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国三

——(南北朝范晔后汉书

  陈留 东郡 东平 任城 泰山 济北 山阳 济阴

  —— 兗州

  东海 琅邪 彭城 广陵 下邳

  —— 徐州

  ◎ 陈留郡武帝置。雒阳东五百三十里。十七城,户十七万七千五百二十九,口八十六万九千四百三十三。

  〖陈留〗有鸣雁亭。

  〖浚仪〗本大梁。

  〖尉氏〗

  〖雍丘〗本F56B国。

  〖襄邑〗有滑亭。有承匡城。

  〖外黄〗有葵丘聚,齐桓公会此,城中有曲棘里。有繁阳城。

  〖小黄〗

  〖东昬〗

  〖济阳〗

  〖平丘〗有临济亭,田儋死此。有匡。有黄池亭。

  〖封丘〗有桐牢亭,或曰古虫牢。

  〖酸枣〗

  〖长垣〗侯国。有匡城。有蒲城。有祭城。

  〖己吾〗有大棘乡。有首乡。

  〖考城〗故菑,章帝更名。故属梁。

  〖圉〗故属淮阳。有高阳亭。

  〖扶沟〗故属淮阳。

  ◎ 东郡秦置。去雒阳八百余里。十五城,户十三万六千八十八,口六十万三千三百九十三。

  〖濮阳〗古昆吾国,春秋时曰濮。有咸城,或曰古咸国。有清丘。有鉏城。

  〖燕〗本南燕国。有雍乡。有胙城,占胙国。有平阳亭。有瓦亭。有桃城。

  〖白马〗有韦乡。

  〖顿丘〗

  〖东阿〗有清亭。

  〖东武阳〗湿水出。

  〖范〗有秦亭。

  〖临邑〗有B925庙。

  〖博平〗

  〖聊城〗有夷仪聚。有聂城。

  〖发干〗

  〖乐平〗侯国。故清,章帝更名。

  〖阳平〗侯国。有莘亭。有冈成城。

  〖卫〗公国。本观故国,姚姓,光武更名。有河牧城。有竿城。

  〖穀城〗春秋时小穀。有巂下聚。

  ◎ 东平国故梁,景帝分为济东国,宣帝改。雒阳东九百七十五里。七城,户七万九千一十二,口四十四万八千二百七十。

  〖无盐〗本宿国,任姓。有章城。

  〖东平陆〗六国时曰平陆。有阚亭。有堂阳亭。

  〖富成〗

  〖章〗

  〖寿张〗春秋曰良,汉曰寿良,光武改曰寿张。有堂聚,故聚属东郡。

  〖须昌〗故属东郡。有致密城,古中都。有阳穀城。

  〖宁阳〗故属泰山。

  ◎ 任城国章帝元和元年,分东平为任城。雒阳东千一百里。三城,户三万六千四百四十二,口十九万四千一百五十六。

  〖任城〗本任国。有桃聚。

  〖亢父〗

  〖樊〗

  ◎ 泰山郡高帝置。雒阳东千四百里。十二城,户八千九百二十九,口四十三万七千三百一十七。

  〖奉高〗有明堂,武帝造。

  〖博〗有泰山庙。岱山在西北。有龟山。有龙乡城。

  〖梁甫〗侯国。有菟裘聚。

  〖钜平〗侯国。有亭禅山。有阳关亭。

  〖嬴〗有铁。

  〖山茌〗侯国。

  〖莱芜〗有原山,潘水出。

  〖盖〗沂水出。

  〖南武阳〗侯国。有颛臾城。

  〖南城〗故属东海。有东阳城。

  〖费〗侯国,故属东海。有BD25亭。有台亭。

  〖牟〗故国。

  ◎ 济北国和帝永元二年,分泰山置。雒阳东千一百五十里。五城,户四万五千六百八十九,口二十三万五千八百九十七。

  〖卢〗有平阴城。有防门。有光里。有景兹山。有敖山。有清亭。有长城至东海。

  〖蛇丘〗有遂乡。有下F446亭。有铸乡城。

  〖成〗本国。

  〖茌平〗本属东郡。

  〖刚〗

