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国一

——(南北朝范晔后汉书

  河南 河内 河东 弘农 京兆 冯翊 扶风

  —— 司隶

  《汉书·地理志》记天下郡县本末及山川奇异、风俗所由,至矣。今但录中兴以来郡县改异及《春秋》、三史会同征伐地名,以为《郡国志》。凡《前志》有县名今所不载者,皆世祖所并省也。前无今有者,后所置也。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

  ◎ 河南尹秦三川郡,高帝更名。世祖都雒阳,建武十五年改曰河南尹。二十一城,永和五年户二十万八千四百八十六,口百一万八百二十七。

  〖雒阳〗周时号成周。有狄泉,在城中。有唐聚。有上程聚。有士乡聚。有褚氏聚。有荣锜涧。有前亭。有圉乡。有大解城。

  〖河南〗周公时所城雒邑也,春秋时谓之王城。东城门名鼎门,北城门名乾祭。又有甘城,有蒯乡。

  〖梁〗故国,伯翳后。有霍阳山。有注城。

  〖荧阳〗有鸿沟水。有广武城。有虢亭,虢叔国。有陇城。有薄亭。有敖亭。有荧泽。

  〖卷〗有长城,经阳武到密。有垣雍城,或曰古衡雍。有扈城亭。

  〖原武〗

  〖阳武〗

  〖中牟〗有圃田泽。有清口水。有管城。有曲遇聚。有蔡亭。

  〖开封〗

  〖菀陵〗有C97B林。有制泽。有琐候亭。

  〖平阴〗

  〖穀城〗E767水出。有函谷关。

  〖缑氏〗有邬聚。有轘辕关。

  〖巩〗有寻谷水。有东訾聚,今名訾城。有坎C279聚。有黄亭。有湟水。有明谿泉。

  〖成睾〗有旃然水。有瓶丘聚。有漫水。有汜水。

  〖京〗

  〖密〗有大騩山。有梅山。有陉山。

  〖新城〗有高都城。有广成聚。有D822聚,古D822氏,今名蛮中。

  〖匽师〗有尸乡,春秋时曰尸氏。

  〖新郑〗《诗》郑国,祝融墟。平

  ◎ 河内郡高帝置。雒阳北百二十里。十八城,户十五万九千七百七十,口八十万一千五百五十八。

  〖怀〗有DAF4城。

  〖河阳〗有湛城。

  〖轵〗有原乡。有CA4D梁。

  〖波〗有D13D城。

  〖沁水〗

  〖野王〗有太行山。有射犬聚。有B534城。

  〖温〗苏子所都。济水出,王莽时大旱,遂枯绝。

  〖州〗

  〖平睾〗有邢丘,故邢国,周公子所封。有李城。

  〖山阳〗邑。有雍城。有蔡城。

  〖武德〗

  〖获嘉〗侯国。

  〖脩武〗故南阳,秦始皇更名。有南阳城,阳樊、攒茅田。有小脩武聚。有隤城。

  〖共〗本国。淇水出。有B02A亭。

  〖汲〗

  〖朝歌〗纣所都居,南有牧野,北有邶国,南有宁乡。

  〖荡阴〗有BD39里城。

  〖林虑〗故隆虑,殇帝改。有铁。

  ◎ 河东郡秦置,雒阳西北五百里。二十城,户九万三千五百四十三,口五十七万八百三。

  〖安邑〗有铁,有盐池。

  〖杨〗有高梁亭。

  〖平阳〗侯国。有铁。尧都此。

  〖临汾〗有董亭。

  〖汾阴〗有介山。

  〖蒲板〗有雷首山。有沙丘亭。

  〖大阳〗有吴山,上有虞城。有下阳城。有茅津。有颠軨坂。

  〖解〗有桑泉城。有臼城。有解城。有瑕城。

  〖皮氏〗有耿乡。有铁。有冀亭。

  〖闻喜〗邑,本曲沃。有董池陂,古董泽。有稷山亭。有涑水。有洮水。

  〖绛〗邑。有翼城。

  〖永安〗故E5E9,阳嘉二年更名。有霍大山。

  〖河北〗《诗》魏国。有韩亭。

  〖猗氏〗

  〖垣〗有王屋山,兗水出。有壶丘亭。有邵亭。

  〖襄陵〗

  〖北屈〗有壶口山。有采桑津。

  〖蒲子〗

  〖濩泽〗侯国。有析城门。

  〖端氏〗

  ◎ 弘农郡武帝置。其二县,建武十五年属。雒阳西南四百五十里。九城,户四万六千八百一十五,口十九万九千一百一十三。

  〖弘农〗故秦函谷关,烛水出。有枯枞山。有桃丘聚,故桃林。有务乡。有曹阳亭。

  〖陕〗本虢仲国。有焦城。有陕陌。

  〖黾池〗穀水出。有二崤。

  〖新安〗涧水出。

  〖宜阳〗

  〖陆浑〗西有虢略地。

  〖卢氏〗有熊耳门,伊水、清水出。

  〖湖〗故属京兆。有E640乡。

  〖华阴〗故属京兆。有太华山。

