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牛牛
我国古代小说经历了六个阶段。
2.
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
主要是先秦的“寓言”(即神话),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擒蚩尤《后羿射日》等。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为笔记小说。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主要作品有干宝《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
4.
唐代出现了唐传奇,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小说有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是文言短篇小说。
5.
宋代出现白话小说—话本,小说才成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
6.
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如玉堂春落难逢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小说集有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7.
明清出现了章回体小说,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一批伟大不朽的小说,如四大名著,另有《儒林外史》《聊斋志异》。
落寞1988
现在所谓的古典文学,也专指优秀的、有一定价值的古代文学作品。“古典”在拉丁文中是“第一流的、典范的”意思。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理论家以古希腊、罗马的优秀作品为典范,称为古典文学。在中国,把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直到五四以前大量的有一定价值的文学作品,叫古典文学。
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语言艺术,是文化中极具强烈感染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文学呈现出多姿多彩、壮丽辉煌的图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因为古典小说是属于古典文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与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区别一致
原贴:中国古典小说
浅黑同学
中国古代说明,晚熟于诗歌、散文,略早于戏曲。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小说一向受到封建正经统文人的鄙视。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中国古代小说,是在封建正统文人“每訾其卑下”的歧视眼光下发展繁荣起来的。这也是一种“逆反”。
中国古代小说起于何时,源于何书?我们似不可拘泥于一时一书,因为小说在叙写技法上,虽不似戏剧那样要求各种文学艺术的高度融合,但较之诗歌、散文要求却更多更高,非一时所能形成,更非一书所能标志,只宜概而言之。我们把先奏两汉看作是中国小说的萌芽时期,实际上是基于我们并不认为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产生符合小说文体基本条件的小说作品。就实际情形而论,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等,都孕育着小说艺术的因素,为小说文体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呈露出了中国小说童年时期便已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别的端倪。不过中国古代早期的小说与历史传记难以截然分开来,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事实。
从后汉至唐代以前,是中国小说的童年时期,或者说是中国小说初步形成的时期。鲁迅先生把唐以前的小说称为“古小说”,这是为了与唐人小说和唐以后的小说区别开来。因为唐人小说是公认的中国文言短篇小说完全成熟的标志,而“粗陈梗概”的六朝小说,显然是不成熟的。可以认为,“童年期小说”与“古小说”就是相似相通的。这一时期的小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强调事物的“真实”而非强调艺术的真实。作品大都不作“幻设语”,作者所写的是作者所相信实际存在的,因此作品大致带有“传景”性质。就志怪小说而论,不是像后来的作者借非人类的故事来反映人世间事,而是确信“阴阳残殊途,人鬼乃皆实有”。从根本上讲,作者还不知怎样做小说,更非“有意为小说”。这种带有原型状态的小说,无疑表现了童年时期的特点。童年期小说以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志人小说和以干宝神记为代表的志人小说两大类别的兴起,既与时代文明氛围和社会习尚有密切的关系,又是萌芽期所孕育倾向的发展的不然,对尔后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与分流奠定了基础,甚至对某些长篇小说的创作也产生了影响。
“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一变”。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角度来审视,唐人小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唐人小说,仅《太平广记》一书收录的单篇就有四十余篇,专集四十余部,约在千篇之数,大体分为两类:一为传奇,一为志怪。唐人小说繁荣发达的原因,除对童年小说创作经验的继承发展外,与当时的政治昌明、文化发达以及科举“行卷”、“温卷”之风有直接关系。
小说发展到宋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是话本的产生。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宋以前小说史,从宋代开始,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短篇小说的沿着它的轨迹发展。这样中国小说史自此由文言、白族两条线索交互发展,它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千姿百态,美不胜收,高潮迭起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地位也越来越高。
就文言短篇小说发展的这一条线,至宋,文言短篇小说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奇体,这是唐人小说的余绪;二是笔记体短篇小立,它是童年期志人小说的演化;三是志怪体,这是童年期志怪小说的延续。宋人传奇小说的成就远不如唐人。“唐人大抵写时事;而宋人则多讲古事,唐人小说少教训;而宋则多教训”。“大概唐时讲话自由些,虽写时事,不至于得祸;而宋时则忌讳多,所以文人便设法加避,去讲古事。加之宋时理学盛极一时,因为小说也多理性化了。”总之,宋代传奇多与历史题材,总体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散金碎玉之作,如奏醇的谭意歌伟、无名氏的李师师外传等。宋人笔记特多,为以前所不曾有过之现象。其中不少为说或近似小说。北宋初期,多记唐五代事,如孙光宽的北梦琐言;北宋中期以后,多记本朝事,如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而南宋人则多记北宋旧年,如周辉的清波杂志等。宋代的志怪小说,“平实而乏文采”,其成就还不如记历史琐闻的笔记,但也有几部颇有影响的作品,如洪迈的《夷坚志》、吴淑的江淮异闻录等。宋人的文言短篇小说的成就虽不甚高,然数量与种类繁多,在小说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而宁人对文言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编辑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太平广记》,北宋初年以前的许多文言短篇小说,多赖以保存下来。
金元时期的文言短篇小说,无论数量或质量都未超过宋代水平。但发展线索未断,且有一些较有影响的集子,如元好问的续夷坚志、刘祁的《归潜志》、淘宗仪的《南村辍耕录》等。
明代的文言短篇小说虽不能与同时代的白话长、短篇比肩,但在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著名的传奇、志怪、清言小说集有:瞿佑的《剪灯新话》、李祯的剪灯余话、邵景詹的觅灯因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何良俊的何代语林等。这些集子中有许多文情并茂的作品。另外,有些散文大家如宋濂、刘基、马中锡的文休中,亦间有日干小说名篇。
以宋初至明末的六百多年间,文言短篇小说大多晋唐,然又无一能逾越于唐。至清代而大变,文言短篇小说高度繁荣,产生了具有世界意义和影响的《聊斋志异》,把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推向了最高峰。“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概括了《聊斋志异》写作与内容两方面的基本特征。《聊斋》的“志怪”与六朝的“志怪”的根本区别在于:蒲松龄的“志怪”而不信“怪”,六朝人则“志怪”而信“怪”;六朝人“志怪”是有竟无意地宣扬“怪”,而蒲松龄的“志怪”乃是有意寓托于“怪”。《聊斋志异》有云:“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聊斋》一出,作出蔚起,虽无一能与之颉颃,但亦各有自己的成就。甚影响较显者有:王士祯《池北偶谈》、袁枚《子不语》(即《新齐谐》)、沈起凤谐锋、满人和邦额《夜谭随录》、曾衍东《小豆棚》等。之后,时治至光绪年间有王韬的遁窟谰言、松隐漫录、《淞滨琐话》和宣鼎的夜雨秋录等。鲁迅评后几种集子云:“其笔致又纯为《聊斋》者流一时传布颇广远,然所记载则已狐渐稀,百烟花粉黛之事盛矣。”另有程趾祥此中人语和贾名的女聊斋等。可见《聊斋》的影响及信作之盛况。《聊斋》风行百余年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相继问世。纪的对《聊斋》颇有微词,谓其为“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訾
(zhǐ底毁)其有唐人传奇之详,又杂以六朝志怪者之短”。(鲁迅语)鲁迅赞评阅微,谓其“隽思妙事,时足解蒉;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雍容淡雅,天越盎然,故后无人能夺其席。”但阅微侧重记事以明理,故事情节不够丰富,人物形象不够丰富,且议论过多,因而缺乏《聊斋》那样浓厚的小说意味,其学述价值高于文学价值。阅微之后,信者亦夥。清人笔记盛况空间,在文言短篇小说中,笔记小说所占比重最大。但笔记中普非全为小说,只是笔记中有不少符合小说要求的作品。它有待我们去鉴别与整理。
我们再从宋代谈谈白话小说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宋人话本的产生带有革命的性质。其积极意至少有以下几点:①由文言到白话,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因而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②作品描写的对象由表现封建士子为主转向了平民,尤其是市民,因而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随之发生了变化。③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小说的基础。枕头人话本的兴起,“实在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鲁迅语)
“话本”原是说话人的底本。“说话”就是讲故事。作为一种伎艺,起源于唐而盛于宋究其渊源则很久远。唐以前的“说话”活动仅限于士大光之间,多半供统治阶段娱乐消遣。到了唐代“说话”作为一种伎艺,有向“市民文学”发展的趋势。因唐人的文言小说、变文等,无论内容和形式,对话本都有影响。
宋代“说话”十分发害遍及瓦子、勾栏、茶楼、酒肄、街头巷尾、宫廷寺庙、府第乡村。这样,便出现了一批专业化的“说话人”,还有编写话本的团体,有“说话人”的行会。“说话人”有专业上的分工叫做“家数”;在“家数”中,影响最大者是“小说”与“讲史”二家,尤其是“小说”这一家。从“说话”到话本小说,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初期,作为“说话人”底本的话本,不是供人阅读,而是为了师徒传授和讲给人听的;编写话本,不是基于文学的目的,而是由于职业的需要。随着市民对文化要求的提高和印刷事业的发达,供“说话人”使用的底本——话本逐渐被加工润色,印刷流传供人阅读坑味了。话本—经公开流传,白话小说也便随这诞生了。从此,也使这种伎艺和话本在一定意义上分了家。
宋元时代,话本多是单篇流传、多出于民间艺人之手,流传于市井之间几乎无一署名,致使不少作品至今弄不清写作的具体年代,尤其是宋元两代更难分辨。于是治小说的人只好把它们眼就一起,统称为“宋元话本”。“宋元话本”到底有多少,至今尚无精确统计,当代学者认为,小说话本共67篇,其中以宋代居多。“讲史”[又称“平话”(或“评话”)]话本。多出自元代,据《永乐大典》目录卷四六记载,共26篇(惜多已失传,今仅存编五代史平话、全相平话五种、大宋宣和遗事和“讲经”话本只是近似小说而非小说,只是对章回小说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
宋代“说话”伎艺的勃兴,与当时都市经济的畸形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从《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梁录和《武林旧事》诸种笔记可以清楚地得到说明。
明代是白话小说谎蓬勃发展的时代。就白话短篇小说而言,明人从三个方面作出了贡献:一是加工润色宋、元、明三代艺术上有缺陷忍气吞声话本,二是搜集整理话本小说集,三是创作了大量的拟话本。明代白话小说(短篇)最繁荣的时期是在万历以后,尤其是南方,都市经济发达,市了阶层形成士大夫生活日趋放诞,因而以反映市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白话短篇小说日益蓬勃地发展起来。最有代表性的集子是洪缏biān(木名)的《清平山堂话本》和冯梦的“三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醒世恒言》)及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清平山堂话本》原分六集共收话本60篇,总名60家小说。仅存27篇。书中多宋元旧作,未加润饰;少数为明人作品。“三言”共收白话小说谎百开篇,其中有经冯梦龙加润饰的话本,也有他创作的拟话本,以明代作品居多。“二拍”则全为凌蒙初创作的拟话本。冯梦龙是一位“全能”通俗文学家,对通俗小说理论也有卓越的见解。他编的“三言”题材广泛、佳作颇多、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艺术上多所创造。从中可以看出宋元明话本的突出成就。“二拍”是与“三言”同时的最早的拟话本集,共收作品80篇。凌蒙初的思想远不及冯梦龙进步,书中糟粕较“三言”严重得多。但在艺术上“抒情写景,如在耳目”。(孙楷第语)
请初“抱瓮老人”从“三言”、“二拍”精选出四十篇作品,定名为《今古奇观》,在“三言”、“二拍”一度失传的情况下,赖此书我们得以了解明代白话小说的基础情况,这个选集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明末清初,在“三言”、“二拍”的影响下,出现了拟话本创作热潮,集子有四十余部。它们的思想与艺术性虽不及“三言”、“二拍”,但去相存精,也还有些作品值得一读,如崇祯年间出版的“天然知叟”的《石点头》、明末清初李渔的《十二楼》、“元亨主人”的《照世杯》、周清源的《西湖二集》、“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等。
