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

轶事

  据冯贽《云仙散录》中记载,晚唐诗人张籍曾因为迷恋杜甫诗歌,把杜甫的名诗一样一样地烧掉,烧完的纸灰拌上蜂蜜,一天早上吃三匙。一天,张籍的朋友来拜访他,看到张籍正在拌纸灰,很是不解,就问道:“张籍,你为什么把杜甫的诗烧掉,又拌上蜂蜜吃了呢?”张籍说:“吃了杜甫的诗,我便能写出和杜甫一样的好诗了!”好友哈哈大笑。

生平

  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至和州,访张籍。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荐张籍,贞元15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年)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年),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年),迁国子司业。



  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钱公辅名为《木铎集》12卷。南宋末年汤中以家藏元丰八年写本为主,兼以各本校定,编为《张司业集》8卷,附录1卷,魏峻刊刻于平江。今传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张文昌文集》 4卷,共收诗317首。明嘉靖万历间刻本《唐张司业诗集》8卷,共收诗450多首,《四部丛刊》曾据以影印。



  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它为底本,并参照现存各本进行校勘删补,编成《张籍诗集》8卷,共收诗480多首。另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张籍有《论语注辨》2卷。

诗集

  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40岁前为早期。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逐渐安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诗。他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其诗作的特点是语言凝练而平易自然。和当时的王建齐名,世称“张王”。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妇怨》,另一类描绘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 如《采莲曲》、《江南曲》。



  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善于概括事物对立面,在数篇或一篇之中形成强烈对比,又善用素描手法,细致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其体裁多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沿用旧题也能创出新意。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峭炼含蓄,常以口语入诗。他还着意提炼结语,达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



  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张籍诗集》。

【张籍】古诗词大全

岭表逢故人

过岭万馀里,旅游经此稀。相逢去家远,共说几时归。 海上见花发,瘴中唯鸟飞。炎州望乡伴,自识北人衣。

送闲师归江南

遍住江南寺,随缘到上京。多生修律业,外学得诗名。 讲殿偏追入,斋家别请行。青枫乡路远,几日尽归程。

游襄阳山寺

秋色江边路,烟霞若有期。寺贫无利施,僧老足慈悲。 薜荔侵禅窟,虾蟆占浴池。闲游殊未遍,即是下山时。

寄昭应王中丞

借得街西宅,开门渭水头。长贫唯要健,渐老不禁愁。 独凭藤书案,空悬竹酒钩。春风石瓮寺,作意共君游。

和裴仆射朝回寄韩吏部

独爱南关里,山晴竹杪风。从容朝早退,萧洒客常通。 案曲新亭上,移花远寺中。唯应有吏部,诗酒每相同。

寄灵一上人初归云门寺

寒山白云里,法侣自招携。竹径通城下,松门隔水西。 方同沃洲去,不作武陵迷。仿佛遥看处,秋风是会稽。

寄孙冲主簿

低折沧洲簿,无书整两春。马从同事借,妻怕罢官贫。 道僻收闲药,诗高笑故人。仍闻长吏奏,表乞锁厅频。

和李仆射雨中寄卢、严二给事

郊原飞雨至,城阙湿云埋。迸点时穿牖,浮沤欲上阶。 偏滋解箨竹,并洒落花槐。晚润生琴匣,新凉满药斋。 从容朝务退,放旷掖曹乖。尽日无来客,闲吟感此怀。

送郑尚书出镇南海(各用来字)

远镇承新命,王程不假催。班行争路送,恩赐并时来。 牙旆从城展,兵符到府开。蛮声喧夜市,海色浸潮台。 画角天边月,寒关岭上梅。共知公望重,多是隔年回。

赠王秘书

早在山东声价远,曾将顺策佐嫖姚。赋来诗句无闲语, 老去官班未在朝。身屈只闻词客说,家贫多见野僧招。 独从书阁归时晚,春水渠边看柳条。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