,即叶飞老师李寻欢那种“仁慈、博爱”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古龙的“武功”又强调“攻心为上”,举凡人物的性情、情绪、脾气、衣饰、环境,乃至肌肉的颤动、松紧等,都会对武功的发挥产生影响,而高手决战是不容有丝毫的错误的,“他们的心情,他们的神态,他们站着的姿势,都是绝对完美的。”在这种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间,生死立判。古龙的“武功”还表现出一种境界——禅的境界。它以彻心见性为宗旨,对敌手的体察靠的是忘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因为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体察敌手武功的弱点。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后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如状态,在这种忘我状态中,战斗者已成为“无意识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为观察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对面的敌人;在这种状态中,身剑合一,战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功的威力,一击之下,毁灭敌手。正因为古龙“武功”有这些“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风格别具特色:无招无式,简短有力,重在精神,一击见效。
==小说的语言技巧
古龙小说在语言、技巧上,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家风格。
梁羽生小说的语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故事中又常常用诗词歌赋、民歌俗语点缀其间,以创造优美的意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小说技法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叙事中有着明显的说书人的口气,表现出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腾,文笔俊爽、潇洒、诙谐逗趣而又富于变化,他的小说既有诗情画意,柔绮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说直探人生、命运的真谛。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西方小说的创作技巧,中西结合,使小说结构既精巧、繁复,又谨严、完整。
古龙小说的语言句式短,叙事力避平铺直叙,行文多跳跃抖动,情节惊险蹊跷而又不违情悖理,辟境造意,刻意求新。
如果说梁羽生是恪守典雅,不失武林大家风度的话,那么金庸就是博采百家,融合中西技法,既典雅古朴、慷慨多气,又诙谐幽默、妙语解颐,挥洒肆纵,多样统一地开创了一代武林新风,是“武坛”的绝顶人物!至于古龙,则是大胆恣肆,不守成规,逞才离藻,笑傲“江湖”,力求新颖变化而又意蕴深邃的武林怪杰。
街边寻走·…
金庸笔法精炼老到,故事架构大气磅礴,文字朴实厚重,情节流畅自然,古意盎然,不失风趣。他笔下的人物大多痴情,所以他描写的爱情也令人沉醉,也令人神伤。
古龙小说新颖奇特,故事诡异森奇,文字飞扬跋扈,情节高潮迭起,对话幽默,潇洒随意。他笔下的人物大都多情,多情而好酒,好酒而重义,他笔下的人物也都很怪,至少名字就很怪:李寻欢;花满楼,胡铁花,西门吹雪。这些人大都是浪子,他们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爱美人,醉烈酒,杀豪杰,名天下。“生尽欢,死当睡。”就是他们一声的写照。
梁羽生小说平淡无奇,行云流水,文字古朴,诗词俊秀,但故事情节相对淡薄,类似许多古典小说,就是为了讲故事而写故事。既没有古龙的神龙俊逸,也没有金庸的大气磅礴,对于人物的描写也如青菜豆腐,无甚滋味。但他的武侠小说却影响了很多人,至少金庸写武侠就是在他之后,我曾读过金庸《书剑恩仇录》的较早版本,处处都是模仿梁羽生的痕迹,但随后的几部,他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初夏`微识
意境——
金庸:主要是阐述一些学术范围内比较大的概念如“XX主义”等;通过主角的视角看待一些现实问
题,其中贯彻比较强烈的是“民族主义”、因此被提及较多、意为善的事件都很“爱国”,但是到了天龙八部和鹿鼎记这开始有了“和平主义”和“现实主义”二者在其间;主要是为了表述某种价值观。
古龙:主要是阐述自己对于人生和武侠的理解,其实古龙更像是一个武侠世界中的人,通过“武侠这个介质”来描述自己的观念,无所谓善恶、无所谓正邪,只有谁的意志更坚定、更强烈;当然,故事中的悬疑风格也是金庸故事中绝对没有的,他比较完美的把悬疑和武侠、悬疑和人物性格结合在一起,比如一些陷阱和计谋能够很直接的传达某些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些也是古龙描述人物、活化人物的一种常见方式。
总得来说,金庸更“大众”一些,描述的都是“台面上”的问题,表达的都是“官方”意见。主角都更“艺术化”一些。古龙更“小资”一些,描述的都是“自己的”的问题,表达的都是“我的”意见。主角都更“个性化”一些。
武功——
金庸和古龙为什么都被视为大家,而他二人从没有读者会觉得风格类似的感觉?因为金庸在武功描述上偏重于“实”,结合了道家和佛家的一些概念如“内功”(其实类似与道家所说的炼精化气、炼神还虚、元婴等概念,佛家也是如此),“步法”(著名的如凌波微步,典型的参考了类似八卦、易经的概念),但金庸的武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有高下之分,内功强的学武功快而且更厉害,招式更精妙的更厉害,“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用来描述金庸的武功基本无错。
而古龙的武功则更加“玄妙”一些,主流的如楚留香、陆小凤、李寻欢没有什么武功秘籍,极少数经常出现的武功秘籍如嫁衣神功也比较玄妙,武功的基本构成即“内功”和“外功”在古龙小说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古龙的武功永远是“意志与信念”,谁更强,谁就能赢,输赢与否与武功高下并没有太大关系,跟当时双方的心理动态有更大的关系。而且“秒杀”这个概念在古龙小说里比较多,如果“秒杀”不成功则“成仁”的可能性很多,更多偏向于“玄妙”、“意志”、“意念”有关;
综上述诉,其结果,古龙的小说改编的片子很少有成功的版本、而且即便改编城电影或电视剧、剧情改动也很大,而金庸的片子基本很少有改动、也更好拍一些。主要是金庸“实”而古龙“虚”;
如果要比喻的话,金庸比较像孔子,而古龙比较像庄子。双方思想和价值观完全不同。
梁羽生,看过的作品不多,只有云海玉弓缘、冰川天女、七剑少数几部;连白发魔女都没看过····,不过梁羽生的作品更接近于传统武侠和新武侠的过渡,很多东西都是在尝试,而且显得很生硬,可能还受传统武侠的影响较大,剧情和写作方式并没有很实在的“新武侠”样子;反而因为时期关系,他的作品有不少都影响了金庸和古龙,因此把他和金庸、古龙做比较有点不妥。
素素
我来最真实的告诉你
金庸的 代表作 应该都有电视剧 大概什么类型 知道吧
古龙 最经典的是《陆小凤传奇》 悬疑 ,古龙写的故事和人物很适合年轻人看,因为古龙的故事很新颖,但古龙也有一些垃圾的 只能看代表作
梁羽生 我看过一本 冰川天女传 我觉得是这人写的书很掉链子 也只能看代表作 萍踪侠影
卧龙生 没怎么看过
ppmm5310
呵呵,楼主 权威答案来也
摘之:古龙作品全集序:江湖一怪侠
1,金庸:射雕三部曲 天龙八部
2,古龙:楚留香系列,陆小凤系列,七种武器系列,小李飞刀系列
3,梁羽生:女帝奇英传 七剑下天山 江湖三女侠
4,卧龙生:金剑雕翎 岳小钗 飞花逐月(特点:擅长心理描写 尤其是女主角刻画突出)
重点是 四大天王中 金庸、古龙、梁羽生小说各有什么特点:(摘之:古龙作品全集序:江湖一怪侠)
以作品内容而论,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法重历史环境表现,依附历史
,从此生发开去,演述出一连串虚构的故事。但从摄用历史材料来看,两人又
有明显差别 梁羽生是虚构人物和事件,置入历史背景中,以此来强化历史氛
围 金庸则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事件,金
庸写来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乱寞。两者都对历史进行了再认识、再评价,从作
品含有的历史厚度而论,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层 其写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
龙的小说则根本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
。古龙的小说不是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而是着重在对现实人生的感受
。现代人的情感、观念,使古龙武侠小说意境开阔、深沉。
就小说人物的主流倾向而言,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