清乾嘉以降,考据之风盛行,士大夫不热衷于小说,直到清末,这种现象才发生变化,小说又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明初,《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又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此,中国小说史以短篇小说为主转而进入到了以长篇小说为主的新时期。虽然短篇文言、白话小说一直在按照身的规律发展前进,并且时有佳发,时有高潮,但总体说来,其成就与规模则无法与长篇小说相比拟。“四大奇书”在所属各类题材中独占鳌头:《三国演义》既是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历史小说的典范;《水浒传》既是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的巨著,也是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西游记》既是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神魔小说的典范;《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写世情的长篇小说又是第一部由文人独力创作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它们各自开创了一个长篇小说的创作领域。“四大奇书”的巨大成就深刻地影响着长篇小说的创作,以至形成了长篇小说创作的几个系列:《三国》系列、《水浒》系列,西游系列,《金瓶梅》系列,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影响着文化思想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清代乾隆年间,《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两部长篇巨著问世,两世之前,中国小说史上虽不乏讽刺之作,但却没有一部称得上讽刺小说的样板,所以鲁迅对儒林小史的好评特多:“《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蹙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三篇)《儒林外史》在“四大奇书”之外,另辟了一条蹊径。它不仅直接影响了晚清谴责小说的创作,也影响后来鲁迅的杂文。至于《红楼梦》的成就和影响就无庸多言了。无论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中国小说史和文学史上的巅峰,也是世界文学中的名著。它的巨大成就,可视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现实主义创作艺术的光辉总结。如果说《三国》、《水浒》、西游在民间影响极大,而儒林、《红楼》的影响则在士大夫之间。尤其是《红楼》的读与讲,则早在士大夫中成为了一种习尚和时髦:“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相互理解在。”这说明在清代知识阶层中不仅有一股“《红楼梦》热”,而且还把是否通《红楼梦》当成了衡量一个人学识高低的标准。在《红楼梦》尚未西世时就有人评点,两百多成来,评论者比肩接踵,续作汗牛充栋,其研究者之多,研究成果之富,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对《红楼梦》的研究,早已形成一种学派——“红学”,而今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这是中国的人骄傲。
《红楼梦》之后,由于时代的原因,小说创作走向了低谷,至晚清,小说才又繁荣起来。由于清廷的极端腐败,社会处于了大变革昀时期;小说理论高度发达,众多杂志创刊问世,印刷事业也发达兴旺,是为小说提供了创作面世的便利条件。据近人粗略统计,晚清长篇小说当在千种以上。“四大小说家”(李伯元、吴yiàn(足企也)人、刘鹗、曾朴)中,仅李伯元、吴(这个字打不出来)人二就创作了长篇小说数十种。晚清小说不论内容还技法,都有许多新因素,体现了变革时期的特点。对晚清小说的研究与整理,阿英(钱杏顿)先生贡献最大,魏绍昌先生也作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从总体上讲,较之明代和前清小说的研究,似乎显得还很薄弱。可以纪的是“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综前所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大体是:宋代以前,是文言短简小说的单线发展;宋元时代,文言、白话、长篇、短篇、多线发展,呈现出多资多彩的状态
原贴: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
Emily's ki
2、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故事初具小说规模,构成了小说的雏形期
3、唐传奇的产生,把文言短篇小说推向成熟。
4、宋元说话艺术,把白话小说推上发展之路,使白话小说从此成为主流,而且把史传体与民间说唱体结合起来,为古代小说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天地。
joannawang
1.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
2.
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
主要是先秦的“寓言”(即神话),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擒蚩尤《后羿射日》等。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为笔记小说。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主要作品有干宝《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
4.
唐代出现了唐传奇,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小说有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是文言短篇小说。
5.
宋代出现白话小说—话本,小说才成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
6.
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如玉堂春落难逢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小说集有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7.
帅气小南南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
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 主要是先秦的“寓言”(即神话),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擒蚩尤《后羿射日》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为笔记小说。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主要作品有干宝《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
唐代出现了唐传奇,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小说有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是文言短篇小说。
宋代出现白话小说—话本,小说才成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
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如玉堂春落难逢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小说集有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dingdongra
吴祖缃先生的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新选入1995年版高中第五册课本,在人教版初高中全套语文教材中,从宏观上评论文学现象的文章仅此一篇,所以值得重视.文章的题目概括了评论的范围,即我国古代小说,重点是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文章第一部分论述发展,溯源导流,线索清晰;第二部分评析"规律",据史立论,要言不烦.
写作特点主要有四.
一,评论精当,一语中的
文学评论要以科学的文艺理论为指导,提出评论者的观点.观点新颖独到而又持之有据,评论才有价值.本文的价值,正在于作者对所评论的文学现象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评析精当,往往一语中的.
关于我国小说的起源,有人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鲁迅先生则认为劳动者休息时"彼此谈论故事,正就是小说的起源".作者则明确指出:"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
对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一般评论者认为这时小说已"初具规模",是我国小说的"雏形".作者则认为:"'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是作为史实记载下来的",还算不上真正的小说.
再如,"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像虚构和讲求文采","历史小说走宋代传奇的路子……,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生活的道路"等,都有作者的真知灼见在,而与以往文学史中的观点不同.如《金瓶梅》因有较多的猥亵描写而长期列为禁书,直到80年代才有较深入的研究.作者不仅说它"显示了现实文学的长足发展",而且拿妇孺皆知的《红楼梦》作比较,认为"红楼梦的道路,是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这就使读者明确了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地位.
在对小说发展源流考察的基础上,作者归纳出4条规律.这是对文学现象所作的理性思考,使文章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而更具有指导的意义.
二,论据典型,以一当十
从文章题目的论述范围而言,可以写成一部专著,作者却大题小作,以简驭繁,仅用4000来字就说清了问题.其原因一是阐述论点精练简洁,要言不烦,二是选择论据少而典型,以一当十.
作者论证第1条规律―――小说来自民间,反映人民意愿时,主要举《三国演义》为例.在这部文人创作的小说成书之前,早有民间的话本三国志平话等在流传. 以《三国演义》为例证明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予,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并由此引申出中国古典小说重视情节,也是保留了民间创作的特点而形成的,还拿这一点与外国小说作了对比.
论证第2条规律―――中国古典小说受史传文学影响,举《水浒传》为例.先引刘知几的话,指出史传文学的经验是"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再说民间文学写人往往是好坏分明,坏人无好处,好人无坏处.经过比较,指出《水浒传》是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古典小说,它写人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最后指出《水浒传》使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推进一步,而后才有《儒林外史》《红楼梦》.
论证第3条规律―――小说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主要举《西游记》为例.先总述书中所写神怪境界,唐僧的"八十一难"等情节都是现实生活中有的.再举两个细节具体说明,一是"小子国",有太监高采为现实根据;二是书中所写魔怪从神佛处来,有锦衣卫的横行霸道为现实根据.再总述"一部《西游记》……正是辛辣地挖苦与讽剌了神佛即现实统治势力".最后说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表现的民族感情,正统观念,也都是现实的反映.《西游记》在我国古典小说中,是最富于幻想而似乎远离现实的,证明了《西游记》也立足于现实,其它为群众热爱的小说就更不用说了.
论证第 4条规律―――小说受封建统治文化的压迫摧残而发展极为艰难,作者没有举具体事例,只概括列举两种文化现象:一是"许多伟大作家生活,创作条件都全无保障 ".读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想起"举家食粥",贫病交迫,英年早逝的曹雪芹.二是"许多伟大的作品不知道作者是谁".读到这里,我们也会想到《金瓶梅》的作者至今还无定论,对《西游记》的作者也时有异见.从这两种文化现象,作者"感受到封建文化对小说创作的残酷扼杀;"感觉到那些现实主义大作家和他们的不朽作品的崇高可贵."
文章这一部分论述4条规律,主要举了三部小说为例,可以说少到不能再少,而每一个例证都充分证明了作为分论点的一条规律,论据十分典型,论证十分有力,真是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三,纵横交织,结构严谨
文章形式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这篇评论的内容是要从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这就决定了它的结构形式.论述发展历程,追根溯源,再顺流而下,按时间顺序,呈纵式结构;概括规律,则取并列式,由主到次,一一道来,呈横式结构.这样,全文纵横交织,经纬互补,结构严谨,线索清晰.
课文第1―7段为第一部分,依时间先后论述小说的发展源流.
第一段明确指出我国小说的起源是神话传说而不是别的,并对神话与传说的区别作了界定:"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
第2 段指出魏晋南北朝出现的志怪,志人小说只是记录史实,严格地说还不是小说创作.第3段先引用萧统文绚序为文学下的定义,再论述唐代应运而生的传奇小说已脱离了历史领域,其代表作长恨歌传李娃传等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其特点虚构,想像正是"事出于沉思";而讲求文采,则正是"义归于翰藻",因而唐人传奇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4段指出宋代小说"没有什么虚构和富有文采的创作加工",可以说是古代小说发展的低谷.后来的历史小说"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
第5段论述话本小说的兴起以及话本与小说的不同风格.话本"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跃的人物性格见长";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则是经过文人加工进行再创作,而专供人阅读的小说.
第6段论述明清时期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以其代表作《金瓶梅》为例,论述其写平凡人和生活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开创意义.《红楼梦》就是沿着《金瓶梅》开辟的现实主义道路,而"走到一个辉煌的顶点".
以上6个自然段,从小说的起源,雏形,写到成熟,中落,再发展而达到高峰,评述了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脉络及特点,简洁明了,线索清晰.这一部分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述中有评.第7段用"大致就是如此"作一简单小结,以过渡到第二部分.
第8―16为第二部分,分述4条规律.第8段承上启下,作为过渡.
第9―11段论述小说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第12―13段论述史传文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
第14―15段论述中国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小说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的.
第16段论述中国小说受封建统治文化的摧残,发展极为艰难.这一段写得言简意丰,戛然而止.
上述4条规律的论述,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先评后述,以论带叙.一条规律就是一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论述得有理有据,条理分明.
四,字斟句酌,分寸恰当
与写评论一部文学作品相比,对文学现象的评论是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批评活动.因为文学现象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评论的对象是我国古代小说,从上古神话到清末名著,上下数千年;范围包括"笔记",传奇,话本,演义,"拟话本",章回体等多种小说样式,具体作品更是浩如烟海,何止万千.要评论恰当是很难的.作者凭借深厚的语言修养,精练而恰当地表述了自己从长期研究中获得的真知灼见.其语言的特色主要表现为:10准确周严.如第1段说神话与传说"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这句话强调两者的"同",同到难以分辨.但两者毕竟有"异",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
作者用"很难"和"确切"对"划分"严加限制,就不致造成自相矛盾.