  ◎ 山阳郡故梁,景帝分置。雒阳东八百一十里。十城,户十万九千八百九十八,口六十万六千九十一。

  〖昌邑〗刺史治。有梁丘城。有甲父亭。

  〖东缗〗春秋时曰缗。

  〖钜野〗有大野泽。

  〖高平〗侯国。故橐,章帝更名。有茅乡城。

  〖湖陆〗故湖陵,章帝更名。

  〖南平阳〗侯国。有漆亭。有闾丘亭。

  〖方与〗有武唐亭,鲁侯观鱼台。有泥母亭,或曰古甯母。

  〖瑕丘〗

  〖金乡〗

  〖防东〗

  ◎ 济阴郡故梁,景帝分置。雒阳东八百里。十一城,户十三万三千七百一十五,口六十五万七千五百五十四。

  〖定陶〗本曹国,古陶,尧所居。有三ED24亭。

  〖冤句〗有煮枣城。

  〖成阳〗有尧冢、灵台,有雷泽。

  〖乘氏〗侯国。有泗水。有鹿城乡。

  〖句阳〗有垂亭。

  〖鄄城〗

  〖离狐〗故属东郡。

  〖廪丘〗故属东郡。有高鱼城。有运城。

  〖单父〗侯国,故属山阳。

  〖成武〗故属山阳。有郜城。

  〖己氏〗故属梁。

  右兗州刺史部,郡、国八,县、邑、公、侯国八十。

  ◎ 东海郡高帝置,雒阳东千五百里。十三城,户十四万八千七百八十四,口七十万六千四百一十六。

  〖郯〗本国,刺史治。

  〖兰陵〗有次室亭。

  〖戚〗

  〖朐〗有铁。有伊卢乡。

  〖襄贲〗

  〖昌虑〗有蓝乡。

  〖承〗

  〖阴平〗

  〖利城〗

  〖合乡〗

  〖祝其〗有羽山。春秋时曰祝其,夹谷地。

  〖厚丘〗

  〖赣榆〗本属琅邪,建初五年复。

  ◎ 琅邪国秦置。建武中省城阳国,以其县属。雒阳东一千五百里。十三城,户二万八百四,口五十七万九百六十七。

  〖开阳〗故属东海,建初五年属。

  〖东武〗

  〖琅邪〗

  〖东莞〗有郓亭。有邳乡。有公来山。或曰古浮来。

  〖西海〗

  〖诸〗

  〖莒〗本国,故属城阳。有铁。有峥嵘谷。

  〖东安〗故属城阳。

  〖阳都〗故属城阳。有牟台。

  〖临沂〗故属东海。有丛亭。

  〖即丘〗侯国,故属东海,春秋曰祝丘。

  〖缯〗侯国,故属东海。有概亭。

  〖姑幕〗

  ◎ 彭城国高祖置为楚,章帝改。雒阳东千二百二十里。八城,户八万六千一百七十,口四十九万三千二十七。

  〖彭城〗有铁。

  〖武原〗

  〖傅阳〗有BB72水。

  〖吕〗

  〖留〗

  〖梧〗

  〖菑丘〗

  〖广戚〗故属沛。

  ◆广陵郡景帝置为江都,武帝更名。建武中省泗水国,以其县属。雒阳东一千六百四十里。十一城,户八万三千九百七,口四十一万百九十。

  〖广陵〗有东陵亭。

  〖江都〗有江水祠。

  〖高邮〗

  〖平安〗

  〖氵夌〗故属泗水。

  〖东阳〗故属临淮。有长洲泽,吴王濞太仓在此。

  〖射阳〗故属临淮。

  〖盐渎〗故属临淮

  〖舆〗侯国,故属临淮。

  〖堂邑〗故属临淮。有铁。春秋时曰堂。

  〖海西〗故属东海。

  ◎ 下邳国武帝置为临淮郡,永平十五年更为下邳国。雒阳东千四百里。十七城,户十三万六千三百八十九,口六十一万一千八十三。

  〖下邳〗本属东海。有葛峄山,本峄阳山。有铁。

  〖徐〗本国。有楼亭,或曰古蒌林。

  〖僮〗侯国。

  〖睢陵〗

  〖下相〗

  〖淮阴〗

  〖淮浦〗

  〖盱台〗

  〖高山〗

  〖潘旌〗

  〖淮陵〗

  〖取虑〗有蒲姑陂。

  〖东成〗