邪严格区分,人物的社会内涵丰富,但人物性格单一,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缺
陷。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性格复杂,具有 种反传统精神,小说人物亦正亦邪,
危步于道德的悬索之上面能不失其坠,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复
杂、矛盾性格,面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矛盾又是奠基在生话本身的复杂、矛
盾之上,这样,人性的发掘就有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古龙小说最注重的
是人性的体验,他常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
、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贵独立的人格,
以此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实话。在古龙小说中,多写变态人格,追求外
化怪异人物性格的刻画,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诞、神秘、孤僻、行事固执 自
尊心强,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子。这种情况可能与古龙的身世、心境、经历
有关。
谈到小说情节,古龙武侠小说也和梁羽生、金庸小说有明显不同。三位大
家都善于编织故事,他们的小说情节都十分曲折,构置巧妙,悬念层出不穷,
伏线引出千里,环环相知此呼彼应。梁羽生武快小说情节前工后拙,开篇十分
吸引人.以后的情节则渐趋平谈,显得有点才气不足。金庸武侠小说恰恰相反
,往往开局平平,随着情节的展开,人物纷纷涌现,情节盘根错节 主干巍峨
,枝叶繁茂 宏大缜密的构思,诡异莫测的布局,奇迹联翩,回环波动,摄魂
夺魄,回肠荡气。金庸的才思如同一炉火.小说情节犹如炉火上的一壶水,火
越烧越旺,水越来越滚。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又不相同。他的小说从头至尾都
跳动着最强的音符,情节奇中有奇,巧中合巧 偶然中有若必然 事事不可料
,事事又得宜,计中套计,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变幻莫测。小说
情节的发展根本无法预料 惊险频出,令人喘不过气来,而全书的续密无隙又
让人口服心折。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营构的确堪称一绝。
至于小说武功描写 梁、金、古三大家也有各自的风格.梁羽生武侠小说
中的“武功”,虚幻中写实性很强,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细腻而又逼真 紧
张激烈,夸节有致。粱羽生的“武功’也具备道德倾向性,有正派武功,也有
邪派武功 正派武功力道柔和 象征着善良、仁慈,既利于攻敌防卫,又有益
于修心养性,而邪派武功则非常霸道,歹毒残忍,意味着邪恶 如修罗阴煞功
、雷神掌、毒掌等。正派武功循序渐进,发展缓馒,但根基扎实,邪派武功进
展神速,却容易走火入魔, 贻害终身。凡此种种,造成了梁羽生“武功”的既
精彩又单调。比起梁羽生来, 金庸的“武功”更令人神往。金庸将武功描写与
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书画 九官八卦,医道
,用毒,皆可化为绝世神功,并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作为“武功”的
最高境界。金庸还着力描写人物练功的艰难历程和坚韧性格,并有声有色、恰
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祸得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必然寓于偶然之中的道理
意境,使金庸“武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庸“武功”还有一个特点,就
是诙谐有趣,在激烈的打斗中插入笑料 令人捧腹。古龙的“武功”风格与众
不同,他是以“怪招”取胜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 如边城刀声
中写叶飞的“飞刀”绝技,“天上地下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飞刀’在哪
里,也没有人知道刀是怎么发出来的。刀未出手前,谁也想象不到它的速度和
力量 ’。刀一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天土地下,你绝对找不到任何人能代
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种伟大的精神,就绝不能发出那种足以惊天动地的刀!
飞刀!飞刀还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并不是杀气,但却比杀气更令人
胆怯。”这里所写的“飞刀”,已不是一种纯粹的武功,而是一种高尚人格,
伟大的精神,即叶飞老师李寻欢那种“仁慈、博爱”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
义必定战胜邪恶”!古龙的“武功”
又强调“攻心为上’,举凡人物的性情、情绪、脾气、衣饰、环境,乃至
肌肉的颤动、松紧等,都会对武功的发挥产生影响,而高手决战是不容有丝毫
错误的,“他们的心情,他们的神态,他们站着的姿势,都是绝对完美的。”
在这种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间,生死立判。古龙的“武功”
还表现出一种境养—禅的境界。它以彻心见性为宗旨,对敌手的体察*的是忘
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 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体察敌手武
功的弱点。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后所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如状态
,在这种忘我状态中,战斗者已成为“无意识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为观察
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对面的敌人;在这种状态中,身剑合一,
战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功的威力 一去之下,毁灭敌手。正因为古龙“
武功’有这些 “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风格别具特色无招无式 简短有
力,重在精神,一击见效。
古龙小说在语言、技巧上,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家风格.梁羽生小说的语
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故事中又常常用诗词歌赋、民歌俗
语点缀其间 ,以创造优美的意境、气氛 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小说技法
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叙事中有着明显的说书人的
口气,表现出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腾 文笔俊爽、潇
洒、谈谐逗趣而又富于变化,他的小说既有诗情画意,柔绮委婉的情境,又如
西方小说直探人生、命运的真谛。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西方小
说的创作技巧,中西结合,使小说结构既精巧、繁复,又谨严、完整。古龙小
说的语言句式短,句法多变,简洁、俐落、洒脱。文章随意挥洒、虎虎有生气
,叙事力避平铺直叙,行文多跳跃抖动,情节惊险蹊跷而又不违情悖理,辟境
造意,刻意求新。如果说梁羽生是恪守典雅,不失武林大家风度的话,那么金
庸就是博采百家,融合中西技法,既典雅古朴、慷慨糠概多气,又浓谐幽默、
妙语解颐,挥洒肄纵,多样统一地开创了一代武林新风,是“武坛’的绝顶人
物 至于古龙,则是大胆恣肆.不守成规 逞才搞藻,笑傲“江湖”,力求新
颖变化而又意蕴深邃的武林怪杰。
huge_treasure_is
以作品内容而论,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注重历史环境表现,依附历史,从此生发开去,演述出一连串虚构的故事。但从摄用历史材料来看,两人又有明显差别;梁羽生是虚构人物和事件,置入历史背景中,以此来强化历史氛围;金庸则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事件,金庸写来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乱真。两者都对历史进行了再认识、再评价,从作品含有的历史厚度而论,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层,其写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龙的小说则根本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古龙的小说不是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而是着重在对现实人生的感受。现代人的情感、观念,使古龙武侠小说意境开阔、深沉。