又如第14段说"中国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小说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否则就没有生命力."有了"为群众长期热爱"这个限制性短语,就把论述范围缩小到少数优秀小说,而把多数小说排除在外.在"立足于现实"之前又加"多是"一词,使这一论述更为严密,无懈可击.
再如第15段论述《西游记》中的描写,两次用"不是没有现实根据的"这种双重否定的句式来减轻语气,就比直说"有现实根据"显得分寸恰当,留有余地.
20简洁明了.评论语言多用判断句,为求严密,句式往往较长.作者却常用短句就准确表述了自己的看法.如:
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
"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
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像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
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
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
史传文学不是源,而是流.
正是作者立足于现实的创作精神,才使作品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这些话都说得语气肯定,简洁明了.正因如此,才使这篇评论有如此巨大的容量
Celine雯
我也说得不太清楚,毕竟这两年才成为磁铁的。
1.电工阶段。这是主要阶段,是刘慈欣在娘子关电厂的时期。许多作品都是在这阶段创作的。
2.电厂关闭。三体三应该是在这一段出来的。
3.得奖后阶段。就是得了雨果奖之后,2015年8月多。
三姑娘
正如吴博士所言,BL漫画是一种次文化,就算喜欢日本流行文化、喜欢漫画的人,都不一定知道BL漫画是怎样的。自己不是个"专业"的BL漫画读者,谈不上有什么别有见地的东西,只是希望为读者提供一个BL漫画的背景、发展概览。至于深入去阅读、思考、剖析这些文本,这工作请各位读者亲身去做了。
BL漫画的"BL",是"Boy's Love"(或有时忽略文法问题,直接称"Boy Love")的缩写。但这就是否等于"男同性恋"或"男同志"?笼统来说,也许可以接受,但这称法并不准确,较好的译法是"男男漫画"。"BL"这名称并不代表它反映、探讨、呈现真实的男同性恋(Gay)世界。BL漫画是以女性读者为对象,属少女漫画的一支。
BL漫画的冒起过程
要说BL漫画的起源和发展,有不少人会70年代中的同人志展销会开始。这个论述是有根据的。70年代初,日本漫画的少年、少女分工被稳定地确立,像"24年组"(包括萩尾都望、竹宫惠子、山岸凉子、大岛弓子等)的女性漫画家,打破了男性漫画家的主宰体系,画功、人物造型、故事上亦确立了新的风格,创出多以性征未分化的少年作主角的"新浪漫派",种下了"少年爱"漫画的种子。"少年爱"是指青春期或前青春期少男之间的强劲关系,故事特征是不安的、富浪漫想象色彩的、柏拉图式的,今天人们已不再使用"少年爱"这叫法去标榜、称呼一部作品。而少女漫画亦多以较可爱的人物造型、纤细的线条、着重内心戏等特征,与少年漫画分庭抗衡/各攻其地,这时候的少女漫画产量非常巨大。
及至70年代中、后期,同人志即卖会出现。同人志是指有共同兴趣的人自资出版的书籍,以漫画为主。由于同人志脱离商业架构,限制较少,自由度大,因此作者可以绘画许多题材,亦可以把原著进行改编。
在这个自由的环境下,爱看少女漫画的读者便抵不住发痒的好奇心,尝试亲自动起笔杆来。受到少女漫画里人物纤嫩造型、角色间细腻关系的洗礼,这种模式已深入少女们的心中。实际上,这本身就是不少少女所建构出来的关系模式,这个建构工程正是由女性的少女漫画家主力负责。然而,眼看另一边,当时的少年漫画却是刚阳气得很,女性多是放进去充当花瓶、陪跑的位置而已(现在的也是)。
好了,到这里,试想像,假若将少女漫画的人物造型、性格和关系模式,放进少年漫画里,加起来会得出什么?就是一个"BL"的模式了。这个模式的同人志,在80年代初期开始的日本,就有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像圣斗士星矢、男儿当入樽等,自然成为改编成BL同人志的目标了。这些早期的BL同人志,并不着重在色情方面,露骨的描写欠奉,主要是以刻划内心为重,即使剧情上的发展,目的仍是去写出角色的内心情感。
日本的同人界对商业界影响颇大,同人的"大手"可以跃进职业漫画家之列,而职业漫画家亦会受到同人作品的相互影响。1989年,绘画同人志晋身职业界的尾崎南,推出了BL漫画绝爱1989。BL漫画正式打进主流市场,少女所建构的男男恋爱世界,正式发展成为少女漫画中的一支,并在90年代初、中期持续蓬勃。
BL漫画以男与男相爱为主线,当中可以有校园、家庭、办公室等背景舞台,亦可以是虚构的时空。人物关系多是从小认识的朋友、同学、师生、同事、上司下属,甚至兄弟或表兄弟等,发展出超友谊关系。故事的叙述多是从内心的矛盾到误会。有些故事里含有不明显的性爱指涉,又或聚焦于性行为(这种是BL-H),这些作品中的性爱亦与异性恋漫画相似,被视为确定两人的永久相恋的关系。亦有些故事只以纯爱,用暧昧、温馨、含蓄的方式表达两个人的关系,感情描述细腻。
传入香港的情况
BL漫画最早于70、80年代相交之际传入香港,然而,当时的BL漫画只属很少数、很边缘的漫画种类。问津的人不多,并以纯爱为主。80年代中开始渐多,悄悄地走上趋向流行的方向。自90年代中至2000年,特别是90年代晚期,最为炽热。曾有修读日本流行文化的同学做过调查,发现在香港里,有看BL漫画的人大部份是由90年代开始看BL漫画。
BL漫画主要由台湾出版社翻译和出版。主要的出版社包括东立、尊龙的玻璃馆系列、典亚的逗心系列(B&B Comics)、一代会聚。此外,大然文化的花音系列和林立都曾出版相当多的BL漫画,不过大然文化和林立已经结业或改组。香港的漫画店一般是透过香港代理商"豪新"订购台版漫画。
在香港流行的BL漫画一般是以单行本为主。以漫画杂志形式出现的BL漫画为数并不太多。早期的BL漫画比较长篇,一套十余集。故事性较强,以纯爱为主,描述男男感情。后期的BL漫画越多越来是以短编一集完的形式出现。描写的情节简单,但题材内容多样化。当中亦有揉合性爱描写和色情场面,有个别的作品甚至加入强暴、乱伦、SM等概念,这个分支可以称为"BL-H"(H就是色情之意),甚至在当中再分出"激H"类别。因为即使爱看BL漫画,也不一定接受"激H"和"H"的,这样分门别类是有需要的。而BL漫画的读者主要以租借的形式取得阅读机会,时常会购买的人相对少得多,漫画铺一般亦不会多入货,除非有客人要求代订。然而BL漫画的货源亦较有限。
在香港,BL漫画的读者几乎清一色是女性,当中以女高中生和预科生为主。然而,BL漫画并不能说十分流行,只是一个有一定支持者的次文化。BL漫画的流行程度,难以与一般少年、少女漫画相比拟。即使爱看漫画的人,亦有许多不会看BL漫画,甚至表示反感。而香港的法例亦规定凡是BL漫画都会被列为18禁,需要包上封套和加上警告字眼。
不是禁忌的心镜
如果问及一个"腐女"——即是爱阅读BL漫画的(女)忠实读者——为何喜欢看BL漫画,通常你都会碰门钉,只会得到"喜欢就是喜欢"、"没有讨厌的女人"、"我觉得好看啰"之类的答案。这是正常的。一个喜欢某事物的人,思潮里正浸着感情的梦幻浴,又如何给你有系统的、理性的分析和解说?
由此可见,用访问等方法去研究BL文化是难以有成效的。换着一些站在道德高地的什么社或传媒,就会得出"荼毒论",加以卫道批判。然而,若我们从BL漫画的发展脉络来看,就会发现腐女喜欢BL并不是这么一回"离经背道"的事。
首先,故事的主线是男与男之间的情爱发展。这种发展与其说是从该角色的剧情发展出来,倒不如视为由女性作者所操控下的产物更适合。殉情记一类故事,在不可以相恋的枷锁、诅咒下,超越这些界限相爱,永远都是这么动人。可是今天社会环境已愈来愈开放,男女之恋已不再有这么大的阻力。女孩再像小甜甜般冒出一对泪汪汪的闪亮珍珠大眼,去撒男孩的娇,会被觉得虚假和不坚强,"扮弱柳争取公子的爱慕,无进步",连女性自己都瞧不起。相反,仍然受到歧视的同性恋族群,就成为试炼真爱的场地。
不过,腐女只是一般生活正常的女孩,只要收起私密的BL漫画(都市里绝大多数人总会有私密的一面),就与社会上的"标准人类"无异,因此漫画中所呈现的,亦不见得与现实中的BL有多象真,主要只是抽取了所听闻的刻板印象,再加上自己的幻想。否则的话,腐女们若真的了解男同性恋,就不会用"异性恋中的男方"、"异性恋中的女方"和"像男方的主动"、"像女方的被动"这些异性恋的思维,去理解和建构"攻君"、"受君"系统,而可以直接用较准确的"零号"、"壹号"这同志世界的语言。当"受君"的男生,亦不用变成一个"有阳具的女生",连外貌、性格、心理也女生化。
这是其中一个例子,可以看到女作者所安排的一段爱,确实往往与真实男同性恋有着明显的出入,亦脱离不了异性恋的典型男女模式。女作者安排这个男与男之间的情爱发展的故事,相比歌颂男同性恋,作者更大的目的是歌颂一切禁忌的、破戒的爱情。这种爱情可以超越性别、超越身份、超越躯体......因此即使要从肉体上作浴血的牺牲,或是神性上的烟灭,角色都会一往直前,在所不惜。真实的男同性恋者,也往往有许多附出和牺牲,但BL漫画里的牺牲,往往是经过文艺手法的修饰和悉心安排的。
女作/读者的安全距离
既然是这样不现实,难怪BL漫画曾在日本和香港、台湾等地风行过,却不见得在那段时候有什么女生因为看了BL漫画而变成同性恋者。但对同性恋者投以更大的同情,减低对同性恋者的歧视,则是BL漫画正常的"影响"。
少女歌颂"超越一切、牺牲一切"的爱,是拆解她们阅读BL漫画的第一层面。特别是BL的改编同人志,原著中可以克服万难的澎湃友情,变成爱情后其力量应是无可阻止的,合乎女作者们创作出"超越一切"的爱之期望、憧憬。但,为什么要是"男男"?难道"女女"不可以吗?