  〖曲阳〗侯国,故属东海。

  〖司吾〗侯国,故属东海。

  〖良成〗故属东海。春秋时曰良。

  〖夏丘〗故属沛。

  右徐州刺史部,郡、国五,县、邑、侯国六十二。

《后汉书》
后汉书《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从光武帝刘秀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
《后汉书》热门篇章

【范晔】简介

早年经历
  范晔出生于士族家庭(顺阳范氏家族),曾祖范汪仕东晋,官至安北将军,撰有《尚书大事》《范东阳方》等,进爵武兴县侯,传至伯父范弘之;祖父范宁历任临淮太守、豫章太守,为东晋经学大家,著有《春秋榖梁传集解》;父范泰仕晋为中书侍郎,后得刘裕信任,屡被升迁,亦有《古今善言》二十四卷。


  范晔虽出名门,但由于是妾生的庶子,地位并不高。据传范晔为母亲入厕时所生,因额头被砖磕破,遂得小名“砖”。范晔出生后,因伯父无子,就被过继给范弘之,因而得袭爵位,封武兴县五等侯。


  范晔自幼酷爱读书,幼年即博览家中藏书,善文,能作隶书,并通晓音律。义熙十年(414年),州郡征召为主簿,被范晔拒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范晔应招出仕,任彭城王刘义康门下冠军将军,后迁为秘书丞,因父丧离职。元嘉七年(430年),范晔服丧期满,担任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的司马、兼新蔡太守。时北魏鲜卑军队围攻青州,檀道济奉命出师解围,范晔随军北伐,升任尚书部郎。


著史立说
  元嘉九年(432年)冬,彭城王刘义康母亲王太妃去世。下葬当晚,刘义康召集同僚旧友料理丧事,聚会于东府。时范晔的弟弟范广渊为司徒府祭酒,范晔就和王深、王广于范广渊处饮酒,开北窗欣赏挽歌为乐。刘义康大怒,降范晔为宣城太守。


  范晔因被贬职,郁郁不得志,就在任内整理各家关于后汉的史籍,开始从事后汉史的编纂工作,企图以此排解痛苦。通过研究史事,范晔打开了眼界,凭着个人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一腔热情,范晔终于写出了他的历史名作《后汉书》。《后汉书》为文简明周详,叙事生动,书成后遂取代了以前各家的后汉史。


孤高疏狂
  元嘉十五年(438年),范晔任满,调任长沙王刘义欣镇军长史,加封宁朔将军。次年,嫡母(父范泰正室)去世,按礼数范晔应立即赴丧,但范晔以患病为由,过了好久才动身,并携带妓妾同往。御史中丞刘损上表检举范晔一系列的违礼行为,宋文帝欣赏范晔的才华,并未将他治罪。


  元嘉十七年(440年),服丧期满,范晔投靠兴王刘浚,任后军长史、南下邳太守;刘浚任扬州刺史后,不问政事,一应事务全部委托范晔。因此范晔仕途畅达,不久升为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范晔具有多方面的才能,除学识渊博、善于为文外,还精通音乐,长于书法。但范晔为人傲岸不羁,不肯曲意逢迎。他的琵琶弹得很好,并能创作新曲。宋文帝很想听听,屡次加以暗示,范晔故作不知,始终不肯为皇帝弹奏。一次文帝宴请大臣,对范晔说:“我想唱歌,请你为我弹琴。”范晔只得奉旨弹奏,文帝歌一唱完,范晔马上停止弹奏,不肯多弹一曲。