就小说人物的主流倾向而言,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邪严格区分,人物的社会内涵丰富,但人物性格单一,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缺陷。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性格复杂,具有一种反传统精神,小说人物亦正亦邪,危步于道德的悬索之上而能不失其坠,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复杂、矛盾性格,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矛盾又是奠基在生活本身的复杂、矛盾之上,这样,人性的发掘就有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古龙小说最注重的是人性的体验,他常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贵独立的人格,以此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在古龙小说中,多写变态人格,追求外化怪异人物性格的刻画,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诞、神秘、孤僻、行事固执,自尊心强,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子。这种情况可能与古龙的身世、心境、经历有关。
谈到小说情节,古龙武侠小说也和梁羽生、金庸小说有明显不同。三位大家都善于编织故事,他们的小说情节都十分曲折,构置巧妙,悬念层出不穷,伏线引出千里,环环相扣,此呼彼应。梁羽生武侠小说情节前工后拙,开篇十分吸引人,以后的情节则渐趋平淡,显得有点才气不足。金 武侠小说恰恰相反,往往开局平平,随着情节的展示,人物纷纷涌现,情节盘根错节,主干巍峨,枚叶繁茂,宠大缜密的构思,诡异莫测的布局,奇迹联翩,回环波动,摄魂夺魄,回肠荡气。金庸的才思如同一炉火,小说情节犹如炉火上的一壶水,火越烧越旺,水越来越滚。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又不相同。他的小说从头至尾都跳动着最强的音符,情节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着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计中套计,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变幻莫测。小说情节的发展根本无法预料,惊险频出,令人喘不过气来,而全书的缜密无隙又让人口服心折。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营构的确堪称一绝。 至于小说武功描写,梁、金、古三大家也有各自的风格。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虚幻中写实性很强,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细腻而又逼真,紧张激烈,夸节有致。梁羽生的“武功”也具备道德倾向性,有正派武功,也有邪派武功;正派武功力道柔和,象征着善良、仁慈,既利于攻敌防卫,又有益于修心养性,而邪派武功则非常霸道,歹毒残忍,意味着邪恶,如修罗阴煞功、雷神掌、毒掌等。正派武功循序渐进,发展缓慢,但根基扎实,邪派武功进展神速,却容易走火入魔,贻害终身。几此种种,造成了梁羽生“武功”的既精彩又单调。比起梁羽生来,金庸的“武功”更令人神往。金庸将武功描写与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书画,九宫八卦,医道,用毒,皆可化为绝世神功,并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作为“武功”的最高境界。金庸还着力描写人物练功的艰难历程和坚韧性格,并有声有色、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祸得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必然寓于偶然之中的哲理意境,使金庸“武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庸“武功”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诙谐有趣,在激烈的打斗中插入笑料,令人捧腹。古龙的“武功”风格与众不同,他是以“怪招”取胜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如《边城刀声》中写叶飞的“飞刀”绝技,“天上地下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飞刀’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刀是怎么发出来的。刀未出手前,谁也想象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刀一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天上地下,你绝对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种伟大的精神,就绝不能发出那种足以惊天动地的刀!飞刀!飞刀还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并不是杀气,但却比杀气更令人胆怯。”这里所写的“飞刀”,已不是一种纯粹的武功,而是一种高尚人格,伟大的精神,即叶飞老师李寻欢那种“仁慈、博爱”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古龙的“武功”又强调“攻心为上”,举凡人物的性情、情绪、脾气、衣饰、环境,乃至肌肉的颤动、松紧等,都会对武功的发挥产生影响,而高手决战是不容有丝毫错误的,“他们的心情,他们的神态,他们站着的姿势,都是绝对完美的。” 在这种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间,生死立判。古龙的“武功”还表现出一种境界——禅的境界。它以彻心见性为宗旨,对敌手的体察靠的是忘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因为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体察敌手武功的弱点。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后所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如状态,在这种忘我状态中,战斗者已成为“无意识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为观察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对面的敌人;在这种状态中,身剑合一,战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功的威力,一击之下,毁灭敌手。正因为古龙“武功”有这些“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风格别具特色:无招无式,简短有力,重在精神,一击见效。
古龙小说在语言、技巧上,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家风格。梁羽生小说的语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故事中又常常用诗词歌赋、民歌俗语点缀其间,以创造优美的意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小说技法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叙事中有着明显的说书人的口气,表现出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腾,文笔俊爽、潇洒、诙谐逗趣而又富于变化,他的小说既有诗情画意,柔绮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说直探人生、命运的真谛。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西方小说的创作技巧,中西结合,使小说结构既精巧、繁复,又谨严、完整。古龙小说的语言句式短,句法多变,简洁、俐落、洒脱。文章随意挥洒、虎虎有生气,叙事力避平铺直叙,行文多跳跃抖动,情节惊险蹊跷而又不违情悖理,辟境造意,刻意求新。如果说梁羽生是恪守典雅,不失武林大家风度的话,那么金庸就是博采百家,融合中西技法,既典雅古朴、慷慨多气,又诙谐幽默、妙语解颐,挥洒肆纵,多样统一地开创了一代武林新风,是“武坛”的绝顶人物!至于古龙,则是大胆恣肆,不守成规,逞才离藻,笑傲“江湖”,力求新颖变化而又意蕴深邃的武林怪杰。
℃heryl.