这方面的解说也许会有些争议,或者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绘画"男男"而不是"女女"的一大主因,是因为这为女性的作者及读者提供了距离感、安全感。不要忘记,不论漫画里的故事怎么发展,真正的观看者是那个不在现场的女生,那个作者或读者。观看着女性的躯体在恋爱、缠绵,倒不如观看"他性别",这比较安全。故事里通常没有重要的女生出现,有的话亦多是担当协助两个"男男"主角的角色。
即使有读者把性幻想投放在其中一个主角中,但因为性别的明显不同(角色拥有阳具,自己则没有),使她们即使如何把幻想投射,也可以保持安全感,也不会使自己的日常生活里,有甚么混淆的危险。
此外,男性观猎女性的胴体就多了,反过来的机会却极少。女性在BL漫画里,可以观赏美型的男性。如果属H系(色情系)的,则更有机会在精神上,作出平日被社会抑压着的性的宣泄。同时,对男性观看女性唱个反调,也是一种小小的反抗,平衡一下吧。当然,这反抗是不完整的,在BL漫画里的世界,仍是"攻受式"的异性恋观为蓝本。
腐女小众文化
理解了BL漫画背后的世界和意识型态,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何会有"腐女"这个族群。透过阅读BL漫画,腐女的确可以把被社会紧紧压抑的性欲望舒缓一下,有机会去在充满教条的社会下说性。虽然腐女不一定会在口里说认同这一点,甚至会说:"我觉得与性无关啊!纯粹是好看!"但BL漫画提供到这个宣泄的小小缺口,并造出一个暗自抗衡男性观赏女性霸权的机会,确可从心理学上理解到。
因此,腐女的阅读是这个社会环境下,一个颇正常会应运而生的小众文化或"次"文化。在这社会的重重规限下,当然只可以是小众;但亦正因这社会的规限和性霸权(包括男性霸权、异性恋霸权),才会出现腐女的阅读。
愈是站在道德高地,作出像"明光社"式的指责,便愈是不能看清和解决问题。腐女文化,不一定完全是所谓"健康",不一定对人不会有"负面"影响。但愈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地骂,不了解他们的实际、她们的核心,就只会愈从误解中出发,另腐女们更不满,反弹更大。腐女们甘心自称作"腐"女,但不代表她们希望被进一步歧视和歪曲,被进一步以偏见来打压。
今天,BL漫画的热潮已比全盛期退却了。色情化的问题,并不是BL漫画中独自出现的,要理解它,则是另一个话题,而且应与其它日本流行文化的H化一并处理。然而,对于"激H"、"娈童"的BL漫画,确是有不少腐女都反感的。就算不反感,就算这些也爱看,亦不代表她们是"腐坏",也许只是除上文所述的以外,再加强性方面幻想(而不是真实)的宣泄而已。那么,"激腐女"看了"激H"的BL,当然不应——像大学线认为须要的——自责。
最后,也略略一说同性恋者对BL漫画的态度。我对同性恋者的角度认知得比腐女的角度更少,在我看来,同性恋者——特别是男同性恋者——对BL漫画真的不太投入。也许漫画里充满实际上是异性恋的恋爱模式,不合同性恋者的个人经历和口味吧?然而,对于能有正面看待同性恋的作品,他们也是欢迎的。这个社会给同性恋者的空间,实在是太少了。
推荐阅读的BL文本
あべ美幸:微忧青春日记
微忧青春日记是あべ美幸最著名的作品,属于纯爱BL漫画,当中没有任何的色情、H场面,但能流露细致的感情。故事以校园生活为背景,描述两个男生的爱情故事,温馨有趣,令人会心微笑。如果读者从来未看过BL漫画,或对轻微的色情也不能接受,那么微忧青春日记是你了解BL漫画的最佳选择。
尾崎南:《绝爱》
尾崎南可以说是(商业)BL漫画的始祖。《绝爱》的出现,奠定了BL漫画在少女漫画旗下,占着的一个位。《绝爱》以男男相爱为主题,描述两个身份悬殊的人相爱的故事,"攻君"因误当"受君"是女性而爱上他,但当"攻君"发现真相后,无论甚么限制都挡不住他的猛烈爱火,疯狂追求。故事感人而凄楚。
森本秀:战栗情人不设防
森本秀的作品多数是长编的纯爱BL漫画。著名的作品有战栗情人不设防(全套共19集)和《仁兽芳烈传》(全套共13集)。其中战栗战人不设防甚受欢迎。故事发生在未来世界的一队舰队中,石川悠和岩赖基寿是上司下属的身份,相爱而不敢言明。漫画里含有性的指涉之场面,但色情成份不多。
罗川真里茂:《纽约纽约》
《纽约纽约》是典型的BL故事。全套四集,以纽约为背景,描述两个男子从邂逅到相爱直到生老病死,仍至死不渝地思念对方。当中的误会、家庭和社会压力、遭遇......与现实逻辑较为吻合。故事性很强。能反映同性恋世界的价值观、爱情观和生活方式等。故事的末段,以男主角安祥逝去,由爱人的灵魂牵着他的手共赴天国告终。当中含有小量性的指涉之场面,但仍以爱情描写为主。
小女巫晶晶
最早起于秦汉时的史书人物传记
之后经过很长时间的孕育,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小说初具规模。这一时期的小说就其内容,大体可分为“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两类。如《搜神记》、《世说新语》
唐朝出现了唐传奇,是从“志人志怪”中演变发展而来。
宋朝出现了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是以唐传奇为基础,由评书一类发展完善而成。
之后就是明清经典名著小说(如四大名著),其实经典名著除《红楼梦》外严格来说小说性质并不明显,它的历史性和神话性太过于强烈。相比之下《金瓶梅》的小说性质到是十分明显,可以说之后的《红楼梦》都或多或少受到《金瓶梅》的影响,虽然此书过于描写色情,但应该承认,表现当时人的性取向也是小说作者的一个宗旨,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闫 艺
说修真划分:
修真界:筑基 辟谷 金丹 元婴 分神 出窍 合体 渡劫 大成(这个是比较普遍的)
成仙:凡仙、天仙、金仙、大罗金仙、玄仙、仙君、仙尊、仙帝(写仙界小说的大多都有这个划分- -)
现实修真划分有2种:
境界: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还虚合道,破碎虚空.
五仙说(这个是最早最古老的说法):鬼仙,人仙,地仙,天仙,神仙.
人仙-筑基 辟谷 金丹
地仙-元婴 分神 出窍 合体 渡劫
天仙-大成 进入仙界 凡仙、天仙、金仙、大罗金仙、玄仙、仙君、仙尊、仙帝
圣人-成圣者,不入量劫(就是说,仙人也会死,圣人永远不死,不过他们和死了差不多- -)
丑小鸭
首先,从文化学角度关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显示出宏观论旨和对古典小说研究把握的新角度、新立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运用繁新的研究方法对古代文学研究领域进行全新的观照,已经成为该研究领域的主流趋势。文化学的概念由德国学者皮格亨于1838年首次提出,主张建立专门学科进行文化研究;英国学者泰勒于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是文化科学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正式开辟了人类文明的又一全新的研究领域。但是西方文化学研究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大多是原始部落及原始文化。因此,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引进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也有了充分的证据和理由:即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分析,从中探析文化的本体存在,以及文化生成之后的发育、发达、变异、衰落的运行轨迹。正如杨义先生所说:“世界上没有真空状态的文化运行。”它的运行和操作必须依赖一定的物质媒介作为依托和载体,这种依托和载体除了历史典籍之外,剩下的就是古代文学作品;当然,古典小说就是其中之一种。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史论不仅将文化学方法带进古典小说研究领域;并且,文化有着传承的生命过程,小说范式也会在不同的时代发生大幅度的实质性的转型,通过对小说创作历史的研究,渗透对中国文化传承的相关性研究,揭示中国文化在小说中的张力和表现。再加上论著的从点到面,再到发展脉络的网状构图的写作形式,为该书的论旨增添了厚度和底气,体现出作者学识渊博的一面。
其次,从叙事学角度关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显示出该书对小说作品本身的结构和审美观照。热拉尔·热奈特叙述话语列出五种重要的叙述分析门类,包括次序、延续、频率、心境和语态;兹韦坦·托多罗夫叙事作为话语一书将话语手段分成三个部分,即叙事时间、叙事语态和叙事语式。以前对于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研究并没有涉及到上述叙事学的各个方面,足见研究领域的单调性和传统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古典小说没有这些方面开发的潜能和优势,这在杨义的这本著作中就得到充分地体现:对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性作品的叙事方式、叙事谋略、叙事智慧、以及叙事的审美功能等都作了或宏观、或微观的阐述和解析,足以让中国小说叙事学大放异彩,让读者大开眼界。很难想象作者对每部涉及的小说作品的叙事形态所表现出的高度把握的智慧以及对小说叙事本身做出的审美妙悟,都体现出游刃有余的研究和著作的功力。
原贴: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
行走的驴
目前常说的奇幻小说,大致可分为西式和日式两类。
西式奇幻根源最深,从魔戒之王上溯到亚瑟王与圆桌武士,再到希腊、北欧古代神话,处处都有西方文化的烙印。这种文化体系与中国差异甚大,许多地方几乎无法沟通。由于文化背景所造成的观念隔阂,中国读者接受起来稍嫌费力。但是,说到对英雄的敬佩,对英雄主义的追求、赞赏,全世界都是共通的。
西式奇幻,通常分为“主流奇幻类”(Hign Fantasy)和“剑与魔法类”(Sword & Sorcery)两种,前者比较注重文学性(如魔戒之王),后者则多偏重于冒险、战斗,更象是“动作片”。
日式奇幻,实际上是西式奇幻和日本文化结合的产物,而日本文化中又有中国文化的血脉。因此,比起西式奇幻,日式奇幻更容易赢得中国读者的亲近。再加上精彩动漫的辅助推广,日式奇幻很容易就在中国闯开了一条路。
日式奇幻,绝大部分是日本武士道精神、西式奇幻故事、中国谋略智慧的结合。文化根基较弱,但娱乐性强,人物塑造往往非常炫目。
一些恐怖小说,以现代生活为背景,加入吸血鬼、狼人、鬼魂等元素,勉强可归入奇幻类,或归入奇幻小说与恐怖小说交界的边缘幻想类。
所谓“历史架空”小说,通常是虚构出一个世界,或是一段历史,然后以此为基础创作传奇故事,其中魔法、巫术、神怪内容并不多,基本采用历史小说的手法来写,人物能力也通常不超过正常人的极限。这类小说的“可能性”虽不大,“真实性”却较强,算是奇幻小说与历史小说的交叉类别。
--------------------------------------------
魔幻小说绝不是指“魔法幻想类”,而是有完全不同的定义,与一般人想象中的概念相去甚远。
魔幻小说,即“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是主要出现在拉丁美洲的一种文学流派。这种流派的创作手法,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迷离恍惚的幻觉结合在一起,通过极端夸张和虚实交错的艺术笔触来网罗人事、编织情节,以图描绘和反映错综复杂的历史、社会和政治现象。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往往采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变幻想为现实而又不失其真”的手法。典型的魔幻小说,其显著特点是:给现实生活变形;加入神秘、神奇甚至古怪诡异的内容;具有强烈的社会矛盾、政治斗争内涵。
如果说现实主义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那么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以比喻为社会的一面哈哈镜。虽然它蒙罩着一层神秘的外壳,但仍然是要描写现实世界。只不过,它没有采取写实手法,而是采用夸张、讽喻的方式。
魔幻小说与其他三类幻想小说的最大区别就是,它必须以现实为基础。它的“幻”是为了增加神秘气氛、加强讽刺意味,内核仍然是真实生活。
例如,著名魔幻小说《百年孤独》,如果去掉其中“幻”的内容,完全可以跟《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等作品放在一块儿。
在《百年孤独》一开始就写到,吉卜赛人抱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跟在那两块魔铁的后面乱滚”;吉卜赛人带来了磁铁、望远镜和放大镜等“新鲜玩意儿”,但是两块磁铁要用一头大骡子和一群山羊来换,放大镜又要用两块磁铁加上三块金币。为了看一下从未见过的冰块,居民们每人要付五个里亚尔,摸一下价钱还要加倍。
看过全书,再回看这段情节,就能明白这根本不是在写吉卜赛人,而是隐喻殖民者对贫苦人民的搜刮。《百年孤独》中,这种带有强烈讽喻意味的情节比比皆是。
因此,魔幻小说,根本不是娱乐性小说,而是外表夸张、内涵深刻严肃、反映社会问题的现实小说。
原贴:中国古典小说
zhangzhong0602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四大名著之【水浒传】
施耐庵(1296年-1370年)中国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出生于江苏一代,兴化白驹场人。关于他的生平资料正确性有所争议,也有查无此人之说。主要是水浒传一书作者素有争议,有一考为该书根本非施耐庵所写,而是罗贯中所写。在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水浒传》中,将作者写做施耐庵和罗贯中。
四大名著之【西游记】
吴承恩(约1504年-约1582年)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将近80岁。
四大名著之【红楼梦】
在20世纪初,「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曾经引起中国学界的争论,这个争论至今仍然存在。大致上可分为二说:一、红楼梦是由曹雪芹所撰写的;二、红楼梦的作者另有其人。
至於红楼梦本身则在第一章中说:这个故事真正作者已不可考,是由曹雪芹传抄、批阅及增删数次而成。一般而言,认为曹雪芹是本书作者是比较主流的看法。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祖先原为汉人,后入旗籍,为正白旗。中国清代著名作家。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高鹗(约1738年 - 约1815年),满族人,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祖籍辽宁铁岭,著有《红楼梦》后40回续书。
原贴:中国古典小说
lyna
1.起源:神话传说。