  ◎ 京兆尹秦内史,武帝改。其四县,建武十五年属。雒阳西九百五十里。十城,户五万三千二百九十九,口二十八万五千五百七十四。

  〖长安〗高帝所都。镐,在上林菀中。有细柳聚。有兰池。有曲邮,有杜邮。

  〖霸陵〗有枳道亭。有长门亭。

  〖杜陵〗酆在西南。

  〖郑〗

  〖新丰〗有骊山,东有鸿门亭及戏亭。有C37D城。

  〖蓝田〗出美玉。

  〖长陵〗故属冯翊。

  〖商〗故属弘农。

  〖上雒〗侯国。有冢领山,雒水出。故属弘农。有菟和山。有苍野聚。

  〖阳陵〗故属冯翊。

  ◎ 左冯翊秦属内史,武帝分,改名。雒阳西六百八十八里。十三城,户三万七千九十,口十四万五千一百九十五。

  〖高陵〗

  〖池阳〗

  〖云阳〗

  〖礻殳祤〗永元九年夏。1111

  〖频阳〗

  〖万年〗

  〖莲勺〗

  〖重泉〗

  〖临晋〗本大荔。有河水祠。有芮乡。有王城。

  〖郃阳〗永平二年夏。

  〖夏阳〗有梁山、龙门山。

  〖衙〗

  〖粟邑〗永元九年夏。

  ◎ 右扶风秦属内史,武帝分,改名。十五城,户万七千三百五十二,口九万三千九十一。

  〖槐里〗周曰大丘,高帝改。

  〖安陵〗

  〖平陵〗

  〖茂陵〗

  〖鄠〗丰水出。有甘亭。

  〖眉阝〗有邰亭。

  〖武功〗永平八年夏。有太一山,本终南。垂山,本郭物。有斜谷。

  〖陈仓〗

  〖汧〗有吴岳山,本名汧,汧水出。有回城,名回中。

  〖渝麋〗侯国。

  〖雍〗有铁。

  〖栒邑〗有豳乡。

  〖美阳〗有岐山,有周城。

  〖漆〗有漆水。有铁。

  〖杜阳〗永和二年夏。

  右司隶校尉部,郡七,县、邑、侯国百六。

《后汉书》
后汉书《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从光武帝刘秀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
《后汉书》热门篇章

【范晔】简介

早年经历
  范晔出生于士族家庭(顺阳范氏家族),曾祖范汪仕东晋,官至安北将军,撰有《尚书大事》《范东阳方》等,进爵武兴县侯,传至伯父范弘之;祖父范宁历任临淮太守、豫章太守,为东晋经学大家,著有《春秋榖梁传集解》;父范泰仕晋为中书侍郎,后得刘裕信任,屡被升迁,亦有《古今善言》二十四卷。


  范晔虽出名门,但由于是妾生的庶子,地位并不高。据传范晔为母亲入厕时所生,因额头被砖磕破,遂得小名“砖”。范晔出生后,因伯父无子,就被过继给范弘之,因而得袭爵位,封武兴县五等侯。


  范晔自幼酷爱读书,幼年即博览家中藏书,善文,能作隶书,并通晓音律。义熙十年(414年),州郡征召为主簿,被范晔拒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范晔应招出仕,任彭城王刘义康门下冠军将军,后迁为秘书丞,因父丧离职。元嘉七年(430年),范晔服丧期满,担任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的司马、兼新蔡太守。时北魏鲜卑军队围攻青州,檀道济奉命出师解围,范晔随军北伐,升任尚书部郎。


著史立说
  元嘉九年(432年)冬,彭城王刘义康母亲王太妃去世。下葬当晚,刘义康召集同僚旧友料理丧事,聚会于东府。时范晔的弟弟范广渊为司徒府祭酒,范晔就和王深、王广于范广渊处饮酒,开北窗欣赏挽歌为乐。刘义康大怒,降范晔为宣城太守。


  范晔因被贬职,郁郁不得志,就在任内整理各家关于后汉的史籍,开始从事后汉史的编纂工作,企图以此排解痛苦。通过研究史事,范晔打开了眼界,凭着个人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一腔热情,范晔终于写出了他的历史名作《后汉书》。《后汉书》为文简明周详,叙事生动,书成后遂取代了以前各家的后汉史。


孤高疏狂
  元嘉十五年(438年),范晔任满,调任长沙王刘义欣镇军长史,加封宁朔将军。次年,嫡母(父范泰正室)去世,按礼数范晔应立即赴丧,但范晔以患病为由,过了好久才动身,并携带妓妾同往。御史中丞刘损上表检举范晔一系列的违礼行为,宋文帝欣赏范晔的才华,并未将他治罪。