查、熊二人各有千秋。古龙注重抒情,笔法多奇谲跌宕。金庸大器挥毫,人物刻画独具神韵,故事情节十分丰富,而且因其博学多才,其作品包罗万相,已不仅局限于武侠,可谓雅俗共赏,说是通俗小说的一代宗师也不为过。
momoyu
梁羽生是这三个人中最早开始写的,和传统的古典小说比较接近,文章中时不时有诗词出现,但是他也有很多不足:1,虎头蛇尾,往往开篇很吸引人,越写越平淡,最后草草收尾。2,武功单调,正邪太分明,什么 修罗阴煞功 好多大坏蛋都会的终极大招3,一招一式太罗嗦,读过的人都知道。
古龙和梁羽生在武功上有鲜明的对比,古龙的小说往往一招定局,强调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往往心理素质决定一切。他的小说人物个性鲜明,但有的也太鲜明,以至于 变态 ,刻画人物心理比较成熟。缺点在于 中后期写的小说一直在“求新”,自己最后把自己推上了绝路,看《白玉老虎》就知道了。
金庸是集武侠小说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小说步步经典,人物,性格,武功,无一不充满想象力,中西合璧的特色,他的小说往往开局平平,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你会发现,你想的太简单了!金庸尤其善于表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这在杨过,萧峰等人身上都可以看到。
最后补充一点关于和历史的联系:梁羽生部部小说都有历史背景,但是他一般是虚构历史事件,把小说融入其中。金庸则是把小说情节直接代入历史真实事件中,往往可以以假乱真!古龙的小时不太强调历史因素。谢谢,打字累死我了。。。
咿丫哎丫
其实,你要是看网上的评论,平和的也有,偏激的也有!确实你本身是什么迷就自然偏向谁了。
但是,我说个观点。我感觉大家其实没发觉为什么要讨论这个话题?
你看两个大师的作品的时候明显的感觉到风气不同,为什么?
因为他们的思想灵魂不同!
金庸骨子里面的就是中庸大气!就如同中华文化一样!这一点与我们长久以来的儒家思想紧密挂钩!所以感觉上读者很舒服,而且就算是本身是金庸迷也可以享受其他作家的作品,因为中庸!
可是古龙迷,绝对是纯粹的古龙迷,喜欢古龙的绝对不会喜欢金庸!这又是为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什么?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么?
那么我们中华民族问什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我个人认为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真正的糟粕!儒家文化是政治家统治和奴化人民思想的工具!这一点你可以从金庸小说中明显发现!无论如何,就算是写武侠,侠也是为了政府的侠,而不是为了百姓,为了正义的侠!而且所谓的正义也便得乌烟瘴气!这就是为什么秦始皇焚书坑儒被现在人认为是正面政绩的原因!
而古龙迷不是说排斥的是金庸,而是排斥的是腐朽的儒家思想,跟金庸没关系!因为金庸跟我们一样是糟粕的牺牲品!
我不是说儒家文化不好,而是儒家文化跟宗教思想一样,被政治家控制,把有利于人民却不理统治阶级的部分去掉了,就形成了今天的儒家文化,完全变质,孔子要是知道都得诈尸!
所以,两位大师的作品,从文学上讲,金庸完胜,但是从思想上和符合小说两个的含以上,就古龙作品就不只是完胜那么简单的事了。
特点就是,金勇代表了腐朽的儒家思想也就是奴化后的思想。古龙代表着一群依靠自身魅力无视禁锢的一群超人!但是他们不可能生活在现实中!
李小狼
简单的说,金庸的小说是历史小说,武功不过是调料,梁羽生的小说则是旧武侠小说的延续,武功。门派有脉可循,武功招式一板一眼。而古龙的小说走的是公案小说的路子,以推理见长,情节诡异,语言跳脱张扬,武功招式信手拈来,绝不循规蹈矩。
chriskeke
金庸 的武侠世界里,主人公一开始大多都不太厉害。可以看到主角成过程中自我努力,和巧遇奇缘的综合,慢慢变成了天下一流的高手。而在这个过程中,主角大多能结交个很可爱的女孩 古龙 的小说中几乎谁也不知主人公的武功是哪里来的,也几乎从没败过。甚至没人见过他出手(他会略带寂寞地告诉你:“见过我出手的人,都死了。”),面对一个天底下最神秘的大阴谋,大黑色组织,大悬案,全靠主人公的机智,武功,魅力一个人来解决。 梁羽生 作为新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是以一腔正气创造了武侠小说新的格调,一般是国仇家恨,以历史为大背景,人物正邪分明。故事中又常常用诗词歌赋、民歌俗语点缀其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个人更喜欢金庸古龙,他们的情节更加的曲折动人,梁羽生的有些呆板(不过《萍踪侠影录》《广陵剑》挺好看的)
良良子123
他们的代表作很多,金庸的有《碧血剑》、《飞狐外传》《雪山飞狐》、《神雕侠侣》、《鹿鼎记》等。古龙的有《楚留香传奇》陆晓凤传奇《三少爷的剑》《萧十一郎》等。梁羽生的有《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等。
金庸是当代武侠小说第一人,他写作的每一部长篇武侠小说都是精品。只选其中最好的五部:
1、笑傲江湖。
政治寓言,堪称金庸的最高水平。除猪脚智商跟坨屎一样外,其他配角均塑造十分成功,如任我行、左冷禅、向问天、方证、冲虚、东方不败等。
2、射雕英雄传
正能量满满的武侠作品,也是金庸封神之作。小说艺术性一般般,但故事性却天下无敌。男主角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重新定义了中国传统侠文化;女主角娇俏可爱,聪明无双,是诸多读者的女神。五绝、七怪……每个人物都十分丰满。
3、鹿鼎记
虽是小说,无数人却把它当做历史,可见金庸笔力之深厚。
本书对官场和江湖的剖析,均入木三分。主角很出彩,配角更出彩,陈近南的明知不可而为之;洪教主与夫人的映射……实在是精彩。
美中不足的是,过于美化康熙。
4、天龙八部
三大主角的设定,以及中途倪匡的代笔,让本书颇为失败,但这部小说却写活了最牛的男主角乔峰,堪称武侠小说中最完美的男主角。
至于开挂狗虚竹、花痴段誉,绝对是败笔。
5、连城诀
写尽人性的丑恶,典型的暗黑系武侠作品,故事性不高,艺术性极高。
梁羽生著述颇丰,他的文笔都极好,文字非常优美,部分段落可以当成散文阅读,历史功底也比金庸更深厚,但小说的故事性却良莠不齐。
1、云海玉弓缘
梁羽生最好的一部作品,羁傲不逊的金世遗是梁羽生塑造最成功的男主角。偏激的厉胜男让人颇为扼腕;幽谷有佳人的谷之华总是那么惹人爱。
2、七剑下天山
最成功的群像小说,每一个人物都塑造得非常出色。
3、白发魔女传
大女主小说。
4、冰川天女传
也算是大女主小说,冰川天女与金世遗更合适。
5、萍踪侠影录
梁羽生武侠小说的扛鼎之作,亦是梁羽生本人最满意的作品。
古龙:
1、风云第一刀
情节曲折动人,不仅是一部阐明武学真谛的作品,还是一部写尽人间世态炎凉的人情历史画,更是一部触动社会现实,探索人生哲理的警世名著。堪称古龙最高水平作品。
2、白玉老虎
无间道版的武侠小说,记录的是大风堂、霹雳堂及唐门的斗争故事。
这本书虽然没有结尾,但就是最好的结尾。
