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

轶事

  据冯贽《云仙散录》中记载,晚唐诗人张籍曾因为迷恋杜甫诗歌,把杜甫的名诗一样一样地烧掉,烧完的纸灰拌上蜂蜜,一天早上吃三匙。一天,张籍的朋友来拜访他,看到张籍正在拌纸灰,很是不解,就问道:“张籍,你为什么把杜甫的诗烧掉,又拌上蜂蜜吃了呢?”张籍说:“吃了杜甫的诗,我便能写出和杜甫一样的好诗了!”好友哈哈大笑。

生平

  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至和州,访张籍。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荐张籍,贞元15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年)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年),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年),迁国子司业。



  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钱公辅名为《木铎集》12卷。南宋末年汤中以家藏元丰八年写本为主,兼以各本校定,编为《张司业集》8卷,附录1卷,魏峻刊刻于平江。今传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张文昌文集》 4卷,共收诗317首。明嘉靖万历间刻本《唐张司业诗集》8卷,共收诗450多首,《四部丛刊》曾据以影印。



  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它为底本,并参照现存各本进行校勘删补,编成《张籍诗集》8卷,共收诗480多首。另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张籍有《论语注辨》2卷。

诗集

  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40岁前为早期。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逐渐安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诗。他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其诗作的特点是语言凝练而平易自然。和当时的王建齐名,世称“张王”。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妇怨》,另一类描绘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 如《采莲曲》、《江南曲》。



  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善于概括事物对立面,在数篇或一篇之中形成强烈对比,又善用素描手法,细致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其体裁多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沿用旧题也能创出新意。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峭炼含蓄,常以口语入诗。他还着意提炼结语,达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



  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张籍诗集》。

【张籍】古诗词大全

和裴司空即事通简旧僚

肃肃上台坐,四方皆仰风。当朝奉明政,早日立元功。 独对赤墀下,密宣黄阁中。犹闻动高韵,思与旧僚同。

不食仙姑山房

寂寂花枝里,草堂唯素琴。因山曾改眼,见客不言心。 月出溪路静,鹤鸣云树深。丹砂如可学,便欲住幽林。

酬杭州白使君,兼寄浙东元大夫

相印暂离临远镇,掖垣出守复同时。一行已作三年别, 两处空传七字诗。越地江山应共见,秦天风月不相知。 人间聚散真难料,莫叹平生信所之。

赠阎少保

辞荣恋阙未还乡,修养年多气力强。半俸归烧伏火药, 全家解说养生方。特承恩诏新开戟,每见公卿不下床。 竹树晴深寒院静,长悬石磬在虚廊。

重平驿作

茫茫菰草平如地,渺渺长堤曲似城。 日暮未知投宿处,逢人更问向前程。

送远客

南原相送处,秋水草还生。同作忆乡客,如今分路行。 因谁寄归信,渐远问前程。明日重阳节,无人上古城。

灵都观李道士

仙观雨来静,绕房琼草春。素书天上字,花洞古时人。 泥灶煮灵液,扫坛朝玉真。几回游阆苑,青节亦随身。

酬白二十二舍人早春曲江见招

曲江冰欲尽,风日已恬和。柳色看犹浅,泉声觉渐多。 紫蒲生湿岸,青鸭戏新波。仙掖高情客,相招共一过。

寒食夜寄姚侍郎

贫官多寂寞,不异野人居。作酒和山药,教儿写道书。 五湖归去远,百事病来疏。况忆同怀者,寒庭月上初。

和裴司空以诗请刑部白侍郎双鹤

皎皎仙家鹤,远留闲宅中。徘徊幽树月,嘹唳小亭风。 丞相西园好,池塘野水通。欲将来放此,赏望与宾同。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