  范晔虽然不曲意逢迎皇帝,对同僚却以诚相待。时沈演之为右卫将军,与范晔(左卫将军)对掌禁旅,同参机密。每次朝见皇帝时,范晔若先到,必等沈演之到来一起进去,而沈演之入朝向来没有等范晔的习惯。范晔为人不藏心机,遂作《和香方》,对他们进行讥讪。根据同僚的特点,范晔把庾炳之比作是“多忌”的麝香、沈演之比作“昏钝”的“枣膏”等等,而范晔则以“沈实易和”自喻。《和香方》一出,范晔更为同僚所不容。


召祸之由
  元嘉十七年(440年),因彭城王刘义康长期执政,威权日重,宋文帝猜忌心起,遂以“合党连群,阴谋潜计”的罪名解除了刘义康的宰辅职务,贬为江州刺史。孔熙先因刘义康有恩于其父,便联络朝臣,密谋反叛,更立刘义康为帝。


  范晔掌握禁军,有盛名,又多年在刘义康的部下为官,所以在网罗党羽时候,成了孔熙先首先留意的对象。孔熙先首先结交范晔的外甥谢综,谢综为报答孔熙先,就把他引荐给了范晔。孔熙先认识范晔后,倾全力伺候范晔,并拉拢范晔赌博,故意输钱。范晔贪心钱财,又欣赏孔熙先的才干,于是二人关系越来越好。孔熙先见时机成熟,就尝试怂恿范晔参与谋反,被范晔拒绝。孔熙先又用朝廷拒绝联姻一事相激,刘义康也为宣城之贬向范晔频致歉意,范晔终于参加进来,决心反叛朝廷。


叛乱始末
  孔熙先精通天文,就派尼姑法静南下论道,宣扬江州将出天子(即江州刺史刘义康);为增加谋反成功率,孔熙先又命僧人法略改名孙景玄,到臧质军中任宁远参军 ,并联络许耀(法静的妹夫,时任台城队长,在宫中值班),以为内应。孔熙先又勾结大将军府史仲承祖,仲承祖便将谋反计划告诉了丹阳尹徐湛之。


  徐湛之告诉范晔,臧质非常赞成他们的行动,必定会邀请萧思话一同举事,不用担心兵力不够,只须坐等良辰到来。于是他们互相设置官职:徐湛之为抚军将军、扬州刺史,范晔为中军将军、南徐州刺史,孔熙先为右卫将军等,凡是他们一贯讨厌或不附从刘义康的,又另抄一本,以便将这些人处死。


  孔熙先见事情进展顺利,命其弟孔休先草拟檄文,并要求范晔起草政变宣言。于是,范晔以刘义康的名义作书给徐湛之,勉励各部“同心协力,族灭奸党,争为创业元勋,再创宋朝”。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九月,征北将军衡阳王刘义季、右将军南平王刘铄外出边镇就任,范晔等人便约定在这天举事,但由于没有约好,政变未能如期举行。


身死事哀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十一月,徐湛之上疏文帝,告密范晔是政变的主谋,并呈报参与政变的名单和相关书信证据,文帝随即诏书“马上逮捕,依法穷诘”。当夜,文帝遣人秘密收捕谢综、孔熙先,又诏朝臣会聚东阁,质问范晔为何谋反。范晔在仓猝之际非常恐惧,慌忙否认。文帝告知其谢综、徐湛之、孔熙先等都已供认,又摆出书信证物,范晔遂承认谋反事实,表示“有负于国、罪行深重,愿被处死。”


  第二天,范晔被送入狱,询问徐湛之关押何处,才得知告密者正是徐湛之。于是,范晔称病请求更换狱所,得以和谢综等人成为隔壁。范晔告诉他们告密者是徐湛之,并作诗感叹:“在生已可知,来缘画无识。好丑共一丘,何足异枉直。”范晔入狱后,以为自己会被即刻处死,不料因文帝追查案情,二十多天未见结果,范晔以为尚有生存希望。孔熙先讥讽范晔怕死,范晔感喟地说:“可惜!满腹经纶,葬身此地。”


  十二月,范晔被押赴刑场,时年四十八岁。其子范蔼、范遥、范叔委等皆被株连,唯有孙子范鲁连幸免于难。

《南史》&王茂《野客丛书·卷十五》&《宋书·卷六十九》

更多范晔作品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