3、流星蝴蝶剑
有些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武侠小说。这本书中对于“武”的描写非常的少,甚至几乎没有出现过武功的招式名称和对武器的描述。
这本书处处体现着对人性的探讨和对自由的追求。塑造最出色的人物,当然还是律香川和老伯。
4、绝代双骄
绝代双骄应该是古龙形成独特风格前,最高峰的作品,这部作品的套路与金庸、梁羽生的作品有些相似,故事性极高,但缺乏古龙风格。
5、陆小凤系列
这个算武侠版侦探小说。
selinayc
金庸的小说是历史小说,武功不过是调料。
梁羽生的小说则是旧武侠小说的延续,武功。
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性格复杂,具有一种反传统精神,小说人物亦正亦邪,危步于道德的悬索之上而能不失其坠,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复杂、矛盾性格,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矛盾又是奠基在生活本身的复杂、矛盾之上,这样,人性的发掘就有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
古龙小说最注重的是人性的体验,他常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贵独立的人格,以此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在古龙小说中,多写变态人格,追求外化怪异人物性格的刻画,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诞、神秘、孤僻、行事固执,自尊心强,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子。这种情况可能与古龙的身世、心情、经历有关。
elkelk
金庸:《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飞狐外传》《鸳鸯刀》《白马啸西风》《倚天屠龙记》《连城诀》《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越女剑》三十三剑客图袁崇焕评传月云
古龙:《苍穹神剑》* 剑毒梅香(古龙+上官鼎) 残金缺玉 * 剑气书香 (古龙+墨余生) 月异星邪 游侠录 失魂引
剑客行 孤星传 湘妃剑 彩环曲 护花铃 剑玄录 飘香剑雨 神君别传 情人箭 大旗英雄传 浣花洗剑录 * 龙吟曲 (古龙+萧逸) * 名剑风流(+乔奇) 武林外史 绝代双骄 楚留香传奇 多情剑客无情剑 蝙蝠传奇 萧十一郎 欢乐英雄 大人物 桃花传奇 流星·蝴蝶·剑 边城浪子 陆小凤传奇 九月鹰飞 火并萧十一郎 七杀手 绝不低头 长生剑 孔雀翎 碧玉刀 多情环 霸王枪 * 血鹦鹉(+黄鹰)
剑·花·烟雨江南 天涯·明月·刀 拳头 三少爷的剑 白玉老虎 * 圆月弯刀 (古龙+司马紫烟) 碧血洗银枪 大地飞鹰 * 七星龙王(+ 薛兴国 ) 离别钩 隐形的人 新月传奇 英雄无泪 *午夜兰花 飞刀又见飞刀 * 剑神一笑 * 风铃中的刀声 大武侠时代
梁羽生:
01龙虎斗京华1954年01月20日~1954年08月01日新晚报·天方夜谭 02草莽龙蛇传1954年08月11日~1955年02月05日新晚报·天方夜谭 03塞外奇侠传1956年08月18日~1957年02月23日周末报时名飞红巾 04七剑下天山1956年02月15日~1957年03月31日大公报·小说林 05江湖三女侠1957年04月08日~1958年12月10日大公报·小说林 06白发魔女传1957年08月05日~1958年09月08日新晚报·天方夜谭 07萍踪侠影录1959年01月01日~1960年02月16日大公报·小说林 08冰川天女传1959年08月06日~1960年12月18日新晚报·天方夜谭 09还剑奇情录1959年11月~1960年05月(待查)香港商报·谈风 10冰魄寒光剑至迟始于1960年,不知终于何时 正午报时名幽谷寒冰 11散花女侠1960年02月23日~1961年06月22日大公报·小说林 12女帝奇英传1961年07月01日~1962年08月06日香港商报·谈风时名唐宫恩怨录 13联剑风云录1961年07月03日~1962年11月25日大公报·小说林 14云海玉弓缘1961年10月12日~1963年08月09日新晚报·天方夜谭 15大唐游侠传1963年01月01日~1964年06月14日大公报·小说林 16冰河洗剑录1963年08月24日~1965年08月22日新晚报·天方夜谭 17龙凤宝钗缘1964年06月25日~1966年05月15日大公报·小说林 18挑灯看剑录1964年07月01日~1968年06月23日香港商报·说月又名《狂侠天骄魔女》 19风雷震九州1965年09月22日~1967年09月28日新晚报·天方夜谭 20慧剑心魔1966年05月23日~1968年03月14日大公报·小说林 21飞凤潜龙始于1966年11月,不知终于何时 正午报 22侠骨丹心1967年10月05日~1969年06月20日新晚报·天方夜谭 23瀚海雄风1968年03月15日~1970年01月21日大公报·小说林 24鸣镝风云录1968年06月24日~1972年05月19日香港商报·说月 25弹铗歌1969年07月01日~1972年02月04日新晚报·天方夜谭又名《游剑江湖》 26风云雷电1970年02月09日~1972年09月15日大公报·小说林 27折戟沉沙录1972年02月16日~1975年01月13日新晚报·天方夜谭又名《牧野流星》 28广陵剑1972年06月03日~1976年07月31日香港商报·说月 29武林三绝1972年10月01日~1976年08月16日大公报·小说林 30绝塞传烽录1975年02月12日~1978年04月10日新晚报·天方夜谭 31含《弹指惊雷》 32剑网尘丝1976年09月01日~1980年01月26日大公报 33含《幻剑灵旗》 34武林天骄1978年05月02日~1982年03月09日香港商报 35武当一剑1980年05月09日~1983年08月02日大公报·小说林
梁羽生那是连载的,所以日期和载刊都有了。
青年摄影师
金庸的作品开放了武侠小说架空想像的能力,主角在故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通过不拘常理的解决方法使人能紧紧跟在他所描写的情节当中不能自拔,这里既体现出了主角武功的逐渐进步,也表现出主角感情和智慧的提升。据说当初金庸在自己创办的报纸上第一次连载天龙八部时就造成了报纸脱销的情况。而同期梁羽生的作品就没达到这种情况。古龙的小说更多描写的是人的内心情感,情节基本都是推理情形,情感的描写很特别,武功招式很神秘,没有具体的招式,只有一个字“悟”。梁羽生作品历史背景很浓,每个人物似乎都是某些历史人物的后代或是关系紧密的人,他们的行动轨迹转来转去也都在那个历史背景中。对于他们的武功则不是向其他两部那么注重描写。总的来说历史责任感很强。
阿咪の白日
金庸作品有: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编辑本段]【其他作品】
袁崇焕评传(附于《碧血剑》之后)
三十三剑客图(附于《侠客行》之后)