2.发展: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上述两个阶段中,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
3.成熟:唐代传奇。脱离历史而成为独立的文学创作。其中继续发展:宋元话本小说、演义小说。
4.顶峰:明清文人独立创作,写平凡的人和事。
glory
修真的境界共分为以下几种:淬体、练气、筑基、虚丹、结丹、金丹、元婴、婴变、练虚、出窍、分仙、合仙、化仙、洞虚、洞真、大乘、渡劫、伪仙、散仙、真仙、地仙、天仙、玄仙、金仙、混元、分神、合神、化神、伪神、真神、下神、上神、地神、天神、王神、皇神、帝神、尊神、祖神。
无双
列异传
博物志
玄中记
西京杂记
神仙传
抱朴子
语林
搜神记
拾遗记
甄异传
志怪
灵鬼志
郭子
搜神后记
世说新语
幽明录
异苑
妒记
齐谐记
洛阳伽蓝记
集异记
述异记
俗说
冥祥记
续齐谐记
小说
续异记
录异传
杂鬼神志怪
冤魂志
集灵记
旌异记
启颜录
子不语
阅微草堂笔记
夷坚志
原贴:中国古典小说
榴槤可麗餅
中国人似乎热衷于修仙,从古代基本上每个朝代都有几个帝王追求长生不老炼丹之术,最后当然是没有成功,修仙或许就是代表如何获得永生,追求肉身不死,从秦始皇时期就开始有,然后修仙这种说法在史书上频繁的出现,他是一种功利性的行为,表现了一些人的贪婪,我们经常把修仙和神仙做一词,修仙成功之后就会变成神仙。
一、成仙是道教的专属仙在最初的时候和长生不老有一定区别,仙代表是脱离肉体成为神,而长生不老还是凡人,只不过容颜永驻而已,修炼成仙,表达的是道家自由洒脱的情怀,仙等于又不仅仅是长生,就像秦始皇等几位炼丹的皇帝,他们追求的就是长生,而仙是更高级的进化,仙肯定不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的,历史上记载的成仙者大多都是神话故事里的,通过一些方法获得长生,其实现代人也有这样浪漫的思想。
二、修仙的神秘性在我国修仙文化中,各门各派都保有一定秘籍,一般来说,修行者都采用避世的方法,远离人群,保持自己的神秘感,也就是说修仙者会脱离社会,他既是一种很神秘的东西,但是他同样也是一种特别的东西,修仙者也需要通过观众来展示自己的成功,证明自己秘术的权威性,他们不常常出世,但是也与世俗产生了联系,他们是相对应的关系,有了世俗才体现出修仙者的神秘。
三、修仙者脱离社会如果一个人修仙成功,那么他就会从家族脱离出来,从社会中脱离,修仙大多还是出于天子对长生不老,永保皇权的目的,所以对于部分修仙者来说,他们并不想和社会脱离,反而要达到自己控制的目的。
孜然的枯茗
我认为世俗的习武的武者划分是:外劲-内劲-化劲-先天-天人
外劲(习武高手)、内劲(武学强者)、化劲(武学大师)、先天(武道宗师)、天人(陆地神仙的神人)。
虽然说殊途同归,习武入道有一线渺芒的机会,但更高的境界却限于功法和传承的缺失,天人境已经是世俗中的武者所能修练到的最高境界。
我认为比较成熟和正统的修仙(或修真)体系应该是:
练气期(吸纳天地灵气,入体化为元力,寿元可达至百来岁;丹田为气状,初步掌握灵气术法运用,已具备神识,不能辟谷,体内元气并不能支撑太久的御剑飞行)、
筑基期(丹田为液态状,可辟谷,神识倍增,寿元可达两百余岁,不能遁光飞行,能长时间御剑飞行)、
金丹期(丹田内有规则的圆形固态丹元,已辟谷,寿元可达五百载,可驾遁光飞行)、
元婴期(破丹成婴,寿元可达千年岁月,遁光飞行,破体元婴可瞬移)、
化神期(体内元婴倍增,元婴向元神过渡,寿元可超两千余年,掌握元力领域,可破元婴瞬移)、
炼虚期(寿元可达近五千岁,体内元婴化为元神,返虚出本体,化为分身或众多分身)、
合体期(分身与本体合二为一,达到返朴归真,初掌神通,可破炼虚万千化身,寿元可达上万年载)、
大乘期(寿元可达两万余年,熟练使用或自创神通,法力肉身已具备飞升上界的条件,谌为修士大能)、
渡劫期(凡人向仙人过渡的境界,修士飞升上界以后,初掌天地法则,体内元力逐步向仙元力或仙灵力转换,失败则为渡劫修士,随岁月而消亡;转换成功,则融会贯通天地法则,可与天地同寿,是为仙)
仙人没有较正统的划分体系,仅供参考,大致是:天仙境、真仙境(太乙真仙)、玄仙境(大至玄仙)、金仙境(大罗金仙)、仙君境、仙尊境、仙帝境
最早提出修真或修仙的境界等级构想的小说是《飘渺之旅》,但那时侯非常不成熟且不严谨,后来经过众多网络修真小说的大咖作者的完善,就形成了较正统和成熟的修仙体系。网络上比较权威、修练体系也比较正统的修真修仙小说,比如《百炼成仙》、《仙逆》、《最强弃少》、《凡人修仙传》、《修真世界》、《修仙狂徒》等。
兔子王2012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
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 主要是先秦的“寓言”(即神话),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擒蚩尤《后羿射日》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为笔记小说。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主要作品有干宝《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
唐代出现了唐传奇,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小说有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是文言短篇小说。
宋代出现白话小说—话本,小说才成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
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如玉堂春落难逢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小说集有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kenny_ann
中国古代说明,晚熟于诗歌、散文,略早于戏曲。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小说一向受到封建正经统文人的鄙视。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中国古代小说,是在封建正统文人“每訾其卑下”的歧视眼光下发展繁荣起来的。这也是一种“逆反”。
中国古代小说起于何时,源于何书?我们似不可拘泥于一时一书,因为小说在叙写技法上,虽不似戏剧那样要求各种文学艺术的高度融合,但较之诗歌、散文要求却更多更高,非一时所能形成,更非一书所能标志,只宜概而言之。我们把先奏两汉看作是中国小说的萌芽时期,实际上是基于我们并不认为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产生符合小说文体基本条件的小说作品。就实际情形而论,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等,都孕育着小说艺术的因素,为小说文体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呈露出了中国小说童年时期便已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别的端倪。不过中国古代早期的小说与历史传记难以截然分开来,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事实。
从后汉至唐代以前,是中国小说的童年时期,或者说是中国小说初步形成的时期。鲁迅先生把唐以前的小说称为“古小说”,这是为了与唐人小说和唐以后的小说区别开来。因为唐人小说是公认的中国文言短篇小说完全成熟的标志,而“粗陈梗概”的六朝小说,显然是不成熟的。可以认为,“童年期小说”与“古小说”就是相似相通的。这一时期的小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强调事物的“真实”而非强调艺术的真实。作品大都不作“幻设语”,作者所写的是作者所相信实际存在的,因此作品大致带有“传景”性质。就志怪小说而论,不是像后来的作者借非人类的故事来反映人世间事,而是确信“阴阳残殊途,人鬼乃皆实有”。从根本上讲,作者还不知怎样做小说,更非“有意为小说”。这种带有原型状态的小说,无疑表现了童年时期的特点。童年期小说以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志人小说和以干宝神记为代表的志人小说两大类别的兴起,既与时代文明氛围和社会习尚有密切的关系,又是萌芽期所孕育倾向的发展的不然,对尔后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与分流奠定了基础,甚至对某些长篇小说的创作也产生了影响。
“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一变”。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角度来审视,唐人小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唐人小说,仅《太平广记》一书收录的单篇就有四十余篇,专集四十余部,约在千篇之数,大体分为两类:一为传奇,一为志怪。唐人小说繁荣发达的原因,除对童年小说创作经验的继承发展外,与当时的政治昌明、文化发达以及科举“行卷”、“温卷”之风有直接关系。
小说发展到宋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是话本的产生。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宋以前小说史,从宋代开始,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短篇小说的沿着它的轨迹发展。这样中国小说史自此由文言、白族 两条线索交互发展,它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千姿百态,美不胜收,高潮迭起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地位也越来越高。
就文言短篇小说发展的这一条线,至宋,文言短篇小说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奇体,这是唐人小说的余绪;二是笔记体短篇小立,它是童年期志人小说的演化;三是志怪体,这是童年期志怪小说的延续。宋人传奇小说的成就远不如唐人。“唐人大抵写时事;而宋人则多讲古事,唐人小说少教训;而宋则多教训”。“大概唐时讲话自由些,虽写时事,不至于得祸;而宋时则忌讳多,所以文人便设法加避,去讲古事。加之宋时理学盛极一时,因为小说也多理性化了。”总之,宋代传奇多与历史题材,总体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散金碎玉之作,如奏醇的谭意歌伟、无名氏的李师师外传等。宋人笔记特多,为以前所不曾有过之现象。其中不少为说或近似小说。北宋初期,多记唐五代事,如孙光宽的北梦琐言;北宋中期以后,多记本朝事,如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而南宋人则多记北宋旧年,如周辉的清波杂志等。宋代的志怪小说,“平实而乏文采”,其成就还不如记历史琐闻的笔记,但也有几部颇有影响的作品,如洪迈的《夷坚志》、吴淑的江淮异闻录等。宋人的文言短篇小说的成就虽不甚高,然数量与种类繁多,在小说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而宁人对文言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编辑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太平广记》,北宋初年以前的许多文言短篇小说,多赖以保存下来。
金元时期的文言短篇小说,无论数量或质量都未超过宋代水平。但发展线索未断,且有一些较有影响的集子,如元好问的续夷坚志、刘祁的《归潜志》、淘宗仪的《南村辍耕录》等。
明代的文言短篇小说虽不能与同时代的白话长、短篇比肩,但在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著名的传奇、志怪、清言小说集有:瞿佑的《剪灯新话》、李祯的剪灯余话、邵景詹的觅灯因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何良俊的何代语林等。这些集子中有许多文情并茂的作品。另外,有些散文大家如宋濂、刘基、马中锡的文休中,亦间有日干小说名篇。
以宋初至明末的六百多年间,文言短篇小说大多晋唐,然又无一能逾越于唐。至清代而大变,文言短篇小说高度繁荣,产生了具有世界意义和影响的《聊斋志异》,把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推向了最高峰。“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概括了《聊斋志异》写作与内容两方面的基本特征。《聊斋》的“志怪”与六朝的“志怪”的根本区别在于:蒲松龄的“志怪”而不信“怪”,六朝人则“志怪”而信“怪”;六朝人“志怪”是有竟无意地宣扬“怪”,而蒲松龄的“志怪”乃是有意寓托于“怪”。《聊斋志异》有云:“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聊斋》一出,作出蔚起,虽无一能与之颉颃,但亦各有自己的成就。甚影响较显者有:王士祯《池北偶谈》、袁枚《子不语》(即《新齐谐》)、沈起凤谐锋、满人和邦额《夜谭随录》、曾衍东《小豆棚》等。之后, 时治至光绪年间有王韬的遁窟谰言、松隐漫录、《淞滨琐话》和宣鼎的夜雨秋录等。鲁迅评后几种集子云:“其笔致又纯为《聊斋》者流一时传布颇广远,然所记载则已狐渐稀,百烟花粉黛之事盛矣。”另有程趾祥此中人语和贾名的女聊斋等。可见《聊斋》的影响及信作之盛况。《聊斋》风行百余年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相继问世。纪的对《聊斋》颇有微词,谓其为“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訾
(zhǐ底毁)其有唐人传奇之详,又杂以六朝志怪者之短”。(鲁迅语)鲁迅赞评阅微,谓其“隽思妙事,时足解蒉;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雍容淡雅,天越盎然,故后无人能夺其席。”但阅微侧重记事以明理,故事情节不够丰富,人物形象不够丰富,且议论过多,因而缺乏《聊斋》那样浓厚的小说意味,其学述价值高于文学价值。阅微之后,信者亦夥。清人笔记盛况空间,在文言短篇小说中,笔记小说所占比重最大。但笔记中普非全为小说,只是笔记中有不少符合小说要求的作品。它有待我们去鉴别与整理。
我们再从宋代谈谈白话小说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宋人话本的产生带有革命的性质。其积极意至少有以下几点:①由文言到白话,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因而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②作品描写的对象由表现封建士子为主转向了平民,尤其是市民,因而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随之发生了变化。③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小说的基础。枕头人话本的兴起,“实在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鲁迅语)
