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十六

——(两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脉证十二条 方五首)

  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

  师曰:夫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

  又曰: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

  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目旬 ,不得眠。

  病人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

  夫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死。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去,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则寒粟而振。

  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状,是瘀血也,当下之。

  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桂枝救逆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牡蛎五两(熬) 龙骨四两 大枣十二枚 蜀漆三两(洗去腥)

  右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

  半夏麻黄丸方

  半夏 麻黄等分

  右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

  柏叶汤方

  柏叶 干姜各三两 艾三把

  右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黄土汤方(亦主吐血衄血)

  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炮) 阿胶 黄芩各三两 灶中黄土半斤右七昧,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方见狐惑中)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泻心汤方(亦治霍乱)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饮食禁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金匮要略》热门篇章

【张仲景】简介

  1、《伤寒杂病论》(已经散佚,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2、《伤寒论》,晋代太医王叔和根据自己搜寻到《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的轶文整理而成。


  3、《金匮要略》,宋代王洙、林亿、孙奇等人在偶然的机会发现《伤寒杂病论》残简,将关于杂病的部分整理成册,更名为《金匮要略》刊行于世。


  张仲景的著述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然而仅此一部《伤寒杂病论》的杰出贡献,也足以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

0

更多张仲景作品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