成吉思汗家族(附于《射雕英雄传》之后)
关于“全真教”(附于《射雕英雄传》之后)
易经·阴阳与术数(附于《神雕侠侣》之后,新修版收)
另附有:
陈世骧先生书函(附于《天龙八部》之后)
康熙朝的机密奏折(附于《鹿鼎记》之后)
除《金庸作品集》外,金庸散文另集为《金庸散文集》,金庸社论在大陆未结集出版。
袁崇焕评传(附于《碧血剑》之后)
三十三剑客图(附于《侠客行》之后)
成吉思汗家族(附于《射雕英雄传》之后)
关于“全真教”(附于《射雕英雄传》之后)
易经·阴阳与术数(附于《神雕侠侣》之后,新修版收)
另附有:
陈世骧先生书函(附于《天龙八部》之后)
康熙朝的机密奏折(附于《鹿鼎记》之后)
除《金庸作品集》外,金庸散文另集为《金庸散文集》,金庸社论在大陆未结集出版。
古龙作品:
苍穹神剑
月异星邪
湘妃剑
剑毒梅香
孤星传
失魂引(残金缺玉)
护花铃
彩环曲
飘香剑雨
剑玄录
剑客行
浣花洗剑录
情人箭
大旗英雄传
武林外史
名剑风流
绝代双骄
楚留香传奇
风云第一刀
欢乐英雄
大人物(绝不低头)
萧十一郎
流星·蝴蝶·剑
九月鹰飞
七种武器
天涯·明月·刀(飞刀,又见飞刀)
七杀手(七星龙王)
剑花·烟雨·江南(猎鹰·赌局)
三少爷的剑
陆小凤传奇
火并萧十一郎
边城浪子
血鹦鹉
白玉老虎
大地飞鹰
圆月弯刀
碧血洗银枪
英雄无泪
风铃中的刀声
后期:狂侠·天骄·魔女-《武林天骄》
注三:名作:《龙虎斗京华》《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萍踪侠影录》《女帝奇英传》《云海玉弓缘》《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狂侠·天骄·魔女《风雷震九州》《鸣镝风云录》《牧野流星》《广陵剑》《武林三绝》《武林天骄》
锋芒作:《龙虎斗京华》
成名作:《白发魔女传》
封笔作:《武林天骄》
笔法成熟作:《七剑下天山》
艺术巅峰作:《大唐游侠传》
综合巅峰作:《云海玉弓缘》
江湖总结性著作:《武林三绝》
思想总结性著作:《武林天骄》
风语战士
以作品内容而论,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注重历史环境表现,依附历史,从此生发开去,演述出一连串虚构的故事。但从摄用历史材料来看,两人又有明显差别;梁羽生是虚构人物和事件,置入历史背景中,以此来强化历史氛围;金庸则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事件,金庸写来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乱真。两者都对历史进行了再认识、再评价,从作品含有的历史厚度而论,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层,其写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龙的小说则根本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古龙的小说不是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而是着重在对现实人生的感受。现代人的情感、观念,使古龙武侠小说意境开阔、深沉。
花飘零
倔强小绵羊
Better-3s
/yhh虫虫危机
紫蔷薇白
行者X默然
buyuren
还在猜火车
哇哇小王子
雪舞银河
随波逐流
carol_pi
个人观点,金书是平淡之中见神奇,而古龙是神奇之中见神奇,梁老是平淡之中见平淡。所以梁老正,金庸奇,古龙邪,然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对同一本书的感受是不同的,而这三者在各自的领域中都发挥到接近极致的状态,所以才给读者呈现了精彩纷呈的武侠小说。个人觉得梁老的书更像生活,金庸的书更重人性或者说个性,而古龙更重天马行空的想象。梁书平铺直叙娓娓道来,金书波澜壮阔层层递进,古书波云诡谲变化万端,梁书更重家国大义,金书更重感情,古书更重情节和他自己写的开心。
林杉的私人生活
共同点是武术和侠义世界。不同点是中心点,金庸(武术:气势内力修为,侠义:为国为民);古龙(武术:招式兵刃修为,侠义:恨爱情仇);梁羽生是两者之间。相对来说,金庸升华的高度要胜一筹,有点万佛归宗的感觉。古龙的写着的细腻较高,能够找到更多的现实中的影子。梁羽生描写的世界比较平淡,好像就是自己身边昨天刚发生的事情,但是容易被时间淡忘。
LaMei
其实很简单,古龙、温瑞安写江湖情怀与快意恩仇,金庸、梁羽生写民族大义和伦理纲常。
金庸、梁羽生的小说中都离不开时代背景和历史情怀,在他们的笔下,主人公从出身到经历到成名都有一定的轨迹,一般都是家庭巨变-偶然奇遇-勤学苦练-功成名就。
无论是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和侠客行......还是梁羽生的天山系列或是游侠系列,小说的过程均不过如此。金庸、梁羽生的中心思想里会有浓厚的民族大义,历史情怀,很多内容会围绕着主人公周边的爱国思想和儒家文件思想中的伦理纲常而写。
古龙、温瑞安和金庸、梁羽生很大的区别人于,他们笔下的人物大多都是江湖草莽或小人物,他们着重描写的是人物之间的那种义气,对于民族大义或伦理纲常没有金庸、梁羽生的那么浓厚。
像古龙的七杀手系列,七种武器系列,飞刀系列等.......,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系列,说英雄-谁是英雄等.........
他们小说突出的更多的是无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还有就是对兄弟和朋友的情义,在他们的笔下,主人公从出身到经历到成名过程都无迹可寻,英雄莫问出处-经历坎坷-被人迫害-快意恩仇-英雄厌倦。
vivianlee
金庸先生写的是江湖,梁羽生先生写的是历史,古龙写的是现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个人喜欢古龙后期,包括小李飞刀,七种武器,流星蝴蝶剑,箫十一郎等。金庸小说最爱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梁羽生小说比较喜欢萍踪侠影,七剑下天山,云海玉弓缘。
我是谁的小姨妈
作为武侠小说家里最有影响力的三位人物,金古梁不在一个档次。古龙不否认是一个很有才气的作家,但他的作品从头到尾就是胡诌,没有用心写过一部书,很多情节都无法自圆其说,难以收场;梁羽生开现代武侠之先河,但才情不足,作品虽多,却乏善可陈;金庸的每一部作品都有瑕疵,但瑕不掩瑜,称其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应该不为过。
公关部
我不建议大家去回答这种头条版主为了商业目的而出的低级猥琐的问题,因为这种脑残的假设和比较只会引起大家不必要的纷争甚至互相辱骂,到最后问题终归还是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答案。这些优秀的作家都给读者带来了很多美好的阅读时光,没必要给他们排资论辈,每个作家都有他们的闪光点。建议头条不要为了钱总提这样狗血还有别的脑残的问题,有违和谐社会的国策,也失去了你们宣传媒体的良心,祸国殃民不为过!