“话本”原是说话人的底本。“说话”就是讲故事。作为一种伎艺,起源于唐而盛于宋究其渊源则很久远。唐以前的“说话”活动仅限于士大光之间,多半供统治阶段娱乐消遣。到了唐代“说话”作为一种伎艺,有向“市民文学”发展的趋势。因唐人的文言小说、变文等,无论内容和形式,对话本都有影响。
宋代“说话”十分发害遍及瓦子、勾栏、茶楼、酒肄、街头巷尾、宫廷寺庙、府第乡村。这样,便出现了一批专业化的“说话人”,还有编写话本的团体,有“说话人”的行会。“说话人”有专业上的分工叫做“家数”;在“家数”中,影响最大者是“小说”与“讲史”二家,尤其是“小说”这一家。从“说话”到话本小说,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初期,作为“说话人”底本的话本,不是供人阅读,而是为了师徒传授和讲给人听的;编写话本,不是基于文学的目的,而是由于职业的需要。随着市民对文化要求的提高和印刷事业的发达,供“说话人”使用的底本——话本逐渐被加工润色,印刷流传供人阅读坑味了。话本—经公开流传,白话小说也便随这诞生了。从此,也使这种伎艺和话本在一定意义上分了家。
宋元时代,话本多是单篇流传、多出于民间艺人之手,流传于市井之间几乎无一署名,致使不少作品至今弄不清写作的具体年代,尤其是宋元两代更难分辨。于是治小说的人只好把它们眼就一起,统称为“宋元话本”。“宋元话本”到底有多少,至今尚无精确统计,当代学者认为,小说话本共67篇,其中以宋代居多。“讲史”[又称“平话”(或“评话”)]话本。多出自元代,据《永乐大典》目录卷四六记载,共26篇(惜多已失传,今仅存编五代史平话、全相平话五种、大宋宣和遗事和“讲经”话本只是近似小说而非小说,只是对章回小说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
宋代“说话”伎艺的勃兴,与当时都市经济的畸形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从《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梁录和《武林旧事》诸种笔记可以清楚地得到说明。
明代是白话小说谎蓬勃发展的时代。就白话短篇小说而言,明人从三个方面作出了贡献:一是加工润色宋、元、明三代艺术上有缺陷忍气吞声话本,二是搜集整理话本小说集,三是创作了大量的拟话本。明代白话小说(短篇)最繁荣的时期是在万历以后,尤其是南方,都市经济发达,市了阶层形成士大夫生活日趋放诞,因而以反映市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白话短篇小说日益蓬勃地发展起来。最有代表性的集子是洪缏biān(木名)的《清平山堂话本》和冯梦的“三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醒世恒言》)及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清平山堂话本》原分六集共收话本60篇,总名60家小说。仅存27篇。书中多宋元旧作,未加润饰;少数为明人作品。“三言”共收白话小说谎百开篇,其中有经冯梦龙加润饰的话本,也有他创作的拟话本,以明代作品居多。“二拍”则全为凌蒙初创作的拟话本。 冯梦龙是一位“全能”通俗文学家,对通俗小说理论也有卓越的见解。他编的“三言”题材广泛、佳作颇多、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艺术上多所创造。从中可以看出宋元明话本的突出成就。 “二拍”是与“三言”同时的最早的拟话本集,共收作品80篇。凌蒙初的思想远不及冯梦龙进步,书中糟粕较“三言”严重得多。但在艺术上“抒情写景,如在耳目”。(孙楷第语)
请初“抱瓮老人”从“三言”、“二拍”精选出四十篇作品,定名为《今古奇观》,在“三言”、“二拍”一度失传的情况下,赖此书我们得以了解明代白话小说的基础情况,这个选集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明末清初,在“三言”、“二拍”的影响下,出现了拟话本创作热潮,集子有四十余部。它们的思想与艺术性虽不及“三言”、“二拍”,但去相存精,也还有些作品值得一读,如崇祯年间出版的“天然知叟”的《石点头》、明末清初李渔的《十二楼》、“元亨主人”的《照世杯》、周清源的《西湖二集》、“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等。
清乾嘉以降,考据之风盛行,士大夫不热衷于小说,直到清末,这种现象才发生变化,小说又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明初,《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又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此,中国小说史以短篇小说为主转而进入到了以长篇小说为主的新时期。虽然短篇文言、白话小说一直在按照身的规律发展前进,并且时有佳发,时有高潮,但总体说来,其成就与规模则无法与长篇小说相比拟。“四大奇书”在所属各类题材中独占鳌头:《三国演义》既是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历史小说的典范;《水浒传》既是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的巨著,也是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西游记》既是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神魔小说的典范;《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写世情的长篇小说又是第一部由文人独力创作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它们各自开创了一个长篇小说的创作领域。“四大奇书”的巨大成就深刻地影响着长篇小说的创作,以至形成了长篇小说创作的几个系列:《三国》系列、《水浒》系列,西游系列,《金瓶梅》系列,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影响着文化思想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清代乾隆年间,《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两部长篇巨著问世,两世之前,中国小说史上虽不乏讽刺之作,但却没有一部称得上讽刺小说的样板,所以鲁迅对儒林小史的好评特多:“《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 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蹙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三篇)《儒林外史》在“四大奇书”之外,另辟了一条蹊径。它不仅直接影响了晚清谴责小说的创作,也影响后来鲁迅的杂文。至于《红楼梦》的成就和影响就无庸多言了。无论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中国小说史和文学史上的巅峰,也是世界文学中的名著。它的巨大成就,可视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现实主义创作艺术的光辉总结。如果说《三国》、《水浒》、西游在民间影响极大,而儒林、《红楼》的影响则在士大夫之间。尤其是《红楼》的读与讲,则早在士大夫中成为了一种习尚和时髦:“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相互理解在。”这说明在清代知识阶层中不仅有一股“《红楼梦》热”,而且还把是否通《红楼梦》当成了衡量一个人学识高低的标准。在《红楼梦》尚未西世时就有人评点,两百多成来,评论者比肩接踵,续作汗牛充栋,其研究者之多,研究成果之富,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对《红楼梦》的研究,早已形成一种学派——“红学”,而今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这是中国的人骄傲。
《红楼梦》之后,由于时代的原因,小说创作走向了低谷,至晚清,小说才又繁荣起来。由于清廷的极端腐败,社会处于了大变革昀时期;小说理论高度发达,众多杂志创刊问世,印刷事业也发达兴旺,是为小说提供了创作面世的便利条件。据近人粗略统计,晚清长篇小说当在千种以上。“四大小说家”(李伯元、吴 yiàn(足企也)人、刘鹗、曾朴)中,仅李伯元、吴 (这个字打不出来)人二就创作了长篇小说数十种。晚清小说不论内容还技法,都有许多新因素,体现了变革时期的特点。对晚清小说的研究与整理,阿英(钱杏顿)先生贡献最大,魏绍昌先生也作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从总体上讲,较之明代和前清小说的研究,似乎显得还很薄弱。可以纪的是“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 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综前所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大体是:宋代以前,是文言短简小说的单线发展;宋元时代,文言、白话、长篇、短篇、多线发展,呈现出多资多彩的状态
原贴: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
hello-娟
现在所谓的古典文学,也专指优秀的、有一定价值的古代文学作品。“古典”在拉丁文中是“第一流的、典范的”意思。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理论家以古希腊、罗马的优秀作品为典范,称为古典文学。在中国,把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直到五四以前大量的有一定价值的文学作品,叫古典文学。
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语言艺术,是文化中极具强烈感染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文学呈现出多姿多彩、壮丽辉煌的图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因为古典小说是属于古典文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与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区别一致
原贴:中国古典小说
Yukin啦啦啦
汉代:
《史记》 游侠列传 刺客 荆苛刺秦皇,专诸,聂政等,
他们只是有武,无侠或者少侠,韩非五蠹的话,侠以武犯禁。
所以还不算真正的武侠。
真正的发展
唐代
唐传奇
红线女 侠与武的(完美)结合
聂隐娘 有武,无侠
只是做人的保镖,展现了一些武功,加点道(仙)术。
霍小玉传 只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只能说有侠,无武。
《昆仑奴》等。
宋代
没有什么发展。以文治国,禁武,积弱。
明代
《水浒传》 章回体,白话文为主,文言文为辅,开始有统一的绰号,一个个的英雄故事集合,与历史结合。 对后世的武侠小说影响巨大。
清代
三(七)侠五义等作品
侠义与公案结合,侠义与爱情结合。
出现观点,侠以武执法。
近代
以白羽十二金钱缥、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此书带了很多”仙气与神话“的奇幻色彩。但文采平平,结构也较为松散。)为代表。武侠小说的模式基本成型。
当代自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开始,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
直至金庸的出现,才把武侠小说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腾,文笔俊爽、潇洒、诙谐逗趣而又富于变化,他的小说既有诗情画意,柔绮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说直探人生、命运的真谛。在文字的组织与文章的结构上均不输纯文学作品。具体评价我也不多谈了,金庸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其赞誉之辞更是连天匝地,车载斗量,不可胜言了。
古龙:他务去陈言,自创新境,内容、风格,多姿多采。
在梁金古三家竟相争鸣的同时,台湾、香港、内地也涌现出了众多武侠作家,如卧龙生、诸葛青云、温瑞安、萧逸、聂云岚等作家。
黄易的出现,算是给已风平浪尽的江湖,又掀起了阵阵波澜.他自创的玄幻、异侠系列,令读者耳目一新,久违的武侠情节换一种方式体会起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他的首部武侠小说《破碎虚空》尽管篇幅不长,但黄易的风格已经鲜明的体现了出来.那就是由武道可以体会到生命及宇宙的奥秘。
到《覆雨翻云》《寻秦记》《大唐双龙传》推出后,黄易的风格已经完全形成。他是在传统的武侠路上融入了玄经易理,神话和科幻的色彩非常浓郁。
浪迹天涯
其次,从叙事学角度关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显示出该书对小说作品本身的结构和审美观照。热拉尔·热奈特叙述话语列出五种重要的叙述分析门类,包括次序、延续、频率、心境和语态;兹韦坦·托多罗夫叙事作为话语一书将话语手段分成三个部分,即叙事时间、叙事语态和叙事语式。以前对于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研究并没有涉及到上述叙事学的各个方面,足见研究领域的单调性和传统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古典小说没有这些方面开发的潜能和优势,这在杨义的这本著作中就得到充分地体现:对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性作品的叙事方式、叙事谋略、叙事智慧、以及叙事的审美功能等都作了或宏观、或微观的阐述和解析,足以让中国小说叙事学大放异彩,让读者大开眼界。很难想象作者对每部涉及的小说作品的叙事形态所表现出的高度把握的智慧以及对小说叙事本身做出的审美妙悟,都体现出游刃有余的研究和著作的功力。
原贴: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
J.Z
小说修真划分:
修真界:筑基 辟谷 金丹 元婴 分神 出窍 合体 渡劫 大成(这个是比较普遍的)
成仙:凡仙、天仙、金仙、大罗金仙、玄仙、仙君、仙尊、仙帝(写仙界小说的大多都有这个划分- -)
现实修真划分有2种:
境界: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还虚合道,破碎虚空.
