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

生平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

【刘长卿】古诗词大全

偶然作

野寺长依止,田家或往还。老农开古地,夕鸟入寒山。 书剑身同废,烟霞吏共闲。岂能将白发,扶杖出人间。

同诸公袁郎中宴筵喜加章服

手诏来筵上,腰金向粉闱。勋名传旧阁,蹈舞著新衣。 白社同游在,沧洲此会稀。寒笳发后殿,秋草送西归。 世难常摧敌,时闲已息机。鲁连功可让,千载一相挥。

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得西字)

到此机事遣,自嫌尘网迷。因知万法幻,尽与浮云齐。 疏竹映高枕,空花随杖藜。香飘诸天外,日隐双林西。 傲吏方见狎,真僧幸相携。能令归客意,不复还东溪。

昭阳曲

昨夜承恩宿未央,罗衣犹带御衣香。 芙蓉帐小云屏暗,杨柳风多水殿凉。

赴新安别梁侍郎

新安君莫问,此路水云深。江海无行迹,孤舟何处寻。 青山空向泪,白月岂知心。纵有馀生在,终伤老病侵。

湘中纪行十首。洞山阳(一作洞阳山)

旧日仙成处,荒林客到稀。白云将犬去,芳草任人归。 空谷无行径,深山少落晖。桃园几家住,谁为扫荆扉。

从军六首

回看虏骑合,城下汉兵稀。白刃两相向,黄云愁不飞。 手中无尺铁,徒欲突重围。 目极雁门道,青青边草春。一身事征战,匹马同苦辛。 末路成白首,功归天下人。 倚剑白日暮,望乡登戍楼。北风吹羌笛,此夜关山愁。 回首不无意,滹河空自流。 黄沙一万里,白首无人怜。报国剑已折,归乡...

送丘为赴上都(一作送皇甫曾)

帝乡何处是,歧路空垂泣。楚思愁暮多,川程带潮急。 潮归人不归,独向空塘立。

罪所留系,每夜闻长洲军笛声

白日浮云闭不开,黄沙谁问冶长猜。 只怜横笛关山月,知处愁人夜夜来。

岁日见新历,因寄都官裴郎中

青阳振蛰初颁历,白首衔冤欲问天。绛老更能经几岁, 贾生何事又三年。愁占蓍草终难决,病对椒花倍自怜。 若道平分四时气,南枝为底发春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