小鸡快跑wh
金庸按照人们的希冀去落笔,所以满足所有人的希冀。古龙刺破人物的表面写内心,所以直入要害,铭心刻骨。毫无疑问,金庸是奇才,百年一遇,而古龙是天才,千年难逢。
夕阳箫鼓
我喜欢看金庸和梁羽生的小说梁羽生的《大唐游侠传》萍踪侠影》云海玉弓缘》冰川天女传》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不输于金庸的武侠小说
幸运彩虹的梦
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少年时三人的作品几乎都看完。那会喜欢的是金庸。人到中年再读一次,貌似古龙的作品更贴近大多数人的生活。
zhand2008
金庸的武林是我心目中最为美丽的童话,所有匪夷所思的情节场景都是外在的助攻;古龙的江湖恰似种种残酷的现实,难以预料的冲突变故都是内心的天人交战。
佩服金庸,欣赏他笔下的大气磅礴;喜欢古龙,感受江湖的寂寞无奈。
金庸是茶,古龙如酒。金庸写乔峰,郭靖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古龙笔下浪子,有情有义,把酒寻欢,裙下留香。
shkid
金庸先生的小说是有家国情怀的。他写的东西都非常接地气。一个平常人家的人的生活。写英雄的故事。感觉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像金庸小说里面的英雄人物。他写的英雄人物是内容,小人物成长为大英雄。是时代造就了英雄,也是英雄造就了时代。所以我比较喜欢金庸先生的小说。这种小说,给人看的很有平和感。也让我感觉,自己能成为像金庸小说里面的那种英雄。这就是为什么金庸先生的小说啊?特别让人喜欢。特别是年少的那些人看。看完了哟,年少人的理解。上了年纪再看一遍又有了新的理解。古龙先生的小说啊,是哲学小说。年轻的时候我总是看不懂里面写的东西。总是觉得那些英雄高高在上。让人摸不到头脑。总觉得他们的有些东西让我可遇而不可求。等我上了年纪的时候到了而立之年。再去看他的小说,感觉它里面有很多哲学道理。透着人生的哲学。江湖的哲学。人世间的所有哲学。我也是比较喜欢古龙的小说的。最后说一下梁羽生的小说。梁羽生的小说是有浪漫色彩的,武侠小说。我虽然喜欢梁羽生先生的小说,但是,我却不喜欢他那种小说里面人物的生活。总感觉他们活在小说里面就是一种悲哀。这种悲哀是,也许是中国文人的,嵌在骨髓里面的东西。就感觉这些人出现在小说里面就是一种迫害。但是他的小说却带有浪漫色彩的杯情。这是让我每每看完以后都伤心不已。但又欲罢不能的又想去看。正是这种带有浪漫色彩的悲伤情怀。这种让我感觉很不舒服,但用很自虐的浪漫情怀,也是我喜欢的。所以说他们三位大家所写的小说都是我喜欢的。中国近代因为有这三位大侠的存在,丰富了中国的文化。让中国的文化更上一层楼。
analeigh.luv
金老的智慧通达,宏大。一本小说像徐徐展开的复杂层叠的画面。古龙的精神层次比较高,一本小说更像是一个人的奇遇探险不断的自我突破,发现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梁羽生的多数女性主角比较耀目,感情十分刺激人,个性十分独特。景物描写给人印象深刻。爱情颠覆你的认知。男性主角多处于被动和不知所措。
乐意vera
coolboy
我先说一句,我没怎么看过金、古、梁三位先生的书,但是他们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还有许多无限武侠流的小说我都看过,也听了许多人对他们小说的评论,我在此说说我的一些看法。在此之前,我想说,他们小说的特点与他们所处的时间、地点有很大影响,我会在后文说明。时间上来讲:是梁、金、古,从地点上来讲,金、梁两位先生在香港,古龙在台湾。
1、梁羽生先生的小说特点:梁羽生先生是新武侠小说的发起者,他和金庸曾经是同事,所以他们的小说有许多相同之处。比如,小说人物及事件往往依附于真实历史,我们能在小说中找到真正的历史朝代、人物及历史事件。梁羽生先生的小说主要涉及的朝代是明朝及清朝年间,人物小说往往是连续有传承的,许多人物出现在多部小说当中,时间跨度并不大。主要作品就是《白发魔女传》、《七剑》,人物功力增长往往是自然增长,有点像网络里的凡人流,前期不厉害,慢慢积攒功力,后期就是各种大招。而且正邪力量对比较为平衡,许多作品有悲剧的影子,因此看到后面往往不爽,所以有人总结就是:前期无味,越看越爽。
2、金庸先生的小说特点:金庸先生是在梁羽生先生后面才开始创作的小说,最初的风格与梁羽生相近,例如《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这些书几乎有了梁羽生小说的全部特点。后来慢慢金庸先生有了自己更独特的风格,例如射雕三部曲,首先,金庸先生武侠设定时间是宋朝到清朝,时间跨度较大,往往本书的主角人物,就成了另外书中的传说;其次,金庸先生的小说人物也涉及历史及历史人物,但是融入性更强,往往主角都深度参与历史事件,比如襄阳大战,元末起义等等;其次金庸先生可以说是首创了奇遇流,主角的战力往往不是修炼得来的,而是靠着各种外挂或者奇遇,慢慢升级,有些像网络小说中的升级流与无敌流。所以有人总结就是:开篇大气,中间精彩,结尾完美。全篇都令人热血。
3、古龙先生的小说特点:古龙是三人最晚写小说的,而且是身在台湾,当时 的台湾有言禁,不允许谈论大陆及还有影射的言论,当年《射雕英雄传》在台湾刚发行的时候改名达摩英雄传,只是因为毛主席的书中有射雕二字。而且古龙之前台湾也有好几位武侠名家,可以说在当时,武侠中能发生的各种事情,各种方式几乎都被别人写过了。因此古龙为了突出重围,他的写作风格发生了许多变化,有着明显的分段。
首先的分段是1966年的《武林外史》,在这部书以前,古龙的小说并不像上面两位一样一炮而红,而是不断摸索,风格多变,而且由于大量接触外国文学,古龙的作品沾染上许多西方文艺色彩。在这部书以后,古龙慢慢掌握小说诀窍,走上巅峰,首先就是各小说人物也出现了关联传承,其次,找到了主角的人物定位,不同于金、梁二位小说中的大侠,古龙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悲情的浪子,游戏人间的代表。受古龙性格的影响,小说中的主角往往任性好侠,但是常被朋友出卖,被女人误事。这时的代表作有《绝代双骄》《多情剑客无情剑》、陆小凤、《楚留香》,以及其他关联小说,上述小说都有这些因素。而且在此期间古龙发展出了他独一无二的古龙体写作——一句话就是一段。
古龙小说另辟蹊径,融合西方的侦探小说,写出了武侠侦小说,他的小说故事往往是围绕着谋杀在侦探,故事往往出人意料,决定胜负的也不是武功高低。因此古龙小说中的武功常常只有一个名字,却不知半点出招方式。