五仙说(这个是最早最古老的说法):鬼仙,人仙,地仙,天仙,神仙.
人仙-筑基 辟谷 金丹
地仙-元婴 分神 出窍 合体 渡劫
天仙-大成 进入仙界 凡仙、天仙、金仙、大罗金仙、玄仙、仙君、仙尊、仙帝
圣人-成圣者,不入量劫(就是说,仙人也会死,圣人永远不死,不过他们和死了差不多- -)
我是个栗子
2.发展: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上述两个阶段中,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
3.成熟:唐代传奇。脱离历史而成为独立的文学创作。其中继续发展:宋元话本小说、演义小说。
4.顶峰:明清文人独立创作,写平凡的人和事。
tongbaby
2. 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 主要是先秦的“寓言”(即神话),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擒蚩尤《后羿射日》等。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为笔记小说。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主要作品有干宝《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
4. 唐代出现了唐传奇,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小说有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是文言短篇小说。
5. 宋代出现白话小说—话本,小说才成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
6. 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如玉堂春落难逢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小说集有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7. 明清出现了章回体小说,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一批伟大不朽的小说,如四大名著,另有《儒林外史》《聊斋志异》。
istoro
灿烂小千
奚小灰
(1) 笔记小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承 先启后的时期,出现了被称为“志怪”和 “志人”的两种文言小说,因其多是当时 文人信笔记录的各种见闻,也被称作笔记 小说。 志怪,指记录神仙鬼怪的各种传说 故事,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 兼叙山 川、地理、异物、奇境、神话、杂事等的, 以张华《博物志》为代表;也有记载神仙 传说的,以葛洪《神仙传》为代表。志人, 指记录人物言行片断的轶事小说,以南朝 宋刘义庆所撰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此 类小说更多地秉承史传记载人物事迹的 传统,并在崇尚清谈的风气影响下形成。
(2) 唐传奇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这 类小说往往以“记”或“传”名篇,作者以 史家笔法“传写奇事,搜奇记逸”,故谓 之“传奇”。 留存于今的唐传奇作品主要 收录在宋初李昉等人编纂的《太平广记》 中,内容多为神怪、爱情和豪侠之事。其中 以爱情小说成就最高,代表作有柳毅传 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等。
(3) 话本小说
宋元时期小说创作的发展,使中国古 代小说的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 此时出现 的用白话写成的话本小说,结束了此前中 国古代小说仅有文言小说的单线发展局 面,中国古代小说从此呈现出文言白话双 线发展的趋向。
宋元话本以爱情小说、社会问题小说 成就最高。 其描写对象由帝王将相、才子 佳人转向平民,大量的商人、店员、小手 工工业者成为小说的主角,作品的思想观 点和美学情趣相比前代有很大变化。 话本 小说的最大成就是语言。它摒弃典雅的文 言,使用通俗易懂的白话,大量吸收群众 口语,朴实生动,增强了小说语言的表现 力,为白话文学开辟了新纪元。 现存的宋 元话本作品,主要见于《京本通俗小说》 《清平山堂话本》新编五代史平话等 书籍之中,代表作有碾玉观音错斩 崔宁等。
。
胖红魔
原贴: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
james607
原贴: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
meecy
原贴: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
金毛乐乐
原贴: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
hootime
糊涂hiker
四喜小丸子
原贴:中国古典小说
奶咖浓情
vrahara
阿土猪猪的大海
huyini
敢,也很有好奇心。他带着许多猴子找到了水帘洞,被众猴拜为美猴王。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过了许多年。有一天,美猴王突然觉得日子很无聊,生出了要拜师学艺的想法,在众猴的支持下,他就去寻找神仙学本领。
这段故事告诉我,孙悟空虽然没有爸爸妈妈催他去学艺,可是他自己悟出了要学本领的道理。我平时在家里,爸爸妈妈总是催我学这学那,有时我觉得他们很烦,有时候真希望能每天像孙悟空一样自由地玩耍。可是,又一想,要是等我长大了什么也不会,那可就惨了。
有一次,师傅讲道法的时候,孙悟空在一边跳来跳去,手舞足蹈。师傅问他要学什么,他只说学长生不老的本领,其它什么也不想学。师傅气得在他的头上打了3下,倒背着手,走进屋里,把前门关上,不出来了。孙悟空真聪明,他猜出了师傅的用意,师傅在他的头上打3下,他就知道这是让他半夜3点钟去师傅的房间学本领。我要是像孙悟空一样能猜出别人的想法,说不定就可以做个大侦探了。
就这样,孙悟空从师傅那里学到了长生不老、翻筋斗云和七十二变的本领。可是孙悟空不谦虚,好在别人面前卖弄,师傅生了气,把他赶回了花果山。孙悟空这种骄傲任性的脾气后来给他惹了不少麻烦。孙悟空的本领很大,但很骄傲,不服管教,因此得罪了许多天神,还被佛祖压在山下。
crazydennis
之后经过很长时间的孕育,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小说初具规模。这一时期的小说就其内容,大体可分为“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两类。如《搜神记》、《世说新语》
唐朝出现了唐传奇,是从“志人志怪”中演变发展而来。
宋朝出现了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是以唐传奇为基础,由评书一类发展完善而成。
之后就是明清经典名著小说(如四大名著),其实经典名著除《红楼梦》外严格来说小说性质并不明显,它的历史性和神话性太过于强烈。相比之下《金瓶梅》的小说性质到是十分明显,可以说之后的《红楼梦》都或多或少受到《金瓶梅》的影响,虽然此书过于描写色情,但应该承认,表现当时人的性取向也是小说作者的一个宗旨,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星空之约
L'
阿土土
Wilson
妖孽君
原贴:修真分哪几个阶段?
