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

生平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

【刘长卿】古诗词大全

秦系顷以家事获谤因出旧山每荷观察崔公见知…诗以赠之

初迷武陵路,复出孟尝门。回首江南岸,青山与旧恩。

和灵一上人新泉

东林一泉出,复与远公期。石浅寒流处,山空夜落时。 梦闲闻细响,虑澹对清漪。动静皆无意,唯应达者知。

送袁处士

闲田北川下,静者去躬耕。万里空江菼,孤舟过郢城。 种荷依野水,移柳待山莺。出处安能问,浮云岂有情。

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仍呈王员外

迢递太行路,自古称险恶。千骑俨欲前,群峰望如削。 火云从中出,仰视飞鸟落。汗马卧高原,危旌倚长薄。 清风竟不至,赤日方煎铄。石枯山木燋,鳞穷水泉涸。 九重今旰食,万里传明略。诸将候轩车,元凶愁鼎镬。 何劳短兵接,自有长缨缚。通越事岂难,渡泸功未博。 朝辞羊肠阪,夕望贝丘...

酬灵彻公相招

石涧泉声久不闻,独临长路雪纷纷。 如今渐欲生黄发,愿脱头冠与白云。

岁日作

建寅回北斗,看历占春风。律变沧江外,年加白发中。 春衣试稚子,寿酒劝衰翁。今日阳和发,荣枯岂不同。

陪辛大夫西亭宴观妓

歌舞怜迟日,旄麾映早春。莺窥陇西将,花对洛阳人。 醉罢知何事,恩深忘此身。任他行雨去,归路裛香尘。

南湖送徐二十七西上

家在横塘曲,那能万里违。门临秋水掩,帆带夕阳飞。 傲俗宜纱帽,干时倚布衣。独将湖上月,相逐去还归。

湘中纪行十首。秋云岭

山色无定姿,如烟复如黛。孤峰夕阳后,翠岭秋天外。 云起遥蔽亏,江回频向背。不知今远近,到处犹相对。

北游酬孟云卿见寄

忽忽忘前事,事愿能相乖。衣马日羸弊,谁辨行与才。 善道居贫贱,洁服蒙尘埃。行行无定止,懔坎难归来。 慈母忧疾疹,室家念栖莱。幸君夙姻亲,深见中外怀。 俟子惜时节,怅望临高台。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