古龙小说的另一个分段是1977年的《圆月弯刀》,这一年,古龙因为意外得了肝病,这在当时是治不好的慢性绝症,因此古龙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而书商因为利益关系找他写书,他也收钱对付了事。许多小说只写了一半,或者一个开头,就不写了,找枪手代写,所以作品越来越差。因此有人总结就是:开篇精彩,虎头蛇尾。
SPY Julia
1.从作品内容论。
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注重历史环境表现,依附历史,从此生发开去,演述出一连串虚构的故事。但从摄用的历史材料来看,两人又有明显的差别:梁羽生是虚构人物和事件,置入历史背景中,从此来强化历史氛围。金庸则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事件常能以假乱真。古龙的小说则是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
2.从小说人物的主流倾向论。
梁羽生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邪严格分明,人物的社会内涵丰富,但人物性格单一,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缺陷。金庸的人物性格复杂,具有反传统精神,小说人物亦正亦邪,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复杂、矛盾性格。古龙的人物最注重人性的体验,他常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贵独立的人格,以此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
3.从小说情节论。
梁羽生武侠小说情节前工后拙,开篇十分吸引人,后面的情节渐趋平淡。金庸小说恰恰相反,往往开局平平,随着情节的展开人物纷纷涌现,情节盘根错节,缜密的构思,莫测的布局,摄魂夺魄,荡气回肠。古龙的小说情节又不相同,从头到尾跳动着最强的音符,情节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着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真真假假,变幻莫测。小说情节无法预料,令人踹不过气来。
内容整理自罗立群先生的代《古龙作品集序》。
幸福Bella
金庸先生的小说。通俗易懂,而且真正体现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理念。先生的小说中不仅有英雄主义,更有武侠精神,爱国精神,民族气节,其价值观导向非常正确。所以我们才说金庸先生才是真正的侠之大者!
久久
各有风格,都是大家。从小看金庸电视剧电影长大的,也许是太多人喜欢,总想标新立异,所以初高中看古龙的多,看了偏爱上了,所以目前为止,古龙的武侠反而看的更多,最爱大旗英雄传,电视剧又把我的爱给毁了,所以大学时又看了金庸的几本小说。前段时间很想看武侠,选来选去就看了梁羽生的七剑。
说一下个人感受,金写的武侠大气磅礴,功夫层飞天遁地,英雄儿女为国为家,儿女情长也写的缠绵悱恻,各色人等都面面俱到。
古写的武侠悬疑色彩失足,功夫套路也是天外飞仙之路,尽量已氛围渲染,重快重渲染。对于女性角色写的都比较放荡,儿女情长犹如素食。
梁写的还是如民国时期,章回体式小说,看的是写大漠风光,功夫套路一板一眼,儿女情长点到即止,更重家国大义,喜欢写变乱时期的武侠,以动荡时期或改朝换代为基点。梁影响了后来很多写武侠的小说家们。
正一品猫大人
武侠小说我都比较喜欢,最偏爱古龙。从电视剧的改编来说,金庸的成功的比较多,古龙的没有满意的。只有郑少秋的楚留香和张智霖的陆小凤比较好一点。金庸武侠剧,TVB改编的都挺好的。温瑞安的四大名捕好点,其它的大多数都差强人意。梁羽生的作品我没怎么看过。不喜欢他的风格。
wendyqm
古龙,散文式的写意,蒙太奇的情节。
尽管文笔优美,人物故事琐碎串连,但免不了啰嗦,重复,矛盾的剧情桥段。
但那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江湖风范,让古龙不失为,一辈豪侠风范。
梁羽生,儒雅秀侠,书中无不透着书卷气。
用诗词,给江湖,给大侠,一种秀外慧中,文武双全的骨力。
原来,是梁羽生,赋予读者“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荡气回肠。
但梁羽生,唯一的瑕疵,就是让江湖,有了国界,有了局限性。
即便如此,梁羽生依然不失武林盟主身份,依然是江湖中的武生泰斗,文武全才。
而金庸,用雄厚,大气的笔法,较能接近史料的,展现了一代代大侠,为大义而奋斗的精神。
尽管,金庸在书中缠绵了经典爱情,依然迷茫在“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的旷世情缘中,但给大侠那种侠骨柔情。
值得推崇的,是金庸那种无民族偏见,无国界局限,天下本一家的正义心胸。
故而,在和古龙,梁羽生共享武侠世界时,更喜欢金庸,赋予武侠,为正义而斗,为精忠保国而战的仁义之气,是独具匠心的……
杜甫88
谢邀。 我喜欢古龙。
古龙的句子读起来很带劲。我说的带劲是因为句子言简意赅,一句话里没有废词。但是整篇看起来,有时候废话连篇,因为同一句话在对话中反复出现。这时候,我认为应该是考验读小说的理解能力了。其实每句话,在任何一个人嘴里说出来,意思都不太一样。尤其是在古龙小说中,那些古怪性格下的人物。所以看似废话的话,也需要好好品味。
其次是古龙的小说的人物没有大起大落,出来就是狠角色。不像另外两位的小说,主角都是从平凡走向人生巅峰的,反映的是成长史。其实,我不喜欢看成长史,我喜欢看力所能及史。
再次,古龙笔下的女性角色很饱满。这应该是古龙有意为之。古龙一生也败给过不少女人,但是在她书中的女人多数都是色相出众,下场悲惨。古龙的书,除了是悬疑类的,也还是爱情类的。几乎都有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只是表达的太过澎湃血腥。
看书就是自己喜欢。文无第一,没必要争谁好谁坏,喜欢就看。不应该把个人喜好强加于人。借用古龙的表达方式来说。
我看古龙的书了。
我知道你看了,还知道你是昨晚看的。
他不光昨晚看,前天晚上也看了。
是的,我天天看,而且看到很晚。
所以你只在晚上看?
tb水漾温柔
最早看的是梁先生的,被其中的诗词吸引的。其次读了金大侠的,喜欢其中对正史的补充及延伸部分。古龙的情节设计,戏剧性强。如果要重读,选择哪位大师的呢?温瑞安的,黄易的,还有其他人的,也读过一些,但不会读全他们的作品。去年暑假,读了几本类型小说,选择这种类型中最好的作者的作品(是网络写作),不想再读其他的网络小说了。尽管保留了两本,反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