小狐狸
中国小说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说明,晚熟于诗歌、散文,略早于戏曲。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小说一向受到封建正经统文人的鄙视。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中国古代小说,是在封建正统文人“每訾其卑下”的歧视眼光下发展繁荣起来的。这也是一种“逆反”。
中国古代小说起于何时,源于何书?我们似不可拘泥于一时一书,因为小说在叙写技法上,虽不似戏剧那样要求各种文学艺术的高度融合,但较之诗歌、散文要求却更多更高,非一时所能形成,更非一书所能标志,只宜概而言之。我们把先奏两汉看作是中国小说的萌芽时期,实际上是基于我们并不认为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产生符合小说文体基本条件的小说作品。就实际情形而论,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等,都孕育着小说艺术的因素,为小说文体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呈露出了中国小说童年时期便已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别的端倪。不过中国古代早期的小说与历史传记难以截然分开来,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事实。
从后汉至唐代以前,是中国小说的童年时期,或者说是中国小说初步形成的时期。鲁迅先生把唐以前的小说称为“古小说”,这是为了与唐人小说和唐以后的小说区别开来。因为唐人小说是公认的中国文言短篇小说完全成熟的标志,而“粗陈梗概”的六朝小说,显然是不成熟的。可以认为,“童年期小说”与“古小说”就是相似相通的。这一时期的小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强调事物的“真实”而非强调艺术的真实。作品大都不作“幻设语”,作者所写的是作者所相信实际存在的,因此作品大致带有“传景”性质。就志怪小说而论,不是像后来的作者借非人类的故事来反映人世间事,而是确信“阴阳残殊途,人鬼乃皆实有”。从根本上讲,作者还不知怎样做小说,更非“有意为小说”。这种带有原型状态的小说,无疑表现了童年时期的特点。童年期小说以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志人小说和以干宝神记为代表的志人小说两大类别的兴起,既与时代文明氛围和社会习尚有密切的关系,又是萌芽期所孕育倾向的发展的不然,对尔后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与分流奠定了基础,甚至对某些长篇小说的创作也产生了影响。
“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一变”。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角度来审视,唐人小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唐人小说,仅《太平广记》一书收录的单篇就有四十余篇,专集四十余部,约在千篇之数,大体分为两类:一为传奇,一为志怪。唐人小说繁荣发达的原因,除对童年小说创作经验的继承发展外,与当时的政治昌明、文化发达以及科举“行卷”、“温卷”之风有直接关系。
小说发展到宋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是话本的产生。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宋以前小说史,从宋代开始,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短篇小说的沿着它的轨迹发展。这样中国小说史自此由文言、白族 两条线索交互发展,它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千姿百态,美不胜收,高潮迭起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地位也越来越高。
就文言短篇小说发展的这一条线,至宋,文言短篇小说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奇体,这是唐人小说的余绪;二是笔记体短篇小立,它是童年期志人小说的演化;三是志怪体,这是童年期志怪小说的延续。宋人传奇小说的成就远不如唐人。“唐人大抵写时事;而宋人则多讲古事,唐人小说少教训;而宋则多教训”。“大概唐时讲话自由些,虽写时事,不至于得祸;而宋时则忌讳多,所以文人便设法加避,去讲古事。加之宋时理学盛极一时,因为小说也多理性化了。”总之,宋代传奇多与历史题材,总体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散金碎玉之作,如奏醇的谭意歌伟、无名氏的李师师外传等。宋人笔记特多,为以前所不曾有过之现象。其中不少为说或近似小说。北宋初期,多记唐五代事,如孙光宽的北梦琐言;北宋中期以后,多记本朝事,如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而南宋人则多记北宋旧年,如周辉的清波杂志等。宋代的志怪小说,“平实而乏文采”,其成就还不如记历史琐闻的笔记,但也有几部颇有影响的作品,如洪迈的《夷坚志》、吴淑的江淮异闻录等。宋人的文言短篇小说的成就虽不甚高,然数量与种类繁多,在小说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而宁人对文言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编辑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太平广记》,北宋初年以前的许多文言短篇小说,多赖以保存下来。
金元时期的文言短篇小说,无论数量或质量都未超过宋代水平。但发展线索未断,且有一些较有影响的集子,如元好问的续夷坚志、刘祁的《归潜志》、淘宗仪的《南村辍耕录》等。
明代的文言短篇小说虽不能与同时代的白话长、短篇比肩,但在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著名的传奇、志怪、清言小说集有:瞿佑的《剪灯新话》、李祯的剪灯余话、邵景詹的觅灯因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何良俊的何代语林等。这些集子中有许多文情并茂的作品。另外,有些散文大家如宋濂、刘基、马中锡的文休中,亦间有日干小说名篇。
以宋初至明末的六百多年间,文言短篇小说大多晋唐,然又无一能逾越于唐。至清代而大变,文言短篇小说高度繁荣,产生了具有世界意义和影响的《聊斋志异》,把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推向了最高峰。“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概括了《聊斋志异》写作与内容两方面的基本特征。《聊斋》的“志怪”与六朝的“志怪”的根本区别在于:蒲松龄的“志怪”而不信“怪”,六朝人则“志怪”而信“怪”;六朝人“志怪”是有竟无意地宣扬“怪”,而蒲松龄的“志怪”乃是有意寓托于“怪”。《聊斋志异》有云:“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聊斋》一出,作出蔚起,虽无一能与之颉颃,但亦各有自己的成就。甚影响较显者有:王士祯《池北偶谈》、袁枚《子不语》(即《新齐谐》)、沈起凤谐锋、满人和邦额《夜谭随录》、曾衍东《小豆棚》等。之后, 时治至光绪年间有王韬的遁窟谰言、松隐漫录、《淞滨琐话》和宣鼎的夜雨秋录等。鲁迅评后几种集子云:“其笔致又纯为《聊斋》者流一时传布颇广远,然所记载则已狐渐稀,百烟花粉黛之事盛矣。”另有程趾祥此中人语和贾名的女聊斋等。可见《聊斋》的影响及信作之盛况。《聊斋》风行百余年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相继问世。纪的对《聊斋》颇有微词,谓其为“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訾
(zhǐ底毁)其有唐人传奇之详,又杂以六朝志怪者之短”。(鲁迅语)鲁迅赞评阅微,谓其“隽思妙事,时足解蒉;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雍容淡雅,天越盎然,故后无人能夺其席。”但阅微侧重记事以明理,故事情节不够丰富,人物形象不够丰富,且议论过多,因而缺乏《聊斋》那样浓厚的小说意味,其学述价值高于文学价值。阅微之后,信者亦夥。清人笔记盛况空间,在文言短篇小说中,笔记小说所占比重最大。但笔记中普非全为小说,只是笔记中有不少符合小说要求的作品。它有待我们去鉴别与整理。
我们再从宋代谈谈白话小说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宋人话本的产生带有革命的性质。其积极意至少有以下几点:①由文言到白话,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因而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②作品描写的对象由表现封建士子为主转向了平民,尤其是市民,因而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随之发生了变化。③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小说的基础。枕头人话本的兴起,“实在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鲁迅语)
“话本”原是说话人的底本。“说话”就是讲故事。作为一种伎艺,起源于唐而盛于宋究其渊源则很久远。唐以前的“说话”活动仅限于士大光之间,多半供统治阶段娱乐消遣。到了唐代“说话”作为一种伎艺,有向“市民文学”发展的趋势。因唐人的文言小说、变文等,无论内容和形式,对话本都有影响。
宋代“说话”十分发害遍及瓦子、勾栏、茶楼、酒肄、街头巷尾、宫廷寺庙、府第乡村。这样,便出现了一批专业化的“说话人”,还有编写话本的团体,有“说话人”的行会。“说话人”有专业上的分工叫做“家数”;在“家数”中,影响最大者是“小说”与“讲史”二家,尤其是“小说”这一家。从“说话”到话本小说,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初期,作为“说话人”底本的话本,不是供人阅读,而是为了师徒传授和讲给人听的;编写话本,不是基于文学的目的,而是由于职业的需要。随着市民对文化要求的提高和印刷事业的发达,供“说话人”使用的底本——话本逐渐被加工润色,印刷流传供人阅读坑味了。话本—经公开流传,白话小说也便随这诞生了。从此,也使这种伎艺和话本在一定意义上分了家。
宋元时代,话本多是单篇流传、多出于民间艺人之手,流传于市井之间几乎无一署名,致使不少作品至今弄不清写作的具体年代,尤其是宋元两代更难分辨。于是治小说的人只好把它们眼就一起,统称为“宋元话本”。“宋元话本”到底有多少,至今尚无精确统计,当代学者认为,小说话本共67篇,其中以宋代居多。“讲史”[又称“平话”(或“评话”)]话本。多出自元代,据《永乐大典》目录卷四六记载,共26篇(惜多已失传,今仅存编五代史平话、全相平话五种、大宋宣和遗事和“讲经”话本只是近似小说而非小说,只是对章回小说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
宋代“说话”伎艺的勃兴,与当时都市经济的畸形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从《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梁录和《武林旧事》诸种笔记可以清楚地得到说明。
明代是白话小说谎蓬勃发展的时代。就白话短篇小说而言,明人从三个方面作出了贡献:一是加工润色宋、元、明三代艺术上有缺陷忍气吞声话本,二是搜集整理话本小说集,三是创作了大量的拟话本。明代白话小说(短篇)最繁荣的时期是在万历以后,尤其是南方,都市经济发达,市了阶层形成士大夫生活日趋放诞,因而以反映市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白话短篇小说日益蓬勃地发展起来。最有代表性的集子是洪缏biān(木名)的《清平山堂话本》和冯梦的“三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醒世恒言》)及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清平山堂话本》原分六集共收话本60篇,总名60家小说。仅存27篇。书中多宋元旧作,未加润饰;少数为明人作品。“三言”共收白话小说谎百开篇,其中有经冯梦龙加润饰的话本,也有他创作的拟话本,以明代作品居多。“二拍”则全为凌蒙初创作的拟话本。 冯梦龙是一位“全能”通俗文学家,对通俗小说理论也有卓越的见解。他编的“三言”题材广泛、佳作颇多、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艺术上多所创造。从中可以看出宋元明话本的突出成就。 “二拍”是与“三言”同时的最早的拟话本集,共收作品80篇。凌蒙初的思想远不及冯梦龙进步,书中糟粕较“三言”严重得多。但在艺术上“抒情写景,如在耳目”。(孙楷第语)
请初“抱瓮老人”从“三言”、“二拍”精选出四十篇作品,定名为《今古奇观》,在“三言”、“二拍”一度失传的情况下,赖此书我们得以了解明代白话小说的基础情况,这个选集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明末清初,在“三言”、“二拍”的影响下,出现了拟话本创作热潮,集子有四十余部。它们的思想与艺术性虽不及“三言”、“二拍”,但去相存精,也还有些作品值得一读,如崇祯年间出版的“天然知叟”的《石点头》、明末清初李渔的《十二楼》、“元亨主人”的《照世杯》、周清源的《西湖二集》、“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等。
清乾嘉以降,考据之风盛行,士大夫不热衷于小说,直到清末,这种现象才发生变化,小说又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明初,《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又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此,中国小说史以短篇小说为主转而进入到了以长篇小说为主的新时期。虽然短篇文言、白话小说一直在按照身的规律发展前进,并且时有佳发,时有高潮,但总体说来,其成就与规模则无法与长篇小说相比拟。“四大奇书”在所属各类题材中独占鳌头:《三国演义》既是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历史小说的典范;《水浒传》既是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的巨著,也是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西游记》既是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神魔小说的典范;《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写世情的长篇小说又是第一部由文人独力创作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它们各自开创了一个长篇小说的创作领域。“四大奇书”的巨大成就深刻地影响着长篇小说的创作,以至形成了长篇小说创作的几个系列:《三国》系列、《水浒》系列,西游系列,《金瓶梅》系列,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影响着文化思想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清代乾隆年间,《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两部长篇巨著问世,两世之前,中国小说史上虽不乏讽刺之作,但却没有一部称得上讽刺小说的样板,所以鲁迅对儒林小史的好评特多:“《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 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蹙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三篇)《儒林外史》在“四大奇书”之外,另辟了一条蹊径。它不仅直接影响了晚清谴责小说的创作,也影响后来鲁迅的杂文。至于《红楼梦》的成就和影响就无庸多言了。无论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中国小说史和文学史上的巅峰,也是世界文学中的名著。它的巨大成就,可视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现实主义创作艺术的光辉总结。如果说《三国》、《水浒》、西游在民间影响极大,而儒林、《红楼》的影响则在士大夫之间。尤其是《红楼》的读与讲,则早在士大夫中成为了一种习尚和时髦:“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相互理解在。”这说明在清代知识阶层中不仅有一股“《红楼梦》热”,而且还把是否通《红楼梦》当成了衡量一个人学识高低的标准。在《红楼梦》尚未西世时就有人评点,两百多成来,评论者比肩接踵,续作汗牛充栋,其研究者之多,研究成果之富,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对《红楼梦》的研究,早已形成一种学派——“红学”,而今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这是中国的人骄傲。
《红楼梦》之后,由于时代的原因,小说创作走向了低谷,至晚清,小说才又繁荣起来。由于清廷的极端腐败,社会处于了大变革昀时期;小说理论高度发达,众多杂志创刊问世,印刷事业也发达兴旺,是为小说提供了创作面世的便利条件。据近人粗略统计,晚清长篇小说当在千种以上。“四大小说家”(李伯元、吴 yiàn(足企也)人、刘鹗、曾朴)中,仅李伯元、吴 (这个字打不出来)人二就创作了长篇小说数十种。晚清小说不论内容还技法,都有许多新因素,体现了变革时期的特点。对晚清小说的研究与整理,阿英(钱杏顿)先生贡献最大,魏绍昌先生也作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从总体上讲,较之明代和前清小说的研究,似乎显得还很薄弱。可以纪的是“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 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综前所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大体是:宋代以前,是文言短简小说的单线发展;宋元时代,文言、白话、长篇、短篇、多线发展,呈现出多资多彩的状态
原贴: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