  元嘉十七年(440年),服丧期满,范晔投靠兴王刘浚,任后军长史、南下邳太守;刘浚任扬州刺史后,不问政事,一应事务全部委托范晔。因此范晔仕途畅达,不久升为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范晔具有多方面的才能,除学识渊博、善于为文外,还精通音乐,长于书法。但范晔为人傲岸不羁,不肯曲意逢迎。他的琵琶弹得很好,并能创作新曲。宋文帝很想听听,屡次加以暗示,范晔故作不知,始终不肯为皇帝弹奏。一次文帝宴请大臣,对范晔说:“我想唱歌,请你为我弹琴。”范晔只得奉旨弹奏,文帝歌一唱完,范晔马上停止弹奏,不肯多弹一曲。


  范晔虽然不曲意逢迎皇帝,对同僚却以诚相待。时沈演之为右卫将军,与范晔(左卫将军)对掌禁旅,同参机密。每次朝见皇帝时,范晔若先到,必等沈演之到来一起进去,而沈演之入朝向来没有等范晔的习惯。范晔为人不藏心机,遂作《和香方》,对他们进行讥讪。根据同僚的特点,范晔把庾炳之比作是“多忌”的麝香、沈演之比作“昏钝”的“枣膏”等等,而范晔则以“沈实易和”自喻。《和香方》一出,范晔更为同僚所不容。


召祸之由
  元嘉十七年(440年),因彭城王刘义康长期执政,威权日重,宋文帝猜忌心起,遂以“合党连群,阴谋潜计”的罪名解除了刘义康的宰辅职务,贬为江州刺史。孔熙先因刘义康有恩于其父,便联络朝臣,密谋反叛,更立刘义康为帝。


  范晔掌握禁军,有盛名,又多年在刘义康的部下为官,所以在网罗党羽时候,成了孔熙先首先留意的对象。孔熙先首先结交范晔的外甥谢综,谢综为报答孔熙先,就把他引荐给了范晔。孔熙先认识范晔后,倾全力伺候范晔,并拉拢范晔赌博,故意输钱。范晔贪心钱财,又欣赏孔熙先的才干,于是二人关系越来越好。孔熙先见时机成熟,就尝试怂恿范晔参与谋反,被范晔拒绝。孔熙先又用朝廷拒绝联姻一事相激,刘义康也为宣城之贬向范晔频致歉意,范晔终于参加进来,决心反叛朝廷。


叛乱始末
  孔熙先精通天文,就派尼姑法静南下论道,宣扬江州将出天子(即江州刺史刘义康);为增加谋反成功率,孔熙先又命僧人法略改名孙景玄,到臧质军中任宁远参军 ,并联络许耀(法静的妹夫,时任台城队长,在宫中值班),以为内应。孔熙先又勾结大将军府史仲承祖,仲承祖便将谋反计划告诉了丹阳尹徐湛之。


  徐湛之告诉范晔,臧质非常赞成他们的行动,必定会邀请萧思话一同举事,不用担心兵力不够,只须坐等良辰到来。于是他们互相设置官职:徐湛之为抚军将军、扬州刺史,范晔为中军将军、南徐州刺史,孔熙先为右卫将军等,凡是他们一贯讨厌或不附从刘义康的,又另抄一本,以便将这些人处死。


  孔熙先见事情进展顺利,命其弟孔休先草拟檄文,并要求范晔起草政变宣言。于是,范晔以刘义康的名义作书给徐湛之,勉励各部“同心协力,族灭奸党,争为创业元勋,再创宋朝”。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九月,征北将军衡阳王刘义季、右将军南平王刘铄外出边镇就任,范晔等人便约定在这天举事,但由于没有约好,政变未能如期举行。


身死事哀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十一月,徐湛之上疏文帝,告密范晔是政变的主谋,并呈报参与政变的名单和相关书信证据,文帝随即诏书“马上逮捕,依法穷诘”。当夜,文帝遣人秘密收捕谢综、孔熙先,又诏朝臣会聚东阁,质问范晔为何谋反。范晔在仓猝之际非常恐惧,慌忙否认。文帝告知其谢综、徐湛之、孔熙先等都已供认,又摆出书信证物,范晔遂承认谋反事实,表示“有负于国、罪行深重,愿被处死。”


  第二天,范晔被送入狱,询问徐湛之关押何处,才得知告密者正是徐湛之。于是,范晔称病请求更换狱所,得以和谢综等人成为隔壁。范晔告诉他们告密者是徐湛之,并作诗感叹:“在生已可知,来缘画无识。好丑共一丘,何足异枉直。”范晔入狱后,以为自己会被即刻处死,不料因文帝追查案情,二十多天未见结果,范晔以为尚有生存希望。孔熙先讥讽范晔怕死,范晔感喟地说:“可惜!满腹经纶,葬身此地。”


  十二月,范晔被押赴刑场,时年四十八岁。其子范蔼、范遥、范叔委等皆被株连,唯有孙子范鲁连幸免于难。

《南史》&王茂《野客丛书·卷十五》&《宋书·卷六十九》

更多范晔作品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